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銀行理財和保險理財哪個更靠譜
對保險理財比較了解喲,給您分析一下保險理財。
理財類保險,到底值不值得買?
對於每個家庭來講,理財方式五花八門,有儲蓄、保險、股票、債券、期貨、基金、房地產等等。
而理財類保險作為家庭資產配置的一種方式,也越來越受到消費者歡迎。
理財型保險,顧名思義,是一種理財兼顧保險作用的產品。
它有以下幾個特點:
1.保障功能相對較弱,在被保險人生存期間會按照條款約定得到某種收益,比如年金,即幾年返一次,或者一年返一次,在被保險人身故後只會退還保費;
2.繳費年限通常比較短,常見三年繳,五年繳,甚至躉交。
3.主打都是理財,收益,避稅,避債等等看似與傳統的保障型保險不同的功能,通常保費較高。
一、為什麼會有理財類保險出現?
由於國人普遍缺乏保險意識,保險深度(保費收入佔GDP之比)和人均保單件數遠低於其他國家,但是投資意識很強,因此保險公司為了迎合國人這種心理,推出了理財類保險的產品。
保監會主席項俊波曾經談到「不賣理財型保險產品,保險公司不好發展,光賣理財型保險產品,這個行業安身立命的基石也被動搖了」。其核心的意思,就是保險除了保障的核心功能之外,財富管理的作用也需要發展,保險公司只強調保障型產品業務,是很難生存的。
而現實的情況是,國內的理財型保險產品(多為兩全保險和年金保險)占據了90%多的壽險市場份額。由此可見,理財型保險承擔了很大一部分保險公司盈利的任務。
二、理財類保險產品本身存在的矛盾
理財類型保險的保費分為兩部分,一部分保費用來提供保險保障(例如身故返還等),而另一部分用來投資。
保險的本質是被保險人把部分風險轉嫁給保險公司,使被保險人本身需要承擔的風險盡可能降低,盡可能的減少意外事件所造成的低幸福度,而對於浮動投資收益(如萬能險和投連險)的理財類保險而言,被保險人用於投資部分的保費是希望賺取更多的收益,但由於收益的不確定性,被保險人實際上是冒了更大風險,在收益表現不佳時反而會給被保險人平添煩惱,所以說理財類保險的這兩部分功能本身存在一定程度的矛盾。
三、理財類保險有哪幾種?
一般來說理財型保險分為分紅保險、萬能險、投連險。
分紅險:
分紅險產品通常由「主險賬戶」與「分紅賬戶」構成。
按照目前我國的規定,分紅險的投資標的有以下:
1.大額銀行長期協議存款;
2.國債;
3.AA級以上信譽企業債券;
4.國家金融債券;
5.同行業拆借;
6.證券一級市場(10%),證券2級市場(10%)
7.直接或間接投資國家基礎設施建設等。
分紅險的投資渠道決定了它的收益相對穩定,風險最小。
分紅險產品可以附加在任何傳統保障型保險產品上,常見產品形態如分紅型年金險、教育金、養老金等。
萬能險:
與分紅險產品類似,萬能險產品通常由「主險賬戶」與「萬能賬戶」構成。
不同的是,萬能險設立的投資賬戶,除了可以做債券投資外,還可以做股票投資,但其投資股票二級市場的比例不能超過80%。
萬能險通常有保險公司劃定最低收益率,投資收益與風險由保險公司與客戶共同承擔,風險性相對較小。
萬能險產品常見產品形態有兩全類產品。
投連險:
投連險基本主險責任較小,所交保費主要功能是用於投資收益。
投連險設立的投資賬戶,除了可以做債券投資外,其投資股票二級市場的比例可以為100%。
因此,投連險通常不做收益率保障,也有可能發生虧損,投資收益與風險由保單持有人承擔,所以風險性較高。
四、產品利益演示
分紅險產品:
判斷一款分紅險產品是否值得買的關鍵指標是根據保單條款約定的現金流計算的實際收益率。
我們以某款分紅險產品為例來看:
30歲,男性,投保某兩全分紅型產品,保額10萬元,保障期間至88周歲,繳費期間5年,年保費52930元,每年領取5000元生存金,88周歲如生存,獲得祝壽金,保費返還274650元。
五、理財型保險產品適合什麼樣的人群?
