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人民幣匯率變化的原因詳細一點
我國的匯率機制是國家控制的浮動機制,並非像美元、歐元等國家自由浮動。但是匯率變動也有各種原因有內部與外部原因,我國貨幣是禁止買賣的,所以匯率的變動主要卡國家政策等各方面原因。
在1999年至今的樓市上漲是國家經濟發展加速、人人都知道房價過熱所以國家提高了利率稅收來壓低炒樓現象。而在房市被國家所帶來的高成本,人們開始進入股市,而在大盤長勢超過6000點後,銀行准備金被提高,印花稅的上升,很明顯的國家在有意的減慢經濟發展速度,使其不要過快過熱的發展、而在2007年為了增加農村人口經濟發展,農產品價格開始上漲,這一行為不僅增加了農村人口的經濟收入,而且的城鎮人口的消費帶動了。中國人民喜歡存錢,所以國家呼籲人民消費,人們並沒有太大的響應。而更具經濟學家的說明一個國家的通貨膨脹率為4%以內是正常的,而中國也是以每年4%左右的通脹。所以物價上漲是很正常的,但是隨著物價上漲,人民的收入也在上升中。上海的最低收入從600元,一路提升到840元、960元、但是物價上漲要比工資上漲來的大。我認為其之間的差別有一部分是人名幣匯率上升的關系。綜上所述人民幣匯率上升與國家內部的經濟發展有一定關系。
在國外方面,在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的時候。中國政府聲明人民幣不貶值,在國際上帶來了良好的聲譽。而在國家貿易中中國一直處與出口大於進口的順差。所以世界各國特別是與中國城競爭關系的國家希望人民幣升值,再加之常年的順差,中國政府有1.5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這使人民幣升值壓力巨大。還有我國原先匯率是盯緊美元的。與美元保持著常年的1:7.5的匯率。但是中國經濟發展與外貿的大量順差,使美國希望人民幣貶值,但是中國政府不願意變動匯率,美國就自身貶值,而中國政府也不傻,所以不在盯緊美元,而是盯住一欄貨幣,在07年美國受到次債危機的影響。美元狂跌。從而使得的人民幣在上升,又加之中國國內的各種好消息使的人民幣前途一片光明,人民幣開始上升終於破7了在將來人民幣的上升空間還是很的大。在中國國內人民希望人民幣上升,這樣國民出國旅遊等活動。人們將從中獲利,而在國際市場人民幣上升會對出口帶來影響,但是對進口國外高科技技術與設備是有利的。中國政府的國家經濟建設與發展是快速的連續10多年保持兩位數增長也是人民幣升值的一大動力
內部經濟的快速發展與外部其他國家對中國的觀望是的人民幣有著升值壓力。
⑵ 什麼原因導致人民幣對美元升值
人民幣實行的是盯住美元匯率制。人民幣近10年都處於升值趨勢中,人民幣升值是以人民幣匯率下降形式反映出來的,即1美元兌換的人民幣金額減少。1994年人民幣平均匯率為8.6212,1995年為8.3490,1996年為8.3143,到2003年為8.2770(國家統計局,2004),人民幣匯率近10年下降了4.1%。從2001年開始連續3年人民幣匯率相對穩定在8.2770,2004年1—5月人民幣匯率累計平均仍為8.2770.2003年以來,人民幣再一次面臨升值壓力,國際上要求人民幣升值的呼聲一浪高過一浪,美國、歐盟、日本等不斷施壓,希望迫使人民幣升值。國內外理論界也有人依據各種模型估算出人民幣「應升值的幅度」,高的估計達到50%以上,低的估計也有15%以上。
人民幣升值的原因來自中國經濟體系內部的動力以及外來的壓力。內部影響因素有國際收支、外匯儲備狀況、物價水平和通貨膨脹狀況、經濟增長狀況和利率水平。從1994年至今,中國國際收支中的經常項目均為順差,中國的外匯儲備2002年達到2864億美元,比1994年增長了5.55倍。從人民幣購買力評價(PPP )看,中國的物價水平只相當於美國的21%(世界銀行,2002)。從通貨膨脹率差異看,美國自1998年以來的平均通貨膨脹率為2.23%,中國同期的平均通貨膨脹率(CPI )為-0.3%,比美國低2.53%。1978—2003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GDP )年均增長9.3%。這25年間,我國的經濟增長無疑是世界上最快的。從中美兩國的利率差異看,中國同業銀行拆借利率2002年底為2.7%,美國聯邦基金利率為1.25%。中國的短期利率比美國利率高1.5個百分點。在國內,人民幣存款利率也比美元存款利率高1.4個百分點。此外,2002年上半年開始,美元由強走弱,人民幣跟著美元一起貶值,和人民幣升值的趨勢相背離。在中國相對勞動生產率快速增長的情況下(1993—1999年中國製造業勞動生產率增長速度至少比同期美國製造業高1.5個百分點),人民幣反而隨著美元貶值,使得貿易逆差國的貿易逆差越來越大,這些都構成了人民幣升值的外部壓力。
