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光大證券如何開通科創板
你好,個人開通科創板需滿足以下條件:
1.開通前20個交易日證券賬戶及資金賬版戶內的資產日均不權低於人民幣50萬元(不包括該投資者通過融資融券融入的資金和證券);
2.參與證券交易24個月以上;
此外,根據監管要求,申請許可權開通前20個交易日證券賬戶及資金賬戶內的資產日均不低於人民幣50萬元,同時未發生以下情形:
1、以投資者申請日為T日,且在T-20日至T-1日期間有一筆大於或等於人民幣50萬元的資金進入證券賬戶及資金賬戶內;
2、以投資者申請日為T日,在T-60至T-21日期間證券賬戶及資金賬戶內日終資產大於或等於人民幣50萬元的交易日少於5天(含5天)。
具備以上條件之後,投資者攜帶本人有效身份證件前往證券公司營業部辦理開戶手續,在已有滬市A股證券賬戶上開通科創板股票交易許可權即可,無需在中國結算開立新的證券賬戶。辦理好填寫開戶申請表,進行風險測試,簽訂開通協議等流程就可以開通科創板交易許可權。
如果是無法達到以上資金門檻和交易時間的中小投資者,可以選擇公募基金的投資渠道,在專業機構的運行下參與投資。
Ⅱ 證券P/E P/B P/S什麼意識
1,P: price 股價,E: earnings 凈利;P/E :市盈率,亦稱本益比
2,P: price 股價B: book value 凈資產;P/B: 市凈率,也稱市賬率
3. P: price 股價S: sales 銷售收入;P/S: 價銷比
(2)光大證券11月凈利潤287億人民幣擴展閱讀
截至目前,19家上市券商11月經營數據已全部披露完畢。根據數據統計顯示,按母公司統計口徑計算,19家上市券商11月合計實現營業收入28.56億元,較10月環比下滑7.69%;實現凈利潤4.71億元,較10月份環比下滑31.33%,這已是連續第二個月環比下滑超30%。
證券近七成券商凈利下滑
《證券日報》金融機構統計數據顯示,11月份受股市低迷影響,在19家券商中,有13家凈利潤環比呈下滑趨勢,佔比近七成。僅中信證券一家上市券商單月凈利潤破億元,為1.58億元,其餘18家券商均未實現凈利潤過億。11月中信證券表現最為突出,其營業收入4.74億元,環比上升19.56%;凈利潤1.58億元,環比增加55.32%,兩項收入均占據榜首。
具體來看,19家券商中有6家當月凈利潤環比增加,分別為東北證券、國元證券、長江證券、中信證券、招商證券和光大證券。其中中信證券營收與凈利潤最多,光大證券營收與凈利潤環比增加幅度最大,兩項增幅均位居前茅。統計顯示,光大證券11月實現營業收入2.2億元,環比增加71.24%;凈利潤0.81億元,環比增長26.61倍。另外國元證券,實現凈利潤668萬元,環比增長410%;東北證券實現凈利潤0.122億元,環比增長378%;長江證券11月凈利潤達0.31億元,環比增長35.12%。
在13家凈利環比下降的券商中,西南證券降幅最大,西南證券11月營業收入為0.26億,環比下降64.93%;凈利潤為-0.389億元,環比下降逾三成,凈利降幅位居第一。西部證券則是19家上市券商中唯一一家連續兩月凈利虧損的券商,10月凈利虧損853萬元,上月虧損額達0.126億元,凈利環比降低48.13%。
除西南證券外,還有四家券商凈利環比降幅較大,分別為國海證券、東吳證券、太平洋證券和興業證券。其中國海證券環比降幅較大,11月營業收入環比下降42.85%;凈利潤虧損918.8萬元;東吳證券11月營收環比下降38.22%,凈利虧損690萬元;太平洋證券上月營收環比下降76.3%,凈利虧損829.4萬元;興業證券上月營收環比降幅達29.7%,錄得凈利-353.4萬元。
數據顯示,上市券商合計實現營業收入28.56億元,實現凈利潤4.71億元,剔除不可比的2家券商,營業收入與凈利潤均有所下滑,分別下滑達26.78%和60.22%。17家可比券商中只有3家營業收入同比上升,僅5家券商凈利同比增長,凈利增幅較大的為太平洋證券,同比增長85.71%,營收增幅較大東北證券,同比增加62.81%。
