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關於持倉價與成本價的關系
萬分之3+過戶費+印花稅
印花稅:一律為交易金額的千分之一(國家稅收,不容浮動)。
過戶費:深圳不收,上海收(交易股數的千分之一,起點1元)。
㈡ 如何計算成本價(持倉成本)
你好,在一個時期內連續分批(買入、賣出)交易某金融產品或衍生品(例如股票或期貨)後的交易總成本減去浮動盈虧的數額除以現持有數量得到的數值,即(單位)持倉成本。
股票的持倉成本就是流通盤在不同的價位有多少股票數量。對股票進行持倉成本分析具有極其重要的實戰意義。持倉成本能有效地判斷成交密集區的籌碼分布和變化及能有效地識別主力建倉和派發的全過程,所以投資者一定要全面掌握持倉成本的分析方法。
在交易中券商使用的委託系統中股票持倉成本價均使用以下兩種方法計算:
1、成本價只計算買入的成本
即用戶買入單只股票後,成本價為買入股票的買入金額加上交易費用(傭金和手續費)除以持股股數的數值,持股期間不考慮賣出股票有盈利。
計算公式:成本價=買入金額/持股股數
舉例:
用戶某日以10元買入某股票1000股,交易費用50元,則成本價為(1000*10+50)/1000=10.05
如用戶第二日賣出此股票的一部分,剩餘部分股票的成本價不變,賣出部分股票直接計算盈利,不攤薄到剩餘股票的成本價。
舉例:
用戶第二日以11元賣出此股票500股,交易費用25元,兌現金額為500*11-25=5475,此時盈利部分直接計入資產總額,持有股票的成本價不變仍為10.05元。
如用戶第二日繼續買入此股票,則持有股票的成本價會根據其買入的成本情況,進行攤薄。
計算公式:成本價=(第一次買入金額+第二買入金額)/持股股數
2、成本價計算持股期間賣出股票盈虧
即用戶買入單只股票後,成本價為買入股票的買入金額加上交易費用(傭金和手續費)除以持股股數的數值,如持股期間賣出股票有盈利,則買入金額需要扣除這些金額。
計算公式:成本價=(買入金額-盈虧金額)/持股股數
說明:
1、公式中的盈虧金額包括賣出股票的盈利或虧損金額。
2、如盈虧金額為負值,即為虧損,公式中減負值則為加正值,因此公式中的分子比買入金額大,成本價增加;反之當賣出股票盈虧,盈虧金額為正值,則公式中的分子比買入金額小,成本價減小。
3、如買入金額小於盈虧金額,則成本價為負值,此種情況需要T+0操作,進行高拋低吸。
風險揭示:本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不應以該等信息取代其獨立判斷或僅根據該等信息作出決策,不構成任何買賣操作,不保證任何收益。如自行操作,請注意倉位控制和風險控制。
㈢ 持倉均價和買入成本有什麼區別啊
持倉成本價和買入成本價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買入成本價:即你買進的掛單價格。比如你想在10元買進一個股票,那麼你的買入成本就是10元。 持倉成本價:在你的買入成本上加上手續費(有的軟體只計算買進手續費,有的軟體計算買賣2次的手術費)之後平攤得到的價格。
㈣ 股票上市持倉價和成本價的關系
你好,持倉成本=購買成本(就是成交價乘以成交數量)+稅費成本(主要是券商傭金和印花稅,印花稅現在只在賣的時候收了,傭金還是買賣都要收,另外上海的股票還有過戶費)。
所以持倉成本總是會比成交價高一點,很正常的。
股票買入價要加傭金、加稅金(現在買入免稅金)再加過戶費(深股無過戶費),得出總金額,除以股數,等於每股的成本價。因為賣出股票,還要付傭金、付稅金、付過戶費,所以你實際計算股票的盈虧成本時,要將賣出的費用加上去才對。證券公司對一支股票在清倉前,多次買賣操作,成本是滾動計算的。
持倉價和成本價之間的區別
其實成本價就是我們買入股票時的價格,而持倉價則是我們當前持倉的價格,這其中包含了我們買入股票的價格和交易的傭金與稅費,因此持倉價就是我們當前所持有的股票倉位的價格。
我們打個比方來說,比如我們再5元的價位上買入了1000股,當股價上漲到10元的時候,我們賣出500股,這個時候我們的本錢已經收回來了,而另外500股的持倉價格則為0,也就是說哪怕是這500股全部都配光了,我們也不會出現虧損,只不過如果這樣我們的成本價依然會再次回歸到5元。當然,這樣計算是為了說明的更簡單一些,實際上我們的買入賣出交易是有手續費和印花稅等交易費用的,這個我們在實際應用中應當計算到成本裡面去。
