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貸款資金 > m2資金流向

m2資金流向

發布時間:2021-04-22 12:24:24

『壹』 M2高速增長,是不是意味著大水漫灌,通貨膨脹

M2增速加快意味著通脹走高概率增加,但是並不意味著大水漫灌,主要取決於貨幣流向。

根據央行公布數據顯示,10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214.97萬億元,同比增長10.5%,增速分別比上月末下降0.4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高2.1個百分點;狹義貨幣(M1)余額60.92萬億元,同比增長9.1%,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1個百分點。10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為281.28萬億元,同比增長13.7%,比上月增加0.2個百分點。M1、M2剪刀差縮小,社融規模持續增加。

我是Roseview財經,更多問題敬請關注,歡迎一起交流討論,希望對您有幫助。

『貳』 中國四次貨幣超發之謎,錢都流向了哪兒

中國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余勝海近日稱:中國1990年貨幣總量1.53萬億,2011年85.16萬億,21年翻了59倍。美國貨幣總量同比增加1.99倍。美國規定貨幣發行量不超過GDP的70%,中國卻超2倍。2008年前40多萬億元,今年6月已突破90萬億元,通脹壓力難解,資產泡沫越吹越大,如果還不擰緊貨幣的閥門,中國的問題將越積越多。
所謂「貨幣超發」,按照一般理解,是說貨幣總量高於GDP總量。過去二十年中國的廣義貨幣總量M2從1990年的1.5萬億擴張到2011年年底的85萬億的水平,上升了54倍,相對GDP規模從82%上升至180%,既遠高於歐美等發達地區,也高過印度、巴西等新興市場,以及同樣以銀行間接融資為主的日韓地區。 貨幣供應量超速勢必會帶來潛在的系統性的金融風險,資產泡沫、金融經營風險和資金流動風險必須高度關注。貨幣供應超量將導致資產價格過快上漲,形成泡沫,一旦形成的泡沫突然間破裂,會帶來一系列家庭、者、金融、等方方面面的資產負債表的問題。 改革開放的30年裡,大型的通貨膨脹出現了兩次,一次是1994年,另一次是1988年,其共同特點就是貨幣的超量發行、經濟過熱和農業減產。因此,要控制通貨膨脹,就必須貨幣超量發行等三個方面共同努力。

『叄』 為什麼現在市場M2流向樓市較多呢

目前如果一個人手中有幾十萬資金又不願意存在銀行等待縮水貶值的,會選擇一種資金保值增值的投資方案。相對來說目前市場通脹率官方統計在7%,民間統計在12%,也就是簡單理解,100萬存在銀行購買力每年降低7-12萬,另外理財產品年收益超過7%的並不多,或者風險比較大。第三種方案是股市,面目前股市表現萎靡,所以導致市場可用於投資的資金流向樓市。

『肆』 國外資金大量進入我國會導致我國貨幣供應量增加嗎LM曲線右移嗎

國外資金進入國內要由外幣兌換成人民幣,這樣就會造成對人民幣需求的增加,這一點體現在利率上便是貨幣供應量不變下,利率上升,所以LM曲線是右移沒錯的:至於貨幣供應量是否會增加要看中央銀行的啦,這個是不一定的要看當時的國內外經濟環境。而且貨幣供應量也是分好幾個層次的咯,M0、M1、M2,中央銀行也可以通過調整利率和法定存款准備金來增加流通中貨幣的數量,在M0、M1、M2之間進行結構調整。這個是我的理解,希望可以幫助你哦~~

『伍』 請問哪位大神知道,哪裡可以下載歐元區m1,m2,m3,以及GDP的相關數據啊

http://epp.eurostat.ec.europa.eu/portal/page/portal/euroindicators/peeis

『陸』 2016年中國個人資金流向哪裡

您好!跌宕起伏的2015年即將過去,展望2016年市場,到底有多少資金能流入,是市場關心的焦點問題。回顧過去三年可見,市場漲跌與資金流動相生相長,股市由13年存量資金博弈到14年增量資金入市,再到15年上半年場外資金瘋狂入市,伴隨著股價不同的表現。展望16年,在利率不斷下行的背景下,機構投資者資產配置轉向股市不變,資金繼續流入股市,幅度比15年溫和,市場有望從激情走向溫情。

1. 不同的資金流,不一樣的股市

股市漲跌與資金流動相生相長。股市漲跌伴隨著資金的流入流出,資金供需分析很重要。從投資者結構角度出發,可以把資金流入歸為四個方面:散戶資金(銀證轉賬)、杠桿資金(融資余額)、機構資金(基金、保險等)、海外資金(滬港通等)。資金流出可以跟蹤三個方面:股市融資(IPO和再融資)、交易費用(印花稅和交易傭金)、產業資本凈減持。下面我們對過去三年市場漲跌和資金流入流出做個簡單回顧。

