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對於做金融理財的人來說 紀律重要嗎
十分重要,因為在金融市場抄股票也好,做期貨也好,在操作上都是反人性的,要長期盈利就必須堅持既定的演算法和策略進行買賣,所以嚴格執行操作紀律很重要
『貳』 請問有什麼好的理財建議嗎
1、要先配置保險
保險是我們生活的後防保障,它的本質是轉移風險,當我們的生活遇到突發變故時,保險的存在可以保障我們不會為了急用錢賣車賣房,到處借錢,不會在疾病或者意外發生的時候,讓家庭一夜返貧。這部分是可以說是我們財產安全的防守基石,讓我們有了抵抗生活風險的底氣。
2、預留好大項預算
預留好半年到2年內,你可能需要的大項開支。例如:買房、買車、結婚等等。這些一定要提前規劃好,預留夠足夠的錢,避免到時候因為缺錢而把處於低位的基金、股票類資產賣掉,造成損失。
關於這部分錢,不推薦大家放在銀行里,從剛才那個理財投資品種金字塔中,我們可以選擇貨幣基金或者部分風險較低的銀行理財產品,如果風險偏好高一些,可以買一些債券基金。
3、日常現金預算
這部分錢一般需要保留3-6個月的生活費。這個費用很重要,如果太少,可能難以滿足需求,經常出現的意外花費;如果太多,資金就長期處於閑置狀態。因為這部分錢對資金的流動性要求較高,所以建議放在余額寶等靈活存取的貨幣基金里。
這部分資金和第2項共同構成了我們生活的保障,可以讓我們從容面對日常生活所需。
4、投資
除去保險、大項現金和日常現金預算之外,剩下的就是可以用於投資的資金了。這些錢應該保證至少3 年甚至更長時間內用不到。
這部分資金我們應該在金字塔一中選擇哪類品種進行配置呢。我推薦大家選擇基金。
最頂上那兩層的風險太高了,資金要求和專業知識要求都很高,不是我們普通老百姓可以承受得起的。對了,沒事喝拉菲的朋友可以考慮哈!
至於信託和P2P嘛,你要是能解釋清楚信託到底是怎麼個玩法,風險在哪,符不符合你的投資風格,那可以考慮。但是P2P行業最近什麼情況大家應該都知道了,就好像在看電影《地雷戰》一樣,頻頻暴雷,你還敢進去的話,這智商是要向小鬼子看齊嘛?
基金建議大家選擇債券基金+指數基金的組合方式。投資有風險,我們還是應該在盡量保證本金安全的情況下去獲取資產的增值,債券基金收益比較穩定,可以保證我們投資部分本金的安全。而指數基金投資的是股票,可以讓我們獲取比較可觀的收益。而且指數基金很適合普通投資者去投資。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叄』 保險公司的年金險理財真的不劃算嗎
年金險的主要作用不是收益。目前你把錢放余額寶里都比放年金險里收益高。年金險的作用是強制儲蓄,和每年固定時候會給你一筆資金。你可以用這筆資金給孩子交學費,或者自己養老等。
『肆』 理財知識我們都懂,但為什麼還是賺不到錢
很多人都知道,投資理財先要學基礎知識。但是,有些從菜鳥升級為老鳥的朋友經常會問柏融小柏:理財知識我都學會了也搞懂了,但還是賺不到錢呢?
