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地球牌防毒口罩能防溴素嗎
還有那牌子的口罩,真不知道呀,一次性口罩最便宜,5塊錢一大包,換起來一點不心疼。但是就別奢望它們能防霧霾了,過濾性和密合性都欠佳,防防飛沫還勉強可以。
n 普衛欣符合美國醫用口罩最高標准,過濾性好,不僅防顆粒物也防飛沫。對小至0.1微米的顆粒物過濾效率達99.8%, 對小至0.3微米的細菌或病毒載體(常見於飛沫)過濾效率達99.9%。採用SecureFit專利技術,通過調節來適應不同臉型,達到很高的貼合性。同時,六點支撐分散壓力,面部無勒痕,佩戴非常舒適。就是價格不太親民,一片就要29元……在天貓
n 3M是老品牌了,價格不高不低,防護效果有系統的分級。畢竟是做工業口罩的,設計和製造上不會過多的考慮用戶體驗,我第一次戴時感覺稍有異味,同時橡皮筋毀發型又勒得疼,有時候為了省事我直接只套一根皮筋,擔心這樣一來防護效果大打折扣,但為了舒服就將就了。
n 綠盾做工一般,面部貼合度較差,整個設計的科技含量不高。其濾芯只能覆蓋口鼻一小片面積,未經過濾的空氣還是會通過濾芯四周的棉布進入呼吸系統,繼續危害佩戴者。花花綠綠的棉布外觀設計也不夠上檔次。
2. 生產溴素的上市公司有哪些
山東海化(000822):溴素及相關產品毛利佔比超過70%。公司溴素資產在濰坊地區,但不在未來淘汰之列;雅克科技(002409):磷系阻燃劑廠商。據生意社數據顯示,49%溴素用於生產阻燃劑,而溴系原料供給減少、價格上漲將刺激無鹵阻燃劑的替代速度。此外,魯北化工(600727)2012年溴素相關產品收入2736萬元,毛利率53%。
3. 溴素就是溴嗎世界主要出口國有哪些
是的
產品名稱 溴素
產品英文名 Bromine
產品別名 溴
分子式 Br2
產品用途 主要用作製取溴化物;並用於醫葯、農葯、染料、香料、攝影材料、滅火劑, 選礦、冶金、鞣革、凈水等部門
CAS號
毒性防護 溴蒸氣即使濃度很低時也會灼傷粘膜,出現咳嗽、粘膜分泌物增多、鼻出血、頭暈等症狀。液態溴對皮膚有燒灼作用,可使皮膚染成黃色。最高容許濃度0.5mg/m3。中毒30~40min可致死。工作人員必須穿戴防護用具,如工作服、橡皮手套、圍裙、風鏡和濾毒口罩等。應避免與皮膚接觸,皮膚灼燒時要用大量清水沖洗,然後敷油膏並送醫院治療。
包裝儲運 用耐酸陶瓷壇或玻璃瓶包裝,壇(瓶)口密封。每壇凈重25kg或30kg。壇(瓶)裝入木箱,箱與壇(瓶)之間加襯墊物,防止擠破。包裝上應有明顯的「有毒品」及「腐蝕性物品」標志。 屬一級無機酸性腐蝕物品,危規編號:91030。應貯存在陰涼、通風、乾燥的庫房內。要防止日光曝曬,與火種和熱源隔離,不得與氨、氫、磷、銻粉和鹼類等共貯混運。應遠離木屑、刨花、稻草等,以防燃燒。運輸裝卸時要輕拿輕放,避免壇(瓶)破碎。 失火時,可用干砂、二氧化碳滅火器撲救。
物化性質 紅棕色發煙液體。相對密度3.119(20℃)。熔點-7.2℃,沸點58.78℃。低溫(-20℃)時為帶金屬光澤的暗紅色針狀結晶。常溫下蒸發很快,其蒸氣有窒息性刺激味,呈紅棕色。微溶於水,溶解度為3.58g/100ml水(20℃);易溶於乙醇、乙醚、氯仿、四氯化碳、煤油及二硫化碳等多種有機溶劑;也溶於鹽酸、氫溴酸和溴化合物溶液。 其化學性質與氯相擬但稍弱,故溴化物中的溴可以用游離的氯來逐出。是強氧化劑,在有水分存在時,溴可把二氧化硫氧化成硫酸並生成溴化氫;在鹼性介質中氨和尿素等氮化物被溴氧化而產生氮氣;在氣相中溴將氨氧化成游離氮並生成溴化銨白色煙霧,生產上常以此檢查設備及管路是否漏溴;溴在有次溴酸存在的情況下比氯穩定。日光下,如有次溴酸存在,則比氯穩定。有毒,有腐蝕性。