2013年資金供需整體均衡,是存量資金博弈市場。2013年資金流入和流出的規模均較小,全年資金流入3784億,主要流入項為銀證轉賬2048億和融資余額增加2578億,資金流出5504億,主要流出項為再融資3910億,資金凈流入-1721億,資金供需較為均衡,略有流出。在存量資金博弈的市場里,投資者傾向於賣藍籌買小票,同期上漲綜指下跌6.8%,上證50下跌15.2%,創業板指數上漲82.7%
2014年下半年開始增量資金開始入場,市場走牛。2014年股票市場資金流入18840億,是2013年資金流入規模的5倍左右,資金流入主要來自於銀證轉賬和融資余額的增加。受再融資擴大和產業資本增減持的影響,資金流出也有所擴大,為9977億。資金凈流入8863億,上半年凈流入1254億,下半年凈流入7609億,增量資金入市主要發生在下半年,7月在改革預期上升和滬港通刺激下,存量資金博弈演變為增量入市,尤其是11月21日降息後資金入市加速,全年上證綜指上漲52.9%、創業板指數上漲12.8%。

2015年資金瘋狂入市。2015年上半年市場上漲和資金入市形成正循環,銀證轉賬最大規模達4.69萬億,融資余額創下2.3萬億的天量,公募基金最多一個月發行2491億,上證綜指和創業板指最高漲幅分別為60.1%、174.5%。615去杠桿引發的股災和8月中匯率貶值引起的第二波大跌,一度讓資金不斷流出市場,場內融資余額最低降至9040億,8月底央行「雙降」後,市場情緒逐步變化,融資余額9月開始止跌回升,銀證轉賬10月開始走平,11月回升,基金發行緩慢恢復。到目前為止資金凈流入44016億,上證綜指上漲6.9%,創業板指數上漲80.4%。

2. 展望2016年:還是錢多

資金流入1:銀行資金配置性需求,預計2萬億。銀行有兩個部門對股票有配置性需求:銀行理財和私人銀行。截止到今年9月銀行理財產品規模為20萬億,比2014年底的15萬億增加了5萬億,平均每個月增加5600億。依此估算,2015年底銀行理財21.7萬億,2016年末有望達到28.4萬億。目前銀行理財產品的股票配置比例只有6%,若明年提高到10%(參考保險配置13%的比例,因為銀行理財資金更注重安全性,按10%計算),未來增量資金有望達到1.54萬億。私人銀行管理高凈值客戶資產, 2015年10家銀行中報披露了私人銀行資產規模,共計4.5萬億,較2014年末增長約25%。這10家銀行總資產規模76.4萬億,占整個銀行業總資產的40.5%,以此估算私人銀行資產規模10萬億,預計2016年達14萬億,參照保險資金13%的權益配置比例,可帶來增量資金5000億。

資金流入2:保險、社保、養老金配置性需求,預計6300億。目前保險資金余額為10.4萬億,15年同比增長19%,14年同比增長21%,假設16年保險資金規模增速為20%,保持目前13%的權益配置比例,增量資金大概在2700億。14年末社保基金資產總額為1.54萬億,13年末1.24萬億,過去三年復合增長率為20%,保守估計16年末社保基金能達到2萬億的規模。社保基金投資股票上限40%,目前20%左右,保持此比例,新增入市資金600億。人社部稱將於2016年啟動實施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運營工作,預計明年養老金將會分批入市。2014年末基本養老金結餘3.5萬億,扣除預留支付資金外,可投資資金預計3萬億左右,《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管理辦法》規定投資股票、股票基金、混合基金、股票型養老金產品的比例,合計不得高於養老基金資產凈值的30%,參照目前保險資金投資股票比例13%,社保基金20%,保守假設養老金投資股票比例10%,則會帶來入市資金3000億左右。

資金流入3:居民儲蓄搬家,潛在資金2.7萬億。根據歷史統計,居民儲蓄增速與M2增速大致相同。但在06-07年以及09年牛市中,居民儲蓄增速都遠小於M2增速,反映牛市中居民儲蓄向股市搬家的現象。在震盪市中,M2與居民儲蓄增速之差一般在三個百分點以內,而07和09年牛市中其均值達到6%-9%,高點超過15%,說明股市可以分流3%以上的儲蓄存款。目前我國儲蓄存款54萬億,如果股市存在持續的賺錢效應,參考以前大類資產配置思路,未來儲蓄搬家的規模大概在5%左右,則預計約有2.7萬億儲蓄存款流入股市。14年銀證轉賬8046億, 15年為30281億(截止到11月末)。

資金流入4:海外資金流入,潛在資金1700億。根據MSCI觀點,未來A股將有望納入新興市場和全球市場指數兩個指數系列。目前,新興市場、全球市場指數僅包含港股和B股,權重分別為18.8%、2.4%,按照MSCI測算,完全納入A股後,MSCI新興市場指數、全球市場指數分別增加A股權重15.7%、2%。14年底全球追蹤MSCI新興市場、全球市場指數的資產分別為1.5萬億和2.1萬億美元,靜態測算新增A股配置資金2652億美元。按照期初10%的折算比例測算,增量資金為265億美元,折算為1700億人民幣。

