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貸款資金 > 粵漢鐵路股票價格

粵漢鐵路股票價格

發布時間:2021-05-03 08:32:38

❶ 粵漢鐵路修建權為什麼是由中國人贖回來的

因為當時清廷的盛宣懷為了修路找美國公司借了四百萬英鎊,結果美方要求中國還清債款才能收回管理權,後來還是張之洞想辦法把合同廢除,出高價贖回了路權,雖然後來因為修鐵路入不敷出張之洞又找了四國銀行借款,但路權還是在中國人手裡的。

❷ 1911年清廷宣布商辦鐵路收歸國有,為什麼遭到各地一致反對

1911年5月(宣統三年四月),清朝廷在盛宣懷的強力推進下,宣布「鐵路干線國有政策」,強收川漢、粵漢鐵路為「國有」,由中央借外債修築鐵路。旋與美、英、法、德四國銀行團訂立借款合同,總額為六百萬英鎊,公開出賣川漢、粵漢鐵路修築權。而原來地方的集資款概不退現款,只換發國家鐵路股票。這引發四川、湖北、湖南、廣東各地的反對聲浪。

....國有,按照國家的標准給你股票,你懂的......一百年了,還是這么些手段

❸ 我有3張"商辦廣東粵漢鐵路有限總公司"股票,想問下值多少錢

技巧不是說一下你就能懂的,最好是找個對行情了解比較深的人帶你,你可以一邊操版作一邊學習,權這樣才能更好的掌握。
金 7 貴
銀 5 金
投 5 昵 屬
資 → 0 → → 投
咨 2 稱 資
詢 9 技
Q 3 術
Q 9 指
1 導

❹ 鐵道部收回廣東粵漢鐵路公債券是什麼東西

不如去鑒寶節目看看,請專家幫忙,也許會是古董哦

❺ 京漢鐵路的股票

「粵漢鐵路」股票收藏近百年
曾有媒體報道一名叫孫沂的村民現年多歲,從祖父那代開始,家中便收藏了一張1913年簽發的股權證明,發行股票的公司是「商辦廣東粵漢鐵路有限總公司」,公司總理兼總工程師便是中國第一條自建鐵路的主持者詹天佑。
受委託人、鄰居孫文卿證實,這份股權證明大約是1916年左右,由孫沂的曾祖父孫昭從南洋寄回來的,在孫家收藏了已經近百年。孫家家境一向算不上富裕,而且這近百年間,中國發生了許多重大的事件,孫家甚至將孫昭的大量信函都燒掉了,但是唯獨沒捨得毀掉這份股權證明。不過由於世代務農,孫家也沒人想到能從這些股票中獲得收益。直到這些年孫沂的幾個兒子都在外打工,對股票多多少少有了些認識,才意識到家中原來還有這樣一件「寶貝」。
股票每股為5塊銀元
從這張股權證明上可以看出,當時粵漢鐵路公司發行的股票每股為5塊銀元,總共發行了8817562股。孫昭花了60元,購了12股。股權證明後面有詹天佑的印章,上面還印出粵漢鐵路從廣州(羊城)至今日韶關段的線路圖。
廣州貨幣金融博物館館長簫茂盛表示,由於發行這些股票的「商辦廣東粵漢鐵路有限總公司」早已不存在,因此想兌現這些股票的希望只能是落空了。不過,作為上世紀初發行的金融憑證,還是具有收藏價值的。
記錄「保路運動」重要細節
專家介紹,這份股權證明記錄了中國近代史上的重要一頁———「保路運動」的許多珍貴細節,歷史價值不小。
1911年春,清王朝成立「責任內閣」,於5月9日頒發「上諭」實行「鐵路國有」政策,宣布各省的鐵路干線一律「收歸國有」,准備以「國有」為名出賣全國鐵路主權。5月20日,皇族內閣的郵傳部大臣盛宣懷同英、美、德、法四國銀行團簽訂600萬英鎊的《湖北湖南兩省境內粵漢鐵路、湖北境內川漢鐵路借款合同》,把湖北、湖南、廣東3省人民從美國侵略者手中贖回的粵漢鐵路和川漢鐵路的修築權,又重新出賣,這激起了各階層人民的憤慨,湖南、湖北、廣東、四川4省大舉展開了保路斗爭。6月10日,廣東粵漢鐵路股東召開萬人大會,提出「萬眾一心,保持商辦之局」,並致電湖南、湖北、四川各省,謂「鐵路國有,失信天下。粵路於十日議決,一致反對」。
孫沂手持的這份股權證明上附的《本公司章程摘要》中便寫明,「本公司系華商集股自辦,不收外國人股份,並不得將股票轉售及抵押與外國人。如有私行轉售及抵押致牽引外國人干預者,本公司有權將原股東股票注銷作廢。」這一重大的歷史事件,從小小的股權證明中可見一斑。

