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貸款資金 > 2016秋糧玉米價格預測

2016秋糧玉米價格預測

發布時間:2021-05-05 17:19:37

1. 玉米價格會大漲嗎

糧食價格直接關繫到咱們農民朋友的切身利益,大家對糧食的價格都十分關注。

作為全國玉米主要供應區的東北玉米產量的大幅減少,勢必會減少直接減少上國內玉米的總供應量,出於對產量和需求的考慮,社會上的資本投資家、規模玉米需求企業紛紛買漲玉米期貨,從而導致近期的玉米市場價格的一路高歌猛漲。

3、受玉米種植規模面積減少因素的影響

而且玉米多年來一直處於總量豐收、庫存較多的狀態。我國對國內糧食的種植結構進行了調整,並在東北地區提出了「大豆振興計劃」,鼓勵和引導東北地區的農民朋友適量增加大豆的種植面積。

2. 現在玉米現在玉米價格多少錢一斤

天下糧倉網抄訊:今日(10月24日),河北秦皇島撫寧驪驊收購新玉米價格1840元/噸。

今日(10月24日),河南焦作孟州河陽酒精廠收購本地糧和東北糧玉米價格2030元/噸。

今日(10月24日),吉林公主嶺中糧黃龍及中糧生化三等玉米價格1710元/噸。

今日(10月24日),黑龍江綏化京糧龍江生物公司收購玉米潮糧價格1680元/噸。

了解更多點這里進入:玉米價格行情

3. 2016年玉米價格預測

據行業人士稱,中國政府計劃連續第二年調低國產玉米收購價格,旨在提振遭受危機的加工行業停滯的需求,消耗龐大的玉米庫存。
中國玉米價格全球最貴,令國內加工行業難以維系。政府准備把2016/17年度玉米收購價格再下調10%,至每噸1800元,約合每噸282美元。此前政府已經宣布將2015/16年度(10月到次年9月)玉米收購價格調低10%。
中國是全球第二大玉米消費國。加工商使用玉米生產飼料、甜味劑和乙醇等。玉米收購價下調也將影響高粱、玉米酒糟粕和大麥等飼糧需求。北京的分析師稱,考慮到庫存龐大,國內玉米價格仍遠遠高於進口成本,政府需要調低玉米價格。
行業人士表示,政府還可能向采購東北玉米的南方銷區飼料加工商提供運費補貼。他們沒有透露政府何時提供補貼。三位行業人士稱,政府可能在明年初宣布新的收購價格。中國的玉米播種工作於3月份開始。
中國玉米價格下調有助於制約國內加工廠對海外玉米的需求,令國際玉米價格承壓下行。中國是全球第二大玉米消費國。某國有智囊團的分析師稱,玉米及玉米替代品進口量將會低於我們早先的預期,可能比上年減少50%甚至更多。
中國政府不得不逐步退出玉米收儲項目,因為到明年4月份時,國內玉米庫存可能激增至2億噸,相當於中國全年的消費量。收儲項目旨在保護農民收入,但是也導致過國產玉米價格高企,加工商和深加工商面臨虧損。消息人士稱,過去三年裡多達60%的深加工產能關閉。
今年9月份中國自2008年以來首次調低玉米收購價格。東北地區的深加工企業還獲得收購國產玉米的補貼。這些措施有助於縮小國產玉米與進口玉米之間20%的價差,但是仍不足以消耗庫存,或者鼓勵飼料加工商以及甜味劑生產商等加大投資力度。
不過,至少一家公司已經從原材料價格下跌中受益。亞洲地區最大的玉米深加工企業——大成生化的官員稱,上周公司已經開始恢復閑置的玉米甜味劑和賴氨酸生產線。到11月底時,位於吉林的賴氨酸生產廠將開足馬力生產,年產能達到50萬噸。
但是養殖行業的需求低迷不振,可能制約提振諸多玉米加工企業的努力。一些家禽養殖戶的存欄量正從疫情中恢復,中國生豬宰殺已經造成庫存枯竭。中糧期貨分析師稱,玉米需求不會很快恢復到2012年創紀錄的1.2億噸。

4. 現在的玉米價格是多少為什麼糧食價格下跌

我們這里的玉米價格為1.03元,前段時間為1.10元。
糧食價格下跌專,有很多原因,屬主要是國際價格下跌,進口相對要便宜,因此而影響到國內價格。
另外,玉米的下游產品下跌,也是造成玉米價格下跌的原因。