精算師認為,對於理財型保險,應更多的將其視為理財產品而非保險,如果需要的是風險保障,那麼還是購買傳統保障型產品更合適。
對於投資經驗豐富的消費者,可選擇購買高風險、高收益的投連險產品,並根據自己的判斷選擇購買時機、額度和繳費方法。如股票處於低位,將有較大概率拉升,可擇時購入股票型產品。
對於投資能力有限,風險承受能力有限,對保本有剛需又有強烈願望將較大儲蓄資金用於投資的消費者,可選擇購買分紅型保險。
而更注重保障功能的投保人可選擇分紅型或杠桿更高更直接的消費型傳統保險。
Ⅱ 保險業有哪些理財產品
保險的理財產品都是忽悠人的,你說風險有多大?
1,想算計保險上賺錢的,最後反被保險算計了!保險,就是你消費,保險公司為你服務,他是賺你錢的,不是給你分錢的,你不能把保險的本意給弄錯了,弄錯了就會上當受騙!
這個保險裡麵包含了更多的忽悠和欺騙,給人留下的就是更多的心酸和不靠譜!
2,保險分紅和所謂的商業養老險就是一種忽悠陷阱、首先將你的錢款長期鎖定。陷入其中。長期不能自理。所謂理財分紅就是要自己存取自由,沒有分毫損失。這種忽悠陷阱既不能自己理財,又不知道最終的效益。如中途取款要損失慘重,只能按現金價值退保,而這個現金價值遠遠要比本金要少的多,一直到死,死的時候還要得的病,和保險合同上的病對號入座才可以理賠,否則就不會理賠!
應該在人大,政協會上提議,抵制保險分紅忽悠客戶陷入理財陷阱,同時也要給保險公司有個規則不允許也無權給公民強制,變相,誤導公民財產以保險分紅為由,使財產投入分紅陷阱,給客戶造成經濟損失,也會給社會帶來不穩定的因素。
3,你以為這個大病保險就那麼好理賠,這個重大疾病就是陷阱!
重大疾病險是保死的,也就講人要是得的病和重大疾病險里某一種病對號入座,這人就是「死路一條」了。如要買這種重大疾病險,不如買生命意外險(生命價值險,也是保死的),因為,功效是一樣,可是,交的保費要少的多。如一位30歲的人保重大疾病險30萬保額每年要交9千多(退保是可以拿到一點錢),保生命意外險30萬保額每一年是一千多。要是對家庭負責,保生命意外險就可以,和保險公司的糾紛也最少。重大疾病險,保險公司賺的是貨幣貶值的錢和退保時所扣相當一部份金額,所以,你繳越多錢保險公司就賺越多,每年9千多元交20年和一千多元是一個什麼樣概念差呢?