⑶ 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變動原因分析
我們首先來看一看匯率的基礎知識。關於匯率的決定,是大國之間政治經濟的博弈,貿易摩擦、貿易戰、就業組織、失業率等眾多復雜因素摻雜其中。在學術界則把購買力平價當做一種理論,這是一種非常有趣的理論。
它怎麼來決定一國與一國之間匯率的比價呢?就是通過看在各國購買同樣的消費品,尤其是大家經常所需要的消費品的價格的比率,來決定匯率的比率。比方說,麥當勞的巨無霸漢堡包,在中國可能是賣1美元,而在美國可能是賣3美元,它就認為兩國的比價大概可能是1∶3。
通過這樣一種簡單的方式來進行匯率的決定機制,這是學術界的觀點,所以,當年英國的《經濟學家》雜志曾經就以麥當勞漢堡在中國和美國的價格比率做出一個建議,說中國兌美元的匯率是被低估了56%。
實際上,在各國政府的匯率決定當中,不會採取這樣一種決定的方法,所以,我們把它當做一種非常有趣的匯率決定的方法來與讀者分享。匯率是由大國之間,在經濟、政治、就業、貿易戰等等各種綜合因素的考量之後決定的。
這次人民幣升值,為什麼中國壓力非常之大?是因為以下幾點因素導致了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其一是美元的持續貶值;其二是中國龐大的貿易順差;其三是國際熱錢的投機。這三大因素綜合發力,形成了人民幣升值的壓力。
美元在過去一段時間里持續貶值,對16個主要國家的貨幣都是貶值,那在過去的四五年裡面,美元實際上已經貶值超過了40%。
美元為什麼會陷入一個貶值的通道呢?
首先,美元貶值的大背景是美國的貿易和財政的雙赤字。美國民眾處於多年過度消費狀態,都是借款消費。中國現在人均才2000多美元產值,我們是一個低收入國家,其實相比美國,我們大家都是富人,因為我們在銀行都有存款,而美國人是沒有存款的,美國人都是借款消費,所以呢,有人提出來,美國是全世界最「負有」的國家,因為美國人均負債15萬美元,這就是美國過度消費的結果。
其次,此次美元貶值的核心導火索又是房地產泡沫的破裂,所以,請大家注意,這個房地產價格的泡沫對於各國的經濟,對於匯率都有極大的影響。
美元危機,是在房地產泡沫破裂的大背景之下,導致了次級貸款出現了重大問題,次級貸款又被幾何級地放大到了「次級債」,次級債的債務危機,也是大家現在通常所講的「次債風波」。「次債風波」導致美國陷入了相當嚴重的經濟衰退。
此次中國經濟受到美國經濟這么大的影響,實際上表明了中國經濟正在加速融入全球化,中國經濟正在成為全球化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美國感冒了,中國就得打個噴嚏,這是非常形象的一個表達。
正如我們天天喜歡講的,中國正在對全世界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東方睡獅正在崛起,不可否認,這完全成立。但是,與此同時,我們更要清醒地看到,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兩面性,中國也不得不受到來自於世界經濟的重大影響。我們已經無法再回到過去「閉關鎖國」的時代,無法回到我們內生循環的時代,我們是在一個開放的全球化的時代下,中國在影響著世界,而世界也在影響著中國。
美元持續貶值對中國經濟的影響之大難以估量。我們就來回顧導致美元貶值的罪魁禍首之一的「次級債務風波」。
現在的經濟學家普遍都認為,美國正在陷入歷史上非常大的一次經濟衰退,甚至有人認為,它是僅次於1929年那次最著名的經濟大崩潰以後的經濟衰退。無論是長盛不衰的股神巴菲特,還是新任的美聯儲主席伯南克,甚至是過去被奉為神明,今天很多人認為是他製造了美國泡沫的前任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都認為美國已經陷入一個經濟衰退的通道。那美國這次經濟衰退的背景又是怎樣的呢?
