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債券回購價格計算
回購價格=100*(1+10*3.6%/360)=100.1美元
註:一般債券回購國際慣例是把每張債券面值為100元來計算的,內而債券的報價也是一容般按每張100元面值來報價的,故此債券回購價格也是延用這種方法計算。
如果這道題問的是回購價格實際指的是回購金額則答案是1000萬美元*(1+10*3.6%/360)=1001萬美元
不知道這道題的出題老師是按那個思維來出題的故此有上述兩種答案選擇。
⑵ 在銀行買的金條銀行回購的時候按什麼價格回購
(1)國有銀行,都有買賣黃金的資質,工商,建設,中國銀行回,交通銀行都可以答買賣,
(2)可以收回,但是有買賣差價,一般每克在十幾塊錢左右。
從中行獲悉:
(1)該中心配備了專業的檢測儀器和檢測人員,在客戶提出了回購申請後,只需將回購金製品交由工作人員進行必要的稱重和成色檢驗,符合條件後客戶就可按實時回購價格將黃金變現,同時現場有銀行客戶經理為客戶提供專業的理財投資建議。
(2)該行負責人表示,該黃金回購業務按照交易所每日金價上、下午各確定一個回購價格,按照每克減6元的收費標准回購,下一步或將推出非中行渠道銷售的千足金回購。
⑶ 銷售回購怎麼做分錄
發出商品時:
借:銀行存款
貸:其他應付款
應交稅費一一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同時結轉成本:
借:發出商品
貸:庫存商品
由於回購價大於原售價,因而應在銷售與回購期間內按期計提利息費用,並直接計入當期財務費用。本例中由於回購期間為5個月,貨幣時間價值影響不大,採用直線法計提利息費用。
但下列項目不包括在內:
1、受託加工應征消費稅的消費品所代收代繳的消費稅。
2、同時符合以下條件的代墊運輸費用:
(1)承運部門的運輸費用發票開具給購買方的;
(2)納稅人將該項發票轉交給購買方的。
⑷ 國債逆回購如何購買,賣出,怎麼計算收益
你好!逆回購,通常指的是債券逆回購,就是把自己的錢借給市場上的機構以獲得一定的利息收入,到期還本付息的一種理財方法。個人只能賣出,不能買入。
交易軟體上成交價,是以年利率為結算價,如你按5.582元賣出,為年利率5.582%)來收益計算利息收入;
債券逆回購交易操作
交易方向為「賣出」:(在交易軟體在「賣出」中輸入「回購代碼」)
{或點擊「融券下單」;}
價格:成交賣價(如3.58為年利率3.58%),
數量:
上海:以10萬元為單位(輸入100=10萬元)及10萬的整倍數;(國債逆回購)
深圳:以1000元為單位(輸入10=1千元),及1000元整數倍;(企債逆回購)
逆回購交易手續費是:
手續費為0.001%即(10萬)1元/日;
債券逆回購收益計算:
手續費=0.00001*成交額*天數
計息=成交額*年利率(賣出價)*天數/(100/365)
收益=利息計算-手續費
收益=(賣出價/365/100)*成交額*天數-手續費
僅供參考,祝你好運!
⑸ 股票回購價格如何確定
按照回購價格的確定方式,可分為固定價格要約回購和荷蘭式拍賣回購、可轉讓出售權回購方式
1、固定價格要約回購是指企業在特定時間發出的以某一高出股票當前市場價格的價格水平,回購既定數量股票的要約。為了在短時間內回購數量相對較多的股票,公司可以宣布固定價格回購要約。它的優點是賦予所有股東向公司出售其所持股票的均等機會,而且通常情況下公司享有在回購數量不足時取消回購計劃或延長要約有效期的權力。與公開收購相比,固定價格要約回購通常被認為是更積極的信號,其原因可能是要約價格存在高出市場當前價格的溢價。但是,溢價的存在也使得固定價格回購要約的執行成本較高。
2、荷蘭式拍賣回購首次出現於1981年Todd造船公司的股票回購。此種方式的股票回購在回購價格確定方面給予公司更大的靈活性。在荷蘭式拍賣的股票回購中,首先公司指定回購價格的范圍(通常較寬)和計劃回購的股票數量(可以上下限的形式表示);而後股東進行投標,說明願意以某一特定價格水平(股東在公司指定的回購價格範圍內任選)出售股票的數量;公司匯總所有股東提交的價格和數量,確定此次股票回購的「價格——數量曲線」,並根據實際回購數量確定最終的回購價格。
3、可轉讓出售權回購方式
所謂可轉讓出售權,是實施股票回購的公司賦予股東在一定期限內以特定價格向公司出售其持有股票的權利。之所以稱為「可轉讓」是因為此權利一旦形成,就可以同依附的股票分離,而且分離後可在市場上自由買賣。執行股票回購的公司向其股東發行可轉讓出售權,那些不願意出售股票的股東可以單獨出售該權利,從而滿足了各類股東的需求。此外,因為可轉讓出售權的發行數量限制了股東向公司出售股票的數量,所以這種方式還可以避免股東過度接受回購要約的情況。
⑹ 求會計的 回購利率=(回購價格-售出價格)/售出價格*360/距到期日天數 要怎樣理解
假設,回購價格=a,售出價格=b,回購價格-售出價格=a-b=c,距離到期天數為d
回購就是賣了再以更高價格買回,實質上就是 我 借了b元錢用了d天,d天後我還b元錢還要還這b元錢的利息c元。
所以就是 借b元錢用d天要利息c元,那麼1元錢用1天的利息就是c/(b*d),1元錢1天的利息乘以360就是1元錢用360天的利息,就是1元錢用一年的利息,一元錢用一年的利息就是利率,即(c*360)/(b*d)
⑺ 假設買一天的國債逆回購,賣出價格為1.020和1.030有什麼區別謝謝