風險揭示:本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不應以該等信息取代其獨立判斷或僅根據該等信息作出決策,如自行操作,請注意倉位控制和風險控制。
㈤ 什麼叫持倉價成本價
你好,持倉價就是買入時加上一些單邊手續費用的價格,成本價是買入時股票的價格+買入時的手續費用+賣出時的手續費用,這就是成本價。
持倉價和成本價的區別:
持倉價也叫持倉成本價格,當用戶買入一定數量的股票、期貨、黃金白銀後,如果未進行任何操作,此時持倉價=成本價。
即用戶首次買入的價格可以視作為投資者的成本價(未經過遞延費、止損或止盈之前的總倉位成本價格)。
持倉價代表用戶當前持有倉位的價格,如果是買入的現貨貴金屬,每日持倉均會有持倉遞延費,也叫隔夜費,每日的持倉價格是會上漲的,但成本價格是用戶首次買入的價格。此時持倉價》成本價。
當用戶買入的是股票的時候,此時沒有遞延費,如果用戶不進行任何操作,此時持倉價格=成本價格。但若發生部分倉位止損或止盈離場,此時用戶的持倉價格將會被平均。比如投資者在2元買入100股某股票,當該股票漲至4元時,投資者賣出500股,此時投資者實際已經保本了,其剩餘股票的持倉價格為零,即使跌至零元,整體也不會虧損。但成本價格仍為2元。
持倉價和成本價的關系
持倉成本=購買成本(就是成交價乘以成交數量)+稅費成本(主要是券商傭金和印花稅,印花稅現在只在賣的時候收了,傭金還是買賣都要收,另外上海的股票還有過戶費)。
所以持倉成本總是會比成交價高一點,很正常的。
股票買入價要加傭金、加稅金(現在買入免稅金)再加過戶費(深股無過戶費),得出總金額,除以股數,等於每股的成本價。因為賣出股票,還要付傭金、付稅金、付過戶費,所以你實際計算股票的盈虧成本時,要將賣出的費用加上去才對。證券公司對一支股票在清倉前,多次買賣操作,成本是滾動計算的。
風險揭示:本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不應以該等信息取代其獨立判斷或僅根據該等信息作出決策,不構成任何買賣操作,不保證任何收益。如自行操作,請注意倉位控制和風險控制。
㈥ 什麼叫持倉成本
持倉成本是指在一個時期內連續分批(買入、賣出)交易某金融產品回或衍生品(例如股票或期答貨)後的交易總成本減去浮動盈虧的數額除以現持有數量得到的數值。
在實物交割或者現金交割到期之前,投資者可以根據市場行情和個人意願,自願地決定買入或賣出期貨合約。而投資者(做多或做空)沒有作交割月份和數量相等的逆向操作(賣出或買入),持有期貨合約,則稱之為「持倉」。
在黃金等商品期貨操作中,無論是買還是賣,凡是新建頭寸都叫建倉。操作者建倉之後手中就持有頭寸,這就叫持倉。
(6)持倉價格和成本價格擴展閱讀:
對於持倉量的演算法,國內是按你理解的方法計算的,持倉量的增加代表資金流入期貨市場,反之,代表資金流出期貨市場。對價格的影響要結合成交量一起分析。
1、成交量,持倉量增加,價格上漲,表示價格還可能繼續上漲。
2、成交量,持倉量減少,價格上漲,表示價格短期向上,不久將回落。
3、成交量增加,持倉量減少,價格上升,表示價格馬上會下跌。
4、成交量,持倉量增加,價格下跌,短期內價格還可能下跌。
5、成交量,持倉量減少,價格下跌,短期內價格將繼續下降。
6、成交量增加,持倉量和價格下跌,價格可能轉為回升。
㈦ 持倉價和成本價的區別
持倉價= 建倉價<當日持倉> 或上一交易日結算價 <歷史持倉> (未經結算,持倉價=建倉價;經過結算的持倉單,持倉價=結算價)。
建倉價格就是買入時的股票價格,持倉價格就是當前你經過多次買入、賣出後的成本價。
只考慮建倉價格,和持倉沒關系。
㈧ 為什麼股票買入成交價格和持倉成本價格不一樣
因為每一筆交易都有交易成本,包括政府徵收的千分之三印花稅、券商收的傭金和證券交易所收的手續費和委託費。成交價格里是不包括這部分成本的,而成本價格里包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