Ⅲ 8·16光大證券烏龍指事件的事件影響
2013年8月16日上午的烏龍事件中共下單230億,成交72億,涉及150多隻股票。按照8月16日的收盤價,上述交易的當日盯市損失約為1.94億元。此次烏龍事件後,將對光大證券8月業績產生巨大影響。公開資料顯示,光大證券7月實現營業收入2.15億元,凈利潤0.45億元。8月16日,中金所盤後持倉數據顯示,光大期貨席位大幅增空7023手,減多50手,涉及金額達48億左右。
2013年8月16日上午11點06分左右,上證指數瞬間飆升逾100點,最高沖至2198.85點。滬深300成分股中,總共71隻股票瞬間觸及漲停,且全部集中在上海交易所市場。其中滬深300權重比例位居前二的民生銀行、招商銀行均瞬間觸及漲停。從立時沖擊漲停的71隻股票來看,主要集中在金融、交運設備、公用事業等低估值、高股息率板塊,其中22隻金融股觸及漲停。需注意的是,滬市銀行板塊中,除建設銀行未觸及漲停外,其餘均碰及漲停。事件發生後,南方基金、泰達宏利基金、申萬菱信基金紛紛表示對自己旗下基金持有的光大證券股票估值進行下調,下調幅度超過10%。光大證券18日發布公告,詳細披露「8·16」事件過程及原因,稱當日盯市損失約為1.94億元人民幣,並可能因此事件面臨監管部門的警示或處罰,公司將全面檢討交易系統管理。 2014年3月24日,光大證券發布第三屆董事會第十九次會議決議公告,由此拉開「816事件」最動盪人事變動的一角。
光大證券聘任胡世明擔任董秘,前董秘梅鍵(「8.16」事件後不再擔任董秘職務)被調去擔任總裁助理分管後勤辦公室;徐麗峰擔任投行總監;香港分公司陳宏兼任經紀業務總經理;成立個股期權業務部、戰略發展部兩個部門;此外,信息技術部、金融市場總部、多地營業部、投行構架均出現大調整,涉及數十個核心業務部門及分支結構負責人。
自「光大烏龍指」事件爆發後,原總裁徐浩明引咎辭職。光大證券黨委書記薛峰任總裁,其在2009年擔任中國光大(集團)總公司辦公廳副主任、黨委辦公室副主任;後在2010年掛職荊門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值得一提的是,長江證券董事長楊澤柱曾在2000年任荊門市副市長。
Ⅳ 證券的中國市場
截至目前,19家上市券商11月經營數據已全部披露完畢。根據數據統計顯示,按母公司統計口徑計算,19家上市券商11月合計實現營業收入28.56億元,較10月環比下滑7.69%;實現凈利潤4.71億元,較10月份環比下滑31.33%,這已是連續第二個月環比下滑超30%。
證券近七成券商凈利下滑
《證券日報》金融機構統計數據顯示,11月份受股市低迷影響,在19家券商中,有13家凈利潤環比呈下滑趨勢,佔比近七成。僅中信證券一家上市券商單月凈利潤破億元,為1.58億元,其餘18家券商均未實現凈利潤過億。11月中信證券表現最為突出,其營業收入4.74億元,環比上升19.56%;凈利潤1.58億元,環比增加55.32%,兩項收入均占據榜首。
具體來看,19家券商中有6家當月凈利潤環比增加,分別為東北證券、國元證券、長江證券、中信證券、招商證券和光大證券。其中中信證券營收與凈利潤最多,光大證券營收與凈利潤環比增加幅度最大,兩項增幅均位居前茅。統計顯示,光大證券11月實現營業收入2.2億元,環比增加71.24%;凈利潤0.81億元,環比增長26.61倍。另外國元證券,實現凈利潤668萬元,環比增長410%;東北證券實現凈利潤0.122億元,環比增長378%;長江證券11月凈利潤達0.31億元,環比增長35.12%。
在13家凈利環比下降的券商中,西南證券降幅最大,西南證券11月營業收入為0.26億,環比下降64.93%;凈利潤為-0.389億元,環比下降逾三成,凈利降幅位居第一。西部證券則是19家上市券商中唯一一家連續兩月凈利虧損的券商,10月凈利虧損853萬元,上月虧損額達0.126億元,凈利環比降低48.13%。