質量標准 輕工部部頒標准 QB 349-63;前蘇聯國家標准 ΓOCT 454-76
分子量 159.808
結構式
消耗定額 空氣吹出法 蒸汽蒸餾法
液氯(Cl2 99%) t/t 1.040 0.55
苦鹵料液(Br2 7~13g/L) m3/t 130
純鹼(Na2CO3 98%) t/t 1.400
硫酸(H2SO4 95%) t/t 4.730
海水[Br2 (55~65)×10-6] m3/t 20000~23000
電力 kWh/t 7500 550
煤 t/t 2 6.50
--------------------------------------------------------------------
日本 苦鹵法 海水法 二氧化硫法
苦鹵 m3/t 0.33 -- 17.00
海水 m3/t -- 20.00 --
硫酸(98%) t/t 8.00 4.00 2.30
氯氣 t/t 0.70 0.80 0.40
苛性鈉 t/t -- 1.00 --
二氧化硫 t/t -- -- 0.50
詳看
http://www.cnsalt.cn/Article_Print.asp?ArticleID=418
溴素作為一種重要的基礎性化工原料,廣泛應用於阻燃劑、石油開采、精細化工等領域。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溴產品的生產和使用國家,近幾年溴素產量保持在30萬噸/年。以色列是世界第二大溴素生產國和最大的溴素出口國,2005年產量約22萬噸,2006年預計將達到26萬噸,其中大部分用於出口。中國是世界第三大溴素生產國,2005年產量約13萬噸。
我國溴素的生產主要集中在環渤海灣地區,其中山東省濰坊市北部沿海地區的溴素產量佔全國的70%以上。近幾年隨著溴素價格的不斷攀升,溴素的生產成為當地最熱門的行業,吸引了大量社會閑置資金的投入。溴素廠在當地已成星羅棋布之勢。2005年生產量近10萬噸,據業內資深人士估計2006年產量將達到12萬噸,比去年增長20%。據此推斷2006年全國溴素產量將達到16-17萬噸,比去年增長40%,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第三大生產國。
4. 現在的化工產品業務好跑嗎都有那些哪些地方需要原鹽溴素等化工原料啊
化工產品的銷售過於依靠網路,你要是能在網路上最好推廣,不怕商家找不到你!而各專業的化工垂直門戶網路,更好的能推廣你的產品,推薦給樓主兩個網站:中國化工網,中國化工製造網。這兩個都是國內比較專業的化工類門戶站
5. 具有科學價值海洋資源有哪些
海洋資源指的是 自然資源分類之一。指形成和存在於海水或海洋中的有關資源。包括海水中生存的生物,溶解於海水中的化學元素,海水波浪、潮汐及海流所產生的能量、貯存的熱量,濱海、大陸架及深海海底所蘊藏的礦產資源,以及海水所形成的壓力差、濃度差等。廣義的還包括海洋提供給人們生產、生活和娛樂的一切空間和設施。
中文名
海洋資源
外文名
marine resources,ocean resources
性質或功能分
海洋生物資源和水域資源
簡 介
與海水水體及海底直接關系
目錄
1 資源概況
2 水資源
▪ 海水淡化
▪ 處理技術
3 基本分類
▪ 礦產資源
▪ 海水能源
▪ 海洋葯物
▪ 油氣資源
4 海上交通
5 海濱旅遊
6 中國現狀
▪ 基本情況
▪ 近海資源
資源概況
編輯
英文:(Marine/Ocean Resources)