16年資金流出預計2.2萬億。證監會明確表示16年會進一步擴大股權融資規模,並盡早實行注冊制。14年IPO和再融資規模分別為613億、6882億,盡管15年下半年IPO和再融資受股災限制,全年仍分別有1406億、9144億,考慮16年股權融資進一步擴大,預計16年IPO和再融資能分別達到4000億、10000億,合計14000億。印花稅和交易傭金為交易金額的千分之一和萬分之六,14年全年交易金額為73萬億,15年為238億(截止到12月2日),預計2016年交易金額200萬億,交易費用可能達到3200億。產業資本凈減持14年為1299億,15年為2646億,7月初政策救市要求大股東半年內不能減持,積壓了很多減持籌碼,預計16年產業資本凈減持將超過5000億。

3. 股權投資大時代,資金繼續流入

資本市場大發展期,利率下行助推機構投資者資產配置轉向股市。經濟轉型需要大力發展資本市場,充分發揮資本市場直接融資功能,這有利於降低企業融資成本,也有利於新興行業的快速發展。對比國外融資結構,中國直接融資比例太低,只有18%,而美國為80%,未來發展空間巨大。利率下行使得各種固收類產品的收益率都出現趨勢性下降,貨幣基金收益率從2013年的4.9%降至2.8%,1年期AA企業債、1年期理財產品的收益率也分別下降至4.0%、3.6%。而金錢無眠,大量資金尤其是機構投資者有資產配置需求,增量資金入市的趨勢強化。個人投資者角度,目前國內股票占家庭資產比例僅為3%,8.8萬億。而美國家庭資產結構中股市佔比達32%,隨著直接融資代替間接融資,房地產投資時代過去,股權投資大時代正在路上。

資金繼續凈流入,股市從激情到溫情。根據我們以上分析,預計16年新增入市資金約5.5萬億,包括銀行理財和私人銀行配置資金2萬億、保險社保和養老金入市資金6300億、儲蓄搬家2.7萬億、海外資金1700億;預計16年資金需求2.2萬億,包括IPO4000億、再融資1萬億、交易費用3200億、產業資本凈減持5000億。則16年資金凈流入預計約為3.3萬億,目前流通市值20萬億,資金供給大於需求,牛市格局不變;但相比15年4.4萬億的資金凈流入,年初流通市值14萬億,16年資金流入將會更加緩和,股市有望從激情的瘋牛走向溫情的慢牛。
謝謝閱讀!

『柒』 招商證券怎樣看資金流入

主要是看量能的變化,量比明顯增加是主力資金入場操作的信號。

量能

量是成交量,能是資金動能。

一、成交股票總張數

如果以委託買賣單張數來除它還可得到平均每筆買單張數,及平均每筆賣單張數都算是成交量指標。如果均買張數大於均賣張數,表後市看好,反之即看壞。

二、成交總金額

一、成交總金額,同上。

二、市場投入股市准備投資的資金

實際上無從得知准備投資的正確金額究竟有多大,但我們可以從M2年增率跟M1年增率的變化來測度。

如果M1年增率大於M2年增率,表示金融體系活期性存款增加,我們就說股市資金量能上漲,後市可能會有一潑資金行情。

反之,如果M1年增率小於M2年增率,表示金融體系活期性存款減少,我們就說資金量能退潮,量能萎縮。

『捌』 高分求助幾個關於金融學的幾個問題

1.M1更合適。M1也叫狹義貨幣,主要意義是交換媒介和支付手段。包括流通現鈔、 活期存款(無利息的支票帳戶存款)以及旅行支票。這些資產流動性極好,很明顯就是貨幣,因為它們都可以直接用來作為支付交易的媒介。M2稱為廣義貨幣,是在M1的基礎上再加上包括貨幣市場存款帳戶、貨幣市場共同基金(非機構)及其他流動性較強的資產.
2.能。但要一段時間才能夠顯現出來。因為控制了貨幣供應量,或者說是增加了減少的貨幣的供應,將產生通脹或通縮的效果。但是如果沒有其它政策,這只是控制了名義GDP的支出量。
3.金融中介機構的主要意義就是吸收存款和發放貸款。那些有富餘的人把資產存進銀行或其它金融機構,那些需要錢的企業或個人再從銀行貸款,就是很好的調配了整個經濟體的資金,促進了經濟增長(吸收存款和發放貸款是最主要的原因,但不是全部)。至於政府會否補助他們,有時要看實際情況,比如1929年美國的經濟危機,政府幫助了一些銀行,也關閉了一些銀行,這要看補助他們所產生的實際意義。
4.你說的是債券吧?常規上說,利率下降了,人們將願意長期持有債券。利率下降,債券利率將更高於銀行利率,有更多資金流向債券,債券市場會有利好,所以人們更願意(或者說更應)持有長期債券。同樣幅度的市場利率下降引致的債券價格上升,長債的上升幅度比短債更大,也更敏感,所以,應選長期的。