4,有句話叫做:防火防盜防拐子,推銷保險全打死。可見當初保險業剛在國內起步的時候,用了許多老百姓無法太理解和欺騙的手段,導致了目前保險業的巨大阻礙!什麼銀行的是單利,保險的是復利,我們來問下,保險的復利怎麼就跑不過銀行的單利?保險業以後要是不終歸於保障,意味要和銀行拼理財分紅,只會自尋死路。
還有很多其它原因就不一一列舉了!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Ⅲ 銀行理財和保險理財哪個會安全一些
首先了解一下什麼叫理財產品,就是正規金融機構將「募集」到的資金根據產品合同約定投入相關金融市場及購買相關金融產品,獲取投資收益後,根據合同約定分配給投資人的產品。
銀行理財和保險公司理財均屬於合規金融機構根據監管要求發行的理財產品,根據資管新規要求,理財產品均不能承諾保本保息。
其實理財產品是否有「風險」,主要看產品所投資資產的風險,如果投資的是低風險國債、金融債、貨幣市場工具等,那麼產品風險都比較低,產品收益也相差不大。
度小滿理財APP(原網路理財)平台上就有一些包括活期、定期由銀行發行的存款產品和保險公司發行的養老保障理財產品,如「眾邦多邦利」銀行存款產品(享受存款保險保障,即50萬以內100%本息賠付),靠檔計息,最高支取收益率5.0%,轉入當日起息,節假日無限制,支取當日實時到賬,支持隨時支取,無限額限制。
具體您可以在應用市場搜索「度小滿理財APP下載鏈接」或者關注「度小滿科技服務號(xiaomanlicai)」了解詳細產品信息。投資有風險,理財需謹慎哦!
Ⅳ 保險跟理財有什麼區別
現在的保險公司,垃圾產品多!騙子業務員也多!
因為保險上樑不正下樑歪!保險用傳銷的模式招聘,現在中國保險代理人就已經到達700萬了,數量就行病毒一樣快速增長!只要你想進保險公司,就能進,0門檻,學歷要求達不到都可以進去!和我一起做保險的有個中年大媽,因為年紀大記憶力不好,保險內容都背不出來,這種不專業的人都能做保險,因為保險是傳銷模式,你底下的人越多,你拿到的提成越高!一級一級拿提成!就是非暴力收到的傳銷!進去之後就是洗腦的培訓,我做過3個月保險就不做了,因為太臟,還被我師傅給坑了!但是我是大學生,產品知識學的好,所以對產品很了解,你看到業務員下面說的話就要小心了!
如果有保險代理人給你推銷公司的保險說:
1、xx保險是我們公司熱賣的招牌產品,銷量最高,所以最可靠,性價比最高!
真相:銷量高是因為有利可圖,保費貴,對保險公司和業務員都有好處!業務員拿的提成最高!一般傭金能到首期保費的40-55%,接下來5年能拿年保費10-20%的續佣。一般業務員會刻意引導客戶買這類產品,你看買的人這么多,所以就是最好的保險了吧!一般性價比高的保險,傭金都比較低,賺不到錢,而且很便宜,所以不會給你推銷。
2、保監會最近發布了「保險姓保」、「費率下調」、「費率上升」等方案,xx保險費率下調了,便宜了,趕緊買!xx保險多久後保費就要漲價了,趁現在便宜趕緊買!
真相:改動細微,說費率降低的,是50歲以後降了一兩百塊,影響微乎其微。xx保險要漲價了,是因為升級了,保險內容更多了(精算師在玩新花樣,變了法子摻水分)
3、xx保險即將停售/限購/漲價,因為收益太高,對公司不利,所以抓緊買啊!最後的幾天時間了!
真相:讓客戶產生緊迫感,以為好東西真的以後買不到了(保險本來就是一種虧損消費,保障為主,如果想靠保險賺錢的,那是太年輕了!)。實際上業務員喊停售,一直喊了好幾個月,還是沒有停售,反正客戶不知道,這么說客戶才願意買啊!
4、xx保險是我們公司最好、最全面、最便宜的產品了
真相:胡說八道,xx保險是對保險公司收益最高,對業務員收入最高,對客戶性價比最低的產品了
5、xx產品是我們公司最好的東西,中央電視台、人民日報廣告都在說呢,肯定沒問題,國家都在提倡買保險,買保險來我們公司最好。
真相:保險公司廣告費出了不少,能不能把這些廣告費多給客戶點保障?
6、買了我們的保險,可以有綠色通道,我再送你xx生活用品,公司邀請你旅遊,過節送禮,服務多多。
真相:你買的是保險而不是服務,送給你的禮越多,人情欠的越多,送的你不好意思,就買保險了吧。
7、xx名人/有錢人買了xx萬保險,並且說:「保險xx好」。你看權威都這么說了,你更應該買保險了!
