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貸款資金 > 美國工業用地價格

美國工業用地價格

發布時間:2021-05-13 10:47:45

⑴ 為什麼美國要讓中國人民幣匯率升高他們的意圖是什麼

美國方面希望人民幣升值的主要理由是中國的貨幣操縱造成了美國嚴重的製造業失業問題。他們認為,中國、日本、韓國、中國台灣等國家和地區為了獲得巨大的出口競爭優勢,故意操縱貨幣的匯率,尤其是中國人民幣存在著嚴重的低估現象。正是這一現象使美國的製造業發展出現萎縮,企業大量倒閉,帶來了嚴重的失業現象,到2003年6月美國的失業率已經達到了6.4%,其中90%的失業是製造業的失業,而且美國兌中國的貿易赤字在過去幾年裡也大幅增加,中國由此累積了巨額的外匯儲備,到2004年底已經達到了6099億美元。所以說,中國需要為美國的經濟下滑和失業增多負責,美國政府必須給中國政府施加更大的壓力,來督促人民幣升值。 如果人民幣升值: 巨額外匯儲備將面臨縮水的威脅。目前,中國的外匯儲備高達24543億美元,居世界第一位。充足的外匯儲備是我國經濟實力不斷增強、對外開放水平日益提高的重要標志,也是我們促進國內經濟發展、參與對外經濟活動的有力保證。然而,一旦人民幣升值,巨額外匯儲備便面臨縮水的威脅。假如人民幣兌美元等主要可兌換貨幣升值10%,則我國的外匯儲備便縮水10%。這是我們不得不面對的嚴峻問題。

⑵ 廢棄地分類國外研究進展

美國 Anderson 的土地利用/覆被分類將土地利用/覆被分為 9 類,其中在一級類裸地中劃分了開采後的採石場、沙礫坑井、深坑 ( Anderson,1976) ; 美國地質調查局 ( USGS)在 Anderson 分類體系的基礎上進行了改進,保留了露天礦、石場和沙石坑這些二級類; 在後續研究中,其又建立了一套分類體系,將采礦地和荒地作為一級類劃分出來。美國威斯康星州土地利用分類體系共設三級,其中一級類 9 個,二級類 39 個,三級類 29 個。一級類以土地功能作為分類的主要依據,包括住宅用地、商業用地、工業用地、交通用地、通訊及公共設施用地、政府和公共機構用地、戶外娛樂用地、農業用地和自然區域及其他土地。二級類中,工業用地細分為采礦用地,指用於採石、挖沙、采礦的土地,以及周圍200 英尺以內的區域,包括正在開採的和在同一設備下已開采過的礦山,不包括已經停止使用的礦山。自然區域及其他土地細分為農村未利用地與垃圾填築地。垃圾填築地指用於垃圾掩埋和處理的土地,僅指發生垃圾填埋活動的區域。美國密歇根州土地利用分類體系共設三級,其中,一級類 12 個,以土地功能作為分類的主要依據,二級類 44 個,三級類13 個。一級類包括住宅用地,商業、服務業、社會公共機構用地,工業用地,交通、通訊設施用地,采礦用地,娛樂和戶外活動用地,農業用地,灌木林,裸地和荒草地,林地,水域,沼澤。在采礦用地中細分為: 露天采礦區,具體包括採石場,採煤場,砂、礫石採石場等; 地下采礦,即在地表以下進行的采礦活動,採石場、煤礦應包括在內; 石油、天然氣井,即用於開採石油、天然氣等的土地,獨立的油、氣井及其周圍區域也屬於此類。在交通、通訊設施用地中細分了垃圾處理場,即固體廢棄物處理和中轉場所。上述土地利用分類體系將采礦用地與裸地和荒草地並列為一級地類,但是,已經停止使用的礦山即礦後廢棄地 ( Abandoned Mined Land) 應該歸屬采礦用地類還是裸地或其他地類未進行明確說明,而這部分土地正是美國土地復墾中重要的一部分。

相比之下,英國的土地利用分類將廢棄地設為獨立的一級地類,而且在礦區土地地類中還包括用於地下采礦、露天采礦的建築物、設備和廢石堆。英國土地利用分類體系( LUCS) 主要以土地覆被 ( 是否開發用於建設用地) 作為分類依據,根據土地利用情況將其分為 24 類,包括已開發用地和未開發用地兩大部分。已開發用地包括城市中的所有用地類型和鄉村中的礦區和垃圾填築地、防禦用地,具體包括住宅用地,交通、基礎設施用地,工業和商業用地,社會機構和服務業用地,空地,礦區和垃圾填築地,國防用地等;未開發用地包括農業、林業、水體、戶外娛樂用地和空地等。在已開發用地中,礦區和垃圾填築地包括: 礦區,即采礦工作區,具體包括為地下采礦、露天采礦而建設的建築物、設備和廢石堆; 垃圾填築地,即用垃圾廢料回填的廢棄礦區。已開發用地的空地包括: 以前開發的空地,即不需要拆遷整理可以直接進行再利用的閑置土地,如沒有固定的建築物或者地基已被拆除的場所,包括沒有建臨時設施和永久性固定建築物的臨時停車場或運動場; 被遺棄的土地,即再利用前需經拆遷整理的閑置土地,如需要清理、平整或者需要拆除地基的土地。上述與未開發用地的空地即市內未開發土地進行了區分。英國水庫和流域管理委員會於 1990 年制定了一套適合水庫和流域規劃管理的土地利用分類系統,將土地利用按風險程度分為微風險區、輕風險區、適度風險區、高風險區和嚴重風險區。其中,將可能產生污染的砂石采礦地、垃圾與廢物堆積地劃入高風險區域,將垃圾與廢物填埋場劃入嚴重風險區域。此外,英國地質調查對自然地表 ( 岩石和自然地表沉積物) 進行了分類,建立了人工地表分類系統,包括人造地表、工作地表、填充地表、景觀地表和擾動地表。這個分類系統反映了採石與采礦活動和工業過程造成的廢棄地表、易變化的固化表面、污染的地表水和土壤等影響人工地表的特徵。

