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正確看待人民幣匯率波動
人民幣匯率有漲有跌是正常現象
從國際金融史上看,無論採取什麼樣的匯率制度安排,都沒有隻漲不跌的貨幣。尤其是匯率形成越市場化,匯率制度越靈活,匯率彈性就越大。戰後,伴隨著經濟起飛,日元和馬克均成為世界強勢貨幣。
1970年代初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之後,日元和馬克在長期升值趨勢過程中都經歷過起伏調整。
1994年匯率並軌之前,人民幣是一種弱勢貨幣,官方匯率由改革開放初期的1美元兌1.58元人民幣,螺旋式貶值至並軌前夕的5.80元人民幣。並軌後,人民幣匯率開始轉強,特別是亞洲金融危機期間中國承諾人民幣不貶值,逐步確立了人民幣新興強勢貨幣的國際地位。
1994年初並軌到2013年底,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累計升值43%,國際清算銀行編制的人民幣名義和實際有效匯率(即衡量人民幣相對主要貿易夥伴貨幣平均匯率水平的多邊匯率),分別累計升值55%和81%。在國際清算銀行監測的61種貨幣中,人民幣名義和實際有效匯率升幅分別排第四和第八位。其中,2005年7月份匯改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累計升值36%,名義和實際有效匯率分別累計升值32%和42%,後兩者分別排國際清算銀行監測貨幣的第一和第二位。過去二十年,人民幣雙邊和多邊匯率持續堅挺,逐漸形成並強化了市場關於人民幣匯率長期升值不可避免的印象。
從2016年2月中旬以來,人民幣匯率開始有所走低。但是,一季度,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僅下跌了0.9%,境內人民幣兌美元交易價(即CNY)下跌了2.6%,境外人民幣兌美元交易價(即CNH)下跌了2.2%。同期,人民幣名義和實際有效匯率也僅分別下跌了1.4%和1.1%。這一調整幅度,與過去二十年的升幅相比,並不算多。另外,JP摩根新興市場貨幣指數顯示,2013年初到2014年3月末,主要新興市場貨幣平均貶值了8.2%,同期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仍升值2.5%,也表明現在人民幣匯率調整幅度有限。3月末,境內外6個月期權市場反映的人民幣匯率隱含波動率僅為2.5%左右,仍遠低於同期24種主要發達和新興市場貨幣平均波動率為9.5%的水平。
一般認為,股指漲跌20%才能被稱作牛市或者熊市,不能對人民幣匯率有一點雙向波動就大驚小怪。對於人民幣匯率的短期波動不應該過度解讀,更不應該上綱上線為中國匯率政策的改變。
㈡ 什麼是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
雙方的匯率比例(比如人民幣對美元)都可以隨市場的變化而上下浮動。
例如:中國人民幣和美國美元都按照市場規律進行調整,根據市場變化,匯率有時也可以下浮,可以上調;即:雙方(美元、人民幣)都可以升值,也可以貶值,不再因人為因素操縱匯率,而是由市場來決定。
(2)人民幣波動600點擴展閱讀:
匯率影響的因素:
1、國際收支狀況。在間接標價法下:當一國對外經常項目收支處於順差時,在外匯市場上則表現為外匯(幣)的供應大於需求,因而本國貨幣匯率上升,外國貨幣匯率下降;反之,當一國國際支出大於收入時,該國即出現國際收支逆差,在外匯市場上則表示為外匯(幣)的供應小於需求,因而本國貨幣匯率下降,外國貨幣匯率上升。
2、通貨膨脹率的差異。當一國出現通貨膨脹時,其商品成本加大,出口商品以外幣表示的價格必然上漲,該商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就會削弱,引起出口減少,同時提高外國商品在本國市場上的競爭力,造成進口增加,從而改變經常賬戶收支。
3、利率差異。當一國的利率水平高於其他國家時,表示使用本國貨幣資金的成本上升,由此外匯市場上本國貨幣的供應相對減少;另一方面也表示放棄使用資金的收益上升,國際短期資本由此趨利而入,外匯市場上外匯供應相對增加。
4、財政、貨幣政策。一般來說,擴張性的財政、貨幣政策造成的巨額財政收支逆差和通貨膨脹,會使本國貨幣對外貶值;緊縮性的財政、貨幣政策會減少財政支出,穩定通貨,而使本國貨幣對外升值。
