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近三十年來,美元兌換人民幣的情況
人民幣升值 這是近30年的情況 你要是要詳細信息太多了
2. 近20年的美元貶值情況怎麼樣
美元47年貶值86%
「在過去這47年裡,美國國債不斷地滾動發行,年收益率5.7%,聽起來好像還不錯。但對於一個所得稅率平均為25%的個人投資者來說,這5.7%的國債名義收益率卻不能夠產生任何實際收益率。投資者可以看得見的所得稅將從他得到的5.7%名義收益率中拿走其中的1.4%,通貨膨脹這個看不見的『稅收』將吞噬掉剩餘的4.3%。」
我們生活必須要買的東西還是這些東西,但價格再也不是原來的價格,而是漲了很多。這就意味著一塊錢實質上已經不是原來的一塊錢了,購買力縮水了很多。
巴菲特把通貨膨脹看作是最危險的敵人。從1965年接管伯克希爾公司到2011年,47年間美元貶值高達86%,看不見的通貨膨脹其實比看得見的稅收拿走的財富更多。而且巴菲特預測,由於金融危機,美國大量發行美元,未來面臨嚴重通貨膨脹的威脅。
我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計算,過去34年人民幣購買力貶值高達82%,只有原來的1/6。由於應對金融危機,中國大量投放信貸貨幣嚴重超發13萬億元,未來也面臨更高的通貨膨脹威脅。就連溫總理也坦言非常擔心通貨膨脹問題。
巴菲特:1965年到2011年47年間美元購買力貶值高達86%。
巴菲特在2012年致股東的信中感嘆美國通貨膨脹的殺傷力之大:「政府決定貨幣的最終價值,而且系統性力量有時會導致政府更加偏重採取那些會導致通貨膨脹的政策。而這些政策總是會一次又一次地失去控制。即使是在美國,盡管政府強烈希望維持美元穩定,但是,從1965年我接管伯克希爾·哈撒韋到2011年,47年來美元貶值幅度令人震驚,高達86%。47年前花1美元能夠買到的東西,今天要花7美元以上。」
巴菲特以購買國債為例說明,看不見的通貨膨脹比看得見的所得稅從我們手裡拿走的財富要多得多:「在過去這47年裡,美國國債不斷地滾動發行,年收益率5.7%,聽起來好像還不錯。但對於一個所得稅率平均為25%的個人投資者來說,這5.7%的國債名義收益率卻不能夠產生任何實際收益率。投資者可以看得見的所得稅將從他得到的5.7%名義收益率中拿走其中的1.4%,通貨膨脹這個看不見的『稅收』將吞噬掉剩餘的4.3%。值得注意的是,盡管投資者可能認為看得見的所得稅是他的主要負擔,可是看不見的通貨膨脹『稅』拿走的財富相當於看得見的所得稅拿走的財富的三倍還要多。」
巴菲特:美國未來面臨嚴重的高通脹威脅。
過去47年間由於長期通貨膨脹導致美元購買力貶值高達86%,未來呢?
巴菲特2009年8月18日在紐約時報發表文章「美元的蝴蝶效應」,警告美國未來會面臨長期嚴重通貨膨脹的威脅。
巴菲特把美國大量發行美元對經濟的影響比喻成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對自然界的影響:「在自然界,每一個行為必會引發一連串後果,這種現象稱為蝴蝶效應。然而,這些後果未必是成比例放大的。比如,我們排放到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數量增加一倍,有些對整個社會引發的問題影響程度會遠遠超過一倍。正是意識到蝴蝶效應的影響,全球才會如此高度關注溫室氣體排放問題。」他分析認為未來最嚴重的問題就是嚴重的通貨膨脹:「大量發行貨幣會有助於推動經濟復甦,但是長期來說有一個通貨膨脹的危險。我們美國人有一個說法是,沒有免費的午餐,每件事都有它的後果。」
這是因為金融危機發生後,美國大量發行貨幣,超大規模注入流動性,美聯儲主席形象地比喻為「直升機撒錢」。非常之時,必須用非常手段。巴菲特把遭遇金融危機的美國比喻成心跳驟停的病人,必須急救:「美聯儲井噴一樣往經濟中注入貨幣,才使我們的經濟大廈免於徹底倒塌。」但是急救之後呢?是葯三分毒,猛葯更加毒。巴菲特說:「美國經濟現在就像一個剛走出急救室的病人,正在走上一條緩慢的恢復之路。但政府繼續超大劑量服用貨幣葯物,不久我們就需要應對貨幣葯物的副作用。到目前為止,這些副作用大部分並未出現,可能相當長一段時間都會處於潛伏之中。但是,這些副作用的威脅可能和金融危機的威脅同樣嚴重。」
3. 二十年已前人民幣兌美元的比是多少
1995年1美元兌換8.3507 元人民幣
4. 美元兌人民幣'近二十年幾個髙低盧
美元對人民幣這20年代時一路走低最近兩年又慢慢升起來
5. 二十年後美金對人民幣會是多少錢
誰會知道,知道的早賺錢去了,哪還會在這里~~~
但根據本人預計,會大幅度貶值,人民幣會升值
6. 歷年美元兌人民幣匯率是
貨幣兌換
1美元=6.7112人民幣
1人民幣=0.149美元
數據僅供參考,交易時以銀行櫃台成交價為准 更新時間:2019-04-01 06:157. 近二十年美金對中國匯率
1995=8.3507
1996=8.3142
1997=8.2898
1998=8.2791
1999=8.2796
2000=8.2784
2001=8.2770
2002=8.2770
2003=8.2774
2004=8.2780
2005=8.1013
8. 2000年至2009年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
羅列如下:
2000年 8.2784
2001年 8.2770
2002年 8.2770
2003年 8.2770
2004年 8.2768
2005年 8.1917
2006年 7.9718
2007年 7.6040
2008年 6.9451
2009年 6.8310
(8)美元對人民幣近二十年擴展閱讀:
匯率走勢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表示,未來我國勞動生產率持續較快提升、國際收支保持順差格局、貨幣政策以穩健偏緊為主、外匯儲備總量高以及中外投資收益差和利差的存在,必將導致人民幣升值,但不會大幅升值,中長期基本穩定、雙向波動、小幅升值的可能性較大。
國際清算銀行日前公布的數據顯示,11月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指數為109.64,較10月份微升1.58%。11月份,人民幣中間價震盪走高,當月6.3017開盤,收於6.2892.
由於美元指數持續上升和去年年底國內經濟數據不盡如人意,人民幣匯率新年開局疲軟。2015年首個交易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6.1248,較前一交易日下跌58個基點,即期匯率創半個月來最大單日跌幅。
展望新的一年,在美元強勢回歸的背景下,人民幣匯率將何去何從?影響人民幣走勢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綜合各方觀點來看,人民幣短期貶值壓力存在,但從經濟基本面和國際收支等方面看,人民幣匯率總體將保持穩定。
2016年11月15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再度低開,八連跌之後越過6.83關口,創下近年來新低。新低不斷被刷新,一些普通民眾甚至考慮或者已經將手裡部分人民幣存款兌換成美元保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