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求2009年豬肉價格變化表
豬及豬肉價格跌勢進入警示區
自去年5月以來,豬及豬肉價格一路上漲,生豬收購每公斤平均價從10.2元漲到今年4月的最高16.87元,漲幅達65.4%;豬肉(胴體白條肉)每公斤平均銷售價(批發價)從同期的15.86元,漲到同期最高25.68元,漲幅達61.9%。這一價格飛漲的攀升整整經歷了12個月。
從今年5月開始,豬及豬肉的價格在逐月回落,及至近期數月來出現異常性急劇跌勢。據資料顯示,10月生豬收購平均價僅為12.61元/公斤;豬肉(白條肉)銷售平均價為16.87元/公斤。僅在6個月時間里,生豬收購價比4月份的高位價猛跌了25.3%;豬肉(白條肉)銷售價比4月份的高位價猛跌了34.3%。8到10月份呈急劇跌勢,其3個月中生豬收購價跌幅高達12.9%,豬肉(白條肉)銷售價跌幅高達27.3%。豬及豬肉這種購銷價格暴跌,市場異常不能不引起高度關注。
一、跌勢進入警示區
1、目前的價格水平已回落或跌入至去年飛漲初始時的界區水平線內。
據商務部信息數據顯示,今年10月份全國生豬收購平均價為12.61元/公斤,這一價位水平,僅近似去年漲價風波的初始階段的平均值12.46元/公斤(即去年6月平均價為11.8元/公斤,7月平均價為13.12元/公斤)。其中,全國已有8個區域:天津、河北、內蒙古、吉林、黑龍江、山東、新疆(含兵團)的生豬收購價跌至或跌破去年6月份的價位(11.8元/公斤)水平線。
今年10月份全國豬肉銷售平均價為16.87元/公斤,這一價位水平,僅為去年漲價風波初始階段的平均值16.8元/公斤(即去年5月份平均價15.68元/公斤、6月平均價17.74元/公斤)。其中,全國已有8個區域:北京、天津、河北、遼寧、吉林、福建、新疆(含兵團)的豬肉銷售價跌至或跌破去年5月份的價位(15.86元/公斤)水平線。〔見2007-2008豬及豬肉市場價格變化表〕
生豬收購價和豬肉銷售價跌入或跌破去年價格飛漲初始時的界區,其特點一是全面的、全國性的,二是有大產區,也有中心城市銷區。
2、毛豬收購價格下滑後,養豬效益跌向警界區臨界邊際。
簡單的比較方法,就是豬糧(玉米)比價(側面反映養殖效益)。今年10月份的豬糧比已從去年第三季度8月份的8.24:1、第四季度8.14:1,今年第一季度9.48:1、第二季度9.49:1的高位效益跌至7.12:1,僅為漲價初始時的6月份水平線。〔見2007-2008豬糧比變化表〕
據反映,購銷價格還在下滑,到這一臨界區應該說將進入不良態勢反映。
3、生豬及豬肉加工環節的毛白差率抵至最低水平。
全國10月份毛豬(生豬)收購平均價12.61元/公斤,企業豬白條肉批發平均價16.87元/公斤,其兩者的差率僅為26%,這是去年以來的最低點(去年5月至今年8月差率水平在28-38%間)。一般正常情況下,毛白比的差率低於39%時,加工企業的效益處在黃色警界線內。〔見2007-2008毛白比變化表〕
毛白比差率的產生是由毛豬(生豬)收購到屠宰後的豬肉的出肉率而產生的價格轉移形成的。我國的毛豬品種具多元化,有土種豬、二元雜交豬、三元雜交豬(內三元、外三元),形成了生豬出肉率的不同,大體為68%-69% —70%-72%等次,由於出肉率不同形成了價格轉移差率,也就是毛白差率過小必然會擠占屠宰加工企業的合理效益。以往企業是以內臟處理作為肉價的補償,但是條件必須是內臟價或與肉價持平或略高,否則就要虧損了。在這種情況下,必然限制了企業收購增加和擴大再生產的積極性。據1720家企業資料反映,今年10月生豬收購已進入旺季,屠宰量雖保持了增長,但環比僅增長2.4%,其中北京、河北、內蒙古、遼寧、吉林、江西、山東、河南、湖北、青海等地的屠宰量仍還處於下降狀態。
