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個最簡單的比喻,黃金和白銀分別是兩個國家的貨幣,本來一克黃金可兌換三十克白銀,現在銀價貶值,而金價不貶值,人們當然原儲備黃金。你所說的資金外逃也就是貨幣流向不貶值的一方。
❷ 人民幣貶值為什麼會造成資金外逃和外匯儲備
你這個表述我不是很能理解。
假設人民幣大幅貶值。可能產生的影響有:回1.有可能產生通縮風險答,物價低迷,經濟也面臨衰退;2.因金融環境不穩定,投資可能隨人民幣貶值而大幅減少;等等吧
資本外流,或許只是眾多負面影響中的一小部分體現吧
至於外匯儲備,這跟人民幣貶值應該說沒有直接的聯系。
依然只能假設。假設人民幣的大幅貶值,是因外部因素造成的,比如國際游資惡意做空人民幣,那麼我們央行必然要動用一切貨幣政策工具進行干預,包括動用外匯儲備直接購買人民幣資產,以緩解拋售壓力,穩定匯率。
❸ 人民幣升值會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美國和日本指責中國政府幹預外匯市場。其要求主要有兩個,一個是人民幣要升值,一個是資本市場管制要放開,也就是說資本可以自由兌換。這兩個要求足以對中國經濟構成致命的殺傷力。
一種貨幣的貶值可以有多種手段。例如美國,是通過調節美圓利率等國內經濟政策手段來實現。但是這種方法運用不當的話,往往會傷人一千,自傷八百,因為這些國內經濟政策不但影響外匯市場,還威脅本國國內經濟。坦率的說,這也是西方經濟理論本身的缺陷導致的。而中國採取的是另外一種方式,就是直接通過央行的買進賣出,來保證外匯市場人民幣的匯率。同時中國還採取資本管制,資本並不能自由進出中國市場。因此中國可以在相對屏蔽本國經濟的情況下對外匯市場進行干預。但無論如何,貨幣是否貶值,大多都是由政府政策決定的。無論美國也好還是日本也好,其貨幣的貶值都是政府幹預的結果,而不是什麼他們口口聲聲說的市場、自由。日本有官員說雖然利率由政府決定,但是匯率應當由市場決定的說法簡直是搞笑,這是典型的話語霸權。都是干預手段,都導致貨幣貶值的後果,難道惟獨你那種干預是市場經濟,我這種干預就是政府幹預?說句實話,目前西方通行的外匯體系本身就有很多缺陷,難道彌補這些缺陷,不跟你犯同樣的錯誤就是政府幹預? ?
他們的真正目的,除了上面說的以外,還在於一個更加陰險的措施。
在他們要求人民幣升值之時或者之前,美國或者日本的金融投機家開始把大量資金暗地流入中國。如果中國資本市場開放,這種流入就更加容易。資金流入中國後,兌換成人民幣,等著人民幣升值。人民幣升值後,這些金融大鱷就開始拋出人民幣,購買美圓。中國央行不可能也跟著拋出人民幣購買美圓,如果那樣的話人民幣的匯率就會下跌。中國央行為了維持人民幣匯率,必須購買人民幣,拋出美圓等外匯儲備。本來中國的人民幣之所以表面上看要升值,是因為中國經濟失衡,需求不足,物價低迷,大量人民幣游移於市場之外的結果,特別是近年來大量資金外逃,據統計外逃資金達3萬億之巨,並不是人民幣真的就該升值了。如果那時資本市場開放,外逃資金加上中國本土藏於地下的人民幣傾巢而出,再加上金融大鱷利用金融杠桿,以一元資金調動十元的比率,來沖擊人民幣,可能最終有兩個結果。比較樂觀的結果是中國央行外匯儲備足夠,最終咬牙撐住了人民幣匯率,但是此時由於已經大量的拋出美圓,所以外匯儲備也是損失殆盡,國家經濟倒退幾年乃至十多年。第二個結果更為恐怖,就是央行發現無法支撐,最終放任人民幣匯率變化。此時人民幣匯率將一路下跌,人民幣越下跌,人們越是拋出人民幣,越拋出人民幣,人民幣匯率越下跌,直到最後崩潰為止。這就是東南亞金融危機的翻版。到那個時候,中國徹底萎靡不振。
這是人民幣升值可能帶來的最嚴重的後果。即便中國仍然在資本管制,但目前各種投機資本仍然通過各種途徑進入中國200多億美圓就是跡象。
❹ 人民幣外逃是什麼意思假如我拿著人民幣去周邊國家玩,花了人民幣再回來算不算人民幣外逃
人民幣外逃算是逃匯罪,我國目前實行的外匯管制,外匯的出入國家是施行宏觀管制,人民外逃屬於非法非正常渠道的流出,是故意為了轉移不法方式獲得的財產肯定是的
❺ 為什麼人民幣貶值後熱錢外逃有什麼經濟學原理
一旦明確人民幣貶值的長期趨勢,就失去了投資保值和升值的理由和動力,這也是外幣長期投資人民幣的理由和動力。轉投更加有保障和升值潛力的資本市場是熱錢的投資動力所在。
❻ 人民幣升值為什麼回引起資金的大量外流呢
2005年最大膽、最富有創意,也最具爭議的一個商業構想是買下「沃爾瑪」。「買下沃爾瑪,這個做法對中國是有戰略意義的——作為製造業大國,中國中小企業面臨的最大的渠道問題可以解決很多,品牌和價值也可以提升很多,」分析一下,長江商學院院長的這一大膽構想不僅僅是個商業問題,同時也是一個重要的經濟學問題,即未來流通資源的主導權對全球製造業大國意味著什麼?
