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證券市場里,什麼是頭寸規模控制
頭寸指投資者擁有或借用的資金數量。頭寸是一種市場約定,承諾買賣外匯合約的最內初部位,買進外匯容合約者是多頭,處於盼漲部位;賣出外匯合約為空頭,處於盼跌部位。
操盤手就是為別人炒股的人。如證券公司裡面負責買賣股票的人。操盤手主要是為大戶(投資機構)服務的,他們往往是交易員出身,對盤面把握得很好,能夠根據客戶的要求掌握開倉平倉的時機,熟練把握建立和拋出籌碼的技巧,利用資金優勢來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盤面的發展,他們能發現盤面上每個細微的變化,從而減少風險的發生。
經紀人系指為促成他人商品交易,在委託方和合同他方訂立合同時充當訂約居間人,為委託方提供訂立合同的信息、機會、條件,或者在隱名交易中代表委託方與合同方簽定合同的經紀行為而獲取傭金的依法設立的經紀組織和個人。
㈡ 債券交易員的工作內容是什麼,為什麼有的交易員能一整天都在和同行聊閑天,這是正常的嗎
日常抄工作內容重復率還是很高的,襲通常伴隨著八點半前後政策性銀行和國有大行的資金頭寸出來,交易員一天的工作開始了。一般在9點-10點半是資金交易員平頭寸的時間段,遇到資金面緊張或自家頭寸缺口較大,資金做到下午也是很常見的,也有相當多一部分機構資金債券由同一撥人負責。資金時間,千萬不能與之閑聊,要遭冷遇的。與此同時,現券,利率衍生品和國債期貨的交易員也開始出動了,他們看盤面,看數據,看研究報告,打聽機構買賣行為,與中介聯系報出買賣盤,遇到央行omo和各類政策消息要時時關注。所有這些,大部分都是通過即時通訊工具(我等民工用qq,老民工當年用過msn,脫離民工屬性的用路透和直線電話機)與不同的市場參與者溝通,磋商價格,達成交易,互換市場信息等等。當然,做利率衍生工具和國債期貨的交易者更接近現貨,估計閑聊時間有限。
㈢ 有頭寸的交易員,頭寸是指什麼 價值立方
所謂有頭寸的交易員,是指有一定可自主動用的資金的交易員,其動用資金可不經上級批准,這類交易員都受老闆信任的老法師
㈣ 基金經理與華爾街拿自營頭寸的交易員有什麼不同
一般意義的基金經理是管理一家基金公司或一隻基金,基金的成立方式有多內種。而且容基金經理會管理這個基金團隊,在團隊中有明確的分工,會劃分為包括營銷、行業研究、交易部、風險管理等多個部門。基金經理也是有評價和競爭的,優秀的基金經理會在年度專業期刊中進行排名。排名高的基金經理當然也容易被挖牆腳。而一般的自營頭寸交易員都是在固定限額和投資類型下進行自營頭寸交易,考核頻率高,所以顯得淘汰率也高。
㈤ 關於海龜交易法則 外匯保證金交易 單位頭寸的計算問題
杠桿倍數不用抄考慮,這個只襲涉及到你保證金金額,主要是你希望了解的是單點價值,外匯的單點價格一般歐元對美元有兩種,一種是迷你帳戶,單位價值是1000的,還有種標准單位價格是10000,另外好像有的100000的,具體的你可以看下你交易商的規定,如果是10000美元的,一共標准波動為140,100000的,標准波動為1402元
㈥ 什麼是頭寸
頭寸的意思就是款項。
頭寸是金融行業常用到的一個詞,在金融、證券、股票、期貨交易中經常用到,也稱為「頭襯」,就是款項的意思,指投資者擁有或借用的資金數量,是金融界的流行用語。
頭寸實質也是一種市場約定,承諾買賣合約的最初部位,買進合約者是多頭,處於盼漲部位;賣出合約者為空頭,處於盼跌部位。
如果銀行在當日的全部收付款中收入大於支出款項,就稱為"多頭寸",如果付出款項大於收入款項,就稱為"缺頭寸"。