德國的土地利用分類包括開採用地、廢石場和存放用地,劃分更為詳細,如在土地利用現狀分類中包括了休耕地。德國土地利用現狀分類為三級體系,其中包括 8 個一級類,以土地覆被 ( 是否開發用於建設用地) 作為分類的主要依據; 62 個二級類,以經營特點 ( 土地功能) 作為劃分的主要依據; 三級類以具體的行業為劃分依據。在德國分類系統中,重要的思想是 「封閉的土地」,即表面被建築材料覆蓋的土地,類似我們提到的硬化地面,如建有建築物的土地或者道路等。這個思想體現在 8 個一級類中。第一類 「建築物及其周圍土地」的含義是有建築物的土地 ( 建設用地) 及其周圍區域 ( 空地) ,包括商業和服務業、工業、交通設施用地,基礎設施用地,用於垃圾處理的建築物用地和空地,農業和林業、娛樂設施用地等。用於垃圾處理的建築物用地和空地即主要用於建設處理廢水、廢氣設施的建築物及其周圍土地。未使用的建築物及其周圍土地,包括施工現場、未使用的建築物用地和空地等。企業用地類型包括開採用地、廢石場、存放用地、基礎設施用地、廢料處理用地、未使用的企業用地等; 農業用地中包括休耕地。

澳大利亞土地利用管理分類 ( Australian Land Use and Management Classification,ALUMC) 最初由墨累—達令河流域委員會 ( Murray-Darling Basin Commission) 提出,在澳大利亞各州政府及職能部門廣泛應用,並在實踐過程中不斷修正、完善,現今的第六版分類系統是 2005 年 6 月修訂的,是澳大利亞土地利用數據的空間數據架構標准。該分類系統按土地利用及生產形態劃分為三級,包括 6 個一級類,32 個二級類等。一級類中將土地利用分為自然環境和保護、自然環境相關的生產、旱作區農業和種植業的生產、灌溉區農業和種植業的生產、集約型利用以及水域 6 種方式,其中在旱作區及灌溉區部分中提到了過渡性的土地,包含退化土地、廢棄土地、修復中的土地、利用方式不明 ( 不容易界定)的土地。這樣的劃分有其特殊性,符合區域性土地管理的要求。

日本的土地利用分類專門設立了整理地,即以修建宅地、填平等為目的,由人工正在進行改造的土地。日本的土地利用分類有三套方案: 一是國土利用計劃中的用途分類; 二是土地利用基本計劃中的區域分類; 三是日本國土交通廳國土地理院在宅地調查中採用的分類。日本國土利用計劃中按用途劃分的土地利用分類包括 7 類,即農業用地、森林、荒野、水面 ( 河流或水路) 、道路、宅地和其他。日本土地利用基本計劃中按區域劃分,把土地分為 5 大類,即城市地區、農業地區、森林地區、自然公園地區和自然保護區。日本國土交通廳國土地理院進行的宅地調查中使用的分類,把土地分為 8 大類和 15 個小類,8大類是林地,農業用地,整理地,宅地,公共、公益設施用地,河流,湖泊,沼澤等。

總結上述研究成果可以發現,美國、英國、德國、澳大利亞、日本等發達國家和地區與國際組織的土地利用分類均關注土地利用中的相關生態環境問題。尤其是在聯合國1993 年制定的 LCCS 分類中,將內地水域、沼澤、裸地等置於耕地與建設用地之前,強調了這類土地資源的重要地位 ( 徐健等,2007) 。各個國家建立的土地利用/覆被分類體系均不同程度涉及與退化廢棄地有關的采礦用地、垃圾填埋場、裸地或空地,並將上述類型土地作為獨立的一級地類或二級地類。但有關國際組織與美國的分類體系未對采礦以後廢棄的土地、壓占土地進行分類,同時未明確規定其劃分為裸地還是采礦用地。部分分類體系對采礦以後廢棄的土地、壓占土地和閑置土地進行了明確規定,例如,德國的土地利用分類將其劃分為廢石場和存放用地,英國將其歸並到 「已開發用地」的空地中,日本將其劃分為整理地; 德國對長期未被使用的休耕地進行了專門分類。根據退化廢棄地內涵,退化廢棄地屬於相關土地利用/覆被類型更細致的劃分,如對采礦用地、裸地或農用地進行三級或四級類型的劃分和明確的規定; 而國外大部分土地利用/覆被分類體系以二級或三級分類體系為主,無法體現四級類型。此外,目前國外的土地利用/覆被分類體系針對住宅、商業、服務業、社會公共機構、工業、交通、通訊設施等建設用地,以及林地、濕地和水域等生態保護用地和農業用地等進行了較細致的劃分,但針對采礦用地、裸地或空地,以及暫時未利用、需要改造的土地未發現細化的研究成果和分類,尚未對退化廢棄地建立與之相適應的系統的分類體系。因此,需要深入研究退化廢棄地的分類體系,關注與現有土地利用/覆被分類體系的銜接。

⑶ 美國土地適不適合投資

購買美國土地,現在是最佳時機。金融海嘯過後,美國土地的價格,現在還處在一個較低的時期,正是土地投資人購買土地的最好時機。美國加州,人口版增長快,土地的價格也高於中部。隨著美國經濟不斷的復甦,美國土地的投資在今後時期是非權常具有潛力的。
1、美國的土地是永久產權。土地作為房地產的一部分,業主擁有它的產權,地表和地下的自然資源如果沒有特別的法律規定,通常也都是業主的財產。土地按照用途來劃分,主要有住宅用地,商業和工業用地,農業用地,娛樂用地以及生地。
2、美國的市場政策穩定,成熟規范的市場超過100年的歷史。在美國,土地和不動產都是對全世界的投資人開放的,不受國家、地區和民族的限制。任何國家的公民或者公司都可以在美國購買土地。外國人在美國進行土地購買投資,一切手續都受法律的保護,正規、便捷。
3、美國土地私有,可以自由買賣。除了建造商業地產的審批外沒有其它的手續,可以自由決定土地的使用。美國私人購買的住宅,政府每年給的評估價中會區分,告訴你地面上的房屋價值是多少,土地的價值是多少。所謂的好區土地的價值很貴,甚至比在不好的區域內整個房子連帶土地還要貴,所以投資房地產的土地當然要考慮位置和未來升值的潛力。
4、美國的各種法規完善,交易一般在個人與個人,個人與企業之間,很少有糾紛。美國是一個地方分權非常徹底的國家, 也就是所謂的聯邦制, 從市政府(City), 郡政府(Conty), 州政府(State)以及聯邦(Federal)都是獨立運作, 都有自己的制度, 預算經費以及都市規劃, 加上地大物博, 所以也不可能發生某幾個官員或是建商就可以進行短期地皮炒作這種荒謬的事情。