真相:造謠,xx名人從來沒有說過這句話,也沒有買xx萬保險,無從考據。利用人的從眾心理。
8、xx保險,你出險,賠你一大筆錢,不出險,以後返還,當做養老金,安樂死,錢留給後代。你看這么好的保險,沒事以後還能返還,你的保費還能拿回來,還有什麼不滿意的?
真相:講到返還,要幾十年以後的事情了,而幾十年的利息不是一筆小數目,保險公司白白拿走了!更要命的是,幾十年後貶值成啥樣了?醫療費用要提高多少?夠不夠看病還是個問題!
9、當你躺在病床上或者發生意外的時候,才後悔以前沒有買過保險。你現在身體好,人老了總要生病吧,保險遲早要用到的,千萬不要因為省一點錢,後悔莫及。
真相:說的是意外和大病,但是一算錢,好貴六七千,我承擔不起!於是馬上改口,給你推個分紅險,保額只有幾萬,但是卻要兩三千塊錢,每年返還幾百塊,利息還沒銀行高,基本等於白買。有人一年六七千能承擔的起,連著交20-30年,一共交了20萬上下,結果你說老了看病遲早用的,老了得了大病,賠你30萬,那我還不如存銀行,這幾十年過去,利息都不知30萬!切記保險的作用是杠桿,起不到杠桿作用的時候,保險就失去意義了!
10:你們都說保險是騙人的,那是以前,保險業務員不夠專業,學歷低,素質低,保險制度不完善;但是現在不一樣了,培訓越來越專業了,保監會有國十條等政策,國家都在支持保險行業,保險產品會越來越好,所以你放心的買吧,不會騙你的。
真相:以前保險業務員人數少,保險行業剛起步,不太被人信任,而且保險多是以消費型為主,錢丟掉了拿不回來,不出事都把錢白白扔了,漏洞更多,所以被說成保險是騙人的。但是今年,保險代理人已經暴漲到了700萬,意思就是什麼人只要你想來賣保險,都能讓你進,因為代理人沒有底薪,不開單一分錢拿不到,只要開單才有底薪,這和其他無責任底薪的銷售行業比,一比就懂了。700萬的人賣保險,騙子那是更加多了,只要能開單,啥都不管,因為不開單我一分錢都拿不到,沒必要對客戶講真話,所以各種騙子話術引誘客戶買保險。而光靠賣保險做業務,是不穩定的,所以要和傳銷一樣無限拉人頭,自己的手下開單,自己就有提成,這不就是傳銷的提成嗎?所以把小白拉進去做保險後,先給他洗腦,讓他自己買保險,給親友買保險,等熟人做完,找陌生人,陌生人要培養關系,於是上面10條騙術就開始了,如果沒有單子,就走人了。搞了半天,小白來保險公司工作,不但沒有賺到錢,還自己貼錢買保險,變成了買保險的客戶,因為業績考核要求,小白的師傅會讓小白自己買保險,而經過保險培訓老師的洗腦,一開始不了解保險產品,認為自己保險非常好,於是就買了保險,作者也是這類受害者,這和傳銷沒有什麼區別,只是讓你自己心甘情願的買保險!等小白沒有利用價值後,就被考核掉開除了。於是乎,人才市場365天天天都有保險代理人在招聘,美其名曰:招聘儲備經理,高級主任,金融顧問,保單售後服務,社區服務。而實際上,招聘的人根本不是人事部的,是有錢的代理人自己收徒弟,打著保險公司招聘的旗號拉人頭,簡直不要臉!而現在保險產品上,打著返還的旗號,繼續騙人!以前是騙沒聽過的人,現在是偏不懂知識的人!
