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貸款資金 > 全球油價價格趨勢

全球油價價格趨勢

發布時間:2021-05-14 11:48:11

㈠ 目前國際油價的升降趨勢

等到美國大選之後,國際油價可能會升一點,但因為全球經濟衰退,需求減少,估計不會超過每桶60美元

㈡ 在未來10年內全球油價是漲還是降

1,石油是不可再生資源,只會越來越少,物以稀為貴;
2,看看上個世紀的石油價格漲幅率,你就知道了。開始一桶油才20幾美金;
3,世界發展是車輪在行駛,汽車增長飛速,還沒有找到代替石油的原料;
4,國際重要石油原產國局勢會越來越緊張,發生石油爆炸,原油廠大火,都會讓原油價格發生變化。
5,石油大富豪們都會拚命的操縱價格!

㈢ 世界油價趨勢。

一個小時啊,來不及整理了。一家之言:
過去石油價格達到100美元以上有很大的炒作成分在裡面,同時美元貶值、金價暴漲、各國通脹高企都使得市場看好石油,OPEC增產都無法阻止油價上升,明顯的炒作痕跡。
現在來看,全球經濟短期內不會好轉,石油需求量下降,全球通脹變為通縮,國際炒家也都紛紛賣空石油。估計油價很長一段時間會維持在100美元以下了。

㈣ 國際石油價格走勢

一、未來國際石油價格走勢與合理價格區間

從長遠看,國際原油價格總體呈上升趨勢。未來幾年,國際原油價格仍將高位運行,主要集中在40~60美元之間。如果沒有發生重大的突發事件,如伊朗核危機升級等,油價達到100美元的可能性不大。

世界主要產油區原油成本均在15美元以下,僅個別地區達到24美元,因此,原油價格在25~45美元之間較為合理,在這個區間內,石油公司有可觀的利潤,消費者能夠承受,替代產品利潤微薄,對石油公司發展最為有利。

二、影響國際石油價格走勢的因素

不穩定因素還存在,不可預見因素還會突然出現,產生重大影響。影響國際原油價格持續攀升的因素有:美國、中國、印度等經濟發展迅猛,導致了石油需求的快速增加;歐佩克的「限產保價」;地緣政治、局部地區不穩定因素,自然災害的影響;國際投機資本的炒作;中國、印度、韓國等不斷增加石油儲備等。

制約國際原油價格下降的因素主要有:全球性經濟滯脹或經濟危機;替代產品開發利用的成熟;天然氣的大量開發利用會影響石油的價格;發現豐富的油氣資源;全球變暖。

三、投資的影響

石油、天然氣勘探開發投資的多少,與需求因素、價格因素、儲采比因素有關。在石油需求強勁、價格居高、儲采比較低的情況下,石油勘探開發投資會穩定增長,這對探明儲量的增長起到了保障作用。而對於天然氣而言,目前儲采比很高,需求增長不快,價格偏低,石油公司為減少勘探資金的占壓,投資熱情較石油要低。

㈤ 國際石油市場價格變化趨勢特點

近30年來,世界油氣市場的價格變現波動很大,且總體呈上升趨勢。從1980年以來,國際石油市場的交易價格總體呈現不斷上升趨勢的同時,還呈現了三大特點:

一是不同地方的石油交易價格差別較大的同時又具有地域代表性。就BP公司2010年的世界能源報告中公布的數據來看,4個具有代表性的世界石油交易價格:迪拜(Du)、布倫特(Brendt)、福卡斯(Nigerian Forcados)和西德克薩斯(West Texas Intermdiate,WTI)的差別較大。前者的石油交易價格最低,而西德克薩斯基本處於最高價位,2005年以後被福卡斯的高油價取代(圖2-1)。迪拜、布倫特、福卡斯和西德克薩斯的油價分別代表著中東、歐洲、非洲和美洲地區的石油交易價格。所以與該地區的石油需求狀況和油質水平掛鉤,則2007年後受美國金融危機影響世界各地石油交易價格差從7.09美元/桶(2008年)降到1.96美元/桶(2009年)。