這裡面呢,可能是你的投資方法有問題,還有一個更大的可能是在投資的時候,你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
有句話不是說了嘛,投資是反人性的,或者說是洞悉人性的。而人往往都是感性動物,在投資的時候也不例外,心理情緒可能成為你投資失利的絆腳石。
今天,柏融小柏給大家分享一個有關投資心理學的理論,學會了這個理論,指不定在下次投資的時候,就能幫你賺到錢。
一、你需要知道的行為金融學
現代金融市場理論有三個關鍵性的假設:人是理性的、市場是有效的和市場價格是隨機遊走的。
然而在實際生活中,投資者做決策的時候往往不是理性的,而且投資市場上很多現象都是這些理論無法解釋的。
比如說羊群效應,也叫從眾效應,大部分投資者往往盲目地跟風買入或者賣出,就與人是理性的假設背道而馳。
由此,在金融界誕生了一門新學科叫做行為金融學,它從心理學的角度研究金融市場上投資者的行為預期,從而預測金融市場未來的走向和發展。
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前景理論(Prospect Theory)就是行為金融學的經典理論之一。接下來,我就給大家簡單地概括一下。
前景理論主要涉及幾個點:
1、面對獲利的時候,人們偏向規避風險(確定效應)
簡單來講,在獲利的時候,面對一個確定的收益和賭一把的時候,人們往往會選擇確定的收益,而放棄賭一把,即使賭一把的數學期望較高。
舉個例子,現在有兩個選擇,選擇A是無風險獲得100塊錢,選擇B是80%機會獲得200塊錢,雖然B的期望值20080%=160比A大,但是一般人都會選擇A。這就是常見的「見好就收」、「落袋為安」的心理。
2、面對損失的時候,人們偏好風險
就是說面對虧損時候,人們往往會勇敢地賭一把,即使在理性人的角度來看,不賭的數學期望損失比較低。
舉個例子,現在有兩個選擇:選擇A是損失100,選擇B是80%的概率損失200,20%的概率不賠錢。一般人往往傾向於選擇B。
3、損失厭惡
人們面對損失和獲利的感覺是不一樣的,簡單地說,就是即使人面對同等的獲利和損失的時候,人們面對損失的痛苦往往大於獲得的快樂。
比如說,你虧100塊的痛苦往往比你獲取100塊的快樂要大,而且人往往對痛苦的記憶更加印象深刻。
4、迷戀小概率
一方面人們厭惡小概率的損失,例如我們買意外保險就是規避這種小概率的損失;另外一方面人們又熱衷小概率的獲利,例如買彩票。意外和彩票中獎往往是很小概率的事件,但是人們往往會為它們埋單。
5、參照依賴
就是說你對得失的判斷並不是絕對的,而是來自於與他人的比較。
比如說你和朋友去買彩票,本來你中了100塊很開心,但是你看朋友中了500塊,你可能就沒那麼開心;而如果你只中了90塊,而朋友一分錢也沒中,可能你會更開心。
簡單地來講,你衡量得失的標准不是絕對的,而是和旁人比較出來的。
再說一個例子吧,我爸爸的一個朋友經常說希望回到以前的日子,因為那個時候人人都一樣。潛台詞就是對現在的貧富差距不滿。
明明現在的物質條件比以前好得多,為什麼還會有這樣的希望?這個就是參照依賴的體現,人的得失衡量不是絕對的,而是和旁人比較出來的。
二、投資不賺錢可能是心理作祟
為什麼說前景理論可以解釋大家投資老是賺不了錢呢?結合上面5種心理,我們來分析一下。
1.在市場不好的時候,無論你買基金還是買股票都是虧損,一旦發生虧損後,大多數人往往不會忍痛割肉,而是就抱著虧損股票或基金一動不動,幻想牛市會來你能解套。
這個就是典型的「面對損失的時候偏好風險」。在你面對損失的時候很痛苦,更願意選擇賭一把,並且你一廂情願地認為未來股價有可能變好。但其實從理性的角度來看希望渺茫。
我見過太多這樣的故事:
我的一個叔叔,在07年牛市的時候,很盲目地就入股市,18塊左右買了武鋼股份,之後一直熊市,他就不肯賣,一直很樂觀認為未來牛市股票肯定漲回來。
結果呢?15年牛市武鋼股份的最高價位是7.55塊,而現在是3.71塊。聽說他現在打算把這個股票當做女兒的一部分嫁妝。
這就是小白投資者堅信所謂的「長期持有」的下場,他們往往會這樣安慰自己,他們這個方法是「價值投資」。
我在這里重申一點,價值投資是你懂這個公司的價值才叫價值投資,並不是你為了掩蓋自己的錯誤,不想承認它,就辯稱自己是價值投資長期持有的擁護者。
2.在市場好的時候,人們又往往縮手縮腳,賺了一點錢就走了,然後你又妒忌還在市場里賺錢的朋友。
這個就是確定效應和參照依賴的體現。在牛市買過股票的人可能有這種感受,股票一直上漲,突然跌了一點忍不住就賣了,結果發現自己「賣飛了」,看到身邊沒賣的朋友還在賺錢,自己就陷入後悔郁悶之中。
3.市場好的時候,股票市場的板塊輪動特徵很明顯,你發現你買的股票不漲,朋友買的股票一直在漲,比較之下,你會覺得比自己虧錢還難受,這個就是參照依賴。
這時候你頭腦發熱,賣出了你的股票,買入了別的股票,卻發現自己賣出的股票竟然很快地漲了起來。接著,你開始抱怨說莊家玩弄了你。其實,壓根就不存在這個情況,只是你的心理在作怪。
三、投資要做理性人
上面說了這么多,大家可以對照自己面對投資獲利或虧損時的心態,看看是不是這樣。
在投資這條路上,很多人沒有輸給別人,而是輸給了自己。歸根結底,你賺不了錢的原因是你不是理性人。
在投資中你不僅要學會正確的理財理念和方法,還要不斷與自己感性的心理做斗爭,這需要長久的修煉。
其實,在柏融小柏看來也沒那麼復雜。對於普通投資者來講,市場好的時候買入,直至整個市場趨勢結束;市場壞的時候,等待合適的機會,在別的市場尋找機會。
還有再說一句吧,現在是全球化的時代,中國市場不好可能美國市場好,股市不好,那麼還有其他投資理財方法吶?機會總是有的,看你能不能發現。
『伍』 最實用的P2P理財小技巧,你知道多少
一、克服賭性
投資是一件反人性的事情,需要克服「賭性」。一項有好結果的投資,需要持續且專注地堅持,不能有一夜暴富的想法,要有長期規劃。
拿我們投資的P2P舉例,如果一味專注於薅羊毛,只看到收益,最終很可能投到一個高返暴雷平台,本金就全虧沒了,得不償失。
二、目標清晰
要有清晰的投資目標,圍繞目標堅定地執行投資紀律。比如10%~12%左右的收益率,在復利的影響下,6年多就可以實現財富翻番。
要實現這個目標,通過P2P投資並不難。即使在很多大平台和二線平台里,只要操作得當,風險可控,還是很有可行性的。
三、有方法
P2P投的是我們自己賺的辛苦錢,你必須對自己的錢負責。有的人是看著高收益閉眼投,有人了聽了朋友介紹如何如何好,有的只看了表面,把什麼APP用著體驗好當做投資的理由,在前金融看來,這不是一個合格的網貸投資人做法。
作為一個合格的網貸投資人,我們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1.在既定的收益目標下,按標准嚴格篩選平台
這里的標准可以參考各個第三方平台的網貸評級,作為初步篩選標准。另外,也可以參考部分自媒體的平台庫,自媒體大V的評測更加客觀,實際參考價值比網貸評級更大。
2.進行測評
如何測評,這里簡單說幾點。
(1).看背景,是上市or風投?還是國資和草根?一般銀行背景、上市背景、互聯網大佬背景、知名風投背景優先。
(2).看團隊,團隊成員有無豐富的金融從業或者風控背景,團隊精英化水平夠不夠(關乎道德風險)
(3).看業務,看業務是否小額分散,信息披露是否足夠透明,有沒有滿足監管要求。另一方面,看企業運營是否順利,盈利還是虧損,平台的資金流入和代收情況如何?
