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要看你的離岸賬戶是在哪開的,如果是在國內的招行、浦發等機構開的,那肯定內會受國家外匯管理局容的控制。同時要看資金的流向,如果是涉及到資金流出或者流入境內,就需要受到外匯管制,如果資金已經在境外,則不受管制。若是通過外資銀行開立離岸賬戶,管理境外資金,屬於外資,不受國家外匯控制。現在許多高凈值人群或離岸公司會在境外開設離岸賬戶,支持境外業務,減少跨境資金流動頻率,常見的離岸銀行有英屬維爾京群島(BVI)的亞洲銀行等。
⑵ 離岸是什麼意思
二字源於英文單詞offshore,象徵著海運船隻離開港口遠洋進行貿易。
離岸公司是泛指在離岸法區內依據其離岸公司法規范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當地政府對這類公司沒有任何稅收,只收取少量的年度管理費,同時,所有的國際大銀行都承認這類公司,為其設立銀行賬號及財務運作提供方便。具有高度的保密性、減免稅務負擔、無外匯管制三大特點。

離岸公司用途
1、貿易公司:直接的好處就是極為方便的資金運作和超低的稅賦成本。
2、控股公司:包括商業控股公司和以保持隱秘性為主要目的的私人控股公司。大陸的中外合資公司和獨資公司投資排名第一的香港和第二的英屬維爾京群島都是著名的離岸地。
4、其他用途:遊艇持有公司、物業持有公司、資產保護公司、公眾投資公司、知識產權擁有公司、運輸公司、網路公司、保險公司等。
⑶ 請問資金面是什麼意思
就是整個社會上資金的寬裕程度,劃到保證金賬戶里的資金情況,願意拿來買股票的資金情況,和與其對應的,想離開市場的資金量,上市公司融資需要的資金量,隨著指數漲跌需要的資金量等等
⑷ 求教離岸金融的含義,望幫助
離岸金融是指設在某國境內但與該國金融制度無甚聯系,且不受該國金融法規管制的金融機構所進行的資金融通活動。例如,一家信託投資公司將總部設在巴哈馬群島,其業務活動卻是從歐洲居民或其它非美國居民那裡吸收美元資金,再將這些資金投放於歐洲居民或非美國居民中,該公司便在從事離岸金融活動。從嚴格意義上講,離岸金融也就是不受當局國內銀行法管制的資金融通,無論這些活動發生在境內還是在境外。如美國的國際銀行業設施(IBF)和東京離岸金融市場的業務活動等,均屬離岸金融。
離岸銀行又稱離岸單位,是設在離岸金融中心的銀行或其它金融組織。其業務只限於與其它境外銀行單位或外國機構往來,而不允許在國內市場經營業務。
離岸金融市場 又稱境外金融市場。採取與國內金融市場隔離的形態,使非居民在籌集資金和運用資金方面不受所在國稅收和外匯管制及國內金融法規影響,可進行自由交易的市場。
離岸金融業務的發展始於20世紀60年代,當時,一些跨國銀行為避免國內對銀行發展和資金融通的限制,開始在特定的國際金融中心經營所在國貨幣以外其它貨幣的存放款業務。70年代,以美元計價的離岸存款急劇增長。到80年代,隨著國際銀行業設施和東京離岸金融市場的建立,離岸金融業務將所在國貨幣也包括進來。區別在於這種貨幣存放僅限於非居民。
離岸金融業務迅速發展的主要原因是:離岸銀行不必持有準備金,其經營成本低於國內銀行;離岸銀行不受利率上限的約束,即它們對存款戶支付的利率可高於銀行對國內存款戶支付的利率,而且可以對活期存款支付利息;離岸金融享受稅收上的優待。
