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存貨周轉率的計算公式
存貨周轉率(即存貨周轉率次數)有兩種不同計價基礎的計算方式。
1、成本基礎的存貨周轉次數=營業成本/存貨平均余額=銷貨成本
以成本為基礎的存貨周轉率,即一定時期內企業銷貨成本與存貨平均余額間的比率,它反映企業流動資產的流動性,主要用於流動性分析。
2、收入基礎的存貨周轉次數=營業收入/存貨平均余額,其中:存貨平均余額=(期初存貨+期末存貨)/2
以收入為基礎的存貨周轉率,即一定時期內企業營業收入與存貨平均余額間的比率,主要用於獲利能力分析。
(1)存貨占營運資金比率擴展閱讀:
特點
在流動資產中,存貨所佔比重較大,存貨的流動性將直接影響企業的流動比率。因此,必須特別重視對存貨的分析。存貨流動性的分析一般通過存貨周轉率來進行。
存貨周轉率反映了企業銷售效率和存貨使用效率。在正常情況下,如果企業經營順利,存貨周轉率越高,說明企業存貨周轉得越快,企業的銷售能力越強。營運資金佔用在存貨上的金額也會越少。
存貨周轉率的變動主要是「主營業務成本」與「存貨」金額變動引起,所以在上市公司年報審計當中可以通過存貨周轉率反映其與「計價和分攤」有關的認定。
Ⅱ 財務管理 營運資金存貨周轉率怎麼計算
營運資金存貨周轉率= 平均存貨 / (平均流動資產 — 平局流動負債)
Ⅲ 營運資金是什麼
營運資金亦稱「運用資金」。國外稱為營運資本。是合營企業流動資產總額減流動負債總額後的凈額,即企業在經營中可供運用、周轉的流動資金凈額。
由於營運資金是流動資產減去流動負債後的凈額,因此,流動資產和流動負債的變化,都會引起營運資金的增減變化。如流動負債不變,流動資產的增加就意味著營運資金的增加; 流動資產的減少就意味著營運資金的減少。
如流動資產不變,流動負債增加,就意味著營運資金的減少; 流動負債減少就意味著營運資金增 加。在兩者同時變化的情況下,只有兩者抵銷後的凈額才是營運資金的增減凈額。
在一般情況下,只有一方涉及流動資產或流動負債類科目,而另一方涉及非流動資產或非流動負債類科目 (如長期負債、長期投資、資本、固定資產等)的經濟業務才會使營運資金發生增減。
雙方都涉及流動資產或流動負債類科目的經濟業務,即發生在營運資金內部項目間的業務,不會使營運資金發生增減。
(3)存貨占營運資金比率擴展閱讀:
營運資金的特點:
1、周轉時間短。根據這一特點,說明營運資金可以通過短期籌資方式加以解決。
2、非現金形態的營運資金如存貨、應收賬款、短期有價證券容易變現,這一點對企業應付臨時性的資金需求有重要意義。
3、數量具有波動性。流動資產或流動負債容易受內外條件的影響,數量的波動往往很大。
4、來源具有多樣性。營運資金的需求問題既可通過長期籌資方式解決,也可通過短期籌資方式解決。僅短期籌資就有:銀行短期借款、短期融資、商業信用、票據貼現等多種方式。
Ⅳ 營運資本/流動比率/速動比率/現金比率的計算和分析
1.流動比率=流動資產/流動負債 反映每單位(1元)流動負債有多少流動資產作為償還保證。 一般情況下流動比率越高,短期償債能力就越強,表明企業有較多的營運資金來償還短期債務,企業可變現的資產較大,債權人的風險越小。但過高的流動比率並非是好現象,因為流動比率過高,從債權人的角度看償債有保證,但從企業角度看,企業流動資產上佔用的資金過多(特別是存貨和應收賬款過多,流動比率就越高),則說明企業未能有效利用資金,就會影響企業的獲利能力。因此在分析流動比率的同時,還應分析流動資產的結構,流動負債的結構,流動資金的周轉情況及現金流量情況。經驗表明,流動比率維持在2比較合適。但對流動比率的分析還應結合行業特點,因為行業性質不同,流動比率的實際標准就不同。所以,只有和同行業平均流動比率、企業歷史流動比率進行比較,才能得出合理的結論。2.速動比率是速動資產與流動負債的比率。速動資產是將流動資產中變現能力較差的存貨和不具備變現能力的待攤費用與預付賬款扣除,而僅包括變現能力較強的貨幣資金,應收票據,應收賬款等部分。速動資產=流動資產-存貨-預付賬款-待攤費用速動比率=速動資產/流動負債一般情況下,速動比率維持在1比較合適,表明每1元流動負債有1元變現能力較強的速動資產進行償還,短期償債能力就得到保證。速動比率過高過低都不易,過低說明企業短期償債能力風險較大,過高企業在速動資產上佔用的資金過大,增加了企業投資的機會成本。3.現金比率是企業現金類資產與流動負債的比率,是衡量企業短期償債能力的參考性指標。現金類資產包括貨幣資金和有價證券,是速動資產扣除應收賬款的余額。 現金比率=現金類資產/流動負債因為企業的應收賬款存在壞賬和不能收回的可能,所以速動資產扣除應收賬款的余額最能反映企業償還流動負債的能力。但過高的現金比率表明企業未能合理利用流動負債。因為一般企業不能有過多的貨幣資金和短期證券,否則會削弱資金的有效利用,使企業失去獲利機會。
Ⅳ 什麼是存貨周期轉率,負債比率,流動比率,營業利潤率!!!
