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貸款資金 > 2005年大豆價格

2005年大豆價格

發布時間:2021-05-10 13:41:43

① 2005年大豆價格為什麼這么底

今年大豆豐收,中美的產量都是僅次於2004年的大豆產量,大豆的供給大量增加。同時因禽流感問題日益嚴重,需求量大幅減少,所以價格一跌再跌。我是做期貨的,主做大豆我qq是16888112有問題可以找我

② 跪求2005-2006食用油市場報告--免費

內容簡介

隨著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相應帶動了對生活品質量
要求的全面提升。食用油作為一種重要的生活必需品,其需求與供給特點都在發生
本質性的變化。中國的食用油市場正向安全、衛生、健康、營養的方向過渡和發展
。十年前,人們還在一直食用傳統的散裝油,中國小包裝食用油只是作為舶來品被
高高仰視,誰也沒想到短短數年內會有這樣迅猛的發展,在一些經濟較發達的大城
市,小包裝食用油已經取代散裝食用油成為市場主角。食用油行業正孕育著巨大商
機。而長期以來,由於食用油行業沒有市場准入制度,食用植市場的競爭混亂但是
利潤可觀。2004年,隨著新的國家食用油標准開始施行,食用油生產採取市場准入
制度,一大批實力不足的食用油企業將因質量不能達標而被淘汰,留出了巨大的二
三級市場空間,為有實力的食用油品牌擴張市場提供了機會,也為有志於食用油行
業並有競爭實力的潛在投資提供了機會。此時,一份真實、准確的反映行業現狀、
理性的預測未來的市場研究報告對企業決策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2005年中國食用油市場研究報告》主要對中國食用油行業2001—2005年的供給
與需求狀況、重點地區運行情況、進出口情況、城鄉居民消費傾向變化等進行了分
析,重點研究了行業內影響力最大的關鍵因素:規模企業的發展現狀及競爭力和食
用油進口狀況。

本報告由公司食用油行業研究小組歷時兩個月完成。研究過程中利用了大量詳實的
統計資料,翻譯了國外先進的行業經驗,與業內相關人士進行分析討論。報告主要
數據來源如下:

1、國家統計局食用油行業宏觀運行資料庫(2002—2005年)
2、國家統計局食用油行業企業運行情況監測資料庫(2002—2005)
3、中國植物油行業協會、中國糧食行業協會數據
4、中國期刊網、中國財經報刊資料庫、萬方資料庫等大型文獻資料庫
5、咨詢合作或者策略機構消費者調查資料庫
6、咨詢食用油市場一線人員採集數據

目 錄
CONTENTS
第一部分 中國食用油行業現狀

第一章 研究概述
第一節 食用油研究的行業界定
第二節 食用油的類別
一、根據油料作物的分類
二、根據加工方式分類
三、食用油的行業特性

第二章 食用油市場現狀
第一節 中國食用油市場概述
第二節 市場規模
一、根據消費者調查估算的市場規模
二、根據市場總供給估算的市場規模
第三節 消費者研究
一、1983-2004年中國食用油人均消費量
二、中國人食用油消費習慣的研究
三、中國食用油消費的發展趨勢

