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石油進口量與國際油價變化關系
美國能源信息署(EIA)公布數據顯示:2013年9月,中國原油凈進口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原油凈進口國;中國原油日均消費量為1076×104桶,日均產量為446×104桶,凈進口量為日均630×104桶;美國原油日均消費量為1852×104桶,日均產量為1228×104桶,凈進口量為日均624×104桶。並且預測,從2013年9月份以後,直到2014年年底,未來中國原油凈進口量超過美國將成為常態。而世界石油交易價格的大起大落對中國產生影響最直接的,就是中國進口石油資源成本不定,風險增加。
中國的石油生產與消費需求的關系從1993年開始出現不平衡以來,就不得不依靠石油的進口來彌補其差額。因此從1994年至2011年間,表2-10數據顯示,隨著中國年需求量的迅速提高則從國外進口石油的量逐年攀升。1996年比1994年增加了近7倍,而2004年比1994年增長了60多倍。從2000年以來,中國年進口量比20世紀90年代增長速度加快,尤其是2008年以後(圖2-3)。
表2-10 中國石油進口量與油價變化趨勢
數據來源:中國國土資源綜合統計年報1990—2008,中國海關統計年鑒,中石油網,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June 2013。
2000年進口量由5.1294×108桶提高到2007年的11.9109×108桶,8年時間增長了1.32倍。中國石油進口量變化有3個較為明顯的增長台階,2000年、2004年和2006年。中國有如此強勁的石油進口需求,那麼國際油價與其關系非常值得研究。
表2-11 中國石油進口平均價格與油價變化趨勢單位:美元/桶
數據來源:中國國土資源年鑒、中國海關統計年鑒,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June 2013。
註:平均進價由進口量與金額計算而得。
從中國石油進口平均價格與國際石油市場價格走勢比較來看,2000年至2003年間,中國進口石油的平均價格基本與國際油價的最高值持平,以後該問題有所緩和(表2-11)。但是這個平均價格是由不同品質的原油進口金額平均而得,若低質低價的原油進口的多,那麼平均價格就會下來。所以這還不能說明中國原油的進口完全抓住了國際原油市場最低價格的機會,只是已有這種傾向。
世界石油交易價格相對較高地區代表為西德克薩斯和布倫特價格(圖2-4)。以此為代表,與中國石油進口量的變化規律總體趨勢比較(圖2-3)。由此顯示,總體趨勢是世界石油價格不斷上升,中國的石油進口量不斷提高的規律。但是又有一些特殊點:2000至2002年間隨著布倫特石油價格降低,中國石油進口量有所減少;受世界金融危機影響,2009年世界石油價格下跌,但中國的石油進口量一直快速增加。這是因為2009年中國進入了戰略石油儲備基地基礎設施建設陸續完工的注油期,因此石油進口量只會升不會降。中國石油進口量變化趨勢與世界油價相對較低的地區代表價格迪拜和福卡斯的變化規律與前基本相同(圖2-4)。
圖2-4 中國進口原油平均價格與國際油價比較(數據來源:中國國土資源年鑒,中國海關統計年鑒,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June 2013)
通過以上分析可知,中國石油進口量增加時國際油價就上升,當然這本身也符合市場經濟規律。這個現象可以從兩方面理解:一方面,只要中國石油進口需求加大,國際市場就會提價;另一方面,也可以認為中國的石油需求對國際油價已經有了影響的力量。前者對於中國發展經濟,在國際石油市場上的地位等都為威脅因素,後者則說明已有了影響市場的機會。所以,應該想辦法採取措施抓住該機會以促進國家的經濟發展、國際名聲的提高。
總之,從全球范圍來看,常規石油產量在下降,而能源消費需求在上升,油價將會不斷地上漲。有人認為「未來10年,全球需要增加相當於4個沙烏地阿拉伯或10個北海的產量才能維持目前的供給水平」[41]。埃克森美孚公司在其2013年度長期能源預測報告中預測,天然氣消費在2025年前後成為僅次於石油的全球第二大常用燃料,到2040年將增長65%[50]。這對於石油能源產品市場來說,不得不說是一個非常嚴峻的問題。
⑵ 國際原油價格跟國內油價有什麼關系
國際油價影響因素很多:如:匯率的變化,供需的變化,政策因素,各種突發事件,人為操縱等等很多,價格天天都在變,不過加油站所用的成品油價格會相對穩定,變化不會像原油那樣平凡和復雜,特別是中國市場。
國內的油價會隨著國際油價的變動而變動,不過它有一個特性是:滯後性,一般會滯後一個月的時間。
油價的漲跌會對需求造成影響,影響加油站銷售量,從而影響利潤。民營加油站只要保證自己合適的利潤和油品的質量,會提高自己的競爭力的。
問題很多,得你的分真不容易!