讓我們換一個角度來思考同樣的問題:如果中國買不下「沃爾瑪」,那麼後果將會如何呢?全國人大代表、湖南步步高企業老總王填,正是出於保護中小企業發展的目的,聯合全國若幹家流通企業,提出了《大店法》提案,以此來抗衡國際零售業巨頭「沃爾瑪」、「家樂福」在中國市場上的擴張勢頭。但是,這種擔憂還不是中國零售業缺乏像「沃爾瑪」這樣巨鱷的全部後果,更深層次的問題是——在經濟全球化發展程度很高的今天,一國駕馭和控制全球經濟的能力到底反映在哪些方面。
東亞金融危機使我們認識到了金融控制力比製造業的控制力更為重要
上個世紀70-80年代,世界製造業的中心從美國開始向亞洲國家轉移,在美國出現產業「空心化」的同時,亞洲新興的工業化國家則憑借外向型製造業的發展而創造了20年的經濟增長奇跡。80年代,日本憑借著巨大的貿易順差所帶來的資本積累而大肆購買美國的不動產,美國成為日本的投資天堂。正當美日經濟差距已達到相當有限的程度時,美國聯合西方諸國的財政首腦與日本簽署了迫使日元大幅升值的「廣場協議」,待到由日元升值所引發的房地產泡沫破滅之後,日本經濟進入了衰退的十年。與日本幾乎同樣的經歷在十年後的東亞經濟體再次出現,盡管東亞金融危機並非源於西方發達國家所要求的貨幣升值,但是,在外向型製造業長足發展的背景下,西方社會向東亞提出了金融體系自由化的改革和資本項目開放的要求,並由此給國際游資提供了可乘之機。由匯率制度的巨變所導致的金融危機,給東亞經濟體帶來的後果同樣也是拉大了與全球經濟中心國家的經濟差距。
實際上,作為全球經濟中心國家的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一直控制著製造業的核心技術和技術的市場標准,因此,在一定程度上美國並不在意世界製造業基地處於何方,由誰來控制。特別是在上個世紀90年代完成了金融自由化調整之後,美國更能夠利用其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特殊地位來實現全球的金融統治,這種金融統治的實質是利用金融危機將全球製造業發展所積累的物質財富,以金融資本作為載體流向美國。全球中心國家能夠做到這一點的前提條件有三個,即技術壟斷、金融控制和市場資源的佔有。
從東亞的金融危機中我們已經充分感受到了美國的金融控制對世界製造業基地的沖擊和影響是巨大的。這種巨大的沖擊和影響力主要源於美元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特殊地位以及金融自由化進程的深化,國際金融自由化使得製造業中重要的戰略資源在國際金融市場都有相應的衍生金融產品與其對應,因此,中心國家只要控制了全球的金融市場,那麼也就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全球經濟福利的分配結果。
東亞金融危機使人們看到了金融控制力在全球經濟中的重要地位,新世紀以來,發展中國家開始反思金融自由化的不利後果,並試圖通過對金融主權的控制來保護製造業發展所帶來的物質成果。
市場資源的佔有及突破
對於以外向型製造業發展為主的經濟體來說,要真正實現通過維護金融主權來保障製造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在當今的全球化背景下也存在著種種困難,原因在於其外部市場主要集中在全球中心國家,而如果後者不能通過金融控制來實現物質財富的轉移的話,國際貿易領域的摩擦和紛爭就會頻繁出現。