4、企業收購生豬屠宰的單體均重在繼續增加,並不是好現象。
據資料顯示,10月份規模企業屠宰生豬的單體均重已達105.52公斤,比9月平均增加0.68公斤。單體均重超過百公斤的區域已達25個省、市、區(含兵團),有的區域如內蒙古、遼寧、黑龍江、浙江、安徽、江西、湖南、貴州、雲南等收購屠宰的生豬單體均重超過110公斤以上。2006年我國生豬屠宰的平均單體均重為97.6公斤,在我國目前的飼養條件和管理水平下,這一重量是較合理的。2007年由於豬源不足,價格快速上漲,促成了加快出欄,因而屠宰的單體均重為87-90公斤。
目前,屠宰單體均重過量增加,是不是顯示了好事?我們認為不一定是好事。但可從另一面透視到,養豬戶(包括散養農戶和養殖場)對這次生豬收購價格快速下滑沒有思想准備和行動應對,他們還在企盼等待價格回高,導致遲緩出欄而使毛重增加。單體均重增加在一定意義上說是節約(按單頭飼養計算)養殖成本,但從現價效益計算,卻已鑄成損失。同時,屠宰加工企業對由於豬只過肥,市場銷售滯緩,又不敢大膽收購,如此以來,將對養殖戶形成夾擊之勢。
二、原因分析
1、去年5月開始出現豬肉市場供求矛盾,豬及豬肉價格快速飛漲。之前普遍是仔豬價跌到10元/公斤左右,仔豬與肉價比率僅為77%,即仔豬價低於同期肉價差率高達23%(接近的合理價一般為1:1),所以出現減少母豬養量和宰殺母豬之勢,據資料反映,此時的能繁母豬存欄僅為3300-3600萬頭,按每頭母豬年成活仔豬14頭計,應繁育生豬為4.62-5.04億頭,那麼,全年的循環飼養量(2007年末存欄為4.4億頭)僅為9.02-9.44億頭,顯然低於往年,供求缺口。由於政府及時採取了積極扶持生產,保護豬肉業核心生產力,對能繁母豬實行獎勵性補貼和保險等多項政策,同時,仔豬價格也在飛升,仔豬價最高時全國平均達到38.23元/公斤,其仔豬價與豬肉價比率高達146%,仔豬價高於肉價的差率為46%,有效地刺激了養母豬的積極性。2007年7-8月開始能繁母豬出現第一次恢復,到今年初,能繁母豬飼養量達到4200-4400萬頭,按這一量計算,繁育仔豬的量應是5.88-6.16億頭(實際新增量只有1.26-1.12億頭),全年的循環飼養量將是9.28-10.56億頭;據資料反映,今年春節後直至5月份能繁母豬出現了第二波增量,已高達5100萬頭,佔到存欄11%(正常8%左右),有些地區後備母豬與能繁母豬比例竟為1:1。按能繁母豬計算,其繁育量應是在7.14億頭(實際在第一次增量基礎上再增1.26-0.9億頭),那麼全年循環飼養量可為11.54億頭。據數據顯示,仔豬價格的飛升直至5月後才呈現逐月回落,到10月已跌至20元/公斤左右,在以後的月份里還在繼續下滑,仔豬價與豬肉價的比率為118%,即仔豬價高於豬肉價的差率已由最高時的46%降至為18%。
1、按生豬正常繁育水平,能繁母豬占存欄量8%左右,若生豬品種及飼養管理水平進一步提高,這一比例還會降一點。如果能繁母豬真是已達了存欄量的11%水平量,很顯然是過高了,必然形成產仔量過多,仔豬價格回落或快速下跌也是必然的,是對繁育母豬再增量的一種抑制。
2、如果上述測報數是有效的,那麼從恢復角度出發,以全年的生豬飼養總量看也不算太多,因為11.54億頭總量也只是2005年的循環飼養量,10.56億頭也只是2007年的飼養量。