世界水產品中,85%左右產自海洋。以魚類為主體,佔世界海洋水產品總量的80%以上,還有豐富的藻類資源。海水中含有豐富的海水化學資源,已發現的海水化學物質有80多種。其中,11種元素(氯、鈉、鎂、鉀、硫、鈣、溴、碳、鍶、硼和氟)占海水中溶解物質總量99.8%以上,可提取的化學物質達50多種。由於海水運動產生海洋動力資源,主要有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及海水因溫差和鹽差而引起的溫差能與鹽差能等。估計全球海水溫差能的可利用功率達100×10^8千瓦,潮汐能、波浪能、河流能及海水鹽差能等可再生功率在10×10^8千瓦左右。
水資源
編輯
海水淡化
海洋是生命的搖籃,海水不僅是寶貴的水資源,而且蘊藏著豐富的化學資源。
海洋資源
加強對海水(包括苦鹹水,下同)資源的開發利用,是解決沿海和西部苦鹹水地區淡水危機和資源短缺問題的重要措施,是實現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保證。海水淡化,是開發新水源、解決沿海地區淡水資源緊缺的重要途徑。
海水淡化,是指從海水中獲取淡水的技術和過程。海水淡化方法在20世紀30年代主要是 採用多效蒸發法;20世紀50年代至20世紀80年代中期主要是多級閃蒸法(MSF),至今利用該方法淡化水量仍占相當大的比重;20世紀50年代中期的電滲析法(ED)、20世紀70年代的反滲透法(RO)和低溫多效蒸發法(LT-MED)逐步發展起來,特別是反滲透法(RO)海水淡化已成為目前發展速度最快的技術。
據國際脫鹽協會統計,截至到2001年底,全世界海水淡化水日產量已達3250萬立方米
海洋資源 (4張)
,解決了1億多人口的供水問題。這些海水淡化水還可用作優質鍋爐補水或優質生產工藝用水 ,可為沿海地區提供穩定可靠的淡水。國際海水淡化的售水價格已從20世紀60年代、70年代的2美元以上降到不足0.7美元的水平,接近或低於國際上一些城市的自來水價格。隨著技術進步導致的成本進一步降低,海水淡化的經濟合理性將更加明顯,並作為可持續開發淡 水資源的手段將引起國際社會越來越多的關注。
處理技術
中國反滲透海水淡化技術研究歷經"七五""八五""九五"攻關,在海水淡
海洋資源 (2張)
化與反滲透膜研製方面取得了很大進展。現已建成反滲透海水淡化項目13個,總產水能力日產近1萬 立方米。中國正在實施萬噸級反滲透海水淡化示範工程和海水膜組器產業化項目。蒸餾法海水淡化技術研究已有幾十年的歷史。天津大港電廠引進兩台3000立方米/日多級閃蒸海水淡化裝置,於1990年運轉至今,積累了大量寶貴經驗。低溫多效蒸餾海水淡化技術經過"九五"科技攻關。
海水直接利用,是直接替代淡水、解決沿海地區淡水資源緊缺的重要措施
海洋資源
水直接利用技術,是以海水直接代替淡水作為工業用水和生活用水等相關技術的總稱。包括海水冷卻、海水脫硫、海水回注採油、海水沖廁和海水沖灰、洗滌、消防、製冰、印 染等海。
海水直流冷卻技術已有近百年的發展歷史,有關防腐和防海洋生物附著技術已基本成熟。中國海水冷卻水用量每年不超過141億立方米,而日本每年約為3000億立方米,美國每年約為1000億立方米,差距很大。
海水循環冷卻技術始於20世紀70年代,在美國等國家已大規模應用,是海水冷卻技術的 主要發展方向之一。中國經過"八五""九五"科技攻關,完成了百噸級工業化試驗,在海水緩蝕劑、阻垢分散劑、菌藻殺生劑和海水冷卻塔等關鍵技術上取得重大突破。"十五"期間,通過實施國家重大科技攻關項目,正在建立千噸級和萬噸級海水循環冷卻示範工程。海水脫硫技術於20世紀70年代開始出現,是利用天然海水脫除煙氣中SO2的一種濕式煙氣脫硫方法。具有投資少、脫硫效率高、利用率高、運行費用低和環境友好等優點,可廣泛 應
