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貸款資金 > 高溫超導體材料價格

高溫超導體材料價格

發布時間:2021-05-13 20:28:47

㈠ 高溫超導材料

高溫超導材料,是具有高臨界轉變溫度(Tc)能在液氮溫度條件下工作的超導材料。因主要是氧化物材料,故又稱高溫氧化物超導材料。
高溫超導材料不但超導轉變溫度高,而且成分大多是以銅為主要元素的多元金屬氧化物,氧的含量不確定,具有陶瓷性質。氧化物中的金屬元素(如銅)可能存在多種化合價,化合物中的大多數金屬元素在一定范圍內可以全部或部分被其他金屬元素所取代,但仍不失其超導電性。除此之外,高溫超導材料具有明顯的層狀二維結構,超導性能具有很強的各向異性。
已發現的高溫超導材料按成分分為含銅的和不含銅的 。含銅超導材料有鑭鋇銅氧體系(Tc=35~40K)、釔鋇銅氧體系(按釔含量不同 ,T發生復化。最低為20K ,高可超過90K)、鉍鍶鈣銅氧體系 (Tc=10~110K)、鉈鋇鈣銅氧體系(Tc=125K) 、鉛鍶釔銅氧體系 (Tc約70K) 。不含銅超導體主要是鋇鉀鉍氧體系( Tc約30K) 。已制備出的高溫超導材料有單晶、多晶塊材,金屬復合材料和薄膜。高溫超導材料的上臨界磁場高,具有在液氦以上溫區實現強電應用的潛力。

㈡ 超導材料有哪些

1、銅氧超導體

銅氧超導體是最早發現的高溫超導體,20世紀八十年代繆勒、柏諾茲合成的鋇-鑭-銅-氧系高溫超導體和朱經武、趙忠賢合成的釔-鋇-銅-氧系高溫超導體均屬於此范疇。

2、鐵基超導體

自從2006年發現鐵基超導體以來,對鐵基超導體日趨深入,比較突出的成果有:2008年,日本科學家細野秀雄發現摻雜F的LaFeOP超導體具有26K的臨界溫度;

3、硼化鎂超導體

2001年1月,日本青山學院大學J.Akimitsu教授等人首次發現MgB2具有超導電性,其臨界溫度約為39K。雖然硼化鎂的臨界溫度較低,但與銅氧超導體、鐵基超導體相比,仍有很多優勢,包括:結構簡單、易於制備;原料來源廣泛、成本較低;易於加工。


(2)高溫超導體材料價格擴展閱讀

超導材料的應用主要有:

①利用材料的超導電性可製作磁體,應用於電機、高能粒子加速器、磁懸浮運輸、受控熱核反應、儲能等;可製作電力電纜,用於大容量輸電;可製作通信電纜和天線,其性能優於常規材料。

②利用材料的完全抗磁性可製作無摩擦陀螺儀和軸承。

③利用約瑟夫森效應可製作一系列精密測量儀表以及輻射探測器、微波發生器、邏輯元件等。利用約瑟夫森結作計算機的邏輯和存儲元件,其運算速度比高性能集成電路的快10~20倍,功耗只有四分之一。

㈢ 高溫超導材料是什麼原理低溫呢

關於超導:
1911年,荷蘭萊頓大學的卡茂林·昂尼斯意外地發現,將汞冷卻到-268.98°C時,汞的電阻突然消失;後來他又發現許多金屬和合金都具有與上述汞相類似的低溫下失去電阻的特性,由於它的特殊導電性能,卡茂林·昂尼斯稱之為超導態。卡茂林由於他的這一發現獲得了1913年諾貝爾獎。
這一發現引起了世界范圍內的震動。在他之後,人們開始把處於超導狀態的導體稱之為「超導體」。超導體的直流電阻率在一定的低溫下突然消失,被稱作零電阻效應。導體沒有了電阻,電流流經超導體時就不發生熱損耗,電流可以毫無阻力地在導線中形成強大的電流,從而產生超強磁場。
關於高溫超導體:
20世紀80年代是超導電性的探索與研究的黃金年代。1981年合成了有機超導體,1986年繆勒和柏諾茲發現了一種成分為鋇、鑭、銅、氧的陶瓷性金屬氧化物LaBaCuO4,其臨界溫度約為35K。由於陶瓷性金屬氧化物通常是絕緣物質,因此這個發現的意義非常重大,繆勒和柏諾茲因此而榮獲了1987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

1987年在超導材料的探索中又有新的突破,美國休斯頓大學物理學家朱經武小組與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趙忠賢等人先後研製成臨界溫度約為90K的超導材料YBCO(釔鉍銅氧)。

1988年初日本研製成臨界溫度達110K的Bi-Sr-Ca-Cu-O超導體。至此,人類終於實現了液氮溫區超導體的夢想,實現了科學史上的重大突破。這類超導體由於其臨界溫度在液氮溫度(77K)以上,因此被稱為高溫超導體。