㈢ 如何看待當前人民幣匯率波動
人民幣匯率有漲有跌是正常現象
從國際金融史上看,無論採取什麼樣的匯率制度安排,都沒有隻漲不跌的貨幣。尤其是匯率形成越市場化,匯率制度越靈活,匯率彈性就越大。戰後,伴隨著經濟起飛,日元和馬克均成為世界強勢貨幣。
1970年代初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之後,日元和馬克在長期升值趨勢過程中都經歷過起伏調整。
1994年匯率並軌之前,人民幣是一種弱勢貨幣,官方匯率由改革開放初期的1美元兌1.58元人民幣,螺旋式貶值至並軌前夕的5.80元人民幣。並軌後,人民幣匯率開始轉強,特別是亞洲金融危機期間中國承諾人民幣不貶值,逐步確立了人民幣新興強勢貨幣的國際地位。
1994年初並軌到2013年底,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累計升值43%,國際清算銀行編制的人民幣名義和實際有效匯率(即衡量人民幣相對主要貿易夥伴貨幣平均匯率水平的多邊匯率),分別累計升值55%和81%。在國際清算銀行監測的61種貨幣中,人民幣名義和實際有效匯率升幅分別排第四和第八位。其中,2005年7月份匯改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累計升值36%,名義和實際有效匯率分別累計升值32%和42%,後兩者分別排國際清算銀行監測貨幣的第一和第二位。過去二十年,人民幣雙邊和多邊匯率持續堅挺,逐漸形成並強化了市場關於人民幣匯率長期升值不可避免的印象。
從2016年2月中旬以來,人民幣匯率開始有所走低。但是,一季度,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僅下跌了0.9%,境內人民幣兌美元交易價(即CNY)下跌了2.6%,境外人民幣兌美元交易價(即CNH)下跌了2.2%。同期,人民幣名義和實際有效匯率也僅分別下跌了1.4%和1.1%。這一調整幅度,與過去二十年的升幅相比,並不算多。另外,JP摩根新興市場貨幣指數顯示,2013年初到2014年3月末,主要新興市場貨幣平均貶值了8.2%,同期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仍升值2.5%,也表明現在人民幣匯率調整幅度有限。3月末,境內外6個月期權市場反映的人民幣匯率隱含波動率僅為2.5%左右,仍遠低於同期24種主要發達和新興市場貨幣平均波動率為9.5%的水平。
一般認為,股指漲跌20%才能被稱作牛市或者熊市,不能對人民幣匯率有一點雙向波動就大驚小怪。對於人民幣匯率的短期波動不應該過度解讀,更不應該上綱上線為中國匯率政策的改變。
㈣ 怎麼看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波動
人民幣兌美元即期周一續收跌,日內有效波動不大。交易員指出,周一上午大行出手維穩後,市場心領神會,日內匯價較平穩。而離岸流動性緊張雖有緩解,但和在岸匯價仍存較大的倒掛,亦對在岸貶值預期有所壓制。
中間價大起大落往往不利於情緒穩定,尤其是周日央行公布六連降的外儲數據之後,貶值壓力可能再度升溫;周一市場客盤購匯需求上升,大行也需適度提供美元流動性。近期匯價波動較大,市場情緒也趨於謹慎。
幣匯率指數較11月末均小幅升值,人民幣對一籃子貨幣匯率繼續保持基本穩定。
近幾個月來,三個人民幣匯率指數總體呈現穩中有升、窄幅波動的態勢。CFETS人民幣匯率指數始終保持在94上方平穩運行,自10月份以來已連續三個月小幅升值,並於12月23日創下95.09的近五個月新高。從波動率的情況看,2016年全年CFETS人民幣匯率指數的年化波動率為2.8%,低於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3.6%的年化波動率,也顯示人民幣對一籃子貨幣匯率保持了基本穩定。
㈤ 人民幣連續貶值傳遞了什麼信號
從2月21日起開始出現的一波人民幣貶值,讓人民幣匯率近半年累積的升幅,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一筆勾銷。過去一周內人民幣即期匯率累計下跌600個點,周二更收盤在中間價上方,為2012年9月以來首見。人民幣急速貶值,讓市場開始猜測,熱錢是否在流出內地?人民幣會否持續單邊下跌?匯率風險會加大嗎?
