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GDP是如何計算的
1、GDP = 總產出 - 中間投入
總產出就是大家生產的所有貨物和服務的市價,中間投入指在生產過程中消耗和使用的外購非固定資產物品和對外支付服務的市價之和。比如一個麵包店生產了 100 元的麵包,在做的過程中烤箱壞了,花了 40 元請人修好了烤箱(對外支付服務),同時又用掉了買來的 20 元的麵粉、牛奶、雞蛋等原料(外購非固定資產的物品),那麼計入 GDP 的就是 100 - 40 - 20 = 40 元。
2、GDP = 勞動者報酬 + 生產稅凈額 + 固定資產折舊 + 營業盈餘
這個計算其實就是對上面提到的生產法中的價值增值進行拆分,看看生產出來的價值都分配給了哪些要素,也可看作收入分配。
3、GDP = 最終消費支出 + 資本形成總額 + 貨物和服務凈出口 = ( 居民消費支出+ 政府消費支出) + ( 固定資本形成總額 + 存貨增加 ) + ( 貨物和服務出口 - 貨物和服務進口 )
(1)資金流量表怎麼計算可支配收入擴展閱讀:
由於GDP用市場價格來評價物品與勞務,它就沒有把幾乎所有在市場之外進行的活動的價值包括進來。特別是,GDP漏掉了在家庭中生產的物品與勞務的價值。
GDP沒有包括環境質量。設想政府廢除了所有環境管制,那麼企業就可以不考慮他們所引起的污染而生產物品與勞務。在這種情況下,GDP會增加,但福利很可能會下降。空氣和水質量的惡化要大於更多生產所帶來的福利利益。
⑵ 資產負債表應收賬款怎麼計算
資產負債表是一張靜態報表,它反映的是某一時點企業的財務狀況,因此在時間上必須填寫某一具體的日期。而應收賬款則需要根據明細分類賬戶的期末余額填列。
應收賬款=應收賬款各明細賬的期末借方余額+預收賬款各明細賬的期末借方余額-對應壞賬准備計提(對於經濟業務頻繁的企業預付的貸款計入預收賬款,之後繳納的貸款計入應收賬款)
應收賬款計算公式:
經營凈收入=經營收入-經營費用-生產性固定資產折舊-生產稅+出租房屋凈收入、出租其他資產凈收入和自有住房折算凈租金等。財產凈收入不包括轉讓資產所有權的溢價所得。
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率= (報告期人均可支配收入/基期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費價格指數-100%。
貨幣資金+存貨+固定資產凈額,即現金+銀行存款+原材料+庫存商品+生產成本+固定資產-累計折舊。
企業應收賬款的管理包括建立應收賬款核算辦法、確定最佳應收賬款的機會成本、制定科學合理的信用政策、嚴格賒銷手續管理、採取靈活營銷策略和收賬政策、加強應收賬款的日常管理等幾方面內容。
重視信用調查
對客戶的信用調查是應收賬款日常管理的重要內容。企業可以通過查閱客戶的財務報表,或根據銀行提供的客戶的信用資料了解客戶改造償債義務的信譽,償債能力,資本保障程度,是否有充足的抵押品或擔保,以及生產經營等方面的情況,進而確定客戶的信用等級,作為決定是否向客戶提供信用的依據。
控制賒銷額度
控制賒銷額是加強應收賬款日常管理的重要手段,企業就根據客戶的信用等級確定賒銷額度,對不同等級的客戶給予不同的賒銷限額。必須將累計額嚴格控制在企業所能接受的風險范圍內。為了便於日常控制,企業要把已經確定的賒銷額度記錄在每個客戶應收賬款明細上,作為金額余額控制的警戒點。
⑶ 資金流量表計算國民初次分配總收入和國民再次分配總收入中需要把國外部門計算在內嗎
當然計算在內了。
從初次分配的角度計算=GDP+來自國外要素凈收入
從再分配的角度計算=國民可支配總收入-(自國外轉移收入ー對國外轉移支出)
國民凈收入=國民總收入-固定資產折舊
