所謂委外,就是以銀行為代表的金融機構,把資金交給外部的資產管理機構來管理。近年來,委外業務增長很快,是多種競爭因素推動的結果。考慮到委外業務增長十分快,監管部門以及銀行內部對委外的管理制度要求也十分嚴格,特別是監管機構對杠桿的限制十分明確,所以委外投資目前的發展還比較平穩。推動銀行、特別是中小銀行參與委外業務的第一個壓力,是資本充足率以及撥備等的監管合規壓力,銀行如果把這些資金放到表內來做,根據監管要求,是需要提取准備金,也需要消耗資本金的,如果轉移到表外,就可以迴避這些約束,也就是通常金融機構所說的商業模式的「輕型化」,從原來靠借錢給客戶賺錢,轉變為替客戶管錢來賺錢。委外業務發展的第二個壓力,是在流動性充足、但是可投資產品、可投資資產有限的約束下,銀行吸引的大量流動性需要尋找出路,這對銀行產生了另外的一個壓力,以前銀行通常最大的壓力是找資金來源,吸收存款,我90年代末期在銀行的基層銀行(中國銀行杭州分行)擔任過副行長,當時的口號是存款立行,現在則變成了資產導向,銀行關鍵是要找到好的資產,有了資產之後,再到市場上找資金就相對容易不少。第三,互聯網金融企業等的競爭,抬高了銀行的吸存成本,銀行需要找到能夠覆蓋這些高成本的資金來源的運用渠道,這樣就需要藉助外部的資產管理機構,委外自然就成為一個重要的選擇。第四,是銀行自身也缺乏專業的資產管理團隊,特別是一些中小銀行,所以委外也成為借力外部金融機構的方式,此時銀行主要就是要對外部的資產管理機構設定門檻,進行評估,看看外部的這些資產管理機構是否有能力來提供這樣的合規資產。
從不同的投資渠道來比較的話,銀行理財資金一部分直接投資,但開始更多地委外,例如委託給券商、信託、基金管理公司的子公司、以及通常所說的私募基金等等,在這個過程中,銀行既可以採取參與決策的方式,此時外部機構基本就是一個通道,還有的就是主要交給外部機構管理,銀行不參與決策,這就是狹義意義上的委外了。目前委外的形式大多是這樣的模式:通過基金公司的子公司、私募基金、以及信託計劃等設計出特定的產品,約定(獨立賬戶)一個固定收益率,假設說4%,在不同的市場條件下,這個收益率還有波動,但是基本上是委外當時金融市場的平均回報水平在波動,一位投資者在一家銀行買了一隻預期年化收益率為3.9%的理財產品,銀行由於前面所說的種種原因,決定把這一理財資金的一部分委託給某基金公司或者證券公司來做,並付給基金公司和證券公司一定的管理費,如果能做到高於3.9%的收益,證券公司基金公司等這些委外記過還可以獲得收益分成,這樣只要風險控製得當,銀行的產品多樣化了,基金公司證券公司獲得了發展資產管理業務的資金來源,投資者有了更多的選擇。
一、首先聊聊它的起源與概念
委外業務的起源是由於近些年來城商行和農商行的理財、自營資金規模加速增長,但由於這些銀行自身投資團隊成長無法匹配,委託投資就成了銀行一個重要的資產配置渠道。
而這種由銀行之外的人來代替其內部人員,將自營資金或理財產品所吸收的資金委託給公募基金、券商、信託和私募等公司投資的新模式,有個專業的名字叫「委外投資」,這部分資金叫「委外資金」。
二、銀行委外都有哪些形式?
目前,銀行委外的形式有:通過信託計劃、基金通道等多種形式進行產品合作,約定(獨立賬戶)固定收益率。當前主流收益率在4.5%-5%。
例如和信託的合作方式,一種是銀信產品合作,銀行理財產品走信託通道進行投資;另一種是銀行的機構資金,包括銀行自己的資金,通過設立單一信託計劃,用於特定對象的貸款發放等。
券商的合作方式一般是大型券商與銀行廣泛合作,小型券商客戶以地方銀行為主。
公募基金的合作方式通常是提供多角度服務,比如根據銀行的需求,通過公募自身的方法在市場中尋找最合適的理財產品進行匹配。有時也會根據需要做有針對性的公募產品設計,不單單是簡單的通道業務。
私募的合作與公募類似,據參與過管理銀行委外資金的私募經理介紹,銀行在選擇資金接管方時,主要還是從公司的品牌、風控、投資團隊經驗、產品設計、投資策略、以外案例等方面,進行調查。
由於銀行本身的特性,它們屬於非常保守的投資人,一般來說,如果投資風險太大銀行是絕對不能接受的。
三、基本運作流程如何?
