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電解銅的成本價是多少和銅的進口成本
總成本=原料成本+加工費用 :26100元(原料費)+5326噸(加工費)=31426元/噸 利潤=銷售價:65000元/噸-31426元/噸=33574元/噸 (其中原料價格一般是波動的,冶煉加工費一般是相對穩定的)
目前單就國內自產銅而言,生產成本最高的雲銅大概有2.5萬/噸。如果是進口銅精礦,這種國內冶煉企業只是賺一個加工費和副產品,這種生產成本差異很大,看來自哪個洲(非洲還是南美),還有看具體的礦。
每噸原礦生產成本大概60元、選礦40-60元、精礦冶煉加工約6000元每噸,這和礦體賦存、開采工藝、地理位置、加工工藝等有關。
② 銅精礦(品位8%~15%)的市場價是多少
國際銅業研究組織(ICSG)在最新月報中稱,今年-7月期間全球精煉銅的供給缺口為186,000噸,去年同期為207,000噸。ICSG預計,2009年前七個月,全球精煉銅使用量較去年同期減少1.3%。中國的表觀使用量增加47%,大部分抵消了全球其他國家使用量19.5%或150萬噸的減少量。全球礦山產量較去年同期增加2.4%或206,000噸。 在10月9日,該組織在一份聲明中稱,2009年全球精煉銅市場預期供應過剩370,000噸左右,因需求疲軟蓋過產量減少影響。對於2010年,初步預計礦山產量增加6.7%(110萬噸)至1690萬噸,因新項目開發、產能加速增長且生產限制減少。該組織預期2009年全球精煉銅產量減少0.8%至1810萬噸,2010年增加0.7%至1820萬噸左右。ICSG預計,而2009年和2010年精礦短缺將限制精煉銅產量增加。2011年,預計銅市更加接近於供需平衡,因經濟活躍程度上升預計將引領終端用戶市場的消費量增加,而精煉銅產量預期溫和上升。 我國最大三家銅礦企業儲量分別是江西銅業1506萬噸,雲南銅業294萬噸,銅陵有色110萬噸。資源是銅行業最大的價值。江西銅業70%以上的利潤是來自礦產,江銅電解銅產能80萬噸,銅精礦只能供應17萬噸,也就是說資源自給率只有20%,江銅開采成本22000元/噸,而售價4萬多/噸,可以看出自有資源能夠帶來豐厚的利潤。 按照資源價值進行估值,江銅1506萬噸儲量,對應1400億元左右市值;雲銅儲量294萬噸,對應市值400億元左右,銅陵有色儲量110萬噸,對應市值300億元。以目前市場對銅礦普遍估值來看,大約100萬噸銅儲量能對應100億元市值。雖然這還跟礦的品位有關,但中鐵銅礦業務品位在其中算好的。按照這種測算方式,中鐵415萬噸銅儲量對應400億元的保守估值。 現在的用量,大概在400萬到500萬噸,差額還是很大的,需要靠進口銅或進口銅精礦來解決。 進口銅精礦跟進口銅有些差別,進口銅虧損就沒人進了,進口精礦呢,這些都是國企,盲目上馬了那麼多產能,不可能停下來的,虧損他們也會進,同時用自產礦的利潤彌補一些虧損,對於沒有自產礦的冶煉廠來說日子就比較難過了。所以冶煉廠賣現貨就會惜售,並有可能減少一些後續的精礦加工。 中國銅網銅精礦最新價格行情 品名 規格 產地 交貨地 價格 (元/噸) 漲跌 銅精礦 20% 外蒙 西安 43700-43900 -800 銅精礦 35% 陝西 西安 45700-45800 -800
③ 期貨銅一手多少錢
銅目前的價位再4萬9到5萬左右,一手的保證金大概在2萬多到3萬的樣子,具體看期貨公司怎麼收取你的保證金的
④ 銅的資源、產量、未來市場需求及保證程度
一、銅的資源概況
世界銅礦資源較為豐富,據美國礦業局1993年統計,世界陸地銅資源估計為16 億噸,深海結核中銅的資源為7億噸。1992年世界銅儲量為3.10億噸,儲量基礎為5.90億噸。其中儲量最多的為智利,其次為美國、俄羅斯、波蘭、墨西哥(表1-3-1)。
我國是世界上銅資源較豐富的國家之一,截止至1997年底,保有銅儲量6273萬噸,其中工業儲量(A+B+C)2525萬噸(表1-3-2)。與國外的儲量基礎相比,在世界上大概排第四位(表1-3-1中我國儲量數據為美國礦業局的估計,可能偏低)。