總儲蓄=國民可支配收入-最終消費支凈金融投資=總儲蓄+來自國外的資本轉移凈額-總投資
供參考。
⑷ 年凈現金流怎麼計算
年凈現金流計算公式為:
凈現金流量=現金流入量-現金流出量
凈現金流量有營運型和投資型兩類。
營運型凈現金流量=凈利潤+折舊-追加投資
投資型凈現金流量是對擬新建、擴建、改建的企業,在建設期,投產期和達產期整個壽命期內現金流入和流出的描述。其計算公式為:
投資型凈現金流量=投資型凈現金流入量-投資型凈現金流出量
投資型凈現金流入量=銷售收入+固定資產余值回收+流動資產回收
投資型凈現金流出量=固定資產投資+注入的流動資金+經營成本+銷售稅金及附加+所得稅+特種基金
這一指標,按照資金來源可分為全部投資現金流量、自有資金現金流量、國內投資現金流量和國外投資現金流量。在評估實務中,因評估的是技術資產的盈利能力而不是利後的歸屬,所以一般用全部投資的凈現金流量作為預期收益頗。
(4)資金流量表怎麼計算可支配收入擴展閱讀:
年凈現金流包括:
家庭成員所從事主要職業的工資以及從事第二職業、其他兼職和偶爾勞動得到的勞動收入。
家庭成員從事生產經營活動所獲得的凈收入,如開小店、擺小攤、家庭作坊、私營企業的純收入;家庭資產所獲得的收入,如存款的利息、出租房屋收入、保險收益、股息與紅利收入、知識產權收入;政府對個人收入轉移的離退休金、失業救濟金、賠償等,
單位對個人收入轉移的辭退金、保險索賠、提取的住房公積金,家庭間的贈送和贍養。
精確地說,它等於GNP減去所有稅收、企業儲蓄和折舊,加上支出和其他的轉移支付,還有政府利息支付。
可支配收入就是拿到手的收入。即工資收入中扣除掉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公積金、個人所得稅等剩下的那部分。扣除它們後所剩下的錢是可以隨意支配的。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凈現金流
⑸ 自由現金流怎麼計算
FCF【自由現金流量】
= EBIT【息稅前利潤】 -Taxation【稅款】+Depreciation&Amortization【折舊和攤銷】-Changes in Working Capital【營運資本變動】-Capital expenditure【資本支出】
自由現金流量的計算方法:自由現金流量等於企業的稅後凈營業利潤(即將公司不包括利息收支的營業利潤扣除實付所得稅稅金之後的數額)加上折舊及攤銷等非現金支出,再減去營運資本的追加和物業廠房設備及其他資產方面的投資。
它是公司所產生的稅後現金流量總額,可以提供給公司資本的所有供應者,包括債權人和股東。
(5)資金流量表怎麼計算可支配收入擴展閱讀:
自由現金流的應用:
企業價值與企業自由現金流量正相關,也就是說,同等條件下,企業的自由現金流量越大,它的價值也就越大。我們把以提升企業價值為目標的管理定義為企業價值管理。
企業價值指標是國際上各行業領先企業所普遍採用的業績考評指標,而自由現金流量正是企業價值的最重要變數。企業價值和自由現金流量因其本身具有的客觀屬性,正在越來越廣泛的領域替代傳統的利潤、收入等考評指標,成為現代企業必須研究的課題。
自由現金流是股東評估公司價值的一個重要測量工具。它是公司給付所有現金開支以及運營投資後所持有的剩餘資金, 它是公司為各種求償權者尤其是股東所能提供的回報。
許多投資者把公司產生自由現金流的能力擺在考察指標的第一位。利潤、股息和資產價值也許是重要的指標,但最終這些指標的增長都是由公司產生現金的能力所決定的。豐富的現金流讓一個公司可以提高股息、研發新產品、進入新市場、償還債務、回購股票,甚至成為被並購對象。
利潤和市盈率指標主導公司表現的評估和股價的估值。但是,會計方法的輕微變動就會引起收益的變動,從而造成不同時間或不同公司間的利潤不可比。實際的現金流可以克服這一不足。
