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石油天然氣大漲利好哪些股
一、廣匯能源:
公司立足於新疆本土及中亞豐富的石油、天然氣和煤炭資源,確立了以能源產業為經營中心、資源獲取與轉換為方向的產業發展格局。
從近五年扣非凈利潤來看,近五年扣非凈利潤均值為11.56億元,過去五年扣非凈利潤最低為2016年的1225萬元,最高為2018年的17.11億元。
二、廣聚能源:
深圳市深南石油(集團)有限公司協議受讓原由科匯通投資持有的公司9795萬股國有股份,占總股本的18.55%,深南集團直接間接合計持有公司3.41億股股份,約占總股本的64.667%。
從近五年扣非凈利潤來看,近五年扣非凈利潤均值為1.54億元,過去五年扣非凈利潤最低為2018年的1.116億元,最高為2016年的2.850億元。
三、渤海化學:
從近五年扣非凈利潤來看,近五年扣非凈利潤均值為-695.2萬元,過去五年扣非凈利潤最低為2019年的-8893萬元,最高為2020年的2.537億元。
四、沈陽化工:
沈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是以氯鹼化工、石油化工和化工新材料為主業的國有控股上市公司,旗下有沈陽石蠟化工有限公司和山東藍星東大有限公司2家子公司。
從近五年扣非凈利潤來看,近五年扣非凈利潤均值為-5192.4萬元,過去五年扣非凈利潤最低為2019年的-7.678億元,最高為2020年的3.302億元。
五、寶利國際:
石墨電極是指以石油焦、瀝青焦為骨料,煤瀝青為黏結劑,經過原料煅燒、破碎磨粉、配料、混捏、成型、焙燒、浸漬、石墨化和機械加工而製成的一種耐高溫石墨質導電材料。
從近五年扣非凈利潤來看,近五年扣非凈利潤均值為-1218.56萬元,過去五年扣非凈利潤最低為2017年的-5150萬元,最高為2019年的393.1萬元。
六、華錦股份:
公司主營業務為石油化工,具備少量石油焦產能,同時子公司具備瀝青業務。
從近五年扣非凈利潤來看,近五年扣非凈利潤均值為11.75億元,過去五年扣非凈利潤最低為2020年的2.552億元,最高為2017年的18.70億元。
② 2019年4月26日左右方大炭素出了什麼利空消息
1.據報道可知,利空消息大致是從2019年第一季度報告來看,方大炭素的業績也是出現了利空情況。方大炭素今年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8.01億元,同比減少48.86%;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為7.13億元,同比減少62.36%。但經過他們公司的努力調整,終於得到了穩定的股價。
2.方大炭素主要從事石墨及炭素製品、鐵礦粉的生產與銷售。此次年報與一季報一同披露,但營收與業績表現大起大落,主要原因是由於石墨電極價格的大幅波動。2017年由於中國大量新建電爐煉鋼項目,導致石墨電極價格飛漲,並在高位維持了近1年,公司石墨電極產品均價也因此出現上漲,對業績構成積極影響。
③ 碳中和的兩大投資機會
什麼是碳中和
碳中和是指國家、企業、產品、活動或個人在一定時間內直接或間接產生的二氧化碳或溫室氣體排放總量,通過植樹造林、節能減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產生的二氧化碳或溫室氣體排放量,實現正負抵消,達到相對「零排放」。
碳達峰,就是指在某一個時點,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長達到峰值,之後逐步回落。
簡單說,「碳達峰」就是我們國家承諾在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高稿肢排放不再增長,達到峰值之後再慢慢減下去;而到2060年,針對排放的二氧化碳,要採取植樹、節能減排等各種方式全部抵消掉,這就是「碳中和」。
中國碳排放全球居首,遠高於美歐日等發達經濟體。2019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達到341.7億噸,其中前三名中,中國排放 98.26億噸,美國排放49.65億噸,歐盟排放33.30億噸。中國二氧化碳排放量居於世界首位,是美國、歐盟的2倍和3倍。
