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國鎢礦主要分布
主要分布在:湖南、江西、河南、廣西、福建、廣東、甘肅、雲南。
Ⅱ 鎢礦概念股上市公司有哪些
鎢礦概念股:
1、章源鎢業:擁有礦山開采、冶煉和深加工全產業鏈優勢,在鎢粉及碳化鎢、硬質合金市場佔有率,位居國內前列,並與兵工集團研製鎢合金製品。另外,公司擁有的鎢資源礦品位較高,並通過收購歐洲硬質刀具設計服務商,布局下游產業全球收購。
2、廈門鎢業:為國內鎢業龍頭,在鉬產業競爭力也處於國內前列,鎢資源權益儲量為97.44萬噸。另外,公司還在積極發展能源新材料產業,不斷加大電池材料的資金投入,形成鋰離子系列電池材料10500噸生產能力。
3、中鎢高新:硬質合金和鎢、鉬、鉭、鈮等有色金屬及其深加工產品和裝備的研製、開發、生產、銷售及貿易業務。
4、洛陽鉬業:主營鎢、鉬相關產品,旗下三道庄鉬鎢礦伴生鎢保有儲量金屬量為40.72萬噸,位居行業前列。2015年報顯示,公司預計2016年鎢精礦(折100%WO3)產量為8850噸。
(2)鎢礦找資金擴展閱讀:
百川資訊數據顯示,7月14日黑鎢精礦、仲鎢酸銨(APT)價格再度上調500元/噸,今年以來鎢精礦價格平均漲幅15%,相比去年同期漲幅達35%。據了解,受環保壓力、安全檢查等因素影響,鎢精礦市場現貨供應減少,導致市場供需偏緊。另外,鎢礦持貨商方面庫存不多,挺價意願較強。在供給側改革的推動下,鎢製品產業供需情況有望延續向好。
業內分析認為,對於漲價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因素,一是鎢原料供應緊張,且短期內無法恢復正常,與采購量成反比。二是鎢市有大量的貿易資金在積極進入,刺激市場需求。三是終端產品硬質合金價格受輔料鈷金屬的瘋漲已經開始調價,鎢價有借鈷價上漲之勢。
Ⅲ 哪裡的鎢礦最多
宜章縣是有名的礦產大縣,煤炭、鎢礦等有色金屬資源豐富,被譽為「煤礦之鄉」、「鎢礦之鄉」等
我國鎢資源主要所在地江西,目前11家省屬國有鎢礦由於資源枯竭,將有9家關閉破產,資源形勢十分嚴峻。同時,地質勘探不足,其主要問題是資金短缺,投入不足,機制、政策滯後。因此,必須對我國的鎢資源形勢有一個充分的、清醒的、全面的認識
Ⅳ 請問鎢礦的品位是怎麼定位的,我現在手裡有鎢礦是30多的,多少價格30多的是初選礦嗎
凡宇資訊鎢精礦網12月20日:鎢精礦價格暫穩,市場僵持。今日65%黑鎢礦主流報價在11-11.1萬元/噸(含稅),而不含稅的60黑鎢礦市場主流報價在1.45-1.5元/度,而市場多偏向於1.45元/度,而采購價多在1.42-1.43元/度,65%白鎢礦市場主流報價在10.9-11萬元/噸(含稅),2010年12月黑鎢精礦指導價格為11.3萬元/標噸,相比11月份價格上漲1.7萬元/標噸,鎢精礦65%WO3,cif價,歐洲市場140-160美元/噸度。
業內專業人士分析認為:鎢礦市場價格暫穩,下游采購繼續打壓價格,而價格低了礦山也不原意出貨,所以市場比較僵持,據凡宇資訊了解到願意出貨的廠家一般是為了周轉資金,預計短期內鎢礦市場繼續僵持運行。
Ⅳ 建個鎢礦選礦廠多少資金
002155更好些 金價繼續看好 黃金利潤貢獻將佔80%以上 在美元貶值和長期通脹預期等貨幣因素的支撐下 金價繼續看好 公司黃金業務將繼續保持強勁的盈利能力 利潤貢獻將上升至80%以上 而銻 鎢 也會受益於國家暫停采礦權審批 生產與出口配額管理和產業政策調整支撐保持相對高位 銻鎢還有一定的利潤空間 預計2009-2011年的每股收益分別為0.41 0.53 0.63元 按照2010年市盈率20倍和2011年15倍測算 股價在9-10元左右 依照與通威股份比較分析估值 多晶硅業務估值為8元 綜合測算 公司合理價在17-18元 目前股價已處於這區間之上 在操作策略上 建議持有為主 不建議追高買入
Ⅵ 南康做鎢礦生意
肯定要做下去,鎢礦越來越少,你老爹又為你打下了這么好的基礎,繼續下去,我們想搞鎢產業都搞不了,你要珍惜啊!不過鎢這行價格波動比較大,資金不夠雄厚的話很難發展,不過像你這么好的條件,應該會越做越大的
Ⅶ 鎢礦最高品位的多少錢一噸
鎢精礦市場行情目前穩中偏弱運行,市場觀望氣氛濃厚。目前持貨商家報價混亂,但因為年底資金偏緊,市場現款交易價格低位,目前市場60%黑鎢精礦主流價格在11.1-11.3萬元/噸,且因為市場黑鎢庫存相對白鎢精礦較少,黑鎢精礦報價略高位,目前市場60%白鎢精礦主流價格在10.8-11.1萬元/噸。
建議關注鐵合金行業門戶網站-中國鐵合金在線。
Ⅷ 正確處理找什麼礦的矛盾關系
一、正確處理礦與非礦的矛盾關系
在正確處理找什麼礦的矛盾關系時,首先要正確處理礦與非礦的矛盾關系。任何一種礦產之所以有用,是因為內部所含有的有用元素或其物理性能達到當時技術經濟條件可以利用的一定的要求。達到這個標準的就被稱作礦,達不到這個標準的叫表外礦或非礦。因此,礦是地質、技術、經濟三維動態概念,是目前技術經濟條件下可以利用的一切礦石、礦體、礦床總稱。
礦與非礦是找礦哲學的一對重要范疇。礦與非礦的關系是辯證的關系,是對立的統一。礦與非礦是相互對立的,首先是因為兩者之間有質的差異,一個是礦,一個不是礦;其次從兩者使用價值來看,礦可以開發利用,而非礦則不可以開發利用。礦與非礦又是統一的,兩者的統一性,表現在礦與非礦是相互聯系,相互依存於一個礦床之中。在有礦之處,就有非礦的存在;在非礦存在的地方,也可能包含有礦。礦與非礦之間的辯證關系還表現在可以相互轉化的關系。礦與非礦質的區別通過量的差異表現出來。例如銅礦,目前銅礦石的工業品位為0.5%,即含銅達到0.5%時才能叫礦,才能開采利用。而含銅低於0.5%時就不能叫礦,不能開采利用,不具有工業價值。這里可以看出,含銅量的差異,可以表現質的不同。礦石中含銅量由0.1%增加到0.5%,這就出現了由量變到質變的轉變,非礦也就變成了礦。礦與非礦的界限一方面受開采技術條件的影響。譬如說,有的礦床從礦石本身的質和量上來說都達到了屬於「礦」的標准,但由於水文地質與工程地質條件、交通條件等等原因而無法開采,因而不能稱為真正的可以利用的礦。另一方面,礦與非礦的界限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而變動,使非礦轉變為礦。非礦轉化為礦的典型例子是低品位含金岩石通過堆浸法可以將其中的金提出來,回收率達90%以上,從而使原來屬於非礦的含金岩石轉化為金礦。
