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國際收支順差是指
c. 追問: 不好意思,追問一下,那個國際收支總差額和 經常賬戶 、資本賬戶有關系嗎? 回答: 國際收支包括 經常賬戶 和資本和金融賬戶。 追問: 剛才那道本幣 匯率 的問題,那裡沒法追問了,我問一下: 我還是不太捋得清楚這個匯率,你說「逆差會導致本國外匯市場上外匯供給減少,需求增加,從而使得外匯的匯率上漲,本幣的匯率下跌。」 我理解為 外匯匯率 上漲是外匯升值了對嗎?本幣匯率下跌是本幣貶值對嗎? 那金融危機時期我國出現了逆差時本幣好像還是升值的? 還有,這里提到的這些外匯啊,本幣啊什麼的是不是屬於經常賬戶? 回答: 在金融市場上, 匯率 的表示有兩種形式,一是直接標價,就是以單位外幣摺合多少本幣表示,另一種是間接標價,就是以單位本幣摺合多少外幣表示.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採用 直接標價法 (包括中國),因此,沒有特別說明就是指直接標價法. 匯率兩字可理解為價格,在直接標價法下(如中國),1美元=7.5人民幣,變為1美元=8人民幣時,這是匯率(價格)上升,很顯然是 人民幣貶值 ,換句話說是人民幣價格(匯率)下降.因此,在直接標價法下, 外匯匯率 上升,則為本幣匯率下降;外匯匯率下降 就是本幣匯率上升. 逆差是進口大於出口,差額部分要用 硬通貨 (黃金或美圓等)支付.長期逆差,便會無力支付.要改變這種狀況,其中的一種辦法就是本國 貨幣貶值 ,它有利於擴大出口.例如人民幣與美圓,原8:1,若人民幣貶值,成10:1.那就是告訴美國,以前1美圓能買到的中國商品和8元人民幣買到的一樣多,而現在則能買到10元人民幣那麼多了.這當然有利中國商品出口了. 就中美經貿關系來說,我國貿易順差,就是美國逆差.美國當然要 人民幣升值 ,以利減少美國逆差.這就是一直存在的人民幣升值的壓力. 金融危機起在美國,現在因為危機美元貶值,人民幣不變,自然人民幣相對美元升值。 經常賬戶 (Current Account)一國國際收支的主要組成部分,主要包括商品貿易收支,即有形貨物的進出口,及服務貿易收支,即諸如旅遊、銀行及保險等各種服務的往來。經常賬戶不包含長期借貸和投資的資金流,這些均是 資本賬戶 上的項目。 資本賬戶與金融賬戶(Capital and Financial Account)與經常賬戶相對,國際收支上本國與外國之間資本流動的記錄,反映本國資產和負債狀況的變動,包含貸款和投資相關的資本流動。 經常賬戶,資本賬戶,金融賬戶以及官方儲備的變化一起,總和為零構成賬戶的定義。 從 會計學 角度來看,就是左右收支平衡。 資本賬戶里含有 外匯儲備 。 補充: 我今天查了下我的 國際金融學 書, 國際收支平衡表 里有四個項目:經常項目、資本和金融項目、儲備資產、凈誤差與遺漏。 外匯屬於儲備資產。
㈡ 為什麼國際收支順差意味著本幣供不應求,急急急
我國規定
企業出口取得的外匯
要按照牌價兌換給國家
所以企業出口大於進口形成的順差需要國家用人民幣兌換
造成人民幣被動發行
供不應求
㈢ 對外貿易順差與國際收支順差有什麼區別
對外貿易順差應為國際貿易順差,國際貿易順差與國際收支順差的區別主要體現在涵蓋范圍、作用等方面,具體如下:
1、涵蓋范圍不同
(1)國際貿易順差單指對外貿易的收入與支出的差額為正,即出口貿易額大於進口貿易額;
(2)國際收支順差是一個國家所有對外收支的差額為正,即所有國際收入大於支出;國際收支是指除了對外貿易的收支外,還包括其它國際收支,比如國際間的捐款的收支,政府間的援助收支,以及其它非貿易產生的國際收支的綜合。
2、作用不同