『玖』 2016中國經濟怎麼看

2016年中國經濟將呈現趨勢放緩態勢,經濟結構調整出現積極變化,但經濟運行中的風險隱患不容忽視。
(一)經濟增長仍將下行
1、領先指標不樂觀。2014年以來,作為宏觀經濟先行指標的「克強指數」呈現趨勢性下滑。2015年9-11月份分別為0.18%、0.38%和0.61%,1-11月份累計1.65%。從先行指標短期波動和累計指標的趨勢看無明顯改觀的跡象。
2015年12月中採製造業PMI 指數為49.7%,環比小幅上升0.1%,但連續五個月低於榮枯線,亦為2012年1月份以來較低值。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4.4%,比上月上升0.8%,為年內高點,顯示以服務業為主的非製造業表現較好,是目前經濟增長的核心動力。總體而言,2015年PMI 指數顯示製造業在低位小幅波動,下行壓力依舊。
2、需求端改善預期減弱。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依舊維持下行態勢。房地產投資增速將繼續回落。2014年10月份以來,隨著首付比例和貸款利率等一系列優惠政策的出台,房地產銷售逐漸回暖,但房地產企業缺乏擴大投資動力,房地產銷售的好轉難以向投資端傳導。高庫存短期內難以消化,商品房待售面積從上年末的6.21億平方米上升至2015年末的7.19億平方米,加之73.5億平方米的施工面積,高庫存將隨著在建項目竣工進一步加劇。
2016年在政策層面,供給端如保障性住房的建設將進一步弱化,需求端如信貸、利率、公積金政策則會相應加強,但政策旨在消化庫存,難以帶動房地產投資大幅度回暖。2016年房地產市場格局依舊是以消化庫存為主,房地產投資難有大的起色。
製造業投資可能繼續下滑。考慮到其本身具有的順周期性,伴隨經濟放緩,製造業企業利潤也將下降,企業盈利惡化將進一步拖累企業投資,加之企業高負債率、去杠桿,以及PPI持續負增長等多重因素疊加,企業經營2016年將更加困難,進一步對製造業投資產生抑製作用。
基建投資增長可能乏力。基礎設施建設還有較大空間,除交通外,生態環保、城市綜合管廊等領域有望成為新的投資重點;財政赤字可能將繼續提高,地方政府債務進一步置換,城投債發行加速,有利於增加財政對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國開行政策性作用進一步增強,將繼續有助於基建設施建設增長。
但2015年以來基建投資增速已經逐漸顯露疲態,比上年同期低3.6個百分點。考慮到目前中央和地方政府捉襟見肘的現狀,以及未來供給側改革和相應的減稅政策,財政在收入端將面臨更大壓力。而基於前期基建投資高增長帶來的高基數效應,為維持基建投資的較高增速,在邊際上需要財政政策更大支持力度,基建投資維持較高增速存在很大不確定性因素。
未來基建投資增速主要看政府財政能否突破資金的約束,以及相關配套措施的落實效果,如地方政府債務置換規模、專項建設債的發行以及PPP模式推進等,但基建投資增長乏力的可能性較高。