5. 2016年種玉米價格還能行嗎

今年玉米臨儲價格首次下調,糧農面臨豐收的煩惱。記者走進吉林敦化調查。
明年還種不種玉米
國內外價格倒掛、庫存積壓,玉米臨時收儲政策調整勢在必行
政策調整,應統籌兼顧各方的利益,讓玉米價格逐步回歸市場
一望無際的玉米地里,收割機隆隆作響。眼下,吉林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敦化市收獲的景象一如往年。不同的是,自2008年國家推出玉米臨儲政策以來,臨儲價格首度出現下調。
今年,國家臨儲玉米掛牌收購價格確定為「國標三等」每斤1元,每斤降價0.12元。這將給農戶帶來多大影響,農民有啥期盼?忙碌的秋收背後,比往年多了幾分不平靜。
農民:每斤降價0.12元,去了成本不掙錢。政策「急剎車」,農民難承受
「看吧,這玉米全在棵上站著呢,先自然降水吧,含水量太高。」種糧大戶闞寶富把記者領到地頭說。
敦化市新立村農民闞寶富,經營著寶富家庭農場。今年,農場60公頃地全都種了玉米,預計能收700多噸。
「愁人啊!今年玉米價格低,連收糧的小販都看不到,玉米不好賣啊。收回家,太濕,沒地方存放,怕捂了;要是過幾天下了大雪,更麻煩。」闞寶富說。
去年,闞寶富種了50多公頃玉米,純收入30來萬元。今年的玉米行情,讓闞寶富懷念起去年賣糧的情景,「就坐在家裡,一斤9毛8分錢,直接賣給上門收糧的經紀人,省心,運費啥也不管。」
而今年,闞寶富把糧先晾在地里,等著國儲糧開庫,就直接把糧送過去。他盤算著,國家收儲價格還能高一些,賣糧也方便,一斤玉米的運費2分錢就夠。往遠點的加工企業送糧,一斤玉米的運費得5分錢。
「如今,在收糧企業的門口,賣糧的車都排成『長龍』了,基本上排3天隊才能賣出去。多等一天,按一噸糧20元給運糧車付費,80噸糧就是1600多元的開支啊。」闞寶富說。
秋收再忙,老闞也要時時關注玉米價格,「打開微信,就能看到糧食加工企業收購玉米的價格,企業每天都會及時公布。」
「企業收購濕玉米的價已經掉到6毛4分錢啦。按照這個行情,去了種地的成本就不掙錢了。」闞寶富打開手機查看了一下當天的糧價。「目前,企業收購價太低,著急還貸款的農戶,糧價多少也得賣了,著急用錢啊。」
闞寶富算了筆賬:且不看農戶玉米實際交易價格,按照國家臨儲價格的降幅,每斤玉米少收入0.12元,1公頃地能收12噸玉米,那就得減收2880元錢。
連續多年的玉米臨儲政策,保護了農民利益,穩定了農業生產,意義不容忽視。然而,國內外價格倒掛、庫存量越來越高,這個矛盾也日益凸顯。