⑷ 低成本紅利耗盡,中國製造還有希望嗎

2008年以來,「中國大陸製造業的平均工資水平已累計上升71%」。以富士康的深圳工廠為例,從 2010年起,連續漲了好幾次工人的基本工資,工人每月的基本工資從2010 年6 月以前的每月900元,增長到了2012 年5 月的2200 元。而且富士康的總裁郭台銘還說,一年以後深圳工人的工資大概要漲到每月4400元,很可能超過台灣島內工人的基本工資水平。
再對比一下,惠普和富士康合作在印第安納州首府印第安納波利斯生產面向美國市場的個人電腦,該工廠雇有1300名工人,2012年PC生產量為290萬台。印第安納州除了有惠普,還有康明斯、豐田等企業。大家知道這個州的最低工資是多少嗎?每小時7.25美元,年薪15080美元。摺合成我們中國常用的月薪是近8000元。而富士康在深圳工廠的普通工人月薪就超過4000元!要知道我們企業的人工成本不僅僅是給員工的部分,企業還要負擔占薪水40%左右的社保,包括醫療保險、養老保險、失業保險、住房公積金等稅費,那麼在中國富士康為一個工人付的錢肯定在5000元以上。當然了,你會說製造業工人的工資要比最低工資高,但是我們看到富士康在美國招的技術管理人員年薪也不過是3萬多美元,所以一線工人肯定也高不到哪裡去,基本上就是最低工資。由這個例子小學生都能算清楚,美國人工成本大概是中國的兩倍。那麼人工成本在產品中佔比多大呢?以iPhone為例,單機的人工成本在12.5美元到30美元之間,僅占其銷售價格的2%~5%,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另外,在最近這幾年裡,來華投資建廠的外國老闆還要考慮人民幣的升值問題。為什麼? 因為你賺的是美元,但是給工人付的工資是按人民幣結算的,一旦人民幣兌換美元匯率上升, 就意味著工人即使還保持原來的工資水平,但你要付出更多的美元去兌換等量人民幣,這其實相當於工資開支上升。那我們的人民幣幣值上升了多少呢? 告訴各位,從2008年至今,如果按照實際貿易加權匯率計算,人民幣的同期升值幅度達到了25.9%。

各位看懂了吧,總結起來就是,我們的用工成本在工資上漲,人民幣升值的壓力之下,已經不再是「廉價」的了。與此同時,越南、墨西哥等國家,它們在生產成本上比我們更有優勢。就拿越南來說吧,越南工人的每月工資只相當於500元人民幣左右。所以我們看到的就是,阿迪達斯把中國工廠關閉,然後再到越南、 墨西哥去開新工廠。

有些朋友可能要反駁我說,就算我們工人的工資上漲了,那也跟美國的工人差很多啊。我告訴各位,我們沒有分析過一個趨勢,就是當中國工人鬧著漲工資的時候,美國工人卻在降低工資要求。我舉個例子和各位說明,美國的通用電氣把工廠遷回美國進行生產,它在2011 年的時候放出消息說要增加450個新的就業崗位,然後它在不到1個小時的時間里就收到了6000 份簡歷。工作崗位這么供不應求的結果是什麼? 就是一向強悍的美國工會竟然肯在關鍵的工資問題上作出妥協,結果是通用電氣答應提供更多工作崗位,工會則同意接受比過去更低的工人起薪。2012年春天,通用電氣在美國肯塔基州建立新工廠的時候,首批計劃招聘1000個工人,結果收到了1.6 萬份簡歷,最終它給出的工人起薪是每小時13 美元,各位曉得以前通用開出的最高工資是多少嗎? 每小時80美元。

我再給各位看一組很殘酷的數據,從2005年到2010年,中國製造業工人的小時工資增長了約150%,而美國僅增長15%。兩者之間的比值從41:1縮小到19:1。按照這個增長速度,那麼到2015年,中美兩國工人工資比會進一步縮小到9:1。而且,兩國工人的勞動生產率還不一樣,在同樣的時間內, 美國工人的產量遠遠高於中國工人,生產出來的產品質量也更高,賣的價格自然更貴些。 如果把這些進行綜合考慮的話, 到2015年美中製造業工人的實際工資成本將會下降到2.43:1。

其他要素成本也在不斷增加

算完人工成本,我們再來比較一下融資、用電、能源、物流和土地等其他成本。

先說說融資成本。中國中小企業融資成本大概為20%~50%,而美國中小企業的融資成本是10%左右;大型企業在中國的融資成本是6.5%,而在美國,類似企業的融資成本是2%。

用電成本上,中國的工業用電是1度電1塊錢,美國是我們的一半。能源成本上,珠三角地區工業天然氣價格為4.85元/立方米,長三角地區為3.89元/立方米;美國國內天然氣每百萬英熱平均價格3~4美元,換算成人民幣為0.7~0.9元/立方米,我國的天然氣價格是美國的4~7倍。2013年1月份,世界最大甲醇生產商梅賽尼斯表示將把原定於智利的甲醇工廠搬遷至路易斯安那州。該公司CEO Bruce Aitken表示,「北美低價天然氣是此次行動的主要原因」,「化工和化肥企業也正在討論回歸美國,以利用低價天然氣」。

物流成本上,中國是美國的1.5~2倍。物流成本中最重要的是油價,以92號汽油(美國叫做Regular Gasoline)為例,2013年4月最新一次調整北京為7.48元/升,而根據美國能源部的數據,2013年5月7日全美平均為3.54美元/加侖,摺合人民幣5.73元/升,我們比美國足足貴了30%。而且我們知道,美國的油價是跟隨國際油價走勢一起波動,我們的油價則是上升容易下來難。大家別忘了,我們還有幾乎和油價一樣貴的過路費,平均下來每公里0.5元,而美國是沒有過路費的。按照小汽車100公里消耗10升油計算,算上過路費相當於每升油加價5元,所以相當於我們的汽油是12.48元/升(7.48元+5元)。

至於土地成本,這個很讓人驚訝。中國全國平均工業用地每平方米102美元左右,美國中西部的用地價格是每平方米13~20美元,像舊金山這種稍微發達一些的城市,用地成本大約是46美元/平方米。大家知道我們深圳的價格是多少嗎?價格高得離譜——210美元/平方米。

看了上面的數據,我相信讀者朋友會得出跟我一樣的結論:在我們的人工成本相對來說幾乎沒有優勢或者差距不大的情況下,我們其他項目的成本的確遠在美國之上,這樣的結果必然導致企業從中國搬走,沒走的成本上升,在國際市場上自然競爭力下降,而蕭條就是這樣隨著成本一點點上升而來的。