第三章 中國食用油工業發展現狀
第一節 2000-2005年中國食用油工業總體情況
第二節 全國規模以上企業分析
一、2001-2005年中國規模以上食用油企業數量
二、2001-2005年中國規模以上食用油企業銷售收入
三、2001-2005年中國規模以上食用油企業銷售成本
四、2001-2005年中國規模以上食用油企業銷售費用
五、2001-2005年中國規模以上食用油企業利潤總額
第三節 中國食用油產業的地區分布狀況
一、2003-2005年各地區產值比較
二、2002-2005年各地區銷售收入比較
三、銷售收入地區集中性分析
四、2003-2005年各地區利潤總額比較
第四節 中國食用油產業經濟類型比較研究
一、2003-2005年各種經濟類型企業總體運營情況
二、2003-2005年各種經濟類型企業資產比較
三、2003-2005年各種經濟類型企業數量比較
四、2003-2005年各種經濟類型企業產值比較
五、2003-2005年各種經濟類型企業銷售收入比較
六、2003-2005年各種經濟類型企業利潤總額比較
第五節 中國食用油產業規模效應分析
一、大、中、小企業產值比例
二、大、中、小企業銷售收入比例
三、銷售收入的集中度分析
四、大、中、小企業利潤比例
五、不同銷售收入規模的企業利潤比較
第二部分 世界食用油市場及中國進出口分析
第四章 全球食用油市場
第一節 世界食用油生產現狀分析
第二節 世界食用油消費現狀分析
第三節 2005年世界食用油市場走勢

第五章 中國食用油進出口研究
第一節 中國食用油進口情況分析
一、1986-2005年中國食用油進口總體情況
二、2003-2005年進口來源國分析
三、2003-2005年進口省市分析
四、2003-2005年進口貿易方式比較分析
五、2003-2005年進口產品類別比較分析
第二節 中國食用油出口情況分析
一、1986-2005年中國食用油出口總體情況
二、2003-2005年出口目的地分析
三、2003-2005年出口省市分析
四、2003-2005年出口貿易方式比較分析
五、2003-2005年出口產品類別比較分析

第三部分 食用油細分市場分析

第六章 中國豆油市場分析
第一節 大豆種植面積和大豆產量
一、2000—2004年世界大豆種植面積
二、2002—2005年全球主要大豆生產國生產情況比較
三、2002—2005中國大豆種植面積
四、中國市場大豆價格走勢和影響因素分析
第二節 2002—2005年中國大豆油市場情況分析
一、2002—2005年中國大豆油產量
二、2002—2005年中國大豆油消費量
第三節 2004—2005年中國豆油價格波動情況分析和2006年走勢預測
第七章 中國花生油市場分析
第一節 花生種植面積
一、花生基本情況介紹
二、世界花生種植面積和地區分布情況
三、2002—2005年中國花生種植面積和產量情況分析
四、中國花生價格走勢和影響因素分析
第二節 2002—2005年中國花生油市場情況分析
一、2002—2005年中國花生油產量
二、2002—2005年中國花生油消費量
第三節 2003—2005年中國花生油價格波動分析和2005年市場走勢預測
一、2003—2005年上半年中國花生和花生油分月份價格波動情況

二、2005-2006年花生油價格走勢預測

第八章 中國菜籽及菜籽油市場分析
第一節 菜籽種植面積
一、世界菜籽面積和地區分布情況
二、2002—2005年中國菜籽種植面積
三、2005年中國菜籽市場狀況和價格走勢、影響因素分析
第二節 2002—2005年中國菜籽油市場情況分析
一、中國糧食協會統計的菜籽油產量
二、國家糧油產量統計的菜籽油產量
第三節 2002—2005年中國菜籽油價格波動分析和2006年市場走勢預測

第九章 中國橄欖油和棕櫚油市場分析
第一節 2003—2005年橄欖油市場分析
一、消費者對橄欖油保健功能及用途的認知度
二、市場競爭日趨激烈
三、消費者購買橄欖油習慣調查
四、目前的營銷渠道多元但集中
五、各品牌營銷攻略大比武
六、結論和建議
第二節 2003—2005年棕櫚油市場分析
第四部分 行業競爭分析

第十章 中國食用油市場競爭格局
第一節 食用油品牌競爭
一、品牌競爭現狀
二、品牌競爭的特點
第二節 食用油品類競爭
一、品類競爭現狀
二、品類競爭發展趨勢
第三節 食用油市場競爭集團
一、市場競爭呈現三大集團
二、三大集團的竟爭勢態
第四節 小包裝油與散裝油的競爭分析
一、「包」與「散」的競爭勢態
二、准入制有利小包裝
第五節 油脂生產巨頭的實力較量
第六節 新標准對食用油格局影響
一、新標准規范市場競爭
二、新標准加劇競爭

