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是怎麼算的
以居民消費支出額為權數,採用綜合公式匯總計算出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具體步驟如下:
1.選擇代表規格品。現行的國家方法制度對調查的內容規定到251個基本分類,以及每個基本分類下包括的代表規格品的最低數量。代表規格品由各省市自行確定,也可以適當增加一些具有地方消費特色的規格品。按照代表規格品的選擇原則,我市確定了600多個規格的商品和服務項目,作為計算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的代表規格品。代表規格品一經確定,年內不能更換。
2.抽選價格調查點。首先對各種類型的商業網點銷售額由高到低排隊,然後再進行等距抽樣。要考慮到大中小型商店兼顧、各種經濟類型兼顧、綜合性商店與專業性商店兼顧、各種商業業態兼顧、布局合理等因素,對抽樣結果做些修正。我市共抽選了近300家商業網點,作為價格調查點。價格調查點每年調整一次。
3.計算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的權數。權數是反映調查商品或服務項目價格變動在總指數形成中影響程度的指標,是根據居民家庭用於各種商品或服務開支占總支出比重計算的。權數資料來源於城市住戶調查統計中的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數據。基本分類及以上類別權數,一年內固定不變。
4.價格調查及計算平均價格。根據商品或服務項目與人民生活的相關程度和價格的變動頻率,確定價格調查的次數。鮮菜、鮮果、肉禽蛋、水產品等價格,每5天調查一次;糧食、油脂、煙酒飲料、餐飲業及其它穿用商品價格每10天調查一次;國家和地方政府定價的商品或服務項目的價格,每15天調查一次。價格調查是定時、定點、定人直接調查。
價格資料採集來後,還要計算月平均價格。即把每一代表規格品所有調查點的時點價格進行簡單算術平均,得到月平均價格。例如:某種服裝價格每月調查三次,有6個調查點,就是將18個時點價格相加,然後再除以18。
5.計算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月度平均價格計算後,就可計算與不同基期相比的月度價格指數。首先,計算單項商品或服務項目價格指數,然後再將單項指數進行幾何平均,計算出基本分類價格指數,由基本分類指數再依次加權計算出類指數和總指數。
物價上漲是必然的 因為收入在漲 RMB也在升值
⑵ 生產者價格指數(PPI)與消費價格指數(CPI)的計算公式以及它們的區別
一、CPI的計算公式:CPI=(一組固定商品按當期價格計算的價值)除以(一組固定商品按基期價格計算的價值)乘以100%。
如何計算:
以北京為例,是通過對北京近300家商業網點的600多個規格商品和服務項目價格的調查,分別計算出600多個代表品的指數,經過幾何平均得到251個基本分類指數,再以居民消費支出額為權數,採用綜合公式匯總計算出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具體步驟如下:
1.選擇代表規格品。現行的國家方法制度對調查的內容規定到251個基本分類,以及每個基本分類下包括的代表規格品的最低數量。代表規格品由各省市自行確定,也可以適當增加一些具有地方消費特色的規格品。按照代表規格品的選擇原則,我市確定了600多個規格的商品和服務項目,作為計算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的代表規格品。代表規格品一經確定,年內不能更換。
2.抽選價格調查點。首先對各種類型的商業網點銷售額由高到低排隊,然後再進行等距抽樣。要考慮到大中小型商店兼顧、各種經濟類型兼顧、綜合性商店與專業性商店兼顧、各種商業業態兼顧、布局合理等因素,對抽樣結果做些修正。我市共抽選了近300家商業網點,作為價格調查點。價格調查點每年調整一次。
3.計算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的權數。權數是反映調查商品或服務項目價格變動在總指數形成中影響程度的指標,是根據居民家庭用於各種商品或服務開支占總支出比重計算的。權數資料來源於城市住戶調查統計中的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數據。基本分類及以上類別權數,一年內固定不變。
4.價格調查及計算平均價格。根據商品或服務項目與人民生活的相關程度和價格的變動頻率,確定價格調查的次數。鮮菜、鮮果、肉禽蛋、水產品等價格,每5天調查一次;糧食、油脂、煙酒飲料、餐飲業及其它穿用商品價格每10天調查一次;國家和地方政府定價的商品或服務項目的價格,每15天調查一次。價格調查是定時、定點、定人直接調查。