⑸ 如何看到中美間稅收,成本,辦廠投資比較及相關案例

中美製造業真實成本對比 結果驚人。以往我們總是和印度、越南對比製造成本,其實中國最大的製造業競爭者是美國!所以,外貿同行們,再拼價格是不行了,接下來中國的製造業出路在哪裡?是時候靜下來思考未來10年外貿應該怎麼做了!
據波士頓咨詢公司2014年的研究報告,當時在美國製造商品的平均成本只比在中國高5%。2016年,在美國低成本地區生產已經變得和在中國生產一樣經濟劃算。更令人震驚的是,到2018年,美國製造的成本將比中國便宜2-3%。

中國的製造業成本為何變得這么高?以下是一位熟悉中美製造業的浙江老闆給出的成本對比分析。

浙江省慈溪市江南化纖有限公司成立於2000年,是同行中最早開拓海外市場的企業,一直位居國內同行出口的前二位。目前,公司佔地7.9萬平方米,500名員工,5條自動化生產線,年產10萬噸。

去年,「江南化纖」在美國南卡羅萊納州投資辦廠,成為首家在美國建立再生聚酯短纖維製造工廠的中國企業,一期計劃投資2500萬美元,二期計劃投資2000萬美元。「江南化纖」反映,去美國投資辦廠,主要原因是國內綜合成本連年攀升,頗感吃力。「江南化纖」測算比較了創辦相同規模企業的中美成本,並提供了部分成本構成對比表。

1、土地成本:中國是美國的9倍

國內地價是美國地價的9倍,並且美國是永久性產權,我們是50年產權。例如,2000年浙江省慈溪市工業用地價格是18萬元/畝,目前美國地價僅為2萬美元/英畝,相當於2萬元人民幣/畝,如果按照現在許多縣城工業用地100萬元/畝算,是美國的50倍。

2、物流成本:中國是美國的2倍

國內物流成本是美國物流成本的2倍。以油價為例,中國的油價是美國的2倍,油價高,物流成本也就高。何況中國還有全世界少有的過路費、過橋費,物流成本能不高么?

而美國的物流成本主要由三部分組成,一是庫存費用,二是運輸費用,三是管理費用。比較近20年來的變化可以看出,運輸成本在GDP中比例大體保持不變,而導致美國物流總成本比例下降的最主要原因是庫存費用的降低。

3、銀行借款成本:中國是美國的2.4倍

最便宜的國內借款成本年利率6%,是美國成本年利率2.5%的2.4倍。按每噸7000元人民幣或美國1100美元資金、4個月一周轉,國內借款成本年利率6%和美國成本年利率2.5%分別計算公司運營資金財務成本:國內是7000元*4*0.06/12=140元、摺合22.58美元。美國是1100美元*4*0.025/12=9美元,國內比美國高出1.5倍。

還是正常的銀行借款,如果資金來自年利率超過10%的銀行理財產品、年利率15%的私募基金、甚至是年利率20%的民間高利貸、企業不堪重負。

4、電力/天然氣成本:中國是美國的2倍以上

國內能源成本是美國能源成本的2倍以上。美國除開夏威夷的電價特別貴外(海島地區沒辦法),其他州的電價都不貴,以德州為例,其電價摺合人民幣才2毛錢。

由於我國對電力、天然氣直接定價的原因,企業用電用氣用油價格居高不下。按國內每噸耗電450度、電價0.76元/度計算,單位生產成本342元,摺合55.16美元。美國設備自動化程度較高,單位用電量相應增加10%,每噸至500度,按照電價0.05美元/度計算,單位生產成本25美元,國內比美國高出1.2倍。

5、蒸汽成本:中國是美國的1.1倍

還有蒸汽部分,國內用熱電廠蒸汽,按每噸消耗蒸汽1.6噸、單價190元/噸計算,單位生產成本304元,摺合49.0.美元,美國用天然氣鍋爐**蒸汽,按天然氣價格為0.48美元/therm、單價14.52美元/噸計算,單位生產成本23.23美元,國內比美國高出1.1倍。

6、配件成本:中國是美國的3.2倍

國內配件成本是美國配件成本的3.2倍。國內設備性能略差,工人操作習慣不良,每噸單位配件成本約100元,摺合16.13美元,而美國生產線設備性能較好,工人操作習慣好,每噸單位配件成本5美元,國內比美國高出3.2倍。

7、稅收成本:美國稅收優惠力度大

在中國,各種稅收不斷,把企業壓得喘不過氣。廣州一家物流公司,運送一批貨物到海南,總收入為1.9萬元,但利潤僅有216元,其中上稅需要1260元。

而美國的州政府最看重的是就業,常常給予企業優惠的稅收政策,比如房產稅優惠30年內有效,如果公司達產,30年內將給予3000萬美元的稅收減免。

8、清關成本:美國無需支付進出口清關成本

在美國投資辦廠無需支付進出口清關成本。國內企業原料均進口,假設進品環節費用不含內陸運費、關稅、增值稅、僅各類手續成本約為3500元/櫃,每櫃按20噸裝計,則為175元/噸,摺合22.58美元/噸。

國內企業成品出口,假設出口環節費用不含陸運費,僅各類手續成本約為1600元/櫃,每櫃按20噸裝計,則為80元/噸,摺合12.9美元/噸。如果加上運費等,成本還要大幅增加。

9、人工成本:中國成本優勢趨弱

盡管美國勞動力成本是國內勞動力成本的2.57倍,但美國自動化程度高,用工少。國內兩條月總產量為4500噸的生產線用工250人,美國設備改進,同產能兩條生產線才用工180人。

照目前國內工人工資上漲趨勢,如考慮國內5年工資再翻倍、10年工資翻兩番計算,那麼中國在人工成本上也占不到任何優勢了。

10、折舊成本:美國是中國的1.7倍

美國折舊成本是國內折舊成本的1.7倍。同產能設備及土地廠房,國內生產線投資9000萬元人民幣、美國生產線投資2500萬美元、按15年折舊年產50000噸計分別計算噸折舊成本:國內9000萬/15年/50000噸/年=120元/噸,摺合19.35美元/噸。美國是2500萬美元/15年/50000噸/年=33美元/噸,高出國內1.7倍。

11、廠房建設成本:美國是中國的4倍

美國廠房建設成本是國內的4倍,但十年以上二手廠房價格根據年限則是新廠房的1/8-1/2,而且普遍性能良好。

綜合以幾點來看,隨著國內環境成本,人工成本等持續攀升,中國製造成本已經和美國製造成本相當,在一些行業將會超過美國製造成本。「江南化纖」是個案,但國內製造成本的連年大幅攀升是不爭的事實。中國製造已經「未強先高」的問題,必須引起高度警覺,想方設法降低製造成本,努力提升「中國製造」的競爭力。

⑹ 求美國商業用地,住宅和工業用地價格,精確到平方。要英文的!!懸賞所有!