第十一章 中國食用油行業領先企業分析
第一節 嘉里糧油
一、嘉里集團概況
二、2003-2005年嘉里集團部分下屬企業經營情況
三、嘉里糧油的經營策略分析
四、嘉里糧油的主要品牌分析
第二節 中國糧油國際有限公司
一、企業基本狀況
二、中糧集團經營現狀分析
三、2003-2005年主要下屬企業經營情況
四、競爭戰略分析
五、中糧油脂的主要食用油品牌分析
第三節 深圳南順油脂
一、企業基本情況
二、2003-2005年企業運營情況分析
三、企業品牌經營分析
第四節 番禺合興油脂
一、企業基本情況
二、2003-2005年企業運營情況分析
三、企業品牌經營分析
第五節 上海良友海獅油脂
一、企業基本情況
二、2003-2005年企業運營情況分析
三、企業品牌經營分析
第六節 三河匯福糧油
一、企業基本情況
二、2003-2005年企業運營情況分析
三、企業品牌經營分析
第五部分 市場預測與投資分析

第十二章 投資環境分析
第一節 經濟環境
一、宏觀經濟運行狀況表現良好
二、2005年國內市場流通存在問題
三、2006年中國經濟形勢預測
第二節 政策環境
一、行業政策變動性分析
二、政策變動對行業的影響4
三、WTO與關稅政策對中國食用油市場的影響
第三節 技術環境
一、油脂加工技術簡介
二、中國油脂加工技術現狀
三、中國油脂加工技術的發展規劃

第十三章 中國食用油行業發展趨勢預測
第一節 2006年中國食用油市場預測
一、《油世界》對2006年中國食用油市場的預測
二、公司對2006年中國食用油市場的預測
第二節 中國食用油市場的發展趨勢預測
一、品牌競爭趨勢
二、價格變化趨勢
三、行業競爭特點發展趨勢
四、產品創新趨勢
五、行業環境趨勢
第三節 影響食用油市場的因素變化趨勢預測
一、與食用油市場相關的經濟發展趨勢
二、油料作物種植及產量變化趨勢
三、油料、油脂進出口市場的發展趨勢
四、新的國際貿易形勢
五、新的轉基因管理政策對油料進口產生影響

第十四章 中國食用油行業投資機會分析
第一節 橄欖油市場
一、中國橄欖油市場現狀
二、橄欖油產業發展的策略建議
第二節 核桃油市場
一、中國核桃油市場現狀
二、核桃油市場投資機會
第三節 玉米油市場
一、中國玉米油市場現狀
二、玉米油市場投資機會
第四節 葵花籽油市場
一、中國葵花籽油市場現狀
二、葵花籽油市場投資機會

第十五章 食用油企業營銷策略研究
第一節 中國食用油行業發展對策研究
一、 資本運營與規模化研究
二、 技術創新與信息化研究
三、 整合行銷與細分化研究
第二節 中國食用油基本營銷策略分析
一、營銷模式分析
二 、經銷商策略分析
三 、渠道策略分析
四 、終端促銷推廣策略分析
第三節 中國食用油營銷案例
一、經典成功案例回顧
二、大品牌的營銷敗筆

③ 2007年黑龍江省黃豆價格走勢

一、大豆近期走勢簡述

國內外大豆價格從2006年10月脫離底部區域以來,一直處於持續上漲的狀態。期間,雖然CBOT大豆在今年2月26至3月5日發生了大幅度的回調,但國內大豆卻表現出很強的抗跌性。目前,這一市場狀況又發生了較大變化。首先是4月3日至18日,國內大豆在CBOT大豆未見顯著波動的幾根大陰線的技術背景下,展開了一輪200元/噸左右的大回調,經過半個月左右的短暫調整後,又隨著CBOT大豆的上漲迅速啟動,遠期月份直接沖破近幾個月以來的最高價。但是在5月29日和30日這兩個交易日,CBOT大豆似乎略有調整跡象苗頭時,上漲又一次遭遇寒流,兩個交易日內迅速下挫100元/噸左右。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近期大豆價格波動如此劇烈?