大家如果還有印象的話,可以回想在2000年,就是美國科技泡沫的破裂,互聯網公司股票大幅度跳水,美國納斯達克股市從5000多點下降到2000多點,到今天也沒有恢復過來。當時也有人認為,美國將陷入一次衰退。美聯儲是通過「吹大泡,抵抗小泡」這樣的做法來避免美國經濟衰退。科技股的股市泡沫破裂了,它就想到了房地產,所以,通過大幅度地降低利率推動房地產價格不斷地上漲,促使美國當時很快就走出了科技股泡沫破裂的衰退。當時,美國經濟復甦的速度超過了各界普遍的分析與認識。房地產的貸款政策非常寬松,為了促進美國的經濟增長,基本上不用還錢不用交錢就能貸款住上房子。這種做法聽起來令人震驚。
所謂次級貸款的危機,就是因為美國放寬了貸款政策。過去,貸款只能夠提供給那些優質貸款人,也就是信用等級分在660分以上的、有充分的收入證明的這樣一群人,發放優質貸款,使他們享受低利率政策。房地產價格不斷在上漲,為了獲得更高的利潤,美國的銀行鋌而走險,把房地產貸款發放到那些沒有償還能力的人手上。這些人過去是無法想像竟然可以申請到房地產貸款。這些人群的信用等級分相對比較低,在620分以下,甚至沒有收入證明,這樣的房屋貸款就被稱之為「次級貸款」。它是相對於優質貸款而言的。
那這些無償還能力的貸款人為什麼敢貸款?因為銀行給他要求的還款政策是「前松後緊」,前幾年你幾乎不用還錢,還得很少,但是,到後面突然就漲上去了。要還的錢突然漲上去也不可怕,因為銀行會把你的房地產價格上漲部分進行轉按揭再貸款,這樣,相當於你還是不用自己還錢。這些貸款戶就發現,有房子住為什麼不住呢。反正房地產價格在不斷上漲,還不用還錢。於是,大家都很高興地進行了次級貸款的申請與次級貸款的發放。
這裡面,整個游戲規則的假設前提就是房地產價格不斷地上漲。在美國,資本主義發展到今天,也會出現這樣盲目的樂觀,非常值得中國各級政府官員和廣大民眾警醒。
僅此還遠遠不夠,如果只是次級貸款,以美國的家底,絕對不會讓美國蒙上經濟衰退的陰影,問題是次級貸款被證券化以後,就成幾何級地放大了風險。投資銀行發現,次級貸款這個生意模型不錯,房價不斷上漲,要賺更多的利潤,就要把次級貸款證券化,也就是發行了次級債券。把它反復地分割,反復地打包,然後推廣到資本市場上,讓更多人進行交易和購買,這就是美國資產證券化的重要體現,也是美國金融衍生產品的重要體現。
在美國,凡是一個業務有未來現金流,就具備被資產證券化的可能。比如說,在美國,甚至有一種「死亡債券」,就是可以把你死亡後的保險金提前拿出來用,按照20%~40%的比例提前拿出來用,這個保險金是你死了以後留給繼承人的,那何不拿出來自己先花了?美國人的這種心態,跟我們中國人不太一樣。連保險都可以被證券化、被債券化,可想而知美國的金融衍生交易是多麼發達。
這樣一個次級貸款推出的次級債券被推到市場以後,怎麼讓大家蜂擁而至來購買呢?因為,畢竟它的貸款風險還是非常之大,因為,這些都是那些沒有收入證明的人去申請的房地產貸款。美國的銀行都非常聰明,也非常有盈利的沖動,所以,他們做通了美國三大評級機構的工作,通過標普和穆迪等知名評級機構,給這個債券評級到3A級。
各位讀者朋友要注意,這些債券評級機構不是國立的,不是官辦的,而是民營公司。所以,這些民營公司在把次級債券評高到3A級的過程當中是有盈利沖動的。它可以獲得評估費,甚至可以在交易當中獲得一筆分成費。3A級的債券當然會受到投資者廣泛的追捧。這時,保險公司一看,哎,這生意也不錯,那我來給你提供保險吧。於是,參與者都越來越覺得心裡踏實了。不斷上漲的房價就使得所有參與者都獲利了,所有參與者都獲利了,就必然推動了整個次級債券的不斷發展。琳琅滿目,紛繁復雜,五花八門,從幾千億次級貸款擴展到了幾十萬億的次級債券、保險等等。這就使得美國陷入了一個巨大的金融風險旋渦之中。
這種「天方夜譚」的故事,幾乎是一個後現代版「皇帝的新衣」的故事。那麼,誰來扮演那個小孩,戳穿這個「謊言」呢?
