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貨幣傳導機制的傳統的利率渠道
從希克斯於1937年提出IS—LM模型到現在,已有60年了。60年來,該模型一直是大多數西方宏觀經濟學教科書中的主要內容,也一直是西方國家政策討論中所使用的主要工具,到現在依然如此。在這一模型中,貨幣政策是通過利率的變化來傳導的。貨幣存量的增加將降低利率即借貸成本,借貸成本的降低增加廠商的投資支出和消費者對耐用品的消費支出。這樣需求將增加,從而導致總產量和總收入的增加。這就是利率渠道。就是說,貨幣存量的變動將導致利率的變動,而利率的變動又將引起投資的變動,從而引起總需求的變動,最終導致總產量的變動。因此,在IS—LM模型中利率渠道是主要的貨幣傳導機制。
貨幣政策的利率傳導機制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它強調真實利率而非名義利率。另外,人們通常認為,對支出有主要作用的是長期真實利率而非短期真實利率。但是,如果中央銀行使得短期名義利率發生變化,就會導致短期以及長期債券的真實利率發生相應變化。由於價格粘性的存在,擴張性的貨幣政策降低了短期名義利率,也就降低了短期真實利率,即使在理性預期的世界中也是如此。利率期限結構中的預期假說指出,長期利率是預期的未來短期利率的平均數,因此短期真實利率的降低將導致長期真實利率的降低。真實利率的降低導致企業固定投資、住宅投資、耐用消費品支出和庫存投資的上升,所有這些又將導致總產量的上升。
對支出起作用的是真實利率,而非名義利率。這一事實對貨幣政策刺激經濟提供了一個重要的啟示:即使名義利率在通貨緊縮時期到達零限,貨幣政策依然有用。如果名義利率在零限上,貨幣擴張將提高預期價格水平從而提高預期通貨膨脹率,進而降低真實利率。真實利率的降低將使投資支出增加,從而導致總產量的增加。
這個機制說明,即使名義利率被貨幣當局降到零,貨幣政策可能依然有效。實際上,在貨幣主義者說明在大蕭條時期美國經濟為什麼沒有處於流動性陷阱中,以及為什麼在那時擴張性貨幣政策有可能防止產量的急劇下降時,這個機制是一個關鍵要素。
泰勒考察了利率渠道,他認為有堅強的證據表明,利率對消費支出和投資支出有巨大影響,這使得貨幣的利率傳導機製成為一個堅強的機制。對他的觀點爭論很大,因為許多研究者認為經驗研究很難認定利率通過資本成本而發生的影響。這些研究者看到了利率渠道的經驗失效,這就刺激了對其他傳導機制的研究。
❷ 西方貨幣政策一般傳導機制P→W→C→Y各代表什麼意思
P:資產(股票)價格。
W:財富。
C:消費。
Y:總產出。
在經濟蕭條時,中央銀行採取措施降低利率,由此引起貨幣供給增加,刺激投資和凈出口,增加總需求,稱為擴張性貨幣政策。
反之,經濟過熱、通貨膨脹率太高時,中央銀行採取一系列措施減少貨幣供給,以提高利率、抑制投資和消費,使總產出減少或放慢增長速度,使物價水平控制在合理水平,稱為緊縮性貨幣政策。
(2)世界價格傳導機制擴展閱讀:
貨幣政策的性質(中央銀行控制貨幣供應,以及貨幣、產出和通貨膨脹三者之間聯系的方式)是宏觀經濟學中最吸引人、最重要、也最富爭議的領域之一。
(1)由政府支出和稅收所組成的財政政策。財政政策的主要是通過影響國民儲蓄以及對工作和儲蓄的激勵,從而影響長期經濟增長。
(2)貨幣政策由中央銀行執行,它影響貨幣供給。通過中央銀行調節貨幣供應量,影響利息率及經濟中的信貸供應程度來間接影響總需求,以達到總需求與總供給趨於理想的均衡的一系列措施。
❸ 貨幣傳導機制的原理簡介
貨幣傳導機制包括5個步驟:
首先,聯儲採取措施增加銀行准備金。
第二,銀行准備金每增加1美元會導致多倍的支票存款收縮,從而減少貨幣供給。
第三,貨幣供給的減少將會提高利率並緊縮信貸。
第四,在利率上升和財產減少的情況下,對利率敏感的支出(特別是投資)將呈現下降的趨勢。
最後,貨幣緊縮的壓力將使總需求減少從而減少收入、產出、就業和通貨膨脹。詳細內容 。關於貨幣傳導機制,在西方經濟學界現在有許多不同的觀點,各種觀點強調不同因素在貨幣傳導機制中的作用。這些觀點可以分為三類:傳統的利率渠道、其它資產價格渠道以及信貸渠道。
❹ 國際通貨膨脹有哪些傳遞途徑