3、去年7-8月母豬第一次恢復生產,應在今年5月才能形成育肥豬出欄期,今年5月能繁母豬增速補進後的育肥豬出欄也只能是2009年第一季度末或二季度初形成育肥豬出欄高峰期,因此,今年5月以後由於肥豬出欄增加,價格回落一些也是合理的。但只從所增加的出欄數量看,價格如此大幅跌落,又顯得不十分合理。有道是2009年第一季度末或二季度初將進入再一輪出欄高峰應是值得非常關注,此時毛豬價格還會進一步過度性滑落。
4、能繁母豬超平衡點,引起仔豬過剩造成仔豬價過快下滑,進而導致豬及豬肉價格下滑形成產業鏈的連鎖反映。
5、消費在高價時形成的抑制心理及金融危機接踵的經濟滑坡形成消費消極性,城鄉豬肉消費市場沒有明顯拓展。
6、政府進口或沿海走私進口豬肉庫存增加,並在價格降落的情況下,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響到屠宰加工企業收購和儲存豬肉的積極性。
總的印象:我國生豬出欄從第四季度開始進入較集中階段,生豬的供應量和屠宰量將穩步增加。盡管第四季度和明年一季度(含元旦和春節)是豬肉消費旺季,但在生豬供應壓力和仔豬價格大幅下滑的情況下,預計生豬收購價和豬肉出廠價進一步下降的可能性較大。
三、建議及對策
「豬糧安天下」。如果政府不能採取果斷的阻隔性導向政策,仔豬價、毛豬價、豬肉價跌落到再度過量宰殺繁育母豬,必然形成豬及豬肉鏈惡性循環狀態。
1、能繁母豬雖然超過平衡點,可以適當抑制,但要適度,所以對繁育母豬的補貼及保險等獎勵政策應作為長效機制,仍需繼續堅持,但是,要改變「見母豬就補」的簡單做法。能繁母豬既然是豬肉業的核心生產力,那麼優良品種(繁育能力)及具有飼養控制力者,才是補助的首選對象,應不分系統和屬性的重點補助和獎勵那些集約化、規模化、具有備案條件的繁育及養殖場(企業),以弱化那種分散的、小量飼養的而一哄而上、一哄而下造成的波動風險。
2、政府的豬肉進口量要暫時適當控制或延緩,對沿海走私進口(含香港轉口)豬肉要嚴厲打擊。
3、盡早適時增加國家(包括各級政府)儲備量,以應調節供需。
4、獎勵(包括減輕賦費、貸款及融資等)屠宰加工企業多收一些,多儲一些,並增加熟製品產量,擴大市場供應。
⑵ 2008年7月——8月的豬肉價格走勢
會略有下降。你可以看一下往年的價格走勢。每年的7、8月份食品價格都會走低。天氣熱的原因。並不是所有的家庭都有冰箱和空調。
謝謝。
⑶ 2009年豬肉價格圖表
豬及豬肉價格跌勢進入警示區
自去年5月以來,豬及豬肉價格一路上漲,生豬收購每公斤平均價從10.2元漲到今年4月的最高16.87元,漲幅達65.4%;豬肉(胴體白條肉)每公斤平均銷售價(批發價)從同期的15.86元,漲到同期最高25.68元,漲幅達61.9%。這一價格飛漲的攀升整整經歷了12個月。
從今年5月開始,豬及豬肉的價格在逐月回落,及至近期數月來出現異常性急劇跌勢。據資料顯示,10月生豬收購平均價僅為12.61元/公斤;豬肉(白條肉)銷售平均價為16.87元/公斤。僅在6個月時間里,生豬收購價比4月份的高位價猛跌了25.3%;豬肉(白條肉)銷售價比4月份的高位價猛跌了34.3%。8到10月份呈急劇跌勢,其3個月中生豬收購價跌幅高達12.9%,豬肉(白條肉)銷售價跌幅高達27.3%。豬及豬肉這種購銷價格暴跌,市場異常不能不引起高度關注。
一、跌勢進入警示區
1、目前的價格水平已回落或跌入至去年飛漲初始時的界區水平線內。