海洋資源 (4張)
用於沿海電力、化工、重工等企業,環境和經濟效益顯著。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海水脫硫產業化技術亟待開發。
海水沖廁技術20世紀50年代末期始於中國香港地區,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處理系統和管理體系。"九五"期間,中國對大生活用海水(海水沖廁)的後處理技術進行了研究,有關 示範工程已經列入"十五"國家重大科技攻關技術,正在青島組織實施。
海水化學資源綜合利用,是形成產業鏈、實現資源綜合利用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體現。
海水化學資源綜合利用技術,是從海水中提取各種化學元素(化學品)及其深加工技術。主要包括海水制鹽、苦鹵化工,提取鉀、鎂、溴、硝、鋰、鈾及其深加工等,已逐步向海洋精細化工方向發展。
中國經過"七五""八五""九五"科技攻關,在天然沸石法海水和鹵水直接提取鉀鹽、制
海洋資源 (4張)
鹽鹵水提取系列鎂肥、高效低毒農葯二溴磷研製、含溴精細化工產品及無機功能材料硼 酸鎂晶須研製等技術已取得突破性進展。"十五"期間正在開展海水直接提取鉀鹽產業化技術、氣態膜法海水鹵水提取溴素及有關深加工技術的研究與開發。利用海水淡化、海水冷卻排放的濃縮海水,開展海水化學資源綜合利用,形成海水淡化、海水冷卻和海水化學資源綜合利用產業鏈,是實現資源綜合利用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根本體現。
海水資源開發利用,是實現沿海地區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發展方向。
6. 具有工業開采價值的海洋資源有哪些
包括海水中生存的生物,溶解於海水中的化學元素,海水波浪、潮汐及海流所產生的能量、貯存的熱量,濱海、大陸架及深海海底所蘊藏的礦產資源,以及海水所形成的壓力差、濃度差等。廣義的還包括海洋提供給人們生產、生活和娛樂的一切空間和設施。
按資源性質或功能分為海洋生物資源和水域資源。世界水產品中的85%左右產於海洋。以魚類為主體,佔世界海洋水產品總量的80%以上,還有豐富的藻類資源。海水中含有豐富的海水化學資源,已發現的海水化學物質有80多種。其中,11種元素(氯、鈉、鎂、鉀、硫、鈣、溴、碳、鍶、硼和氟)占海水中溶解物質總量99.8%以上,可提取的化學物質達50多種。由於海水運動產生海洋動力資源,主要有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及海水因溫差和鹽差而引起的溫差能與鹽差能等。估計全球海水溫差能的可利用功率達100×10^8千瓦,潮汐能、波浪能、河流能及海水鹽差能等可再生功率在10×10^8千瓦左右。[1] [編輯本段]水資源 海洋是生命的搖籃,海水不僅是寶貴的水資源,而且蘊藏著豐富的化學資源。加強對海水(包括苦鹹水,下同)資源的開發利用,是解決沿海和西部苦鹹水地區淡水危機和資源短 缺問題的重要措施,是實現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保證。
海水淡化,是開發新水源、解決沿海地區淡水資源緊缺的重要途徑