自從高溫超導材料發現以後,一陣超導熱席捲了全球。科學家還發現鉈系化合物超導材料的臨界溫度可達125K,汞系化合物超導材料的臨界溫度則高達135K。如果將汞置於高壓條件下,其臨界溫度將能達到難以置信的164K。

㈣ 現在的高溫超導體最高的溫度是多少度

超導體得天獨厚的特性,使它可能在各種領域得到廣泛的應用。但由於早期的超導體存在於液氦極低溫度條件下,極大地限制了超導材料的應用。人們一直在探索高溫超導體,從1911年到1986年,75年間從水銀的4.2K提高到鈮三鍺的23.22K,才提高了19K。
1986年,高溫超導體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的突破。掀起了以研究金屬氧化物陶瓷材料為對象,以尋找高臨界溫度超導體為目標的「超導熱」。全世界有260多個實驗小組參加了這場競賽。
1986年1月,美國國際商用機器公司設在瑞士蘇黎世實驗室科學家柏諾茲和繆勒首先發現鋇鑭銅氧化物是高溫超導體,將超導溫度提高到30K;緊接著,日本東京大學工學部又將超導溫度提高到37K;12月30日,美國休斯敦大學宣布,美籍華裔科學家朱經武又將超導溫度提高到40.2K。
1987年1月初,日本川崎國立分子研究所將超導溫度提高到43K;不久日本綜合電子研究所又將超導溫度提高到46K和53K。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由趙忠賢、陳立泉領導的研究組,獲得了48.6K的鍶鑭銅氧系超導體,並看到這類物質有在70K發生轉變的跡象。2月15日美國報道朱經武、吳茂昆獲得了98K超導體。2月20日,中國也宣布發現100K以上超導體。3月3日,日本宣布發現123K超導體。3月12日中國北京大學成功地用液氮進行超導磁懸浮實驗。3月27日美國華裔科學家又發現在氧化物超導材料中有轉變溫度為240K的超導跡象。很快日本鹿兒島大學工學部發現由鑭、鍶、銅、氧組成的陶瓷材料在14℃溫度下存在超導跡象。高溫超導體的巨大突破,以液態氮代替液態氦作超導製冷劑獲得超導體,使超導技術走向大規模開發應用。氮是空氣的主要成分,液氮製冷機的效率比液氦至少高10倍,所以液氮的價格實際僅相當於液氦的1/100。液氮製冷設備簡單,因此,現有的高溫超導體雖然還必須用液氮冷卻,但卻被認為是20世紀科學上最偉大的發現之一。

㈤ 目前發現的超導材料的臨界溫度最高能夠達到多少K

目前超導材料可達到的最高超導臨界溫度是140k。
超導臨界溫度
這是超導體從正常態轉變為超導態(0電阻)時的溫度。實際上也就是把Cooper電子對解體開來的溫度。
對於轉變溫度范圍較寬的超導體(如高溫超導體),臨界溫度可分為起始轉變溫度、中轉變溫度和0電阻溫度。
這是超導體從正常態轉變為超導態(0電阻)時的溫度。實際上也就是把Cooper電子對解體開來的溫度。
對於轉變溫度范圍較寬的超導體(如高溫超導體),臨界溫度可分為起始轉變溫度、中轉變溫度和0電阻溫度。
這是超導體從正常態轉變為超導態(0電阻)時的溫度。實際上也就是把Cooper電子對解體開來的溫度。
對於轉變溫度范圍較寬的超導體(如高溫超導體),臨界溫度可分為起始轉變溫度、中轉變溫度和0電阻溫度。
20世紀80年代初,米勒和貝德諾爾茨開始注意到某些氧化物陶瓷材料可能有超導電性,他們的小組對一些材料進行了試驗,於1986年在鑭-鋇-銅-氧化物中發現了Tc=35K的超導電性。1987年,中國、美國、日本等國科學家在鋇-釔-銅氧化物中發現Tc處於液氮溫區有超導電性,使超導陶瓷成為極有發展前景的超導材料。

㈥ 什麼是高溫超導材料

人類最早發現的超導材料出現超導效應的超導溫度范圍是23K(攝氏零下250℃)以下,後來又發現了可以在更高溫度下出現超導效應的材料,就被稱作「高溫超導體」,目前的超導材料最高可以在130多K(攝氏零下130多℃)的溫度下呈現超導效應。