由於礦與非礦是相互依存又可相互轉化的,所以在礦產勘查工作中一是要注意區分礦與非礦之間質的差別;二是要注意礦與非礦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三是要注意礦與非礦之間的轉化條件,在條件具備時,促使非礦向礦的轉變。
二、正確處理找大礦與找小礦的矛盾關系
大礦與小礦是找礦哲學的一對范疇。兩者之間的關系也是辯證的關系,是對立的統一,也可以發生轉化。大礦與小礦常常相伴出現。通過找小礦也可能發現大礦。有的礦床開始所知規模較小,而通過礦產勘查工作,有可能成為大礦。但是也有相反的情況,有些貌似大礦的礦,經工作證實原是個中礦或小礦。
地質工作者的光榮使命就是要為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提供需要的礦產資源和地質資料,找到的礦越大,對國家的貢獻也就越大。因此,作為社會主義建設的尖兵,肩負著找礦的重任,當然希望能為國家多找到幾個大礦。這種心情是應該給予肯定和鼓勵的。希望地礦部門多找一些大礦的要求,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但是,一個礦床的規模如何?是大礦、中礦還是小礦?別的地區有大礦,本地區有沒有大礦?這一切都是由客觀地質條件所決定,是不以人們意志為轉移的。是大礦不會變小,更不會跑掉。只要思想方法對頭,技術方法得當,工作程度到家,就可以發現它、認識它、查明它、開發它,使其為國家經濟建設服務。反之,若本來就是小礦,即使投入再多的工作量,耗費再多的時間,也不可能變成大礦。
努力在各地尋找大礦,特別是在邊遠地區尋找大礦,地質工作者都是會注意的。首先因為大礦對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據有關資料,1985年全世界1232個非煤固體礦產的礦山(產量在15萬噸以上)的產量佔全世界整個同類礦產礦山總產量的90%。另據報道,全球陸地有45個超巨型礦床和80個巨型礦床,它們擁有世界礦源的相當一部分。按加拿大學者P·拉茲米克(Lazmicka)研究解釋,巨大型礦床是指具有一定噸位富集指數(礦床經濟的金屬噸位/金屬的地殼平均含量ppm)的金屬地球化學異常聚集。噸位富集指數大於1011者為巨型礦床,噸位富集指數大於1012者為超巨型礦床。同時,大礦對於一個地區或一個國家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對於改變一個地區甚至一個國家的資源面貌,往往具有決定性的意義。例如,由於白雲鄂博大型鐵礦的發現與勘探的成功,一座新興的鋼鐵城市——包頭市在內蒙古草原上迅速建起。這樣的例子很多。由此可見,大礦所起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所以各國地質學家把尋找超巨型和巨型礦床作為當今世界今後找礦工作中具有戰略意義的重要方向之一。問題是在於在尋找大礦的同時,我們要十分注意對中小礦開展必要的礦產勘查工作。這一方面因為,不是每一個大礦在對其進行勘查工作的初始階段,就能被人們所認識,而往往是通過反復工作,甚至歷經幾下幾上,才逐步暴露其全貌的。如果我們思想上只是想找大礦,不注意小礦,那麼很有可能會延誤一些大礦被發現的時間,甚至會漏掉一些大礦。
所以要重視小礦,還因為小礦在世界上總是佔多數。一個小礦所擁有的儲量雖然不多,但若干個小礦加在一起就會積少成多,相當於甚至會超過一個大礦。
需要給小礦以注意,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小礦耗用的勘探事業費和基建投資都較少,建設周期短,見效快。這就是為什麼往往同一個地區、同一種礦種,有的中小礦已及時開發利用,而某些大礦卻由於投資及其他建設條件限制而未得到開發的原因。這在當前國家財政還很困難的情況下,在下決心集中一些資金、集中建設一批大中型骨幹項目的同時,依法勘探、開發一些中小型礦床,實行「兩條腿走路」方針,對於加速經濟建設的發展,提高社會經濟效益是有好處的。此外,從我國的國情出發,農村勞動力多,開發一些小礦對於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增加就業,增加社會財富,改善工業布局,促進農村繁榮,縮小城鄉差別,發展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都是有促進作用的。當然,對目前各地小礦開采中資源浪費的情況,必須採取措施,加以改變。對於開采小礦要加強管理與技術指導,做到統一規劃,依法辦礦,科學采礦,安全生產。要注意對資源的保護,不能浪費寶貴的國家資源。
三、正確處理找富礦與找貧礦的矛盾關系
富礦與貧礦也是找礦哲學的一對范疇。富礦與貧礦之間關系也是對立統一的關系。由於在使用價值、經濟效益方面的重大差異,富礦與貧礦之間存在著對立。但是兩者又是相互依存,往往共同存在於統一的礦床之中。就是說,富礦中往往包含有貧礦,貧礦中也可能有富礦這又是兩者統一的一面。
此外,由於富礦與貧礦之間界線是人為因素確定的,而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這個界線是可以移動的,也就是說相對貧的礦可以轉變為富礦。