據商務部信息數據顯示,今年10月份全國生豬收購平均價為12.61元/公斤,這一價位水平,僅近似去年漲價風波的初始階段的平均值12.46元/公斤(即去年6月平均價為11.8元/公斤,7月平均價為13.12元/公斤)。其中,全國已有8個區域:天津、河北、內蒙古、吉林、黑龍江、山東、新疆(含兵團)的生豬收購價跌至或跌破去年6月份的價位(11.8元/公斤)水平線。
今年10月份全國豬肉銷售平均價為16.87元/公斤,這一價位水平,僅為去年漲價風波初始階段的平均值16.8元/公斤(即去年5月份平均價15.68元/公斤、6月平均價17.74元/公斤)。其中,全國已有8個區域:北京、天津、河北、遼寧、吉林、福建、新疆(含兵團)的豬肉銷售價跌至或跌破去年5月份的價位(15.86元/公斤)水平線。〔見2007-2008豬及豬肉市場價格變化表〕
生豬收購價和豬肉銷售價跌入或跌破去年價格飛漲初始時的界區,其特點一是全面的、全國性的,二是有大產區,也有中心城市銷區。
2、毛豬收購價格下滑後,養豬效益跌向警界區臨界邊際。
簡單的比較方法,就是豬糧(玉米)比價(側面反映養殖效益)。今年10月份的豬糧比已從去年第三季度8月份的8.24:1、第四季度8.14:1,今年第一季度9.48:1、第二季度9.49:1的高位效益跌至7.12:1,僅為漲價初始時的6月份水平線。〔見2007-2008豬糧比變化表〕
據反映,購銷價格還在下滑,到這一臨界區應該說將進入不良態勢反映。
3、生豬及豬肉加工環節的毛白差率抵至最低水平。
全國10月份毛豬(生豬)收購平均價12.61元/公斤,企業豬白條肉批發平均價16.87元/公斤,其兩者的差率僅為26%,這是去年以來的最低點(去年5月至今年8月差率水平在28-38%間)。一般正常情況下,毛白比的差率低於39%時,加工企業的效益處在黃色警界線內。〔見2007-2008毛白比變化表〕
毛白比差率的產生是由毛豬(生豬)收購到屠宰後的豬肉的出肉率而產生的價格轉移形成的。我國的毛豬品種具多元化,有土種豬、二元雜交豬、三元雜交豬(內三元、外三元),形成了生豬出肉率的不同,大體為68%-69% —70%-72%等次,由於出肉率不同形成了價格轉移差率,也就是毛白差率過小必然會擠占屠宰加工企業的合理效益。以往企業是以內臟處理作為肉價的補償,但是條件必須是內臟價或與肉價持平或略高,否則就要虧損了。在這種情況下,必然限制了企業收購增加和擴大再生產的積極性。據1720家企業資料反映,今年10月生豬收購已進入旺季,屠宰量雖保持了增長,但環比僅增長2.4%,其中北京、河北、內蒙古、遼寧、吉林、江西、山東、河南、湖北、青海等地的屠宰量仍還處於下降狀態。
4、企業收購生豬屠宰的單體均重在繼續增加,並不是好現象。
據資料顯示,10月份規模企業屠宰生豬的單體均重已達105.52公斤,比9月平均增加0.68公斤。單體均重超過百公斤的區域已達25個省、市、區(含兵團),有的區域如內蒙古、遼寧、黑龍江、浙江、安徽、江西、湖南、貴州、雲南等收購屠宰的生豬單體均重超過110公斤以上。2006年我國生豬屠宰的平均單體均重為97.6公斤,在我國目前的飼養條件和管理水平下,這一重量是較合理的。2007年由於豬源不足,價格快速上漲,促成了加快出欄,因而屠宰的單體均重為87-90公斤。
目前,屠宰單體均重過量增加,是不是顯示了好事?我們認為不一定是好事。但可從另一面透視到,養豬戶(包括散養農戶和養殖場)對這次生豬收購價格快速下滑沒有思想准備和行動應對,他們還在企盼等待價格回高,導致遲緩出欄而使毛重增加。單體均重增加在一定意義上說是節約(按單頭飼養計算)養殖成本,但從現價效益計算,卻已鑄成損失。同時,屠宰加工企業對由於豬只過肥,市場銷售滯緩,又不敢大膽收購,如此以來,將對養殖戶形成夾擊之勢。