存貨周轉率是衡量和評價企業購入存貨、投入生產、銷售收回等各環節管理狀況的綜合性指標。它是銷售成本被平均存貨所除所得到的比率,或叫存貨的周轉次數。用時間表示的存貨周轉率就是存貨周轉天數。
存貨周轉率=銷貨成本÷平均存貨
存貨周轉天數=360÷存貨周轉率
1.流動比率 為1
流動比率是流動資產除以流動負債的比值,其計算公式為:
流動比率=流動資產÷流動負債
流動比率可以反映短期償債能力。
2.資產負債比率 不超過50%
資產負債率是負債總額除以資產總額的百分比,也就是負債總額與資產總額的比例關系。資產負債率反映在總資產中有多大比例是通過借債來籌資的,也可以衡量企業在清算時保護債權人利益的程度。計算公式:
資產負債率=(負債總額÷資產總額)×100%
5.主營業務利潤率
主營業務利潤率是主營業務利潤與主營業務收入的百分比。
主營業務利潤率=(主營業務利潤÷主營業務收入)×100%
3.長期負債比率
長期負債比率是從總體上判斷企業債務狀況的一個指標,它是長期負債與資產總額的比率。
長期負債比率=(長期負債÷資產總額)×100%
Ⅵ 營運資本的配置比率
「營運資本的概念有狹義和廣義的解釋。廣義營運資本的意義就是企業的流動資產總額,這個概念主要在研究企業資產的流動性和周轉狀況時使用。狹義的營運資本是指企業的流動資產總額減去各類流動負債後的余額,也稱凈營運資本。由於凈營運資本被視為可作為企業非流動資產投資和用於清償非流動負債的資金來源,所以,狹義的流動資本概念主要在研究企業的償債能力和財務風險時使用。因此,企業營運資本的持有狀況和管理水平直接關繫到企業的盈利能力和財務風險兩個方面。
廣義營運資本是一個具體的概念,它包括了企業的流動資產總額,是由企業一定時期內持有的現金和有價證券、應收和預付帳款及各類存貨資產等所構成的。相對而言,狹義營運資本是一個抽象概念,它只是企業一定時期流動資產與流動負債之間的差額,並不特指某項資產,而此差額的確定,完全要視企業一定時期的經營和財務狀況而定,它是判斷和分析企業資金運作狀況和財務風險程度的重要依據。」
參考資料:《財務管理學》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而營運資本的配置比率就是指營運資本在總資本中所佔比重和起所發揮作用的比率。
Ⅶ 營運資金需求量的計算公式
(一)成本分析模式
成本分析模式是根據現金有關成本,分析預測其總成本最低時現金持有量的一種方法。運用成本分析模式確定最佳現金持有量時,只考慮因持有一定量的現金而產生的機會成本及短缺成本,而不予考慮管理費用和轉換成本。
運用成本分析模式確定最佳現金持有量的步驟是:(1)根據不同現金持有量測算並確定有關成本數值;(2)按照不同現金持有量及其有關成本資料編制最佳現金持有量測算表;(3)在測算表中找出總成本最低時的現金持有量,即最佳現金持有量。在這種模式下,最佳現金持有量,就是持有現金而產生的機會成本與短缺成本之和最小時的現金持有量。
(二)存貨模式
存貨模式,是將存貨經濟訂貨批量模型原理用於確定目標現金持有量,其著眼點也是現金相關成本之和最低。
運用存貨模式確定最佳現金持有量時,是以下列假設為前提的:(1)企業所需要的現金可通過證券變現取得,且證券變現的不確定性很小;(2)企業預算期內現金需要總量可以預測;(3)現金的支出過程比較穩定、波動較小,而且每當現金余額降至零時,均通過部分證券變現得以補足;(4)證券的利率或報酬率以及每次固定性交易費用可以獲悉。如果這些條件基本得到滿足,企業便可以利用存貨模式來確定最佳現金持有量。這里所說的最佳現金持有量是指能夠使現金管理的機會成本與轉換成本之和保持最低的現金持有量。當持有現金的機會成本與證券變現的交易成本相等時,現金管理的總成本最低,此時的現金持有量即為最佳現金持有量。最佳現金持有量模型為:
Q=2TF/K
式中,Q為最佳現金持有量(每次證券變現的數量);T為一個周期內現金總需求量;F為每次轉換有價證券的固定成本;K為有價證券利息率(機會成本)。最佳現金管理總成本(TC)=2TFK
那本書我有,我也在國外學的……回去幫你翻翻,如果我記得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