對於東亞國家來說,要想突破全球中心國家對市場資源的佔有優勢,途徑主要有兩個,其一,通過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方式產生出貿易創造效應,這種努力在東亞金融危機之後一直處於深度階段,但是收效並不顯著,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美國現實市場資源的吸引力遠大於區域經濟一體化的貿易創造效應,因此,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中參與成員的機會主義行為總是難以避免。例如,2000年後美國與東亞地區經濟體之間的雙邊貿易協議的增加充分說明了機會主義行為的存在。其二,通過國內需求的增加來調整一國的外部不平衡,以此來減少對全球中心國家市場資源的依賴。然而,這一點對於東亞多數國家來說也存在著一定的困難,原因是這些國家的經濟與人口規模有限,市場開發潛力不大。但是,對於中國這樣的人口大國來說則具有一定的內需開發的潛力。
中國零售業所面臨的潛在沖擊及其後果
東亞金融危機使我們認識到了金融控制的重要性,但是,當我們對金融自由化採取了審慎態度之後,市場資源佔有的重要性便又凸現出來。如果說中國的內需發展是一項既對調整中國的外部失衡有利,又對調整世界經濟結構有益的舉措,那麼中國零售業的市場競爭秩序就會成為關繫到保護中國製造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的關鍵,從這個意義上說,如何對待家樂福、沃爾瑪這樣的零售業巨頭就不僅僅是個商業問題了。購買「沃爾瑪」的構想就是要用全球最先進的業態形式和經營模式來掌控中國自身的市場資源。眾所周知,目前中國的民族零售企業在經營管理能力、規模經濟、成本控制方面與沃爾瑪這樣的世界巨頭之間尚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從管理技術手段的角度來看,IT技術的運用是沃爾瑪成功的必要條件之一。沃爾瑪在每輪零售IT系統的投資中,都比競爭對手下手更早,力度更大。沃爾瑪是最早採用計算機跟蹤庫存的零售企業之一(1969年),也是最早使用條形碼(1980年)、利用EDI與供貨商進行更好地協調(1985年)、發射自己的通信衛星(1986年)和使用無線掃描槍(20世紀80年代末)的零售企業之一。現在,沃爾瑪又是全世界最不遺餘力推行無線射頻識別(RFID)技術的公司,技術上的創新使沃爾瑪能夠不斷突破零售企業的規模極限,實現規模經濟效益。與中國企業簡單的成本控制方式相比,沃爾瑪的成本控制更多強調的是業務模式的創新、流程的優化、員工技能的提高以及能動性增強。總之,不管出於什麼原因,在中國無法買下「沃爾瑪」的情況下,我們將會看到中國市場資源佔有權的喪失給中國經濟造成的後果。這種後果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 隨著WTO後過渡期的到來,國際零售巨頭在中國市場上的擴展勢頭將會進一步加速,劇烈的市場競爭態勢將愈演愈烈。如果中國不能通過對沃爾瑪這一全球零售業巨頭股權的收購,來解決中國企業在全球競爭力方面所遇到的核心技術、全球銷售網路以及發達國家反傾銷策略的制約,那麼在中國零售業市場的中外企業的競爭很可能出現如下兩種可能:第一種可能是中國零售企業在面對外資低成本的競爭面前,完全放棄商業零售利潤,通過網點規模超常規擴張來追求流通領域的現金流,將商業運作轉化為資本運作,即將流通領域的現金流用於其他投資領域,並反過來用其他投資領域的收益來彌補和維持商業運營。如果這種運營成為了中國零售企業,特別是連鎖零售企業的普遍模式時,那麼中國零售商業企業的資金鏈會處於一種「緊」運行狀態,這種緊運行的資金鏈一旦出現中斷,將會對中國的製造業產生巨大的沖擊。第二種可能是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中國的零售業全面敗下陣來,這種結果正好與「中國購買沃爾瑪」的構想相反,成了沃爾瑪、家樂福等公司收購中國零售企業的網點,這種結果一旦出現,國際零售巨頭對中國零售業的控制將會直接導致全球化背景下中國製造業物質財富的流失。