(1)國際貿易順差:促進經濟增長、增加了外匯儲備,增強了綜合國力,有利於維護國際信譽,提高對外融資能力和引進外資能力。
(2)國際收支順差:國際收支順差加強了我國抗擊經濟全球化風險的能力,有助於國家經濟安全,有利於人民幣匯率穩定和實施較為寬松的宏觀調控政策。
(3)國際收支順差人民幣擴展閱讀
國際收支順差的弊端
1、國際收支順差使得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加大,國際貿易摩擦增加。
國際收支順差使得國內外匯市場上的外幣供給大於外幣需求,必然產生外幣貶值的預期和人民幣升值的預期。
因此,國際收支順差產生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國際收支順差越大,人民幣升值的壓力越大;人民幣升值的預期,又加大了外資流入和國際收支順差的擴大,進一步增強了人民幣升值的壓力。
2、國際收支順差弱化了貨幣政策效應,降低了社會資源利用效率。
外匯流入隨著國際收支順差的增加而增多,在固定匯率和外匯結售匯制度下,中央銀行要以人民幣購買外匯,貨幣的投放隨著外匯流入的增多而遞增。
隨著大量的人民幣被動地投入到流通領域,中央銀行的基礎貨幣賬戶更加受制於外匯的流入,不但削弱了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的效應,還導致物價水平上 升。
㈣ 國際收支持續順差,人民幣升值,外匯儲備會增加,為什麼
外匯儲備增加途徑有兩條:一、經常項目交易,如外貿二、資本項目交易,如從國外得到的借款人民幣升值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對外貿易,使出口減少,進口增加,但這是需要一個過程,只有人民幣升值到很高的程度並且經歷了一段時期之後,才會徹底減少經常項目導致的外匯儲備。但是,由於人民升值的預期,國外游資不斷湧入,反而會進一步增加資本項目引起的外匯儲備。只有人民幣帶來的負效應(外匯儲備減少)大於正效應的時候,才會使外匯儲備減少,而這需要一段時間內人民幣的持續上升
㈤ 國際收支順差會導致貨幣升值
國際收支順差亦稱「國際收支盈餘」。在一定時期內 (通常為一年) ,各個國家之間對外經濟往來的收入總額大於支出總額的差額,即為順差。一般冠以「+」號。
在利率市場化條件下,國際收支順差意味著國內貨幣供給增加,在市場對貨幣的需求增長幅度小於貨幣供給增長幅度時,貨幣市場供給大於需求,金融市場的利率下降。當國際市場利率比較低時,一國金融市場利率下降,那麼,國內利率與國際市場利率的利差會縮小,這種利差的縮小會減緩國際資本的流入,有利於減少國際收支順差。然而,利率下降會導致人民幣貶值,產生通貨膨脹。自2003年下半年以來,我國經濟正面臨通貨膨脹的壓力,為了防範通貨膨脹對經濟的消極影響,中央銀行不得不維持現行的存款管制利率和 貸款浮動利率,從而推遲了利率市場化的進程。
應答時間:2021-01-04,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㈥ 為什麼國際收支順差會導致貨幣供給增加
因為國來際收支順差增大,特別是自資本項目順差太多,實際上是外國資本直接在國內投資增加,從而導致貨幣供給增加。
在利率市場化條件下,國際收支順差意味著國內貨幣供給增加,在市場對貨幣的需求增長幅度小於貨幣供給增長幅度時,貨幣市場供給大於需求,金融市場的利率下降。
當國際市場利率比較低時,一國金融市場利率下降,那麼,國內利率與國際市場利率的利差會縮小,這種利差的縮小會減緩國際資本的流入,有利於減少國際收支順差。然而,利率下降會導致人民幣貶值,產生通貨膨脹。