出口低迷態勢可能仍將延續。全球經濟增速放緩、匯率波動和製造業成本上升,都將對中國出口形成持續拖累。第一,全球貿易放緩將繼續使出口承壓。從全球范圍看,全球貿易增長連續三年低於全球經濟增長。根據WTO於2015年9月30日做出的最新預測,2015年全球貿易將放緩至2.8%,發展中國家的貿易增長率為1.4%,將首次低於發達國家的貿易增長率3.05%。第二,主要經濟體形勢對未來出口改善的促進作用不大。預計2016年美國經濟有所回暖,有利於中國對美出口回升,但TPP和TTIP協議反映出美國區域主義的貿易態度,對中國出口也可能產生阻礙;歐元區和日本經濟或有所改善,但預計總體依然低迷;新興市場國家經濟前景依然不太明朗,多數國家仍處於經濟萎縮周期中。第三,受全球低速增長影響,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出現分化,近期美國經濟數據持續好於預期,美聯儲已宣布加息25個基點至0.25%-0.50%,2016年可能進一步加息,包括歐元、英鎊、日元和其他新興市場經濟體貨幣匯率的波動性可能加大,這將給2016年中國出口帶來不確定性。第四,從出口製造業成本看,在當前製造業勞動力減少,土地價格上升的局面下,製造業成本相對上升的趨勢短期內不變,對2016年出口產生不利影響。但中國中西部地區勞動力成本優勢仍然較大,未來在出口方面的潛力將逐漸顯現;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推進,國際產能合作、對外經貿合作力度加大及人民幣匯率的波動,可能有利於改善中國出口。綜合判斷,2016年出口仍將延續低迷態勢。
消費需求將繼續保持有所企穩的態勢。促進消費增長的有利因素主要有:首先,短期消費和房地產市場高度相關,2016年房地產銷售仍將保持增長,房地產銷售的增長將帶動家居、建材、家電等消費的增長。其次,近年來餐飲消費增速呈現上升態勢,未來有望繼續保持較高水平,但提升空間可能有限。再次,前期政府出台的相關政策措施將對消費產生促進作用。全面二孩政策的實施、最低工資標準的調整、國務院出台的《關於積極發揮新消費引領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給新動力的指導意見》等將帶來長期潛在消費需求的提升。2015年10月1日開始實施的車輛購置稅減半政策對汽車銷量形成短期利好,也將對2016年上半年的汽車消費產生影響。
另外,鄉村消費需求也在不斷擴張。鄉村與城鎮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差值從2014年底的1%,增加到2015年末的1.3%,將對未來消費形成一定的支撐作用。但居民收入增長放緩及勞動力市場低迷很可能對2016年消費形成制約。國家統計局城鄉一體化住戶調查數據顯示,2015年以來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總體放緩,全年實際增長7.4%,比上年同期低0.6個百分點。居民未來收入增長情況與就業均不樂觀,收入增速回落將影響消費增長,而勞動力市場低迷也將改變消費者預期,降低消費。綜合看,2016年消費需求將繼續保持相對穩定的態勢。
3、金融業對經濟增長貢獻度下降。金融業主要包括銀行業、證券業和保險業三個子行業,其增加值近似為三個子行業增加值之和。從年度數據看,2015年金融業佔GDP之比為8.5%,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16.7%,拉動GDP增長1.2個百分點,皆為歷史最高。從季度數據看2014年第4季度至2015年第4季度,金融業當季同比增速顯著提高,分別為14.2%、15.7%、19.2%、16.1%和12.9%,不僅高於第三產業中的其他行業,也高於2008年以來金融業自身的增幅。2015年金融業增加值的增速提高與2014年下半年以來資本市場的繁榮有關。金融業相對發達的英、美、日、德金融業增加值佔GDP之比多數年份也在8%以下。
因此,無論從自身年度數據和季度數據的走勢,還是與英、美、日、德等經濟體相比,中國金融業佔GDP佔比相對較高可能是一個短期的經濟現象。考慮到經濟放緩對金融機構的影響及股票交易量可能放緩等因素,2016年金融業行業增加值增速將會下降,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也可能下降。
總體看,短期內經濟仍將延續下行走勢,季度增速波動較大,全年可能在6.5%左右;中長期內,經濟增速可能會經歷一個L形增長階段,何時築底企穩,則取決於供需兩端發力和供給側改革的力度和效果。
(二)通貨緊縮風險有可能加大
從國際看,受全球需求增速放緩、大宗商品價格下跌等因素的影響,輸入型通縮的壓力將增加。從國內看,盡管逆周期的宏觀調控政策可能起到促進增長和價格穩定的作用,經濟增長放緩速度得以緩解,但受經濟增長放緩和總需求疲軟等因素的影響,價格水平仍將低位波動。
2016年豬肉和鮮菜鮮果等對CPI拉升作用有限,而諸如居民收入增速放緩、糧食價格下行等其他因素對CPI的抑製作用應受到關注,總體上CPI低位波動仍將延續,PPI繼續維持下跌態勢,跌幅有可能收窄,但存在不確定性。預計2016全年CPI漲幅在1.1%至1.5%之間,中值為1.3%;PPI漲幅在-5%至-3%之間,中值為-4%。
(三)就業壓力可能顯現
