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請問國債的價格是多少
買國債只需要你的身份證,通過銀行可以買儲蓄式國債和櫃台記賬式國債,通過證券公司買賣是記賬式國債。下面介紹一下國內的國債:
記帳式國債,這種國債現在發行較多,平均每個月發行一次或者多次,這種國債主要通過證券公司和櫃台試點銀行發行,發行過後,再通過交易所和試點銀行上市交易,你可以隨時買進賣出;因為記帳式國債可以隨時買賣,其價格跟股票一樣是上下浮動,如果你賣的時候國債價格下跌,你就會虧損;反之,價格上漲你可以賣掉賺取差價;記帳式國債到期後國家還是按100元/每張贖回;同時記帳式國債期限一般期限較長上,利率普遍沒有新發行的憑證式國債高。你可以到證券公司去開戶購買,或者櫃台試點銀行,主要包括工行、中行、農行等國有銀行,還有招商銀行等。不過記帳式國債的利率沒有憑證式高,但流動性好,因為可以隨時交易買賣。 期限有3個月、半年、1年、3年、5年、7年、10年、20年、30年等,品種很多,但因為可以隨時交易,你可以買任意期限的記賬式國債,持有到一定你期望的時間後賣出。記賬式國債的每年的收益相當於1年期存款,1萬元本金,3年後的利息收益大約:600元左右。
還有兩種國債就是憑證式國債和電子儲蓄國債,他們發行比較少,每年分別只有4、5次和2次左右;這種國債類似存銀行定期,通常期限是3、5年,憑證式國債是一次性到期還本付息,提前贖回扣除本金0.1%的手續費,並按持有時間分段計算利息;而儲蓄國債是每年付息,提前贖回也有扣除0.1%的本金,並按持有時間扣除不同月份的利息。兩種國債都不能上市交易流通,可以掛失、質押貸款。 憑證式國債的年利率通常高於同期銀行存款利率,1萬元本金,3年後的利息收益大約:1000元以上。
記賬式國債面值是100元/張,1手=10張,即1000元面值;每次交易最少是1手。但是記賬式國債的價格是上下浮動,有可能超過100元,或者低於100元,所以1手你可以看作每張的價格乘以10。例如04國債(10),交易代碼:010410,如果今天的收盤價格是:103.25元/張,那麼1手=103.25*10=1032.5元。
儲蓄國債是100整數倍起銷售;憑證式國債通常是1000元起,100元整數倍銷售,個別銀行也可能是從100元起。
買賣債券的交易代碼、應計利息、年利率、期限、成交價、收益率等,可以查看和訊財經的債券頻道:http://bond.money.hexun.com/data/
下面這個網站你可以收藏。相關國債的發行信息它都會公布,在新債發行一覽表裡;裡面還有個債券課堂,你可以去學習一下。
參考資料:http://bond.hexun.com/
B. 有關債券價格的計算
債券價格是指債券發行時的價格。理論上,債券的面值就是它的價格。但實際上,由於發行者的種種考慮或資金市場上供求關系、利息率的變化,債券的市場價格常常脫離它的面值,有時高於面值,有時低於面值。也就是說,債券的面值是固定的,但它的價格卻是經常變化的。發行者計息還本,是以債券的面值為依據,而不是以其價格為依據的。債券價格主要分為發行價格和交易價格。
中文名
債券價格
外文名
Bond price
含義
指債券發行時的價格
特點
債券的面值是固定的,價格變化
公式
從債券投資收益率的計算公式R=[M(1+r×N)—P]/(P×n)
可得債券價格P的計算公式P=M(1+r×N)/(1+R×n)
其中
其中M和N是常數。那麼影響債券價格的主要因素就是待償期、票面利率、轉讓時的收益率。
影響因素
1.待償期。債券的待償期愈短,債券的價格就愈接近其終值(兌換價格)M(1+rN),所以債券的待償期愈長,其價格就愈低。另外,待償期愈長,發債企業所要遭受的各種風險就可能愈大,所以債券的價格也就愈低。
2.票面利率。債券的票面利率也就是債券的名義利息率,債券的名義利率愈高,到期的收益就愈大,所以債券的售價也就愈高。
3.投資者的獲利預期。債券投資者的獲利預期(投資收益率R)是跟隨市場利率而發生變化的,若市場利率高調,則投資者的獲利預期R也高漲,債券的價格就下跌;若市場的利率調低,則債券的價格就會上漲。這一點表現在債券發行時最為明顯。
一般是債券印製完畢離發行有一段間隔,若此時市場利率發生變動,即債券的名義利息率就會與市場的實際利息率出現差距,此時要重新調整已印好的票面利息已不可能,而為了使債券的利率和市場的現行利率相一致,就只能就債券溢價或折價發行了。