❻ 我有3張"商辦廣東粵漢鐵路有限總公司"股票,想問下值多少錢

你去看看他們公司破產沒

❼ 誰能告訴我,粵漢鐵路的歷史

蘆漢鐵路的開築,刺激了全國鐵路事業的拓展。粵、湘、鄂三省紳商提出由他們自行集股,修築粵漢(廣州至漢口-應為武昌)鐵路。張之洞不反對修路,但不相信三省紳商有足夠財力承擔此任。他仍主張官督商辦。

光緒二十二年(1896 年)五月,上諭修築粵漢鐵路,由官方主持,三省紳商通力合作,以保鐵路權利。但是盛宣懷卻通過駐美公使伍廷芳向美合興公司商借洋款四百萬英磅。美方在合同中強行塞入派員勘測、築路並「照管駛車等事」的條款,規定直至五十年後中國還清債款,方可收回鐵路管理之權。

簽約後,美方拖延執行合同,甚至私賣三分之二股份給比利時萬國東方公司,擅自決定粵漢路南段由美國修築,北段由比利時修築。粵、湘、鄂三省紳商本來就對朝廷出賣築路權給美國極為不滿,現在更對合興公司的違約舉動義憤填膺,他們強烈要求廢除合同,收迴路權,由三省自辦粵漢鐵路。

張之洞支持三省紳商的要求。美方理虧,又想出花招,提出以協豐公司收買合興公司全部股票,另立合同,「以美接美」,或中美合辦。之洞表示,「以美接美為謬談,中美合辦亦斷斷不可,廢約堅決,一定不改」。最後,合興公司向中國方面勒索高價,出讓路權。之洞從維護主權出發,「但期公司歸我,浮價不必計較」,以六百七十五萬美元的高價贖迴路權。

光緒三十一年(1905 年)七月,張之洞奉旨督辦粵漢鐵路。十一月,他在武昌召集三省紳商會議,決走粵、湘、鄂「各籌各款,各修各路」。但是隨後張之洞以商股籌集不易為由,壓制三省「商辦」,並不顧各界的強烈反對,於宣統元年(1909 年)四月與德、英、法三國銀行團簽訂《湖廣鐵路借款合同》,借款五百五十萬英磅,五厘起息。為應付輿論,之洞稱「由官借款」,「准商民買股」。此事激起更大規模的反抗浪潮。

不待事態平息,之洞便與世長辭,臨終之際,他仍念念不忘修路之事。張之洞未能親眼看到鋼鐵巨龍賓士於洞庭湖濱、五嶺山麓,但他為修築粵漢鐵路付出的勞作,尤其是支持三省紳商收迴路權的舉動,在鐵路史上留下重要的一筆。

後記

清末,漢口成立了籌建粵漢、川漢鐵路的辦事機構,著名工程師詹天佑於1909年出任川漢鐵路總工程師兼會辦,次年又任商辦粵漢鐵路總理兼總工程師。民國成立後,出任鐵路督辦。

