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請問股本和流通盤是什麼意思如果一支股票股本三億,流通盤一億,從不漲不跌拉到漲停要多少資金
一般分總股本和流通盤,流通盤就是不收限制可以在2級市場自由買賣的股份,。第二個問題:一個億流通盤的票,拉到漲停要多少資金,這個不一定,如果有突發利好,買的多,賣的少,那隻要很少的錢就能拉到漲停。
㈡ 如何判斷計算主力資金在流通股中的比例
首先你可以通過每3個月一次的報表確定一支股的機構比例,由於報表中間有3個月的間隙,你可以用技術手段來分析這段時間內是機構出貨還是加倉,這需要從形態,換手率,籌碼分布等各個方向綜合分析,得出一個估計值和數據用來支持自己的買賣行為,當然這個分析過程相對較復雜,需要一定的經驗的積累,到下一次報表出來的時候修正下自己的參數,然後再繼續分析下去持續跟蹤自己關注的股票.以上純屬個人觀點請謹慎採納朋友.
㈢ 請問原始股和流通股有什麼區別,流通股直接交易就好,那麼原始股怎麼變成現金,需要什麼程序
流通股是指上市公司股份中,可以在交易所流通的股份數量。其概念,是相對於證券市場而言的。在可流通的股票中,按市場屬性的不同可分為A股、B股、法人股和境外上市股,與流通股對應的,還有非流通股,非流通股股票主要是指暫時不能上市流通的國家股和法人股。
原始股是公司上市之前發行的股票。 在中國證券市場上,"原始股"一向是贏利和發財的代名詞。在中國股市初期,在股票一級市場上以發行價向社會公開發行的企業股票,投資者若購得數百股,日後上市,漲至數十元,可發一筆小財,若購得數千股,可發一筆大財,若是資金實力雄厚,購得數萬股,數十萬股,日後上市,利潤便是數以百萬計了。這便是中國股市的第一桶金。
對有意購買原始股的朋友來說,一個途徑是通過其發行進行收購。股份有限公司的設立,可以採取發起設立或者募集設立的方式。發起設立是指由公司發起人認購應發行的全部股份而設立公司。募集設立是指由發起人認購公司應發行股份的一部分,其餘部分向社會公開募集而設立公司。由於發起人認購的股份三年內不得轉讓,社會上出售的所謂原始股通常是指股份有限公司設立時向社會公開募集的股份。
另外一個途徑即通過其轉讓進行申購。公司發起人持有的股票為記名股票,自公司成立之日起三年內不得轉讓。三年之後的轉讓應該在規定的證券交易場所之內進行,由股東以背書方式或者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方式轉讓。對社會公眾發行的股票,可以為記名股票,也可以為無記名股票。無記名股票的轉讓則必須在依法設立的證券交易場所轉讓。目前一些違規的股權交易大多數是以投資咨詢公司的名義進行的,而投資咨詢機構並不具備代理買賣股權的資質。
持有的原始股在預定的鎖定期結束以後,即可以賣出。公司集中辦理股東卡交給個人,持身份證到證券公司開戶,辦理第三方存管,上網下載交易軟體即可。
㈣ 漲停需要多少資金注入,注入資金需要是流通股的多少
漲停的意思是市場有以漲停價格的掛單未成交,你問的是需要多少資金能封住漲停板吧? 這個得看具體的是哪個股票,盤子小的可能幾萬手的掛單就能封住。
㈤ 這次A股所有全流通股票所需要的資金量有多少
這有一篇《上市公司解除限售存量股份轉讓指導意見》出台前,關於大小非方面的文章,你看一下就知道了:
近日本報記者從一接近監管層的市場人士處獲悉,目前有關部門正在研究如何完善大小非解禁制度,修改大小非解禁的游戲規則,以保持股市穩定健康發展。