天底下的金融故事基本上都是一樣的,它發端於房地產價格的上漲,這個泡沫破裂必然源自於房地產價格的下跌。隨著美國房地產價格的下跌,購房者就開始違約不還錢了,因為他們本身就沒有償還能力。購房者一旦違約不還錢,銀行就只能把這個房地產進行拍賣。隨著拍賣的增多,房地產價格不斷地下跌,連環的下跌、持續的下跌,進一步引起更多的人還不了貸款,更多的房地產被拍賣。這種時候,整個房地產價格陷入一個下跌的通道。
此時,三大評級機構又跳出來了,說不能給3A級了,次級債券有風險。它這一評可好,債券價格也下跌了。相應的,所有的金融機構這時候都虧損慘重,從商業銀行、投資銀行、養老基金、社保基金、政府基金、保險基金,你能夠想到的幾乎所有美國的金融機構都陷入了嚴重虧損。在過去的一兩年裡面,各大金融機構的高管被迫紛紛辭職,從高盛銀行的董事長,到美林證券董事長,再到貝爾斯登投資銀行的董事長,紛紛辭職下課。這些人原本掌控的是什麼呢?是美國最大的銀行、美國最大的證券公司和美國老牌的投資銀行。這些金融機構紛紛嚴重虧損,就導致了美國金融當中的流動性嚴重不足。
〖=QLTS〗〖=5〗用一句通俗的話說,「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過去四五年美國的房地產泡沫,讓很多人賺著錢了,今天,房地產價格下跌之後,這些人就被套牢了。這種情形警醒我們:大家以後在自己投資的過程當中,如果遇到了所謂的大牛市、大發展的時候,要有警戒的意識。無數的案例、無數的事實告訴我們,出來混,欠下的早晚都是要還的。〖=B〗美國次級債券的危機,重創了美國的金融系統和美國的房地產系統,使得美元加速貶值。美元加速貶值,轉化成了人民幣升值的壓力。
匯率其實是一個非常復雜的決定機制,匯率是貨幣的核心,貨幣是金融的核心,金融是經濟的核心。在美元、歐元、石油、黃金這些國際重要的金融要素裡面,都是大國博弈的結果,都是各個國家之間主流利益集團博弈的結果,是各個階層利益最大化博弈的結果。凡是既得利益者,都想辦法把這些規則和原理去固化,中國作為一個後發的發展中國家,就是和這些既得利益者進行連續博弈的一個過程。
匯率是國與國之間經濟博弈的結果,也是政治博弈的結果,也是就業、貿易摩擦等諸多因素參與博弈過程的結果。人民幣自2005年以來進入持續升值軌道,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受到美國經濟結構調整、貿易結構失調和失業率趨高壓力的影響。急劇放大的一般性貿易逆差、由於產業結構調整造成的結構性失業率的上升使得美國的政黨、政府不得不通過對中國施加壓力的方法來上演對美國選民的政治宣傳秀。
雖然人民幣兌美元的升值改變不了美國失業率居高不下的現狀,卻是大國之間博弈的一個力量。同時,中國的博弈力量也在增長,國務院副總理王岐山2008年6月參加「中美年度戰略經濟會議」時就明確提出對美元持續政策性貶值的批評,而由於國際經濟一體化程度的加深,特別是大型跨國公司全球產業布局的完成,人民幣匯率單邊上升所帶來的利益和損失常常是沖抵的,很難有哪個國家是絕對的受益者或者淪為百分之百的受害者。