(4).看保障,有無擔保公司或者履約險,還是暗兜底。
(5).看輿論,有無歷史致命負面,寧缺毋濫。
3.分散投資
最後,資金量大的話,還可以進行適量的分散投資。比如在大平台低收益和小平台高收益之間做分散,大額資金獲取穩健收益,小額資金博取收益;或者在期限長短方面進行分散,一部分資金投資長期標,一部分資金投資短期標,這樣既能兼顧資金靈活性,又能提高收益率。
4.關注活動
還有一點提高收益的技巧是,多關注平台活動、返利平台和第三方推介鏈接,這些渠道活動(不同於羊毛平台)一般能獲取更高收益。
『陸』 理財和不理財的人生會有多大差別
理財和不理財,人生到底會有多大差異呢?我想先給出我的答案,我認為理財的人生活幸福的概率更高。
接下來,我從四個方面來說。
1.理財的人更懂花錢
其實理財無非就是花錢和賺錢兩個方面,先來說說花錢。
有這樣一個公式:你願意支付的價格=內在價值+外部溢價
外部溢價,就是所謂的「為了讓別人羨慕」而花的錢。理財的人,往往更能分清楚內在價值和外在溢價,花錢花得非常聰明。
中國投資者投資基金的平均期限是6個月,很容易追漲殺跌。在真金白銀面前,能夠保持反人性的理智,才能享受到後面幸福的果實。
4.會理財的人,會更有錢
最後,一句大白話,會理財的人,會更有錢。
從根本上說,理財是為了美好的幸福生活,有錢只是我們通過理財獲得的重要結果之一。
總體來說,會理財的人獲得幸福生活的概率更高。投資大師查理芒格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在這里分享給你,要得到你想要的某樣東西,最可靠的辦法是讓你自己配得上它。與你共勉。
『柒』 我有5萬塊錢,做什麼投資好。
1、如果有人力資源,可以考慮做快遞代收點,類似於菜鳥驛站什麼的,也比較容易版上手,發展前景也廣權。
2、銀行投資型基金,支付寶,投資選擇很重要,需要考慮個人承擔風險的能力。
3、開網店(淘寶、天貓、微商),學習的東西比較多,並且東西要新穎。
4、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捌』 在基金市場會有動盪,平時要如何擺正投資的心態
如何應對市場波動?
第一,不要因為“短期波動”放棄“長期持有”。
股市是零和博弈,這就意味著有人賺錢就必然有人虧錢。就像4個人一起打麻將最後不可能是4個人全部都贏了錢。所以還是要把心態放平,如果你想把基金當成股票炒,做短線。想要靠投機掙錢,那就不要買基金了。買基金就是把錢交給基金經理幫你打理,我們要做的就是相信自己選擇的基金經理,並且基金一定是需要長期持有的。
很多人都知道朱少醒,他管理的富國天惠15年翻了20多倍。但是為什麼還是有很多買了這支基金確沒怎麼賺錢甚至還有的人虧了不少,你覺得是為什麼是基金經理有問題嗎?人家15年翻了20多倍肯定不是人家的問題對吧,那為什麼會虧錢,究其根本就是自己瞎操作喜歡追漲殺跌。基金經理看到的可能是幾年後,而一般的散戶只喜歡看最近什麼漲得好就追什麼,人性就是趨利避害,而股市是反人性的。所以如果你想通過基金賺取一定的收益就一定要放平心態,不要追漲殺跌。如果自己風險偏好比較低就去配置一切銀行理財或是債基,少買一點股票型基金
在足球場上,前鋒是離成功最近的位置。因為只要你能連續把球踢進對手的球門,全世界所有的球迷都會歡呼你的名字。
在足球場上,前鋒也是離失敗最近的位置。因為只要你有幾場不進球,所有人都會開始懷疑你的能力和狀態,這其中很有可能也包括你自己。
失敗就像是人的影子,無論是濃是淡,總無時無刻不縈繞在人的身邊。成功與失敗就像硬幣的兩面,你想要其中的一面,就不得不接受它的另一面。
輸不起的人,沒有資格贏。拒絕承認失敗,也就觸摸不到另一面的成功。
上次和朋友聊天,我講:在推薦人買基金之前,一定要先講清楚3件事