對預計這一類頭寸的多與少的行為稱為"軋頭寸"。到處想方設法調進款項的行為稱為"調頭寸"。如果暫時未用的款項大於需用量時稱為"頭寸松",如果資金需求量大於閑置量時就稱為"頭寸緊"。
操盤手一般指為大客戶或群體客戶提供具體操作服務的人,他們有豐富的經驗,敏銳的觀察和判斷能力,能迅速地解決突發問題。
操盤手泛指金融證券期貨市場中受計劃指定買賣品種的人。
Proptrading(自營交易),即交易員會使用公司的資金進行投資,並且需要做出交易決定。Agencytrader稱為「經紀人」。
經紀人就像是純粹的中間人,他們負責執行客戶訂單,而大銀行中的經紀人的職責范圍會更廣。
對經紀人來說,他的工作非常依賴人際關系網路。對經紀人的評估標准則是他帶來的客戶流。給公司帶來業績很重要,客戶的交易量更重要。
頭寸_網路
㈦ 《銀行怎麼盤頭寸
每次銀行間市場資金面異動的時候,總有人來問筆者,為什麼呀?這次是繳准還是退繳啊?昨天不是繳過了嘛?都在什麼時候繳啊?這次緊張是繳稅?繳財政存款?外匯占款?今天不是IPO解凍嘛為什麼反而會緊張?什麼時候出頭寸啊?為什麼有些銀行借了又出?出了又借?每天的頭寸到底是怎麼定的?為什麼有些銀行可以接受質押2A+的債有些只接受利率債有些卻無限制?為什麼跨月和跨年的時候平時節操寬松的機構突然變得嚴肅起來只接受利率債質押?又或者對於企業而言,為什麼我走款沒有預約就清算不了?
看完這個系列,你就都懂了。
對於銀行的流動性管理,很多人(包括企業、個人、以及基金、券商等非銀機構的老師)都充滿了好奇,銀行間最大的主體機構類型「銀行」的運作原理對他們來說是一塊迷一樣的領域,是一個黑匣子。對於企業和個人客戶來說,也不明白為什麼有大額的走款要提前預報。筆者在有關錢的事兒 · 記一次沒有預約的大額轉款一文中也有提及。答得多了,便想,何不寫出來,與更多的大家分享。如果能更好、更多的了解銀行機構特性,會對銀行間市場流動性有著更加准確的判斷。反之,如果理解錯誤、有盲點,只能被動的接受市場迎面壓來的沉重變化,非常辛苦,甚至影響投資決策、判斷。而一旦掌握了這一秘密,就可以在市場變幻中掌握些許主動權。
筆者來到銀行間市場這個風雲變幻又充滿激情的世界業已三年,之前在櫃台做了不到兩年。仍還記得入道時的辛苦與迷茫中的壓力,沒有針對性的書,無處建立系統的市場觀,空有一腔熱血,卻無處發力。於是和大家一樣,只能一點一點的摸爬滾打,在千萬片碎片中試圖拼出拼圖的全貌。
其實不光是非銀機構的小夥伴,很多銀行機構身處金融市場自營、司庫、資產管理(理財)、託管、清算、分行、風控、資產負債(計財部)的兄弟姐妹,可能也只能看到自己職能所屬的領域,但由於種種原因,難窺全貌。而筆者剛好由於機構特性和崗位原因,各條線都有一些接觸,恰好技能一覽表上有「充滿好奇心」這個屬性,所以就多少了解了一點點皮毛,而另外一個屬性「熱愛分享」則促使我把它整理成一個相對完整的系統,把皮毛連成破毛衣,今天特地拿來予你,請不要嫌棄它。
筆者雖然才疏學淺,身無長技,但也希望略盡綿薄之力,讓剛入道的新交易員少一些困惑,多一些興趣,早一些進入高速成長期,正如筆者在一個優秀的交易員需要具備什麼樣的素質?中所描述的狀態,修性、修心、修德、修素養。也希望更多的有經驗的老師多提意見,不吝賜教,共同完善這個系列,為這個市場做一點小事情。同時也讓對銀行清算感興趣的企業,多一些對銀行的清算運作機制的了解。總有人要做的,那就由愚笨的筆者來拋磚引玉吧!(筆者小小的念想就是以後希望這個系列可以做到,新晉交易員進入辦公室第一件事是領完辦公用具,第二件事情就是被領導叫到辦公室說:你先熟悉熟悉環境,然後把王超的那個系列文章看了吧!)