⑶ 國際原油價格與國內原油價格是如何換算
貨原油報價原則:交易所以布倫特原油市場價格為基礎,綜合國內原版油市場價格及中國人民銀行人權民幣兌美元基準匯率,連續報出現貨原油的人民幣中間指導價。國內現貨原油報價單位:人民幣元/噸,報價保留到元的整數位。
國際原油價格是美元報價,只需要按匯款折算就成。當然還不是最終價格,還要加上保險及運費,才是到岸價格。
國際原油價格與國內原油價格的換算關系:國際原油價格單位美元/桶指的是國際上原油的價格,並不是國內成品油的價格,國內是元/升。
換算關系1:國際原油價格是以桶為單位,國內以升為單位國。國際原油價格的一桶相當於159升。
換算關系2:國際原油價格是以美元為單位,國內以人民幣為單位,現在一美元大約換6.8元人民幣。
換算關系3:國際原油價格指的是國際上原油的價格,並不是國內成品油的價格。國內油價指的是成品油的價格。國際上原油轉換成成品油的比例大約為1:0.9,加上加工損耗、原油進口、加工成本,比例大約為1:0.8,以美國前幾年的數據為例,當時原油18美元/桶,美國商人賣22美元/桶,比例大約為1:0.82。美國的成品油質量是高於國內#97油的。
⑷ 為什麼中國石油價格總是向國際原油期貨價格看齊
因為國際的定價貨幣是 美元。
而石油又是重要的戰略和民用資源,美國 中國回 日本等世界大的貿易體都是需答要進口大量的原油的,所一原油是國際通用的一個戰略性物資。
中國的石油也是進口量特別大的,並且是國營的中石油 中石化,他們的漲價是和國際預期的,降價的話,你懂的
⑸ 中國石油進口量與國際石油市場價格變化趨勢分析
石油和天然氣市場是一個最典型的全球化市場。雖然V.I.Vysotskii和A.N.Dmitrievskii樂觀地估計,目前全球可開採油氣資源為5547×108t石油和634.3×1012m3天然氣[42]。但是,因為油氣資源的稀缺性、資源稟賦的不均衡性,以及賣方市場的特殊性,致使石油和天然氣產品被國家壟斷,其銷售帶有濃厚的政治色彩,因此使得世界油氣市場的價格受控於這些國家或其組織。那麼,價格變化規律也不例外。而油氣價格的波動將會給石油進口的成本管理帶來極大的不確定性,導致經濟風險增加。
另外,石油價格與國家經濟發展密不可分。據IMF公布的數據顯示,原油價格每上升10%,全球的GDP會減少0.10%~0.15%[47]。2005年原油國際價格較2004年上漲42.1%,世界經濟因此減緩了0.8%[48]。因此,說明油價的波動將影響到國家的經濟發展,以及戰略油氣儲備的價值。另一個值得重點關注的是世界石油市場的價格變化趨勢,這將關繫到中國石油進口的經濟安全性。
1.國際石油市場價格變化分析
近30年來,世界油氣市場的價格變化波動很大且總體呈上升趨勢。從1980年以來,國際石油市場的交易價格總體呈現不斷上升趨勢的同時,還具有明顯的其他特徵。
一是不同地方的石油交易價格差別較大的同時又具有地域代表性。就BP公司2010年的世界能源報告中公布的數據來看,4個具有代表性的世界石油交易價格,即迪拜(Du)、布倫特(Brendt)、福卡斯(Nigerian Forcados)和西德克薩斯(West Texas Intermdiate,W T I)。它們分別代表著中東、歐洲、非洲和美洲地區的石油交易價格。基本呈現前者的石油交易價格最低,西德克薩斯價位較高的規律。但是,2005年以後福卡斯取代了高油價地位,2011年和2012年西德克薩斯取代了低價位地位(圖6-3)。這與該地區的石油需求狀況和油質水平掛鉤,2007年後受美國金融危機影響,世界各地石油交易價格差從7.09美元/桶(2008年)降到1.96美元/桶(2009年)。同時,也應該看到美國的頁岩氣的開發利用,這個石油資源替代品對其價格的影響非常明顯。