自2003年下半年以來,我國經濟正面臨通貨膨脹的壓力,為了防範通貨膨脹對經濟的消極影響,中央銀行不得不維持現行的存款管制利率和 貸款浮動利率,從而推遲了利率市場化的進程。
(6)國際收支順差人民幣擴展閱讀:
國際收支順差是我國長期執行出口導向型經濟發展戰略的結果。在開放經濟條件下,化解國際收支順差之弊,需要依據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的要求;
將經濟發展的思路從出口導向型發展戰略轉向出口與內需並重的經濟發展戰略;經濟政策的新取向是:從國際收支順差轉向保持經常項目適度順差、資本項目逐漸達到平衡。
㈦ 究竟國際收支順差會導致本幣貶值還是升值,我怎麼感覺都對啊
國際收支順差
會導致
本幣
有升值壓力,因為順差的話,
外匯市場
上外匯供過於求。這和我國近幾年
雙順差
,人民幣有升值壓力是符合的。
㈧ 國際收支順差好還是逆差好
總的來說,順差好於逆差。
(一)、國際收支逆差的經濟影響--主要為負面
國際收支逆差會導致本國外匯市場上外匯供給減少,需求增加,從而使得外匯的匯率上漲,本幣的匯率下跌。如果該國政府採取措施干預,即拋售外幣,買進本幣,政府手中必須要有足夠的外匯儲備,而這又會進一步導致本幣的貶值。政府的干預將直接引起本國貨幣供應量的減少,而貨幣供應量的減少又將引起國內利率水平的上升導致經濟下滑,失業增加。
從引起國際收支逆差的原因來看,如果國際收支逆差是由經常項目的逆差所引起的,那麼必然導致與出口有關的部門就業機會的減少,導致經濟下滑。如果國際收支的逆差是由資本項目逆差所引起的,那麼意味著大量資本外流,國內資金供應緊張,推動利率水平的上升,導致失業增加,經濟下滑。
(二)、國際收支順差的利益
1.國際收支順差促進經濟增長。
2.國際收支順差增加了外匯儲備,增強了綜合國力,有利於維護國際信譽,提高對外融資能力和引進外資能力。
3.國際收支順差有利於經濟總量平衡。
4.國際收支順差加強了我國抗擊經濟全球化風險的能力,有助於國家經濟安全。
5.國際收支順差有利於人民幣匯率穩定和實施較為寬松的宏觀調控政策。
(三)但是國際收支也有弊端。
1.國際收支順差使得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加大,國際貿易摩擦增加。
國際收支順差使得國內外匯市場上的外幣供給大於外幣需求,必然產生外幣貶值的預期和人民幣升值的預期。因此,國際收支順差產生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國際收支順差越大,人民幣升值的壓力越大;人民幣升值的預期,又加大了外資流入和國際收支順差的擴大,進一步增強了人民幣升值的壓力。
國際收支順差加劇了國際貿易摩擦。我國貿易順差增加,就意味著與我國進行貿易的國家有逆差,逆差國就會利用WTO的規則,限制我國產品進口,保護本國產業。在加入WTO後,由於中國與美國貿易逆差比較大,使用反傾銷最多的是美國,我國是被反傾銷最多的,居WTO成員方第一位,並且我國被反傾銷案例的數量在逐年增長。
2.國際收支順差弱化了貨幣政策效應,降低了社會資源利用效率。
外匯流入隨著國際收支順差的增加而增多,在固定匯率和外匯結售匯制度下,中央銀行要以人民幣購買外匯,貨幣的投放隨著外匯流入的增多而遞增。隨著大量的人民幣被動地投入到流通領域,中央銀行的基礎貨幣賬戶更加受制於外匯的流入,不但削弱了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的效應,還導致物價水平上 升。
國際收支順差與國內居民儲蓄相結合,導致社會資源利用效率低下。國際收支順差引起的大量外匯儲備高達4000多億美元,同時,國內居民儲蓄高達11萬億人民幣,兩者相加約有14多萬億人民幣。這14多萬億人民幣沒有形成有效投資,是經濟社會中的閑置資金,與這些閑置資金相對應的是生產資料和人力資源的閑置,社會資源利用效率低下。因而,我國出現了經濟增長和失業增加並存的現象。