下面對現在大多數保險產品做一下解析:
返還型保險是個誤區,保險保的是不確定事件,而返還型保險涉及必然事件。
—————————————————————————————————
而返還型的有兩類:生死兩全保險和分紅型。
兩全保險或類兩全保險,如果生存,或者生存到自然死亡,錢是必賠的,把不需確定賠的變成了必賠事件。保險公司是以盈利為目的,不會那麼好心返還你錢,結果必然是額外收費的,而返還這部分額外收費的,卻失去了保險的意義,客戶白交了這部分錢!而這類保障型非理財型的保險,是強制以身價死亡作為保額的,你想買不確定的重疾險、意外險和小醫療,必須先買下死亡險,而死亡是一個人必然發生的,老死賠錢,必然事件,這不叫規避風險,這叫死亡返還。保險公司很多產品,強制捆綁老死的身價險,不買它,不讓買重疾、意外和小醫療。一般這類保障型保險都很貴。
分紅型保險,保額很低,交一年的保費僅僅和保額相當,甚至保額低於一年保費,根本起不到保險作用,而偏重於理財。你要理財,去找4%-5%的理財產品,絕對比買保險理財收益高,大多數分紅保險,甚至不如銀行定期理財利息高。所以分紅險還不如保障型保險,而分紅險卻比保障型的保險便宜,但是保額非常低,當客戶承擔不起保障型保險是,保險代理人就會根據客戶能承擔的保費,推薦了分紅保險,這是非常不厚道的!
返還型保險比消費型保險貴了很多倍,消費型保險因為價格便宜,代理人拿的傭金很少,如果全部靠消費型做業務,代理人拿到的工資會很低,基本賺了多少錢,而保險代理人要達成鑽石等獎勵,通常都是以非消費型保險算件數的,消費型保險賣得的再多,都不算件數獎勵,因為返還型保費高,公司收益高,所以願意發給獎勵。
多出來的返還的錢,保險公司就可以拿去集資了,承諾你未來返還給你,而這部分錢起不到保險的作用,在未來還有被貶值。
消費型保險就是不出險就把錢白白丟掉,這是保險的原始狀態,後來客戶因為不接受這種方式,怕白白丟錢,保險公司賺的錢也不多,所以就想出來返還保險,客戶錢交的多了,保險公司集資多了,以前消費型保險,公司只能拿點管理費,現在返還保險,公司能連利息一起拿走了。
—————————————————————————————————
所以純消費型的才是性價比最高的,這叫返璞歸真!
而消費型的有2種,交一年保1年和交10-20年保終生或保到高齡的,因為剔除了返還的水分,保費會低很多,而你是怕你寶寶得大病,所以做個大病消費險就可以了。如果你小毛小病也怕的話,很多保險公司有卡式業務,交一年保一年的最合適你,又便宜,利潤又少,通常是保險公司的促銷產品,所以性價比高!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Ⅳ 什麼理財保險比較好
目前在售的理財保險主要分為四種,分別是分紅險、萬能險、投連險和養老保障管理產品,不同的險種,其風險性有所不同。Ⅵ 保險理財和銀行理財哪個更好一點
首先了解一下什麼叫理財產品,就是正規金融機構將「募集」到的資金根據產品合同約定投入相關金融市場及購買相關金融產品,獲取投資收益後,根據合同約定分配給投資人的產品。
銀行理財和保險公司理財均屬於合規金融機構根據監管要求發行的理財產品,根據資管新規要求,理財產品均不能承諾保本保息。
其實理財產品是否有「風險」,主要看產品所投資資產的風險,如果投資的是低風險國債、金融債、貨幣市場工具等,那麼產品風險都比較低,產品收益也相差不大。
度小滿理財APP(原網路理財)平台上就有一些包括活期、定期由銀行發行的存款產品和保險公司發行的養老保障理財產品,如「眾邦多邦利」銀行存款產品(享受存款保險保障,即50萬以內100%本息賠付),靠檔計息,最高支取收益率5.0%,轉入當日起息,節假日無限制,支取當日實時到賬,支持隨時支取,無限額限制。
具體您可以在應用市場搜索「度小滿理財APP下載鏈接」或者關注「度小滿科技服務號(xiaomanlicai)」了解詳細產品信息。投資有風險,理財需謹慎哦!