筆者之前在銀行間市場參與者的一天是怎麼樣度過的?中用調侃的語言,為大家掀開了銀行司庫頭寸管理員和資金交易員的工作片段,這次我們談的深入一些。
為保證行文流暢,讀者盡興,本文的定位在於應用層面,入門參考級,側重受體為銀行間交易員,同時也讓一天到晚跟銀行打交道的個人、企業財務看清楚銀行內部的情況。盡量簡潔,看了就懂,懂了能用,反正也沒人給你考試,在嚴謹性、理論性上請不要與專業分析領域老師的作品做對比,請各位多多加持包容之心,多多原諒一位晚輩的不嚴謹和稚嫩之處,多多幫助我。因為我身邊真的有太多比我優秀的前輩和人才,內心十分佩服和難以企及,所以現在非常忐忑。由於時間關系,不會羅列各項發文之出處,有心者可幫助查證加引。此外銀行流動性管理並無絕對統一成法,有相同亦有區別。而規模、銀行定位特性(政策、國有、股份、上市、城商、農商)等,會由量變帶來質變,但萬法不離其宗,原理是相同的。
最後,筆者供職於一家目前千數億規模的城市商業銀行,本職司庫頭寸管理員,做資金交易,也做債券交易。在寫本系列文章的過程中,得到了很多來自監管機構、國有、股份、城商、農商不同崗位的好朋友的幫助,在此不再點名一一道謝。源於機構隱私及風險把控,會刻意抹去機構的特性,並多加請教、採納、融入各家機構的情況,做到中立性、普遍性和可借鑒性。
第一篇:司庫、准備金概念
知其然,先知其所以然,我們需要先把一些基礎概念,吃透,弄通,再帶著武裝後的專業素養,去揭曉算頭寸這個世界謎題!(絕對不是我吊你的胃口追我的文喔~)
1、何為銀行司庫?
司庫,顧名思義,就是司理倉庫的人,而銀行司庫,就是銀行的金庫(虛擬的)大管家,負責經營、管理、平衡資產負債表的兩端。所有的資金流入(存款、同業負債、銀行間市場的正回購、拆入等),及所有的資金流出(貸款、同業資產、銀行間市場的逆回購、拆出等),統一歸集在司庫,無法一一對應,卻最終達成平衡。既是量的平衡,又是定價的平衡。一般司庫職能放在計財部或者資產負債部,也有些機構放在金融市場部,司庫讓一家銀行知道自己賺了多少賠了多少,可以做多少投資,應該投資什麼。到最後,司庫不留存任何收益(原則上是這樣,但是某些機構會由經營性部門代理司庫,獲取相應代理收益),但需要在滿足留存法定準備金的基礎上,留存一定比例的備付金,以保證一家銀行機構日常的支付清算需求。定價、管理期限錯配、控制利率風險、並通過價格體現業務導向。
對於客戶經理來說,你替行里拉一筆存款,你要賣給司庫,司庫想了想說,啊,是1年的定期存款啊,10個億?那我給你定4.0%一年買你拉來的存款吧,於是客戶經理轉頭對客戶說,你存給我10個億,我給你每年3.5%的利息!結果客戶經理(所在支行)一年就賺了0.5%*10億=500萬元;這時候銀行自營的交易員跑來說,我要買債!司庫想了想說,啊,10個億?那我給你定4.3%賣給你一年吧,於是自營交易員轉頭跑過去買了一個AAA級CP,1年期,收益率4.6%,於是自營交易員(金融市場部)就賺了0.3%10億=300萬元。等一等,不是說司庫不留存收益么?那中間的0.3%算幾個意思?那是因為,信用債是要佔用行里的風險資產的,會影響到資本充足率(資本充足率是財務報表的一個重要健康指標之一),我們行話叫燒資本(這部分以後會講)。事實上,資產、負債、價格都不是一一對應的,司庫在復雜的資產和負債中負責考量各種風險、額度,從而定價、定量,最終自己不留收益,然後讓內部各部門都分別賺到各自的錢。歸結起來就是銀行總的賺的錢。親兄弟,明算賬,管理起來有針對性,也方便。
