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學生個人理財計劃
對於你們學生復而言,每月生活費節余制要拿來投資,肯定不現實、也不可行,原因是數額較小,並且消耗時間,影響學習。那麼這些剩餘的小資金,既不願無情地揮霍掉,又不肯攢在錢包里閑置,所以萌生了理財計劃,好!你非常細心,很有思想。這里我說說我的一個意見:
去當地銀行開個儲蓄戶頭,每月將你的生活費剩餘存到銀行,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要取存摺里的錢,一直到你退休。
這樣做的作用是:
1、培養你勤儉節約,計劃生活的良好習慣;
2、增強自信心,樂觀向上。你始終會感到你並非一無所有,當別人沒錢而恐慌的時候,你卻擁有;
3、預防萬一,留做備用。任何情況下都不使用。除非萬不得已的情況下除外。
4、存著私房錢,後天你先見。當你工作了,有了工資後將工資額外儲蓄,不能與此存款合並,平時工作單位發的其它方面的收入存入此款,堅持到退休。到那時可能是幾十萬或者會更多,那就留著晚年揮霍或者養老吧。呵呵,等你真的達到這一步,你會明白我的用心多麼良苦,同時你會在心裡感激我的。
2. 大學生理財的必要性
你好,給你一些素材,希望對你能有些幫助,
我國實行改革開放已經30年了,市場經濟觀念業已深版入權人心,但是未對大學生進行必要的理財教育,因為從傳統觀念看,人在擁有收入之前是不用理財的,甚至有人認為理財是有錢人的事情,窮人根本無財可理。大學生作為一個純消費群體,也就不必具有理財的相關知識了。實際上,這是對理財的誤解,不利於大學生的順利成長,也不利於未來社會的發展。國內外的相關資料顯示,理財教育不是可有可無的事情,而是越早越好。對大學生進行理財教育對於個人、家庭和社會都是一件幸事,所以我們必須加強對大學生的理財教育。把「孩子」和「錢」扯在一起是讓中國家長擔心的事情,似乎孩子一接觸錢就會變壞,與中國的教育不同,西方很多孩子在很早就開始接觸錢,學會了理財。如在美國,小孩從3歲起,就能辨認硬幣和紙幣;10歲時懂得每周節約一點錢,以備大筆開支;11~12歲時就知道制定執行兩周以上的開銷計劃,懂得正確使用銀行業務中的術語……我們國家的理財教育顯然落後了很多,我們國家85%以上的孩子不會理財,而財商是現代社會人們必備的基本素質之一。
希望對你有幫助~!
3. 關於大學生理財。
帶身份證去附近銀行辦個零存整取的定期存摺(存款時約定存期,一次或按期分次存入本金,整筆或分期、分次支取本金或利息的一種儲蓄方式),你可以每月存入兼職工資,當然每月的金額是固定的,是你辦存摺時填的,一般每月五元起存,每月存入一次,中途如有漏存,應在次月補齊(可於次月補存,但次月未補存者則視同違約,到期支取時對違約之前的本金部分按實存金額和實際存期計算利息;違約之後存入的本金部分,按實際存期和活期利率計算利息),存期一般分一年、三年和五年。利率一般為同期定期存款利率的60%。可以很好的幫大學生集零成整,具有計劃性、約束性、積累性的功能。作為銀行工作人員我建議大學生的理財簡單點就好,沒必要搞復雜的,除非你是學金融的,希望能幫到你。
4. 適合大學生怎麼理財
首先,要用好助學貸款 現在,很多家庭困難的大學生,都面臨申請助學貸款的問題。助學貸款一般有兩種,一種是國家助學貸款,對經濟確實困難的學生,經學校和銀行等部門的審批,政府給予貼息貸款。貸款利率比市場利率更優惠,這樣既可以減輕家庭負擔,又可以培養自己的責任意識,不過要記得按約定償還,因為是否守信履約,將被收錄進個人信用檔案,如果信用記錄好,這還會為大學生日後走進社會積累一定的信用資源。另一種是商業性助學貸款,由家長提出申請,只要符合銀行的貸款條件,就可獲得貸款。因此,用好助學貸款是大學生理財的重要實踐之一。
