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貸款資金 > 債券理論價格是凈價嗎

債券理論價格是凈價嗎

發布時間:2021-04-30 02:02:34

㈠ 債券的實際價格和理論價格該怎麼求

例如:某公司按面值100元平價發行5年期公司債券,到期還本。那麼投資者購買該債券第一年獲息10元、2年:10元,3年:10元,4年10元,5年110元(連本帶息)。則該投資者如果連續5年都一直持有該債券的話,總的獲得利息是50元。又假如該投資者在第2年裡把該債券拿到二級的債券市場交易(交易所)。那麼該投資者的報價有2種方式:A種:全價報價,連本100元和4年利息40元一起算在裡面的報價;B種:凈價報價,高於100(面值)或低於100(面值)。我想請問的是:無論哪種報價,該債券的剩餘期限是4年,所以利息還有40元。本金還有100元,所以該債券的理論價值(或說理論價格)是140元。(1)所以全價報價的市場買賣價格應該在140元以下吧!(因為整張債券就值140元),那別人要賺錢肯定要出一個小於140元的價錢來買吧!(2)而凈價報價只能是小於100的報價,再加上40元的應得利息應該也是要小於140元才對吧!假入第二個投資者在第二年裡從第一個投資者那裡買到該債券之後一直持有到第5年還本付息。例如:全價報價報出:139元、138元、137元、136元、135元…………(反正不能大於140元);凈價報價:99元、98元、97元、96元、95元…………元。我能否這樣理解?

㈡ 債券報價中的"凈價報價"什麼意思

不含應計利息。

因為債券每天都有利息收益,所以每張債券在每年的付息日前每天會累積利息。全價=凈價+應計利息。

參考資料:玉米地的老伯伯作品,復制粘貼請註明出處。

㈢ 債券是全價交易還是凈價交易從哪裡看

,即買入全價=買入凈價+應計利息,賣出同理。凈價是指債券顯示的價格,全價等於凈價版加上應計利息。其意義在權於凈價能真實地反映債券價值的變動情況,有利於投資人分析和判斷債券走勢。因為在債券價值不變的情況下,隨著持有天數的增加,全價自然上升,若只觀察全價,則產生債券升值的錯覺。只有凈價變動,才表明債券價值變動。
以今天國債010513為例,凈價100.79,利息1.25,全價102.04。
滬深交易所企業債交易是全價報價、全價買賣,與國債不同。
滬深交易所交易價格與銀行櫃台交易價格不同,有1%的交易費用。

㈣ 債券的市場價是全價還是凈價債券利率跟銀行存款利率有什麼關系

債券的市場價是全抄價,而凈價是用來報價的,因為這更可以反映未來現金流的貼現情況。。。而債券利率是參照存款利率的,當然還包括超額准備金,外匯占款等。。概括的說是資金面。

資金面---預期未來市場利率---(債券價格,收益率)

還有沒有什麼大家都投債券這種事,因為畢竟存銀行的多太多了,買債券的能有幾個呢。。都是金融機構影響債券的。。。

㈤ 債券的凈價和凈值是一個概念嗎

債券的凈價是指現券不含有自然增長應計利息的價格。而凈值則是債券類基金的在某一時點上每一基金單位代表的基金資產的凈值。

㈥ 什麼是債券的凈價,債券的全價及凈價交易全

具體地說,凈價交易與全價交易的區別就在於「凈價交易的成交價不含有上次 付息日至成專交日期間的票面利息」屬,這部分票面利息被稱為應計利息,是上次付息 日至結算日的天數與票面利率的乘積,凈價價格也就等於全價價格減去應計利息額 的差額。

在全價交易方式下,國債價格是含息價格,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在 不斷變化。因此,含息價格不利於投資者對當時的市場利率狀況作出及時和直接的 判斷。

在凈價交易方式下,成交價格不再含有應計利息,只反映市場對國債面值成交 價格的波動情況,應計利息只取決於持有天數,其應計利息額每天都能計算出來。 因此,不含息價格有利於真實反映國債價格的走勢,也更有利於投資者的投資判斷。

㈦ 債券的市場價是全價還是凈價

債券的市抄場價是凈價。咱們襲所看到的債券交易價格都是凈價。債券買賣資金採用全價法交割。
凈價是指扣除按債券票面利率計算的應計利息後的債券價格。全價等於凈價加上應計利息。買入全價=買入凈價+應計利息,賣出全價=賣出凈價+應計利息 。(可轉債除外) 債券的發行利率與銀行存款利率正相關。債券價格是受市場收益率影響的,市場收益率降低,會導致債券價格上升。