比如,你購買了某銀行預期年化收益率為4.5%的一款理財產品——天天增。
該銀行將這款理財產品銷售所得的所有資金(當然也包括你投入的資金)委託給了某家基金公司來做投資,並付給這家基金公司1%的管理費。
到約定期限後,這家基金做到了7%的年化收益,高出了銀行所約定的4.5%,於是銀行就會從收益中給基金一定比例的分成。
然後,再將你的資金+4.5%的年化收益還給你。
這樣一來,基金公司賺到了收益分成,銀行不佔用自身任何資源的情況下,也獲得了收益分成,同時也滿足了像你一樣的投資人的收益預期。可謂一舉三得。
四、給私募基金靠譜嗎?
私募基金也是委外投資的一個重要渠道,但是給私募基金靠譜嗎?
銀行的委外投資包括投資也很正常,就像個人的投資要多元化配置,既有風險低收益低的,也要有風險高收益高的,否則如何支撐較儲蓄利率高出不少的回報呢?
雖然給私募風險會高些,但國內不少私募基金專業性很強,綜合收益率不低,只要銀行能夠把握好風險控制,並不是件壞事。
相對而言,私募在投資領域的專業性,這類機構投資者能更合理地將資金配置在不同的行業中。銀行資金流向私募之後,也會有更多的資金流向工業製造業領域,來進行工業製造業的轉型升級,因此對扭轉我們經濟下行局面有積極的作用。
② 委外基金是什麼
的基金公司合作,但是今年這套方式行不通了」,上海某公募基金公司機構銷售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今年銀行普遍不是很有意向,我們現在幾乎變成了推銷,展示下我們在推什麼產品,和其他銀行合作了什麼產品,然後對方基本不表態。」
所謂委外,是指委託人和管理人約定投資范圍,由管理人進行主動管理的模式。銀行作為大資方進行委外投資,大概始於2014年,在2016年達到巔峰,2017年開始管理人洗牌大調整。委外市場規模究竟有多大,一直沒有準確數據,但較為可靠的推算,加之考慮2017年存量到期不續,規模極大可能在5萬億元以內。截至2016年末,基金公司專戶中資金來源為銀行的規模為2.73萬億元,整體基金專戶的平均收益為2.30%。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銀行、公募、私募基金和券商多方了解,今年銀行委外,除了貨幣基金或權益類專戶,其他包括債券、量化、打新等主題產品均銷售困難。截至10月,貨幣基金規模為8.74萬億元,已經較去年末翻番,實現了101.8%的增幅,而有一部分委外債券基金和專戶則處於「爭議處置」階段。「我接觸的一家城商行,去年下半年投了一些量化、可交債和打新的基金,特別是量化收益不達預期,所以到期就會贖回。雖然我們這方面的產品做得還不錯,但是這個時點上也切入不進去。」上述公募基金機構銷售表示。
另有私募人士表示,該公司在量化團隊產品表現可以排上行業前30%的情況下,直接「切割」了整個量化團隊,「老闆覺得成本太高,做債都做得比量化好」。同時,上述公募基金機構銷售表示,今年跑的中小銀行,手上普遍沒有多少可投額度。「沒有規模,溝通下來,今年主要還是忙於應對監管,之前同業嵌套的一些做法不允許了,包括同業存單今年也有一些監管政策出來。」
③ 委外有多少,未知數,銀行股跌到何時
你好,委外業務的主要參與者為商業銀行,另有保險、財務公司等機構少量參與。以銀行為例,開展委外業務就是其將自營資金或理財資金委託給基金、券商、信託和私募等公司投資的新模式;也有部分中小銀行的委外業務以投資顧問方式操作。
銀行股的漲跌因素有:部分置換、市場發行;全面置換、市場發行;全面置換、央行認購等。
④ 涉及委外是什麼意思
委外,就是委託外部其它公司進行代工。
⑤ 銀行理財資金委外時有投資范圍有限制嗎
銀行理財產品風險一共五個檔次。有保本保收益,也有不保本不保收益的。可以自己選擇合適的。
投資范圍非常廣泛,有信託的,債券的,股權的,外匯的,期貨的等等。
⑥ 請問委外基金是什麼