一方面,2016年經濟增速可能進一步放緩,影響就業狀況。另一方面,去產能可能對就業形成較大沖擊。2015年12月份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了去產能的工作任務,2016年傳統行業的去產能和僵屍企業的關停重組如果推行力度過大,原來過剩嚴重行業的隱性失業將顯性化,就業市場產生壓力增大。
(四)金融風險動盪概率不減
1、商業銀行不良貸款反彈風險上升。截至2015年第三季度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1.186萬億元,已連續16個季度反彈;不良貸款率1.59%,已連續9個季度反彈。2016年去產能和處置僵屍企業可能加速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的顯現。
部分城市房地產市場供求關系發生變化,庫存消化周期拉長,房價下行預期增強。房地產是企業融資的重要抵押物,若其價格下行將直接降低企業資產價值及抵押物估值,影響商業銀行信貸質量。部分中小房地產開發企業資金鏈較緊,存在高成本、多渠道融資現象,一旦房地產價格持續下行或預期變化,可能出現資金鏈斷裂。非法集資等外部風險在2016年存在向商業銀行等轉移傳染的可能性。
2、債務問題可能凸顯。一是地方政府債務償債能力下降。近期3.2萬億地方債務置換緩解了地方政府短期償債的時間約束,降低了地方政府債務成本,減輕了地方政府的債務負擔。但地方政府財政收入增長放緩,加之土地出讓金大幅度下降,使地方政府的現金流趨於衰減,償債能力明顯下降,部分地方只能通過舉借新債償還舊債。地方政府性債務與銀行體系有著密切聯系,需防範財政風險向銀行風險轉化。
二是企業負債率較高。我國企業部門債務與GDP之比在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上升較快,目前是幾大部門中杠桿率最高的,並且顯著高於其他經濟體企業部門的杠桿率。根據經濟金融統計數據測算,截至2014年末,包括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在內的非金融企業債務余額96.6萬億元,與國內生產總值之比約為152%;如將地方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融資平台債務扣除,非金融企業債務約80.2萬億元,與GDP之比仍高達126%。2016年在經濟增長放緩、PPI長時間下降且仍未企穩反彈的情況下,企業部門債務風險加大。
3、金融市場風險不可忽視,流動性管理難度加大。2015年6月以來中國資本市場出現大幅震盪,盡管目前資本市場的整體風險下降,但市場的修復和投資者信心的恢復都有待時日,在此過程中市場的不確定性仍然很大。同時實體經濟放緩和金融體系的發展導致市場對中國經濟增長的信心不斷下滑,國內企業和居民為尋求更高的回報,選擇投資高風險資產或海外資產。
而在經濟增長和通貨膨脹率不斷下降的背景下,為刺激經濟需要不斷降息降准,在實體經濟投資率放緩的背景下,這會促使投資資金流向高風險資產,加劇金融風險因素的積累。
4、新型金融業態可能隱含風險。近些年來,中國金融業態出現多元化趨勢,一些市場交易所等類金融機構及P2P為代表的互聯網金融缺乏有效監管,中小投資者缺乏風險自擔的意識和能力,部分交易場所違規經營甚至涉嫌非法集資等違法活動,一旦發生資金鏈斷裂,風險和責任有轉嫁社會、商業銀行和政府的趨勢。
5、國際資本流動加劇和人民幣匯率波動幅度上升。伴隨美聯儲進入加息通道、中國經濟放緩及國內流動性充足、市場利率降低,我國資本流出的壓力加大,人民幣匯率波動幅度可能上升。
6、國際金融風險上升。美聯儲已開啟加息周期,一些新興經濟體經濟基本面惡化,全球金融風險上升。目前部分新興經濟體經濟形勢較為嚴峻,貨幣貶值、資本外流,美聯儲加息已引起跨境資本異常無序流動和國際金融市場大幅波動,國際金融風險可能對中國產生較大負面沖擊。
此外,在經濟放緩的背景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上升、債務問題、金融市場及新型金融業態的風險、國際資本流動與國際金融風險等問題相互疊加,相互影響,將使這些問題更加復雜,流動性風險將以各種方式顯現。
(五)經濟政策面臨困境
1、貨幣政策空間較小。一是在實體經濟投資回報率降低的環境下,降息降准會促使資金流向高風險資產,加劇金融風險因素的積累,特別是在當前新型金融業態、金融組織、金融模式不斷涌現的情況下尤其如此。二是寬松的貨幣信貸條件可能繼續推高企業杠桿、弱化去產能政策效果。三是在美聯儲加息背景下進一步放鬆貨幣政策有可能加大資本流出的壓力。
2、財政政策也面臨困境。在經濟增長放緩和減稅的背景下,財政收入增長將放緩。而財政支出將增加,這可能導致財政赤字率上升。同時,土地出讓金的減少及積累的大量地方政府債務也縮小了積極財政政策的空間。
2016年推動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任務需要權衡。去產能及企業部門去杠桿、地方政府債務置換可能導致金融機構的加杠桿;房地產企業去庫存和就業狀況惡化可能導致居民部門的加杠桿。在企業經營困難、融資成本較高和居民收入放緩的情景下,2016年M2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保持在11%至13%之間,如何實現降杠桿可能是一個艱難的政策選擇。