粵漢鐵路從1898年動工,直到1936年才全線通車,全長1096公里,前後經歷36年。

http://www.cnhubei.com/200412/ca636650.htm

❽ 湘桂鐵路與粵漢鐵路哪條容易些

這兩套鐵路都是屬於,春運高峰期的鐵路 自己到12306中國鐵路官方網站進行搶票吧,搶到就好了

❾ 清末川漢鐵路的內幕

川漢鐵路公司內部管理混亂,籌集到的巨額資金沒有用於開工,卻被公司高層挪用300多萬到上海各錢庄保值增值,或者購買股票。清廷宣布鐵路國有時,對於川漢公司高層,或許求之不得,條件是朝廷支付公司已經花費的全部費用。 如同近代中國一切新奇玩意兒一樣,鐵路也不是中國人創造的,而是西方工業革命的產物。中國人很早就知道了這項發明,但很長一段時間里,只是停留在爭論鐵路的利弊上,沒有考慮引進,更不要說大規模修建了。 大規模籌劃修築鐵路是在《馬關條約》之後,因為這個條約規定日本臣民可以自由到中國開辦企業。根據利益均沾原則,列強相繼將大量資金投入這個尚未充分開發的廣袤市場。隨著這輪經濟騰飛,物流增加,大規模的鐵路建設也就自然而然提上了日程。 對於甲午戰後的中國來說,大規模鐵路建設遇到的困難,並不是過去所說的什麼傳統、什麼文化沖突,而是實實在在的經濟原因:資金和技術。最終鐵路得以修建,離不開外國資本對中國鐵路建設的高度熱情――當然,這主要出於資本本身具有的贏利沖動。不過,清廷的政治決斷更加重要,如果沒有清廷利用外資修築鐵路的決斷,中國鐵路不可能在甲午戰後幾年獲得突飛猛進的超常發展,基本形成影響至今的中國鐵路路網。 鐵路建設對當時乃至後世中國的經濟發展、社會進步都起到不可估量的進步作用,鐵路延伸到哪兒,近代文明的種子就播撒到哪兒;在鐵路沿線很快形成一批中心城市,它們迅速成為近代文明的中心,極大改變了古老中國的文化地圖、社會結構,乃至中國人的生活方式。 但誰也想不到的是,鐵路竟然將一個兩百多年的王朝送進歷史。 民間資本進鐵路 進入20世紀,中國資本在外國資本的示範下也有了一定發展,在民族資本家看來,具有高額利潤空間的鐵路修築當然不該讓外國人獨享。聰明的中國人從1903年開始就醞釀著一場爭斗,他們准備用民族主義的旗幟,以國家安全、民族利益為理由,要求清廷將外國資本驅逐出鐵路修築,最低限度是允許民族資本進入鐵路修築。這就是近代史上所說的收回利權運動,其觸發點是粵漢鐵路修築權。 粵漢鐵路是指從廣州至武昌的鐵路,這是一條貫穿近代中國鐵路史的線路,自1895年決定興建至其建成,始終充滿各種各樣的爭執和故事,其規劃路線也幾經調整。 按照清廷的規劃,粵漢鐵路是交給美國公司主持修建的。但美國人在協議簽署後遲遲不開工,不僅向中國方面要求鐵路沿線的礦產資源開采權,而且私自將其三分之二的股權轉賣給了比利時的公司。這就給中國的民族主義者留下了口實。於是,順著收回利權運動的思路,粵漢鐵路沿線三省(廣東、湖南和湖北)紳民建議,朝廷收回粵漢路權,交給三省自行修建。 對於三省紳民的熱情,朝廷好像甚為感動。1898年初,清廷以高價從美國人手裡收回粵漢鐵路修築權,制定《鐵路簡明章程》,將民間資本引向鐵路建設,並同意湖北、湖南和廣東三省紳民與鐵路總公司會商,妥議辦法,招股集資,承接粵漢鐵路的修築。 就鐵路建設來說,允許民間資本進入無疑是件好事。將一個新興產業公平開放給所有資本,既有助於民族資本的提升,在某種程度上也有助於遏制外國資本一家獨大、挾制朝廷。問題在於,資本的本性就像《資本論》所分析的那樣,從來就以利潤最大化為最高訴求,不會因為民族而更愛國,也不會因為國際而害人。那時中國人沒有對民族資本、國際資本仔細分辨,出於一種愛國主義的熱情,片面相信民族資本更愛國。其實,結果並不是那麼一回事。 中國民間資本遠沒有估計的那樣大,各省紳民雖然對介入鐵路信心滿滿,但真的要他們拿出真金白銀,就顯得心有餘而力不足了。各省紳民甚至想出了許多出乎情理的手段,以各種各樣的理由向民間加捐加稅、搜刮財富、籌措資金,弄得民意沸騰,怨聲載道。 民間資本進入鐵路後還衍生出一個新問題,原本大致統一的技術標准在資金來源多樣化之後變得越來越不容易統一,這對於全國路網也是一個巨大的隱患,如果將來各路建成後無法聯通,那對整個國家發展來說,可能是得不償失。 官商合辦到「國進民退」 1906年,郵傳部考慮制定了一份《統籌全局鐵路折》,確定全國鐵路干線和主要支線的大致走向,傾向於在適當時候由國家統一籌措資金,將鐵路干線收歸國有。