世界上銅的礦床類型較多,其中斑岩型、砂頁岩型、黃鐵礦型和硫化銅鎳型這四大類型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勘查和開采類型。尤其是斑岩型和砂頁岩型分別佔世界總儲量的55%和24%。
表1-3-1 世界銅儲量和儲量基礎(金屬量/萬t)
表1-3-2 中國銅儲量表(金屬量/萬t)
我國的地質背景造就了許多類型銅礦床,主要有斑岩型、矽卡岩型、沉積變質型(砂頁岩型),銅鎳硫化物型和黃鐵礦型,分別佔全國總保有儲量的 41.1%、27%、10.7%、6.4%和5.5%。
二、銅的開采量(礦山產量)
據英國《世界金屬統計年鑒》統計,1991年至2000年間,世界銅礦開采量(以銅精礦含銅總量計)由916萬噸增至1324萬噸,年均增長率為4.2%(表1-3-3)。我國銅礦開采量由30.4萬噸增至58.85萬噸,年均增長率為7.9%(表1-3-4)。我國的統計數據與表1-3-4數據基本相同。
三、(精煉)銅產量
據英國《世界金屬統計年鑒》統計,1991年至2000年世界精煉銅的產量由1069萬噸增至1473萬噸,年均增長率為3.7%(表1-3-3)。我國由56.0萬噸增至132.6萬噸,年均增長率為10.8%(表1-3-4)。
圖1-3-1 中國銅生產、消費和凈進口量示意圖
以世界現有銅儲量與1998~2000年平均年開采量相比較,世界銅的靜態保證年限為25年,與2001~2010年世界原生銅累計需求量相比較,其比值為2.3;以基礎儲量與2001~2010年累計原生銅需求量相比較,其比值為4.2;表明到2010年世界銅資源基本可以保證需求。
1991~2000年我國銅消費量平均年增長率為14.6%,若以此增長率預測,2010年銅的需求量約為720萬噸,與2000年美國(297.9萬噸)和日本(188.3萬噸)消費量對比,上述估計值顯然是大了。我國經濟增長速度大於世界發達國家,近幾年經濟增幅在7.5%左右,我們預測2001~2010年間銅的需求量亦以每年7.5%增長,到2010年銅的需求量為344萬噸。我國1995~1997年再生銅在精銅產量中份額為38%,若2001~2010年以30%計,那麼2010年原生銅需求量為241萬噸。2010~2020年預測銅需求量年均增長5%,則預測銅需求量為561萬噸,其中原生銅393萬噸(表1-3-7)。
以1997年我國銅保有(工業)儲量與1998~2000年銅平均年開采量相比較,銅的靜態保證年限為47年,與2001~2010年原生銅平均需求量(175萬噸)相比較,銅的靜態保證年限為14年,與2001~2010年累計原生銅累計需求量相比較,其比值為1.40。以保有儲量與2001~2010年累計原生銅需求量相比較,其比值為3.1。由上述分析可見,在2001~2010年我國銅資源基本可以保證需求。另一方面,由於我國大多數銅礦品位較低,不少大型礦床地處西部邊遠,礦山開采量較低,如2000年銅礦開采量為58.85萬噸,若按7.5%的增長率,至2010年銅礦開采量為121萬噸,只能滿足相應年份預計原生銅需求量的一半。
⑤ 能告訴我銅將來的價格趨勢是什麼樣的
判斷銅價格走向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考慮:
一、 銅的供需。判斷銅價變動最主要的就是掌握其供需變動狀況。
需求:銅的工業用途很廣,而工業在國民經濟中佔有重要地位,因此銅需求很大程度上決定於經濟運行狀況——經濟進入擴張期,銅需求增加,價格上漲;經濟進入衰退期,銅需求減少,價格下跌,把握經濟運行周期是判斷銅價至關重要的一點。
通過經濟把握銅價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入手,可按照地理位置將全球經濟重點分為美洲、歐洲、亞洲,而美國、歐元區、日本、中國等又是其中極具代表性的國家,通過分析這些國家定期公布的經濟統計數據和國事進展可以直接掌握世界經濟主流,影響經濟的因素和消息都會造成銅價波動。在了解經濟整體運行基礎上可劃分出電氣業、建築業等,從行業發展對銅消費加以關注。如此層層抽絲撥繭,可比較全面、細致的掌握銅消費情況。(剖析主流資金真實目的,發現最佳獲利機會!)