4.企業的資信程度。發債者資信程度高的,其債券的風險就小,因而其價格就高;而資信程度低的,其債券價格就低。所以在債券市場上,對於其他條件相同的債券,國債的價格一般要高於金融債券,而金融債券的價格一般又要高於企業債券。
5.供求關系。債券的市場價格還決定於資金和債券供給間的關系。在經濟發展呈上升趨勢時,企業一般要增加設備投資,所以它一方面因急需資金而拋出債券,另一方面它會從金融機構借款或發行公司債,這樣就會使市場的資金趨緊而債券的供給量增大,從而引起債券價格下跌。而當經濟不景氣時,生產企業對資金的需求將有所下降,金融機構則會因貸款減少而出現資金剩餘,從而增加對債券的投入,引起債券價格的上漲。而當中央銀行、財政部門、外匯管理部門對經濟進行宏觀調控時也往往會引起市場資金供給量的變化,其反映一般是利率、匯率跟隨變化,從而引起債券價格的漲跌。
6.物價波動。當物價上漲的速度輕快或通貨膨脹率較高時,人們出於保值的考慮,一般會將資金投資於房地產、黃金、外匯等可以保值的領域,從而引起資金供應的不足,導致債券價格的下跌。
7.政治因素。政治是經濟的集中反映,並反作用於經濟的發展。當人們認為政治形式的變化將會影響到經濟的發展時,比如說在政府換屆時,國家的經濟政策和規劃將會有大的變動,從而促使債券的持有人作出買賣政策。
8.投機因素。在債券交易中,人們總是想方設法地賺取價差,而一些實力較為雄厚的機構大戶就會利用手中的資金或債券進行技術操作,如拉抬或打壓債券價格從而引起債券價格的變動。
C. 國債逆回購當日是下跌怎樣計算收益
國債逆回購看那一個漲跌額或漲跌幅是沒有什麼實際作用的,行情顯示的國債回購的價格實際上是年化收益率,即把某一段時間內的實際收益率化作按年為計量單位的收益率,當你進行國債逆回購成交後,你的成交價格就是這筆國債逆回購的交易利率,至於利率後面的變動並不影響你已成交的逆回購利率,國債逆回購實際上就是一次成交進行來兩次交割結算,第一次交割結...
國債逆回購看那一個漲跌額或漲跌幅是沒有什麼實際作用的,行情顯示的國債回購的價格實際上是年化收益率,即把某一段時間內的實際收益率化作按年為計量單位的收益率,當你進行國債逆回購成交後,你的成交價格就是這筆國債逆回購的交易利率,至於利率後面的變動並不影響你已成交的逆回購利率,國債逆回購實際上就是一次成交進行來兩次交割結算,第一次交割結算是成交當天,第二次交割結算是到期日或到期後由於節假日順延交割日的到期結算。也就是說你進行了逆回購交易後並不需要再進行一次買賣交易,擔心交易價格變動的問題,實際上在交易成交時就已經鎖定收益。
全部
D. 國債價格下跌是什麼意思有什麼影響
國債的定價公式即對未來每期的利息和最後一期的本金進行貼現,貼現率可視為國債利率,因此分母的利率上漲,則總的價值下跌,即國債價格下跌
他國購買減少,資金流通不夠.企業倒閉,經濟蕭條.經濟不穩定因素也增多了,人
E. 國債怎麼買了 最少能買多少
國債有兩種,記賬式國債隨時都可以買得到,但是利率比較低,比銀行定期儲蓄還要低;另一種是憑證式國債和儲蓄國債,只在特定時間發行,主要是3年和5年期,根據剛發行的憑證式國債的年利率與銀行定期對比,憑證式國債要高0.4%,即1萬元本金為例,每年多得40元利息。
記帳式國債,這種國債現在發行較多,平均每個月發行一次或者多次,這種國債主要通過證券公司和櫃台試點銀行發行,發行過後,再通過交易所和試點銀行上市交易,你可以隨時買進賣出;因為記帳式國債可以隨時買賣,其價格跟股票一樣是上下浮動,如果你賣的時候國債價格下跌,你就會虧損;反之,價格上漲你可以賣掉賺取差價;記帳式國債到期後國家還是按100元/每張贖回;同時記帳式國債期限一般期限較長上,利率普遍沒有新發行的憑證式國債高。你可以到證券公司去開戶購買,或者櫃台試點銀行,主要包括工行、中行、農行等國有銀行,還有招商銀行等。不過記帳式國債的利率沒有憑證式高,但流動性好,因為可以隨時交易買賣。 期限有3個月、半年、1年、3年、5年、7年、10年、20年、30年等,品種很多,但因為可以隨時交易,你可以買任意期限的記賬式國債,持有到一定你期望的時間後賣出。記賬式國債的每年的收益相當於1年期存款,1萬元本金,3年後的利息收益大約:600元左右。