2. 作為世界製造業大國,如果中國的流通領域為外資企業所壟斷,那麼我們在上面提到的中心國家利用金融資本統治所實現的吸納製造業國家積累的物質財富的現象同樣也會通過流通渠道來實現,家樂福在中國所收取的進場費,沃爾瑪依賴大額訂單對中國製造企業的產品壓價已經成為人所共知的事實。更為嚴重的後果是作為國際零售企業,家樂福、沃爾瑪完全可以利用跨國公司內部貿易中的轉移價格來實現利潤流向母國的目標,這一潛在的可能性已經從沃爾瑪、家樂福等國際零售業巨頭的全球戰略調整的動向中可見一斑。為什麼沃爾瑪在中國的盈利目標沒有實現的情況下仍然加快了其營業網點擴張的步伐,這是因為沃爾瑪中國公司採取了向其全球配售中心二次采購的方式,沃爾瑪在中國每年的訂單高達100億美元,這100億美元讓中國的製造業企業在與沃爾瑪的交易活動中喪失了討價還價的能力,但是沃爾瑪中國公司向其全球配售中心的訂貨則採取的是公司內部價格,這很容易改變沃爾瑪中國公司的賬面財務狀況,避免了沃爾瑪在中國的稅收負擔,而這一點是中國零售企業很難效仿的。另外,為什麼家樂福放棄了香港市場而專注於對中國大陸市場的拓展,這是因為自上個世紀80年代以來,香港的製造業已經開始向大陸轉移,香港已不再是東亞一個重要的製造業基地,因此,零售業對製造業的控制和操縱的潛力有限。而中國大陸製造業的發展為國際零售業提供了極其有價值的商品資源,一旦中國的市場資源也被掌握在其鼓掌之間的話,這些企業的商業利潤是能夠得到充分保證的。
基於上述分析,我認為中國應該對零售企業所面對的外部沖擊予以足夠的重視,否則,我們從東亞金融危機中認識到的對外部金融沖擊的防範經驗,就很容易因為忽視了流通領域的防範而付之東流。
❼ 有關人民幣升值和通貨膨脹的問題
RMB匯改了,按照全世界國家的要求「升值」了,所以中國通脹抑制了,人民幸福了~看來全世界人民都很有愛丫,都超愛中國人民,他們的國際主義精神非常值得我們學習~~~
RMB升值了,中國人民購買力增強了,多好的消息呀~一學金融專業的同學這么和我說。但我咋就這么悲哀呢……RMB升值了:
一、每升1%點,中國2WE USD(US. dollar)的外匯儲備就相對貶值1%,虧損200EUSD。
二、每升1%點,目前滯留中國的國際熱錢(以RMB形式存在),即使不進行任何投資,都增值1%,當升值到一定點位時,熱錢將外逃(各國強迫RMB升值的重要原因之一),造成RMB大量迴流,加重通脹。舉個例子:升值之前,一個老美用10W USD兌換了68W RMB(RMB對USD6.8:1),在中國玩了一年,花了5W RMB,這時RMB對USD升值到6.3:1,老美高高興興的把剩下的63W RMB兌換成10W USD,回國去了,白玩中國一年,一切由中國人民買單。其實吧,除了老美還有人挺高興:這5W RMB都算到拉動GDP里去了,是誰大家也都知道。
三、每升1%點,中國出口製造業利潤損失20%-33%,升值超過5%,所有出口製造業將無利可圖,生產越多,虧損越大。這就導致大批實體製造業倒閉,進而引發兩個結果:1、中國民族工業大衰退,經濟結構畸形,無力抵抗外來經濟體的侵略。2、實體轉移出的大量空餘資金,進一步進入虛擬金融市場和流通市場,加重通貨膨脹。
四、每升1%點,中國人民期望兌換成美元的期待就增加1%,當上漲到一定點位時,各大銀行很可能遭遇RMB擠兌風潮,以我國銀行的呆壞賬情況來看,很難抵抗這種事件的發生,那麼在銀行准備金無法支持的情況下,代表國家信用的銀行不能倒閉垮台,只能轉而尋求國家支持,國家也沒有餘糧啊,怎麼辦?只有進一步加大貨幣發行量,從而加速通脹。
希望你能理解我的答案
❽ 匯率上升會引起資本外逃嗎
有可能,匯率上升導致勞動力、產品價格上漲,出口困難,企業競爭力相對弱化,外資有可能會去尋找勞動力更為便宜,出口相對較易的地區。
PS:高端產品,市場導向產品不在此列
❾ 人民幣貶值,意味著什麼 1.資金出逃,資金短缺,物價上漲 2.資金出逃,大規模拋售人民幣資產,
人民幣貶值,首先想到的是海淘貴了,留學成本更高了,出境游不便宜了。國內無影響,淘寶還是那個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