1、美國住宅價格:
美國房價均價是4083.97元人民幣/平米,就是676美元/平米。
截止2014年2月底,美國房價均價是16.96萬美元,比去年上漲6.3%,加州是40.37萬美元。根據住宅建築商協會National Association of Home Builders,美國的平均家庭規模為2700平方呎,也就是250.83平米。注意,美國的房子的車庫、走廊不算面積的。也沒有公攤面積。是凈居住面積。
這樣美國的房價是16.96萬美元/250.83平米,摺合成人民幣是169600*6.04/250.83=4083.97元/平米。
平均房價:這個數據我是在zillow上面查的,很方便,就是美國2014年2月平均房價,16.96萬美元。
美國平均住宅面積:According to the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Home Builders, the average home size in the United States was 2,700 square feet in 2009, up from 1,400 square feet in 1970,見:infoplease網

2、美國商業用地、工業:
According to the Hampton Roads 2005 Investment Market Survey by the
Old Dominion University Center for Real Estat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average price per square foot for commercial real
estate in the United States is as follows:

Office
The National average price per square foot is just above $168.

Retail Sector
The National average price per square foot is for malls are $100.
The National average price per square foot for Strip Centers $145

Instrial
The National average price per square foot for warehouse space is $50.
The National average price per square foot for flex space was $100 at
the end of 2004.

Source: Old Dominion University Center for Real Estat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美國商業地產,可具體問下:星條置業,上面有專門的美國商業地產報告。

⑺ 高房價給中國帶來了什麼

高房價帶來的痛苦,高房價降低了大多數年輕人的幸福感。成功地造就出了一批房奴,他們唯唯諾諾,戰戰兢兢,就連生活都失去了底氣。



綜上所述,高房價給我們帶來的是整體幸福感的一種下降,房價越高賣不起房子的人就越多,從而會影響到人的方方面面。


房奴是一個很悲哀的詞語,等有一天你發現房子可以屬於你了,那個時候你已經老了。

⑻ 誰有最近各省市最近出台的工業用地招拍掛的文件(註:不要國土部31號文件)