續表
數據來源:中國國土資源年鑒2001-2009;中國海關統計年鑒2009-2013;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June 2013。
註:平均進價由進口量與金額計算而得。
圖6-6 中國進口原油平均價格與國際油價比較(數據來源:中國國土資源年鑒2001-2009,中國海關統計年鑒2009-2013,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June 2013)
通過以上分析可知,中國石油進口量增加時國際油價就上升,當然這本身也符合市場經濟規律。這個現象可以從兩方面理解:一是,只要中國石油進口需求加大,國際市場就會提價;另一個方面也可以認為中國的石油需求對國際油價已經有了影響的力量。前者對於中國發展經濟,在國際石油市場上的地位等都為威脅因素,後者則說明已有了影響市場的機會。所以應該想辦法採取措施,抓住該機會,以促進國家的經濟發展、國際名聲的提高。
⑹ 關於中國油價與國際油價的問題
中國汽油猛漲的真正原因
月23日,在國際原油價格回落和人民幣升值的背景下,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再次提高成品油銷售價格。北京地區93號汽油再創歷史最高價位。有關方面對此的解釋是,上次漲價沒有調整到位,我們成品油銷售價格仍舊低於國際市場,今後將考慮國際市場情況和社會承受能力繼續推進價格調整。謊言是多麼的的圓滿,但是,我們早就有各種手段來論證,這是明目張膽的欺騙。
一、中國進口的石油沒有達到60美圓的(2005年發改委公布大是51美元)。國際市場達到60美圓的是北海清質石油,其質量是世界上最好的,而中東地區、南美、俄羅斯出口的石油是無法達到60美圓的。而中國大量進口的是低質高含硫石油。據著名的經濟情報雜志分析,國際油價在54美圓時,中國進口的石油價格大多在30美圓左右。普遍認為,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劣質石油買家。
二、美國與中國石油價格比較。美國平均每升93號油大概是人民幣4.7元,可是人家那是加了30%的燃油稅,並且人家公路沒有收費,高速公路也基本不收費或者收費很低。而北京的類似汽油銷售價格已達4.24元,實際價格高於美國。如果有關方面說,中國成品油價格遠低於國際市場,更將被下面的例子駁斥的體無完膚。海關宣布上半年查獲的走私案件中,成品油、香煙等位居前三名。既然中國成品油便宜,那應該是從中國向國外走私才對,為什麼要從國外向中國走私?過去查獲的特大走私案件,都與走私汽油柴油等成品油有關,可見內外差價巨大,吸引走私者挺而走險。
三、石油企業報表顯示利潤巨大。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成為香港上市公司中最掙錢的,報道說利潤接近千億元,而其年經營額在5000億元左右,利潤空間已相當可觀,利潤率非常可觀。以凈資產收益來分析,即使是風光無限的房地產,其優質上市公司凈資產收益為5%到10%為主,而中國石化的凈資產收益,根據其2004年年報為17.32,其加權平均的凈資產收益為20.32%。大家說這是不是很驚人!是房地產行業優質上市公司平均水平的三倍,是房地產上市公司平均水平四倍多。這才是驚人的暴利證明!我不久前與燕山石化公司的人士接觸,他們去年的利潤超過40億元,總結因素是價格高、市場好。可見,中國石油企業是很不錯的業績,怎麼還有長期虧損的說法,這不是欺負老百姓沒頭腦么?