根據這個思路,郵傳部稍後出面,將河南、陝西及江蘇鐵路公司集股不多且一直沒有開工的工程作了處理,向這些工程注入一部分官股;將隴海路各段由原來的商辦改為官商合辦。 這個政策化解了這些路段的資金困難,因而在推行之初並沒有遭到反對,許多人相信這或許是化解鐵路建設難題的一個出路。 清廷將這些進展不順的路段收歸官辦,出發點是好的,效果也不錯,但是站在民間立場上說,這顯然侵犯了民間資本的利益。特別是清廷在政策上有個非常大的歧視,即官辦鐵路抵押路權向海內外融資,而商辦鐵路之所以舉辦困難,主要是因為政策上不允許他們抵押路權。因而中央和地方為路權吵得不可開交,一直找不到兩全其美的妥協辦法。 這樣的爭吵一直持續到1911年。這一年5月5日,給事中石長信向朝廷提交了一份奏摺,建議朝廷痛下決心,將涉及全國經濟布局的重要干線一律收歸國有,尤其是粵漢、川漢等路段連接西南邊陲,具有戰略意義,斷非民間資本有能力予以修築。而且,從相關各省進展情形看,這幾條線路也非收歸國有不可,像廣東紳商雖然爭奪路權非常積極,但並沒有在修路上下力氣,而是將路權作為一擔生意,倒來倒去,設法牟利。至於湖南和湖北,經濟原本就落後,指望民間資本去修路無疑望梅止渴,除了加重民眾負擔,讓路權變成地方權貴牟利工具外,毫無助益。問題最大的是四川,四川紳商各樹朋黨,各懷意見,雖然向民眾籌集了大筆資金,但並沒有在築路上賣力氣。更危險的情形可能是,四川紳商將這筆資金挪作他用,許多爛賬估計已很難收回。這不是一般的爛賬,弄不好會激起民憤,引發騷亂。 石長信的理由明白曉暢,解決方案簡單易行,很容易贏得朝廷的認同和批准。而朝廷此時正信心滿滿地准備進入君主立憲新時代,於是在發布責任內閣名單第二天(5月9日)爽快批准了這份建議,宣布此前各省分設鐵路公司集資興辦的鐵路干線由於耽擱已久,即由國家收回,趕緊修築。這意味著幾年前向民間資本開放鐵路修築權的政策廢除。 清廷鐵路干線國有化的本意或許就是為了加快建設,並沒有與民爭利的意思。但是這個政策如果從民間從紳商立場進行解讀,就有國進民退的意味了。在民間資本看來,這個政策太無恥了,不僅堵塞了民間資本介入鐵路投資的通路,而且對已經籌集到的資金也是一個巨大的威脅。 在四川跌了一個大跟頭 5月18日,清廷任命端方為督辦粵漢川漢鐵路大臣。兩天後,郵傳部大臣盛宣懷以兩湖厘金、稅捐為抵押,與四國銀行團簽訂了《湖廣鐵路借款合同》,由四國銀行團貸款600萬英鎊修築粵漢川漢鐵路。 盛宣懷盡管籌措了巨額資金,但他並沒有準備用這筆錢去兌換各省路權。6月1日,他和端方聯名致電四川總督王人文,表示川漢鐵路已用之款和公司現存之款,均可由朝廷一律換發國家鐵路股票,概不退換現款。假如四川方面不能同意,一定要朝廷發還現款的話,那麼就由朝廷另借洋債,而這筆洋債必須以川省財政收入作抵押。即是說,政府收回了路權,但沒有退還補償先前民間資本的投入。 王人文看了這個方案大吃一驚,以為這個政策一旦宣布必將舉國騷亂,他希望朝廷收回成命,調整政策,妥善解決。然而盛宣懷太自負了,錯誤估計了政府的威望和人民的承受力,一味堅持既定政策不變,一再敦促各鐵路公司清理賬目,准備交接。 盛宣懷的一意孤行激怒了各省人民,湖南人最先舉行萬人大會抗議,緊接著,鄂、粵、川等省都有不同表示。各省督撫順從民意致電朝廷,希望遵從民意,從長計議,不要只算經濟賬不算政治賬,因此引起天下大亂。然而朝廷太自以為是,盛宣懷太自信自己的正確能幹,他與各省一一談判,分化瓦解危機,但沒想到獨獨在四川跌了一個大跟頭。 川漢鐵路公司原本是個官辦公司,成立於1904年,後因紳民呼籲,吸收了一些民間資本,改為官紳合辦。到了1907年,官股退出,成為完全意義的商辦公司,但問題卻越來越嚴重,鐵路如何修、修哪兒,在公司內部一直吵鬧。直至1909年底,宜昌至萬縣段勉強開工。 更為嚴重的是,川漢鐵路公司內部管理混亂,籌集到的巨額資金沒有用於開工,卻被公司高層挪用300多萬到上海各錢庄保值增值,或者購買股票;結果到了鐵路國有化時,這300多萬不僅沒有增值,反而虧損了200多萬。再加上各種損耗,川漢公司籌集到的款項,沒有修路,就消耗損失了近一半。因此,清廷宣布鐵路國有時,對於川漢公司高層,或許求之不得,條件是朝廷支付公司已經花費的全部費用。 精明的盛宣懷當然不會滿足這些要求。公司高層在失望之餘,為了洗刷自己,為了轉移各界對集資款去向的質疑,遂發動中小股東也就是一般民眾起來抗爭。很顯然,川漢鐵路公司高層希望將水攪混,以民眾對朝廷的憤怒掩飾他們的挪用資金的貪婪和始終沒有修築鐵路的無能。由此而來的四川保路運動引發了武昌起義,一個王朝就這樣頃刻瓦解了。