⑹ ·現金流量表中如何計算運營資本支出
提示:以下內容為網友帖,僅供參考. 基技合壁 我們知道計算自由現金流有兩種方法:一是從凈利潤或稅後凈營業利潤開始起算,二是從現金流量表中的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開始起算。其中爭議最大的是對營運資本增加的扣除與否,近來我也對此開始犯暈:從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開始起算自由現金流要不要再次減營運資本增加項?難道說現金流量表中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的計算當中已經扣除了營運資本增加額? 下面是從網上搜尋到的中國人按照「英國倫敦城市大學商學院的P.S薩德沙納姆教授在其所著的(兼並與收購)一書中提出的自由現金流量的定義」的內容給出的計算自由現金流的計算公式。是否正確我也拿捻不準,請各位發表自己看法。 自由現金流量指標 自由現金流量是公司在充分考慮了持續經營和必要的投資增長對現金的要求後,可用於對債權人還本付息和向股東分配現金股利後的剩餘現金流量。對於自由現金流量的稱謂很多,有超額現金流量、多餘現金流量、可分配現金流量等。雖然目前理論界對自由現金流量的內涵存在多種觀點,但有一個共同之處,即都認為自由現金流量產生於正常的經營活動,並考慮了維持持續經營所需現金流量的要求。自由現金流量可以在維持現有增長的前提下提高公司的競爭力,對於公司的財務管理工作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 由於對自由現金流量具體內涵有不同的認識,自由現金流量的計算形式也各有不同。肯尼斯。漢克爾認為:「自由現金流量概念的不同決定了自由現金流量計算方式的差異,沒有一個分析師可以運用現金流量表的數據計算出精確的自由現金流量,只能大致預測自由現金流量」。確實因數據採集的影響,一些看似精確的公式並沒有太大的實用價值,這里,選取英國倫敦城市大學商學院的P.S薩德沙納姆教授在其所著的(兼並與收購)一書中提出的自由現金流量的定義是:投資現金流出的稅後的運營現金流量凈值稱之為自由現金流量。根據薩德沙納姆教授的定義: 自由現金流量=經營現金凈流量-資本性支出-營運資本增加額。 用自由現金流量指標評價上市公司的收益質量克服了會計利潤的不足。首先,針對企業可利用增加投資收益等非營業活動操縱會計利潤的缺陷,自由現金流量認為,只有在其持續的、主要的或核心的業務中產生的營業利潤才是保證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源泉,而所有因非正常經營活動所產生的非經常性收益不計入自由現金流量的。其次,會計利潤是按照權責發生制確定的,而自由現金流量是根據收付實現制確定的。正因為在會計上不以款項是否收付作為確認收入和費用的依據,利潤才會有較大的操縱空間,而自由現金流量是以是否收到或支付現金為依據,對它來說大部分粉飾利潤的手法不起作用。利用該指標較強的盈利識別能力可以較好地反映出上市公司的收益質量。 一、現金流入三項 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 收到的稅費返回 收到的其他與經營活動有關的現金 二、現金流出四項 購買商品、接受勞務支付的現金 支付給職工以及為職工支付的現金 支付的各項稅費 支付的其他與經營活動有關的現金 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的計算過程一般有以上七項,不同類型的公司會略有不同,但基本是這七項。現在假設該公司營運資本比上年有增加,即營運資本增加額為正,此時它是怎樣影響到上述現金流量凈額的計算的呢? 運營資本=(應收票據+應收帳款+其他應收款+預付帳款+存貨+其他流動資產)-(應付票據+應付帳款+其他應付款+其他流動負債), 運營資本=(流動資產-貨幣現金-短期投資)-(流動負債-短期借款), 看來是真的能影響。