「臨儲政策調整咱理解,但能不能在下種前調。現在秋收了,踩腳『急剎車』,農民有點受不了。」闞寶富的想法代表了不少糧農心聲。
盡管如此,還是有些消息讓闞寶富的心情能稍稍舒緩。為保證農民順暢、方便賣糧,今年吉林省將於11月1日啟動臨儲玉米政策,比去年提前了1個月。
政府:增加糧食代儲點,加大技術設備支持,最大限度降低賣糧成本
「今年,吉林省改變往年分期分批開庫方式,收購庫一次性布設到位,全面啟動。全省各地將盡量方便農民就近賣糧,減少運費支出。」吉林省糧食局調控處處長王濤介紹說。
面對糧食收購政策調整、庫存積壓等復雜形勢,敦化市政府協調當地4個民營糧庫,幫助中儲糧增加代儲點,保障糧食收購順利,確保農民能夠及時賣糧。目前,4個民營糧庫可存儲10萬噸玉米。
眼下,糧價一天掉一個價,讓農戶順利賣出好價錢,並不容易。敦化市鴻發現代生態農場經營了703公頃土地,種了370多公頃玉米,4000來噸的產量,賣糧壓力不小。
幸好,在敦化市農業局的協助下,鴻發現代生態農場適時搶收,將2000噸玉米順利賣給了吉林市乙醇燃料公司。
「9月28日,市乙醇燃料公司開始收購濕糧。29日,農場開始收割,4天收了2000噸玉米,以最快速度賣給了企業,當時可是8毛3分錢一斤啊,現在掉到6毛多了。」鴻發現代生態農場經理人庄文君說。
記者來到鴻發現代生態農場,大型收割機在遠處的田裡轟鳴作業。庄文君遠遠指過去:「苞米直接脫粒,其他的全部粉碎還田,40分鍾收獲一車,那就是40噸玉米啊。」
去年,鴻發現代生態農場收割玉米主要靠7台小機械,田裡收割、卸到場地、用機械脫粒,再裝車運輸,耗費人手,成本高。「按照去年的方式,想收想賣都來不及。今年,市農業局給協調的進口大機械,幫我們搶收搶賣,脫粒後直接裝車送到企業,這就一斤能省8分錢成本。」庄文君說。
「這個時期,更需要政府相關部門提供信息服務,幫農戶拓展銷路;給予技術設備支持,降低農戶賣糧和儲量成本。」王濤說。
今年按規定,玉米生霉粒含量超過2%國家不再收購。為此,吉林省各級農技幹部,進村指導農民科學儲糧,做柵子、將糧食上樓子,杜絕「地趴糧」,保證糧食安全存放,盡可能增產不減收。
期盼:出台相應配套措施,推動結構調整,讓玉米價格逐步回歸市場
今年,敦化市玉米的種植面積增加了2.4萬公頃,突破了9.5萬公頃,成為當地第一大作物。「前期測產來看,全市糧食產量將突破100萬噸。」敦化市農業局副局長國長振說。在庄文君看來,最直接的感受是,一公頃地玉米比去年多打了400來斤。
敦化迎來了玉米種植面積最大的一年。而作為吉林省大豆主產區,敦化大豆種植面積卻不斷減少。2014年,全市大豆種植面積約15萬公頃,佔全省一半左右,2015年僅有9萬多公頃。
敦化大豆因非轉基因、高蛋白而聞名,出口量佔全國60%。作為東北地區大豆集散地,敦化大豆市級以上龍頭加工企業16家,就地加工不成問題。
與之形成反差的是,玉米當地轉化能力非常弱,屬於原糧輸出地。「遭遇價格下跌,敦化玉米銷售壓力巨大。」國長振說。
臨儲政策執行了7年,玉米價格7連增,也讓玉米和大豆之間的效益差距拉大。庄文君介紹說,「一公頃地,可產10多噸玉米,黃豆最高3噸,收入至少差3000元。」
「一頭是國產大豆產量降到了預警線,一頭是玉米國內外價格倒掛。」在國長振看來,這次玉米臨儲政策的變化,也讓敦化感覺到結構調整迫在眉睫,「應該推廣糧豆輪作,回歸大豆主產業。」
明年還種不種玉米?
「今年玉米行情不好,明年就搞點多種經營唄,以玉米為主,再種點白瓜子啥的,來年夏天就收獲,省地力,能掙錢。」闞寶富說,大豆的效益終究讓他有顧慮。
種了這么多年玉米,闞寶富覺得,玉米價格單靠政策肯定不行,但如果直接砍掉政策,完全由市場定價,暫時也行不通。
業內人士表示,政策調整,應統籌兼顧各方的利益,出台一些保護農民利益的配套措施,讓玉米價格逐步回歸市場。
國長振認為,推動大豆產業發展,需要對糧農進行精準補貼,希望國家拿出政策來支持農業產業結構調整。
「要整合政策和資金,區域性集中投放。要不就成了撒胡椒面,星星點點,沒味道。」國長振說,目前國家農業補貼多,加起來看額度不小,國家惠農力度很大,但是各項補貼分散發,在農民那裡就解決不了啥問題。

6. 玉米價格還會漲嗎2016

我曾經寫過一篇文章,可以借鑒:

10月是豐收的季節,往年這個時候,到處洋溢著豐收的希望,農民臉上也是幸福的笑容。但是,今年卻似乎沒有那麼多豐收的味道。


十一假期,小編回家幫著父母收玉米了。小編是山東的,爸媽辛辛苦苦種了6畝玉米。今年天氣很旱,收成並不好,跟收成相比,更讓爸媽擔憂的是玉米的價格。


那麼,接下來的幾個月,玉米的價格會有所回落嗎?


玉米價格再回到1元以上,那簡直是奢望,不可能了!為什麼呢?


一、種植面積大,積糧多。


所有的產品,價格跟供需都有很大關系。那麼玉米種植面積近年來不斷擴大,庫存多,已經成為一個不爭的事實。供應玉米多,那麼玉米的需求呢?玉米主要是以飼料的深加工,今年以來隨著經濟的持續下滑,消費者信心指數也在逐漸走低,生豬的出產量也在創出新低,當養豬的人少了,用的飼料自然就少了,那麼對於玉米的需求則是自然下降的,這個也是導致玉米價格下跌的一方面原因,是經濟下滑引發的下游需求減少,從而對價格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二、國外糧食的沖擊


國家取消了對農產品價格的保護,進口糧食大量湧入我國。而這些糧食的價格卻是6毛錢一斤,非常低。我國的玉米根本沒有了優勢,只能將價格下調,跟國外糧食價格差不多。


根據農醫生預測:未來玉米的價格,實在很難再回落,1.2元一斤成為了永遠的珠穆朗瑪峰。玉米價格到了不得不改革的時期。今年玉米價格還有可能會漲嗎?


一、9-10月,玉米第一輪下跌期。


這個時候,大量的秋糧上市,價格肯定會受到影響。聽說,收割早幾天和晚幾天的,價格差了兩三毛,越早賣的,價格相對好點。但大部分的農民,還是捨不得低價賣的,畢竟是自己一把把汗種起來的!


二、11月份,玉米第二輪下跌期。


這個時候,據說是黑龍江和遼寧玉米入關,造成的第二輪沖擊。前段時間曝出新聞,東北四省的玉米補貼價格,一噸大概在246-328之間,補貼是有了,但售價更低了,農民本身沒有得到實惠,還有越種越虧的感覺!