二、具體影響因素分析

大豆作為農產品主力軍的特性決定了其基本面直接影響著價格走勢的變化。其中宏觀基本面框定了它的未來主要方向,而具體的細節又導致了每一個波動的時機以及幅度。在近期走勢中,最大的矛盾來源於遠期國際大豆供應和庫存預期緊張而消費趨好與目前現貨相對充裕的碰撞上。

下面我們具體分析一下這兩個觀點的支撐點:

(一)遠期利多因素

1.種植面積和預期天氣影響

目前關於種植面積的權威數據還是來自美農業部3月份種植意向報告。當時報告稱美國2007年大豆種植面積預估為6714萬英畝,較去年下降838.2萬英畝,低於市場先前預測的6916.7萬英畝平均值。從報告結果看,大豆數據體現明顯利多的色彩,面積減少的主要原因來自於玉米種植面積擴張,從而直接導致大豆面積的減少。

同時天氣的不確定性讓目前大豆價格的反應異常敏感,因為一旦美國中部和中西部大豆主產區天氣出現問題,那麼CBOT大豆有可能直接面臨天氣升水,並且這升水幅度無法預計。這種不確性讓國內大豆的期貨價格也敏感起來。一旦發生,那麼國內豆油價格的上漲將會更加迅猛,再加上國內飼料消費趨旺的勢頭,大豆價格將會得到下游產品價格的整體支持。

2.庫存方面

美國農業部5月份報告首次公布了2007/2008年度美國新作物供需數據,預計美新豆結轉庫存3.2億蒲式耳,低於市場預測的3.37億蒲式耳平均值(預測區間為2.55億-4.63億蒲式耳)。這是無法迴避的敏感數據,結合預期的供應短缺以及消費旺盛,所造成的不僅僅是實際供需中體現的利多刺激,更多的體現在市場心理上的促漲作用。

3.宏觀經濟政策預期

整個商品經濟格局中,工業品處於歷史高價位區,農業品處於歷史低價位區,對解決美國農產品價格長期低迷和農民補貼問題以及中國的「三農」問題十分不利。從國內情況來看,政府的態度應是積極的期望農產品走高,以減輕壓力,解決包括農民收入、農業補貼、農業進出口收入以及社會穩定等問題。同時判斷在農產品價格上漲中,政府不會頻繁的使用「拍賣方式」來打壓農產品價格。

(二)近期利空因素

1.現貨壓力

隨著大豆的價格不斷上漲,豆油價格也在上漲,但是華北地區的養殖業一直不景氣,而養殖業的低迷造成了近期的豬肉價格大漲。另一方面,由於疫情的影響,前期國內生豬養殖多以觀望為主,因此存欄下降,這直接抑制了飼料的需求,從而導致豆粕消費低迷,而豆粕價格的遲遲不啟動拖累著大豆價格進一步走高。

2.庫存方面

美國農業部5月份報告預計美國2006/2007年度陳大豆結轉庫存為6.10億蒲式耳,較上月報告下調500萬蒲式耳,略高於市場預測的6.07億蒲式耳平均值(預測區間為5.77億-6.20億蒲式耳)。從這個數據上來說,對目前的大豆價格上漲產生了很大的現實壓力。同時國內2005年以來積壓的將近百萬噸陳豆也成了國內大豆價格進一步上漲的重大阻力。

3.進出口方面

據中國海關總署周四公布的大豆2007年4月進口統計數據:4月大豆進口2652143噸,同比增長3.2%,1-4月進口8370599噸,同比增長4.9%。前期大量進口對目前的大豆價格形成一定的壓力。