⑺ 資金流量表的應用領域
分析收入分配關系
研究分析國民總收入在國家、集體和個人之間的分配關系
分析消費率及消費結構
消費率可反映消費水平和國民消費傾向,其計算公式為:
總消費率=最終消費支出/國民可支配總收入×100%
對於消費率可以做動態比較分析,也可以做地區間或國際比較分析,以便揭示存在的問題。
對居民消費結構分析,可計算出各種商品和服務支出的比重,反映居民消費結構的特點,分析其變化和發展的合理趨向。註:國民可支配總收入=國內生產總值+國外凈要素收入+國外經常轉移收支凈額(指國外捐贈及災害保險索賠等)=總消費+總儲蓄(是指可支配收入扣除用於最終消費支出後可用於投資的部分)
分析投資率及儲蓄率
投資率可反映出投資水平,計算公式為:
總投資率=總投資/國民可支配總收入×100%
總儲蓄率=總儲蓄/國民可支配總收入×100%
總消費率+總儲蓄率=1
總儲蓄(總結余)和總投資平衡分析按機構部門進行,基本方法是分別計算各機構部門的儲蓄率和投資率,通過比較發現不平衡,然後分析總體上各部門之間的資金調劑和如何發揮金融市場的作用。
分析金融交易流量結構
金融交易流量結構是指各種金融交易項目的金額占融資總額的比重,它可以分析各機構部門對金融投資的偏好,對金融交易流量結構進行動態比較,可以分析各種金融工具的發展趨勢。
總之,資金流量表編製得越細,用處就越大,它可分析出許多經濟問題,如貨幣供給和貨幣需求及其影響因素分析,儲蓄行為分析,財產分配金融市場分析等等。
⑻ 資金流量表如何填寫
三、資金流量表資金流量核算主要以收入分配和資金運動為核算對象。它反映一定時期各機構部門收入的形成、分配、使用、資金的籌集和運用以及各機構部門間資金流入和流出情況。(一)基本結構資金流量表採用矩陣結構。主欄表示交易項目,賓欄代表機構部門。每個機構部門下面列出兩欄,即「來源」欄與「使用」欄,分別代表機構部門資源的籌集和資源的使用,「來源」放在右端,「使用」放在左端。主欄交易項目按交易的不同性質分為實物交易和金融交易,這樣資金流量表就分為主欄不同、賓欄相同的兩大部分,即實物交易部分和金融交易部分。(二)基本記錄原則資金流量表採用復式記賬原理,對每筆交易都作雙重反映。在實物交易方面,一個部門的收入同時是對應部門的支出。收入記錄在來源方,支出記錄在使用方。在金融交易方面,一個部門金融資產的增加(減少),一般伴隨著對應部門負債的增加(減少)。金融資產的增加或減少記錄在使用方,負債的增加或減少記錄在來源方。這一記錄原則使資金流量表上的各種收入、支出和金融流量始終保持收支相等、借貸對應的平衡關系,整張表的上下、左右相互銜接,形成了一個嚴密的平衡系統。各個機構部門發生的各種交易都能得到一致反映,社會資金運動的來龍去脈一目瞭然。(三)基本概念1.實物交易是指與貨物和服務的生產與使用、收入分配和無償轉移有關的交易活動。2.金融交易是指以現金、信用、證券等金融資產負債為交易對象的交易活動。3.初次分配總收入初次分配指生產活動形成的收入在參與生產活動的生產要素的所有者及政府之間的分配。生產要素包括勞動力、土地、資本。勞動力所有者因提供勞動而獲得勞動報酬;土地所有者因出租土地而獲得地租;資本的所有者因資本的形態不同而獲得不同形式的收入:借貸資本所有者獲得利息收入,股權所有者獲得紅利或未分配利潤。政府因對生產活動或生產要素征稅而獲得生產稅或因對生產進行補貼而支付生產補貼。初次分配的結果形成各個機構部門初次分配總收入,各機構部門的初次分配總收入之和就等於國民總收入。