海水淡化,是指從海水中獲取淡水的技術和過程。海水淡化方法在20世紀30年代主要是 採用多效蒸發法;20世紀50年代至20世紀80年代中期主要是多級閃蒸法(MSF),至今利用 該方法淡化水量仍占相當大的比重;20世紀50年代中期的電滲析法(ED)、20世紀70年代的 反滲透法(RO)和低溫多效蒸發法(LT-MED)逐步發展起來,特別是反滲透法(RO)海水淡化 已成為目前發展速度最快的技術。
據國際脫鹽協會統計,截至到2001年底,全世界海水淡化水日產量已達3250萬立方米, 解決了1億多人口的供水問題。這些海水淡化水還可用作優質鍋爐補水或優質生產工藝用水 ,可為沿海地區提供穩定可靠的淡水。國際海水淡化的售水價格已從20世紀60年代、70年代的2美元以上降到目前不足0.7美元的水平,接近或低於國際上一些城市的自來水價格。隨著 技術進步導致的成本進一步降低,海水淡化的經濟合理性將更加明顯,並作為可持續開發淡 水資源的手段將引起國際社會越來越多的關注。
我國反滲透海水淡化技術研究歷經"七五""八五""九五"攻關,在海水淡化與反滲 透膜研製方面取得了很大進展。現已建成反滲透海水淡化項目13個,總產水能力日產近1萬 立方米。目前,我國正在實施萬噸級反滲透海水淡化示範工程和海水膜組器產業化項目。
蒸餾法海水淡化技術研究已有幾十年的歷史。天津大港電廠引進兩台3000立方米/日 多級閃蒸海水淡化裝置,於1990年運轉至今,積累了大量寶貴經驗。低溫多效蒸餾海水淡化 技術經過"九五"科技攻關,作為"十五"國家重大科技攻關項目正在青島建立3000噸/日 的示範工程。
海水直接利用,是直接替代淡水、解決沿海地區淡水資源緊缺的重要措施
海水直接利用技術,是以海水直接代替淡水作為工業用水和生活用水等相關技術的總稱 。包括海水冷卻、海水脫硫、海水回注採油、海水沖廁和海水沖灰、洗滌、消防、製冰、印 染等。
海水直流冷卻技術已有近百年的發展歷史,有關防腐和防海洋生物附著技術已基本成熟 。目前我國海水冷卻水用量每年不超過141億立方米,而日本每年約為3000億立方米,美國 每年約為1000億立方米,差距很大。
海水循環冷卻技術始於20世紀70年代,在美國等國家已大規模應用,是海水冷卻技術的 主要發展方向之一。我國經過"八五""九五"科技攻關,完成了百噸級工業化試驗,在海 水緩蝕劑、阻垢分散劑、菌藻殺生劑和海水冷卻塔等關鍵技術上取得重大突破。"十五"期 間,通過實施國家重大科技攻關項目,正在建立千噸級和萬噸級海水循環冷卻示範工程。
海水脫硫技術於20世紀70年代開始出現,是利用天然海水脫除煙氣中SO2的一種濕式煙 氣脫硫方法。具有投資少、脫硫效率高、利用率高、運行費用低和環境友好等優點,可廣泛 應用於沿海電力、化工、重工等企業,環境和經濟效益顯著。目前,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海 水脫硫產業化技術亟待開發。
海水沖廁技術20世紀50年代末期始於我國香港地區,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處理系統和管 理體系。"九五"期間,我國對大生活用海水(海水沖廁)的後處理技術進行了研究,有關 示範工程已經列入"十五"國家重大科技攻關技術,正在青島組織實施。
海水化學資源綜合利用,是形成產業鏈、實現資源綜合利用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體現。
海水化學資源綜合利用技術,是從海水中提取各種化學元素(化學品)及其深加工技術 。主要包括海水制鹽、苦鹵化工,提取鉀、鎂、溴、硝、鋰、鈾及其深加工等,現在已逐步 向海洋精細化工方向發展。