當前,我國已明確提出了「2030年實現碳達峰、2060年 實現碳中和」的發展目標,同時世界各主要經濟體大多也已經將2050年作為實現碳中和的目標日期。
碳中和的「開源節流」的兩大投資機會:
從整體規模上看,碳中和涉及行業眾多,不論是上游的煤炭、石化,中游的化工、鋼鐵、電力,還是下游的新能源 汽車 等行業,其均會受到碳中和相關政策的影響。要實現30/60目標則不僅需要開源,同時需要節流,所以對於那些碳排放規模較大的行業就必然會產生壓縮,猶如2017年供給側改革,剔除那些小的公司,進一步提高行業龍頭地位。
從碳中和投資主題來看
一個是尋找需求擴張行業投資機會。 在碳中和發展目標下, 以光伏、風電、新能源 汽車 、裝配式建築為代表的清潔、節能型行業將迎來總需求的擴張,行業整體將存在投資機會, 從長期看隨著碳中和相關措施逐步落地,國內光伏、風電新增發電量將快速提升, 光伏等清潔能源行業迎來發展機會。雖然去年已經被炒作了一波,很多公司透支了未來一到兩年的業績,但後期可通過時間和業績的提升來消化估值。
另一個是尋找供給收縮行業的投資機會。 高耗能、高碳排放的行業而言, 在碳中和目標約束下,行業供給將存在收縮壓力 。 擁有良好碳排放數據基礎的水泥、電解鋁行業將可能優先敬早納入全國碳交易市場。除電力已納入外,石化、化工、建材、鋼鐵、有色金屬、造紙、航空剩餘七大行業,將在「順利對接、平穩過渡」的基調下逐步納入全國碳市場。 參考供給側改革經驗,行業供給收縮時,相關工業品價格往往會有所改善,同時行業龍頭市佔率會有所提升,此類行業龍頭將存在投資機會。此外,當行業整體供給受到碳中和目標約束時,行業內部分可替代領域可能會迎來需求的擴張。
梳理了一些相關的碳中和受益的產業和公司:
1.節能產業
受益邏輯是碳中和是一個整個 社會 層面的東西,提升能源利用效率直接減少碳排放,節能產業在國務院《國務院關於加快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的指導意見 國發〔2021〕4號》中收到了反復強調。
標的:南網能源(節能龍頭,稀缺)、雙良節能(光伏+工業節戚世能+建築節能)、中材節能(水泥行業節能+二氧化碳捕捉)
2.資源周期行業
碳交易第一階段的交易對象只有電力企業,但是長遠上看,一些高耗能資源類企業如鋼鐵、水泥、有色冶煉等由於碳中和,在總體產量控制和成本上會出現碳中和的影響因素,導致產能周期和價格周期出現新的變化,行業集中度轉移邏輯也會有影響。
根據最近寶武集團的人大代表的發言來看,鋼鐵行業2023年會實現碳達峰,那麼鋼鐵產量大概率23年也見頂,並且代表直言:整合提升行業集中度就是因為集中度提升了有利於提升效率節能。類似的邏輯和碳達峰節點一定會在水泥、電解鋁等其他行業出現。
標的:如果一個周期行業本身為上升周期,碳中和對其又有有利影響,那可以考慮。
3.新能源發電資產
就是風電場、光伏電站的持有者,垃圾發電也可以計入,還有更少見的生物質發電、煤層氣利用。寫一條很具體的受益邏輯:根據光大證券的測算,CCER碳匯價格為20元/噸時,風電、光電會額外增加約4%營業收入,垃圾焚燒增加3.5%。
標的:國有的的發電公司或者新能源平台,比如新天綠能(分銷天然氣+風電)、江蘇新能(風電+垃圾發電+光電),中節能的太陽能+節能風電
民營的比如林洋能源,陽光電源和隆基都自持電站,其他還有京運通、金風 科技
4.循環再製造產業
以鋼鐵為例,回收鋼鐵使用電爐短流程煉鋼的噸鋼碳排放,大大低於礦石高爐冶煉的碳排放。循環再利用天然的低碳,在碳中和的背景下會受到更多的政策支持。同時中國的 社會 已經邁入人均1萬美元, 社會 存量資源也已經很龐大。
標的:格林美(主要是疊加電池產業鏈)、方大碳素(電爐煉鋼消耗石墨電極)
5.垃圾分類與焚燒產業
生活垃圾在填埋分解過程中會釋放溫室氣體甲烷,焚燒發電一方面可以代替煤炭來減碳,另外一方面減少甲烷釋放。此外其他生物質發電也有相同的減碳機制。垃圾焚燒原來的上升周期會收到碳中和目標的額外加持。
標的:上海環境、瀚藍環境、綠色動力
6.天然氣產業
由於天然氣碳排放比煤炭低很多,因此中國計劃提升天然氣的使用量。
標的:經濟發達地區的天然氣公司,天然氣資源公司
7.儲能(電網側儲能)
儲能可以將無法並網的電力進行利用,而且天然的和不穩定的風光電契合,將多餘的清潔能源並網可以減少碳排放。這個賽道的問題在於鋰電可能不足以支持大規模的儲能應用,而抽水蓄能沒有良好的標的,釩液流電池技術不夠成熟。
標的:沒有很符合的,上傳統的鋰電或者儲能公司
9.碳捕捉