㈧ 債券的理論價格與市場價格區別

(1)債券的價格確實不可能高於140元,因為未來現金流只有140元。
(2)凈價交易指的是不計當期利息的報價,不是不計未來利息的報價。
比如說:你這張債券是6月1日付息的。那麼凈價交易的價格是不包括6月1日到交易發生時那段時間的應計利息的,這個應計利息絕對不會超過10元。當6月1日付息日到來時,應計利息歸零。如果在12月1日雙方發生凈價交易,價格是99元,則實際交割的金額則要加上半年的應計利息5元。如果是全價交易,則價格直接就是104元。
另外,「該債券的剩餘期限是4年,所以利息還有40元。本金還有100元,所以該債券的理論價值是140元」這句話是錯誤的。債券的價格應該等於未來現金流的折現值,而不是未來現金流本身。
折現率就是債券的到期收益率。如果債券的全價為140元,則意味著到期收益率為0,是沒有人會為沒有回報的投資而付錢的。
正確的債券凈價演算法應該先確定債券的到期收益率,和債券剩餘期限。
設該債券的到期收益率=12%
債券剩餘4年,面值100元,利息10%
債券凈價= 第一年現金折現+第二年現金折現+第三年現金折現+第四年現金折現
=10/1.12+10/1.12^2+10/1.12^3+110/1.12^4
=93.93
設該債券的到期收益率=8%
仍然是這張債券。
債券凈價= 第一年現金折現+第二年現金折現+第三年現金折現+第四年現金折現
=10/1.08+10/1.08^2+10/1.08^3+110/1.08^4
=106.65

債券的到期收益率指的是以該價格購入該種債券,並持有到期之後獲得的年化收益率(假設沒有違約)。到期收益率是對市場風險偏好,債券評級的最佳詮釋。
收益率越低,表示市場風險偏好越低、債券評級越高、債券價格越高。
收益率越高,表示市場風險偏好越高、債券評級越低、債券價格越低。

㈨ 債券凈價與全價的概念

凈價交易是相對於全價交易而言的。全價交易是指債券價格中把應計利息包含在債回券報價中的債券答交易,其中應計利息是指從上次付息日到購買日債券孳生的利息。自1981年我國恢復發行國庫券以來,基本上都是以全價交易方式進行交易。凈價交易是指在現券買賣時,以不含有自然增長應計利息的價格報價並成交的交易方式。銀行間債券市場已於2001年7月開始實行凈價交易,滬深交易所市場也於2002年開始實行凈價交易。
凈價交易是以不含利息的價格進行的交易,即將債券的報價與應計利息分解,價格只反映本金市值的變化,利息按票面利率以天計算,債券持有人享有持有期的利息收入。在凈價交易制度下,交易系統直接實行凈價報價,同時顯示債券成交價格和應計利息額,並以兩項之和為債券買賣價格;結算系統直接實行凈價結算,以債券成交價格與應計利息額之和為債券結算交割價格。也就是說,在債券現券買賣中,債券的報價採用凈價,而實際買賣價格和結算交割價格為全價。
債券凈價和全價之間的關系等式為:凈價=全價-應計利息。目前,我國債券交易基本上採取凈價報價,而在行情顯示上一般會包括債券全價、凈價和應計利息額。

閱讀全文

與債券理論價格是凈價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錢庄理財官網 瀏覽:686
分級基金a在哪買 瀏覽:989
理財手賬排版 瀏覽:961
股指期貨合約價值怎麼算 瀏覽:511
股票害死人 瀏覽:201
期貨資管業 瀏覽:576
期貨參考盤 瀏覽:122
理財產品演講稿 瀏覽:764
葉適理財 瀏覽:434
2019年5月2日港幣兌人民幣匯率 瀏覽:350
貴金屬原油平台排行 瀏覽:843
股票支付方式 瀏覽:522
融資公眾 瀏覽:26
京東貸款買車比4s店貴 瀏覽:689
綜合管廊融資 瀏覽:498
b股有哪些股票 瀏覽:698
上海世貴貴金屬有限公司 瀏覽:349
德寬投資有限公司 瀏覽:311
落地房抵押貸款 瀏覽:76
2016年韓幣兌換人民幣匯率 瀏覽: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