還有,由於不同地區之間資源條件和經濟技術條件的差異,在這是稱富礦、而在另一地區則不稱富礦。如含鐵達50%的鐵礦石在中國就可稱為富礦,而目前在澳大利亞、巴西和印度則不被稱為富礦。
從實際出發確定找礦方針,要正確處理找富礦與找貧礦的關系,在優先研究與注意尋找富礦的同時,也是注意尋找易采、易選、交通方便、規模大的貧礦。
四、正確處理找表露礦與找隱伏礦的關系
可供開發利用的礦床在地殼中的空間分布有兩種情況,一種是直接露在地表,或部分露在地表,或地表有明顯的直接找礦標志,人們稱之為表露礦或露頭礦;一種是埋藏在地表以下深處,地表靠肉眼無法觀測,也沒有明顯的、直接的找礦標志,人們稱之為隱伏礦。表露礦與隱伏礦在找礦哲學中是一對重要范疇。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在地質工作起始階段,如果原來有露頭礦形成的話,那麼當然應首先尋找與勘查可供開發利用的露頭礦。因此在經濟上也可能省一些,勘查開發周期也可能短一些。但是露出在地表的礦是否都有工業開發價值?是否都為建設所急需?這就要作具體分析,不可一概而論。此外,當礦產勘查工作達到較高程度之後,地表礦少了,容易找的、易於識別的礦也少了,而國家對資源需求不僅不少,還可能增加。在這種情況下,礦產勘查人員就不得不把相當一部分注意力轉向埋藏在地下較深的隱伏礦。據統計,我國1965年以前找到的大礦中,隱伏礦佔一半以上。也正是由於這種考慮,原地礦部黨組於1982年提出了開展以「四新」(新領域、新類型、新地區、新深度)為內容的第二輪油氣普查,於1985年在太原普查工作會議上提出開展以尋找隱伏礦和半隱伏礦為主要目標的第二輪固體礦產普查。近若干年來,由於貫徹了上述普查方針,無論是油氣,還是固體礦產,在尋找隱伏礦方面都取得了很大進展。
考慮到地區間礦產勘查工作進展的不平衡性,以及各個地區間地質條件的差異性,在二輪普查過程中,我們要從各個地區礦產勘查程度的實際情況出發確定找礦方針,正確處理好找隱伏礦與找地表礦之間的關系。如在中國西部,地質工作程度較低,發現表露礦的幾率相對較高,所以找礦注意力對兩者要加以兼顧,甚至更多地注意地表礦和埋藏較淺在地表有明顯找礦標志的半隱伏礦。如,新疆阿爾泰地區阿舍勒銅礦地表有一系列規模很大、標志明顯的「鐵帽」帶,正是根據這個線索通過深入開展工作,在該區發現了大銅礦。又如,在陝西、內蒙古交界地區探明了世界上最大的煤田之一的神府煤田。該煤田的煤有的露在地表,有的埋藏很淺,不僅規模大,而且質量好。
在中國東部地區,地質工作程度確實很高,尋找地表礦幾率較西部地區要小得多。就總體而言,要以隱伏礦為主來開展找礦。但是,就東部一個省而言,也有10萬~20萬平方公里的面積,也是很大的地方。在各個省(區)內部不同地帶工作程度肯定也是不一樣的,因此在地質工作程度相對較差的地段,注意尋找地表難識別的礦和埋藏較淺的半隱伏礦還是應該的。很多省(區)的地質人員這樣做了,也收到了較好的效果。如,遼寧阜新排山樓金礦、山東平邑歸來庄金礦、河南桐柏老灣金礦都是新找到的隱伏和半隱伏礦。
五、正確處理找優勢礦與劣勢礦的矛盾關系
找優勢礦與找劣勢礦也是找礦哲學的一對范疇。揚長補短,發揮優勢,是我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原則之一。對於礦產勘查工作來說,從各個地區已知的資源特點出發,部署普查找礦工作,以發揮其礦產資源方面的優勢是必要的,也是可以收到較好找礦效果的。需要注意的是,在以一定力量從事優勢礦產普查找礦的同時,還應以適當力量去尋找劣勢礦產,把發揮優勢與綜合找礦綜合起來。這樣做,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1.現已認識到資源優勢不一定反映了優勢資源的全貌
因為對一個地區資源優勢全貌的認識往往需要有一個很長的過程,只有對該區資源有更全面和更清楚的了解之後才能真正明確該地區的資源優勢所在。
2.優勢是比較而言,是從總體而言的
一種礦產,即使是該地區的真正優勢,也不都是可以無限制加以發揮的。因為要根據國家經濟建設需要和國際礦產品市場供求狀況發展趨勢來確定對優勢資源「揚長」的程度,才能把潛在的資源優勢轉化成為現實的經濟優勢。因此要根據需要與可能來考慮確定某些相對優勢礦產及一般礦產和某些短缺礦產的找礦工作方針。
3.要從各地實際出發處理好找優勢礦與找劣勢礦的關系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為貫徹調整國民經濟的「八字方針」,從江西實際出發,壓縮了某些成礦地質條件不太理想的礦產勘查工作,加強了鎢、銅等優勢礦產勘查工作,取得了明顯的成效,突出地表現在鎢礦找礦方面有一系列新的突破。但在調整過程中也曾出現過新的問題,即一講發揮優勢,各個有關地質隊都以較多力量去找鎢礦,而從國內外需要和各礦種間投入力量的比例來看,1979年和1980年兩年江西從事鎢礦勘查工作的力量顯得過多,擠掉了其他礦種工作,影響了綜合找礦。針對這種情況,1981年又作了一些新的調整,對於明顯屬於小型的鎢礦,只做到初步普查為止,不再多做工作;對中型以上的鎢礦,擇優進行評價。這樣,使鎢礦在整個項目中所佔比例有所下降,從而騰出一些技術力量與投資來加強錫礦、貴金屬、非金屬的找礦工作。正因為如此,在錫、金、銀、非金屬等幾個方面,礦產普查找礦中又取得了可喜的地質成果。
六、正確處理找單元礦與找多元礦的關系
找單元礦與找多元礦是找礦哲學中的一對范疇。這里單元礦是指單一礦;多元礦是指綜合礦與共生礦。幾十年的勘查實踐表明,我國礦產資源一個重要特點是多元礦即共生礦和綜合礦佔有相當的比例。全國鐵礦儲量中有1/4以上的綜合礦,1/5的金礦、3/4的銀礦為伴生礦,4/5的有色金屬礦中有多種有益元素與主礦產伴生,全國大多數煤田和鹽湖中都有多種礦產共生。因此,在找礦中就產生一個問題,在礦產勘查工作中如何正確處理找單元礦與多元礦的關系問題。
在處理找單元礦與多元礦關系時,一條基本原則就是要貫徹「一礦為主、綜合找礦」的方針,這里有幾種情況:
1.對伴生元素要進行綜合評價
有色金屬礦中,與某種主礦產存在的同時,往往有多種有益元素伴生。如,許多鉛鋅礦中有銀、銦、鍺等元素,銅礦中有金、鉬、錸、硫等,鎢礦中有錫、鉍、鉬及稀有分散元素等。所以勘探主礦產的同時,要對伴生有益元素進行地質工作,作出可否回收利用的評價,以便在進行礦山、選廠設計時加以考慮。據有關資料,一些大型礦山即使按現有生產技術水平計算,礦區伴生組分的價值也已佔總價值的35%~40%。如,廣東大寶山多金屬礦的伴生組分若全部收回,其產值可達100多億元;德興銅礦中的伴生金礦,就相當於若干個大型金礦的儲量;我國金川鎳本身來說是世界第二大礦,同時也是一個有名的綜合礦,其中的銅礦也是個大礦。此外,還有鈷等十幾種有益元素伴生,目前綜合利用情況也比較好。國外有資料表明,從有色金屬礦石中提取伴生產品的投資回收速度要比新建的把這種礦產作為主要產品的企業快1~2倍。美國從銅礦石中回收副產品達10種以上。
2.對共生礦要進行綜合勘查
我國許多煤田、鹽湖以及金屬礦床中往往有多種礦產共生。如煤田中有硫鐵礦、鋁土礦、耐火粘土、高嶺土、凹凸棒石等,有的還有膨潤土、硅藻土、重晶石,有的還含有釩、鈾、鈷等伴生元素。在青海一些鹽湖中,鉀鹽、鈉鹽、芒硝等礦產共生。金屬礦中如內蒙古白雲鄂博礦中就有鐵礦、稀土和鈾礦共生。所以,在礦產勘查中要注意綜合找礦,作出綜合評價,為綜合開發利用創造條件。這樣可以大大提高礦產勘查開展的經濟效益,也可以使資源得到充分利用,避免浪費。切忌找礦單打一,只找一種,不顧其他。
3,在找一種礦時要注意其他礦產
在一個地區找某種礦時,出於研究程度關系,往往能遇到另一種並非找礦設計中預定要找的但也很重要的礦。如,找石油遇到鉀鹽、找煤遇到鉀鹽等。原蘇聯東西伯利亞大鉀鹽礦就是找油氣時發現的;法國的鉀鹽礦就是在找煤礦時發現的。所以,我們今後在找礦中要注意綜合找礦這個問題。
七、正確處理需要與可能的矛盾關系
需要與可能是找礦哲學的一對重要范疇。需要與可能之間的關系是對立統一的辯證關系。在實際工作中不僅要看到兩者會發生矛盾的一面,也要看到兩者可能結合的一面。
新中國成立以來,地質工作在曲折的發展過程中不斷前進,並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同時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教訓。其中最重要的經驗教訓之一,就是如何正確處理好需要與可能的關系,做到既要從客觀地質條件的實際出發確定地質找礦方針,又要積極探尋國家急缺的礦產資源,把需要與可能很好地結合起來。歷史經驗表明,每當這個關系得到正確處理的時候,地質工作開展就順利,找礦的效果也好;反之,就要受到客觀規律的處罰,事倍功半或勞而無功。
馬克思主義的事實求是思想路線是找礦勘探指導原則,對地礦部門來說,貫徹這條路線重要的一條,就是要從各個地區的地質礦產的實際情況出發,根據各個地區客觀條件的可能,尋找國家經濟建設需要的礦產,正確地選定普查勘探礦種的主攻方向。
一個地區要找什麼礦,這在資本主義國家是按照利潤最大化原則來確定。就是說,企業只看找什麼礦、采什麼礦能賺到更多的錢。對於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國家來說,一個地區應以什麼礦產為主攻對象,當然首先是要考慮國家經濟建設的需要,同時考慮本地區地質條件的可能,把國民經濟的宏觀效益與企業的微觀經濟效益統一起來。這里要防止兩種偏向:一種是主觀主義、唯意志論,不顧客觀地質條件是否可能,單純強調需要,搞瞎指揮和一刀切;另一種是忽視國家經濟建設的需要,或不考慮國家經濟建設是否需要,不適當地強調「有啥找啥」。這兩種觀點都是片面的,不正確的。
一個地區有沒有礦?有什麼礦?有多少礦?質量如何?均由客觀地質條件所決定,是不以人們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地球上存在的礦產,不一定每個國家都那麼齊全;一個國家擁有的礦產,該國的不同地區不一定都有。礦產資源分布的這種不均衡性是客觀地質規律作用的結果,是絕對的。對全球如此,對中國如此,對每一省、區也是如此。因此,一個地區在具體確定應以哪些礦產作為普查勘探的對象或主攻對象時,就不能只考慮建設的需要,還應考慮本地區客觀條件是否可能。因地制宜、從本地區的實際情況出發,首先尋找建設需要而成礦地質條件又較有利的礦產,充分發揮各個地區的資源特長,為在全國范圍內實現資源配套,建立完整的國民經濟體系貢獻各自的力量。同時,還要樹立經濟全球化的觀點,讓本地區的有利礦產資源在世界經濟當中發揮應有的作用。現代化建設社會各方面對地質工作都提出許多要求,在部署與規劃我們今後的地質工作時,一定要汲取歷史經驗教訓,既要振奮精神,鼓足干勁,努力工作,盡最大可能去滿足和建設需要,又要尊重客觀規律,考慮地質條件資金條件的可能,實事求是地安排各項工作,把需要與可能很好地結合起來。
從實際出發確定找礦方針,並不完全等於已知有什麼礦就找什麼礦。原因有二:
第一,在某個地區已知的礦產中,有的礦產可能為國家和地方經濟建設所需要;有的就不一定很急需,或因供過於求而暫不需要,如目前南嶺地區的鎢和河南的鉬。如果不管建設需要與否,不管國際市場供求狀況,簡單地「有啥找啥」,那麼由於所找的礦中有一部分不為建設所急就會造成資金積壓,從而給地質工作的社會經濟效益帶來不良影響。所以這里還有一個尊重客觀經濟規律的問題。