4.可支配總收入在初次分配總收入的基礎上,通過經常轉移的形式對初次分配總收入進行再次分配。再分配的結果形成各個機構部門可支配總收入。各機構部門的可支配總收入之和稱為國民可支配總收入。5.總儲蓄是指可支配總收入用於最終消費後的差額。各機構部門的總儲蓄之和稱為國民總儲蓄。6.凈金融投資從實物交易角度看,它是指總儲蓄加資本轉移收入凈額減非金融投資後的差額。從金融交易角度看,它是金融資產增加額減負債增加額的差額。(四)基本指標之間的關系1.初次分配總收入=增加值-支付的勞動者報酬+收到的勞動者報酬-支付的生產稅凈額+收到的生產稅凈額-支付的財產收入+收到的財產收入 2.可支配總收入=初次分配總收入+經常轉移收入-經常轉移支出3.總儲蓄=可支配總收入-最終消費4.凈金融投資=總儲蓄+資本轉移收入凈額-資本形成總額-其它非金融資產獲得減處置5.凈金融投資=金融資產增加-負債增加(五)基本編表方法資金流量表分為實物交易和金融交易兩大部分,分別由國家統計局和中國人民銀行編制。資金流量表的基本編表方法是:(1)按照交易的項目和機構部門的類別,逐項、逐部門收集原始資料;(2)按照國民經濟核算的概念和原則對原始資料進行加工整理,對遺漏或有缺口的數據進行必要的調查或參考有關指標放大推算;對同一交易項目有兩種以上資料的進行比較、對照,選取最佳資料;(3)將分項資料按照各個部門的特點分攤到各個機構部門,並在此基礎上得到資金流量表初表;(4)對資金流量表初表的實物交易部分和金融交易部分進行反復平衡,得到實物交易與金融交易平衡後的資金流量表;(5)將經過實物交易與金融交易平衡後的資金流量表與國民經濟核算的其他部分,如投入產出表、國際收支表、資產負債表進行協調,得到最終的資金流量表。附:資金流量表表式:資金流量表(實物交易)資 金 流 量 表(金融交易)資金流量表(實物交易2001年)單位:億元 指 標 非金融企業部門金融部門政府部門住戶部門省內合計國內省外國外部門總 計使 用 來 源使 用來 源使 用來 源使 用來 源使 用來 源使用來 源使 用來 源使 用來 源 1、凈流出 242.60 -1188.18 -945.58 2、增加值 6828.31 369.20 837.62 2612.58 10647.71 10647.71 3、勞動者報酬 2455.09 127.89 582.95 1782.26 4948.19 4948.19 4948.19 4948.19 4948.19 工資及工資性收入 2338.87 114.08 551.50 1782.26 4786.71 4786.71 4786.71 4786.71 4786.71 單位社會保險付款 116.22 13.81 31.45 161.48 161.48 161.48 161.48 161.48 4、生產稅凈額 1259.08 109.23 22.05 1419.10 465.69 1856.05 1419.10 436.95 1856.05 1856.05 生產稅 1291.05 109.23 22.05 1462.79 477.41 1899.74 1462.79 436.95 1899.74 1899.74 生產補貼 -31.97 -43.69 -11.72 -43.69 -43.69 -43.69 -43.69 5、財產收入 1036.49 450.49 998.01 997.35 48.57 4.19 542.28 2038.69 2038.69 2038.69 2038.69 利息 994.16 450.49 997.35 997.35 32.79 3.19 514.07 1994.70 1994.70 1994.70 1994.70 紅利 18.26 0.66 18.92 18.92 18.92 18.92 18.92 土地租金 