二、原因分析
1、去年5月開始出現豬肉市場供求矛盾,豬及豬肉價格快速飛漲。之前普遍是仔豬價跌到10元/公斤左右,仔豬與肉價比率僅為77%,即仔豬價低於同期肉價差率高達23%(接近的合理價一般為1:1),所以出現減少母豬養量和宰殺母豬之勢,據資料反映,此時的能繁母豬存欄僅為3300-3600萬頭,按每頭母豬年成活仔豬14頭計,應繁育生豬為4.62-5.04億頭,那麼,全年的循環飼養量(2007年末存欄為4.4億頭)僅為9.02-9.44億頭,顯然低於往年,供求缺口。由於政府及時採取了積極扶持生產,保護豬肉業核心生產力,對能繁母豬實行獎勵性補貼和保險等多項政策,同時,仔豬價格也在飛升,仔豬價最高時全國平均達到38.23元/公斤,其仔豬價與豬肉價比率高達146%,仔豬價高於肉價的差率為46%,有效地刺激了養母豬的積極性。2007年7-8月開始能繁母豬出現第一次恢復,到今年初,能繁母豬飼養量達到4200-4400萬頭,按這一量計算,繁育仔豬的量應是5.88-6.16億頭(實際新增量只有1.26-1.12億頭),全年的循環飼養量將是9.28-10.56億頭;據資料反映,今年春節後直至5月份能繁母豬出現了第二波增量,已高達5100萬頭,佔到存欄11%(正常8%左右),有些地區後備母豬與能繁母豬比例竟為1:1。按能繁母豬計算,其繁育量應是在7.14億頭(實際在第一次增量基礎上再增1.26-0.9億頭),那麼全年循環飼養量可為11.54億頭。據數據顯示,仔豬價格的飛升直至5月後才呈現逐月回落,到10月已跌至20元/公斤左右,在以後的月份里還在繼續下滑,仔豬價與豬肉價的比率為118%,即仔豬價高於豬肉價的差率已由最高時的46%降至為18%。
1、按生豬正常繁育水平,能繁母豬占存欄量8%左右,若生豬品種及飼養管理水平進一步提高,這一比例還會降一點。如果能繁母豬真是已達了存欄量的11%水平量,很顯然是過高了,必然形成產仔量過多,仔豬價格回落或快速下跌也是必然的,是對繁育母豬再增量的一種抑制。
2、如果上述測報數是有效的,那麼從恢復角度出發,以全年的生豬飼養總量看也不算太多,因為11.54億頭總量也只是2005年的循環飼養量,10.56億頭也只是2007年的飼養量。
3、去年7-8月母豬第一次恢復生產,應在今年5月才能形成育肥豬出欄期,今年5月能繁母豬增速補進後的育肥豬出欄也只能是2009年第一季度末或二季度初形成育肥豬出欄高峰期,因此,今年5月以後由於肥豬出欄增加,價格回落一些也是合理的。但只從所增加的出欄數量看,價格如此大幅跌落,又顯得不十分合理。有道是2009年第一季度末或二季度初將進入再一輪出欄高峰應是值得非常關注,此時毛豬價格還會進一步過度性滑落。
4、能繁母豬超平衡點,引起仔豬過剩造成仔豬價過快下滑,進而導致豬及豬肉價格下滑形成產業鏈的連鎖反映。
5、消費在高價時形成的抑制心理及金融危機接踵的經濟滑坡形成消費消極性,城鄉豬肉消費市場沒有明顯拓展。
6、政府進口或沿海走私進口豬肉庫存增加,並在價格降落的情況下,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響到屠宰加工企業收購和儲存豬肉的積極性。
總的印象:我國生豬出欄從第四季度開始進入較集中階段,生豬的供應量和屠宰量將穩步增加。盡管第四季度和明年一季度(含元旦和春節)是豬肉消費旺季,但在生豬供應壓力和仔豬價格大幅下滑的情況下,預計生豬收購價和豬肉出廠價進一步下降的可能性較大。