通貨膨脹的國際傳導效應主要指的就是輸入型通貨膨脹問題,即通貨膨脹通過國際傳導引起的本國總體價格水平上漲.由斯堪的納維亞模型可以知道通貨膨脹的傳導機制主要有三個途徑
在斯堪的納維亞模型中,假定一個國家為開放的小國經濟.小國經濟的含義是指:它沒有能力左右和影響世界市場上的產品價格,而僅僅是世界市場價格的接受者.小國經濟可以分為兩個部分,一個是開放部門,用E來表示,一個是非開放經濟部門,即與世界經濟和世界市場沒有直接聯系的部門,用S來表示.由於E部門與世界經濟接軌管理比較先進所以開放性部門的勞動生產率高於非開放性部門,記作λe > λs.根據該模型輸入型通脹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步驟
(1) 假定匯率固定,開放部門的價格上漲率等於世界通脹率,這是因為世界市場的價格上漲幅度多大,也會帶動開放部門的物價上漲同樣的幅度.以πe和πw來表示開放部門價格上漲率和世界通脹率的話,則有 πe= πw
(2) 開放部門的價格上漲之後,企業的利潤增加,加上勞動生產率較高,工人將要求提高工資,開放部門的生產擴張也會促使工資提高.
(3) 此時非開放經濟部門的工資水平也要求向開放經濟部門看齊,使得We=Ws.這是因為如果在充分就業的情況下非生產部門如果不提高工資水平將導致勞動力外流.
(4) 非生產部門的工資水平提高之後會導致該部門生產成本的上升,進而導致該部門產品的價格上升.這種價格上升主要是由於勞動率較低部門的工資漲幅超過了其勞動生產率造成的.
三個途徑
1, 價格途徑,可以概括為國外價格水平上漲—> 小國開放部門價格水平上漲—>小國開放部門工資水平上漲—>小國非開放部門工資水平上漲—>小國非開放部門價格水平上漲—>小國整體價格水平上漲.這里只是以小國為例,通過石油價格上漲我們也可以看到大國也會被輸入通脹.
2, 需求途徑.在外部經濟體或者國外通貨膨脹的條件下,國外的需求會通過對產品的進口需求增加來釋放,外部大量的進口需求拉動下會導致國內價格水平的上升,從而和國際市場水平趨於一致.
3, 匯率途徑.在固定匯率制度下外國的通貨膨脹會導致其貨幣貶值,相對而言本國貨幣會有升值的趨向.為了維護本國匯率穩定,本國央行會增加貨幣供給量,這樣會導致本國的物價上漲,通貨膨脹.
❺ 西方貨幣政策一般傳導機制「P→W→C→Y」各代表什麼意思
P:資產(股票)價格
W:財富
C:消費
Y:總產出
❻ 通貨膨脹的國際傳導機制,用什麼方法阻止
其實,我本人並不認同本次我國通脹是國際傳導導致的,不過我不啰嗦哪些,只回答你問的。我們國家目前是國際化潮流中國際貿易這個現代體系的非常大的一個受益者,你在受益的同時,肯定要承受你不喜歡的一些東西,而這不喜歡的東西就包括通脹的國際傳導,你對外貿易的依存度越高,這種傳導機制對你的影響越大,那麼目前我國對外貿易的依存度非常非常高,因此,通脹的國際傳導機制是不可避免的,也沒辦法阻止,因為國際貿易一個基本條件是商品和資本的自由流動,我們對資本這一塊管制很嚴,但商品這一塊是沒有辦法的,因此在目前無法阻止的情況下,我們要做的就是把這一傳導機制對我國經濟的傷害性盡可能的降為最低,這是比較務實的做法。 這裡面就要求國家採取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稅收政策等綜合手段來進行調解。
❼ 什麼是西方貨幣傳導理論
關於貨幣傳導機制,在西方經濟學界現在有許多不同的觀點, 各種觀點強調不同因素在貨幣傳導機制中的作用。 這些觀點可以分為三類:傳統的利率渠道、 其它資產價格渠道以及信貸渠道。 ;一、傳統的利率渠道 從 希克斯 於1937年提出 IS—LM模型 到現在,已有60年了。 60年來, 該模型一直是大多數西方宏觀經濟學教科書中的主要內容, 也一直是西方國家政策討論中所使用的主要工具,到現在依然如此。 在這一模型中, 貨幣政策 是通過 利率 的變化來傳導的。 貨幣存量的增加將降低利率即借貸成本, 借貸成本的降低增加廠商的投資支出和消費者對 耐用品 的消費支出。 這樣需求將增加,從而導致總產量和總收入的增加。 這就是利率渠道。就是說,貨幣存量的變動將導致利率的變動, 而利率的變動又將引起 投資 的變動,從而引起 總需求 的變動, 最終導致總產量的變動。因此,在 IS—LM模型 中利率渠道是主要 的貨幣傳導機制。