第二,由於礦產通常深埋於地下,人們對其全貌的認識往往需要一個長期的、有時甚至是很曲折的過程。所以,盡管我國特別是東部地區的地質工作程度較高,人們對礦產形成與分布規律也有了一定程度的認識,地質找礦已經取得重大成就,但還遠遠不能說我們對於客觀地質礦產情況的認識已經到頂,更不能說所有的礦產均已查明。實際上,各個省、區內已經找到的礦產無論在其種類或數量上,均還不能完全代表該地區礦產資源的全貌。還有許多新的領域(新的礦種、新的含礦層位、新的礦床類型、新的含礦地段或老礦區中新的深度及工作程度相對較低的地段)不為我們所了解,未被我們所認識。通過進一步深入開地質找礦工作,不僅可能使已知礦產的遠景有所擴大,而且還可能發現為建設需要甚至是急缺的一些新的礦產。因此,在今後實際工作中,我們既應遵循已知客觀地質規律,從實際出發確定找礦方針,又要根據礦產勘查工作有很強的探索性這一特點,在有一定的找礦地質條件的地區,以適當的力量,積極探索尋找目前尚未取得重大突破而國家又很急缺的那些礦產。只有這樣,我們的礦產勘查工作才能在探索中不斷前進,才有可能深化我們對於一個地區以至全國礦產資源全貌的認識,從而就有可能為國民經濟建設作出更多的貢獻。
八、正確處理重點與一般的矛盾關系
重點與一般是找礦哲學的一對重要范疇。重點與一般的關系是對立統一思想的辯證關系。從實際出發確定找礦方針,就要正確處理重點礦產和一般礦產之間的關系。
沒有重點就沒有政策。找礦工作也一樣,也應有自己的重點。目前,我們進行地質工作的礦產有100多種。這些礦產盡管在國民經濟建設中都有各自的用途,但是它們對於經濟和社會發展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有的資源對某些局部建設起促進作用;有的資源,如能源資源則對建設全局有極大的制約影響。這是從不同資源在建設中所處的地位來考慮的。另一方面,由於需要做的工作很多,而我們的財力、物力和時間又是有限的,是面面俱到、平均使用力量,還是按輕重緩急,分清主次,分清哪些需要加強,哪些可以從緩,這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工作方針。顯而易見,我們應取後一種辦法,即從100多種礦產中找出最重要而又最急需的礦產作為重點來予以安排,切實加強。
回顧歷史上的經驗教訓,在處理重點礦產與一般礦產之間的關系的時候,要注意四點:一是正確地選擇重點;二是重點不能太多;三是重點和一般是可以相互轉化的;四是在突出重點的同時要適當兼顧一般礦產。
重點礦產的選擇,當然要考慮國家經濟建設的程度和對建設全局的影響大小,但還必須同時考慮地質條件的可能。要根據這二者的統一來選擇確定重點礦產,它既可以是目前的優勢礦產如煤,也可以是目前不足或短缺的礦產如石油、天然氣、銅等有色金屬礦產。重點選擇對了,效果就好;重點選擇錯了,效果就差或勞而無功。歷史上這兩方面的經驗都是很深刻的。
1979年,在制訂《地質工作三年調整綱要》時,針對當時提出兩年能源緊張形勢和石油後備基地嚴重不足的情況,在對於我國陸地和海域找油地質條件進行科學分析之後,原提出把能源地質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加強找油力量,投資上實行傾斜政策,加快找油步伐。經過3年的努力,在珠江口盆地實現找油重大突破,首獲工業油流。四川等油氣也取得不少重要進展。當1983年東海油氣普查取得重要進展和1984年新疆塔里木盆地沙參二井取得重大突破之後,地礦部立即確定石油地質勘查工作以塔北和東海為重點,在投資和施工力量上,採取了傾斜政策,調集力量,加快勘查速度,從而出現了今天這樣的可喜局面,為石油工業增加了兩個新的接替基地。「七五」期間,塔里木、東海兩個重點地區投入的地勘費投資是整個石油、海洋系統投資的41.5%,打出發現井16口,占總發現井數(33口)的48%,完成的儲量佔全系統的60%。這說明重點地區工作成果是好的。為了增強油氣地區發展的後勁,與保證重點的同時,不重視面上的工作,也取得了好的成果。如,松南地區取得了突破;吉林地區天然氣勘查取得突破之後也被確定為重點地區加強工作。一系列的成功事例表明,能源這個重點選擇對了,不僅符合國家建設的迫切需要,也符合我國的客觀地質條件。
在一定時間內,對國家急需而又有一定地質條件的某些礦產作為重點對象,以相對較大的力量投入工作是必要的。但是重點不能太多。太多了,分散大量人力、財力、物力,起不到保證重點的作用,重點也不重了。需要注意的是,在保證重點的同時,對一般礦產必須妥善兼顧統籌安排,做到綜合找礦綜合評價。這樣做,既可以適應國家當前近期經濟建設的需要,又可為國家經濟建設的持續高速發展准備多種多樣的礦產資源。此外,隨著建設事業的發展和市場供求關系的變化,重點礦產可以轉變為一般礦產,而一般礦產也可能上升轉變為國家急需的或重點礦產。即人們對於種種礦產成礦地質條件好壞及找礦遠景大小的認識,往往需要有一個過程。有些具有良好找礦前景而又為國家急需的礦產,在一開始就為人們所認識。但是也有些本來成礦條件好,國家又急需的礦產,當其遠景未被人們認識之前,地質工作初期往往會作為一般礦產來進行工作。如對江西銅礦的認識就經歷了這樣一個過程。20世紀50年代,特別是建國初期,對江西鎢礦了解較多,而對銅礦知之甚少。因為解放前對江西銅礦未做多少地質工作,有關銅礦的地質資料也十分零星,對銅礦成礦地質條件的認識就更不清楚。但那時,出於國家經濟建設對銅資源的需要,地質工作者在以找鎢礦為重點開展地質工作的同時,也適當兼顧了銅。這樣做的結果,導致德興特大型銅礦的發現。德興銅礦的發現及勘探的成功,說明江西具有形成大型銅礦床的成礦地質條件,從而促進廣大地質工作者在認識上實現了一次飛躍,並在以後的找礦實踐中也將銅礦列為重點之一來進行工作。通過60年代的工作,地質工作者發現並成功地勘探一批大銅礦。進入70年代以後,國家經濟建設對銅資源需求大幅度增長,銅礦在江西便又進一步轉化上升為第一位的重點礦產。而在這其後的10年中,5個銅礦區遠景又擴大了500萬噸儲量,相當於新找到10個大型銅礦。如果20世紀50年代以鎢為重點進行普查勘探時,不兼顧找銅,則江西銅地質工作今天就不會有這樣好的成果。
Ⅸ 江西諸廣山—萬洋山鎢多金屬找礦主要成果與新認識
曾載淋1,2 李雪琴2