三、春節前後,玉米第三輪下跌期。


這個時候,基本是進口玉米的沖擊了。國產玉米和進口玉米,價格差距越來越小了,已經從八百變成了三百左右,國外是一個人能種幾百畝地,國內一個農民只有幾畝地,農民種玉米,只有辛苦,已經沒有利潤了!


對此,我們要瘋了!


玉米進入下跌模式,價格跌回十年前,娶媳婦的價格能跌回十年前嗎?


養孩子的成本,生活的成本能跌回十年前嗎?


買房子的價能跌回十年前嗎?


為什麼,很多東西都在漲,只有玉米在下跌?


社員網分析師建議:今年的玉米,價格估計在七八毛,五六毛之間,要麼趁早賣,要麼就硬撐到明年收秋前!指望種地掙錢的,還是趁早收了這份心!

7. 目前玉米價格是多少宿州地區

2016年玉米價格市場行情走勢分析預測,最新專家分析玉米行情2015年10月19日來源:玉米價格信息網標簽:2016年玉米價格預測,最新專家分析玉米行情玉米(來源於網路)由於國內收儲是敞開收購,一些品質不高的農產品流入國庫,但出庫拋售時,下游消費企業卻因此不願買單,情願用進口農產品原料。農業支持保護政策應做調整,讓市場發揮更大作用,盡量減少價格支持政策對市場的扭曲,扭轉價格倒掛現象。眼下秋糧收獲臨近尾聲,今年又是一個豐產之年,往年這個時候期貨市場開始炒作收儲托市價格,但今年卻一反常態,玉米等農作物的價格連連下挫,大連商品交易所玉米期貨已創出年內新低每噸1760元。原來,國家發改委、糧食局、財政部、農發行等部門聯合近日發出通知:國家臨時存儲玉米掛牌收購價定為1元每斤,這比去年臨儲價格每市斤最多調低了0.13元,也是自2008年國家推出玉米臨儲政策以來,臨儲價格首度出現下調。新農作物上市後最大的去向是國家收儲,冠通期貨指出,國家收儲價格下滑10%將至少帶動新糧價格下滑10%,這導致了農戶種植效益下降。山東種糧大戶荊茂祥就面臨豐產但不豐收的窘境,他透露自己2000多畝秋玉米豐收了,產量較往年每畝增產200斤以上,畝產達到1300斤左右,老荊怎麼也高興不起來,因為去年一斤玉米能賣一塊多,但是現在玉米價格每斤只有七、八毛錢,荊茂祥測算,今年玉米一畝地少賣200多元,全年統算起來,2040畝地少收入40多萬元。目前,荊茂祥們還在等待收購的執行,而就在他們等待觀望之時,國際農產品卻依然大搖大擺流行於市,這是因為國內大宗農產品價格已全面高於國際市場,到2015年上半年,大米、小麥、玉米等主糧價格均超過國際市場的50%,糧棉油糖等大宗農產品的進口完稅價每噸大體比國內低1000元,導致農產品進口不斷增加,出現了「邊進口、邊積壓」、「洋貨入市、國貨入庫」現象。難進難出倉滿為患價格下跌讓農民生出惜售心理,但是這並不影響市場上供應過剩的格局,更令人擔憂的是今年部分農產品出現了倉儲難題。秋糧收購高峰已經來臨,目前產糧區正做著騰倉並庫的准備,臨儲農產品也在加緊拍賣拋售。然而,在庫內的儲糧卻難拋售。10月9日進行的國儲黑龍江玉米拍賣結果顯示,本次拍賣計劃銷售玉米234.4萬噸,實際成交3.37萬噸,成交率僅為1.44%,其中2011年玉米全部流拍,2012年玉米成交率僅為0.08%。其實,今年臨儲玉米拍賣成交率一直維持在較低水平。據統計,今年臨儲玉米拍賣至今累計成交566.9萬噸,進口玉米累計成交14.8萬噸,跨省移庫玉米累計成交僅1.88萬噸。經過近兩年的拍賣,2012年的3083萬噸臨儲玉米已成交2137萬噸,2013年的6919萬噸臨儲玉米已成交915萬噸。在玉米之外,其他農產品亦面臨同樣的拋儲難題。自2014年10月21日至2015年7月14日的臨儲早秈稻拍賣周期中,每周進行一次拍賣,每周投放量大約在50萬噸左右,但是成交並不理想,流拍現象居多,除了與進口大米配額掛鉤的那次拍賣成交比較活躍,剩下的有成交的只有18次,並且成交率非常低,其餘全是流拍。市場人士指出,大量農產品堆積在國家糧庫賣不掉,就會佔用庫存,進而影響市場價格,也會造成新一季糧食上市後,收購量有限。