這里要先說一個概念,在一家銀行開立伊始,銀行自己的錢只有Equity,股東的錢。後來銀行就開始拉存款啦。而所有個人、企業、機關、尤其是金融機構的錢,都不能飄在天上,其實都是存在銀行的,除非你是都提出以鈔票的形式放在衣櫃里。而存在銀行,所有權及使用權是你的,但是銀行也有使用權,只要保證你要用、要提走時可以提走就行了。然後銀行又發債啦,次級債、二級資本債什麼的,又打欠條,拿到了好多錢(雖然都是欠那些買它債的人的)。這些錢都計在銀行資產負債表的負債一端。雖然都是欠別人的(包括欠股東的),都計入負債端,但銀行也得用出去啊!不能白付利息啊!於是到了資產端,銀行是可以用這些打欠條得到的錢用來放貸或者配置其他資產的,這也是銀行盈利的基礎。但是進一步,銀行的錢,都是存放在央行的,你可以理解為央行就是銀行們的銀行,因為這樣,銀行之間的清算才可以通過各種飛來飛去的清算報文,進行清算。比如企業B和企業A都存在銀行,企業B給企業A匯款10億,銀行就內部拿小賬本記錄上,銀行B記錄:企業B減少10億;銀行A記錄:企業A增加10億。而企業B(開戶在銀行B)給企業A(開戶在銀行A)匯款,就是銀行B給銀行A匯款。銀行B給銀行A匯款,央行也是在小賬本這么記錄的,銀行B減少10億頭寸,銀行A增加10億頭寸。層層嵌套,企業的錢是銀行的,而銀行的錢其實也就是央行的,央行最大,一切盡在央行掌握(描述也許有偏差請包容)。這跟債券買賣的時候中債登、上清所記賬有點類似。
說到這里,越來越逼近原貌了!也就是說,銀行欠了很多債,拿了一堆錢,然後配置貸款啊、債券啊各種負債去做資產配置,但是它也需要對那些債主(存錢在它這里的機構和人,我們銀行從業人員的衣食父母)做好保證,您的錢還是您的錢,只要提前說一聲兒,想用隨時用!於是衣食父母們放心了,不影響我該用錢的時候用錢就可以了唄!放心了就不會都提走,就該用的時候才用,平時就存著唄。所以現實生活中,一家銀行比如有1000億存款,但是某個具體的一天,真正要用錢的人沒那麼多,也許只用100億,同時那天又有其他機構和人存進來50億,或者150億,這都不好說。也就是銀行賬上不用留那麼多錢,也許只留100億,只要保證那一天賬上的夠大家清算的就可以了。對於用錢單位來說,銀行的錢永遠是足足的!如果當天萬一不足(入款<出款),銀行就去銀行間市場借錢,如果萬一多了,銀行就去銀行間市場出錢(感謝便利的銀行間市場)!那借多少錢,借什麼期限?出多少錢,出多少期限呢?用什麼業務品種借錢?用什麼資產來進行配置?這就是司庫的牛逼之處了!建模也好,設定某些參數也好,一套復雜的管控計算和頭寸安排之後……長短搭配,風險平衡,結構合理,錯落有致,終於做到用戶體驗很好,做到讓用戶想用錢的時候就用!只有服務好客戶,滿足好客戶需求銀行才能賺錢,這就是司庫的重要職責,做好合理安排,規避利率風險……當家不易!