三、建議及對策
「豬糧安天下」。如果政府不能採取果斷的阻隔性導向政策,仔豬價、毛豬價、豬肉價跌落到再度過量宰殺繁育母豬,必然形成豬及豬肉鏈惡性循環狀態。
1、能繁母豬雖然超過平衡點,可以適當抑制,但要適度,所以對繁育母豬的補貼及保險等獎勵政策應作為長效機制,仍需繼續堅持,但是,要改變「見母豬就補」的簡單做法。能繁母豬既然是豬肉業的核心生產力,那麼優良品種(繁育能力)及具有飼養控制力者,才是補助的首選對象,應不分系統和屬性的重點補助和獎勵那些集約化、規模化、具有備案條件的繁育及養殖場(企業),以弱化那種分散的、小量飼養的而一哄而上、一哄而下造成的波動風險。
2、政府的豬肉進口量要暫時適當控制或延緩,對沿海走私進口(含香港轉口)豬肉要嚴厲打擊。
3、盡早適時增加國家(包括各級政府)儲備量,以應調節供需。
4、獎勵(包括減輕賦費、貸款及融資等)屠宰加工企業多收一些,多儲一些,並增加熟製品產量,擴大市場供應。
⑷ 8月CPI漲幅回落豬肉價格三連漲,豬肉今年還能降價嗎
8月豬肉價格三連漲可以說豬肉價格,今年年初到現在就是一路飛升,價格波動式的上升,基本上沒有下降的時候下降那10%左右也不算什麼大的降幅,而且短段時間內又漲上去了,豬肉現在平均的價格是在30塊錢左右。
以上純屬個人意見,並不代表什麼可靠的消息渠道,畢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觀點,互聯網就是一個自由發言的地方,我們只要自己說的不違背道德,不違背法律,這都是自己的主觀想法,而且到底對還是不對,就得看大家覺得發表的這個人說的論據到底有沒有道理,你覺得他有道理就對,你覺得他沒有道理就不對。
⑸ 中國07年的豬肉價格
根據商務部發布的全國豬肉批發價,至12月28日,鮮豬肉批發價創下歷史新高,達到21.35元/千克(見圖1),全年豬肉價格同比上漲48.4%。同時,仔豬和毛豬的平均價格也達到了17.91元/千克和15.95元/千克
2007年豬價的上漲,有幾個顯著的階段:第一個是在5月11日,在經過了長時間的13元左右的價格徘徊後,價格沖過了14.37元/千克,並且拉開了豬價的上漲的序幕;僅過了兩周,在5月25日,豬肉價格升至為16.53元/千克;而後雖然沒有了剛開始時的猛烈,但是豬價還在持續上漲,引起政府的高度關注,出台各項扶持養豬生產發展,穩定市場價格的政策,到8月3日,豬肉價格達到20.22元/千克,創下2007豬肉價格飆升期的最高價;之後,開始小幅下滑,到9月28日,豬肉價格降到17.75元/千克,就在人們認為這次豬價上漲的狂潮即將結束的時候,豬價又開始持續的小幅上揚,到12月28日創造了本年度的新高,豬價漲到21.85元/千克,至今仍沒有下降的趨勢。
從5月11日價格開始上漲到8月3日第一次漲價浪潮結束,豬肉價格從14.37元/千克漲到20.22元/千克,13周的時間,豬價平均每周上漲0.45元。第二次漲價從9月28日起到12月28日結束,同樣的13周,肉價每周上漲則為0.28元,較之第一次緩和了許多,這里有政府政策調控的原因,更主要是因為生豬生產有所恢復,市場供需有所緩解所致。然而,由於春節將至,居民豬肉消費量上漲,市場價格還在不斷走高。
⑹ 09年8月22號土雜生豬豬肉價格
內蒙這邊 腰條8.5 前9 後 9.5
⑺ 2008年8月以後生豬價格走勢預測 加200分
年前會控制在12-14元左右,不會再有大想大落了!建議現在投資養豬婆,多生幾窩,過年時肯定還會有3-5元的價錢漲!現在養,應該還能趕上!