三、總結

多空雙方在對抗中不斷的碰撞,矛盾目前具體表現在農產品近期月份價格低迷,形態偏空。而遠期月份呈現顯著的多頭形態,強勢振盪,但是一旦回調,幅度會很大。相信隨著時間的不斷推移,遠期預期的不斷兌現和現貨壓力逐漸被市場消化,形勢也會逐漸明朗起來,大豆市場一輪超級大牛市行情也許會呼之欲出。

④ 關於中國大豆

我們中國是大豆的故鄉,大豆也曾經是中國在國際市場上最具競爭力的農產品,可是現在,中國大豆正在面臨著從未有過的一場危機,這場危機讓每一個種大豆的中國農民直接感受到來自國際市場的壓力。

1995年以前,中國一直是大豆凈出口國;2000年中國大豆年進口量首次突破1000萬噸,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進口國,此後幾年,中國的大豆進口額連續攀升;2005年中國進口

大豆進口量連年攀升,是因為國內大豆出現短缺嗎?

在國內大豆主產區的黑龍江省的農村,往年收獲的大豆堆積如山以各種形式,各種方法分別堆放在村每家每戶的各個角落,村民都在為這些賣不出去的大豆發愁。據了解,村民往年大豆堆積不賣的原因就是因為價格太低,照現在市場上的價格不僅不會賺錢,反而還得賠錢。再過一個月的時間,今年的大豆就要收獲,而新的豆子一上市,陳豆還是往下壓,陳豆賣不上新豆的價,新豆的價也起不來。

現在黑龍江當地大豆的價格在每噸2200元左右,比去年這會兒又低了550元,如果今年新大豆上市之前,市場價格還不能回升的話,黑龍江整個大豆主產區都會面臨巨大的損失。

黑龍江大豆主產區的大豆賣不動,農民種植的熱情也開始銳減,今年全省大豆種植面積已經比2005年減少了25%,而明年大豆種植面積預計會比2005年還要減少40%左右,大幅下滑的還不僅僅是種植面積,前些年黑龍江當地曾經有過上百家以大豆為原料的油脂加工企業,可目前能維持開工的只剩下四五家,這些企業和農民一樣,在面臨著進口大豆的沖擊。

黑龍江九三油脂集團的總經理田仁禮介紹說:「我對美國大豆有想法,因為美國大豆是靠巨額的財政補貼進來的,而我們沒有補貼,這種競爭是不公平的,因為九三油脂從建廠那天起就是國有農場籌資建起來的,建這個廠的目的就是消化我們農場的大豆,後來我們擴大了以後,實際就是為了消化沿海的大豆,這是我們的主要目的,所以說現在農民的利益是跟我們緊密聯系在一起的。」

事實上,大豆進口數量猛增的幕後推手,是那些進入國內大豆加工市場的外資企業,記者了解了一下,目前國內60多家主要的大豆加工企業中大部分都有外資持股,而外資持股後他們更傾向於采購價格較低的進口大豆,他們靠規模逐漸控制了中國的大豆市場,相比之下,國內農戶和企業的力量比較分散,不足以影響大豆的市場價格。

田仁禮說:「全國這個大豆產業就是加工業這一塊,73%份額已經是外國獨資和合資企業了,實際上我們這個行業已經失去了話語權,被人家控制了,所以我覺得再有一兩年,整個大豆產業就不存在了,而且接至而來的我們中國大豆種植業就可能不存在了,退出歷史舞台了,這個現象已經非常明顯了。」

大豆除了是油料原料以外,也是飼料蛋白豆粕的來源,大豆產業的穩定直接影響城鄉農副產品的價格穩定。

「中國大豆產業衰退了,到時候我們再需要的時候買美國大豆他不賣給你,再去恢復我們這個很難了,所以這個時候,就不光是一個適應問題。」

目前,國內大豆產業面臨的這場危機,已經引起了各級政府的高度關注,去年開始,國家發改委已經組織相關部門對大豆產業展開了多方調研,今年7月,按照國務院的批復,國家發改委決定,由中糧集團牽頭,由土畜進出口商會協辦,建立聯合採購機制,一場由眾多政府部門參與的拯救大豆行動正在展開。

那麼,誰來拯救中國的大豆呢?