銀行內部如何定義委外的還真不清楚,只能從私募的角度來分享一些看法:今年銀行主動找我們的很多,原因很簡單——資產荒、利率下行,固收類產品越來越少,剛兌時代將成為美好的記憶,銀行大量的資金需要尋找優質的資產端。從部門來看,有同業部/金融市場部,對於私募來說主要是提供優先資金,發行結構化產品;個金部/私行部,代銷私募產品;資管部,主要以FOF形式參與私募產品。所謂「委外」,個人感覺一是出於合規,比如銀行一般不接受私募直接做管理人,需要套一層白名單內的管理人,比如公募、券商資管、基金子公司、期貨資管等;二是大多數銀行對私募產品相對陌生,其內部不具備評估、風控的團隊,其實就是盡調、評估、風控的外包。另外,有實力的私募基本都做管理型的,不做結構化產品,有可能FOF的母基金層面是結構化,但是到子基金就是管理型的了。有些銀行會有跟投或安全墊要求,跟投還好,安全墊實際上就是類結構化。
第二個問題,關於風險,如果以公募為參考基準的話,那還是私募的風險要小些吧,網上有很多數據。但其實這種比較是無意義的,二者在市場中的職能和運作完全不同,公募是做相對收益的,私募是做絕對收益的,不一一列舉了,總之,完全不同的兩門生意。參考一下風險的話,這種做法並不激進,銀行代銷公募基金這一年來都賠成狗了,如果做量化對沖的產品還會有很不錯的收益。另外,這也是市場倒逼的結果,隨著實體經濟的下行,高利率、剛兌等金融泡沫逐漸破滅,原有的投資渠道,已無法滿足海量的銀行資金,「委外」則應時而生。
⑦ 接受委外資金的基金,是個什麼鬼
委外業務的起源是由於近年來城商行和農商行的理財、自營資金規模加速增長,但由於自身投資團隊成長無法匹配,委託投資就成一道重要的資產配置渠道。去年「資產荒」的背景下,股份行甚至國有大行也加入了委外行列。
目前委外的形式大多是這樣的:通過信託計劃、基金通道的形式進行產品合作,約定(獨立賬戶)固定收益率。當前主流收益率在4.5%-5%。
舉個例子,某投資者買了某銀行預期年化收益率為4.5%的理財產品,銀行由於投資團隊能力有限,將這一理財資金委託給某基金公司來做,並付給基金公司一定管理費。如果能做到高於4.5%比如5%的收益,基金公司還可以獲得收益分成。
對於接受委外資金成立的基金,有什麼隱患?
1、戶數少、戶均大,可能帶來單日凈值巨幅波動。委外資金退出、市場波動會導致這類基金凈值變動很大。
2、委外資金退出後,幾百萬、幾千萬的規模在運作上分散投資的難度很大,風險更集中。
3、連續20日資產凈值低於5000萬、基金份額持有人數量達不到200人,很有可能會被清盤。
雖然清盤這一行為不會對基民帶來直接傷害,但是,你花了那麼多時間在這只基金上,錢沒賺多少,最後落得個清盤的結局,誰為你付出的時間成本埋單呢?
對於這些涉嫌接受委外資金的基金,建議大家;「一定要謹慎對待」!具體的投基建議就是:盡量不要申購這些基金。理由在於:
(一)假如那些基金中有委外資金,當委外資金撤出時,凈值計算是否會「有問題」?
(二)當委外資金撤出後,區區百萬元左右的規模,基金經理根本不屑管理;
(三)小微基金,很有可能會被清盤。
⑧ 委外什麼意思
意思是:銀行委外業務,它是指銀行理財資金委託外部投資,基金公司資產管理計劃、券商資產管理計劃、信託計劃、保險計劃成為委外投資的四大形式。
委外的形式:大行、股份行多通過信託計劃、基金通道的形式進行產品合作,約定(獨立帳戶)固定收益率,券商對收益率水平進行衡量來決定是否承接,當前主流收益率在4.5-5%。
地方銀行的委外多以投顧的形式參與,交易發生在銀行自己的系統內,券商發出買賣指令指導銀行自己操作。總體上,委外的合作形式以一對一方式為主。
委外資金成立的基金隱患:
1、 戶數少、戶均大,可能帶來單日凈值巨幅波動。委外資金退出、市場波動會導致這類基金凈值變動很大。
2、 委外資金退出後,幾百萬、幾千萬的規模在運作上分散投資的難度很大,風險更集中。
3、 連續20日資產凈值低於5000萬、基金份額持有人數量達不到200人,很有可能會被清盤。
委外業務:
委託人及管理人協商式的高度定製化的業務。所謂高度定製化,是指投資范圍及投資期限非常靈活,可以按照資金委託方的要求而定製。一般商業銀行自營類委託資金投資范圍主要以貨幣市場類及純債類資產為主,
理財類委託資金的投資范圍一般還會加上債券基金、國債期貨、利率互換等衍生品,部分針對高端客戶發行的銀行理財類委託資金的投資范圍還可以擴展至包含混合類基金、股指期貨、甚至個股類在內的權益資產。
⑨ 委外基金是什麼意思
就是接受委外業務的基金模式,開展委外業務就是其將自營資金或理財資金委託給基金、券商、信託和私募等公司投資的新模式;也有部分中小銀行的委外業務以投資顧問方式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