1.基金波動大,短期有虧損風險。
2.要長期投資,一兩年不賺錢很正常。
3.降低收益預期。
市場每天不是漲就是跌,基金本來就是高風險高收益的投資!高收益本身就是對承擔市場波動的獎勵。
『玖』 如何建立自己的理財價值
尋核心投資體系:好生意、好公司、好價格
縱觀整個投資界,那些偉大的投資者,不論是價值投資、成長投資還是趨勢投資,他們成功的都是相似的,這些偉人們無不例外都擁有:宏觀行業的分析能力(好生意),微觀企業的剖析能力(好企業),對自我人性的控制能力、對市場情緒的理解能力、對資金偏好的分析能力(好價格)。所以,成功的投資並不復雜,來來去去不過三個字:好生意、好公司、好價格。其中,好價格是一般投資者和偉大投資者最大區別。
投資的本質是尋找好生意、好公司、好價格,所以想要做一筆成功的投資,「三好」准則缺一不可,只要滿足「三好」條件,一個公司不論它在什麼市場、什麼板塊、什麼時間、甚至不是上市公司都沒有關系。對此投資者一定不能抱有偏見,我們要尋找投資的本質,不能迷失在市場中,要明白雖然市場的鍾擺一直在擺動,但不論鍾擺如何擺動,都不會影響那些真正的「三好」公司,對於優秀的投資者來說,只有宏觀行業的好壞、微觀公司好壞、估值高低之分(很多人根本沒有正確的投資體系,沒有明白投資的本質,卻還在為了藍籌股和創業板孰優孰劣爭論不休,說到底一筆好的投資是根本不分派別的)。
在中國市場做投資,更需要堅定的意志來堅持「三好」投資體系,因為現在的大部分觀點認為:不管用什麼方法,只要賺錢就是對的,這是典型的唯賺錢論,唯業績論,抱著這樣的價值觀的投資者,大部分都在偽投資,但顯然這是極大的錯誤思維,長期看市場必然回歸,投資從來不是平路短跑,而是垂直攀岩的馬拉松比賽。市場中充斥著太多的偽投資者,他們分析都是流於表面,往往出於某個題材或者概念就看好一個行業、公司,卻從沒有對行業、公司做詳細的研究,有些甚至連公司的主營都不知道,但在這些人眼中,「價值投資」甚至淪為虧損的代名詞。但事實上,在過去幾年裡那些真正優秀的投資者仍有較大的收益,在整個市場都在追逐熱門的時候,一些前景好估值低的優質公司,因為沒人關注獲得了大比例的折價,他們提前布局,獲得不菲的收益。
判斷好生意,找到好公司,發現好價格
一、好生意
好生意的判斷標準是搞懂兩個問題:
1.行業現在的壁壘如何(護城河);
2.行業的前景如何(成長性)。
要搞懂這兩個問題,主要是綜合分析一個行業的價值和成長,比如醫葯行業作為典型的好生意,是因為優秀的醫葯公司能不斷研發新葯、申請專利,這是護城河,而巨大的市場是未來的成長性。
未來的好生意還是主要集中在:醫葯、消費股、TMT三個大行業中。為什麼?無論你貧窮富裕,經濟危機還是戰爭,人類都會生老病死、都需要吃喝拉撒。所以只有醫葯和消費能成為百年企業,長牛股票。而醫葯消費讓人類活下來,科技讓人活得更好。但不同於醫葯消費的投資理念,科技行業是不進則亡,20年前的科技巨頭今天照樣破產,Google、蘋果、騰訊不進步不創新未來也要被淘汰。所以投資科技股的核心要素是抓住時代的潮流,活在當下。
確定大的行業之後,就要細分下去,醫葯、消費、TMT三個行業可以細分為比如牙醫、眼科、體外診斷(中國巨大的市場)、特殊屬性的快速消費品、TMT的細分行業更多。
當然,好生意不局限於醫葯消費TMT,不論什麼細分行業,只要能有自己的護城河,能有美好的成長前景,一樣能定義為好生意,比如水電行業(大自然賦予的護城河)、調味品行業(有獨特口味秘方的快速消費品)、胰島素行業(醫葯行業中重復有粘性的消費品)。
總的來說,好生意就是對未來宏觀行業變化的判斷(也包括宏觀政策上的變化)。如果能預見行業變化後出現必然結果,那麼我們就大可不必在乎發展過程的曲,無懼任何短期的變化。
二、好公司
尋找好公司的要點為三點:
1.非量化指標:管理層、企業文化、商譽;
2.量化指標:財務報表;
3.核心指標在於判斷一個公司創造價值的能力:ROIC和ROE。
1.非量化指標的判斷需要靠對一家企業長期的跟蹤才能得出結論,頻繁的實地調研感受企業文化,了解公司管理層,通過長時間對企業運作的跟蹤了解管理層的管理能力。
2.量化的財務指標的判斷需要有扎實的財務基礎,讀財報不僅僅是簡單的看收入、利潤,更重要的是理解深層次的東西,要通過分析財務數據得出企業經營的質量,是否存在作假的陷阱,是否有發展的潛力。
3.判斷好公司的核心是判斷一個公司創造價值的能力,指標是ROE(凈資產收益率)和ROIC(投資回報率)。
為什麼是ROE和ROIC兩個指標呢?因為單純的EPS、PEG估值方法完全可能是個偽命題,比如,A公司去年賺了1萬,今年賺了10萬,十倍;B公司去年賺了1億,今年賺了2億,兩倍。哪一個更好?在現實生活中,誰都知道B公司好。但在資本市場上不是,因為人們總是很短視,只看增速。而ROIC和ROE直接反映了公司的投入產出的效果,他告訴我們一個公司到底是創造價值還是毀滅價值。有沒有競爭優勢,業績是不是曇花一現式的驚艷,成長的質量如何。
ROE就是經典的杜邦分析法,而ROIC的計算比ROE要難一些公式是:
ROIC=NOPLAT/IC
(其中NOPLAT是指息稅前的收益*(1-稅率),IC是指期初的投入資本,包括有息負債、股東權益,扣除非核心經營資產)。
注意:1)其中IC指的是期初的投入資本,這包括有息負債、股東權益,還要扣除非核心經營資產;
2)要注意的是,有些優秀的公司有大量的超額現金,因此在計算初期投入資本的時候超額現金要扣除(比如像貴州茅台這樣的公司,其貨幣資金佔全部資產的50%,歷來存在大量的超額現金,因此超額現金應該視為金融資產而非經營資產);
3)NOPLAT是指息稅前的收益*(1-稅率),NOPLAT直接剔除掉了資本結構和非經常性損益的影響,注意盡管應付賬款也是公司的一種現金來源,但因其未附帶明確的成本而被排除在外。實質上,ROIC是生產經營活動中所有投入資本賺取的收益率,而不論這些投入資本是被稱為債務還是權益。
因此,計算ROIC的關鍵是對公司業務能進行快速分解,快速閱讀公司資產負債表及報表附註,分解出公司的「核心資產」和「非核心資產」;快速閱讀公司的利潤表,分解出公司的「核心收益」和「非核心收益」。
如果簡單地來看,ROIC可以近似理解為ROE。但是ROE有不少缺點,ROE衡量會計利潤與凈資產的比值關系,容易受異常財務杠桿的影響(而ROIC衡量的是經營利潤率,而且剔除了資本結構變動的影響)。ROE的高低並不能直接證明價值創造的能力,高ROE也許說明不了什麼,而高ROIC明顯是價值的正面因素,差的的公司是「高投入、低(高)產出」,而好的公司則是「低投入、高產出」。
結論:只有ROIC超出WACC(企業的加權平均資本成本)的成長,才是真正有意義的成長;除此以外的成長,大都是不值一提的偽成長。當然,對於一些小企業,有些項目目前是虧損的,但長遠看不應短視。
三、好價格
發現好價格的方法是對人性、市場、資金有深入的認知和分析能力。
對於投資者來說,往往有一個誤區,即發現好公司之後,其買入價格會用估值模型來決定,這是極大的錯誤。因為估值模型決定長期的安全邊際,而現時買賣價格的好壞是需要通過分析人性和市場來決定的。這很好理解,因為市場長期看必然有效,所以需要估值模型是用來估算長期的安全邊際的;但買賣發生在當下,而短期看,市場經常無效,短期的上漲和下跌僅僅是人類情緒和資金偏好的變化推動的估值的變化,因為這種無效的存在,所以即便是你精確的通過各種估值模型計算的「安全邊際」,也可能被市場打的一文不值。所以大師們一再告誡我們:投資是一門藝術,而絕非嚴謹的科學,寧要模糊的正確,不要精確的錯誤。