史書上記載,中國人在黃帝時代就種植大豆,中國人種植的大豆曾經比全世界其他地區種植的總量還要多。但是,這個輝煌的歷史絲毫不能幫助中國農民緩解今天面臨的困境,種了幾千年大豆的中國農民好象再也駕馭不了大豆了。剛才節目里提到了,最近 10多年裡,中國大豆產量由原來的世界第一,退居為繼美國、巴西和阿根廷之後的世界第四,而且,自 1996 年開始,中國已經從傳統的大豆出口國轉變為大豆、豆粕和豆油全面進口的凈進口大國。

5年前,當中國將要加入 WTO 的時候,有不少人就指出過中國大豆面臨國外競爭的危險,現在發生的一切只是應驗了這一警告。

其實,WTO 只不過是一個誘因,中國農業生產投入少、生產力低下、競爭力差才是大豆不堪一擊的真正原因。業內人士指出,在中國,大豆生產並未得到像小麥、水稻和玉米等大宗糧食作物那樣的重視和優惠政策。因此,大豆生產的發展受到單產更高的小麥、水稻和玉米生產的沖擊,大豆產量占糧食總產量的比重一直在下降。與此同時,中國對大豆的研究投入嚴重不足,大豆技術的推廣不力,全國玉米、水稻和小麥的品種已經更新了幾十次,但大豆主產區的許多農民仍在沿用幾十年前的老品種。

中國大豆成本高、出油率低,與低價優質的進口大豆相比,經不起沖擊自然在情理之中。但中國的農民不知道這一切,也無法改變這一切,當外國大豆在中國勢不可擋時,他們只有吃驚和無奈。

只有把中國傳統農業注入現代化內涵,提高其競爭力,才能拯救中國的大豆,而要作到這一點,政府、科技工作者和農民都要想辦法,政府擁有豐富的政策、技術、資金資源,在拯救大豆過程中負有最主要的責任。
參考資料:中國飼料糧油信息網