除西南證券外,還有四家券商凈利環比降幅較大,分別為國海證券、東吳證券、太平洋證券和興業證券。其中國海證券環比降幅較大,11月營業收入環比下降42.85%;凈利潤虧損918.8萬元;東吳證券11月營收環比下降38.22%,凈利虧損690萬元;太平洋證券上月營收環比下降76.3%,凈利虧損829.4萬元;興業證券上月營收環比降幅達29.7%,錄得凈利-353.4萬元。
數據顯示,上市券商合計實現營業收入28.56億元,實現凈利潤4.71億元,剔除不可比的2家券商,營業收入與凈利潤均有所下滑,分別下滑達26.78%和60.22%。17家可比券商中只有3家營業收入同比上升,僅5家券商凈利同比增長,凈利增幅較大的為太平洋證券,同比增長85.71%,營收增幅較大東北證券,同比增加62.81%。
Ⅳ 光大烏龍指事件讓公司罰了多少錢
光大證券(601788)因8·16事件被處罰5.23億元
光大證券11月14日公告,收到證監會《行政處罰決定書》。因"8·16事件"涉嫌利用內幕信息進行交易共計被處罰5.23億元。相關4位責任人每人罰款60萬元,並予以市場禁入,董秘則被處罰20萬元。
證監會《行政處罰決定書》顯示,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和《期貨交易管理條例》的有關規定,中國證監會對公司內幕交易違法行為進行了立案調查、審理,並依法向光大證券、徐浩明、楊赤忠、沈詩光、楊劍波告知了作出行政處罰的事實、理由、依據及當事人依法享有的權利,當事人均提交了書面陳述、申辯材料,未要求聽證。本案現已調查、審理終結。經查明,根據《證券法》第七十五條第二款第(八)項和《期貨交易管理條例》第八十二條第(十一)項的規定,"光大證券在進行ETF套利交易時,因程序錯誤,其所使用的策略交易系統以234億元的巨量資金申購180ETF成份股,實際成交72.7億元"為內幕信息。光大證券2013年8月16日下午將所持股票轉換為180ETF和50ETF並賣出的行為和2013年8月16日下午賣出股指期貨空頭合約IF1309、IF1312共計6,240張的行為,構成《證券法》第二百零二條和《期貨交易管理條例》第七十條所述內幕交易行為。徐浩明為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楊赤忠、沈詩光、楊劍波為其他直接責任人員。
根據《證券法》第二百零二條和《期貨交易管理條例》第七十條的規定,中國證監會決定:1、沒收光大證券ETF內幕交易違法所得13,070,806.63元,並處以違法所得5倍的罰款;沒收光大證券股指期貨內幕交易違法所得74,143,471.45元,並處以違法所得5倍的罰款。
上述兩項罰沒款共計523,285,668.48元。
對光大證券ETF內幕交易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徐浩明、其他直接責任人員楊赤忠、沈詩光、楊劍波給予警告,分別處以30萬元罰款;對光大證券股指期貨內幕交易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徐浩明、其他直接責任人員楊赤忠、沈詩光、楊劍波給予警告,分別處以30萬元罰款。上述兩項罰款每人合計60萬元。
另外,中國證監會下發《市場禁入決定書》,決定內幕交易行為相關責任人徐浩明、楊赤忠、沈詩光、楊劍波為終身證券市場禁入者、期貨市場禁止進入者。中國證監會在《行政處罰決定書》中對時任董事會秘書梅鍵的信息誤導行為,責令改正,並處以20萬元罰款。
Ⅵ 光大證券烏龍指事件是怎麼回事,我不懂股票,看不懂
8月16日滬抄指盤中驚天逆轉,權重股瞬間暴漲,多隻股票漲停。盤中滬指一度飆漲愈5%逼近2200點,史上未見,這些都源於光大證券自營盤70億的烏龍指。上交所確認是光大系統問題,駁回光大交易作廢申請。
【烏龍指是什麼?】
股票中的「烏龍指」是指股票交易員、操盤手、股民等在交易的時候,不小心敲錯了價格、數量、買賣方向等事件的統稱。
【「烏龍指」是否可以撤銷?】
上海證券交易所官方微博「上交所發布」發出重要公告:「本所今日交易系統運行正常,已達成的交易將進入正常交收環節。」
上交所發布的今日交易正常交收公告,意味著即使光大證券存在「烏龍」操作,但交易的盈虧結果已具有不可逆傳的有效性。