Ⅶ 哪個保險公司理財產品
保險理財是通過保險進行理財,是指通過購買保險防範和避免因疾病或災難帶來的財務困難,對資金進行合理安排和規劃,同時可以使資產獲得理想的保值和增值,而不是發橫財。
銀行理財產品,按照標準的解釋,應該是商業銀行在對潛在目標客戶群分析研究的基礎上,針對特定目標客戶群開發設計並銷售的資金投資和管理計劃。在理財產品這種投資方式中,銀行只是接受客戶的授權管理資金,投資收益與風險由客戶或客戶與銀行按照約定方式雙方承擔。
銀監會出台的《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對於"個人理財業務"的界定是,"商業銀行為個人客戶提供的財務分析、財務規劃、投資顧問、資產管理等專業化服務活動"。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按照管理運作方式的不同,分為理財顧問服務和綜合理財服務。我們一般所說的"銀行理財產品",其實是指其中的綜合理財服務。
銀行理財與保險理財經營主體不同。銀行理財產品是銀行經營的業務,保險產品是保險公司經營的業務。
銀行理財與保險理財作用不同。銀行理財產品的主要作用是追求資金安全和一定收益,與保險產品相比,二者在預防風險、存取方式和所有權等方面存在區別。在預防風險方面,保險產品和銀行理財產品,都可以為將來的風險做准備,但用銀行儲蓄來應付未來的風險,是一種自助行為,而保險則能把風險轉移給保險公司,是一種互助行為。
在存取方式上,銀行儲蓄存取自由,提前支取按活期利率計息,本金無損失,而保險產品沒有存取和利息概念,能否獲得保險金是不確定的,保險金只有在保障期滿或保險事故發生時才能拿到,如提前退保將承擔一定的損失。無論是保險產品或銀行理財產品,都受到大的經濟金融環境的影響,都存在不確定的風險因素,因此不能簡單地將保險產品和銀行理財產品進行比較。
如有其他保險疑問,請來:多保魚講保險!,
Ⅷ 買保險還是理財好有何區別
一、一般我們說的家庭理財,其目的是使我們的家庭財產保值和增值,並滿足生活的需要。而我們每個人對生活的要求是不一樣的,有人錦衣玉食才覺得舒服,也有人粗茶淡飯就很滿足;前者要追求高回報,後者只要保證資金安全就可以了。所以理財就是根據個人的目標,同時考慮對風險的偏好和承受能力,合理的安排各種投資組合的過程。
二、保險是一種風險管理工具,是「為無法預料的事情做准備」。有些事情一旦發生,會嚴重危及我們的理財規劃。投入少量資金購買保險,可以在意外情況發生時彌補我們的經濟損失,使理財規劃得以順利進行。同時所以保險可以說是理財規劃中必備的一項。
三、現在說起「保險理財」,有兩層意思。
1、就是利用保險產品的保障功能,來管理理財過程中的人身風險,保證理財規劃的進行。這一點不僅必需,而且非常高效。比如有一些人不認同保險,同時也知道他們中的很多都持有大筆存款,因為要「以防萬一」,這筆錢既然不敢花,其實就像是自己給自己做的保險。如果他們到保險公司投保,其實遠用不了那麼多錢,就可以得到同樣的保障。多出來的流動資金,可以投入到其他金融產品中去,創造更多受益,這樣不是更有效率嗎?
2、就是保險本身附帶的理財功能。近年來,保險公司還設計出很多新產品,可以在保障功能的基礎上,更實現保險資金的增值。相對其它金融產品,因為其風險很低,所以收益總體來說比不上基金、股票,但是非常穩定。也正因為如此,它特別適合那些對金融市場並不熟悉,或者工作繁忙,沒時間打理自己的投資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