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天然氣的價格到底是怎麼確定的
兩套方案都實行階梯氣價
價格總體下降
市區居民生活用氣實行階梯價格,有2套定價方案。
方案一:
第一階梯戶年用氣量為0~216(含)立方米,含稅價格為每立方米2.98元;
第二階梯戶年用氣量為216~408(含)立方米,含稅價格為每立方米3.58元;
第三階梯戶用氣量為408立方米以上,含稅價格為每立方米4.47元。
制定理由:據調查,以金華新奧燃氣發展有限公司為例,該公司的管道天然氣覆蓋到80%的居民用戶(不包括已開通未使用的用戶)月均用氣量為15立方米,覆蓋95%的月均用氣量為24立方米。
考慮到以後居民用戶人口增加的因素,提出了這一套方案。
方案二:
第一階梯戶年用氣量為0~300(含)立方米,含稅價格為每立方米3.05元;
第二階梯戶年用氣量為300~480(含)立方米,含稅價格為每立方米3.66元;
第三階梯戶用氣量為480立方米以上,含稅價格為每立方米4.58元。
制定理由:考慮到今後經濟社會發展,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等因素,應該適當擴大居民分檔氣量,參照嘉興、衢州等地的階梯氣量標准制定此方案。
兩個方案中,居民用戶用氣地址對應的戶籍人口多於4人的,每增加1人,相應增加年用氣量60立方米。
不過,從兩套方案第一階梯每立方米含稅價格來看,都比現行每立方米3.8元的價格要便宜。
大多數聽證會參加人員
贊成第一方案
此次聽證會參加人員有23人,其中消費者代表10人,經營者2人,其他利益相關方1人,相關領域專家學者2人,機關部門、社會組織9人。
聽證會現場,大家各執己見,分別對這兩套方案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記者現場統計發現,其中有12人贊成方案一,4人贊成方案二,3人要求兩者結合,4人未發表明確態度。
支持方案一的人普遍認為,如今金華絕大多數居民的年用氣量都不會超過216立方米,這個方案更省錢。
「我曾經對我們小區里的10戶人家做過調查,他們的月用氣量都在15立方米上下,一年也就180元,方案一的第一階梯足夠了。」機關部門代表陳晨說。
而支持方案二的人則表示,和其他能源相比,天然氣的優勢很明顯。一旦家裡通上天然氣,使用頻率肯定會提高。
「現在二胎政策開放,人口數肯定會提高。況且生活條件也會越來越好,生活觀念也不斷在變化,用氣量肯定會上升。」消費者代表於繼年認為,從長遠來看,方案二顯然更符合實際。
延伸閱讀
天然氣的價格是怎麼定的?
那3名選擇折中態度的代表則認為,如果第一階梯的年用氣量按方案二來,而每立方米的價格又以方案一的標准,或許更合適。
他們之所以會產生這樣的觀點,主要來源於一份數據。
記者了解到,在浙江省內,湖州、嘉興、衢州的天然氣收費都已經實行了階梯氣價,第一階梯的年用氣量均在0~300立方米。而每立方米的起價分別為2.92元、2.98元、2.99元,都低於3元。
「享用同樣的用氣量,金華的價格沒理由這么高。」三位代表普遍有這樣的觀點。
不過在物價局提供的聽證方案上,記者也看到了這個價格制定的來龍去脈。
文件顯示,金華天然氣的銷售價格由定價成本、稅金、利潤三部分組成。
而定價成本又包括了購進成本、運營成本和輸氣官網損耗三部分,這三部分的核算數據分別是2.142元/立方米、0.472元/立方米、0.081/立方米,再加上0.403元的法定稅金。在不考慮利潤計算的前提下,銷售價格約為3.10元。
金華市物價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在認真聽取和研究代表們意見的基礎上,他們會盡快完善調價方案,滿足企業和消費者的需求,找到雙方的平衡點。
② 天然氣價格一般是多少
天然氣是區域定價,不同地區不同。而且井口價格和銷售價格也不同。
一般石油專公司開采出來的時候稱為屬井口價格,一般在一塊多錢。
但是銷售價格全國不同,在一塊多到四塊多之間。
銷售最便宜的地方如山西省部分市、新疆等地區,在一塊多錢。
兩塊多錢的居多,比如北京、四川、重慶等等。
三塊以上的,比如廣東、廣西、福建等地。
另外我國天然氣很多都是靠管道或者LNG進口的,前些年進口到港價格有3塊錢以內的,現在的基本都在3塊錢以上了。
上面說的都是每立方米天然氣的價格。
③ 天然氣定價
價格是發改委、物價局進行定價的。天然氣的推廣可從清潔能源方面入手。關於進出口情況可以到中國家通燃氣電子商務平台進行查閱。
④ 國家規定天然氣多少錢一立方
一般在1.8元到5元不等。國家沒有對天然氣價格祖國做出明確規定,各個地方天然氣價格並不相同。
一般天然氣價格根據用戶性質分為居民、商業、工業、公福(學校機關食堂)、車用CNG、LNG。目前根據發改委政策,大部分地區居民採用階梯氣價,工業和商業價格一樣。根據氣源不同,採用管道氣氣源的地區,居民、商業、工業、公福天然氣銷售價格一般在1.8—3元/方,車用CNG價格一般在3-5元/方。採用LNG作為氣源的地區,民用天然氣一般在5元/方左右。