「有專家提出一些建議,高層很關注。股權分置改革的目的就是為了解決國有股流通問題,是著眼中國股市長期發展。但目前在美國次貸危機、中國CPI高企、銀根緊縮等國內外經濟環境下,股市大幅震盪已經造成了嚴重的市場恐慌。大小非也在恐慌中大量拋賣,使市場陷入「拋賣??股市下跌??加速拋賣??進一步下跌」的惡性循環。所以雖然長遠上鼓勵大小非流通,但短期應該採取一些措施減緩大小非減持的速度。」上述人士說。
大小非拋賣壓力巨大
從去年10月16日的6124.04點到今年4月17日的3180.20點,大盤下跌了47%。其原因有受外部經濟的影響,也有受市場本身供求因素的影響,其中大小非解禁上市流通成為股市動盪的主要推動力,也成為市場最大的「空軍」。於是一些市場人士呼籲完善大小非解禁規則,甚至認為在「大小非」解禁規則沒有完善前,即使政府出台救市政策,只會加速其減持步伐,使大盤雪上加霜。
自2005年開始啟動股權分置改革以來,有些限售期一般為股改之日起12個月之內不能減持的小非,從2006年下半年就開始減持了。不過那時候減持的小非數量少,加之當時市場行情不錯,一直到2007年上半年,解禁股對市場影響都不是很明顯。
據統計數據顯示,從2006年至2007年4月1日,共有412家公司公告了減持行為。其中,減持股東原始股占公司總股本30%以上的有83家,10%-30%之間的有217家,在5%-10%之間的有215家。但到了今年,大小非解禁開始進入高峰期,據統計2008、2009、2010年將分別有1181.27億股、6637.42億股和1213.21億股非流通股解禁。這么大數量的非流通股解禁流通對市場的沖擊可想而知,市場對這些解禁的大小非有很大的承接壓力,隨著這些大小非大量的套現,有專家提醒要提高對此現象的風險意識。
著名經濟學家、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成員樊綱(樊綱新聞,樊綱說吧)日前在出席「新浪長安論壇」時表示,目前市場認為的最大利空之一就是大小非解禁,從股改的時候開始,上市公司就對外披露了大小非解禁的時間安排,但當時市場行情好,大家就都沒有意識到。他提示廣大投資者對此要提高風險意識。
大小非減持不是一時半會兒,持續時間很長,而且以後大小非解禁的數量越來越多。從今年開始進入解禁高峰期,據統計今明兩年大小非解禁市值將達到3萬億元和7萬多億元,2010年大小非解禁將達到最高峰。截至今年3月31日,兩市共有流通市值為75565.74億元,而如果按照現在的價格水平,到今年年底,兩市總流通市值將增長至93149.81億元;到2009年年底,總流通市值為155370.68億元,增長61570.79億元,增幅達到66.10%;到2010年,總流通市值為222854.94億元,增長67232.66億元,增幅為43.27%。2010年的市場總流通市值同比現在的流通市值增長194.9%,相當於在現在市場上再增加近2個市場的流通值。加之現在國家從緊的貨幣政策,想拿出那麼多資金來應對決非易事。
改游戲規則
現在有的股票,其解禁股甚至比現有流通股的數量都大,像中國平安,其限售股的數量是現有流通股數量的好幾倍。而且還有些公司高管在股票解禁後主動辭職以瘋狂套現股票成為億萬富翁,此舉對市場影響極其惡劣。
一些專家學者紛紛表示,股改初期鎖定的非流通股已陸續進入解凍期,市場壓力非常大。監管層要出台相關的法規政策,來對產業資本、金融資本進行梳理。國資委副主任李偉日前也撰文指出,要建立國有股東所持股份流轉核查制度,盡快研究制定規范國有股東行為的辦法,並加強國有股東及其所控股上市公司的誠信建設,保護投資人的合法權益,維護證券市場穩定。