對此隱憂,10月8日,國家糧食局發布《關於切實做好2015年秋糧收購和秋季安全儲糧工作並開展專項檢查的通知》,用兩個「前所未有」來形容當前的糧食儲存形勢:「目前中國糧食庫存達到新高,各類糧油倉儲企業儲存的糧食數量之大前所未有,儲存在露天和簡易存儲設施中的國家政策性糧食數量之多也前所未有。」《通知》還指出,糧食主產區倉容不足矛盾突出,個別地區老舊倉房「帶病儲糧」現象仍然存在;部分企業安全儲糧設備欠缺、技術措施落後,特別是東北地區和內蒙古自治區相當一部分露天和簡易存儲設施存在消防等安全生產隱患以及秋季結露、結頂霉變的風險;南方部分地區倉外罩棚儲糧的糧溫持續偏高,蟲霉防治難度大;由於調銷不暢,還有部分糧食超期儲存,影響庫存糧食質量安全。據國家糧食局最新統計數據,今年我國夏糧產量再創新高,達到2821億斤,同比增加了89億斤,目前夏季收購旺季基本結束,而秋糧收購拉開序幕,截至9月30日,江蘇等6個主產區累計收購中晚秈稻29億斤,同比增加8億斤。數據顯示,2014年全國糧食產量達6.07億噸,而商品糧數量為3.98億噸,相比之下,巨大的糧食倉儲倉容缺口顯現出來。黑龍江省糧食局倉儲處處長王國富也對媒體透露:「按照全省現有糧食收儲能力計算,扣除庫存,只有200億斤左右的收儲能力可供收購秋糧。按照下一個收糧季1400多億斤的新糧保守收購量分析,將有1200億斤的倉儲缺口。」庫存不減進口不輟為何出現「儲糧難拍賣、庫存糧滿倉、新糧難入倉」的現象?中國社科院農發所研究員李國祥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由於國內收儲是敞開收購,一些品質不高的農產品流入國庫,但出庫拋售時,下游消費企業卻因此不願買單,情願用進口農產品原料。」2015年中國夏糧實現「十二連豐」。2014年,我國糧食生產量連續兩年穩定在1.2萬億斤以上,糧食進口首次突破1億噸大關。其中2014年中國大豆進口7140萬噸,同比增長12.7%。同時2014/2015年度以來,中國累計進口玉米535萬噸,同比增長64%;累計進口高粱達909萬噸,同比增長175%;累計進口大麥856萬噸,同比增長107%。2015年前7月進口糧食7256.8萬噸,同比增加22.4%。小麥圖片(來源於網路)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黨組成員,國家糧食局黨組書記、局長任正曉在《求是》撰文指出,目前國際大豆、玉米、小麥、大米價格分別比國內價格每噸低1175元、923元、626元和1143元,而這給國內市場帶來一定沖擊,糧食進口數量持續增加,擠佔了國內市場銷售份額。下游企業也傾向於采購低價進口農產品,這樣就導致儲糧難拍賣,甚至新糧難入倉。「中國進口的大頭是大豆,大豆主要滿足谷內食用植物油和蛋白飼料日益增加的需求。近年來穀物進口也有所增長,其中用於釀酒和飼料的大麥、高粱佔比較高。這是國內市場消費升級需求缺口所致。」李國祥說,「不過,對於部分農產品的庫存糧滿倉,進口並不是最主要的原因,供求格局失衡才是。」以玉米為例,目前,中國玉米進口實行進口配置制度,進口配額每年維持在720萬噸,佔2015年國內消費量的比重為4.36%,而國內外玉米價格倒掛,出口量非常小。「因此,中國玉米進出口對國內供需的影響較小,玉米主要以自產自銷為主。」李國祥說。從供給上看,國內玉米產量逐年上升,平均增幅維持在6%左右,供給壓力劇增。相關機構發布的報告將2015/2016年度中國玉米產量預測值下調至2.29億噸,較早先預測值調低300萬噸。不過調低後的玉米產量仍然創下歷史最高紀錄,較上年產量增長6.2%。從需求上看,玉米深加工及飼料消費持續低迷。