民事行為的有效與否主要是考察的是行為的行為後果(除了法律規定的無效或者可撤銷),比如買賣行為指令是否發出;不像刑法有時候打擊的思想活動,比如盜竊,可能盜竊前的准備工作也是刑法打擊一部分。
《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第一百二十條也有相關規定。第一百二十條:按照依法制定的交易規則進行的交易,不得改變其交易結果。對交易中違規交易者應負的民事責任不得免除;在違規交易中所獲利益,依照有關規定處理。
因此,光大證券的烏龍指是不可以撤銷的。
Ⅶ 光大證券的投資亮點
1. 公司是首批8家創新類券商之一,2008年7月獲評A類AA級券商。目前公司共有79家營業部和15家服務部。2008年年末,凈資本排名為第5位;上市後,其凈資本有望升至行業第3位。
2. 公司2009年前三季度主要財務指標:每股收益0.6300(元),每股凈資產6.2800(元),凈資產收益率8.6500%,營業收入4175169095.4600(元),同比增減39.5751%;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856346726.04(元),同比增減44.5858%。
3. 公司擬參與發起設立上海新能源產業基金、上海誠朴產業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並向全資子公司光大資本投資有限公司增資18億元。
4. 公司2009年中期利潤分配方案為:每10股派5.8元(含稅)。股權登記日:2009年10月26日,除息日:2009年10月27日,現金紅利發放日:2009年10月30日。
5. 公司向社會首次公開發行的人民幣普通股(A股)中,網下向詢價對象配售的17919.9萬股股份現鎖定期滿,於2009年11月18日起上市流通。
Ⅷ 中國有名的幾大證券公司有哪些
現在中國的股市也在不斷地發展,各項制度也在不斷地完善。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中國有幾大證券公司。證券公司指的是專門從事有價證券買賣的法人企業,主要分為證券經營公司和證券登記公司。下面,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中國的幾大證券公司:
第四家證券公司是廣發證券。廣發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91年9月,是中國首批綜合類券商之一,也是一家與中國資本市場一同成長起來的新型投資銀行,公司目前注冊資本金59億元人民幣,員工近萬人,公司總部設在廣州市天河北路大都會廣場。
總而言之,以上幾家證券公司都是比較出名的證券公司。
Ⅸ 光大證券的再收罰單
430萬罰款+保代終身禁入
[ 然而一張張罰單送出之際,光大證券一項募資計劃也宣告「流產」 ]
8·16事件對於光大證券,似乎只是麻煩的開始。剛剛繳納了5.23億元的巨額罰款,光大證券因天豐節能IPO造假事件再收罰單。
11月22日晚間,光大證券發布公告稱,收到證監會《行政處罰及市場禁入事先告知書》,因公司在核查天豐節能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申請材料以及財務自查過程中未勤勉盡責,導致出具的發行保薦書和財務自查核查報告中存在虛假記載。
證監會擬決定:
一、對光大證券給予警告,沒收業務收入215萬元,並處以430萬元罰款;
二、對涉案的保薦代表人李瑞瑜、水潤東給予警告,分別處以30萬元罰款並採取終身證券市場禁入措施。
「未能勤勉盡責」 處罰加重
天豐節能於2012年4月12日向證監會報送IPO申請文件,加入IPO排隊大軍。今年4月上旬,IPO財務專項檢查工作進入抽查後的現場核查階段,天豐節能正是在第一階段被選入核查名單的30家擬上市公司之一 。