上述接近監管層的市場人士表示,如果不制定大小非減持的一些政策措施,那麼每當市場反彈的時候大小非就會瘋狂減持,A股市場想要長期向上難以突破這個障礙。
據說,現在有關部門正在研究有關完善大小非解禁的政策,主要是為了延緩大小非上市流通的速度,提高大小非減持的成本,可在一定程度上壓抑大小非持有者的減持沖動。那麼對解禁套現的大小非徵收一個「特別稅」也許是個不錯的方法。「上邊正在討論徵收這個『特別稅』,比如解禁後如果你在一年內賣出,則徵收很高的稅收;第二年出售徵收的特別稅就會比第一年減少;以後逐年遞減。直至8年後出售就不再對其征稅。」該人士對記者透露。
有專家對記者表示,現在市場最大利空就是大小非解禁,他們是做空市場的最主要力量。「大小非們」通過極低廉的價格獲得部分股權,限售期一到他們會不計較成本毫不猶豫地大量拋售。「如果對大小非的減持不加以限制,任由大小非像洪水猛獸般地湧出,國家想實施救市也是不太可能的,其後果也可能是適得其反。」上述專家說。但也有市場人士認為對大小非減持不應加以限制,讓其自由減持。他們認為大小非會在股價合理或高估的情況下出現減持沖動,從這個層面來看,大小非減持對平抑市場泡沫具有正面和積極的作用。並且近期大小非的拋售,從某種意義上,流通股東也起到了助推作用,因為正是2007年流通股東把股價炒到不合理的高價,才帶來了今年大小非的堅決賣出。
㈥ 普通股和流通股的區別
一、流通股:可流通股股票是指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及北京兩個法人股系統STAQ、NET上流通的股票。由於中國證監會在1992年10月成立,所以在此之前的股票上市都是由各證券交易系統自己審批的。而在此之後,所有股票的上市流通都統一由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管理。
在可流通的股票中,按市場屬性的不同可分為A股、B股、法人股和境外上市股。與流通股對應的,還有非流通股,非流通股股票主要是指暫時不能上市流通的國家股和法人股
隨著中國股市的健全發展,流通股將逐漸成為歷史。股票全部流通是我國近年股權分置改革的目標,是保證我國股市正常發展的重大舉措,全流通解決了公司股權結構復雜、分散不合理的問題,最終公司大小股東都站在一個起跑線上。對大股東而言,由不流通到可以流通,原來在手裡不容易交易的股票,現在可以在股票市場上賣高價,當然是天大的好處。 對上市公司而言,原來大股東的股票不可以在股票市場上變現,股票的漲跌與他們無關,所以他們只知道在股市中圈錢而沒有積極性經營好公司。現在他們的股票也可以在股票市場上交易,股票價格與他們的利益緊密相關,促使他們搞好公司的治理結構,促進公司的發展,這不是對上市公司有好處嗎? 對股市來說,上市公司質量提高了,股民願意出錢投資,是其一;全流通方便了收購、重組,增加了股市的活躍度,是其二。 對股民來說,上市公司經營改善了,盈利機會增多了;股市活躍了,掙錢的機會增多了,可不是有好處?何況股改時大股東還支付對價呢。 對國家來說,解決了股權分置這個歷史問題,這是一個好處,公司好了股市好了,可以多收稅這是二個好處,股民都有盈利,社會穩定,這是三個好處。股市好了,可以多發股票,那麼中央可以上市籌資,減輕國家負擔,這是四個好處。
非流通股與流通股
非流通股指中國證券市場上的上市公司中不能在交易市場上自由買賣股票(包括國家股、國有法人股、內資及外資法人股、發起自然人股等);這類股票除了流通權,與流通股不一樣外,其它權利和義務都是完全一樣的。但非流通股也不是完全不能買賣,但可以通過拍賣或協議轉讓的方式來進行流通,但這樣做了,一定要獲得證監會的批准,交易才能算生效。