⑤ 2006大豆.玉米 價格走勢

5月28日 09:40 我國大豆市場春播前回顧與後市展望

--------------------------------------------------------------------------------

2006-5-18 11:02:00 福建省糧食局

據有關部門調查,2004年,農民種植大豆的總收益為1.00元/kg,這是自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種植大豆農民所獲得的最高收益水平。2005年,隨著國內外大豆市場價格的走低,以及農資化肥等生產成本的提高,農民種植大豆的收益出現了明顯降低。按照2005年國產大豆上市之後,大豆的平均銷售價格2.50元/ kg,以及生產成本1.96元/ kg計算(2005年大豆生產成本數據為國家糧油信息中心典型調查數據),農民種植大豆的凈收益為0.54元/ kg,加上國家對種糧農民補貼0.06元/公斤(按照2004年補貼標准),2005年我國農民種植大豆的總收益為0.60元/ kg,較2004年降低0.40元/ kg,降幅為40%。
今後我國大豆市場價格是否會繼續保持較低水平?農民種植大豆的收益是否會繼續降低?下面筆者就大豆作物播種之後的大豆價格整體走勢做出預測。
1 大豆進口數量增加 定價體系出現明顯轉變
2005年,我國共進口大豆2659萬t,占當年世界大豆貿易總量的41%。中國大豆進口數量也連續三年超過了國內的大豆產量,這使得決定中國大豆價格走勢的影響因素發生了明顯變化。中國大豆市場價格已經由上世紀90年代基本由國內供求關系決定,轉向由國際市場供求關系決定。在國產大豆集中收獲上市的10月份,東北地區大豆的開秤價格是由當地以及華北地區的大豆加工廠參照進口大豆的比價來決定,因此判斷春播後大豆價格的走勢必須以國際市場大豆供求狀況的變化為依據。
2 春播前後國際市場大豆價格整體保持較低水平
每年的3、4月份均是南美大豆上市的高峰期。從3月份南美的天氣狀況來看,2006年南美地區大豆達到創紀錄水平已成為定局,其中巴西大豆產量預計達到5850萬t,較2005年增加750萬t,增幅為14.7%;阿根廷大豆產量預計達到4050萬t,較2005年增加150萬t,增幅為3.8%。根據監測,美國大豆自2005年10月之後出口進度緩慢,也使得春播前後國際大豆市場呈現供大於求格局。來自美國農業部的數據顯示,在新的市場年度開始之後(美國大豆的市場年度為當年9月至次年8月),美國大豆的銷售進度明顯落後於上年度水平。截至3月23日,美國共出口大豆2094萬t,較上年度同期減少609萬t。據悉,目前美國農民手中仍持有大量2005年生產的大豆,這部分大豆將與新上市的南美大豆一起爭奪國際出口市場,從而沖擊大豆價格。
另外,在大豆供給出現季節性增加的同時,國際市場對大豆需求將保持穩定態勢。根據國家糧油信息中心對大豆進口數量的預測,2006年,我國將進口大豆2600萬t,低於2005年進口水平。其主因是國內大豆加工行業在經歷了2005年整體虧損之後,新建、擴建項目明顯減少,新增大豆壓榨量對進口的快速拉動正在減弱。大豆壓榨數量進入了一個相對穩定的發展階段。其次,2005年創紀錄的大豆進口量也導致2005年底我國進口大豆庫存量增加,這部分進口大豆均要在2006年消化。
2006春播後,國際大豆市場面臨來自南美新豆上市以及美國陳豆供應數量龐大雙方面的供給壓力,大豆價格將繼續保持在2005年下半年以來的較低水平。有國外研究機構預測,2006年春播前芝加哥大豆期貨價格將在5.60~6.00美元/蒲式耳的區間進行波動。以此推算,黑龍江地區國產大豆的收購價格將保持在2400~2550元/t的水平。
3.下半年大豆市場走勢
我國大豆的收獲期在10月份,國際市場大豆價格下半年走勢,將決定國產大豆開秤價格水平。上半年影響大豆價格的主要因素——南美大豆集中上市以及美國陳豆供應充裕,將在下半年得到弱化,國際供求雙方的關注重點將轉向2006年美國和中國大豆產量。
2006年,美國大豆產量繼續維持高水平的可能性不大。2004年和2005年,美國大豆均獲得了豐收,8501萬t和8400萬t的產量,分別創造了美國大豆產量的第一和第二高水平。美國大豆產量連續兩年達到較高水平的主要原因在於單產水平的提高。2004年美國大豆單產水平達到了創記錄的畝產190kg;2005年,美國大豆產量水平也達到了畝產186kg。從歷史記錄來看,美國沒有出現過連續三年大豆單產水平超過180 kg /畝的現象。因此,2006年美國大豆單產水平出現降低的可能性大為增加。美國農業部數據顯示,2006年的美國大豆播種面積將維持近五年來以來的平均水平2995萬hm2。因此,在美國大豆單產預期水平降低以及大豆播種面積保持穩定的情況下,2006年的美國大豆產量繼續保持在8000萬t以上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由於芝加哥市場習慣於在大豆作物生長期間對天氣進行炒作,因此,在2006年下半年有可能出現對美國大豆單產或者中國大豆單產進行炒作的局面。預計美國大豆單產一旦出現降低的跡象,慣於在作物生長期間進行炒作的投機基金就會推高芝加哥大豆市場的期價,從而導致國際市場大豆價格的上漲。我國大豆已經連續兩年豐收,2005年,我國農民大豆種植收益下降,生產積極受到影響,致使2006年的大豆產量繼續提高的概率降低。雖然中國大豆產量降低對國際市場大豆價格並不如美國產量降低的影響明顯,預計仍會導致投機基金借機推高芝加哥大豆期貨市場價格。
每年的7-9月均是中國大豆進口出現季節性增加的時期,這與國產大豆供給告罄以及養殖飼料需求出現季節性恢復有密切聯系。自2002年以來,我國第三季度大豆進口量佔全年進口量中的比例分別為38%、36%、25%和28%。中國大豆進口數量的季節性增加將為國際市場大豆上漲帶來需求方面的動力。
另外,由於受到禽流感疫情的影響,歐盟2006年上半年對大豆進口的需求量低於2005年同期水平。進入下半年以後,隨著禽流感疫情的逐步消退,歐盟對大豆進口需求將逐步增加,這將為推動國際市場大豆價格上揚起到一定作用。
綜上所述,預計2006年國內外大豆價格走勢將呈現前低後高的走勢。其中上半年受到南美大豆上市的壓力,國際市場大豆價格將維持低位盤整的格局;進入下半年以後,隨著對美國及中國大豆單產關注程度的提高,國際大豆市場將進入對天氣變化的炒作當中,從而推動大豆市場價格在上半年的基礎上呈現上漲態勢。
4.豆農將獲得較為穩定的收入
按照國際市場大豆價格決定國產大豆開秤價格的規律,預計2006年國產大豆的開秤價格將高於2005年。2006年下半年,芝加哥大豆期貨將擺脫低位盤整的局面重新出現上漲,如果芝加哥大豆期貨價格在今年9月份上漲至6美元/蒲式耳以上,進口大豆到港成本將超過2750元/t,而國產大豆的開秤價格將在2650元/t,我國農民種植大豆也將獲得高於2005年的銷售收入。