㈦ 高溫超導體

20世紀80年代是超導電性的探索與研究的黃金年代。1981年合成了有機超導體,1986年繆勒和柏諾茲發現了一種成分為鋇、鑭、銅、氧的陶瓷性金屬氧化物LaBaCuO4,其臨界溫度約為35K。由於陶瓷性金屬氧化物通常是絕緣物質,因此這個發現的意義非常重大,繆勒和柏諾茲因此而榮獲了1987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
1987年在超導材料的探索中又有新的突破,美國休斯頓大學物理學家朱經武小組與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趙忠賢等人先後研製成臨界溫度約為90K的超導材料YBCO(釔鉍銅氧)。
1988年初日本研製成臨界溫度達110K的Bi-Sr-Ca-Cu-O超導體。至此,人類終於實現了液氮溫區超導體的夢想,實現了科學史上的重大突破。這類超導體由於其臨界溫度在液氮溫度(77K)以上,因此被稱為高溫超導體。
自從高溫超導材料發現以後,一陣超導熱席捲了全球。科學家還發現鉈系化合物超導材料的臨界溫度可達125K,汞系化合物超導材料的臨界溫度則高達135K。如果將汞置於高壓條件下,其臨界溫度將能達到難以置信的164K。
1997年,研究人員發現,金銦合金在接近絕對零度時既是超導體同時也是磁體。1999年科學家發現釕銅化合物在45K時具有超導電性。由於該化合物獨特的晶體結構,它在計算機數據存儲中的應用潛力將是非常巨大的。

㈧ 什麼叫做高溫超導材料

超導技術的研究是當代科技中的一項重大課題。隨著「低溫」超導材料研究開發難度的增大,興起了「高溫」超導材料的研究開發。
早在1911年,荷蘭科學家昂尼斯用液氮冷卻水銀,當溫度降到-2690C左右時,發現水銀的電阻空氣完全消失,這種現象稱為「超導」現象,所有具有這種零電阻的材料稱為超導體。由於超導體具有兩大宏觀特徵,即零電阻和完全抗磁性,因而它可以輸送大電流不發熱,幾乎不損耗能量。但是在1911年之後的70多年裡,科學家所研製的超導體一直處在低溫下,最高溫度只有23.2K。直到80年代後期,發現了轉變溫度達35K的鑭鋇銅氧化物之後,世界性的「高溫」超導材料的研究開發熱才蓬勃發展起來。從1987年到現在,美、中、日三國都相繼發現了轉變溫度100K的超導材料。當前,世界各國在高溫超導材料研究方面競爭十分激烈,都希望率先找到常溫條件下的高溫超導材料。我國對超導材料的探索,以及相關的材料科學基礎性研究方面一直保持或接近世界前沿。1998年7月24日,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研製成功我國第一根由鉍系高溫超導材料製造的輸電電纜,性能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高溫超導材料的應用必將導致一場新的技術革命,其意義不亞於半導體材料。這是因為超導材料的應用領域較廣:①電力輸送。可以不加壓輸電,電能損失可減少10%以上,電費開支可節省15%以上。據測算,單是超導輸電的實現就可使美國一年節省價值100億美元的電力。②受控熱核聚變反應裝置。其反應過程中的溫度高達1億攝氏度,目前還沒有任何裝置能約束這種極高溫的反應過程,而將來用超導體產生的超強磁場可有效地控制這種反應過程。③超導磁懸浮列車。這種列車打破了傳統的輪軌接觸方式,它是在沒有輪子的車廂上和軌道上安置線圈,電流通過時使之產生相斥的磁場將車廂抬起懸浮狀,以線形電機推動車廂前進。這種列車沒有輪軌接觸滾動的阻力,列車行駛速度大大提高,時速可達500多公里。如北京到廣州,只需要4個多小時。另外,用超導電動汽車取代燃油汽車,全世界每年可節省燃油10億噸以上,並可大大減少噪音和環境污染。④超導電子計算機。用超導晶元將大大提高計算機的運算速度,並減少體積。美國IBM公司研製的一台運算速度為8000萬次/秒的超導計算機,體積只有一部電話機大小,其元件不發熱,可長時間高效率運行。

閱讀全文

與高溫超導體材料價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上海福翌投資咨詢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457
定向融資工具是什麼 瀏覽:977
一定需要資金託管嗎 瀏覽:24
稅籌融資 瀏覽:82
太原外匯騙局 瀏覽:905
外匯tc信號 瀏覽:449
金融資本的管 瀏覽:628
融資租賃公司手續費 瀏覽:483
p2p運營指標 瀏覽:713
銀行如何創新傳統理財 瀏覽:665
融資租賃增值稅率 瀏覽:209
賣信託提成嗎 瀏覽:211
明間理財是什麼 瀏覽:278
微交易平台資質 瀏覽:464
聯通理財寶 瀏覽:168
理財錢翻倍 瀏覽:581
濟南雷頓外匯 瀏覽:310
微信理財通買哪個基金好 瀏覽:668
蕭山板塊股票 瀏覽:918
抱抱融資 瀏覽: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