其次,要搞好開源節流 大學生從走進大學校門開始,就面臨日常理財的問題。其中,生活費的管理是開源節流的關鍵。大學生不妨從記賬開始,並經常檢查刪減那些不必要的支出,這樣有利於收支平衡,搞好節流。特別是大學生開始與銀行打交道,了解最基本的金融常識,掌握了日常開戶、查詢、存取款、轉賬及網銀等相關業務。如何利用銀行業務使生活費在存儲中增值,規劃就顯得格外重要,這也是開源項目之一。同時,搞好勤工儉學,也是目前最常見的大學生「開源」方式。在實踐中,大學生配合老師做研究、家教、到公司或企業兼職打工等等,都能幫助大學生增加收入。 理財專家建議,在不影響學業的情況下,無論家境好壞,大學生都要想辦法找到增加收入的渠道,這樣既可減輕家庭壓力,又能豐富自身的理財實踐。據調查,美國約有56%的大學生有較為穩定的兼職工作,曾經或打算兼職的同學超過了90%。大學生的綜合素質較高,所需成本相對較低,社會一些工作通常也需要大學生的參與,讓他們帶薪協助做營銷服務工作。大學生找一份合適的校外兼職,為日後的消費打基礎,這也是大學生理財過程中的一個階段。
第三,要掌握理財方法 大學生是一個特殊的消費群體,由於所受的教育、校園環境以及年齡的特殊心理特徵,使他們具有自己特有的消費心理和消費行為,如何為自己的消費行為理財是大學生應該掌握的技能。可是大學生在理財過程中存在很多的問題,理財能力薄弱,理財知識匱乏,針對這些問題,大學生要從自身努力,掌握理財技能。 第四,要注重培養財商 有專家指出,大學生不應該僅僅只有智商,還應該具備一定的財商,養成良好的理財習慣。除了勤工儉學之外,大學生應該進一步學習投資,這是培養財商的重要途徑。目前,很多大學生以為投資就是買股票、買基金或者炒匯,這其實是誤解。從現實情況來看,當前大學生對金融知識了解太少,不懂得利用金融工具。因此,大學生必須了解投資市場,為今後步入社會後的個人理財積累一定的經驗。
5. 大學生該買什麼理財產品
大學生比較適合中低風險、起點低、流動性較好、投資比較便捷的投資工具,符合這些特點主要是基金、債券、銀行定期存款、P2P理財。
1、銀行存款。目前各家存款利率水平已經有所差別,可以選擇股份制銀行或大型國有銀行的存款產品。當然總體差異不大,具體選擇哪一家和期限的產品,視情況而定,要綜合考慮銀行的其他產品和服務。
2、基金。 基金品種繁多,起點金額1000元,可以優選貨幣型、債券型基金作為投資對象。除了一次性投資,我個人非常推薦基金定投的方式。如果是採取基金定投,建議可以適當考慮風險較高些的混合型基金,因為定投這種方式有利於顯著降低投資風險。
3、債券。 以國債比較常見。一般每個月10號銀行有售,優先考慮電子式國債,憑證式國債的缺點是投資期結束才付息。除了國債,可以考慮開個證券投資賬戶,在二級市場買評級比較高些的企業債,如果可以承受一定的風險,可以考慮中行轉債、工行轉債等風險較低的可轉債,預期回報高於普通債券。
4、P2P理財。這是今年比較火的理財方式,各平台普遍的年化率都在9-18%左右,比銀行理財高出不少,而起投門檻低,如共贏社,50元起投。 收益穩定,操作靈活簡單,非常適合大學生群體。
5、余額寶。目前余額寶年化率已經降到3.4%左右,收益非常低,個人建議可以少投。
大學生理財,主要還是在學知識和實踐,賺多少是其次的。個人建議還是可以做些嘗試,比如債券基金、P2P理財等方式,雖然有風險,但是只要控制好投資比例和金額,也算是交學費學經驗,肯也值得。
投資有風險,還是要考慮好想明白,謹慎入手、起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