四、上游壟斷掠奪下游競爭性行業,扭曲經濟結構肆無忌憚的漲價,使中國經濟和宏觀調空的復雜局面加劇。可怕。成品油漲價,因為你是壟斷,但下游產業卻是競爭性行業,不能漲價。比如公交和計程車,關系群眾生活,其價格調整要經過嚴格審批,油價從2元漲到4元多,公交價格和計程車價格並沒有什麼提高,可見,油價上漲只能消化在成本和政府補貼中。汽車製造業是國家寄希望的產業,但消費環境不良,加上油價上漲,更是雪上加霜。老百姓近兩年的工資並沒有顯著增長,翻倍上漲的油價讓大家很難受。可見,這是赤裸裸的掠奪,扭曲中國經濟結構,增加了所謂的膨脹壓力。盡管,中石油的滾滾暴利,讓國家,同時也讓某些不可明說的利益群體歡欣鼓舞,但是,這種危害中國經濟的掠奪經濟思路,將貽害中國經濟的健康發展。
我觀察大家對油價上漲雖然知道是中石油/中石化搗鬼,但是不知道要點!我在這里澄清一下!
石油是戰略物資,國內的油田都是這兩個集團壟斷的。只有他們有開采和銷售權利。近幾年國家進口石油越來越多,今年會達到1.5億噸。進口石油消費的比例越來越大,豈不是兩大集團就沒有話語權了??放心。關鍵的石油進口權還是只有兩大集團所有。國內的煉油企業就算是油價再便宜,也無法自主進口,只能從兩大集團買他們加價進口的原油。
這樣兩大集團對內把持油田,對外把持原油進口權。國內原油價還不是他們說得算?國內的煉廠,包括兩大集團自己的煉廠是在虧損,那是因為原料石油(無論國產還是進口)的價格是兩大集團定的!兩大集團自己的煉廠虧損無所謂,反正在貿易/開采環節已經有足夠驚人的利潤了!!
而且煉廠虧損的情況可以成為汽油漲價的借口,掩人耳目。於是我們就這樣因為所謂的煉廠虧損,口袋的錢被淘空!!!!
石油是工業血液,現代基礎工業的王道!!兩大集團在上游敲骨吸髓,危害的是整個國家競爭力甚至國家安全!!90#油從今年3月份的3.18上漲到7月份的4.06,快一塊錢了,還不到半年!!
到底有多少物流企業破產阿?到底有多少企業背上沉重的運費成本阿?無恥的搶劫!!2004年兩大集團凈利潤2000億,咱們國家gdp才多少?11萬億,各行業綜合凈利潤最多按照5%算,也就5000億。可見40%的國家利潤都是兩大集團的!大傢伙都在給兩大集團打工呢!!
有人會問,油田是國家人民共有的,這兩大集團雖然壟斷,畢竟是中國自己的企業,為什麼這樣喪心病狂的掠奪財富不顧危害國民生機?其實這兩大集團都是海外上市企業!!所有權和資本不是純粹國家的了。資本是貪婪的,對利潤的追求是永遠也不會滿足的。看到這里,國內油價未來的走勢相信每個看過帖子的人已經很清楚了。
我很擔心國外投資者利用兩大集團的壟斷地位掠奪中國人民的財富。從這個角度講,兩大集團已經站在人民的對立面上了!!有時候看到紡織廠的女工雖然一天12小時的拚命幹活,居然連500塊錢的工資都得不到,原因是有的工廠因為紡織原料漲價(非棉的紡織品大部分是石油變得)或者停產/或者破產。心情真是無法描述。前一陣子還聽說北京有的哥為了多跑出點錢過勞死...真不知道中石化/中石油有2000億的純利還叫囂虧損要求漲價的嘴臉是什麼麽樣??那2000億人民的血汗錢又有多少進了原本已經很富裕的老外口袋裡!!