價格資料採集來後,還要計算月平均價格。即把每一代表規格品所有調查點的時點價格進行簡單算術平均,得到月平均價格。例如:某種服裝價格每月調查三次,有6個調查點,就是將18個時點價格相加,然後再除以18。
5.計算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月度平均價格計算後,就可計算與不同基期相比的月度價格指數。首先,計算單項商品或服務項目價格指數,然後再將單項指數進行幾何平均,計算出基本分類價格指數,由基本分類指數再依次加權計算出類指數和總指數。
二、工業生產者價格指數包括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rocer Price Index for Instrial Procts,簡稱PPI)和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指數。
工業生產者價格調查採取重點調查與典型調查相結合的調查方法。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以上的企業採用重點調查方法;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以下的企業採用典型調查方法。工業生產者價格調查涉及全國400多個城市的近6萬家工業企業。
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反映工業企業產品第一次出售時的出廠價格的變化趨勢和變動幅度。
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指數反映工業企業作為中間投入產品的購進價格的變化趨勢和變動幅度。
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統計調查涵蓋1702個基本分類的11000多種工業產品的價格;
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統計調查涵蓋900多個基本分類的6000多種工業產品的價格。
三、PPI與CPI的區別
消費者物價指數(Consumer Price Index),英文縮寫為CPI,是反映與居民生活有關的產品及勞務價格變動趨勢和變動程度的指數,通常作為觀察通貨膨脹水平的重要指標。而PPI是衡量工業企業產品出廠價格變動趨勢和變動程度的指數。
根據價格傳導規律,PPI對CPI有一定的影響。PPI反映生產環節價格水平,CPI反映消費環節的價格水平。整體價格水平的波動一般先出現在生產領域,然後通過產業鏈向下游產業擴散,最後波及流通領域消費品。以工業品為原材料的生產即工業品價格向CPI的傳導途徑為:從原材料→生產資料→生活資料的傳導。
由於CPI不僅包括消費品價格,還包括服務價格,CPI與PPI在統計口徑上並非嚴格的對應關系。因此,CPI與PPI的變化在某一時期出現不一致的情況是有可能的。但CPI與PPI長期持續處於背離狀態,這不符合價格傳導規律。若發生價格傳導出現斷裂的現象,其主要原因在於工業品市場處於買方市場以及政府對公共產品價格的人為控制等。目前,可以順利完成傳導的工業品價格(主要是電力、煤炭、水等能源原材料價格)主要屬於政府調價范圍。
⑶ 關於CPI指數的計算方法
CPI=(一組固定商品按當期價格計算的價值除以一組固定商品按基期價格計算的價值)×100%
CPI表示對普通家庭的支出來說,購買具有代表性的一組商品,在今天要比過去某一時間多花費多少,例如,若1995年某國普通家庭每個月購買一組商品的費用為1000元,而2000年購買這一組商品的費用為1100元,那麼:
以1995年為基期
CPI 1995= (1000/ 1000)*100%= 100%, CPI 2000=(1100/ 1000)*100%=110%
2000年的通貨膨脹率= ((CPI 2000- CPI 1995) / CPI 1995)*100%= 10%
統計方法
各省(區、市)調查總隊要在當地抽選調查市縣和價格調查點。目前我國調查地區樣本總數共有550多個市縣,采價點樣本近3萬個,近4000名受過專業培訓的價格採集員從事價格收集工作。
第一步,調查市縣自主選定價格調查點。
這些市縣要確定價格調查的商店、農貿市場和服務網點(統計術語稱之為調查點),調查點的確定方法如下:首先,將所有調查網點分別以零售額和經營規模為標志,從高到低排隊;然後,依據所需調查點數量進行等距抽樣,並結合大小兼顧及分布合理的原則抽選。
第二步,價格採集。
各省(區、市)都有固定的價格調查人員和臨時調查員按統一規定進行價格收集工作。調查點確定以後,各市、縣價格調查人員就要按照規定時間對選定的商店、市場和服務網點的商品或服務價格,採用「三定」原則進行收集調查登記,「三定」原則即定點、定時、定人直接采價。