敲打套利資金
近年來,跨境套利資金近期有加速膨脹的勢頭。從2013年4季度開始,較為穩定的人民幣升值預期和境內外利差,驅動部分企業重拾跨境套利。遭遇利率匯率「雙殺」,市場各方均推測央行此次是有意令人民幣貶值,敲打套利資金,尤其是沒有鎖定遠期匯率的這部分資金。這意味著未來購匯成本的大幅上升,匯率風險的不確定性,將促使套利資金觀望甚至離場,從而達到擠水分的目的。
如果人民幣急貶的目的是央行想擠出套利泡沫,那麼單從目前的匯率跌幅已基本達到打擊目標。熱錢以美元方式進來,結算後換成人民幣,增加了人民幣的需求,成為推動人民幣繼續升值的力量。但人民幣繼續升值,對「中國製造」來說是一場災難。因此央行需要打破這種單邊升值的預期,威懾肆無忌憚的熱錢。
事實上,人民幣匯率改革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升值已超過30%。人民幣匯率近年來可以說是「升升不息」,可現在突然來了個「跌跌不休」。其背後原因也與國際方面美聯儲縮減QE、新興市場匯率整體走軟等有關。
擴大匯率波動幅度
專家分析認為,人民幣匯率改革的目標是擴大波幅、自由浮動,那麼,只要時機成熟,央行就要果斷朝著這個方向推進。為何市場認為此輪人民幣貶值代表了央行意圖?
專家指出,因為央行可以通過設定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以及參與外匯交易,影響人民幣兌美元走勢。同時,央行已表態2014年將逐步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有序擴大匯率浮動區間。為此,人民幣單邊升值不利於此目的,央行有意製造雙向波動的預期,來實現匯率區間的擴大。
近期人民幣匯率連續走低,已令人民幣單邊升值預期被打破,並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此前較為活躍的套利資金。近期中間價和即期交易價的收窄,也為人民幣波幅擴大迎來了一個較好的時間窗口。此外,去年資金大量流入、外匯儲備水漲船高,也可能促使央行以實際行動重申匯率雙向波動風險。
「托賓稅」呼之欲出
當前市場對匯率形勢大多仍保持信心。財政部長樓繼偉在上周末G20財長及央行行長會議上說,不能僅僅因為較小的波動,就說人民幣開始了貶值之路。但市場有必要對接下來的走勢倍加謹慎。
值得一提的是,繼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易綱1月1日撰文稱研究「托賓稅」(金融交易稅)之後,外管局再次討論「托賓稅」問題。昨天外管局發布的《2013年中國跨境資金流動監測報告》強調,我國跨境資金流動雙向波動將成為新常態,在促進國際收支平衡的同時,擬推出托賓稅,以抑制「熱錢」。
分析稱,本輪人民幣出其不意的急貶符合央行相關負責人此前描述的「托賓稅」的特性:逆周期調控、市場化價格機制。「托賓稅」本由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詹姆斯·托賓(JamesTobin)提出,意指對現貨外匯交易課征全球統一的交易稅,以提高短期資金流動成本、限制資本大規模流動、避免市場劇烈波動,但目前各國意見並不統一。
■機構:升值基本面未變
在國內市場信心變得虛弱的同時,許多大型券商投行機構仍堅定長期看好人民幣升值。多位分析人士亦指出,基本面來看,人民幣貶值仍只是階段性調整。分析認為,與此前的單向波動預期而言,目前為放寬交易區間的較佳時機。
㈥ 請問,人民幣匯率波動區間是怎麼算的呢
現階段,在銀行間即期外匯市場上,美元對人民幣交易價在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美元交易中間價(即上一日中央銀行公布的收盤價)上下0.3%的幅度內浮動;歐元、日元和港幣等非美元貨幣對人民幣交易價在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該貨幣交易中間價(即上一日中央銀行公布的收盤價)上下3%的幅度內浮動。美元對人民幣交易匯價每日上下波動區間0.3%是根據1994年外匯體制改革後的浮動幅度沿用下來的。歐元、日元等非美元貨幣對美元匯率日波動最高幅度是根據國際外匯市場的波動情況確定的。據測算,2004年1月1日至2005年7月31日期間,國際外匯市場歐元對美元匯率的日波動最高幅度達2.2%,日元對美元匯率的日波動最高幅度達2.76%。為防止銀行對歐元等非美元貨幣結售匯業務的匯率風險,將銀行間外匯市場上歐元、日元、港幣等非美元貨幣對人民幣交易價的浮動幅度擴大至上下3%。美元匯率浮動幅度較小,歐元、日元等非美元幣種匯率浮動幅度較大,符合外匯市場美元流動性高的客觀情況。目前,我國有80%左右的外經貿活動以美元計價和結算,反映到國內銀行間外匯市場的即期交易中,美元交易量占絕對優勢,美元的流動性遠遠高於歐元、日元等非美元幣種。國際外匯市場的經驗表明,流動性越高的貨幣,市場越容易出清,價格的波動性就越小。國內外匯市場上美元流動性較高,客觀上要求價格波幅較低,相反歐元和日元流動性不足,客觀上只能用更大的波幅給交易者提供風險補償。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以來的市場運行情況表明,美元浮動幅度是適當的,它不但滿足了市場參與者的交易需求,也保證了人民幣匯率水平的基本穩定。
㈦ 關於當前人民幣匯率加高波動幅度的意義以及相關問題
1. 目前人民幣加高上下波動幅度 有什麼意義?