我國經過"七五""八五""九五"科技攻關,在天然沸石法海水和鹵水直接提取鉀鹽 、制鹽鹵水提取系列鎂肥、高效低毒農葯二溴磷研製、含溴精細化工產品及無機功能材料硼 酸鎂晶須研製等技術已取得突破性進展。"十五"期間正在開展海水直接提取鉀鹽產業化技 術、氣態膜法海水鹵水提取溴素及有關深加工技術的研究與開發。
利用海水淡化、海水冷卻排放的濃縮海水,開展海水化學資源綜合利用,形成海水淡化 、海水冷卻和海水化學資源綜合利用產業鏈,是實現資源綜合利用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根本體現。
海水資源開發利用,是實現沿海地區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發展方向。 ]礦產資源 展望未來,增強海水是寶貴資源的意識,制定海水資源開發利用政策、法規和發展規劃 ,建設國家級海水資源開發利用綜合示範區和產業化基地,強化海水資源開發利用裝備研發 和生產基礎,培育我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海水淡化、海水直接利用和海水資源綜合利用技術、裝備和產品體系,是推動我國海水資源開發利用朝陽產業形成、發展、成為我國沿海地 區的第二水源、並走向世界的重要保障。
海洋資源:海洋佔地球表面的71%,蘊藏著80多種化學元素。有人計算過,如果將1立方千米海水中溶解的物質全部提取出來,除了9.94億噸淡水以外,可生產食鹽3052萬噸、鎂236.9萬噸、石膏244.2萬噸、鉀82.5萬噸、溴6.7萬噸,以及碘、鈾、金、銀等等,由此可見海洋資源的價值。 食物資源 僅位於近海水域自然生長的海藻,年產量已相當於目前世界年產小麥總量的15倍以上,如果把這些藻類加工成食品,就能為人們提供充足的蛋白質、多種維生素以及人體所需的礦物質,海洋中還有豐富的肉眼看不見的浮游生物,加工成食品,足可滿足300億人的需要,海洋中還有眾多的魚蝦,真是人類未來的海水能源 海水不但可以通過其熱能和機械能等給我們電能,從海水中還可提取出像汽油、柴油那樣的燃料——鈾和重水。鈾在海水中的儲量十分可觀,達45億噸左右,相當於陸地總貯量的4500倍,按燃燒發生的熱量計算,至少可供全世界使用1萬年。 海洋葯物 鮑可平血壓,治頭暈目花症;海蜇可治婦人勞損、積血帶下、小兒風疾丹毒;海馬和海龍補腎壯陽、鎮靜安神、止咳平喘;用龜血和龜油治哮喘、氣管炎;用海藻治療喉嚨疼痛等;海螵蛸是烏賊的內殼,可治療胃病、消化不良、面部神經疼痛等症;珍珠粉可止血、消炎、解毒、生肌等,人們常用它滋陰養顏;用鱈魚肝製成的魚肝油,可治療維生素A、D缺乏症;海蛇毒汁可治療半身不遂及坐骨神經痛等。另外人們還從海洋生物中提取出了一些治療白血病、高血壓、迅速癒合骨折、天花、腸道潰瘍和某些癌症的有效葯物。 海濱砂礦:從礦帶分布的特徵上可以看出,金和錫石等比重大的礦物的分布,離海岸較近,鋯石、獨居石、鈦鐵礦、磷釔礦、金紅石等比重較小,沉積的地點較遠,而耐磨性很強卻又較輕的金剛石被搬運到幾百公里遠的地方,然後沉積成礦。 海底石油:據科學勘察和推算,海底石油約有1350噸,佔世界可開採石油儲量的45%。目前,世界上公認,舉世聞名的波斯灣,是世界上海底石油儲量最豐富的地區之一。而我國的南海、東海、南黃海和渤海灣,都先後發現了油田。 海底有大量的金屬結核礦,其中錳2000億噸,鎳164億噸,銅88億噸,鈷58億噸,相當於陸地上儲量的40~1000倍。
提醒
如果不注意適量開采,資源將利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