(4)國際天然氣價格定價擴展閱讀:
天然氣是指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一切氣體,包括大氣圈、水圈、和岩石圈中各種自然過程形成的氣體(包括油田氣、氣田氣、泥火山氣、煤層氣和生物生成氣等)
天然氣是存在於地下岩石儲集層中以烴為主體的混合氣體的統稱,比重約0.65,比空氣輕,具有無色、無味、無毒之特性。
天然氣主要成分烷烴,其中甲烷占絕大多數,另有少量的乙烷、丙烷和丁烷,此外一般有硫化氫、二氧化碳、氮和水氣和少量一氧化碳及微量的稀有氣體,如氦和氬等。天然氣在送到最終用戶之前,為助於泄漏檢測,還要用硫醇、四氫噻吩等來給天然氣添加氣味。
天然氣是較為安全的燃氣之一,它不含一氧化碳,也比空氣輕,一旦泄漏,立即會向上擴散,不易積聚形成爆炸性氣體,安全性較其他燃體而言相對較高。
參考資料:網路-天然氣
⑤ 有誰知道什麼是天然氣定價指數,JCC指數
(1)天然氣定價的指數化制度,是指在天然氣價格與反映外部市場環境變化的經濟指標之間建立正式聯系,以便當外部市場環境發生變化時,天然氣的價格也隨之自動進行調整的定價制度。指數化制度的優點在於它把天然氣的價格與反映外部市場環境變化的經濟指標建立了函數關系,使天然氣價格可以隨市場環境的變化而自動調整。但需要指出的是,沒有一種指數化公式是完美無缺的和普遍適用的。
(2)JCC指日本原油綜合指數JCC(JapanCrude Cocktail)
據國際天然氣聯盟(IGU)公開的信息,目前國際上有4個自然形成的天然氣定價體系,分別為
(1)北美與英國:不同氣源之間的競爭定價
北美(美國、加拿大)和英國實行不同氣源之間的競爭定價。這3國政府以往都在一定水平上對井口價格進行干預,但隨著天然氣市場與監管政策的發展,供應端出現了充足並富有競爭力的多元供應,用戶能夠在眾多供應商中自由選擇,管輸系統四通八達並實現了非歧視性的「第三方准入」。在此基礎上,天然氣作為商品的短期貿易在很大程度上庖代了長期合同。在北美形成了以亨利樞紐(Henry Hub)為核心的定價系統,在英國定價系統中也形成了一個虛擬平衡點(NBP)。盡管採用相同的商品定價機制,但北美與英國的天然氣市場還是相互獨立的。
(2)歐洲大陸:與油價掛鉤的定價政策
歐洲大陸採用的是與油價掛鉤的定價政策來開展天然氣貿易。這一模式源於荷蘭在1962年針對格羅寧根(Groningen)超大氣田天然氣生產採取的國內天然氣定價政策。該政策將天然氣價格調整與3種石油燃料(柴油、高硫和低硫重質燃油)的市場價格按照百分比掛鉤,然後根據「傳遞要素」進行調整來分擔風險。這一模式隨後被出口合同所採用,進而影響東北亞的LNG定價。歐盟雖然出台了多個天然氣法令來建立統一的天然氣市場,但由於國與國之間、企業與企業之間、管道與管道之間的分割,至今還沒有做到像美國那樣的自由准入和具有市場流動性。
(3)東北亞:與日本進口原油加權平均價格(JCC)掛鉤的定價
東北亞(日本、韓國、中國台灣、中國大陸)的LNG貿易定價體系源自日本。由於日本當年引進LNG主要是為了替代原油發電,因此在長期合同中採用了與日本進口原油加權平均價格(JCC)掛鉤的定價公式。雖然這一定價方式已經不契合日本和亞太其他國家的市場現狀,但目前尚無供需雙方都能接受的其他方式,只能通過設定JCC封頂價格和封底價格的方式來規避風險。
(4)俄羅斯與中亞地區:雙邊壟斷的定價模式
俄羅斯與中亞地區採用雙邊壟斷(壟斷出口和壟斷進口)的定價模式,通常採用政府間談判來確定供應給非歐盟用戶的天然氣價格。
由於4大區域市場之間並沒有相互交易及競爭的關系存在,故各區域市場的價格有極明顯的差異。目前隨著全球天然氣開采區域與天然氣消費區域的變化,以上形成的天然氣價格模式已經開始變革。
⑥ 中國天然氣價格指數
我國天然氣進口和定價跟成品油一樣比較特殊,基本屬於壟斷沒有完全市場化,所以國內並沒專有行程屬權威的天然氣價格指數,國外市場的天然氣標准價格像樓主提到的價格都是公認的期貨市場或是期貨指數價格, 比較權威比較有代表性, 而國內公布的一些價格都是一些資訊網站根據地方銷售價格指定或是編輯的,不具有權威性。
⑦ 天然氣價格是多少,是全國嗎,,,,,
天然氣是區域定價,不同地區不同。而且井口價格和銷售價格也不同。
一般回石油公司開采出來的答時候稱為井口價格,一般在一塊多錢。
但是銷售價格全國不同,在一塊多到四塊多之間。
銷售最便宜的地方如山西省部分市、新疆等地區,在一塊多錢。
兩塊多錢的居多,比如北京、四川、重慶等等。
三塊以上的,比如廣東、廣西、福建等地。
另外我國天然氣很多都是靠管道或者LNG進口的,前些年進口到港價格有3塊錢以內的,現在的基本都在3塊錢以上了。
上面說的都是每立方米天然氣的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