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不明白除息日後的兩天的股票賬戶的變化
以23號收盤買入10000股為例,不算交易手續費的情況下,23號的市值為48500,24號除權,市值=開盤減去分紅48500-0.2122*10000=46378,24號每股漲了0.11*10000=1100,那麼24號的市值為46378+1100=47478,接下來的是分紅扣稅後0.19098*10000=1909.8,公告稱7月15號到帳,那麼實際的市值為47478+1909.8=49387.8,當然你23號後對建設銀行的操作,都不會影響你23號買入股數的分紅,只是錢要到7月15號才能進你的帳號,你還可以在資金明細里查看這兩天的資金,看有沒有其它地方不對的,希望對你有幫助呵。
Ⅱ 除權日帳面資金變少了,本來賺幾萬的,沒想到除權日股數沒增加,價格減少了一半
除權日帳面資金變少了,出現的總資產比以前少了,只是因為現金和紅股暫時還沒到賬而已,留心看公司通告,在流通股份上市日和現金紅利發放日之後,一切就會正常的了。
Ⅲ 除權除息後我的股票資金會怎麼變化啊高手指教
資金每10股會增加0.9元,股票數量總數不變。
Ⅳ 股票除權之後,之前低買的盈利有何變化
那個100元利潤還在裡面的,不會消失的,也就是你資金賬戶里的余額不會變的。
Ⅳ 股票在除權除息日盈利的資金少了一半,那一半錢會還回來嗎
那一半已經給股東了,過幾日就到個人賬上.
Ⅵ 除權除息盈虧計算不懂
前一個交易日收盤價25元,每10股派1元,那麼每一股就是派0.1元,因此計算第二天的基準價格就是25-0.1元=24.9元。然後每10股變成了15股,那麼24.9除以15等於16.6元,16.6元就是除權除息後的價格。總共分紅1000*0.1=100元,扣稅20%,因此扣除了20元的紅利稅。
假設你就是除權除息前一日買的,成本價25元,那麼之後28元賣出的盈利的話就是(28-16.6)*1500-20=17080元。
Ⅶ 除權除息前買入股票,除權後成本有何變化
除權除息,對股價的影響表現在除權之前和除權之後,除權除息本身說明公司業績很好,因為容易得到資金的追捧。一方面,在業績報告出來之前,業績良好,可能引發除權之前的追捧,另一方面,除權之後,一隻股票很可能從高價股變成低價股,符合股民喜歡買低價股的心理想法,而且股民還有這只股票可以回到原來價位的預期。因為除權之後,經常會出現填權行情。在除權除息之前不需要做任何准備。除權之後大跌,是因為利好兌現。如果除權之前在漲,除權之後繼續漲,說明主力對該股介入非常深,利用大勢吸引眼球,繼續拉升擇機出貨!
一般情況下,上市公司實施高比例的送股和轉增,會使除權後的股價大打折扣,但實際上由於股數增多,投資者並未受到損失。除權、除息對於股東而言影響是中性的。除權、除息一方面可以更為准確地反映上市公司股價對應的價值,另一方面也可以方便股東調整持股成本和分析盈虧變化。
Ⅷ 除權日怎麼資金少了20%
一些股民在不了解除權除息有關知識的情況下,對股價除權當天的「大跌」感到吃驚,這是認識上的誤區,這種認識誤區大多發生在新股民當中。
上市公司分紅送股必須要以某一天為界定日,以規定哪些股東可以參加分紅,那一天就是股權登記日,在這一天仍持有該公司股票的所有股東可以參加分紅,這部分股東名冊由登記公司統計在冊,在固定的時間內,所送紅股自動劃到股東賬上。
股權登記日後的第二天再買入該公司股票的股東已不能享受公司分紅,具體表現在股票價格變動上,除權日當天即會產生一個除權價,這個價格相對於前一日(股權登記日)雖然明顯降低了,但這並非股價下跌,並不意味著在除權日之前買入股票的股東因此而有損失,相對於除權後「低價位」買入股票但無權分享紅利的股東而言,在「高價位」買入但有權分享紅利的股東,二者利益、機會是均等的,後者並無何「損失」。
例如:
某股10送3股,股權登記日當天股民甲以收市價10元,買進1000股共花本金10000元(不含手續費、印花稅),第二天該股除權,除權價為7.69元,此時股民甲股票由原來的1000股變為1300股,以除權價計算,其本金仍為10000元,並沒有損失。
Ⅸ 除權除息當日股價下調,我持有的股票成本沒變但賬戶與前日比出現虧損是什麼原因
那是因為股息沒有到賬吧,等三天再看看賬戶資金有沒有變化,一般三天後到賬
Ⅹ 我買的股票今天除權了,顯示的盈虧不對啊!
送,只是還沒到帳,會給你的,今天是7月16日了,就是說如果你今天不看好 它了,你今天賣了它,還是一樣會送股給你的,因為是7月15是登記的。現金紅利發放日:2010年7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