15.09 15.78 0.69 15.78 15.78 15.78 15.78 其他 8.98 0.31 9.29 9.29 9.29 9.29 9.29 6、初次分配總收入 2528.14 131.42 1700.29 5850.91 10210.76 679.55 -1188.18 9702.13 7、經常轉移 512.91 18.77 14.81 7.46 30.57 601.72 339.00 302.53 897.29 930.48 50.77 83.96 981.25 981.25 收入稅 263.50 11.38 392.74 117.86 392.74 392.74 392.74 392.74 社會保險付款 161.49 161.49 161.49 161.49 161.49 161.49 社會補助 90.29 2.40 11.80 104.49 104.49 104.49 104.49 104.49 其他 159.12 18.77 1.03 7.46 18.77 47.49 59.65 198.04 238.57 271.76 50.77 83.96 322.53 322.53 8、可支配總收入 2034.00 124.07 2271.44 5814.44 10243.95 730.32 -1272.14 9702.13 9、最終消費 1934.30 3907.02 5841.32 5841.32 居民消費 3907.02 3907.02 3907.02 政府消費 1934.30 1934.30 1934.30 10、總儲蓄 2034.00 124.07 337.14 1907.42 4402.63 730.32 -1272.14 3860.81 11、資本轉移 97.69 213.43 115.74 213.43 213.43 213.43 213.43 投資性補助 97.69 213.43 115.74 213.43 213.43 213.43 213.43 其他 12、資本形成總額 3290.79 20.10 220.35 329.57 3860.81 3860.81 固定資產形成總額 2964.56 20.10 217.77 289.75 3492.18 3492.18 存貨增加 326.23 2.58 39.82 368.63 368.63 13、其他非金融資產獲得減處置 14、凈金融投資 -1159.10 103.97 19.10 1577.85 541.82 730.32 -1272.14 0.00
⑼ 收支表應該怎麼看
錢對於家庭來說,只有兩種存在形式:一是收入,二是支出。收入是掙錢,支出是花錢。理財首先要了解自己家庭每月的收入有多少,更重要的是要了解支出情況,要了解錢是怎麼花的?哪些是必須花的?哪些是可花可不花的?做到心中有數。這就要學會記賬,因為家庭理財是從記賬開始的。只有把家庭的收入和支出盡可能真實的記下來,才能便於自己或理財師幫助你進行較真實、科學的理財分析,找出存在的問題,制訂理財規劃方案,有效地進行家庭理財。
「家庭月收支表」也可稱為「家庭月損益表」,由於使用的記賬方法是現金收付制而不是權責發生制,因此「家庭月收支表」(損益表)實際上也就是現金流量表。這張表反映的是上一個月內家庭收入、支出及余額的財務狀況。收入比較簡單,一般有三種形式:工資收入、兼職收入和投資收入。支出比較復雜,分可控支出和不可控支出兩大類。
1.家庭收入
家庭收入是指整個家庭剔除所有稅款和費用後的可自由支配的純所得。
對普通家庭來說,家庭收入一般包括以下項目:
工作所得(全家所有成員的工資、獎金、補助、福利、紅利等);經營所得(自有產業的凈收益,如生意、傭金、店鋪等);各種利息(存款、放貸、其他利息);投資收益(租金、分紅、資本收益、其他投資等);偶然所得(中獎、禮金等);針對不同的家庭,其收入項目可能是不一樣的。但理清家庭收入的所有項目、並編排出適合自己家庭的收人類目,是家庭記賬的基礎。