流通股是指可以在證券市場買賣交易的部分,也就是可以自由流通。
二、普通股:
普通股是指在公司的經營管理和盈利及財產的分配上享有普通權利的股份,代表滿足所有債權償付要求及優先股東的收益權與求償權要求後對企業盈利和剩餘財產的索取權,它構成公司資本的基礎,是股票的一種基本形式,也是發行量最大,最為重要的股票。目前在上海和深圳證券交易所上中交易的股票,都是普通股。普通股股票持有者按其所持有股份比例享有以下基本權利:
(1)參與公司經營的表決權。普通股股東一般有出席股東大會的權利,有表決權和選舉權、被選舉權,可以間接地參與公司的經營。
(2)參與股息紅利的分配權。普通股的股利收益沒有上下限,視公司經營狀況好壞、利潤大小而定,公司稅後利潤在按一定的比例提取了公積金並支付優先股股息後,再按股份比例分配給普通股股東。但如果公司虧損,則得不到股息。
(3)優先認購新股的權利。當公司資產增值,增發新股時,普通股股東有按其原有持股比例認購新股的優先權。
(4)請求召開臨時股東大會的權利。
(5)公司破產後依法分配剩餘財產的權利。不過這種權利要等債權人和優先股股東權利滿足後才輪到普通股。
什麼是普通股
普通股是隨著企業利潤變動而變動的一種股份,是股份公司資本構成中最普通、最基本的股份,是股份企業資金的基礎部分。普通股的基本特點是其投資收益(股息和分紅)不是在購買時約定,而是事後根據股票發行公司的經營業績來確定。公司的經營業績好,普通股的收益就高;反之,若經營業績差,普通股的收益就低。普通股是股份公司資本構成中最重要、最基本的股份,亦是風險最大的一種股份,但又是股票中最基本、最常見的一種。在我國上交所與深交所上市的股票都是普通股。
一般可把普通股的特點概括為如下四點:
(1) 持有普通股的股東有權獲得股利,但必須是在公司支付了債息和優先股的股息之後才能分得。普通股的股利是不固定的,一般視公司凈利潤的多少而定。當公司經營有方,利潤不斷遞增時普通股能夠比優先股多分得股利,股利率甚至可以超過50%;但趕上公司經營不善的年頭,也可能連一分錢都得不到,甚至可能連本也賠掉。
(2) 當公司因破產或結業而進行清算時,普通股東有權分得公司剩餘資產,但普通股東必須在公司的債權人、優先股股東之後才能分得財產,財產多時多分,少時少分,沒有則只能作罷。由此可見,普通股東與公司的命運更加息息相關,榮辱與共。當公司獲得暴利時,普通股東是主要的受益者;而當公司虧損時,他們又是主要的受損者。
(3) 普通股東一般都擁有發言權和表決權,即有權就公司重大問題進行發言和投票表決。普通股東持有一股便有一股的投票權,持有兩股者便有兩股的投票權。任何普通股東都有資格參加公司最高級會議棗每年一次的股東大會,但如果不願參加,也可以委託代理人來行使其投票權。
(4) 普通股東一般具有優先認股權,即當公司增發新普通股時,現有股東有權優先(可能還以低價)購買新發行的股票,以保持其對企業所有權的原百分比不變,從而維持其在公司中的權益。比如某公司原有1萬股普通股,而你擁有100股,佔1%,現在公司決定增發10%的普通股,即增發1000股,那麼你就有權以低於市價的價格購買其中1%即10股,以便保持你持有股票的比例不變。