(1.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地球科學學院,武漢430074;2.江西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贛南地質調查大隊,贛州341000)
摘要:江西諸廣山—萬洋山地區是贛南新一輪鎢礦找礦啟動的第一個遠景區,其找礦進展與成果一直備受關注。本文在系統展示自2002年「江西諸廣山—萬洋山鎢多金屬礦評價」項目實施以來所取得的資源量成果、資源潛力成果、鎢礦化新類型成果以及由此帶動的其他勘查資金入駐與礦權流轉成果後,通過分析得出了如下主要認識,第一、本區盡管歷經一個世紀的鎢礦勘查與開發,但仍具巨大的鎢錫礦找礦潛力,建議繼續加大投入;第二,「破碎蝕變岩型」作為本區發現的一種新類型鎢多金屬礦,其礦物組合獨特、元素多、礦體連續、規模大,具有總結規律、逐步得以推廣的重要價值;第三,區內的銅礦資源也值得關注;第四,在鎢錫找礦工作中,建議推廣運用:5萬水系沉積物測量成果。
關鍵詞:主要成果;新認識;鎢多金屬找礦;江西諸廣山—萬洋山
1概況
江西諸廣山—萬洋山地區位於贛南西部,與湖南相鄰,包括崇余猶地區和遂川—井岡山地區,近年在其南部的崇余猶區開展的地質大調查工作取得了豐碩成果。
該區東以大余—南城深斷裂與贛南的於山構造帶相隔,西以諸廣山—萬洋山岩漿岩帶與湖南的桂東-郴州地區相接,隸屬於南嶺構造帶東段。區內構造運動強烈、岩漿活動頻繁、成礦條件優越。
區內地層明顯分為基底(Z-O)、蓋層(D-P)、斷陷盆地沉積(K-E)3個構造層。其中基底地層出露面積佔80%以上,蓋層僅局限出露於崇義縣城至鉛廠、豐洲至信地一帶,總體表現為高硅、高鋁、低鈣的特點。構造主要為深大斷裂和被其切割的地塊構成「二縱三橫」格局。「二縱」指西華山—揚眉寺、九龍腦—營前;「三橫」指內良—大余、古亭—赤土、遂川—沙地。岩漿活動包括加里東、海西-印支、燕山3個岩漿旋迴。其中燕山旋迴活動強烈,岩體主要表現為多期次活動形成的復式岩體,大岩基分布於工作區周邊,工作區內為多期演化形成的岩株、岩瘤等中小岩體分散出露;岩體為富含鎢、錫、鉛、鋅、銅等成礦元素的高硅、過鋁、富鹼重熔「S」型花崗岩,與區內鎢多金屬成礦關系密切[1]。
該區是贛南鎢礦床(點)分布最集中的地區,一直是我國黑鎢礦的最重要產地。區內已發現鎢礦床(點)近180處,以往探明西華山、漂塘、茅坪、淘錫坑等大型鎢礦床4處,累計探明資源/儲量超過60萬噸;以W、Sn為主的綜合異常大面積分布,除對應已知礦床(點)外,仍有較多異常具檢查驗證的意義,並主要分布在燕山期成礦岩體周圍,如:西華山—漂塘、天門山—紅桃嶺、藍田—遂川、九龍腦—寶山、淘錫坑—高坌、營前等(圖1)。
圖1 崇余猶遠景區地質礦產圖
2 主要成果
國土資源大調查項目——「江西諸廣山—萬洋山鎢多金屬礦評價」於2002年開始實施,至今已連續工作4年,累計下達主要實物工作量:鑽探3000m,硐探200m,1:5萬水系沉積物測量1400km2,下達經費:490萬元,在找礦勘查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2.1 發現並初步評價了老庵里、牛角窩、金銀庵等3個中大型鎢(錫)多金屬礦床,初步估算了(333+3341)資源量。預測其遠景資源量:Sn23萬噸、WO317萬噸、Cu60萬噸
2.1.1 老庵里礦區
發現了產於東西向古亭—赤土區域性斷裂帶次級斷裂中的破碎蝕變岩型錫多金屬礦帶5條,礦帶長1.5~5.0km,寬1.5~46.34m,內具矽卡岩化、硅化、綠泥石化、碳酸鹽化等蝕變。地表多為構造角礫岩、擠壓片理帶,局部有表露礦體;淺深部為厚度較穩定、礦化連續的多金屬礦體,其中V1礦帶通過地表、淺部、深部工程式控制制,圈定半隱伏的V1-1、V1-2、V1-3共3條錫多金屬礦體(圖2)。
圖6 淘錫坑礦區礦化標志帶深部見礦示意圖
2.2 發現了淘錫坑礦區及外圍、仙鵝塘—柯樹嶺外圍、九龍腦岩體外圍、張天堂岩體外圍等潛力礦區(點)10餘處,預測其遠景資源量:WO328萬噸、Sn8萬噸、Cu30萬噸
2.2.1 淘錫坑礦區及外圍
淘錫坑礦區以往的多次地質工作,在中西部的寶山—爛埂子區段探明WO3資源/儲量1.2萬噸,在東部的楓嶺坑區段地表發現一系列北西向礦化標志帶。近年來的地質找礦,根據脈鎢礦床「五層樓」+「地下室」模式,以探索至成礦岩體為目標,在正在開採的中西部區段新增WO3資源量3.6萬噸;針對地表有大量標志帶的東部區段,通過深孔探索,在200m標高以下出現薄脈帶鎢礦體,0m標高附近還發現厚度大於1m的兩條工業鎢礦體(圖6),預計可新增WO3資源量3萬噸;礦區外圍分別在南西側牛角灣、西坑口、東坑坳3處發現較好礦化線索,預計整個礦區及外圍可新增WO3資源量10萬噸以上。
2.2.2 仙鵝塘-柯樹嶺外圍
20世紀50年代對區內的仙鵝塘、柯樹嶺兩處進行過礦區評價,提交儲量WO30.33萬噸、Sn0.57萬噸,後長期有民采。近年在仙鵝塘東側的塔背坑發現與仙鵝塘北西向脈組平行的Ⅰ、Ⅱ號兩條脈組。Ⅰ號脈組地表已發現10餘條石英脈,厚3~18cm,延長150~300m,少數礦脈中可見黃銅礦、錫石;Ⅱ號脈組地表見礦脈20餘條,厚3~25cm,控制延長約400m,偶見錫石,而深部探索工程(鑽孔)揭露脈幅大於5cm的礦脈27條,最大29cm,其中有10條可見鎢、錫礦物分布,品位:WO30.112%~2.1%、Sn0.144%~2.72%,初步顯示了由地表向深部石英脈條數增多、脈幅變大、礦化趨強的規律。預測遠景資源量:WO33萬噸、Sn3萬噸。
2.2.3 九龍腦岩體外圍
分別在岩體北側的羊古腦、高坌、銀嶺,在岩體南側的梅樹坪、天井窩等地發現有利礦化線索。
(1)羊古腦:發現兩組東西向含鎢礦石英脈,北組長大於1200m,石英脈脈幅由東側的圍岩向西側的近岩體部位,由4cm變為10cm、20cm,石英脈條數由5條變為7條,脈中可見黑鎢礦、黃銅礦、輝鉬礦分布;南組寬30m內石英脈密集分布,脈幅0.2~1cm,密度34條/米,在向西延伸至岩體中發現寬15cm、品位WO30.628%~4.66%、Mo0.216%的礦體。