3.國際收支順差提高了外匯儲備成本,增加了資金流出。
在國際金融市場上進行外匯操作總是有風險的,最明顯的是匯率風險。我國實行釘住美元的固定匯率,每當美元貶值和美國國內出現通貨膨脹,我國外匯儲備都隨之貶值,造成外匯儲備的損失。國際收支順差越大,需要到國際金融市場上運營的外匯越多,國家外 匯儲備的成本越高。
國際收支順差增加了資金流出。在結售匯制度下,由於流入的外國資金都要轉換成外匯儲備,外匯儲備主要是儲備美元、歐元的債券。國際收支順差越多,外匯儲備越多,外國債券越多,資金流出也越多。這兩方面形成了內在的矛盾:國際收支順差引導外資流入,出口越多和外國直接投資越多,資金流入越多;國際收支順差導致外匯儲備增加,外匯儲備越多,資金流出越多。
4.國際收支順差異致經濟對外依存度過高,民族經濟發展空間狹窄,出口結構難以調整。
出口和引進外資都是有代價的:一是出口使國內資源被國外利用,而且出口對國際市場依賴性強,出口的數量和結構隨國際市場需求而變化;二是外資不論是間接融資還是直接融資,都是有代價的。間接融資,如外國貸款到期要用外匯來還,需要國內有更多的出口產品換取外匯。直接融資,如跨國公司在我國直接投資設立生產和銷售企業,那更是直接地利用我國的各種資源,不但其利潤要匯回母公司所在地,而且,其產品佔領了我國的市場。三是國內經濟受制於國際市場,一旦出口受挫,本國經濟蕭條,外國資本會乘虛而入,控制我國市場和關乎經濟命脈的產業,經濟發展受制於外國資本,導致經 濟發展缺乏自主性。
國際收支順差擠壓了民族經濟發展的市場空間。首先,在國內市場上,大量的外資企業在中國直接投資設廠進行生產,其產品可以迅即進入中國市場,既可以繞開進口關稅和非關稅壁壘,又有利用我國廉價勞動力之利。外商直接投資的領域不僅是高新技術產業,而且越來越多地進入傳統產業,與我國企業直接爭奪國內市場。
其次,外商直接投資增加,擠壓了民族企業出口產品的市場。國際收支順差增大,特別是資本項目順差太多,實際上是外國資本直接在國內投資增加。資本項目順差增多,外國資本在我國出口市場上的份額隨之增加,外資企業出口中佔主導地位。2003年,在出口產品中,外資企業產品超過50%。因此,國際收支順差縮減了民族企業在國內市場和出口市場空間,客觀上阻礙了民族企業的國際市場競爭力的提高,影響了民族經 濟發展。
再次,外資企業在出口中佔主導地位,政府出口結構調整政策難以有效地發揮作用,不僅使得國內出口結構難以調整,而且進一步影響國內經濟結構的調整。
5.國際收支順差影響了國內金融業利率市場化進程。
在利率市場化條件下,國際收支順差意味著國內貨幣供給增加,在市場對貨幣的需求增長幅度小於貨幣供給增長幅度時,貨幣市場供給大於需求,金融市場的利率下降。目前,國際市場利率比較低,如果我國金融市場利率下降,那麼,國內利率與國際市場利率的利差會縮小,這種利差的縮小會減緩國際資本的流入,有利於減少國際收支順差。然而,利率下降會導致人民幣貶值,產生通貨膨脹。自2003年下半年以來,我國經濟正面臨通貨膨脹的壓力,為了防範通貨膨脹對經濟的消極影響,中央銀行不得不維持現行的存款管制利率和 貸款浮動利率,從而推遲了利率市場化的進程。
所以對於順差和逆差應該理性認識,不是只要順差就好。因為順差的利益和逆差的負面影響應該已經比較熟悉,所以我的答案主要解釋了下順差的弊端
㈨ 人民幣與國際收支的關系
國際收支順差,順差是由於出口大於進口或外資流入大於流出造成的.這說明本幣需求量比外幣的需求量大,一般情況下會造成本幣(人民幣)趨於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