❽ 世界經濟周期的傳導機制和途徑論述題
上搜狐查,或者到專門的科學網上去看。
❾ 貨幣政策的傳導機制
貨幣政策傳導機制,指央行的貨幣政策如何作用經濟,從而實現政策目標的過程。各經濟學派從不同角度出發,形成了各自的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理論,如Mishkin將貨幣政策的傳導機制分為利率渠道、貨幣渠道、信貸渠道等。在傳統的貨幣傳導機制下,傳導過程為中央銀行一貨幣市場—金融機構(主要是商業銀行)—企業(居民)。這里,商業銀行處於關鍵地位,中央銀行貨幣供給量的變動首先作用於銀行體系和貨幣市場。資本市場發展起來以後,出現了中央銀行一資本市場(資產價格)—企業(居民)這樣一種嶄新的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在新的傳導機制下,資本市場處於中介地位,資產價格是關鍵變數。由於資本市場對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的變動會迅速做出反應,並通過金融資產價格的變化影響企業與社會公眾的消費與投資行為。從理論上來說,這種新的傳導機制的政策時滯較短,政策傳導效率較高,政策效應亦較顯著。但是,金融資產價格傳導渠道的增加,又使得經濟主體的行為選擇更為多樣化、間接化,有可能和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意圖相左,致使貨幣政策傳導機制更加復雜,具有不可測控性。
目前我國的貨幣政策傳導主要以信貸傳導為主,匯率、利率等傳導途徑為補充,資產價格在傳導體制中的地位不顯著。也就是說,資產價格渠道的出現並沒有顯著改變我國的貨幣政策傳導效果。
我國企業普遍傾向於進入股市募集資金,對其他的資產形式(比如債券)不感冒。但同時從股市上募集的資金並沒有用於實體經濟,無法形成投資需求
為支持貨幣政策的有效傳導,需要繼續推進國有企業改革,讓企業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市場主體和投資主體,這是改善宏觀金融調控效應微觀基礎的必要手段。進行分配體制改革我們應該縮小地區差距,減少低收入群體的比重,普及金融知識,加大投資工具的宣傳力度,提高證券資產在個人金融資產中的比例,從而使資產價格更能有效地傳導貨幣政策。
❿ 貨幣政策的傳導機制有哪些
貨幣政策傳導機制(conction mechanism)是指中央銀行運用貨幣政策工具影響中介指標,進而最終實現既定政策目標的傳導途徑與作用機理。在市場經濟發達國家,貨幣政策傳導途徑一般有三個基本環節。
從中央銀行到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從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到企業、居民等非金融部門的各類經濟行為主體。從非金融部門經濟 行為 主體到社會各經濟變數,包括總支出量、總產出量、物價、就業等。
(10)世界價格傳導機制擴展閱讀:
穩定物價目標是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的首要目標,而物價穩定的實質是幣值的穩定。穩定物價是一個相對概念,就是要控制通貨膨脹,使一般物價水平在短期內不發生急劇的波動。衡量物價穩定與否,從各國的情況看,通常使用的指標有三個:
一是GNP(國民生產總值)平均指數,它以構成國民生產總值的最終產品和勞務為對象,反映最終產品和勞務的價格變化情況。
二是消費物價指數,它以消費者日常生活支出為對象,能較准確地反映消費物價水平的變化情況。
三是批發物價指數,它以批發交易為對象,能較准確地反映大宗批發交易的物價變動情況。需要注意的是,除了通貨膨脹以外,還有一些屬於正常范圍內的因素。
這個限度的確定,各個國家不盡相同,主要取決於各國經濟發展情況。另外,傳統習慣也有很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