離岸金融市場70年代以來獲得迅猛發展,從倫敦、巴黎、法蘭克福、蘇黎世、盧森堡等歐洲地區擴展到新加坡、巴拿馬、巴哈馬、拿騷等地。80年代以來,又在紐約、東京等地出現新的離岸金融中心,到90年代,離岸金融市場已遍布世界各地。
種類 按性質劃分,離岸金融市場大致有三種類型:
倫敦型 屬於「自然形成」的市場。倫敦離岸市場始於50年代末,它既經營銀行業務,也經營證券業務。非居民除獲准自由經營各項外匯、金融業務外,其吸收的存款也不需繳納法定準備金。過去,這類市場業務因受外匯管制等限制,而與國內業務截然分開,但自從1979年10月外匯管製取消後,對外匯金融業務的管理與國內金融業務同等對待,「離岸」本身的含義便發生了變異,倫敦離岸市場實際上已經成為兼具境內和離岸業務的「內外一體式」金融市場。香港自從1972年廢除外匯管制後,也逐漸演變成亞太地區一個主要的倫敦型離岸市場。
紐約型 最大特點在於「人為創設」和「內外分離」,而且沒有證券買賣。1981年12月,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同意設立國際銀行業設施(又稱國際銀行便利)之後,紐約離岸金融業務迅速發展。它的主要交易對象是非居民。籌資只能吸收外國居民、外國銀行和公司的存款,但開辦國際銀行業設施的不限於外國銀行,任何美國的存款機構、「愛治法」公司和外國銀行在美分行皆可申請開辦。存款不受美國國內銀行法規關於准備金比率和存款比率的限制。貸款必須在美國境外使用。該「設施」可使用包括美元在內的任何一種貨幣計價。由於美元是最主要的國際通貨,而該離岸市場主要交易貨幣也是歐洲美元,所以紐約離岸市場以本國貨幣作為主要交易貨幣。1986年開放的東京離岸市場也屬這一類型。
巴哈馬型 只有記帳而沒有實質性業務的離岸金融中心,又稱「逃稅型」離岸市場,這類市場實際上是「逃稅港」。由於在某些國家或地區開展金融業務可以逃避銀行利潤稅及營業稅等,同時在這些地方開辦分行的成本與費用也遠較倫敦低,所以離岸金融市場紛紛在這些地方開辟。拿騷、開曼群島和巴林等地皆屬此類。
離岸金融業務的發展和離岸金融市場的迅速擴張,促進了國際性銀行的發展和國際信貸、國際融資的增長,但由於離岸存款不受各國國內法規的各種限制,它對存款所在國的貨幣供應量、銀行管制與貨幣政策的實施都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再附錄點別的:
離岸銀行又稱離岸單位,是設在離岸金融中心的銀行或其它金融組織。其業務只限於與其它境外銀行單位或外國機構往來,而不允許在國內市場經營業務。
離岸金融市場 又稱境外金融市場。採取與國內金融市場隔離的形態,使非居民在籌集資金和運用資金方面不受所在國稅收和外匯管制及國內金融法規影響,可進行自由交易的市場。
離岸金融業務的發展始於20世紀60年代,當時,一些跨國銀行為避免國內對銀行發展和資金融通的限制,開始在特定的國際金融中心經營所在國貨幣以外其它貨幣的存放款業務。70年代,以美元計價的離岸存款急劇增長。到80年代,隨著國際銀行業設施和東京離岸金融市場的建立,離岸金融業務將所在國貨幣也包括進來。區別在於這種貨幣存放僅限於非居民。
離岸金融業務迅速發展的主要原因是:離岸銀行不必持有準備金,其經營成本低於國內銀行;離岸銀行不受利率上限的約束,即它們對存款戶支付的利率可高於銀行對國內存款戶支付的利率,而且可以對活期存款支付利息;離岸金融享受稅收上的優待。