『拾』 2010年世界各國GTP,人均GTP是多少

什麼叫GDP?

GDP(國內生產總值)是指一定時期內,國家領土范圍內所有單位和個人產生的商品和提供勞務價值的總和。

計算公式為:

1)支出法(從購買者角度)

GDP=居民消費C+投資I+政府支出+出口X-進口M

2)收入法(從資金流向角度看)

GDP=勞動者報酬+生產稅凈額+固定資產折舊+營業盈餘(主要是企業利潤)

國民收入(NI)=工資+利息+利潤+地租,

國民收入(NI)-公司利潤-社會保險稅+股息+政府轉移支付和利息支出+紅利收入=個人收入(PI)

個人收入(PI)是一個國家在一年內個人所得到的全部收入。

個人收入(PI)=國民收入(NI)–公司未分配利潤–公司所得稅-社會保險稅(費)+政府轉移支付

個人收入(PI)-個人納稅=個人可支配收入(DPI),

個人可支配收入(DPI)=個人消費+個人儲蓄。

從個人收入中減去個人所交納的稅收(如所得稅、財產稅等)就是個人可支配收入。

2009年中國各省人均GDP排名人均GDP*(0.45至0.5)=人均收入

一、單列直轄市(美元)

1.上海11320.41人均年收入5660美元大概相當於克羅埃西亞(50位)的水平

2.北京10298.30

3.天津9295.48

4.重慶2964.62

二、各省區(美元)

1.浙江6582.88人均年收入3291.5美元相當於波里茨(71位)的水平

2.江蘇6437.91

3.廣東5861.92人均年收入2931美元略高於土耳其(72位)的水平

4.內蒙5467.30

5.山東5262.96

6.遼寧5013.66

7.福建4854.18

8.吉林3798.49

9.河北3604.55

10.湖北3233.07

11.黑龍江3166.16

12.河南3089.95

13.山西3046.80

14.陝西3005.40

15.寧夏2880.02

16.湖南2837.92

17.新疆2803.36

18.海南2750.68

19.青海2689.99

20.四川2535.05

21.安徽2442.55

22.廣西2430.51

23.江西2334.40

24.西藏2242.47

25.雲南2006.87

26.甘肅1888.85

27.貴州1350.98人均年收入675.5美元相當於不丹(130位)的水平

2009年人均收入達到發達國家最低的收入標准:

2009年個人年收入10000美元以上您可以判定一下自己的情況。

人均GDP和人均收入是兩個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的指標。人均GDP是反映按人口計算的全社會新創造的價值,從分配的角度來說,它包括國家收入(也就是各項稅收)、企業收入(也就是企業利潤以及固定資產折舊)和勞動者收入,因此人均GDP的概念要大於人均收入,也就是說,個人收入(包括城市和農村居民的收入)只是GDP中的一個構成要素。人均GDP*(0.45至0.5)=人均收入

2009年世界各國(地區)人均收入排名(美元)

摩納哥人口3.2萬人,全國只有一個城市,就是首都摩納哥。

摩納哥人沒有自己的語言和貨幣,卻經常發行新的郵票。

世界最大的蒙特卡洛大賭場就在這里,博彩業輕而易舉為摩納哥公民提供著富足的生活和無可比擬的的社會保障。

摩納哥國民經濟營業額達95億歐元,摩納哥人的人均收入超過了美國幾十倍,這里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之一。

1盧森堡43,940(目前最富裕的發達國家)