《國務院關於加強土地調控有關問題的通知》下發,有如石破天驚。江蘇省各地對國務院關於工業用地招拍掛的規定都高度關注。畢竟,這是一條很難有空子可鑽的鐵律,不管你怎麼想,都不得不掂一掂這鐵律的分量。
「不走這一步,沒有更好的選擇」——工業用地招拍掛勢在必行
工業用地實行招拍掛,勢在必行。用揚州市國土資源局利用處處長葉衛東的話說,「搞工業用地招拍掛,我們心裡沒底兒。但不走這一步,沒有更好的選擇」。
調查顯示,近幾年每年建設用地中工業項目用地佔到43%。實際上,長期以來,許多地方工業用地都在「低價出讓、過量擴張」,不少地方出現「零地價」甚至「負地價」,政府競相以壓低地價為策略,彼此爭奪客戶和投資,不僅使工業用地投放過量,工業攤子鋪得過大,而且造成土地浪費使用,國有資產流失,被征地農民權益受侵犯……在用地矛盾尖銳的東部地區,人們不用多久就會發現,這片土地已經讓工廠、樓房擠滿了,很難再上什麼新項目。工業用地低成本過度擴張,難以為繼。
而實際上,市場一直在向招拍掛招手。
揚州市邗江區杭集鎮,有「牙刷之都」美譽。據說,這里生產的牙刷,市場份額佔全國的85%和世界的1/3。鎮長陳德康對記者說,鎮工業集中區里有136家企業,其中既有世界500強的高露潔集團等國內知名集團企業,也有來自比利時、美國等國的多家外企,已經形成成熟的產業鏈和可觀的規模集聚效應。區內的地很緊張,不下十幾家企業,都排著隊等地。陳德康說:「如果不搞拍賣,政府還真是沒辦法。」
揚州市國土資源局儲備中心主任周國清認為,選擇在杭集鎮做工業用地拍賣出讓的試點,局裡是反復掂量過的。在這里,不是政府找企業,而是企業找政府,政府不是在招商「引」資,而是在招商「選」資,在這種氛圍下,搞工業用地招拍掛勢在必行。
江陰市今年以來已經有10塊工業用地通過市場成交,以掛牌形式居多。哪怕只有一家摘牌,但它與協議方式性質完全不同。國土部門的同志說,這個做法向社會傳達了一個鮮明的信號:工業用地像經營性用地一樣,要走市場。
無錫市委、市政府在今年7月下發的一個關於推進高水平節約集約用地的文件中明確提出:「從年內開始,增量用地用於工業性項目的必須全部通過市場進行配置,存量用地用於工業性項目的至少50%要通過市場進行配置。」記者注意到,盡管當時規定是增量用地百分百、存量用地50%要通過市場進行配置,力度還不夠大,但無錫的這個文件畢竟比國務院31號文出得早一些。
無錫人說,工業用地價格這么低,集約用地就搞不成,用地壓力會越來越大。
記者發現,對工業用招拍掛的規定,江蘇一片擁護聲。
槌聲落,掌聲起——招拍掛的多贏效應
槌聲落下,掌聲響起。這掌聲既來自政府和行政主管部門,也來自企業投資商和失地農民。
揚州市國土局的同志說,工業用地協議低價出讓,征地補償安置是政府貼錢做,一是標准低,二是到位遲。通過招拍掛,工業用地價格復位,政府收足了錢,補償就高不就低,錢能很快給到農民手裡。陳德康說,杭集鎮在整個揚州地區屬於相對富裕的地區,地價水平較高,農民補償安置費用本身就高,協議出讓每畝16萬元只是個成本價,政府還要貼錢搞征地農民補償安置。拍賣拍出了每畝21萬元的好價錢,農民安置就不成問題了。
無錫國土資源局局長王雲鶴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說就是:「每減少一畝耕地,就要增加兩名失地農民。因為地太便宜了,他才不好好用。花大價錢買來的土地,看他會不會精打細算!」「對節約集約利用土地來說,這一招顯然來得更有效。」吳偉坤說,過去我們管得很辛苦,卡投資強度、投資密度,卡建築密度、建築容積率,可還是不一定管得住。明明1000萬元的投資項目,他可以搞個批文,說成是1億元的項目。市場機制,可以逼用地者節約集約用地,政府管理也能變被動為主動。
江陰友邦交通設備有限公司的例子很有說服力。公司要上新項目,打算要五六十畝地。後來通過拍賣,買了一塊近20畝的地,項目也落戶了。公司主管曹良興說,精打細算20畝也夠了,要向空中發展,蓋三層廠房,辦公樓也不單獨砌了,就放在廠房一角。
工業用地招拍掛會不會影響招商引資?實踐證明,這個顧慮是多餘的。陳德康說,協議出讓地價低,即使高於最低保護價,政府要搞幾通一平,安置補償失地農民,得倒貼不少錢。可以說,供地越多,政府貼錢越多。通過拍賣有了錢,政府不僅可以更好地安置農民,還有富餘搞其他建設。
事實上,對地方政府來說,工業用地招拍掛帶來的另一個好處是幫助他們更便捷地實現招商選資。企業買地,要具有一定的實力,土地出讓合同中對建築容積率、投資總額、單位用地面積的投資強度、非工業設施的用地比例以及動工、竣工日期等都提出明確要求,就如同設定了一道道擇優錄用的門檻,不達標的企業只能敬而遠之。「這為我們減少了麻煩。」一位地方政府官員這樣表示。
在協議出讓的機制下,土地價格多是談判談成的。桌面上怎麼談的大家清楚,但桌底下怎麼談的,誰也不知道。通過市場化配置,操作公開、透明,這種貓膩兒也就自然消失了。
更重要的是,這樣做,有助於抑制地區間降價招商的惡性競爭。蘇南好幾個國土部門的同志認為,過去地區間以犧牲土地為代價搞惡性競爭,便宜了投資商。有的投機商低價吃進大片土地後,成了「二地主」,坐享土地增值之利。通過市場化供地,既可以促進節約集約用地,又有利於建立一個規范有序的投資秩序,優化產業結構。
企業雖然增加了用地成本,但能夠公平地拿到土地,項目順利上馬,也很歡迎招拍掛。至於企業拿地的成本高了,企業並不很在乎,尤其是有實力的企業。江陰友邦交通設備有限公司的曹良興說,在9月22日江陰的土地拍賣會上,他們以314萬元的總價款拿到了一塊近20畝的土地,他當時的心情「比中大獎還要高興」,因為「如果沒有這次拍賣,我做夢都不敢想會拿到地段這么好的地」。他告訴記者,早在今年4月,公司就已經洽談好了一個項目,資金也已到位,等了幾個月,就是苦於沒有場地。當時他們面臨的選擇只能到河北建廠,但這樣一來運輸成本就相當高。如今競得的這塊地,對他們來說簡直是雪中送炭。他們當初作了成本核算,雖然每畝地價增加了四五萬元,總價多出30%,但是馬上可以建設投產,算經濟賬可以承受。
不少投資者表達了同樣的心態。他們說,從市場上拿地,雖然比過去價位高,但大家心裡敞亮,因為是通過市場公平競爭所得,物有所值。
工業供地走市場,還有很長一段路——好文件關鍵要落實好
「雙軌制」是大家對當前工業用地現狀的評價。對於江蘇大多數地區來說,工業用地招拍掛仍然沒有破題。少數率先實踐的地區,如經營性用地招拍掛推進的歷程一樣,工業用地的市場化之路也並不平坦。看來,工業供地走市場,還有很長一段路。
首先是觀念的轉變。一些國土部門的同志說,目前招商引資仍然是許多地方政府的主要目標。實行工業用地招拍掛,就怕把外來投資項目都趕走了。有的地方政府領導認為工業用地實行公開出讓,會弱化政府對企業和用地者的調控力度,影響當地的經濟發展。
再有就是怕「水往低處流」,怕有的地方搞,有的地方不搞,「搞了的肯定要吃虧」。
「觀念的轉變肯定需要一個過程。好在31號文件的出台,一定會大大縮短這一過程。」國土部門的許多同志對此深信不疑。
大家一致認為,關鍵是要把文件落實好。
各地對於31號文件中提出的由國家統一制定和公布工業用地最低價出讓標准,非常關注。記者在蘇南等地了解到,各地已經制定了最低保護價標准,在實際中也是按照標准執行的,並沒有零地價或超低地價的現象。但據部有關人士介紹,全國並不平衡,有1/3的省制定並公布了協議出讓的最低價標准,1/3的省正在研究制定過程中,另有1/3的省還沒有標准。
現有的供地程序也需要改變。過去是先立項,再供地;實行工業用地招拍掛則是先供地,程序變了,需要轉變機制,調整操作。
31號文件下發後,無錫市國土資源局在政策層面的研究上也更進一步,很快草擬出《關於工業性項目等用地市場化運作的實施意見》,提交市委、市政府送審。記者發現,在這一實施意見中,無錫市將用地招拍掛實施的范圍進一步擴展,將生產性工業用地、科研設計用地、工業區配套設施用地、外來人口集中居住用地、工業性物流項目用地、金融保險項目用地、營利性公用設施用地、營利性教育用地、營利性醫療衛生用地等都納入招拍掛供地的范圍。用他們的話說就是,除了劃撥用地外,所有的其他用地通通走市場。
無錫市計劃今年在全市范圍內全面推開工業用地招拍掛工作。「我們熱切盼望著31號文件配套文件的早日下發。不過,我們不會等。」「因為,實踐已經證明這條路遲早得走也一定走得通。」

⑼ 美國為什麼一直想要人民幣升值

按中國人的一貫思路,敵人的敵人就是我們的朋友。美國的勸告,反著做就可以了。美利堅要我們升值,我們偏不能升值。但事實究竟怎樣,還是要講清楚:匯率上漲,受益者是人民幣持有人,即13億民眾。你可以輕松去加勒比海灘度假,甚至娶一個年輕漂亮的馬來西亞太太。乍看這個題目,很多人第一個反應就是寫錯了。人民幣面臨巨大的升值壓力,何來貶值而言?不錯,對外升值,對內貶值——國際市場上,人民幣VS美元要升值,在國內人民幣VS大排面要貶值。