(2)高坌:發現北西西向鎢錫細脈帶兩條,北帶長1km,最大寬度400m,地表密集產出寬0.05~0.2m的石英脈,肉眼可見黑鎢礦、黃銅礦少量分布,淺部為較稀疏的寬0.15~0.6m的石英脈,黑鎢礦呈板狀晶體產出;南帶長1.5km,最大寬度300m,單條脈細小,走向延長一般30~50m,可見黑鎢礦、錫石礦物成脈線分布。
(3)梅樹坪:在花崗岩體內接觸帶發現鎢礦(化)體,呈北東向、北西西向兩組出現,單條可見延長300~500m,寬0.3~0.6m,脈側具較強的雲英化蝕變,品位:WO30.497%~0.612%。
上述潛力礦區(點)經預測估算,遠景資源量WO3大於10萬噸、Sn大於3萬噸。
2.2.4 張天堂岩體外圍
在張天堂岩體南端內外接觸帶上,已發現內帶含鎢石英脈100餘條,外帶含鎢錫石英脈數十條計7組,岩體型礦體2處,預測遠景資源量WO35萬噸、Sn2萬噸。
內帶石英脈為大脈型含鎢錫礦脈,單條走向長50~800m、寬0.05~0.4m,延深100餘米,品位WO30.48%~8.25%、Sn0.032%~1.92%;外帶石英脈呈東西向群組產於岩體南西側2km范圍內寒武紀地層中,地表大部分脈寬0.3~3cm,為礦化標志帶,往淺部歸並為具工業意義的石英脈型礦體,寬0.16~0.35m,品位WO30.888%~11.36%、Sn0.032%~1.92%;岩體型礦體產於張天堂岩體的中南部,載體為鉀化、鈉化、雲英岩化細粒花崗岩,黑鎢礦呈細粒浸染狀分布其中,構成長600m、寬400m的餅狀礦體,已知礦體厚度最大10m,品位WO30.06%~0.524%。
2.3 發現了鎢(錫)多金屬礦化新類型
贛南以脈狀黑鎢礦床享譽世界,隨後有了層控浸染型、矽卡岩型、雲英岩型、浸染岩體型、變花崗岩型等。近年引入多期次脈動成礦觀點,通過礦體容礦空間的分析,認為與裂隙同屬破裂系統的破碎帶同是應力釋放區,它既然可充當導礦構造,在適宜的部位就可成為容礦空間;同時,根據鎢的成礦機理,含鎢成礦熱液充填於岩體上侵擴張的原有裂隙系統後進入第一次間歇期,後期以中低溫為主的含礦熱液再次對其進行擴張與充填,當有構造配合時,先期的含鎢石英脈被破碎,中低溫熱液對其進行膠結,形成復式鎢多金屬礦床。因此,加強了針對破碎帶的鎢礦找礦,並先後在天門山岩體北西側的老庵里、岩體南側的牛角窩等地發現了破碎蝕變岩型鎢(錫)多金屬礦。該類礦體走向、傾向延伸穩定,較之典型的石英脈型鎢礦單礦體規模較大,並共(伴)生錫、鉛、鋅、銅、銀等組分,具有易獲取資源/儲量的優勢,是今後鎢多金屬找礦不容忽視的一種類型。
2.4 有效促進了多種勘查資金的投入,活躍了地質找礦市場,促成了礦權流轉
本區的鎢多金屬找礦自20世紀80年代中斷後,時隔10餘年的2002年啟動本項目以來,受勘查成果的刺激,每年的勘查資金成倍增長,2005年的找礦投入已超過了1000萬元。資金來源包括地質大調查、國家資源補償費、局商業性勘查資金、社會市場資金等,其中市場勘查投入資金已遠遠超過國家投入資金,大大活躍了地質勘查市場。
同時,憑借找礦成果的取得,還成功地實施了「大余縣牛嶺礦區」、「崇義縣八仙腦礦區」兩宗超千萬元的礦業權流轉,拉動了數千萬元的資金用於各自礦區的補充地質勘查,形成了「國家資金啟動→國家與市場資金勘查→礦業權流轉→更大的市場資金勘查→更大找礦成果」的良性互動局面。
3 幾點認識
3.1 找礦遠景巨大
工作區是贛南鎢礦的重要礦集區,其南部的崇余猶區歷經數十年來幾代地質工作者的幸勤勞動,發現了一大批大中型鎢礦床,探明儲量居贛南五大鎢礦礦集區之首,鎢礦找礦工作程度與研究程度較高。就在這樣一個地區,新一輪鎢礦找礦以來的4年,僅中部兩個礦田的工作,發現了中大型遠景礦區3處、潛力礦區(點)10餘處,估算(333+3341)資源量WO39.99萬噸、Sn11.84萬噸、Cu16.36萬噸,提供遠景資源量WO345萬噸、Sn31萬噸、Cu90萬噸,並伴豐富的鉛、鋅、銀資源,充分顯示出其鎢錫多金屬礦的獨特找礦優勢。就其鎢礦找礦遠景,以礦田為單位,利用近年來地質工作取得的最新進展和以往探明儲量,類比成礦地質條件與找礦信息得出潛力礦區數與各潛力礦區的資源量,得知該區6大礦田WO3資源遠景超過200萬噸,足以說明其巨大的遠景。
3.2 破碎蝕變岩型鎢多金屬礦的發現提供了新的找礦方向與找礦思路
贛南素以石英脈型黑鎢礦馳名中外,建立有外帶型「五層樓」模式、內帶型「三層樓」模式[2],隨著茅坪、黃沙鎢礦床深部岩體中蝕變浸染岩體型鎢礦的發現,又提出了「五層樓」+「地下室」的觀點,總體地質研究程度較高,並引導了近一個世紀的鎢礦找礦,成果頗豐。而近年的牛角窩、老庵里礦區破碎蝕變岩型鎢(錫)多金屬礦床的發現及其巨大的規模,可能又開啟了本區鎢多金屬找礦的新起點,該類型礦床具有礦化組合獨特、礦種多、規模大的特點。筆者認為通過研究成礦地質條件、總結成礦規律、提出找礦遠景,對擴大贛南地區新一輪鎢礦找礦成果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3.3 贛南除鎢礦產資源豐富外,銅資源潛力也比較大
江西素有「南鎢北銅」之說,這既表明了礦產資源的分區富集特點,也提綱挈領地道出了不同區域的大宗礦產,但並不是絕對的。贛南的銅資源除目前勘查成型的獨立型銅礦床較少外,與鎢錫、銅鋅、金銀等共(伴)生的銅資源卻十分豐富。其主要表現形式一是分布於含礦石英脈中,與黑鎢礦組合成鎢-銅礦體,如淘錫坑、漂塘礦區;二是賦存於破碎蝕變岩型礦體中與鎢、錫、鉛、鋅、銀或與鉛、鋅、銀、金組合成銅多金屬礦體,如會安尋遠景區的銅坑嶂、湖崬,銀坑地區的橋孜坑,本區的牛角窩、老庵里等礦區。關於其資源遠景,目前正在評價的牛角窩、老庵里兩礦區,僅估算兩條主要礦體獲得銅資源量16.36萬噸,而預測的天門山—紅桃嶺、淘錫坑—高坌兩礦田銅資源量為90萬噸。筆者以為在重視鎢礦勘查的同時,加強本區銅礦的資源潛力評價,定有意外的收獲。
3.4 1:5萬水系沉積物測量在鎢錫礦靶區優選中具有快速、高效的作用