定點,就是到已選定的調查點,即固定的調查商店和農貿市場,以保障價格資料來源的穩定性和可比性。定時,即在固定的日子和時間來采價,這是保證基期價格和報告期價格在時間上具有可比性,因為採集價格的時間不同,商品的價格也存在差異。
這一點鮮活商品體現的最為明顯,比如鮮菜,通常是上午剛上市時價格高一些,晚上收市時價格則低一些。因此,在進行價格調查時,不但每個月的調查次數和日期應保持一致,每次調查的時間也應相對固定。
定人,就是在一定時期內由固定調查人員去調查,這是為了避免因調查人員的頻繁變動而引起的人為價格調查誤差,保持價格資料的穩定性、連續性和可比性。同時各地也常常利用價格採集點的計算機管理系統作為輔助性調查工具。
實際采價時還有以下一些原則:同一規格品的價格必須同質可比,即產品性質基本相同可以進行比較;如果商品的掛牌價格與實際成交價格不一致,應調查採集實際成交價格;對於與居民生活密切相關、價格變動比較頻繁的商品(如鮮菜、鮮果等鮮活食品),至少每5天調查一次價格;
一般性商品每月調查採集2-3次價格。第三步,數據上報。調查市縣每月將調查的價格資料通過網路上報給省(區、市)調查總隊,經過審核後由調查總隊在規定的時間內將數據上報到國家統計局。
(3)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的計算題擴展閱讀:
CPI指數的基本功能
1、度量通貨膨脹(通貨緊縮)。CPI是度量通貨膨脹的一個重要指標。通貨膨脹是物價水平普遍而持續的上升。CPI的高低可以在一定水平上說明通貨膨脹的嚴重程度;
2、國民經濟核算。在國民經濟核算中,需要各種價格指數。如消費者價格指數(CPI)、生產者價格指數(PPI)以及GDP平減指數,對GDP進行核算,從而剔除價格因素的影響。
3、契約指數化調整。例如在薪資報酬談判中,因為雇員希望薪資(名義)增長能相等或高於CPI,希望名義薪資會隨CPI的升高自動調整等。其調整之時機通常於通貨膨脹發生之後,幅度較實際通貨膨脹率為低。
4、反映貨幣購買力變動 :貨幣購買力是指單位貨幣能夠購買到的消費品和服務的數量。消費者物價指數上漲,貨幣購買力則下降;反之則上升。消費者物價指數的倒數就是貨幣購買力指數。
5、反映對職工實際工資的影響 :消費者物價指數的提高意味著實際工資的減少,消費者物價指數的下降意味著實際工資的提高。因此,可利用消費者物價指數將名義工資轉化為實際工資。
6、CPI對股市的影響:一般情況下,物價上漲,股價上漲;物價下跌,股價也下跌。
⑷ 消費物價指數的計算公式是什麼
CPI的計算方法為:每一大類指標價格變動比率與其權重的乘積累加。
CPI=∑WiPi,式中內Wi為單項指標價格變動容率,Pi為單項指標在CPI計算中所佔權重系數。
CPI是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onsumer price index)的簡稱。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是一個反映居民家庭一般所購買的消費品和服務項目價格水平變動情況的宏觀經濟指標。它是在特定時段內度量一組代表性消費商品及服務項目的價格水平隨時間而變動的相對數,是用來反映居民家庭購買消費商品及服務的價格水平的變動情況。
⑸ 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是怎麼算的。越低越好嗎
同比是指 和上一年度或歷史相比的增長(幅度)。
同比增長計算公式
同比增長率=內(本期數容-同期數)/同期數*100% 環比即與上期的數量作比較。
環比增長速度=(本期數-上期數)/上期數*100% CPI 如何計算 也算是統計局的秘密,和老百姓的體驗肯定不一致。CPI 不是越低越好,如果各種價格不斷下跌,消費者自然高興,但生產者方面損失就很大了,對國民經濟發展不利。
⑹ 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如何計算
CPI是統計局對幾種市場消費產品的采樣增長率的加權平均值!是反映整體影響居民消費水版平的指數,而且還是不權同地域的平均值。統計局解釋說,中國的CPI中,食品佔了34%、娛樂教育文化等佔了14%、居住佔了13%,其他如交通通訊和醫療保健等各佔10%等等,因此,跟實際的某個消費產品是無法對應地。更別提還有地域、時間等差別!具體CPI采樣和計算的細節你也不必了解,那是統計局的許可權,對你是沒有用得,何況統計局沒有列舉具體采樣的數據的來源。你就是自己核算出來的,也不是CPI,因為你沒有那個許可權!事實你就當它是浮雲得了!
⑺ 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的計算方法
CPI=(一組固定抄商品按當期價格計算的價值)除以(一組固定商品按基期價格計算的價值)乘以100%.
請問這個題的答案是多少?
試題:某地區2007年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為103.2%,則貨幣購買力指數是多少?
(請幫把計算步驟寫出來一下.