再詳細一點吧,舉個最鮮活的例子,比如銀行A賬上有100億,央行剛好要求晚上必須留100億(法定準備金),這時候企業B(開戶在銀行B)給企業A(開戶在銀行A)匯款了10億。叮咚!銀行A這時候賬上多了10億,然後在記賬的時候,企業A多了10億存款,銀行也多欠了企業A 10億,反正企業A今天也不用啊,留著怪可惜的,所以銀行A就跑到市場上把這10個億借給其他機構一天(隔夜)。銀行B少了10億,就去跑到市場上把這10個億借回來。
所以對於銀行間市場的小夥伴來說,你必須知道銀行司庫的重要性,因為資金正是司庫內部賣給銀行交易員(或者從交易員處買)的東西呢!有些機構的司庫和自營是獨立分開的,有些則是放在一起的,這點以後講。
總之銀行出入的每一分錢,都是司庫給銀行資金交易員傳遞的指令:
上午:借10個億隔夜!15個億7天!5個億14天!
下午:出20億的21天!10億的1個月!
噢,銀行間市場上銀行做交易,出錢,或者借錢,是由司庫定出來的!
企業的放貸,走款清算,也是由司庫來做授權的!企業不斷問,我網銀操作了一筆付款,什麼時候能到賬?問司庫!(司庫:各位衣食父母,請稍安勿躁,我們會妥善安排、盡快清算的!)
一句話總結:司庫就是銀行的錢庫大管家,通過定價做引導,讓負債和資產的分布(類型、利率、期限、風險等)變得更合理。這裡面就包含銀行間市場的負債和資產(回購、債券等)。
所以少年們,你們想知道司庫在小黑屋裡到底都做了些什麼嘛?
那就別關掉這篇文章去看冷笑話或者和妹子微信聊天了,繼續認真讀完它吧!
2、何為法定準備金?
法定準備金全稱是法定存款准備金,是商業銀行按照法律規定,根據自身存款多少,按照一定比例,日終必須存在央行的錢。其中大型金融機構繳的比例多一些,中小金融機構繳的比例少一些,14年發布的定向降准中允許一些特殊機構(審慎、支持三農、支持中小企業)繳的比例更少一些。總之是差異化管理,根據監管需求定個比率。當然原則上同類型機構是相同的。
法定準備金的作用是什麼呢?創世(國)伊始,央行成立,因為清算、交易的需求,央行印了一堆鈔票,這些鈔票就叫做〔基礎貨幣〕,也稱貨幣基數、強力貨幣、始初貨幣,又被稱為高能貨幣。一聽名字就知道這些錢特別的純,特別的真,特別的寶貴。而這些「真●貨幣」是可以衍生的,怎麼做到的呢?