圖2-1 1980-2010年世界石油交易價格變化趨勢圖(數據來源: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June 2013)

二是不同地域的石油交易價格差在不斷地加大,同時顯示價格差與價格水平有一定關系。1980年到1989年間平均價格差為2.10美元/桶、1990年到1999年為3.09美元/桶,而到了2000年至2009年間就上升為4.91美元/桶。利用1980年至2011年間迪拜、布倫特、福卡斯和西德克薩斯的石油交易價格數據可以計算出每一年的石油交易價格極差值(圖2-2),其也顯示世界石油價格地區差別不斷加大的趨勢,尤其是21世紀以來更加明顯。

三是世界石油價格雖然在2008年中達到過有史以來創紀錄的油價147美元/桶,隨之繼續上升。到2012年年平均價格達到了114.21美元/桶,而2008年年平均價格為101.43美元/桶。因為雖然2007年以後至今歐洲和美國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經濟發展呈現負增長,能源消費隨之下降,但是經濟發展從西方轉向了東方,中國和印度的經濟發展不容置疑在該時期對整個世界經濟發展起到了重要推動作用,由此也帶來了對石油需求量的提高,石油使用量的增長也就從西方轉向亞洲,世界對石油的總需求量增長還是基本沒變,致使石油價格在該時期下降程度超出估計。

圖2-2 1980-2012年間世界石油交易價格差變化趨勢圖

㈥ 世界油價有上漲的趨勢嗎

有上漲的趨勢,不過需要一段時間的調整,長期強烈看漲。。

㈦ 世界石油價格趨勢

圖1-5世界油價變化趨勢圖
如圖1-5所示,20世紀50年代,中東首次出現了標價,即跨國石油公司在油田收購原油或者銷售石油的價格與沙烏地阿拉伯、科威特、伊拉克等中東產油國將石油標價與礦區使用費和稅收聯系在一起。1960年歐佩克成立後,逐漸控制了石油產量,並逐步掌握了國際石油定價權,1970—1973年,油價從1.8美元/桶上升到3美元/桶。到1973年為支持阿以戰爭爆發第一次石油危機,油價提高到5.11美元/桶,並且於1974年油價迅速升至11.65美元/桶。1978年伊朗革命爆發,1981年原油價格提高到36美元/桶,石油價格的飆升引起西方工業國家的恐慌。隨著對經濟發展模式的調整,油價在90年代逐漸回落,甚至在1998年東南亞金融風暴時跌至近10美元/桶。但進入21世紀後,發展中國家的快速發展以及世界局勢的相對緊張,油價快速上升,曾一度達到140美元/桶的高峰,直到2011年仍維持在100美元/桶左右。以高油價為重要標志的後石油時代得到確認。

㈧ 世界原油價格走勢

截至復目前的情況的話是上漲的。制因為美國對伊朗的制裁導致原油供應變少,所以上漲。伊朗是OPEC的成員國之一,也是全球第三大原油出口國。目前特朗普一直要求沙烏地阿拉伯增產,就是因為原油的價格上漲過高。同時原油的價格和美元的走勢也有關系,但是目前因為供需關系矛盾較為突出,所以主要因素還是供需關系。