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生豬存欄連續9個月下降,比前4年平均水平低14%,能繁母豬連續22個月下降,比前4年平均水平低19.4%。深加工方面,6月以來,加工行業虧損情況不斷擴大,近日亞洲最大的玉米深加工企業的大成生化被曝拖欠農民糧款上億,頻臨破產,後由吉林省政府接盤。整個產業來看,企業澱粉加工虧損在每噸350至400元,行業的開工率只有50%左右。倒逼政策改革價格是調節供需平衡的關鍵,但是在政策干預下,價格調節機制失效了。由於臨儲政策的保護,玉米價格一直保持在每斤1.1元左右,即使玉米年年豐收,國內市場已經處於供過於求的狀態,農戶也意識不到過剩的市場關系,良好的種植效益不斷刺激農戶種植玉米的積極性,全國玉米產量逐年上升,打破了以往玉米市場供需相對平衡的結構,造成了供需過剩、國儲庫存高企等問題。市場人士指出,現在國貨入庫已經出現困難,未來國貨入市能否競爭得過洋貨仍是個問號。如何在價格、質量上獲得優勢,還需政策的改變。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的規定,糧食庫存與消費量的比例達到17%被稱為糧食安全系數,而中國2014年玉米產量達到2.16億噸,2014年新增庫存量高達5600萬噸,占我國每年消費量的35%,2014年總庫存為1.4億噸,年末庫存消費量比高達84.86%。按此比例,有很大調整空間。李國祥說:「自2008年以來,中國玉米臨時收儲政策通過儲備收購切實維護市場的穩定、有序運行,對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保障種糧農民利益發揮著巨大作用。但是,國內糧食市場價格跟著強農惠農政策、種植收益提高而水漲船高。而國際市場糧食價格卻掉頭向下,國內外農產品價格倒掛日趨明顯。政策的干預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調整供求關系,並不能完全改變供求關系,此次玉米臨儲價格大調,恰是透露出高價托底的臨時收儲政策走到了十字路口。」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黨組成員,國家糧食局黨組書記、局長任正曉在《求是》雜志上撰文指出,為保護農民利益和種糧積極性,國家從2004年起相繼在主產區分別對稻穀、小麥兩個重點糧食品種實行最低收購價政策,從2008年起在東北等四省區實行玉米臨儲收購政策,連續7年提高糧食最低收購價格,稻穀和小麥兩個品種7年累計提價幅度分別達96%、69%。受國家托市收購價格支撐影響,我國糧食市場價格持續攀高,逐步逼近「天花板」。與此同時,糧食生產成本「地板」不斷抬高。這種兩頭擠壓的狀況,使得單純依靠提高托市收購價格來保護農民種糧積極性的空間越來越小、效應越來越弱。從長遠看,必須加快建立由市場形成糧食價格的機制,在保護種糧農民利益的同時,引導促進農民調整糧食種植結構、提高糧食品質,推動糧食生產可持續發展。李國祥建議,農業支持保護政策應做調整,讓市場發揮更大作用,盡量減少價格支持政策對市場的扭曲,扭轉價格倒掛現象。大豆圖片(來源於網路)「在大豆和玉米種植收益沒有根本改變的情況下,明年大豆和玉米種植結構不會出現明顯變化,美國農業部就是利用補貼政策來調節農民種植品種的切換,如果大豆產量過高,下一年大豆種植補貼會對應減產需求而相應減少。」他進一步說。其實政策變化已經開始,此前國內棉花、大豆、油菜籽的臨儲保護政策已經取消,換了一種方式補貼農民。對於玉米種植來說,這將是趨勢。另外,今年玉米收購質量標准為歷年來最嚴,色變粒按不完善粒歸屬;不完善粒中生霉粒含量超過2%的不能進入臨儲收購,收購門檻的提升預示著未來優質農產品才是政策扶持的重點,「低劣品質的農產品將進入市場競爭中自行淘汰。」李國祥說。