離岸金融市場70年代以來獲得迅猛發展,從倫敦、巴黎、法蘭克福、蘇黎世、盧森堡等歐洲地區擴展到新加坡、巴拿馬、巴哈馬、拿騷等地。80年代以來,又在紐約、東京等地出現新的離岸金融中心,到90年代,離岸金融市場已遍布世界各地。
種類 按性質劃分,離岸金融市場大致有三種類型:
倫敦型 屬於「自然形成」的市場。倫敦離岸市場始於50年代末,它既經營銀行業務,也經營證券業務。非居民除獲准自由經營各項外匯、金融業務外,其吸收的存款也不需繳納法定準備金。過去,這類市場業務因受外匯管制等限制,而與國內業務截然分開,但自從1979年10月外匯管製取消後,對外匯金融業務的管理與國內金融業務同等對待,「離岸」本身的含義便發生了變異,倫敦離岸市場實際上已經成為兼具境內和離岸業務的「內外一體式」金融市場。香港自從1972年廢除外匯管制後,也逐漸演變成亞太地區一個主要的倫敦型離岸市場。
紐約型 最大特點在於「人為創設」和「內外分離」,而且沒有證券買賣。1981年12月,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同意設立國際銀行業設施(又稱國際銀行便利)之後,紐約離岸金融業務迅速發展。它的主要交易對象是非居民。籌資只能吸收外國居民、外國銀行和公司的存款,但開辦國際銀行業設施的不限於外國銀行,任何美國的存款機構、「愛治法」公司和外國銀行在美分行皆可申請開辦。存款不受美國國內銀行法規關於准備金比率和存款比率的限制。貸款必須在美國境外使用。該「設施」可使用包括美元在內的任何一種貨幣計價。由於美元是最主要的國際通貨,而該離岸市場主要交易貨幣也是歐洲美元,所以紐約離岸市場以本國貨幣作為主要交易貨幣。1986年開放的東京離岸市場也屬這一類型。
巴哈馬型 只有記帳而沒有實質性業務的離岸金融中心,又稱「逃稅型」離岸市場,這類市場實際上是「逃稅港」。由於在某些國家或地區開展金融業務可以逃避銀行利潤稅及營業稅等,同時在這些地方開辦分行的成本與費用也遠較倫敦低,所以離岸金融市場紛紛在這些地方開辟。拿騷、開曼群島和巴林等地皆屬此類。
離岸金融業務的發展和離岸金融市場的迅速擴張,促進了國際性銀行的發展和國際信貸、國際融資的增長,但由於離岸存款不受各國國內法規的各種限制,它對存款所在國的貨幣供應量、銀行管制與貨幣政策的實施都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⑸ 離岸賬戶的資金流向受不受國家外匯管理局監控有無限制
要看你的賬戶開在哪個銀行,如果開在其他國家的銀行,是不受內地外匯管理局監控的。
一般在國內開戶,都會受監控。
離岸賬戶收匯沒有限制。
⑹ 離岸存款
離岸存款是一項吸收非居民的資金,服務於非居民的存款業務。您可選擇這一便捷的存款品種,使您的資金使用更加靈活。
產品特色:
① 無外匯限額限制,境外資金匯往離岸帳戶、離岸帳戶資金匯往境外帳戶和離岸帳戶間的資金劃轉可自由進行;
② 享受優惠利率;
③ 與在岸帳戶之間的資金劃撥視同收、付匯,為您節省匯款時間和費用;
④ 面向在境外(包括港、澳、台地區)注冊成立的企業或機構組織。
⑺ 匯豐銀行的「離岸賬戶」是什麼意思

【解釋】:
離岸賬戶也叫OSA賬戶,境外機構按規定在依法取得離岸銀行業務經營資格的境內銀行離岸業務部開立的賬戶,屬於境外賬戶;離岸賬戶只針對公司開戶,個人開戶是不支持的。離岸賬戶相對於NRA賬戶受外匯管制更少些,從資金的安全性角度來看,離岸賬戶要安全些,受國家外管局監管沒那麼嚴格。