打個比方說吧,就是你賣出你的資金的價格不同,當然是1.030的貴一點,你收益大一些,第二天借你錢的人除了歸還你本金外,需要支付你本金的1.030的租金給你
⑻ 關於銷售回購一般什麼情況會產生,為什麼不確定收入
會計按照「實質重於形式」的要求,視同融資進行賬務處理,銷售商品的同時,銷售方同意日後重新買回所銷商品,企業應在發出商品並收到銷售款的當天,確認其他應付款等負債科目的情況下產生的。
在售後回購業務中,通常情況下,所售商品所有權上的主要風險和報酬沒有從銷售方轉移到購貨方,因而不能確認相關的銷售商品收入。
會計上對售後回購業務的核算,根據實質重於形式的原則,企業一般將售後回購業務視同融資業務進行會計處理,並通過「待轉庫存商品差價」科目核算。
但是,當發生售後回購業務時,增值稅專用發票已經開具,並且與資產相關的經濟利益已經流入企業,在應稅收入的確認上,稅法更側重於以交易的法律形式作為判斷標准,這時,稅法將售後回購視同銷售和采購兩個環節進行處理。
所以,企業應在發出商品並收到銷售款的當天,確認為銷售收入,計算繳納企業所得稅。
(8)回購價格售出價格擴展閱讀:
會計處理:
1、方式
按照新會計制度的規定,對於售後回購業務,企業應當設置「待轉庫存商品差價」 科目,核算發出商品的銷售價格與實際成本及相關稅費之間的差額。
企業在發出商品時,按實際收到或應收的價款,借記「銀行存款」或「應收賬款」等,按庫存商品的實際成本,或固定資產賬面價值,貸記「庫存商品」、「固定資產清理」等。
按增值稅發票上的增值稅額,或銷售不動產、無形資產應交的營業稅,貸記「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應交稅金-營業稅」等;
根據計算的有關稅金和附加後,借記「待轉庫存商品差價「,貸記「應交稅金一應交城建稅」、「其他應交款—教育費附加」,按借、貸方差額,貸記或借記「待轉庫存商品差價」。
如果回購價格大於原售價,還應在銷售與回購期內按回購價格大於原售價的差額計提利息費用,借記「財務費用」,貸記「待轉庫存商品差價」。
如果回購價格小於原售價,根據謹慎性原則,則不能計提財務費用。
企業日後重新購回該商品時,根據對方開據的增值稅專用發票,借記「物資采購」或「庫存商品」、「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等,貸記「銀行存款」、「應付賬款」等;
同時,將 「待轉庫存商品差價」科目的余額沖減或增加購回商品的成本。
2、案例
例:甲公司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人企業,適用的增值稅稅率為17%。
2005年1月1日,甲公司與乙公司簽訂協議,向乙公司銷售一批商品,增值稅專用發票上註明銷售價格為1000000元,增值稅額為170000元。
協議規定,甲公司應在2005年5月31日將所售商品購回,回購價為 1100000元(不含增值稅額)。商品已發出,貨款已收到。
假定:該批商品的實際成本為800000元;不考慮其他相關稅費。那麼甲公司應作何種賬務處理呢?
本例中,不考慮其他相關稅費,現做會計分錄如下:
1、1月1日發出商品時:
借:銀行存款1170000
貸:庫存商品80000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170000
待轉庫存商品差價200000
由於回購價大於原售價,因而應在銷售與回購期間內按期計提利息費用,計提的利息費用直接計入當期財務費用。
1月至5月,每月應計提的利息費用為20000(100000÷5=20000)元。
借:財務費用20000
貸:待轉庫存商品差價20000
2、5月31日,甲公司購回1月1日銷售的商品,增值稅專用發票上註明商品價款1100000元,增值稅額187000元。
借:物資采購(或庫存商品等)110000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187000
貸:銀行存款(或應付賬款)1287000
3、辦理入庫時:按原庫存商品賬面價值入賬,同時做待轉庫存商品差價余額沖銷
借:庫存商品 800000
借:待轉庫存商品差價300000
貸: 物資采購 1100000
⑼ 國債回購價怎麼計算
國債回購抄的購回價:如襲果借貸成本以100元面額(國債)予以固定,則購回價格=100元+利息=100元+100元*年收益率*回購天數/360天,其中,年收益率即是成交日由交易雙方競價產生的某一回購品種的場內掛牌"價格"。
持有期間年收益率
這是指投資者在國債發行時購買,中途賣出時的收益率,其計算公式為:
持有期間年收益率=(中途出售價格-發行價格)÷(持有天數)÷發行價格×100%
例如某投資者89.2元認購961國債,若在2個月後以92元的價格出售,其持有收益率應為:(92-89.2)÷(61÷365)÷89.2×100%=18.78%,非貼現國債計算方式與此相同。
到期年收益率
這是指投資者二級市場購買舊券後,一直持到期滿時的收益率,其計算公式為:
到期年收益率=(到期本息和-購買價格)÷待償年限÷購買價格×100%
例:某投資者若在1996年1月15日以當日收盤價108.65元購買953國庫券, 其到期年收益率應為:
(143.5-108.65)÷(25.5÷12)÷108.65×100%=1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