8. 今年玉米價格能降到多少

今年國內玉米價格預計增長 大連商品交易所近日組織考察團,分赴華北和東北各地,考察農民、加工企業的生產情況和銷售行情,考察團在調研基礎上分析認為,今年玉米產量預計穩增,價格較去年會有所提高。 河北玉米產量有望增加 記者了解到,大商所華北考察團在河北證監局期貨處相關負責人的帶領下,分別走訪了藁城永安國家糧食儲備庫和趙縣興柏澱粉糖業有限責任公司,對石家莊地區玉米生產、消費、倉儲等情況進行了深入了解。 走訪過程中,考察團從河北省農業廳的調查報告中了解到,河北省2007/08年度播種面積為4924萬畝,產量1421.8萬噸,播種面積約佔全國10%,消費1165萬噸,產銷均排名全國第四;2008/09年度的種植面積與去年基本持平,種植條件適宜,長勢良好。玉米出苗整齊度略高於去年,種植密度趨於合理。今年玉米播種受到小麥收割時期長時間降雨影響略晚於去年,農戶治理病蟲害早於往年,因此受病蟲害影響較小,如果後期天氣無異常情況估計產量略高於去年。 藁城市農業局彭局長對該地區的玉米種植生長情況做了詳細的介紹,藁城市屬縣級市單位,種植情況在石家莊有代表性,當地玉米產量占石家莊產量的10%。該市總耕地面積80萬畝,玉米種植面積為50萬畝,與去年基本持平。地區主要種植品種為浚單20(占玉米總播種面積60%)和鄭單 958(佔20%)。浚單20的單產較高使藁城的單產成為河北地區單產較高的地區(最高單產為1400斤/畝)。今年由於苗期下雨,沒有堆苗期,玉米抗倒伏能力較差。8月10日左右玉米授粉基本結束,今年授粉期內受雨水影響,籽粒灌漿少,9月底玉米上市前溫度對產量的影響較大,若溫度不足則可能導致一定程度的減產。目前還無法對實際產量做出預測,但總體上預計今年產量略高於去年的26萬噸,將達到27萬噸左右。該地區今年玉米種植成本較去年有所增加,每畝約增加40~50元。主要增加成本在於肥料的使用,由去年的80元/畝增加到今年的115元/畝。每畝每年小麥玉米兩種作物的種植成本為547元(玉米的種植成本約佔30%)。國家政策性的種子補貼為4.3元/斤,綜合直補107元/畝。生長期內雨水充足,為農民節省了灌溉費用將降低生產成本。 玉米消費將增 山東德州玉米價格也是全國玉米價格走向的風向標之一。德州糧食局有關負責人就近期該地區農產品市場情況向考察團進行了分析,經歷了一段時間的下跌後,近期玉米價格受宏觀調控的沖擊減弱,價格已經企穩。目前二等玉米現貨出庫價格在1650~1690元/噸,低於去年同期的 1760~1800元/噸。小型貿易商收購價格在1600~1640元/噸不等,該地區去年9月底時玉米價格曾一度達到過1980元/噸的水平。 德州糧食局負責人表示,目前農民手中幾乎沒有可供銷售的玉米,玉米庫存主要集中在糧庫和大型貿易商(含外資)手中,中糧、益海等糧油企業玉米庫存量約2億斤。由於不看好今年9月玉米價格,各級糧販紛紛拋售手中余糧,目前他們也處於無貨狀態。今年玉米種植成本比去年增加150元/畝,主要是化肥價格上漲。該地區玉米和小麥的綜合成本為700元/畝。預計今年開秤價格將高於去年。 消費需求方面,德州的澱粉加工企業年實際消耗玉米100萬噸,工業用酒精年消耗玉米55萬噸,飼料業年消耗玉米45萬噸,合計共 200萬噸。今年的玉米加工能力增加了1/3左右,主要是澱粉加工企業擴產,但由於開工不足,本地產量基本能滿足本地消費。本地養殖業主要以生豬養殖為主,規模化養殖達到80%左右的較高水平;近年養牛業有一定的增長,玉米使用量增加較快。奧運期間,澱粉、飼料企業產能利用率降低。預計奧運以後,電力供應將逐步恢復,澱粉生產量一定會增加,而玉米的消費量也將隨之增加。 飼料用玉米需求穩中有升 結束了對河北、山東玉米深加工企業的考察之後,考察團開始對玉米消費「大戶」飼料企業的情況進行走訪了解,首先來到山東省大型飼料企業壽光中慧生物飼料有限公司。 該公司每天收購300~500噸玉米,大部分玉米來自山東和河北,少部分來自東北。今年由於河北玉米庫存充足,東北玉米價格沒有優勢進入山東相對較少,同時由於目前當地小麥價格為0.865元?M斤低於玉米的0.875元?M斤,公司繼續用部分小麥來替代玉米。其中雞飼料替代比例約 10%~15%,鴨飼料替代比例約20%~40%,另外市場上豬飼料替代比率約在30%~40%。目前飼料公司庫存一般在10~15天左右,最多存放1個月的庫存。負責人表示,市場上玉米貨源充足保證生產不成問題,並不急於增加庫存。 在談到飼料銷售情況時,負責人表示,中慧飼料屬於集團企業,集團下有22個養雞場,另外還有8個在建,目前每個雞場存欄在10 萬~15萬只左右,由於利潤不是很高,目前存欄數量只能達到設計養殖量的2/3。從近期市場情況看,雞飼料需求基本呈緩慢上升趨勢,鴨飼料呈下滑趨勢,而豬飼料