在發行新股票時,具有優先認股權的股東既可以行使其優先認股權,認購新增發的股票,也可以出售、轉讓其認股權。當然,在股東認為購買新股無利可圖,而轉讓或出售認股權又比較困難或獲利甚微時,也可以聽任優先認股權過期而失效。公司提供認股權時,一般規定股權登記日期,股東只有在該日期內登記並繳付股款,方能取得認股權而優先認購新股。通常這種登記在登記日期內購買的股票又稱為附權股,相對地,在股權登記日期以後購買的股票就稱為除權股,即股票出售時不再附有認股權。這樣在股權登記日期以後購買股票的投資不再附有認股權。這樣在股權登記日期以後購買股票的投資者(包括老股東),便無權以低價購進股票,此外,為了確保普通股權的權益,有的公司還發認股權證棗即能夠在一定時期(或永久)內以一定價格購買一定數目普通股份的憑證。一般公司的認股權證是和股票、債券一起發行的,這樣可以更多地吸引投資者。
綜上所述,由普通股的前兩個特點不難看出,普通股的股利和剩餘資產分配可能大起大落,因此,普通股東所擔的風險最大。既然如此,普通股東當然也就更關心公司的經營狀況和發展前景,而普通股的後兩個特性恰恰使這一願望變成現實棗即提供和保證了普通股東關心公司經營狀況與發展前景的權力的手段。然而還值得注意的是,在投資股和優先股向一般投資者公開發行時,公司應使投資者感到普通股比優先股能獲得較高的股利,否則,普通股既在投資上冒風險,又不能在股利上比優先股多得,那麼還有誰願購買普通股呢?一般公司發行優先股,主要是以「保險安全」型投資者為發行對象,對於那些比較富有「冒險精神」的投資者,普通股才更具魅力。總之,發行這兩種不同性質的股票,目的在於更多地吸引具有不同興趣的人的資本。
普通股和優先股哪個好
1.普通股 普通股是隨著企業利潤變動而變動的一種股份,是股份公司資本構成中最普通、最基本的股 份,是股份企業資金的基礎部分。 普通股的基本特點是其投資收益(股息和分紅)不是在購買時約定,而是事後根據股票發行公 司的經營業績來確定。公司的經營業績好,普通股的收益就高;反之,若經營業績差,普通股 的收益就低。普通股是股份公司資本構成中最重要、最基本的股份,亦是風險最大的一種股份 ,但又是股票中最基本、最常見的一種。在我國上交所與深交所上市的股票都是普通股。
一般可把普通股的特點概括為如下四點:
(1) 持有普通股的股東有權獲得股利,但必須是在 公司支付了債息和優先股的股息之後才能分得。普通股的股利是不固定的,一般視公司凈利潤 的多少而定。當公司經營有方,利潤不斷遞增時普通股能夠比優先股多分得股利,股利率甚至 可以超過50%;但趕上公司經營不善的年頭,也可能連一分錢都得不到,甚至可能連本也賠掉 。
(2) 當公司因破產或結業而進行清算時,普通股東有權分得公司剩餘資產,但普通股東必須 在公司的債權人、優先股股東之後才能分得財產,財產多時多分,少時少分,沒有則只能作罷 。由此可見,普通股東與公司的命運更加息息相關,榮辱與共。當公司獲得暴利時,普通股東 是主要的受益者;而當公司虧損時,他們又是主要的受損者。
(3) 普通股東一般都擁有發言權 和表決權,即有權就公司重大問題進行發言和投票表決。普通股東持有一股便有一股的投票權 ,持有兩股者便有兩股的投票權。任何普通股東都有資格參加公司最高級會議棗每年一次的股 東大會,但如果不願參加,也可以委託代理人來行使其投票權。
(4) 普通股東一般具有優先認 股權,即當公司增發新普通股時,現有股東有權優先(可能還以低價)購買新發行的股票,以保 持其對企業所有權的原百分比不變,從而維持其在公司中的權益。比如某公司原有1萬股普通 股,而你擁有100股,佔1%,現在公司決定增發10%的普通股,即增發1000股, 那麼你就有權 以低於市價的價格購買其中1%即10股,以便保持你持有股票的比例不變。