所以也是為什麼一般的投資者即使足夠努力學習、累積經驗,也只能成為一個優秀的投資者,但想要成為一個偉大的投資者幾乎是不可能的。世界上偉大的投資者是極少數,因為偉大的投資者,他們所具備的價格和價值的發現能力,這並不是能通過後天的學習和累積產生的,發現好價格的能力幾乎是天生的,對人性的和對市場的理解是無法復制的。
對「好價格」的判斷是「三好」投資准則中一般投資者和偉大投資者最大的區別。
歸納一下偉大的投資者找到「好價格」的兩大要點:
1. 判斷市場情緒,即判斷人性的變化:是指我們要做到逆向投資(反人性的投資),也正是巴菲特說的「別人恐懼我貪婪」,逆向投資抓住機會。如果你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心態的失衡才是殺死你的是心魔。投資最難的地方並不是了解公司的基本面,而是了解市場人性並戰勝自己。
作為一個優秀的投資者,我們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我們不應該對價格太關注,而對價值又太漠視。因此要永遠記住價值,價值,還是價值,而不僅僅是價格,只有心中具有強烈的價值感,才能抵抗恐懼的情緒。人性這玩意,千百年從未改變,未來也永遠不會改變。
2. 判斷資金的偏好,即市場資金流動的方向:這是可以學習的,也是可以量化的。具體表現為趨勢和量價的變化。
市場資金的變動,趨勢的形成是因為市場資金形成了一致性的預期,表現出方向的一致性。此時抓住「好價格」的核心思想就是:判斷市場資金一致性的預期,抓住資金轉向的瞬間。
判斷短期市場資金的偏好,可以讓我們得到更好地找到好價格,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不論是什麼風格的投資者都千萬不能忽視,特別是自詡為價值投資不需要技術分析的人,千萬不要因為一個公司出現了價值低估的情況貿然買入,因為市場先生依然會把你搞的破產!計算安全邊際的時候為什麼要打折?打折就是在考慮市場先生的脾氣,但這個打折打多少?價值投資的理論不會告訴你,只有盤面的信息才會告訴你。對盤面的感覺,對資金的流向都是需要長年累月的經驗積累,盤感的養成也非一朝一夕。
總結
好生意、好公司、好價格的三好理念簡單總結就是分析宏觀行業,分析微觀企業,分析市場和人性,重要的是細分行業的發展前景、微觀企業的發展前景和一個好的買點。
所以在尋找三好公司的時候,要常問自己10個問題:
1. 公司的產品定位如何,所處行業的未來發展如何;
2. 公司在細分行業是否具有競爭力,護城河在哪裡;
3. 企業的盈利模式是否具有可持續性(模式找對了沒);
4. 歷史財務報表是否健康,盡力排除造假粉飾的可能;
5. 公司股東治理怎麼樣,是欺詐小股東或者對小股東不重視;
6. 橫向縱向比較,找到公司的天花板在哪裡;
7. 現在的價格是否在安全邊際內(用估值模型計算);
8. 整個市場的情緒如何,短期資金的偏好是什麼;
9. 資產是否進行了合理的配置(採用動態平衡策略降低投資風險);
10. 提升自我內心的修煉,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最後多說一句,對於追求三好公司這一點千萬不能教條主義。能追求「三好」公司是最好不過的,但很多時候,「三好」很難全,退而求其次也是無奈之舉,所以有時候不是那麼好的生意,但價格足夠低也具備吸引力,有時候不是那麼好的價格,但公司行業長期積極向好,也值得買入,巴菲特老先生也強調過,用一般的價格買入優秀的公司要遠比用低估的價格買入平庸的公司來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