100/103.2=96.9%
⑻ cpi如何計算
CPI=(一組固定商品按當期價格計算的價值/一組固定商品按基期價格計算的價值)×100%。按當期價格計算的價值的這一組應以當期的價格乘以基期的數量。
舉個例子:
2010年某國普通家庭每個月購買一組商品的費用為800元,而2015年購買這一組商品的費用為1000元,那麼該國2015年的消費價格指數為(以2010年為基期)CPI= 1000/800×100=125,也就是說上漲了25%。
CPI是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onsumer price index)的簡稱。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是一個反映居民家庭一般所購買的消費品和服務項目價格水平變動情況的宏觀經濟指標。它是在特定時段內度量一組代表性消費商品及服務項目的價格水平隨時間而變動的相對數,是用來反映居民家庭購買消費商品及服務的價格水平的變動情況。
CPI是一個滯後性的數據,但它往往是市場經濟活動與政府貨幣政策的一個重要參考指標。CPI穩定、就業充分及GDP增長往往是最重要的社會經濟目標。不過,從中國的現實情況來看,CPI的穩定及其重要性並不像發達國家所認為的那樣「有一定的權威性,市場的經濟活動會根據CPI的變化來調整」。
⑼ CPI的具體計算公式是怎麼樣的
GDP核算有三種方法,即生產法、收入法、支出法,三種方法從不同的角度反映國民經濟生產活動成果,理論上三種方法的核算結果相同,這三種方法對應的公式如下:
1、生產法
GDP=勞動者報酬+生產稅凈額+固定資產折舊+營業盈餘
第一項為勞動者報酬。是指勞動者因從事生產活動所獲得全部報酬。包括勞動者獲得的各種形式的工資、獎金和津貼,既包括貨幣形式的,也包括實物形式的;還包括勞動者所享受的公費醫療和醫葯衛生費、上下班交通補貼和單位支付的社會保險費等。
第二項為生產稅凈額,指生產稅減生產補貼後的余額。生產稅指政府對生產單位生產、銷售和從事經營活動,以及因從事生產活動使用某些生產要素(如固定資產、土地、勞動力)所徵收的各種稅、附加費和規劃費。生產補貼與生產稅相反,是指政府對生產單位的單方面的收入轉移,因此視為負生產稅,包括政策虧損補貼、糧食系統價格補貼、外貿企業出口退稅等。
第三項為固定資產折舊,是指一定時期內為彌補固定資產損耗按照核定的固定資產折舊率提取的固定資產折舊。它反映了固定資產在當期生產中的轉移價值。
第四項為營業盈餘,是指常駐單位創造的增加值扣除勞動報酬、生產稅凈額和固定資產折舊後的余額。它相當於企業的營業利潤加上生產補貼。
2、收入法
GDP =工資+利息+利潤+租金+間接稅和企業轉移支付+折舊
也可看成是GDP=生產要素的收入+非生產要素的收入
收入法核算GDP,就是從收入的角度,把生產要素在生產中所得到的各種收入相加來計算的GDP,即把勞動所得到的工資、土地所有者得到的地租、資本所得到的利息以及企業家才能得到的利潤相加來計算GDP。這種方法又叫要素支付法、要素成本法。
3、支出法
GDP = C + I + G +(X-M)
①居民消費(用字母C表示),包括購買冰箱、彩電、洗衣機、小汽車等耐用消費品的支出、服裝、食品等非耐用消費品的支出以及用於醫療保健、旅遊、理發等勞務的支出。建造住宅的支出不屬於消費。
②企業投資(用字母I表示),是指增加或更新資本資產(包括廠房、機器設備、住宅及存貨)的支出。投資包括固定資產投資和存貨投資兩大類。固定資產投資指新造廠房、購買新設備、建築新住宅的投資。為什麼住宅建築屬於投資而不屬於消費呢?因為住宅像別的固定資產一樣是長期使用、慢慢地被消耗的。存貨投資是企業掌握的存貨(或稱成為庫存)的增加或減少。如果年初全國企業存貨為2000億美元而年末為2200億美元,則存貨投資為200億美元。存貨投資可能是正值,也可能是負值,因為年末存貨價值可能大於也可能小於年初存貨。企業存貨之所以被視為投資,是因為它能產生收入。從國民經濟統計的角度看,生產出來但沒有賣出去的產品只能作為企業的存貨投資處理,這樣是從生產角度統計的GDP和從支出角度統計的GDP相一致。
計入GDP中的投資是指總投資,即重置投資與凈投資之和,重置投資也就是折舊。
投資和消費的劃分不是絕對的,具體的分類則取決於實際統計中的規定。