2.家庭支出
家庭支出是指全家所有的現金支付。
家庭支出相對家庭收入來說要繁雜得多。如果家庭沒有詳細的記賬記錄,可能大部分家庭都不一定能完全了解自己的支出狀況。要羅列所有家庭的開支項目確實比較困難,但針對普通家庭來說,我們可能歸類為以下幾種:
日常開支:每天、每周或每月生活中重復的必須開支。一般包括飲食、服飾、房租水電、交通、通訊、贍養、納稅、維修等。這些支出項目是家庭生活所必需的,一般為不可自行決定的開支。
投資支出:為了資產增值目的所投入的各種資金支出。如儲蓄、保險、債券、股票、基金、外匯、房地產等各種投資項目的投入。
奢侈消費:學費、培訓費、休閑、保健、旅遊等。這些是休閑享受型支出,並不是家庭生活所必需的,一般為可自行決定的開支。
實際上,每個家庭都有自己不同的支出分類。原則上只要把您的支出分類清晰,便於了解資金流動狀況即可。
一般來說,收支表可以有兩種,一種是日支出表和月收支表:家庭日支出統計表單位:元年月日支出明細金額支出明細金額支出明細金額一、可控支出耐用品購置費培訓費1.日常生活費自行車9.保險費糧食電動車社保繳費油鹽醬醋調料汽車意外傷害險蔬菜水果傢具用具餐具健康險肉、蛋電器器械設施壽險早點5.旅遊娛樂費財產險午餐盒飯、快餐旅遊費交強險餐廳請客、家宴書報雜志費汽車全險煙酒水飲料電影、歌廳10.稅費熟食、糕點俱樂部會員費房產稅其他食品其他娛樂費契稅內衣褲、襪子6.投資費印花稅鞋帽、頭巾銀行儲蓄個人所得稅西服、外衣、毛衣分紅、萬能等車船使用稅大衣、皮衣債券11.還貸款床上用品基金房貸服飾、首飾股票車貸其他衣物商品期貨投資貸款2.交通費金融期貨助學貸款公車車費外匯消費貸款計程車費黃金停車、存車費收藏品汽油機油、防凍液房地產投資過路、過橋費實業投資汽車年檢、養路費車維修費二、不可控支出3.醫療保險費7.家庭基礎消費醫療費水費保健營養品電費美容美發煤氣、燃氣費化妝品物業管理費洗滌靈、洗衣粉電話、通訊、上網費牙膏、香皂、浴液洗發液8.教育費游泳、打球保姆費其他健身運動學雜費化妝品教材費家庭月收支表年月一、收入金額(元)1.工資收入(包括獎金、津貼、加班費、退休金)2.兼職收入(包括勞務報酬、稿酬、咨詢、中介費)3.投資收入(包括房租、利息、股息、紅利)其他收入收入總額二、支出可控支出1.日常生活消費(食品、服飾費)2.交通費(公交、計程車、存車、汽油、汽車維修、年檢、養路費)3.醫療保健費(醫葯、保健品、美容、化妝品、健身費)4.耐用品購置費(購車、傢具、家用電器費)5.旅遊娛樂費(旅遊費、書報費、視聽費、會員費)6.投資費(儲蓄、分紅、萬能險、債券、基金、股票、期貨、外匯、黃金、收藏品、房地產、實業)不可控支出7.家庭基礎消費(水、電、氣、物業、電話、上網費)8.教育費(保姆、學雜、教材、培訓費)9.保險費(社保、意外傷害險、健康險、壽險、財產險、交強險、車全險)10.稅費(房產稅、契稅、個人所得稅、車船使用稅)11.還貸費(房貸、車貸、投資貸款、助學貸款、消費貸款)其他支出支出總額三、盈餘收入總額-支出總額=盈餘看似簡單,其實很難做,但是如果有這個習慣非常好。我們都應該做一個個人或者家庭的收支表,看看究竟錢用到哪裡去。還有一個最重要的是第二點——支出。很多人覺得這個費用是我必需的,但是你真正要問自己一句,這個費用是不是對於你來說是必要的,還是說根本是不需要的。娛樂是不是必要的?買汽車那個汽車的費用是不是必要的?自己要衡量一下。理財不是說你一定要在生活上怎麼樣節儉或者省多少錢,而是說找適合你自己的生活,在適合你自己的喜好之下,有些費用是必要的,有些是不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