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股東減持是利好還是利空
利空。
因為大股東一般在情勢好的情況下是不會減持的,大股東內的減持代表著主容力的逃跑,所以是利空的。
轉讓的對象不同,那麼所釋放的多空信號也是不同的,這個不能一概而論。 如是直接轉讓給二級市場的話,肯定是利空,建議拋出。 如果是轉讓給另外一家機構或者投資人的話就是利好,可以繼續持用。說明股權結構有變更了,但是會提升業績,是大利好。
對空頭有利,且能促使股價下跌的因素和消息。比如2010年1月12日,央行宣布上調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准備金率0.5個百分點,重大利空消息,導致13日滬指跌2.8%,深成指跌2.97%。存款准備金指金融機構為保證客戶提取存款和資金清算需要而准備的在中央銀行的存款,中央銀行要求的存款准備金占存款總額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備金率。
2. 為什麼大股東減持股價不跌反漲
一些重要股東減持是有上市公司的利好來護航的,或者是有其他機構接盤。這類減持股價有可能不跌反漲,但不排除有利益輸送嫌疑。而其他機構的接盤,則不排除有內幕交易之嫌。
基於對上市公司流通股比例過高會使國家失去企業控股權的擔心,精心設計了國家股、法人股、公眾股和外資股並行的股權結構。
其中公眾股、外資股為流通股、法人股、公眾股和外資股並行的股權結構。其中公眾股、外資股為流通股,國家股、法人股為非流通股,這種股權結構曾在一定意義上促進了股市的形成和發展。
市場經濟的本身就是不同產權主體之間的交換關系,沒有獨立分散的產權主體,也就沒有真正的市場經濟。而市場經濟又是以民營經濟為主體,而不是政府經濟為主體。因此,有種觀點認為,產權改革是國企改革的「綱」。
造成國企困難的原因,除了政企不分,責權不明,關鍵不在國企過於龐大,包羅萬象,戰線過長。所以,只有通過減持來改變國字型大小,「降格以求生存」,才有可能解決國有企業投入大產出少的現象。
不難想像,通過國有股比重降低及社會公眾股上升,可逐步實現充分發揮和利用非國有股權所有者在公司治理中的積極作用,同時弱化國有產權代表的不利作用,使公司治理結構得到實質意義上完善。
3. 雅化股東減持股票,股價會跌嗎
股東減持股票,股價在第二天會給出回應,通常是下跌的。
4. 為什麼大股東拋售股票,會使價格下跌
因為賣的單多,買的單少,造成買盤斷檔,和普通商品的供求關系一樣,供大於求,價格就會下跌,供小於求,價格就會上漲。
5. 股票股東減持,但當時成交量和價格都在上升,是什麼情況,減持不是價格會下降嗎
股市是反人性,正常來講減持是下跌,但股市從來不正常,正常人不賺錢!
6. 股票解禁後,股價會下跌嗎
解禁的成本比較低,可能會引發套現恐慌
7. 大量拋售某一種股票,會引起該種股票價格下跌嗎為什麼呢.
首先,正常交易下,股市是只有買者和賣者,而且買者賣者都是我們股民,必須必須要有賣者,我們才買得到。
而對於你的問題,我舉個例,比如我以每股1元拋售某隻股票1億股,算大量拋售吧。而這有1億股擺在這,又沒有質量、售後之分,其他買家,不可能花1.1、1.2或者更高的價格去買相同的這只股票的吧。只會願意花1元,或者少於1元來購買這只股票吧。
而股民還有投資機構也不是傻瓜,一定有什麼根據,或者想法才會去大量拋售。而大量拋售則預示著我對這只股票的未來,持有不太樂觀,也就是會跌的預期,所以我才會去賣。所以其他人看見有大量賣的,也會急於出手,使價格越來越低………
補充:1.正常情況下,是會的。但特殊情況下,也有特例。比如一隻股票,出現大面積的連續狂跌。這只公司不會看著自己公司的股票一跌再跌,就會買進,希望能夠救市,讓股價回到正常的軌道。但是很多時候救市是不成功的,大量股民對其失去信心之後。公司自己或者某投資機構大量買進股票,只會出現短暫的回暖,上調,但最終只會下跌得更快。(因為公司的錢是有限的)
2.對外匯來說,還是正常情況下是遵循的。但是很多現實情況下就不一定了。因為這,特別是國債之內的,牽涉到政治上面的東西,不光只是經濟上的盈虧問題,而牽扯到整個國家之間斗爭的利益。
8. 股票價格下降和股票跌了意思一樣么
不一樣。價格下降的原因有兩種:行情下跌或除權除息。屬於除權除息原因引起的價格下降不是「股票跌了」的意思。
舉例,昨日股價收盤價10元,並且是股權登記日(每股分紅0.2元),今日為除權除息日,今天收盤價為9.80元,屬於「股票價格下降」,但它是平盤啊,一分錢也沒跌!
多數人考慮問題往往不夠全面,因為缺乏思維訓練。
再舉例,股價漲了是好事嗎?多數人往往選擇「是」,但沒有意識到市場上有空頭和多頭之分。你脫口而出「是」,說明你是習慣性多頭思維,有思維定勢的毛病。
9. 原始股一般上市後會跌嗎
只要是有前景的上市公司,一般情況下。原始股價都會上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