未來可能真的要把二氧化碳封存起來
標的:中材節能、遠達環保、凱美特氣(回收二氧化碳的)
10.碳交易過程參與企業
參股碳交易所的公司,具備碳金融屬性的公司。偏題材。
標的:國網英大、華銀電力
11.碳交易第三方服務企業
碳交易的確認流程相當復雜,需要專業的第三方支持,相關的咨詢服務產業發展會很快,因為碳中和今年覆蓋了電力行業,接下來會覆蓋8大耗能產業,接下來會更多。
標的:譜尼測試(互動說有碳排放核查業務)、遠光軟體(碳資產管理系統)
④ 廢鋼市場價
受鋼坯及期螺價格暴跌等問題,全國廢鋼市場跌勢不斷蔓延,多數地區一周之內跌幅在300元-500元/噸。唐山重A2250元-2400元/噸不含稅,較月初跌310元-370元/噸;聊城精爐料2200元-2300元/噸不含稅,較月初跌420元-440元/噸。
截至2018年11月23日,張家港精爐料2360元-2440元/噸,較月初跌140元-150元/噸,沙鋼連跌三次共計110元/噸,每次周邊主流鋼企跟跌30元-100元/噸,鋼廠到貨量逐步提升較快,且庫存普遍高位,目前,貨場及貿易商出貨量較之前有所降低。佛山沖料1900元-1950元/噸不含稅,較月初跌420元-500元/噸;當地用料需求明顯縮減,本次跌價後,行情報價更為混亂,收貨商家多根據自身用料及場地存貨量小幅調整。由於當地鋼廠利潤空間大幅壓縮,資金周轉謹慎,對廢鋼采購積極性大幅縮小,預計短期南方市場保持偏弱走勢。
成本曲線結構變化,邊際成本定價規則生效
鋼鐵製造過程中,從煉鋼工藝的角度分為高爐轉爐長流程和電弧爐為代表的短流程。當前長流程噸鋼不含稅製造成本較電弧爐低581元,短流程電弧爐成為邊際成本最高的產能。
電弧爐生產靈活,規模小,固定成本較低,可根據盈利情況靈活調整生產節奏,因此邊際成本定價規則生效,無需過度擔心其復產產量增加帶來行業盈利大幅下滑,盈利若真大幅回調,電弧爐減產首當其沖。
短流程成本中長期將高於長流程,長流程高盈利可持續。1)廢鋼應用比攀升,價格上漲。
廢鋼需求量分析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廢鋼行業市場需求與投資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考慮「地條鋼」因素,2017年我國廢鋼消費量達16665萬噸,同比大幅增長64.15%,預計2020年將達22053萬噸
1、存量:2017年我國廢鋼消費量達14790萬噸,
同比大幅增長64.15%,考慮「地條鋼」因素,2017年我國實際廢鋼消費總量為16665萬噸。
2017年我國廢鋼消費量達14790萬噸,同比大幅增長64.15%,人均廢鋼消費量為107.02公斤;
與日本相比,2015年日本廢鋼消費量為3920萬噸,人均廢鋼消費量為308.45公斤,為我國人均廢鋼消耗量的近3倍。按產能利用率40%計算,預計2017年上半年「地條鋼」產量為1875萬噸。因此若考慮「地條鋼」需求,預計2017年我國廢鋼實際消費量為16665萬噸。
供需旺盛下預計廢鋼價格保持強勢
對於長流程鋼廠,使用廢鋼可以提高轉爐效率從而提產。對於短流程鋼廠,高盈利驅使以廢鋼為主要原材料的電弧爐復產。由於老舊廢鋼回收成本高,雖然淘汰了大量「地條鋼」,廢鋼價格較2016年底仍然上漲了27.64%。供需旺盛下預計廢鋼價格保持強勢。
廢鋼價格中長期將持續高於鐵水成本,電力和石墨電極成本相對剛性,根據邊際成本定價規則,長流程高盈利可持續。歷史上廢鋼價格長期高於鐵水成本,雖然在2017年上半年一度低於鐵水成本,但當前供需結構下廢鋼價格仍將保持強勢。
增量:2018~2020年我國新增電弧爐煉鋼對廢鋼新增需求達5388.15萬噸
2017年海外在建短流程電弧爐產能為3676.2萬噸,2018~2019年計劃新建電弧爐產能為8835.5
萬噸;國內已官方宣布進行產能置換需淘汰的煉鋼產能共計4059萬噸,其中電爐煉鋼產能2010萬噸,高爐-轉爐煉鋼產能2049萬噸;產能置換新建電弧爐設計產能為3118萬噸。
廢鋼使用量預計將逐步提升
們在環保政策落實力度加大、廢鋼資源量供給充裕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未來廢鋼的使用量有望持續攀升,其中主要以汽車、自行車、電動車等交通工具報廢產生的廢鋼養料為多,其餘主要是加工型企業的邊角余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