4月18日,證監會派出的財務專項檢查小組對天豐節能進行初步調查,發現該公司存在涉嫌虛增收入、虛增資產、關聯交易非關聯化、關聯交易未入賬、報送IPO文件及財務自查報告中虛假記載等違法違規行為。
而天豐節能所聘三家中介機構——光大證券、利安達會計師事務所、北京競天公誠律師事務所亦在6月14日被證監會立案調查,原因都是未能勤勉盡責。光大證券不僅在輔導上市階段存在疏忽,財務自查階段的工作也失誤頻頻,業內普遍認為其受到這一處罰並不意外。而相關中介利安達會計師事務所和北京競天公誠律師事務所,目前還未公布處罰結果。
公告同時稱,對該行政處罰及市場禁入措施,公司及相關人員享有陳述、申辯和要求聽證的權利。如提出的事實、理由和證據,經證監會復核成立的,將予以採納。
證監會自去年以來加大了對IPO中未能勤勉盡責的中介機構和相關人員的處罰力度,而今年對IPO在審企業的財務核查也是強度空前。10月18日,證監會公布了被捲入萬福生科造假上市的平安證券的處罰結果,由於未能勤勉履責,平安證券被處暫停保薦業務許可3個月,罰金7665萬元;相關責任人員給予警告,處以罰款;簽字保代市場禁入。且平安證券的申辯意見也被證監會駁回。
光大證券禍不單行
自營業務釀出「8·16烏龍指」巨禍,除了5.23億元的巨額罰單,光大證券四名內幕交易相關責任人員被處終身證券市場禁入、期貨市場禁入。與之相比,眼下投行部門收到的這張430萬元的罰單似乎「尚可接受」。然而一張張罰單送出之際,光大證券一項募資計劃也宣告「流產」 。
11月16日,光大證券發布「非公開發行股票批復到期失效」的公告,稱光大證券自取得證監會核准非公開發行股票批復之後,未能在6個月的有效期內完成本次非公開發行,批復已自動失效。
當前融資融券、約定購回等資本中介業務發展迅速,成為券商利潤的主要發力點,其資金需求也越發飢渴。本次定向增發無果而終,可能對光大證券創新業務布局造成影響。
中信建投研究員魏濤認為,證券業創新後,凈資本實力強的證券公司在類貸款業務上具有資金優勢,未來在做市商交易等業務上也將領先,因此凈資本規模、資金實力成為影響證券公司發展的關鍵因素。
有觀點認為,光大證券定增失敗,與8·16事件後續民事賠償壓力「脫不開干係」,由於機構投資者看淡公司前景,事故頻發致不確定性增強,本輪定向增發最終無果而終。
2014年證券公司分類結果:光大證券連降七級
今年參評的96家證券公司當中,獲得A類評級的有38家,B類評級52家,C類6家。除了申銀萬國、國泰君安、銀河證券、中金公司等大型券商獲得AA級別評級,其中也有華福證券、國開證券等小券商獲評AA級別。
變動最大的莫過於光大證券,2013年公司評級為AA,受「8·16烏龍指」事件影響,此次光大證券從AA降至C級。
自營業務「解禁」
因2013年的「8·16」烏龍指而引發的光大證券自營業務叫停終於迎來了解禁之日。光大證券7月9日晚間發布公告稱,公司已經收到證監會的通知,7月7日起解除對公司自營業務採取的限制措施,恢復受理公司新業務的申請。
光大證券公告顯示,公司9日收到證監會《關於解除光大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證券自營業務限制措施、恢復受理公司新業務申請的決定》。決定稱,經核查驗收,光大證券已基本完成整改,決定自2014年7月7日起解除對公司自營業務採取的限制措施,恢復受理公司新業務的申請。至此,光大證券長達10個月的整改工作終於塵埃落定,業務資質全面恢復。
公開信息顯示,因去年的烏龍指事件曝光,光大證券受到了證監會嚴厲的處罰,先是於2013年8月31日收到中國證監會《關於對光大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採取限制業務活動、停止批准新業務以及責令整改並處分有關責任人員措施的決定》。隨後,證監會又開出了史上最嚴厲罰單,對光大證券總裁等4名責任人予以警告、罰款60萬元並終身市場禁入,停止光大證券從事證券自營業務,暫停審批新業務,並沒收光大證券非法所得8721萬元,並處以5倍罰款,共計5.23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