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一帆孤行是不是成語
一帆孤行,不是成語,一意孤行 才是成語。
一意孤行
yī yì gū xíng
【解釋】指不接受別人的勸告,頑固地按照自己的主觀想法去做。
【出處】《史記·酷吏列傳》:「公卿相造請禹,禹終不報謝,務在絕知友賓客之請,孤立行一意而已。」
【結構】主謂式。
【用法】含貶義。一般作謂語、定語。
【正音】「行」;不能讀作「行列」的hánɡ。
【辨形】「孤」;不能寫作「狐」。
【近義詞】自以為是、固執己見、死心塌地
【反義詞】博採眾長、虛懷若谷
【辨析】~與「獨斷專行」、「專橫跋扈」;都有「不考慮別人意見。辦事主觀蠻干」的意思。不同在於:(一)「專橫跋扈」含有「蠻橫、霸道」的意思;語氣較重;一般只用於掌權者;~和「獨斷專行」;多形容缺乏民主作風;語氣較輕;而且不限於當權者;一般人也可用;應用范圍較寬。(二)~和「獨斷專行」的不同在於一個「斷」字。「獨斷專行」表示「獨立作決定和行事」;~本身不含「斷」;只含有「按自己的意願行事。」
【例句】皇上和楊文弱、高起潛雖有意與虜議和,但迫於臣民清議,尚不敢公然~,與虜訂城下之盟。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