意義在於「進步一點好歹也是有進步」。操縱匯率不再那麼明目張膽,而是有所忌諱了。這只是操縱的力度放鬆了,算是向西方國家的一些妥協,但本質依然是「有管理的浮動匯率」。
2. 人民幣匯率市場化 到底有什麼好處?
匯率是「外匯的價格」。你具備經濟學基礎的話應該知道價格規律的好處,當然這種好處並不總是偏向自己的。而且由於操縱人民幣匯率大部分是通過印鈔票實現的,匯率的市場化也能避免讓全社會來補貼出口企業乃至進口國。
3.在當前匯率市場中,投機力量到底佔了多少比率?
可以計算熱錢部分(外匯進出中,除去經常賬戶和我國限制下的資本賬戶外,無法解釋的部分)占整體外匯進出的比重。
4.如果匯率一旦市場化,會不會引發人民幣匯率被大幅度炒作?
恰恰是掐住匯率的做法才會帶來炒作的「勢能」(借用物理的說法),比如當前的人民幣匯率。剛一放開掐住的手也會導致匯率大幅度波動,就像開閘放水似的,長期積聚的勢能會「一步到位」。長期實行市場化浮動匯率反而不會大幅波動,除非人們對經濟的預期產生急劇變化,比如發生了系統性風險。
我國之所以那麼喜歡掐住人民幣匯率,是因為我們畸形的經濟發展方式在短期內無法轉變,人民幣小碎步式的升值是在為國內的經濟轉型爭取時間,但這樣做其實意味著讓別人來承擔自身問題的後果,而且事實上轉型成功將是很漫長的。
㈧ 關於人民幣匯率波動性分析的計量分析有哪些方法
匯率波動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以下幾方面:(一)、國際收支狀況。在間接標價法下:當一國對外經常項目收支處於順差時,在外匯市場上則表現為外匯(幣)的供應大於需求,因而本國貨幣匯率上升,外國貨幣匯率下降;反之,當一國國際支出大於收入時,該國即出現國際收支逆差,在外匯市場上則表示為外匯(幣)的供應小於需求,因而本國貨幣匯率下降,外國貨幣匯率上升。(二)、通貨膨脹率的差異。當一國出現通貨膨脹時,其商品成本加大,出口商品以外幣表示的價格必然上漲,該商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就會削弱,引起出口減少,同時提高外國商品在本國市場上的競爭力,造成進口增加,從而改變經常賬戶收支。此外,通貨膨脹率差異還會通過影響人們對匯率的預期,作用於資本與金融賬戶收支。反之,相對通貨膨脹率較低的國家其貨幣匯率則會趨於升值。(三)、利率差異。當一國的利率水平高於其他國家時,表示使用本國貨幣資金的成本上升,由此外匯市場上本國貨幣的供應相對減少;另一方面也表示放棄使用資金的收益上升,國際短期資本由此趨利而入,外匯市場上外匯供應相對增加。本、外幣資金供求的變化導致本國貨幣匯率的上升。反之,當一國利率水平低於其他國家時,外匯市場上本、外幣資金供求的變化則會降低本國貨幣的匯率。(四)、財政、貨幣政策。一般來說,擴張性的財政、貨幣政策造成的巨額財政收支逆差和通貨膨脹,會使本國貨幣對外貶值;緊縮性的財政、貨幣政策會減少財政支出,穩定通貨,而使本國貨幣對外升值。(五)、匯率預期。對匯率的心理預期正日益成為影響短期匯率變動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心理因素只有在一定的市場條件下才會產生並起作用。(六)、外匯投機力量。投機者如果預期某種貨幣將升值,就會大量購進該種貨幣,從而造成該種貨幣匯價的上升;反之,投機者若預期某種貨幣將貶值,就會大量拋售該種貨幣,從而造成該種貨幣匯價的即刻下跌。投機因素是外匯市場匯價短期波動的重要力量。(七)、政府的市場干預(八)、經濟增長率。一般來講,高經濟增長率在短期內不利於本國貨幣在外匯市場上的行市,但從長期看,卻有力支持著本幣的強勁勢頭。(九)、宏觀經濟政策。各國宏觀經濟政策對匯率的影響主要反映在各國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松與緊的搭配上。
㈨ 人民幣匯率波動的幅度是怎麼規定的有什麼影響
有一定影響,但不會直接影響到
人民幣匯率
。因為我國目前實行的是人民幣與美元掛鉤的政策,我國匯率採用的是與美元掛鉤的
固定匯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