我們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在不用繳法定的前提下(也不考慮存貸比、貸款額度、風險資產等額度限制),比如整個中國只有一家銀行叫銀行A,只有一家企業叫做企業A。企業A有100億資金,存放在銀行A。那銀行A就有了100億存款(負債)。由於不用繳存准備金,銀行A可以把這100億存款全部用作放貸款。比如銀行A給企業A放貸了100億,那企業的賬上就有了200億資金,但這些資金不會飛到天上,實際上還是要存在銀行A的。於是貸款進入到銀行體系變成了衍生而來的存款,銀行擁有了200億存款,新增了100億。所以銀行A繼續拿新增的100億存款,繼續去放貸給企業A,企業A又新增了100億資金……
看的有點暈是不是?那我們再講詳細一些,增加些互動(原諒筆者的啰嗦,因為既然寫了,就希望您完全明白,如果你已經懂了,可以跳過)。如果中國有兩家銀行,銀行A和銀行B,有兩家企業,企業A(開戶在銀行A)和企業B(開戶在銀行B)。企業A是海運公司,企業B是造船廠,兩家企業分別有10億存款,分別存放在銀行A和銀行B。海運公司A 委託 造船廠B幫自己造了一艘船,造價10億。但是海運公司A不想用自己的錢付船費,因為它日常經營的其它地方也要花錢,所以它選擇向銀行A貸款。銀行A由於之前就有10億存款(海運公司A存在它那裡的),所以全部拿來給海運公司A發放了10億存款,付給了造船廠B。造船廠B拿到了10億的白花花的銀子,它可不管船運公司A這錢是貸款來的還是發債來的還是股東給的,站在造船廠B的角度,它只不過得到了10億的資金。於是它轉頭對銀行B說,吶,存給你。銀行B不會管這是造船廠賣船得來的,還是賣襪子得來的,更不會管是誰付款給造船廠B的,更更不會管付款人的資金來源是不是貸款,站在銀行B的角度,它只不過得到了新增10億的資金。於是銀行B總共擁有了20億存款(都是造船廠B存給它的),於是銀行B貸款給造船廠B發放了20億貸款,造船廠B支付給船運公司A了20億,用於支付未來10年從遙遠大陸運來鐵礦石的運費,於是船運公司A增加了20億資金,存在了銀行A,銀行A新增了20億存款,又可以發放新的貸款……這就是貸款衍生出存款的過程。
衍生衍生,無窮盡焉!市場有無數的錢,央行根本控制不了啊,那還了得!太沒安全感了……
所以從這個角度出發,需要設定法定準備金呢。
而真正的基礎貨幣總量=現金+存款准備金
如果法定準備金率是18%,超額准備金率是2%(用於日常支付),則銀行真正每日留存的准備金率是20%(法定準備金率+超額准備金率),那麼不考慮現金部分,極端情況下衍生出的最大貨幣總量就是:基礎貨幣量/20%=基礎貨幣量*5,計算過程請自行推導。而存款准備金就是貨幣總量*存款准備金率=基礎貨幣量*5*20%=基礎貨幣量。再加回現金部分,我們就明白了上面那個基礎貨幣總量的公式的含義。
所以大家知道為什麼降准有這么大威力了!因為每降低1%個法定準備金率,釋放的頭寸不是基礎貨幣量*1%,而是在分母上減去1%!比如基礎貨幣量是100萬億,法定準備金率以前是20%,現在是19%,那最大衍生貨幣總量的變化值就是:100萬億/19%-100萬億/20%=526.3萬億-500萬億=26.3萬億,釋放的量最大可能達到基礎貨幣量的26.3%!你說降準的話10年國開該不該下40bp?該不該暴漲?(債券利率越往下走,債券價格越高)
下面我們用通俗的語言描述一下法定準備金。
如果我們把法定準備金賬戶想像成一個又大又粗的試管,而資金頭寸就是水,法定準備金的金額要求就是試管上一條紅色的刻度線,每天17:00大額系統支付關閉,人行就會把紅線以下的部分瞬間降至絕對0度,凍結成冰,而紅線以上的部分,仍然是水,我們稱之為超額准備金。到了每天早上9:00大額支付系統開啟,紅線以下恢復溫度,又變成了水。這也是為什麼在資金市場上,很多機構願意出錢給直連機構,只有擁有法定準備金賬戶的機構才能稱之為直連機構(准備金賬戶直接連著中債和上清的資金賬戶,這里注意!不是所有的銀行都是直連機構,有一些小的農商行和小的聯社是沒有的,掛靠在大農商、省級大聯社的准備金賬戶上)。而到了早上9:00,直連機構紅線以下的部分「啪」就又融化成水了,有好多好多錢,可以在第一時間准點、自動還錢,絕對不耽誤出錢方的事兒。
准備金賬戶在日間可以低於紅色刻度線(法定準備金線),但是不能低於0。而到了日終則必須高於紅線。萬一到了下午五點,央行啪的把紅線以下部分凍結的時候,發現水不夠,你就死定了。有多嚴重?央行會狠狠的懲罰你,要你整改,停止你放貸,停止你的各種業務資質,總之慘不忍睹。相關領導和交易員等從業人員也會下課的。事關銀行的經營和個人的職業前途,稱之為生死線,毫不過分!