離岸賬戶在金融學上指存款人在其居住國家以外開設賬戶的銀行。相反,位於存款人所居住國內的銀行則稱為在岸銀行或境內銀行。
⑻ 什麼是離岸金融結算
所謂離岸金融結算,是指設在某國境內,但與該國金融制度無甚聯系,且不受該國金融法規管制的金融機構所進行的資金融通活動、貿易結算。
所謂離岸金融中心,是指主要為非本地居民提供境外貨幣借貸或投資、貿易結算、外匯黃金買賣、保險服務及證券交易等金融業務和服務的一種國際金融中心。
一般有三種模式:內外分離型、內外混合型、避稅港型。在國際上,目前已形成了以倫敦為代表的倫敦型離岸金融中心、以紐約為代表的紐約型離岸金融中心和避稅型離岸金融中心(一般設在風景優美的海島和港口,如維爾京群島、開曼群島、巴哈馬群島、百慕大群島、西薩摩亞、安圭拉群島等等)。

(8)在離岸資金面擴展閱讀:
國際金融市場的作用是廣泛的,一般有以下幾個方面:
1、推動經濟全球化發展
首先,國際金融市場能在國際范圍內把大量閑散資金聚集起來,滿足國際經濟貿易發展的需要,同時通過金融市場的職能作用,把「死錢」變為「活錢」,由此推動了生產與資本的國際化。
其次,正如歐洲貨幣市場促進了當時的聯邦德國和日本經濟的復興,亞洲美元市場對亞太地區的經濟建設也起了積極的作用。發展中國家的大部分資金也都是在國際金融市場上籌集的。
貨幣市場的形成與發展,又為跨國公司在國際間進行資金儲存與借貸、資本的頻繁調動創造了條件,促進了跨國公司經營資本的循環與周轉,由此推動世界經濟全球化的巨大發展。
2、為經濟發展提供資金
國際金融市場是世界各國資金的集散中心。各國可以充分利用這一國際性的蓄水池,獲取發展經濟所需的資金。可以說,某些國家或地區就是以在國際金融市場上借錢付利息的代價來推動經濟發展的。
3、調節各國的國際收支
國際金融市場的產生與發展,為國際收支逆差國提供了一條調節國際收支的渠道,即逆差國可到國際金融市場上舉債或籌資,從而更能靈活地規劃經濟發展,也能在更大程度上緩和國際收支失衡的壓力。
⑼ 在岸金融市場與離岸金融市場的區別
「在岸金融市場」與「離岸金融市場」的區別
「在岸金融市場」即傳統的國際金融市場,「離岸金融市場」即新型的國際金融市場,主要是歐洲貨幣市場。
歐洲貨幣市場是一個真正的完全自由的國際資金市場,它與傳統的國際金融市場相比,具有許多突出的特點:
一是擺脫了任何國家或地區政府法令的管理約束。傳統的國際金融市場,必須受所在地政府的政策法令的約束,而歐洲貨幣市場則不受國家政府管制與稅收限制。因為一方面,這個市場本質上是一個為了避免主權國家干預而形成的"超國家"的資金市場,它在貨幣發行國境外,貨幣發行國無權施以管制;另一方面,市場所在地的政府為了吸引更多的歐洲貨幣資金,擴大借貸業務,則採取種種優惠措施,盡力創造寬松的管理氣候。因此,這個市場經營非常自由,不受任何管制。
二是突破了國際貿易與國際金融業務匯集地的限制。傳統的國際金融市場,通常是在國際貿易和金融業務極其發達的中心城市,而且必須是國內資金供應中心,但歐洲貨幣市場則超越了這一限制,只要某個地方管制較松、稅收優惠或地理位置優越,能夠吸引投資者和籌資者,即使其本身並沒有巨量的資金積累,也能成為一個離岸的金融中心。這個特點使許多原本並不著名的國家或地區如盧森堡、拿騷、開曼、巴拿馬、巴林及百慕大等發展為國際金融中心。