在發行新股票時,具有優先認股權的股東既可以行使其優先認股權,認購新增發的股票,也 可以出售、轉讓其認股權。當然,在股東認為購買新股無利可圖,而轉讓或出售認股權又比較 困難或獲利甚微時,也可以聽任優先認股權過期而失效。公司提供認股權時,一般規定股權登 記日期,股東只有在該日期內登記並繳付股款,方能取得認股權而優先認購新股。通常這種登 記在登記日期內購買的股票又稱為附權股,相對地,在股權登記日期以後購買的股票就稱為除 權股,即股票出售時不再附有認股權。這樣在股權登記日期以後購買股票的投資不再附有認股 權。這樣在股權登記日期以後購買股票的投資者(包括老股東),便無權以低價購進股票,此外 ,為了確保普通股權的權益,有的公司還發認股權證棗即能夠在一定時期(或永久)內以一定價 格購買一定數目普通股份的憑證。一般公司的認股權證是和股票、債券一起發行的,這樣可以 更多地吸引投資者。
綜上所述,由普通股的前兩個特點不難看出,普通股的股利和剩餘資產分配可能大起大落, 因此,普通股東所擔的風險最大。既然如此,普通股東當然也就更關心公司的經營狀況和發展 前景,而普通股的後兩個特性恰恰使這一願望變成現實棗即提供和保證了普通股東關心公司經 營狀況與發展前景的權力的手段。然而還值得注意的是,在投資股和優先股向一般投資者公開 發行時,公司應使投資者感到普通股比優先股能獲得較高的股利,否則,普通股既在投資上冒 風險,又不能在股利上比優先股多得,那麼還有誰願購買普通股呢?一般公司發行優先股,主 要是以「保險安全」型投資者為發行對象,對於那些比較富有「冒險精神」的投資者,普通股 才更具魅力。總之,發行這兩種不同性質的股票,目的在於更多地吸引具有不同興趣的資本。
㈦ 怎樣能看出主力資金在流通股中佔有比例的籌碼數量
主力持籌不可能讓人看出來的,有對敲行為的.
㈧ 流通股與總股本的比例說明什麼問題
要結合個抄股實際情況才能有定論。流通小的股票,一般莊家會更容易控股,波動會比較大。流通大的股票,自然莊家不容易控股,波動也就小了。畢竟,股票本身也是要資金來沖擊的。不過,關鍵還是得看個股的提材以級板塊。
在股票市場中,如果投資者錢少,比如說散戶,大多選擇流通股小的小盤股比較好,因為變現更容易一些,資金寬裕的投資者,選擇流通值大的股票更合適一些。
總股本大的話且非流通股本小的話,莊家不易控盤,該股不易成為黑馬。相反,總股本小,而且非流通股本相對來說佔有較大的比例,那麼莊家很容易吸籌建倉,能快速拉升股價,成為黑馬的機率較大。如果沒莊家的介入,股本大的價格波動相對股本小的價格波動要小一些。
總股本是股份公司發行的全部股票所佔的股份總數,流通股本可能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對於全流通股份來說總股本=流通股本。
㈨ 流通股對上市公司的作用
流通股對上市公司的作用:
一、對股市來說,上市公司質量提高了,專股民願意出錢投資;
二、全屬流通方便了收購、重組,增加了股市的活躍度;
三、 對股民來說,上市公司經營改善了,盈利機會增多了;
流通股是指上市公司股份中,可以在交易所流通的股份數量。其概念,是相對於證券市場而言的。在可流通的股票中,按市場屬性的不同可分為A股、B股、法人股和境外上市股。與流通股對應的,還有非流通股,非流通股股票主要是指暫時不能上市流通的國家股和法人股。
㈩ 主力資金占流通股中的比例怎麼計算.
1、計算方法,但主力資金持股數量無法判定,故這個問題不好回答。
假定主力資金持版股數權量能知道的話,計算方法如下:
主力資金持籌比例=主力資金持股數量/流通股數量*100(%)
2、主力資金是指在股票市場中能夠影響股市、甚至控制股市中短期走勢的資金。
3、流通股是指上市公司股份中,可以在交易所流通的股份數量。其概念,是相對於證券市場而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