還有兩種國債就是憑證式國債和電子儲蓄國債,他們發行比較少,每年分別只有4、5次和2次左右;這種國債類似存銀行定期,通常期限是3、5年,憑證式國債是一次性到期還本付息,提前贖回扣除本金0.1%的手續費,並按持有時間分段計算利息;而儲蓄國債是每年付息,提前贖回也有扣除0.1%的本金,並按持有時間扣除不同月份的利息。兩種國債都不能上市交易流通,可以掛失、質押貸款。 憑證式國債的年利率通常高於同期銀行存款利率,1萬元本金,3年後的利息收益大約:1000元以上。
記賬式國債面值是100元/張,1手=10張,即1000元面值;每次交易最少是1手。但是記賬式國債的價格是上下浮動,有可能超過100元,或者低於100元,所以1手你可以看作每張的價格乘以10。例如04國債(10),交易代碼:010410,如果今天的收盤價格是:103.25元/張,那麼1手=103.25*10=1032.5元。
儲蓄國債是100整數倍起銷售;憑證式國債通常是1000元起,100元整數倍銷售,個別銀行也可能是從100元起。
F. 債券價值如何計算
債券價值是指進行債券投資是投資者預期可獲得的現金流入的現值。其計算公式為:債券價值=未來各期利息收入的現值合計+未來到期本金或售價的現值。
一、債券價值的定義:
債券價值是指進行債券投資是投資者預期可獲得的現金流入的現值。
二、債券價值的含義:
1、債券的現金流入主要包括利息和到期收回的本金或出售時獲得的現金兩部分。當債券的購買價格低於債券價值時,才值得購買。
2、根據資產的收入資本化定價理論,任何資產的價值都是在投資者預期的資產可獲得的現金收入的基礎上進行貼現決定的。
三、債券價值的公式:
1、債券價值=未來各期利息收入的現值合計+未來到期本金或售價的現值
2、其中,未來的現金流入包括利息、到期的本金(面值)或售價(未持有至到期);計算現值時的折現率為等風險投資的必要報酬率。
四、債券價值的計算公式因不同的計息方法的表示方式:
1、債券估價的基本模型
典型的債券是固定利率、每年計算並支付利息、到期歸還本金。
2、其他模型
(1)平息債券
平息債券是指利息在到期時間內平均支付的債券。支付的頻率可能是一年一次、半年一次或每季度一次等。
平息債券價值的計算公式如下:
平息債券價值=未來各期利息的現值+面值(或售價)的現值
【提示】如果平息債券一年復利多次,計算價值時,通常的方法是按照周期利率折現。即將年數調整為期數,將年利率調整為周期利率。
(2)純貼現債券
純貼現債券是指承諾在未來某一確定日期作某一單筆支付的債券。這種債券在到期日前購買人不能得到任何現金支付,因此也稱作"零息債券"。
(3)永久債券
永久債券是指沒有到期日,永不停止定期支付利息的債券。優先股實際上也是一種永久債券,如果公司的股利支付沒有問題,將會持續地支付固定的優先股息。
(4)流通債券
流通債券,是指已經發行並在二級市場上流通的債券。
流通債券的特點是:
(1)到期時間小於債券的發行在外的時間。
(2)估價的時點不在計息期期初,可以是任何時點,會產生「非整數計息期」問題。
流通債券的估價方法有兩種:
(1)以現在為折算時間點,歷年現金流量按非整數計息期折現。
(2)以最近一次付息時間(或最後一次付息時間)為折算時間點,計算歷次現金流量現值,然後將其折算到現在時點。無論哪種方法,都需要用計算器計算非整數期的折現系數。
五、債券價格公式
1、從債券投資收益率的計算公式R=[M(1+rN)—P]/Pn
2、可得債券價格P的計算公式P=M(1+rN)/(1+Rn)[1]
六、影響債券價格的因素
其中M是債券的面值,r為債券的票面利率,N為債券的期限,n為待償期,R為買方的獲利預期收益,其中M和N是常數。那麼影響債券價格的主要因素就是待償期、票面利率、轉讓時的收益率。
1、待償期。債券的待償期愈短,債券的價格就愈接近其終值(兌換價格)M(1+rN),所以債券的待償期愈長,其價格就愈低。另外,待償期愈長,發債企業所要遭受的各種風險就可能愈大,所以債券的價格也就愈低。
2、票面利率。債券的票面利率也就是債券的名義利息率,債券的名義利率愈高,到期的收益就愈大,所以債券的售價也就愈高。
3、投資者的獲利預期。債券投資者的獲利預期(投資收益率R)是跟隨市場利率而發生變化的,若市場利率高調,則投資者的獲利預期R也高漲,債券的價格就下跌;若市場的利率調低,則債券的價格就會上漲。這一點表現在債券發行時最為明顯。