㈨ 全球石油消費趨勢是什麼

2007年,全球石油需求量大約為8520萬桶/日,比2006年的日均需求量增加了150萬桶,2008年比2007年的日均需求量增加了160萬桶,約為8680萬桶/日。2008年,中國的石油需求量佔到了全球石油總消費量的25%以上,是美國同期增長量的一倍之多。2000年,全球石油的日均需求量為7540萬桶/日,這是連續11年接連攀升後達到的高值,到2007年,則可能達到第12個高值。這種持續的增長與20世紀70年代的石油需求量呈平行狀態,但卻與20世紀80年代的狀況呈尖銳的對比。在80年代開始之際,中東地區的持續動盪導致了全球油價的高攀。在此期間,發生了舉世聞名的第二次石油價格動盪,受油價高攀和隨後發生的經濟衰退的影響,全球石油需求量發生突然下跌。到80年代,這種頹勢得到了遏止,當時的石油需求量高於前期(1979年)的水準。對能源的需求量呈連續增長的趨勢。化石燃料將繼續在全球商業性能源需求量中佔到90%的份額,到2030年所增加的能源需求量中,化石燃料將佔到93%的份額。在過去的40年中,石油一直在全球能源需求量中獨占鰲頭,顯然這種狀態將一直持續下去。在當前的能源需求量中,石油佔到了39%的份額,在未來的20年中,這一比例可能會略有下降,到2030年佔到36.5%(見下表及直方圖所示)。

2005—2030年世界各國的年平均石油需求增長量資料來源:《IFR2007》《經濟學家2008》。

從上圖我們可以看出,中國、東北亞和南亞的能源需求量佔到了發展中國家的68%,是全球能源需求總增長量的58%。近30年來,全球的石油生產始終像一個騎在過山車上的醉漢一樣起伏。然而,達到峰值的時間與經濟周期的低谷期並不總是對應出現。比如在1999年,全球的石油需求量持續增加,但在1997年與1998年間出現了存貨積壓的情況,當時的能源生產量遠大於需求量,迫使生產者們不得不減產至1998年的水平之下。在20世紀80年代的後幾年中,這種情況也曾出現過,1986年油氣產量增加,其價格僅為第三次石油價格沖擊時的一半左右。這些顯然背離了正常的經濟學規律,反映出在油氣勘探與開發中的一種長期發展趨勢——在絕大多數上游項目中的高投入與低操作費用趨勢以及歐佩克(OPEC)即石油輸出國組織。成立於1960年,發起國有伊拉克、委內瑞拉、沙烏地阿拉伯、科威特和伊朗。在開始階段,該組織的主要目標在於調節石油生產國與石油公司之間的收入缺口,更側重於前者。該組織成員的興趣在於成為20世紀90年代以來全球石油價格的一種重要平衡角色並在今天依然起到此類作用。而且,毫無疑義,該組織早在成立之初就強調要在管理地球的油氣資源方面充分發揮聰明才智。歐佩克的主要工作就是根據各自的油氣儲量向其各成員配給限額(限定最高產量)並以此對油氣進行限產。根據產—供規律和一些特別協商,可以對上述配額進行調控,同時也將參考世界經濟形勢和全球對油氣的需求情況。直到今天,至少當該組織的成員在進行配額調控時,這套體系會允許歐佩克為全世界油價指定一個浮動的范圍,因此就可保持全球油價的穩定。當然,這種穩定有益於整個世界。但是,自2004年以來,歐佩克成員一直在致力於滿負荷生產並力求進一步增加石油產量(即所謂的超產能力)的行為受到了限制。結果,歐佩克實質上已失去了控制油價的能力,導致2004年以後的油價暴漲。過往成員包括印度尼西亞和加彭。的存在。

閱讀全文

與全球油價價格趨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解決融資難問題 瀏覽:473
投融資展會 瀏覽:904
能融資的網站 瀏覽:604
定增融資方案 瀏覽:497
美國股票萬倍 瀏覽:776
融資騙局揭秘 瀏覽:864
海龍核科融資 瀏覽:818
凡客融資歷史 瀏覽:453
營養品融資 瀏覽:256
影視製作企業用什麼方式融資 瀏覽:215
風險融資6 瀏覽:857
明星融資 瀏覽:226
中國恆嘉融資租賃 瀏覽:760
交易性金融資產投資 瀏覽:176
金融工程專業可報考期貨操盤師嗎 瀏覽:625
雲學堂融資 瀏覽:327
國泰君安融資保證金 瀏覽:84
東方信遠融資租賃 瀏覽:684
廣電系股票 瀏覽:876
代幣融資是什麼 瀏覽: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