③政府購買(用字母G來表示),是指各級政府購買物品和勞務的支出,它包括政府購買軍火、軍隊和警察的服務、政府機關辦公用品與辦公設施、舉辦諸如道路等公共工程、開辦學校等方面的支出。政府支付給政府雇員的工資也屬於政府購買。政府購買是一種實質性的支出,表現出商品、勞務與貨幣的雙向運動,直接形成社會需求,成為國內生產總值的組成部分。政府購買只是政府支出的一部分,政府支出的另一部分如政府轉移支付、公債利息等都不計入GDP。政府轉移支付是政府不以取得該年生產出來的商品與勞務的作為報償的支出,包括政府在社會福利、社會保險、失業救濟、貧困補助、老年保障、衛生保健、對農業的補貼等方面的支出。政府轉移支付是政府通過其職能將收入在不同的社會成員間進行轉移和重新分配,將一部分人的收入轉移到另一部分人手中,其實質是一種財富的再分配。有政府轉移支付發生時,即政府付出這些支出時,並不相應得到什麼商品與勞務,政府轉移支付是一種貨幣性支出,整個社會的總收入並沒有發生改變。因此,政府轉移支付不計入國內生產總值中。
④凈出口(用字母X-M表示,X表示出口,M表示進口)是指進出口的差額。進口應從本國總購買中減去,因為進口表示收入流到國外,同時,也不是用於購買本國產品的支出;出口則應加進本國總購買量之中,因為出口表示收入從外國流入,是用於購買本國產品的支出,因此,凈出口應計入總支出。凈出口可能是正值,也可能是負值。
CPI=(一組固定商品按當期價格計算的價值減一組固定商品按基期價格計算的價值除以一組固定商品按基期價格計算的價值)×100。採用的是固定權數按加權算術平均指數公式計算,
CPI表示對普通家庭的支出來說,購買具有代表性的一組商品,在今天要比過去某一時間多花費多少,例如,若1995年某國普通家庭每個月購買一組商品的費用為1000元,而2000年購買這一組商品的費用為1100元,那麼該國2000年的消費價格指數為
(以1995年為基期)CPI= 【1100-1000】/1000*100%=10%, 表示今年價格比去年上漲了10%
如果用上面介紹的消費價格指數來衡量價格水平,則通貨膨脹率就是不同時期的消費價格指數變動的百分比。
如:一個經濟體的消費價格指數從去年的100增加到今年的112,那麼這一時期的通貨膨脹率為T=(112—100)/100×100%=12%,就是說通貨膨脹率為12%,表現為物價上漲12%。
現期中國的CPI指數是根據上年為基期(100)計算得出的,而並非是以歷史某一確定時點作為基期。
GDP是國內生產總值(GDP=Gross Domestic Proct)的簡稱,是指一個國家或者地區所有常駐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所有最終產品和勞務的市場價值。GDP是國民經濟核算的核心指標,也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總體經濟狀況重要指標。
CPI是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onsumer price index)的簡稱。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是一個反映居民家庭一般所購買的消費價格水平變動情況的宏觀經濟指標。它是度量一組代表性消費商品及服務項目的價格水平隨時間而變動的相對數,是用來反映居民家庭購買消費商品及服務的價格水平的變動情況。
⑽ 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環比增速計算方式
這個要分開計算:先計算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再做出需要的環比增速。如果各月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是現有的,則直接計算
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是反映與居民生活有關的產品及勞務價格統計出來的物價變動指標,通常作為觀察通貨膨脹水平的重要指標。CPI=(一組固定商品按當期價格計算的價值)除以(一組固定商品按基期期價格計算的價值)乘以100。例如,若1995年某國普通家庭每個月購買一組商品的費用為800元,而2000年購買這一組商品的費用為1000元,那麼該國2000年的消費價格指數為(以1995年為基期)CPI=1000/800*100=125。
環比增長速度:
與歷史同時期比較,例如2005年7月份與2004年7月份相比稱其為同比;與上一統計段比較,例如2005年7月份與2005年6月份相比較稱其為環比。
環比有環比增長速度和環比發展速度兩種方法。
環比即與上期的數量作比較。
環比增長速度=(本期數-上期數)/上期數*100%
反映本期比上期增長了多少
環比發展速度=本期數/上期數*100%
反映本期比上期增長多少
如:本期銷售額為500萬,上期銷售額為350萬
環比增長速度=(500-350)/350*100%=42.86%
環比發展速度=500/350*100%=14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