一句話總結:法定準備金就是央行要求銀行每日日終必須在法定準備金賬戶上留存的資金,法定準備金的存在意義在於控制存款機構的投資意圖。
3、何為超額准備金?何為備付金?
超額准備金,顧名思義,就是超過法定準備金部分的錢,這部分錢的作用在於我們之前提到的,客戶需要用到錢的時候可以隨時用的到(當然金額比較大的需要衣食父母們預約一下,這份舉手之勞會對銀行流動性管理有著極大的幫助!)一家銀行的存款,少則幾十一百億,多則十萬億,這可是錢啊,你想想看每天在中國的天空中來回飄盪的錢會有多少!(畫面太美我不敢想)哪怕到了日終大額支付系統關閉了,也還是會有很多和筆者一樣掌握高科技、熱愛新生活的新時代少年在家刷淘寶買襪子什麼的(雖然大額支付系統關閉了但是還有其他系統這點我們晚些談)。所以賬上要留錢!法定準備金那是人行規定你必須有的,會凍結上的,不是讓你來替客戶支付支付寶買襪子的!這部分錢就非常有講究了:留少了,不夠滿足客戶流動性需求,不行;留多了,一年下來冗餘資金成本會讓你損失數千萬甚至數億、數十億級別的利潤。之前我們知道了央行是銀行的銀行,那其實一家銀行在央行是有很多賬戶的(稍後會一一介紹),其中最主要的、最重要的,就是法定準備金賬戶,這也是一家銀行的生死線,人行只考核這個賬戶上的錢足不足。而一家銀行只有一個法定準備金賬戶(總行在總行所在地人行開立的)。
比如某銀行法定準備金是100億,那麼如果它晚上賬上有110億,所以超額准備金就是10億嘛?不對!請繼續往下看。
剛才故事講到法定準備金賬戶,那個大試管,紅線一下的部分被凍結成冰棍兒之後,冰棍兒上面的水,稱之為超額准備金(的一部分)。剛才也說了,直接說這部分是超額准備金是不對的,為什麼呢?因為在這個大粗試管周圍,圍繞著很多相對細一點的試管!
其實也就是為了滿足金融機構的清算需求的多樣性,央行在布局的過程中,逐漸建立了一些主渠道之外其他的清算系統,從而讓我們的生活更美好(再也不怕午夜12點下單買襪子了!)。其中包括(但不限於)同城系統、省金系統等。
主要的法定準備金賬戶,是總行開立在當地人行的賬戶。但是分行一級,就需要用到這些其他的系統了。最近大家應該有聽說過二代系統升級。這些系統各有特性,稍後會有介紹。
這些賬戶,是分行在分行所在地人行中心支行開立的賬戶,也是准備金賬戶,但是人行不會對其餘額進行考核,裡面的余額全都是超額准備金,我們也可以籠統的稱之為備付金賬戶。
那麼我們現在就有一個完整清晰的概念了:一家銀行(至少有開分行的銀行),在人行開立的賬戶就像是我國著名的長征三號捆綁火箭似的,一根大粗試管周圍綁著很多小細試管。裡面全是水(錢、頭寸),其中主試管就是法定準備金賬戶,小試管們就是分行的准備金賬戶。
其中主試管的日終水量是央行對銀行考核的唯一內容,在大額支付系統正常情況下17:00就會關閉,到時候主試管紅線(法定準備金)以下部分的水會凍結,變成冰塊(法定準備金);冰塊之上沒有被凍結的部分,就是超額准備金的一部分。早上9:00會解凍,前一天做的T+1清算的交易,或者到期的交易,都會自動清算,因為你有一整個試管的錢可以用。日間低於紅線也無所謂,直到17:00。而在凍結期間,理論上沒有常規的辦法再進行補救了……
其他試管(各分行准備金賬戶)連接著其他的各種支付系統如同城系統、廣東特有的省金(EFT)系統、以及其他特殊的金融系統等(支付系統在下一章節會有著重講解)。小試管身上干凈的很,沒有畫紅線,也不會在晚上17:00之後被凍住。只要有點水、不幹涸就可以了。
一句話總結:超額准備金,就是主試管紅線以上部分的水+小試管們裡面的水,就是超額准備金!備付金,就是備著用來清算付款的錢!