一般是債券印製完畢離發行有一段間隔,若此時市場利率發生變動,即債券的名義利息率就會與市場的實際利息率出現差距,此時要重新調整已印好的票面利息已不可能,而為了使債券的利率和市場的現行利率相一致,就只能就債券溢價或折價發行了。
4、企業的資信程度。發債者資信程度高的,其債券的風險就小,因而其價格就高;而資信程度低的,其債券價格就低。所以在債券市場上,對於其他條件相同的債券,國債的價格一般要高於金融債券,而金融債券的價格一般又要高於企業債券。
5、供求關系。債券的市場價格還決定於資金和債券供給間的關系。在經濟發展呈上升趨勢時,企業一般要增加設備投資,所以它一方面因急需資金而拋出債券,另一方面它會從金融機構借款或發行公司債,這樣就會使市場的資金趨緊而債券的供給量增大,從而引起債券價格下跌。而當經濟不景氣時,生產企業對資金的需求將有所下降,金融機構則會因貸款減少而出現資金剩餘,從而增加對債券的投入,引起債券價格的上漲。而當中央銀行、財政部門、外匯管理部門對經濟進行宏觀調控時也往往會引起市場資金供給量的變化,其反映一般是利率、匯率跟隨變化,從而引起債券價格的漲跌。
6、物價波動。當物價上漲的速度輕快或通貨膨脹率較高時,人們出於保值的考慮,一般會將資金投資於房地產、黃金、外匯等可以保值的領域,從而引起資金供應的不足,導致債券價格的下跌。
7、政治因素。政治是經濟的集中反映,並反作用於經濟的發展。當人們認為政治形式的變化將會影響到經濟的發展時,比如說在政府換屆時,國家的經濟政策和規劃將會有大的變動,從而促使債券的持有人作出買賣政策。
8、投 機因素。在債券交易中,人們總是想方設法地賺取價差,而一些實力較為雄厚的機構大戶就會利用手中的資金或債券進行技術操作,如拉抬或打壓債券價格從而引起債券價格的變動。
G. 為什麼國債價格下跌時,國債到期的收益率就會上升呢
國債是由國家發行的債券,是中央政府為籌集財政資金而發行的一種政府債券,是中央政府向投資者出具的、承諾在一定時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償還本金的債權債務憑證。
因為是支付約定的利息和到期支付本金,所以當國債的交易價格下跌的時候,國債蘊含的收益率就上升。反之,如果國債的交易價格上漲,那麼國債蘊含的收益率就下降。國債的收益率和交易價格是反相關關系。
H. 市場利率變化時,債券價格是多少的計算題
債券無論是附息式還是貼現式,其收益是可預期且相對固定的,而利率變 化是不固定的,當利率上升時,持有債券的人有了更多的投資選擇,他們會認為投資債券的價值不大,或者有了更高收益的債券可投資,甚至可能出現債券收益還抵不上銀行利率的情況(而且債券的風險是高於銀行存款的),於是債券會被大量拋售,導致債券價格下跌;反之,利率下降,債券價格會上升,特別是期限長的債券,對利率的敏感性更強。比如,一隻債券的附息為年利率5%,而銀行利率有3%,於是投資債券是有利可圖的,但是當銀行利率上升到6%時,顯然投資這只債券還不如存銀行,於是債券持有人會拋售,但是接盤的人也不是傻子,為什麼要接盤呢,必須是價格低於發行價100元的合理價位,假如是97元接盤,相當於貼現3元,加上利息5元,年收益8%以上,再次高於銀行利率,這才是相對合理價位,但是就債券價格而言,已經從100元跌至97元了;反之,如果銀行利率降到1%,投資債券的人會增多,即便102元接盤,扣除溢價2元,收益還有年利率接近3%,仍然是賺錢的,所以也有人會接盤,債券的價格也就從100元上漲到102元了。
一般而言,市場利率變化對到期時間越長的債券,價格影響越大;在實際交易中,價格又受到賣賣雙方力道、債券信用等級、流通性因素等影響,所以沒有嚴格的交易定價機制,只是看這個價格是否相對合理。
I. 關於債券跌價發價的價格計算問題
設發行價為P,
票面利息收入為100*3%=3,折價收益=100-P,要求收益率為5%,
(3+100-p)/P=5%
求得,P=98.1
J. 為什麼加息會使國債價格下跌
《商界名家》:據摩根士丹利稱,現在已有高達1萬億美元的對沖基金正在押賭人民幣將大幅升值。我們初步估算了一下,若按11月15日美元兌人民幣的外匯牌價8.2765計算,1萬億美元約合8.2765萬億人民幣。根據你們世界銀行的匯率計算方法,2003年,中國GDP產值為11.6694萬億人民幣。也就是說,如果摩根士丹利的估計無誤,這些正在豪賭人民幣大幅升值的對沖基金約合中國2003年GDP總值七成以上。您怎麼看待這個問題?