1、美元公式:一個很重要的公式是我們一切分析的基礎:美元報價=人民幣報價*匯率。如一隻中國產的茶杯,價格4元,人民幣匯率8.27,茶杯賣到美國,報價為4/8.27=0.5元美元。美國抱怨中國貨太便宜,0.5美元的價格讓美國人實在難以競爭,小布希想盡一切辦法,要讓美國市場上的中國貨從0.5漲價到0.7-0.8美元。

官方媒體翻來覆去強調,美利堅強制人民幣匯率升值,匯率升值至1:5,美元報價自動漲至4/5=0.8美元,就沒什麼競爭力了。事實上,等式的右邊有兩項 -匯率、人民幣報價。美國人還有另一種陰謀,如果中國通脹,杯子賣到7元一隻,則7/8.27=0.8美元,一樣達到目的。

2、通脹:通脹說來就來,一夜之間,物價就漲上去、電煤礦油就缺口、經濟就過熱了。什麼導致經濟過熱?按央行官員的口徑,是汽車、鋼鐵、電解鋁等行業的過度投資。但過度投資的根源是價格上漲。價格上漲的根源是需求過熱,需求過熱的根源呢?央行官員就瞠目結舌,答不上來了。在8.27的匯率下,美國人的一個手段,就是用盡量多的美元沖擊人民幣體系。固定匯率類似一種坐莊系統,賣盤太多時,莊家就要進場維持價格。美國人拋多少,央行就得要接多少。不然這個8.27就名存實亡了,也達不到幫助企業出口的目的。 過去的一年中,大量熱錢湧向中國,美國人的行為可謂瘋狂 -中國的基本面很強,美國財團充滿信心,投機資金源源不絕。年終總結,央行每天買進5億美元,一年累計買入了1600億美元。04年1-6月又買了700億之巨,外匯儲備達到4700億美元。央行和商業銀行有很大區別,商業銀行資源有限,且用的是舊錢;商業銀行買賣外匯,不會影響金融穩定。央行是發鈔行,擁有鑄幣權。理論上,央行的接盤能力是無限的。手中一些有限的流動資金用完後,可以開動印鈔機,印製新錢,接下美元。但新錢有新錢的壞處——新鈔一發,後患無窮。美國人要的就是這個效果。大量新印製的人民幣流入市場,將導致物價系統的災難。中國商業銀行的放大系數約為2.5-3.5。去年,M2貨幣總量由18萬億增長到22萬億,如果沒有美元潮,放貸額甚至是縮減的,商業銀行會惜貸,信貸失控純屬無稽之談。新增4萬億貨幣總量,對僅有10萬億GDP的經濟體來說太大了。一下子多了這么多錢,物價豈能不漲?物價一漲,生產企業豈會不大幹快上,盡量多快開工?便出現所謂的經濟過熱。即是說,聯系匯率導致人民幣被低估,美國人沖擊人民幣,貨幣供應量增加、物價上漲、經濟過熱。用格林斯潘的話說,如果中國堅持不升值,他們自己的貨幣就會出問題。

3、魚與熊掌:如果人民幣被低估,美國人必然樂意將美元兌換成人民幣,最終導致人民幣過多,通貨膨脹。經濟是均衡的,你堅持固定匯率不動搖,我就用美元沖你人民幣,最終導致你通貨膨脹,失去競爭力。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是選擇固定匯率,還是選擇穩定物價?中央的態度很明確,固定匯率是長期堅持的基本國策。去年頂住7國財長的壓力,被認為是外交縱橫的一項重大收獲。按中國人的一貫思路,敵人的敵人就是我們的朋友。美國的勸告,反著做就可以了。美利堅要我們升值,我們偏不能升值。但事實究竟怎樣,還是要講清楚:匯率上漲,受益者是人民幣持有人,即13億民眾。你可以輕松去加勒比海灘度假,甚至娶一個年輕漂亮的馬來西亞太太。匯率不漲、國內通脹的話,受益的是政府和銀行。作為最大的債務人,幾萬億壞帳相應縮水,更容易償還,政府獲得大量的鑄幣權,以應付財政開支。財富只有一筆,魚與熊掌不可得兼,總之,百姓去加勒比渡假是沒有指望了,更沒錢娶一房馬來太太,這些錢將用來填補國有銀行的虧空。總體上,以國家利益而說,填補銀行總比去海灘渡假重要得多,但還是應跟民眾解釋清楚,中央的選擇中,誰是受益者、誰是受害者。

4、房地產:新一輪熱錢潮的一個奇怪現象,是游資收購房地產,而不是傳統意義的股票與債券。國際換匯資金,講究的是光速劃撥,要求高流通、低風險、固定收益。從這個角度,債券是最好的選擇,一些短期債票面受益率,甚至成了一國匯率的基準。相對而言,股票不會受寵,因為波動太大,收益率也不確定。一般而言,房地產根本不是游資的選擇,因為流通性實在太差,且千房千面,每一套房源都要單獨評估、單獨銷售,簡直是游資的惡夢。但在中國,價格正逐漸向美國靠攏。到底是人民幣報價變動,還是匯率變動,游資心中沒有底。事實上,中央堅守固定匯率的決心,不容小視。因此,最好的選擇就是購買房地產。一旦8.27的匯率不變,而是內部通脹,房價就會隨物價上漲。無論是匯率漲,還是物價漲,房地產兩相得宜。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目前來看,8.27牢不可破;簡單地將美元兌換成人民幣的初級投機者們,將遭受毀滅性的打擊。

5、宏觀調控:調控有一個很大的漏洞,即對內資外資的影響不同。內資奄奄一息、外資如魚得水。調控之下,江蘇省十幾家銀行集體停貸,民企幾乎被屠戮殆盡。國內企業再也無力取得貸款、擴大產能,再也無力搶占市場了。中央管得了國內銀根,卻管不了國際銀根。當前銀根空前緊張,國際市場呢,卻是45年來最低的利率,寬松得要命,外資企業可以大量融資。我們很痛心地看到,國內企業普遍停產的時候,外資公司卻是心是心非。一些外資學者大喊中國必需減速、減速、再減速時,他們自己的公司卻在急步跑馬圈地。德國大眾新加了兩條生產線,廣州本田加了一條,大摩在上海投了幾十億的地產項目,轉手又買了建行的幾十億抵押物業。行政命令規定,銀行不許做銀行系統違約率最低的個人房貸,而天津的一家德資銀行卻連5.04%都不要了,乾脆開出3%的優惠利率。不知道外國專家究竟是看多還是看空,但我們知道總產能並沒有下降多少。唯一的區別是內資讓幾步,外資就進幾步。一個完全的市場經濟體系中,抽緊銀根,則貨幣減少,供應緊張,匯率相應上升。實行緊縮性貨幣政策時,內資借不到貸款,外資因為匯率上升,一樣要付出更多的投資成本;一句老話是,固定匯率下,外資湧入將抵銷緊縮性的貨幣政策。但固定匯率下的調控,卻只苦了內資,便宜了外資。國內銀根很緊,國外銀根很松;國企奄奄一息,外企如魚得水。固定匯率加上宏觀調控,便導致一個大漏洞,使國企不戰而潰,大好市場份額拱手讓人。其實,解決的方案很簡單,對某些特定行業,徵收投資調節稅。凡不許增加產能的國企,外資也不許進入,進則徵收額外稅。更進一步講,如果覺得某行業產能過大,第一個應砍掉的是外資的工廠,調控也應從外企開始。如果覺得汽車業產能過大,第一個被砍掉的應是廣州本田,廣州馬自達。殘害民族企業取媚洋人,砍掉民企市場份額讓給洋人,一直是統治者的思維。