9. 2016年玉米價格

本周二開始臨儲玉米拍賣繼續,這也是陳糧拍賣的第三次拍賣,此次拍賣投放量較之前兩周增加了一倍,拍賣也分兩天進行,而從首日成交情況來看,72.89%的成交率以及2000元/噸的最高成交價反映出市場搶購的熱情仍在升溫,搶糧熱情高漲。可以說當下玉米市場整體供應缺乏已經是不爭的事實,那麼此次增量投放是否能夠有效緩解玉米市場的供給壓力,以解燃眉之急呢?筆者認為,本周拍賣增加投放僅僅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深加工企業的供給壓力,而作為玉米最為主要的需求終端---飼料加工企業的整體需求,陳糧的拍賣無異於畫餅充飢,飲鴆止渴。
  眾所周知,玉米市場最為主要的需求終端就是飼料加工企業以及玉米深加工企業,從近幾年國家糧油信息中心的數據來看,在近兩年進口穀物包括高粱和大麥的大規模替代之下,飼料企業對於玉米的需求量仍在1.05-1.1億噸左右,而深加工企業的需求量在近兩年雖然在不斷增加,但是其6000-6500萬噸的用量依然難以與飼料用玉米數量相比擬.而正是因為如此,飼料企業對於玉米需求用量仍然是最大頭。那麼我們回到上面所說的政策糧拍賣,目前政策玉米拍賣其投放的仍然是2012年的陳化糧,還包括一些簡易存儲的玉米。而這些玉米基本上只能供深加工企業使用,尤其像生產乙醇的企業等等。由於其指標上的缺陷使得飼料企業基本上無法將這些玉米投入到生產當中,使得絕大多數的飼料企業對於當下的政策糧拍賣只能是望梅止渴,作壁上觀。
  從近期拍賣的投放量以及成交率來看,目前國家2012年的儲備玉米數量雖然在斤半數的成交率之下快速下降,去庫存的效率相對較高,但是從本周翻倍投放來看,短期內政策糧拍賣仍將是以陳糧為主。在陳糧大規模去庫存完成之前,飼料企業所期待的2013年尤其是2014年的「好玉米」短期內恐怕難以投放到市場當中。如果政策糧拍賣真的如筆者預測的短期內優質玉米大規模投放無望的話,那麼這個市場復制2014年玉米走勢的可能性就越來越大了。
  那麼我們來對於當下玉米市場和2014年同期的玉米市場來做一對比,不難發生,這兩年的玉米市場供需格局真的有很多相似之處,首先看供應,2014年其臨儲玉米的收購量為6919萬噸,其收購量首次出現大規模的增長,使得在臨儲收購結束之後,市場糧源供給在二季度以及三季度出現了階段性供應緊張;而反觀今年,臨儲收購達到了創天量的1.25億噸,其收購規模已經超過了全國玉米產量的半壁江山,東北玉米可以說是被收購殆盡,市場上的余糧寥寥無幾,而華北產區雖然沒有政策糧收購,但是在東北玉米市場失去了對全國的供給能力之後,華北產區拿到了接力棒,其開始承擔了全國玉米供給的任務,正是因為如此,當下玉米市場供應緊張的局面較2014年有過而無不及,雖說近期有政策糧作為補給,但是其無論從質量還是數量上都是杯水車薪。再來對比下需求企業的庫存情況,2014年同期飼料企業由於前期政策糧收購階段選擇了觀望,沒有建立庫存的慾望,使得在進入三季度之後庫存岌岌可危,進而引發了當時的搶糧,進而直接將玉米價格送到2800元/噸的制高點。反觀今年,飼料企業由於對政策的期待,遲遲不建立庫存,其庫存量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雖說原因不同,但是其結果卻是與2014年驚人的相似---那就是飼料企業都是低庫存。
  綜上所述,當下國內玉米市場的供需環境與2014年非常相似,而政策糧拍賣目前看來短期內仍將以陳糧為主,飼料用玉米缺口已經開始凸顯。如果飼料用玉米尤其是優質玉米在短期內不能夠得到有效的補充,那麼玉米價格尤其是優質玉米價格復制2014年的走勢真的會大概率實現。

10. 今年的玉米價格能達到多少

前提:沒有人能准確預測未來行情,但是可以大致推算最高價格。

今年的玉米價格可回能最高達到0.93元/斤,總體情答況不樂觀。

理由及參考:

湖北玉米價格:

湖北武漢水分15%以內東北產玉米到站價2360元/噸。

湖南玉米價格:

湖南長沙水分15%以內東北新糧到站價格2380元/噸

四川玉米價格:

四川成都水分15%西北玉米到站價2080元/噸。

重慶玉米價格:

重慶水分15%西北玉米到站價2100元/噸。

雲南玉米價格:

雲南昆明水分15%以內東北玉米到站價格2320元/噸。

河北玉米價格:

河北石家莊水分15%玉米貿易商收購價格1900-1930元/噸。


2015年,9~10月,玉米陸續上市,玉米價格回落至合理區間,整體跌幅達8.27%。

隨著新季玉米陸續上市,玉米臨儲拍賣成交量價不斷降低,9月份春玉米上市小幅緩解了玉米市場需求,玉米價格漲幅放緩,國內玉米價格整體震盪趨穩。10月份東北產區玉米陸續大量上市,貿易主體整體購銷更加謹慎,深加工企業多為隨采隨用,下游養殖業再次遇冷,澱粉、糖等深加工產品仍處弱勢,下游需求同比減少,隨著玉米上市量的增加,深加工企業不斷下調玉米收購價格,產區玉米價格一路下行至合理區間。

閱讀全文

與2016秋糧玉米價格預測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我的信託網 瀏覽:559
中國銀行與信託 瀏覽:161
外匯管理政策考試 瀏覽:561
廈門中信信託 瀏覽:380
馬鞍山住房貸款銀行利率 瀏覽:10
怎麼看外匯k線圖 瀏覽:2
下列不屬於金融資產 瀏覽:151
周末去哪兒融資 瀏覽:365
新日股票吧 瀏覽:363
西亞信託么司 瀏覽:570
微信理財只限 瀏覽:346
長期應付款融資租賃 瀏覽:874
外匯申請是為什麼 瀏覽:482
危廢融資計劃 瀏覽:973
應該買什麼樣的股票 瀏覽:656
銀行保險理財可靠嗎 瀏覽:563
成都最正規的外匯公司 瀏覽:256
投資公司外匯實操部需自己開戶嗎 瀏覽:32
傘形信託區別 瀏覽:685
2014全國多少家信託公司 瀏覽: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