三是建立了獨特的利率體系。歐洲貨幣市場利率較之國內金融市場獨特,表現在,其存款利率略高於國內金融市場,而放款利率略低於國內金融市場。存款利率較高,是因為一方面國外存款的風險比國內大,另一方面不受法定準備金和存款利率最高額限制。而貸款利率略低,是因為歐洲銀行享有所在國的免稅和免繳存款准備金等優惠條件,貸款成本相對較低,故以降低貸款利率來招徠顧客。存放利差很小,一般為0.25%~0.5%,因此,歐洲貨幣市場對資金存款人和資金借款人都極具吸引力。
四是完全由非居民交易形成的借貸關系。歐洲貨幣市場的借貸關系,是外國投資者與外國籌資者的關系,亦即非居民之間的借貸關系。國際金融市場通常有三種類型的交易活動:①外國投資者與本國籌資者之間的交易;如外國投資者在證券市場上直接購買本國籌資者發行的證券。 ②本國投資者與外國籌資者之間的交易;如本國投資者在證券市場上購買外國籌資者發行的證券。 ③外國投資者與外國籌資者之間的交易。如外國投資者通過某一金融中心的銀行中介或證券市場,向外國籌資者提供資金第一種和第二種交易是居民和非居民間的交易,這種交易形成的關系是傳統國際金融市場的借貸關系。第三種交易是非居民之間的交易,又稱中轉或離岸交易,這種交易形成的關系,才是歐洲貨幣市場的借貸關系。
五是擁有廣泛的銀行網路與龐大的資金規模。歐洲貨幣市場是銀行間的市場,具有廣泛的經營歐洲貨幣業務的銀行網路,它的業務一般都是通過電話、電報、電傳等工具在銀行間、銀行與客戶之間進行;歐洲貨幣市場是以批發交易為主的市場,該市場的資金來自世界各地,數額極其龐大,各種主要可兌換貨幣應有盡有,充分滿足了各國不同類型的銀行和企業對不同期限和不同用途的資金的需求。
六是具有信貸創造機制。歐洲貨幣市場不僅是信貸中介機制,而且是信貸創造機制。進入該市場的存款,經過銀行之間的輾轉貸放使信用得到擴大,這些貸款如果存回歐洲貨幣市場,便構成了貨幣市場派生的資金來源,把其再貸放出去則形成了歐洲貨幣市場派生的信用創造。
⑽ 離岸資金是什麼意思
離岸金融(Offshore Finance)是指設在某國境內但與該國金融制度無甚聯系,且不受該國金融法規管制的金融機構所進行的資金融通活動。
離岸銀行又稱離岸單位,是設在離岸金融中心的銀行或其它金融組織。其業務只限於與其它境外銀行單位或外國機構往來,而不允許在國內市場經營業務。
離岸金融市場又稱境外金融市場。採取與國內金融市場隔離的形態,使非居民在籌集資金和運用資金方面不受所在國稅收和外匯管制及國內金融法規影響,可進行自由交易的市場。
離岸金融業務迅速發展的主要原因是:離岸銀行不必持有準備金,其經營成本低於國內銀行;離岸銀行不受利率上限的約束,即它們對存款戶支付的利率可高於銀行對國內存款戶支付的利率,而且可以對活期存款支付利息;離岸金融享受稅收上的優待。
離岸金融的特點:離岸金融市場與傳統的國際金融市場的區別,從市場的性質看,傳統國際金融市場本質上是個國內市場,因為它受市場所在國法令的管制,經營的是市場所在國的貨幣,利率體系也是實行所在國利率。而離岸金融市場是一個無國籍的、完全國際化的市場,它不受任何一國貨幣法令的管制,主要經營境外貨幣,實行特有的國際利率結構。從借貸關系看,傳統國際金融市場的借貸關系是在本國人和外國人之間,即本國人資金為外國人提供本國貨幣貸款,並以國內資本凈輸出為特點;而離岸金融市場的借貸關系是在外國人與外國人之間,即用非居民存款向非居民提供外幣存款,並以境外資金來源為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