7、日本模式:從宏觀經濟講,中國越來越象80-90年代的日本,越來越在復制日本模式。和90年代的日本一樣,中國也是一個出口導向型國家,希望用較低的匯率補貼出口,都也面臨外儲急劇增加的情況,不得不解決外匯占款引發的通脹情況。貨幣泛濫的情況下,怎樣保持出口競爭力,將出口導向型經濟維持盡量長的時間?日本的對策方針是,進一步扭曲價格體系,不出口的東西都漲價,出口的東西都不漲價。日本的葡萄賣到1美元一粒。日本的西瓜賣到30美元一個。但無論如何,都比不上日本的房地產價格誇張。房地產是一個典型的內銷型部門,為房地產買單的99%都是國內百姓。很多人都認為,房價過高,會導致城市的商務成本過高,喪失競爭力 -其實這是一個誤解,一家大型跨國公司中,房地產、員工房貼只佔總成本的8%,甚至還比不上一些公司的電話費。房地產的價格,99 %由本地百姓負擔,剩餘的1%中,還要分工業地產、商業地產、民用地產。普通城市的住宅樓可以很貴,但工業用地可以很便宜,政府可有意識補貼。 政府從房地產可以取得大量稅收,這樣一筆巨額財富可用來造機場,造碼頭,改善基礎設施;或高額出口退稅,或提供優惠項目。房地產事業是典型的剝削內貿、補貼外貿。用民眾的負擔補貼出口競爭力,甚至可以說,房價越高,出口競爭力越強。現在,中國也將走上日本的老路 -低匯率導致外儲急增,引發通脹壓力。政府將之引向房地產,讓民眾買單,令外貿出口業不受損傷。99%內銷的部門始終是宣洩通脹壓力的好去處。房產、交通、醫療、教育,莫不如此。日本出口一台彩色噴墨列印機,價值750元。對中國一年出口10萬台,價值7500萬元。當東京都一套很普通的公寓,價值和出口到一個國家的列印機相等時,東京都的房地產事業崩潰了,扭曲的價格體系再也無法維持。 現在,日本的土地是全世界最昂貴的,日本的出口是全世界最強的。即使經歷一次崩潰,無論民生痛苦指數如何,僅就出口而言,日本仍是全世界最強勁的國家。

8、結語:經濟是一具活物,任何扭曲都不能長久,並且要為扭曲付出代價。中國為追求出口優勢,人為扭曲人民幣匯率 -無論人民幣升不升值,只要背離基本面,美國都能從中找出弱點,借而打擊人民幣。長期堅持固定匯率,美國就會用美元沖擊人民幣,擴大貨幣供應量,並最終導致通脹。如果學習日本模式,扭曲國內價格,用房地產宣洩通脹力,將人為地延長匯率扭曲,未來,不僅房價飆漲,門外大排檔的碗面也要漲到30元一碗

⑽ 美國土地投資好嗎

這里有四個關鍵因素促成了大批中國投資人來美國購買土地:
1、美國的土地是永久產權。土地作為房地產的一部分,業主擁有它的產權,地表和地下的自然資源如果沒有特別的法律規定,通常也都是業主的財產。土地按照用途來劃分,主要有住宅用地,商業和工業用地,農業用地,娛樂用地以及生地。
2、美國的市場政策穩定,成熟規范的市場超過100年的歷史。在美國,土地和不動產都是對全世界的投資人開放的,不受國家、地區和民族的限制。任何國家的公民或者公司都可以在美國購買土地。外國人在美國進行土地購買投資,一切手續都受法律的保護,正規、便捷。
3、美國土地私有,可以自由買賣。除了建造商業地產的審批外沒有其它的手續,可以自由決定土地的使用。美國私人購買的住宅,政府每年給的評估價中會區分,告訴你地面上的房屋價值是多少,土地的價值是多少。所謂的好區土地的價值很貴,甚至比在不好的區域內整個房子連帶土地還要貴,所以投資房地產的土地當然要考慮位置和未來升值的潛力。
4、美國的各種法規完善,交易一般在個人與個人,個人與企業之間,很少有糾紛。美國是一個地方分權非常徹底的國家, 也就是所謂的聯邦制, 從市政府(City), 郡政府(Conty), 州政府(State)以及聯邦(Federal)都是獨立運作, 都有自己的制度, 預算經費以及都市規劃, 加上地大物博, 所以也不可能發生某幾個官員或是建商就可以進行短期地皮炒作這種荒謬的事情。

閱讀全文

與美國工業用地價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貴金屬化合物的歸類 瀏覽:598
國家資金理財 瀏覽:897
遠東貴金屬手機版下載 瀏覽:80
中華開發股權投資 瀏覽:350
多盈理財兌付 瀏覽:814
通達信漲跌均線主圖指標公式 瀏覽:382
p2p屬於第三方理財嗎 瀏覽:658
吳文雄融資 瀏覽:401
發行疫情融資券 瀏覽:789
上海福翌投資咨詢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457
定向融資工具是什麼 瀏覽:977
一定需要資金託管嗎 瀏覽:24
稅籌融資 瀏覽:82
太原外匯騙局 瀏覽:905
外匯tc信號 瀏覽:449
金融資本的管 瀏覽:628
融資租賃公司手續費 瀏覽:483
p2p運營指標 瀏覽:713
銀行如何創新傳統理財 瀏覽:665
融資租賃增值稅率 瀏覽: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