眾所周知,鎢、錫的氧化物是難溶的抗風化礦種、又是比重相對較大的礦物,易於在水動力的近距離搬運下選擇適宜的環境沉積下來,據此原理,過去運用重砂找礦法發現了一批鎢礦床(點),但費時與不好操作為其最大缺點。取而代之的1:5萬水系沉積物測量在靶區優選上卻有異曲同工之妙,近年來根據W異常值大於320×10-6對應表露礦化體,W異常濃集中心不明顯、但分布面積大、有Cu-Pb-Zn、Sb-Ag、F配套的異常組合指示有隱伏礦體的經驗,發現了一批礦點,並經隨後礦點檢查優選出的老庵里、牛角窩、金銀庵、高坌等的找礦成果證實,因此建議推廣使用。
4 主要結論與討論
第一,本區盡管歷經一個世紀的鎢礦勘查與開發,但現有資料及目前找礦成果顯示,其仍具巨大的找礦潛力,宜保證一段時期內國家公益性找礦資金的持續投入,引導已初具規模的商業性、市場性找礦資金繼續活躍。
第二,「破碎蝕變岩型」是本區發現的一種新類型鎢礦床,應作為為以後鎢礦找礦獲取新突破的重要方向,宜結合「五層樓」+「地下室」模式進行系統研究、總結規律,指導區域找礦。
第三,本區一直以來主要重視鎢礦的找礦問題,而近年找礦成果顯示,本區除鎢外的銅多金屬資源潛力也較大,銅作為熱液礦床從高溫到低溫成礦系列中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重視它的找礦具有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第四,1:5萬水系沉積物測量在鎢錫礦靶區優選中具有快速、高效的作用,建議推廣使用。
本文為地質大調查(2002~2005年)「江西諸廣山—萬洋山鎢多金屬礦評價」項目資料綜合而成,屬集體勞動成果。成文過程中得到教授級高工許建祥同志的熱情指導,在此深表謝意。由於筆者水平有限,文章不足在所難免,敬請指教。
參考文獻
[1]朱焱齡,李崇佑,林運淮.贛南鎢礦地質.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1,406~420
[2]楊明桂,盧德揆.西華山—漂塘地區脈狀鎢礦的構造特徵與排列組合形式.見:江西省地質礦產局編.江西省地質局鎢礦地質論文集.江西省地質局科技處,1981,52~60
The Primary Achievements and New Cognitions of W Multi-metallic Ore-prospecting in Zhuguangshan-Wanyangshan Mount,Jiangxi Province
Zeng Zailin1,2, Li Xueqing2
(1. The Geoscientific Institute,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Wuhan 430074;2. South Jiangxi Geological Survey Party of JBEDGMR, Ganzhou 341000)
Abstract: The area is the first perspective area of the new W ore-prospecting in the south of Jiangxi province, whose evolutions and outputs are always payed attention. The paper systematically bewrites the outputs of the resources quantity, resources potentiality, new type mineralization of metal W, other perambulation inputs and mine exploitation rights which are on the move since the project is implemented in 2002. By means of analyses, some cognitions are concluded: ①Although the area has come through a long period of W perambulation and development, but it has enormous potentiality of W or Sn and needs increasing the inputs. ② 「Crashed-eroded rock」 as a new-type W multi-metallic ore at this district, its particular mineral combination, multi-element, contimuous bodies and large scales makes it valuable on the aspects of rules summarization and stepwise extension. ③The Cu resources also deserve attentions. ④Durng the course of W and Sn ore-prospecting, it suggests applying the outputs of 1:50000-scale water systematical sediment survey.
Key words: Primary achievements; New cognitions; W multi-metallic ore-prospecting; Zhuguangshan-Wanyangshan Mount, Jiangxi Provi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