供應:世界銅資源集中在智利、美國、尚比亞和秘魯等國,如智利銅金屬儲量約佔世界總儲量1/4,國家財政收入主要來自銅產品出口。因此, 關注這些主要產銅國的經濟、政治動向能很好的把握銅供應量變化。縮小范圍,對世界前10大銅生產商進行追蹤,辨察其生產經營狀況也可了解銅供求狀況,如去年11月時銅價的爆漲就是由世界前4大銅產商減產聲明引起。另外,諸如ICSG (國際銅研究組織)等機構會定期對世界銅供需調查結果也是一個了解銅供求狀況的途徑。
二、我國銅市概況。我國有色金屬消費中銅消費僅次於鋁。近年我國固定資產投資、房地產開發投資等活躍度提高,各主要銅消費行業,如電線電纜、家用電器、建築、汽車等快速發展使得我國銅消費保持快速增長。2000年-2001年我國銅消費量僅次於美國,為世界第二大銅消費國。生產方面,我國生產廠礦數量多、規模小,年產量低,銅礦供應量少,銅業生產結構存在缺陷,需大量進口銅精礦予以補充, 2001年-2002年我國是僅次於智利、美國、日本的世界第四大銅生產國。
我國經濟發展對銅需求旺盛,而銅生產模效益低下,因此我國銅存在著供應缺口,國家對銅的進出口政策也一直是「寬進嚴出」,數據顯示2001年,我國精煉銅產量為149.2萬噸,而精煉銅消費量為200.2萬噸,短缺狀況可見一斑。因此在判斷國內銅價具體時點的走勢時,我國銅進出口狀況和政策必須關注。
三、 其他因素。雖然期貨交易對象是銅, 但期貨市場畢竟不同於現貨市場,期貨市場構成因素也會對銅價造成中短期的影響。比如價格技術圖表走勢,交易所庫存變化,LME和COMEX價格變化等等。另外在進行實際操作時還需要有實戰經驗的經紀人能提供建議,這樣才可對銅價變動做到從理論到實踐的全面把握。
⑥ 電解一噸銅需多少成本
電解銅的成本各個廠家都是不一樣的。這個和管理,生產技術水平,以及原料的來源,人工等等有關,但是行業內的平均價格還是有的,現在全球電解銅的平均價格大致為1500美元左右。但是這個價格不是固定的。是時時都在變化的,這個價格是今年2008年7月6號的。現在的價格有升高的趨勢,不過還沒有統計出來。
⑦ 成品銅的期貨價
據香港5月6日消息:分析師和交易商稱,中國4月未鍛造的銅及半成品銅進口可能較上月下滑,由於國內價格疲軟。不過他們警告稱,在之前兩個月高於預期的進口之後,4月進口仍可能再度令人意外,因已定約的銅到貨以及融資目的的采購蓋過了疲軟的需求。中國將於5月10日(周一)公布4月銅進口總量--包括陽極銅、精煉銅、合金和半成品銅。精煉銅數據將在5月底公布。總進口量預期在360,000噸至接近於3月的456,240噸之間,3月進口較上月增長41.6%。中國一家大型交易公司的期貨經理稱:「鑒於較差的價格比率,4月進口量應較3月下滑大約20%。」他指的是LME期銅和中國銅價之間的價差。金瑞期貨的一分析師稱,國內精煉銅產量和廢銅供應量在4月均已增加,削弱進口需求。「從基本面的角度看,4月進口量應不會較上月增加,」他補充說,國內消費量依然穩定。然而,提振3月進口量的因素在4月依然存在,並可能導致進口又一次意外增加。3月數據受到已訂購的船貨到港以及出於融資目的的流入提振。因中國近期收緊貨幣政策,提高了對進口商信用證形式的外幣貸款的需求。長城偉業期貨的首席研究員景川稱:「4月進口較3月增加的可能性較低。但進口量應不會太低。」他將3月進口歸因於2月的船貨被延期,中國2月有春節假期。交易商稱,中國貿易商在1月-2月訂購了更多的現貨精煉銅,因當時從LME買入銅並在上海銷售的套利交易具有吸引力。訂購的船貨持續在4月抵達。一家大型銅進口企業的銷售經理稱:「鑒於在上海的保稅倉庫庫存,4月的進口量應不會很低。」他指出,當前在上海保稅倉庫中預估有大約300,000噸精煉銅。在這些庫存中,可能大約100,000噸是在4月放入倉庫中。
⑧ 為什麼銅的加工費上漲會預示著銅礦的供應量提高呢
2013年11月18日,據路透消息,中國江西銅業與美國自由港公司達成協議,2014年銅精礦加工費、精煉費分別為每噸92美元和每磅9.2美分,較2013年的每噸70美元和每磅7美分的價格上漲31%。前瞻產業研究院分析師祝建梅認為,加工費的上漲將推動國內精銅產量的攀升,進一步擴大國內銅供大於求的局面,對未來銅價具有一定的抑製作用。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 2013-2017年中國銅加工行業發展前景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 研究顯示,近年來,我國銅產量呈現快速增長趨勢,年均復合增長率在11%以上,2011年精煉銅(銅)產量為517.90萬噸,同比增長8.05%,到2012年產量增加至606.00萬噸,同比增長17.01%。2013年1-9月,我國精煉銅累計產量達495.56萬噸,同比增長12.89%。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望採納謝謝