(雖然這么比喻好像一點也不專業但是我覺得你聽明白了對吧!)
這里有一個tricky的地方,就是央行只考慮主試管紅線以下有沒有足夠的水凍結,不會care其他試管的。有可能存在一種情況就是,需要凍結100ml的水,主試管只有90ml水,但是其他10個小試管,每個都有10ml水,加起來不是190ml么?對不起,沒用,主試管還是會炸了,game over~
好了,看到這里看官想必也累了,我們下次再見!
下次我們就講講各個系統的清算特性、清算原理,以及跟中債登、上清所的歷史關系吧。不要小覷,這些清算特點,會影響銀行的頭寸時間及交易行為的,也會影響基金、券商……一切非銀機構的交易,因為非銀機構的資金是需要託管在銀行的。關鍵詞:支付系統特性、報文、DVP及非DVP的故事,夜間清算及應急業務。
㈧ 為什麼有頭寸的交易員比沒有的要好很多價值立方
那是因為如果有寸頭在交易的時候,他的顏值各方面都會比較高一點,所以交易就會更加容易成功。
㈨ 頭寸在金融里是什麼意思
頭寸復來源於中國的金融交易,制是一個富有中國色彩的金融詞彙,舊時銀行、錢庄所擁有的款項被稱為「頭寸」。 民國時期,銀圓是流通貨幣,因為印著袁世凱的頭像,又被戲稱為「袁大頭」,把十個「袁大頭」摞在一起,剛好一寸,這就是「頭寸」。
在當代,頭寸是金融行業的常用詞,在銀行,證券,期貨交易中經常遇到,且在不同的金融領域含義略有不同。
對於金融機構來說,頭寸就是資金,也即可以運用的資金的總和。金融機構的頭寸可以分為「長頭寸」和「短頭寸」。 若金融機構購入某資產,有了進項,就擁有了「長頭寸」;若銀行即將出售某資產,就說銀行有了「短頭寸」。
在期貨交易中,頭寸指資者持有的合約數量,也即持倉量。期貨交易通過買賣期貨合約進行。每一個期貨合約有賣方和賣方。投資者可以選擇當買方,買入這一合約,或者當賣方,賣出這一合約。其中,因為預料價格上漲而買入的合約,稱為多頭頭寸,簡稱「多頭」;因為預料價格會下跌而賣出的頭寸,稱為空頭頭寸。
㈩ 這交易員工作是不是騙局
騙你開來戶和交易金的。如果源是正規公司開戶,就是騙你開戶的。從描述看,是騙交易金的,上面寫著頭寸自備,就是交易金。不要說四天盈利這么高,就是高利貸,一年也就20%。真有這么好的事,直接銀行貸款,一年賺好幾倍。你可以去試試,保證不是正規公司,而且是以歐美交易所的名義,自己搭建平台,而且要求你存入多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