無論如何,兩大集團正在擠垮國內非自有的煉廠,同時也正在擠垮社會上的非自有的加油站。如果現在的情況不得到改變,兩大集團的目的很快就會完全實現。
可能有人問,目前發改委已經批了19個非國營的公司可以進口石油。其實私營企業進口石油除了要有進口權,還要有配額,2005年非國有進口配額一共才0.1億噸,根本沒有影響市場!而且兩大集團除了因為自己是國有公司,進口不受限制之外,還注冊了非國有企業,也在這19家裡面混,用他們的實力搶占絕大部分配額!!太狠了!!關於私有企業石油進口權/配額計劃具體詳情大家可以查詢國家商務部網站看看!!
我是業內人士,所以知道兩大集團的要害!注意到很多人誤解油品漲價的原因,實在看不過去了,才發言的。可惜我不是記者,否則早就揭他們的老底了。
謝謝大家幫頂,大家有工夫就轉貼,不要讓整個社會被兩大集團「煉油廠虧損/加油站虧損」的幌子騙了!
消息稱油價下調1元/升,但燃油費上漲1.5元/升。二級以下公路不收費?我們看見的價格只有養路費,二級公路還是路嗎?
為什麼不見老百姓的工資上漲呢?
⑺ 原油價格與中石油股價的關系
原油價格與抄中石油股價的關系如下:
將中石油重新帶回大眾視野的是國際油價的暴跌。截至目前,「下行通道」打開整整6個月,國際油價跌去了一半有餘。
一般人的邏輯是,油價暴跌必定影響「兩桶油」業績,而當前近乎「腰斬」的油價應該差不多到底了,低位買入或許可以期待長期拉漲。不乏投資者有上述觀點。
盡管當前「中石油中短期看到20元」的聲音不絕於耳,但持觀望態度的保守投資者絕對不在少數,看空的理由也應有盡有。
當前中石油股價12.07元(1月9日收盤價),市盈率17倍。由於長期從事港股和美股交易,比較之下,交易員認為這一價格比美孚、雪佛龍、殼牌、BP等西方同類股票都貴了近一倍,比俄羅斯的石油公司貴了近4倍。
此外,該交易員認為石油行業長期而言(30~50年)是走下坡路的,新能源將不斷創新。
⑻ 為什麼國際油價一直下跌,中國的石油價格一直上漲
由於國內油價調整與國際油價調整的時間差,油價調整存在滯後現象。國內油價根據22個工作日內布倫特、迪拜和辛塔原油在國際市場的平均價格進行調整。如果這三個地方的原油平均價格上漲超過4%,可以考慮向上調整。如果下降超過4%,可以考慮向下調整,導致不同步調整。
汽車尾氣是近年來中國霧霾天氣等空氣污染的重要原因。純化石能源消耗幾乎無法避免空氣污染。然而,新能源汽車的成本不可能在短時間內降低到接近汽油汽車的水平。為了進一步鼓勵新能源汽車的使用,減少空氣污染,將通過提高汽油價格形成汽油車和新能源汽車之間的巨大差價,為推動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
⑼ 國內現貨原油的價格跟國際價格一樣嗎
價格走勢,是根據國際油價實時變動的數據走動的。市場上的油價是由發改委參照國際油價制定的。各大交易所在交易時間內,以原油市場價格為基礎,根據國內原油加工成品油的出油率及中國人民銀行當日人民幣兌美元基準匯率等計算。
⑽ 中國石油價格與國際接軌意味著什麼
油價上漲啊。國內的油價一直比國際油價低很多。向國際接軌當然是上漲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