⑻ 8月CPI漲幅回落豬肉價格「三連漲」,豬肉價為何沒降
據專家講需求增加導致漲價 ,但漲幅已明顯回落他據此判斷,豬肉價格重新大幅上漲可能性較小。結合去年豬肉價格情況可以預計,今年下半年或者四季度,豬肉價格的同比數據也會出現較明顯的回落。
許珂則表示,隨著豬肉供給恢復常態,豬肉價格的拐點可能出現在9、10月份。“8月以來我國降雨較此前減少,生豬調運逐步恢復,加之高價豬肉需求疲軟,養殖戶出欄積極性有所提升,供給端短期增量。”
隨著生豬存欄、出欄量於9、10月份同比回正,豬肉供給將恢復常態,支撐豬肉價格維持高位的動力不復存在,豬肉價格拐點可能在九、十月之間出現。
⑼ 2019年8月各地豬肉價格都是怎樣的說來比比看
我們這邊屬於河南開封市下屬一8線小縣城下轄的9線小村子,因為豬肉價格上漲我們村子裡的超市已經不賣豬肉了,因為沒人買。
所以,我們最近這段都是去縣城的超市。但是到了城裡的超市一看,結果還是沒人賣,因為豬肉太貴了。
也因為最近豬肉的價格大漲,我們這邊不少小點的豬肉熟食店鋪已經關門轉讓。一些豬肉鋪的老闆也是大呼銷量大減,已經沒什麼大的利潤了。
⑽ 從去年年末到今年年中,豬肉價格為何還是下不去
豬肉價格上漲,人們的生活壓力變得更大了,尤其是今年由於疫情的原因很多人都沒能出去賺錢很多人已經好幾個月沒有吃豬肉了。豬肉是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今年豬肉的價格一直在上漲,據統計,今年的豬肉價格是過去六年來最高的。從去年年末到今年年中,豬肉價格為何還是下不去?
豬肉是生活的必需品,也是人們攝取肉的來源。但是,當豬肉價格上漲時,人們對豬肉的需求會隨著豬肉價格的上漲而下降,但是對豬肉的需求保持不變,因此他們只能買牛羊肉,雞肉。短期內其他肉類的供應將保持不變,人們對其的需求將增加,價格自然會上漲。
其次,豬肉價格還受到屠宰公司,零售商等中間商價格上漲的影響。當一頭生豬經過幾次反轉以後才進入市場,這中間的差價就有很多,所以消費者在購買豬肉的時候只能花更多的錢來買。隨著我國主要養豬公司的規模不斷擴大,許多養豬公司也競相建設養豬場。經過半年多的發展,許多生豬被宰殺,生豬的市場價格開始緩慢的下降。但是其中的差價仍然還有很多,所以豬肉暫時還不可能降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