⑨ 銅現在多少元一噸。
電解銅價格下調的可能性增大。首先,2006年電解銅供需將由略有不足轉為略有過剩。據國際銅業研究組織最新預測數據顯示,2006年世界銅礦產量將增長5.1%,至1574萬噸;世界精銅產量預計將增長8.1%,至1765萬噸;世界精銅消費量增長有望趨緩,預計增長5.5%,至1736萬噸。2006年世界精銅供給將由2005年的短缺12萬噸轉為過剩30萬噸左右。其次,電解銅價格水平已經遠遠高於其生產成本。據測算,全球銅的平均生產成本在1500美元左右,目前的價格遠遠超過了成本。從資源的稀缺性分析,銅與石油不同,並不是嚴格的不可再生資源,銅廢料是可以回收再利用的,其價格難以長期高於生產的平均成本。另外,從市場炒作角度分析,目前銅價漲勢已經很高,基金獲利回吐的可能性逐漸增強。
⑩ 現在市場,紫銅和黃銅的市場價格是多少
年 9月 23日 星期六 01:53
(以美元計價) 12月金 12月銀 10月鉑金 12月鈀金 12月銅
<GCZ6> <SIZ6> <PLV6> <PAZ6> <HGZ6>
9月22日收盤價 595.40 11.310 1148.10 321.65 344.35
盤中高點 598.20 11.490 1159.90 326.80 349.50
盤中低點 588.70 11.165 1140.00 310.00 339.00
5日移動平均 589.20 11.184 1149.70 311.59 340.75
20日移動平均 610.00 11.925 1207.90 331.83 344.77
50日移動平均 631.00 11.919 1228.70 331.52 345.98
9日R.S.I. 52.77 48.29 25.57 57.89 57.36
14日R.S.I. 45.06 42.89 25.50 50.03 52 34
注:上述數據由上日收盤價計算得出.上日高低點包括上日在ACCESS的交易價位.取樣指針的時間長短是根據技術分析師習性以及開發商所建議.移動平均值即簡單移動平均數據,而相對強弱指標(RSI)計算公式包括利用平滑移動平均線(EMA)的平滑因子.所有的數據均可透過Reuter Graphics及路透其它技術分析產品算出.
合約高點 753.00 15.200 1340.00 420.00 380.00
合約低點 338.00 4.690 1015.00 223.00 117.00
第一通知日 11/30 11/30 9/29 11/30 11/30
到期日 12/27 12/27 10/27 12/27 12/27
銅作為期貨交易品種已有百餘年歷史。目前, 國外從事銅期貨交易的交易所主要有倫敦金屬交易所(LME)和紐約商業交易所———紐約商品交易所(NYMEX — COMEX)。國內銅期貨於1991年推出,在上海期貨交易所上市交易。LME 銅期貨價格是國際市場中最具權威性的行業報價。上海交易所陰極銅期貨價格也已經成為國內行業的權威報價,成為企業銷售產品、采購原料及簽訂進出口貿易合同的定價依據。
銅是人類最早發現的古老金屬之一。世界銅資源主要集中在智利、美國、尚比亞、獨聯體和秘魯等國。智利是世界上銅資源最豐富的國家, 儲量約佔世界總儲量的1/4。銅的冶煉技術仍以火法冶煉為主,現代濕法冶煉技術正在逐步推廣, 國際上火法煉銅平均成本為1400-1600美元/噸,濕法煉銅成本為800-900美元/噸。 世界銅的消費集中在發達工業國,美國是最大的銅消費國,消費量約佔世界總量的1/5。 世界主要銅出口國有:智利、尚比亞、秘魯、扎伊爾等;世界主要銅進口國有:美國、日本、歐共體、中國。
我國雖然銅資源貧乏,但卻是世界主要的精煉銅生產國之一,銅生產地集中在華東地區,該地區銅生產量約佔全國總產量的50%以上,其中安徽、 江西兩省產量約占 35%。主要銅生產企業有銅陵有色金屬 集團 公司、江西銅業股份有限公司、 雲南銅業股份有限公司等。我國銅的主要消費地集中在華東和華南地區, 二者消費量約佔全國消費總量的70%。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電子、電氣行業與機械製造業消費的銅占總消費的比例明顯高於發達國家, 而建築業及交通運輸業消費銅所佔的比例卻又低於發達國家。我國是個銅資源短缺的國家,精煉銅的原料自給率只有40%, 每年均需進口大量的銅精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