❿ 近代粵漢鐵路得以建成的歷史原因是什麼

光緒二十二年(1896 年)五月,上諭修築粵漢鐵路,由官方主持,三省紳商通力合作,以保鐵路權利。但是盛宣懷卻通過駐美公使伍廷芳向美合興公司商借洋款四百萬英磅。美方在合同中強行塞入派員勘測、築路並「照管駛車等事」的條款,規定直至五十年後中國還清債款,方可收回鐵路管理之權。
簽約後,美方拖延執行合同,甚至私賣三分之二股份給比利時萬國東方公司,擅自決定粵漢路南段由美國修築,北段由比利時修築。粵、湘、鄂三省紳商本來就對朝廷出賣築路權給美國極為不滿,更對合興公司的違約舉動義憤填膺,他們強烈要求廢除合同,收迴路權,由三省自辦粵漢鐵路。
張之洞支持三省紳商的要求。美方理虧,又想出花招,提出以協豐公司收買合興公司全部股票,另立合同,「以美接美」,或中美合辦。之洞表示,「以美接美為謬談,中美合辦亦斷斷不可,廢約堅決,一定不改」。最後,合興公司向中國方面勒索高價,出讓路權。之洞從維護主權出發,「但期公司歸我,浮價不必計較」,以六百七十五萬美元的高價贖迴路權。

閱讀全文

與粵漢鐵路股票價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鈀金期貨一手多少克 瀏覽:568
投資經理王曉明 瀏覽:588
證券投資人的權利和義務 瀏覽:660
股票貼現率為多少 瀏覽:364
信託還是證券 瀏覽:162
股票開題報告 瀏覽:13
期貨開戶新聞 瀏覽:133
重慶鴻徒投資有限公司 瀏覽:633
2016年房企融資 瀏覽:107
信託bt 瀏覽:127
得利寶信託信託理財 瀏覽:325
彩禮融資 瀏覽:846
瀝青歷史價格走勢圖 瀏覽:77
山西理財公司 瀏覽:448
光正集團股票吧 瀏覽:755
原油寶屬於什麼理財 瀏覽:623
柚子理財雷 瀏覽:360
成都農商行股票怎麼樣 瀏覽:36
股票橫向震動 瀏覽:392
p2f理財平台哪個好 瀏覽: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