2挪威43,350

3瑞士39,880

4阿聯酋38,540

5美國37,610

6聖馬利諾34,600

7日本34,510

8丹麥33,750

9冰島30,810

10瑞典28,840

11英國28,350

12芬蘭27,020

13愛爾蘭26,960

14奧地利26,720

15荷蘭26,310

16比利時25,820

17香港25,430

18德國25,250

19法國24,770

20加拿大23,930

21澳大利亞21,650

22義大利21,560

23新加坡21,230

24西班牙16,990

25科威特16,340

26台灣地區16,274

27以色列16,020

28紐西蘭15,870

29巴哈馬15,110

30澳門14,600

31希臘13,720

32塞普勒斯12,320

33葡萄牙12,130

34韓國12,020

35斯洛維尼亞11,830

36巴林11,260

37波羅黎各10,950

38馬爾他9,260

39巴貝多9,270

40安提瓜9,160

41沙烏地阿拉伯8,530

42阿曼7,830

43帕羅7,500

44塞席爾7,480

45特立尼達和多巴哥7,260

46聖凱茨和納維斯6,880

47捷克6,740

48匈牙利6,330

49墨西哥6,230

50克羅尼亞5,350

51波蘭5,270

52愛沙尼亞4,960

53斯洛伐克4,920

54立陶宛4,490

55智利4,390

56哥斯大黎加4,280

57巴拿馬4,250

58模里西斯4,090

59拉脫維亞4,070

60聖露西亞4,050

61黎巴嫩4,040

62格瑞那達3,790

63烏拉圭3,790

64馬來西亞3,780

65阿根廷3,650

66加彭3,580

67委內瑞拉,3,490

68波札那3,430

69多米尼加3,360

70聖文森特3,300

71波里茨3,190

72土耳其2,790

73南非2,780

74牙買加2,760

75巴西2,710

76馬歇爾群島2,710

77俄羅斯2,610

78斐濟2,360

79羅馬尼亞2,310

80馬爾地夫2,300

81突尼西亞2,240

82薩爾瓦多2,200

83泰國2,190

84秘魯2,150

85保加利亞2,130

86密克羅尼西亞2,090

87多米尼加2,070

88蘇利南1,990

89伊朗2,000

90馬其頓1,980

91瓜地馬拉1,910

92塞爾維亞1,910

93阿爾及利亞1,890

94納米比亞1,870

95約旦1,850

96哥倫比亞1,810

97厄瓜多1,790

98哈薩克1,780

99阿爾巴尼亞1,740

100薩摩亞1,600

101白俄羅斯1,590

102波黑1,540

103凱普維達1,490

104東加群島1,490

105埃及1,390

106史瓦濟蘭1,350

107摩洛哥1,320

108維納阿圖1,180

109敘利亞1,160

111土庫曼尼斯坦1,120

112西班克和伽扎1,110

113中國1,100

114巴拉圭1,100

115菲律賓1,080

116宏都拉斯970

117烏克蘭970

118亞美尼亞950

119斯里蘭卡930

120吉布地910

121蓋亞那900

122玻利維亞890

123克里巴提880

124喬治亞830

125亞塞拜然810

126印度尼西亞810

127赤道幾內亞930

128安哥拉740

129尼加拉瓜730

130不丹660

131迪沃瑞爾660

132喀麥隆640

133剛果.640

134索羅門群島600

135賴索托590

136莫**590

137塞內加爾550

138印度530

139葉門520

140巴布亞紐幾內亞510

141辛巴威480

142蒙古480

143越南480

144巴基斯坦470

145蘇丹460

146Comoros450

147貝南440

148幾內亞430

149茅利塔尼亞430

150Timor-Leste430

151烏茲別克420

152孟加拉400

153肯亞390

154海地380

155尚比亞380

156Kyrgyz330

157迦納320

158寮國320

159奈及利亞320

160São-Tomé320

161柬埔寨310

162甘比亞,310

163多哥310

164布吉納法索300

165馬達加斯加290

166馬里290

167坦尚尼亞290

168中非260

169查德250

170尼泊爾240

171烏干達240

172盧安達220

173莫三比克210

174尼日200

175塔吉克190

176馬拉維170

177獅子山150

178幾內亞比索140

179賴比瑞亞130

180蒲隆地100

朝鮮國封閉、神秘,經濟不景。2009年人均收入估計不到400美元。而國民收入也不過89億美元,這是韓國數值的1/100。

人均收入富裕地區:卡達據說是美國的2倍、百慕達群島35,200、開曼群島35,000、法羅群島22,000、格恩西島20,000、格陵蘭20,000等未列入排名榜。

在發達國家之中,盧森堡仍位居榜首,而且與第三名的差距繼續拉大;愛爾蘭的人均GDP在20年前只是發達國家中的中下水平,2005年已躍居世界第5名,是過去20年中經濟最成功的發達國家。

值得一提的是,東歐國家在經歷了90年代初轉型期的陣痛之後,在過去10年間紛紛走出低谷,成為經濟增長最強勁的國家。東歐國家中轉型最順利且最靠近歐盟的斯洛維尼亞、捷克、匈牙利已經進入發達國家行列,而愛沙尼亞、斯洛伐克、克羅埃西亞、立陶宛、波蘭、拉脫維亞等國也發展勢頭良好,已經加入了發達國家的預備梯隊中。

在人均GDP的下一梯隊中(5500-9000美元),有下列國家:

塞席爾(8,892)愛沙尼亞(8,885)斯洛伐克(7,963)克羅埃西亞(7,764)立陶宛(6,796)墨西哥(6,566)波蘭(6,373)拉脫維亞(6,150)智利(5,742)

如能保持發展勁頭,它們有可能在未來10多年內成為新增的發達國家。
2010年世界各國GDP排名:
(1)歐盟20.8萬億美元;
(2)美國15.6萬億美元;
(3)中國6.5萬億美元;
(4)日本5.4萬億美元;
(5)德國4.2萬億美元;
(6)法國3.4萬億美元;
(7)英國3.1萬億美元;
(8)義大利2.8萬億美元;
(9)俄羅斯2.7萬億美元;
(10)西班牙2萬億美元;
(11)巴西2萬億美元;
(12)印度1.6萬億美元;
(13)加拿大1.5萬億美元;
(14)韓國1.3萬億美元;
(15)澳大利亞1.2萬億美元;
2010年中國大陸最終核實的GDP數據為39萬億元人民幣

閱讀全文

與m2資金流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天弘基金財富經理 瀏覽:859
錢江印染股票 瀏覽:220
創業融資說明 瀏覽:554
信託錢干什麼用 瀏覽:303
北京信託土地流轉信託 瀏覽:542
本月人民幣匯率 瀏覽:286
國家開發銀行市場與投資局 瀏覽:996
製作股票軟體 瀏覽:958
資金內部控制制度 瀏覽:444
信託兌付困難 瀏覽:986
外匯贈金開戶 瀏覽:671
項目融資規則 瀏覽:313
小贏理財定期怎麼樣 瀏覽:950
銀行貸款調查表 瀏覽:809
2019深港通交易日 瀏覽:998
珠海橫琴貴金屬交易所 瀏覽:298
投資創始人 瀏覽:801
田洪良老師外匯 瀏覽:448
黃金鴿子價格一般 瀏覽:836
搜宜貸理財 瀏覽: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