鄒恆甫:這是絕對不可忽視的問題,加息給國外投機資本提供了機會。由於中國加息,海外很多人據此作出了不同的判斷:中國貨幣政策戰略可能因此出現重大轉變。由此將引發一系列後果:海外投機者認為中國的人民幣要麼升值,要麼浮動,因此大量的國際資本進入中國,這無疑會加劇中國貨幣控制的問題。
因為人民幣利息高了,國外短期資本就會湧入中國,獲取利息收益,一旦利息下降,這些游資就會立即逃離。這樣做無疑是自縛手腳,是非常危險的。有一種可笑的說法,說什麼由於人民幣沒有實現資本項目的可兌換,國外游資不會因加息而大量流入。這是一廂情願的觀點。人民幣對美元的任何匯率波動都將帶來國際熱錢的投機風潮。我們大家都知道,國外投機資本是無孔不入的,投機資本通過外資企業或其他非正規渠道進入一個國家金融業的例子已經司空見慣了。
《商界名家》:加息對中國的哪些企業的負面影響比較大?
鄒恆甫:這是第五個問題,加息將影響國內企業的有效投資和進出口貿易。利息的增加會加大國內投資的成本,尤其是對於那些民營的、有效的企業的投資是一個打擊。利息對它們是十分敏感的。由於成本變高,這將促使它們減少投資,一旦國內的有效投資開始減少,通脹的壓力也會增大。多數企業尤其是國有企業關心的是能不能借到錢,而不關心借到錢以後付多少利息。那些效益不好的總有機會和能力獲得銀行貸款的國有企業,是不在乎投資的成本和收益的,即利息的提高對它們不起作用。這樣的結果,無疑會加重國家的負擔。
同樣的道理,貸款利息的提高,對進出口貿易業是十分不利的。突然加大的成本增加了進出口企業的負擔,尤其是對一些靠低價格、薄利取勝的低端出口產品將失去優勢。
加息除了對我們前面提到的房地產有一些影響以外,對民航、高速公路、機場、石化、鋼鐵化纖、管道運輸等行業都會產生一定的抑製作用,加息將直接加重相關企業的利息負擔。拿民航來說,有人計算過,上升0.27個基本點就意味著利潤總額減少三成多。
《商界名家》:最近有媒體報道,11月初,銀行曾有不少客戶將10月份購買的國債退掉,改買新國債。我們注意到,如果買2003年憑證式(三期)國債10萬元,利率為2.32%,到2006年兌付時可獲得6960元的利息,現在從銀行中提前兌現,扣除千分之一的手續費,可以取到100530元;在銀行存三年的定期,到期就可獲得7810.7元的利息,多得810元;而買10萬元的新國債,可得利息就是10110元,可多得3510元。加息是否會引發人們對部分國債的提前兌現?
鄒恆甫:這是不可迴避的事實,加息將沖擊國債市場。中國5000億憑證式國債的收益將面臨巨大的挑戰,如果儲蓄利率再度調高,銀行的兌付風險將會變大。據初步估算,從2003年開始,在市場利率最低的一段時期,中國共發行了5500億元憑證式國債,其中三、五年期的有4950億元,如果出現大量提前兌現,銀行是很難承受的。加息以後,日前發行的2004年憑證式(六期)國債票面利率水漲船高,成為人們拋出低票面利率國債的理由,這期國債的三年期利率為3.37%,五年期是3.81%,比10月發行的上半段同期國債高出將近一個百分點的利差。銀行在承購報銷國債獲得收入的同時,必須承擔提前兌付接盤的義務。據了解,中國憑證式國債的發行主要是由銀行承購包銷,由於發行額度的依據是銀行的網點數量,所以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的發行額度通常較高,每家所佔比例基本在10%至20%之間,其他銀行不過1%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