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基本公式:
股票價格=股息/銀行利率
解釋:
1、股票價格與股息成正相關關系:可以理解為,股息來源於上市公司的本年新創造的利潤,只有當利潤存在時,公司才會考慮發放股利;有了利潤,不等於說股東就能夠取得相應的股息,這還有取決於公司的股息分配方案。只有當以上倆個條件同時具備而且有利於股東時,股息才能真實、准確地反映公司的狀況,才能滿足理論上的這個正相關關系——股息越多,反映公司盈利能力越好,公司的股票價格就相對越高
2、股票價格和銀行利率呈負相關關系:可以作如下理解,當銀行提高利率時,居民以儲蓄作為投資方式得到的收益率就會升高,相應的就會吸引一部分資金改變自己的投資方式,其中就包括從購買證券改為儲蓄。
在整個國家資金規模一定的前提下,銀行利率的提高就會使資金的流向發生改變:投資股票的資金轉為儲蓄,這樣證券市場的買方力量就會削弱,以供求理論為基礎,可以解釋此時會呈現賣方市場,直接表現為股價下降,證券市場低迷。所以說,兩者是負相關關系。
3、在理解上面2點時會發現,很多的解釋是以一定的假設前提成立為條件的。現實中,很多前提不一定成立,所以這個理論用於實踐時不一定成立。
eg: 以銀行利率與股票價格關系為例:
06年央行多次上調利率,但是股票市場並沒有出現理論中所說的下降的局面。
這就是因為,影響股市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股票價格是受多方面因素綜合作用而形成的。
仍然以為06年為例,央行在上調利率的時候,股市的資金會受到影響,但是有兩個因素需要考慮:1、此時,股市投資收益率與儲蓄收益率(即銀行利率)兩者孰高孰低;2、在央行此政策出台的同時,國家也在進行房地產市場的調控(主要是打擊投機),這時,房地產市場的資金就會有部分流入股票市場。這兩個因素作用下,央行雖然上調利率,但不一定會使股票市場出現下跌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