⑥ 2005年11月黃豆價格

黑龍江海論市倫河鎮護掄村黃豆1.20元/斤

⑦ 歷史右圖是2005-2008年中美大豆期貨價格的變化曲線。這主要說明了

A
大宗商品(石油、黃金、大豆等等)的國內期貨價格已經和國際價格基本同步,反映的就是A

⑧ 急求:2005年我國主要糧食價格

玉米,2005.1月 1180-1200元/噸;
2月 1188-1240元/噸
3月 1220-1350元/噸
從4月到8月價格從1340下跌到1230
從9月到12月價格從1230上漲到1390
小麥 2005.1月-2月,從1660上漲到1750
3月-9月,從1780下跌到1520
10月-12月在1670到1800元上下
黃豆 2005.1月-5月從2540上漲到3240
6月-8月從3240下跌到2630
9月之後一直在2700元左右

⑨ 拜託拜託~急需我國1995年、2000年、2005年、2010年、2012年糧食(大米、大豆、油、糖等)進口數據

你是寫論文嗎?

閱讀全文

與2005年大豆價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融資產與實物資產 瀏覽:492
礦貿企業融資 瀏覽:431
理財通領黑鑽 瀏覽:158
做多與融資 瀏覽:862
p2p理財出單 瀏覽:587
融資贖樓費用 瀏覽:456
嘉行天下股票 瀏覽:165
惠生工程股票 瀏覽:404
阻礙融資 瀏覽:857
融資到賬時間 瀏覽:892
優先股融資特點 瀏覽:730
義大利錢幣兌1元人民幣匯率 瀏覽:962
產康項目融資 瀏覽:218
螞蟻融資分析 瀏覽:47
結婚算融資嗎 瀏覽:687
p2p理財創造財富 瀏覽:544
十大投資理財平台有哪些 瀏覽:571
魯什麼理財 瀏覽:242
我能理財注冊 瀏覽:478
山東理財規劃師准考證列印地點 瀏覽: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