〖=QLTS〗〖=4〗在這種情況之下,無論是地方政府、產業協會,還是企業,都無法左右或干預、影響宏觀經濟。我們只能做到,首先充分去理解,然後積極去應對,這才是一種正確的方法和心態。抱怨是沒有意義的,漠然置之不理更是大錯特錯。〖=B〗我們要極為清醒地看到金融大地震有可能產生的損失,對一個國家、產業、企業和民眾的影響可能會遠大於自然大地震。
日本在1985年以後處理日元兌美元匯率政策就出現了重大失誤。當時,日本經濟歷經戰後40年重建已然成為龐然大物,從規模上看僅次於美國,GDP已經達到了美國的60%,在特定產業和製造技術領域甚至超越美國水平。日本經濟發展的重要原因在於政府採用了出口導向型戰略,因此,經濟的發展就導致日本製造產品像潮水一樣湧向全世界,特別是湧向美國,引發美國對日本出現持續而巨大的一般性貿易逆差,招來美國勞工組織和產業保護勢力的強烈抗議。
這種抗議很快轉換成一種政治力量,向日本政府施加巨大的壓力。1985年,美國在紐約市中心的廣場飯店召開西方七國會議,強烈要求這些發達國家經濟盟友改變當前經濟政策,通過本國貨幣對美元的升值來減少對美國的貿易順差,幫助美國緩解因為巨大貿易逆差而導致的經濟和政治不穩定,同時,加大對美國資本市場的投資,意圖通過資本項下的資金節余來彌補一般性貿易導致的逆差。
在西方發達國家中,日本是美國貿易逆差的主要來源,因此也是在本次會談中受到壓力最大的國家。日本被迫快速進入升值軌道。日元兌美元的匯率從250∶1一路飆升到了120∶1,稍經反復之後又繼續摸高,最高達到了79∶1。在這樣快速升值的過程中,日本國內資產價格出現大幅度攀升,以日本地產價格為例,最高的時候,日本皇室擁有的一座皇宮所佔土地的估價幾乎可以買下美國整個加利福尼亞州。日本國民一夜之間成為世界收入最高的群體,他們瘋狂地購物、購買藝術品、購買全球市場的股票、購買建築物,大批大批地周遊歐美國家,所到之處給人留下的印象是:日本人真富裕。
這種經濟上的樂觀主義情緒甚至迅速蔓延到政治上。20世紀80年代,日本有一本轟動國際社會的名著就叫《日本可以說不》。這本書中所流露出來的經濟獨立引發的政治雄心令全世界為之側目,甚至有媒體驚呼,即將到來的21世紀將是日本世紀。
在《廣場協定》簽訂後的五年裡,日本在當時超低利率政策之下,資產的價格大幅度抬升,房地產價格上升了四倍,股票的價格上升了四倍。但是,好景不長,國際投資資本早就看好日元升值帶來的巨大商業利益,因此先是一致看高日本兌美元匯率,其後又通過「遠程核打擊」做空遠期外匯指數拋出日元,導致日元兌美元匯率出現巨幅波動,隨後出現了資產泡沫的緊縮,這個大泡泡被吹破。國際游資撤出日本,股市跌幅高達70%,房地產跌幅達60%,如此整體性、全局性暴跌,勢必對一個國家的整體經濟產生重大負面影響,其毀滅性與嚴重後果無異於一場金融大地震。
日本經濟迅速進入不景氣時代,企業被迫大量裁員,銀行被迫縮緊銀根。曾經被作為日本經濟奇跡謎底的「銀企聯盟合作模式」遭受到了沉重打擊。一批金融機構破產,國內市場需求持續低迷,由於匯率的不穩定甚至影響到了國際出口市場信心。以出口為導向的出口經濟政策不得不進行轉型。日本此次金融戰敗造成的損失絕對不會小於二次世界大戰戰敗的損失。直至今天,這段「失去的十年」對東亞經濟和中國經濟的影響依然深刻。
從日本經濟的戰敗中,中國學會減少通過政府去人為設計大型財團,避免銀行與企業之間無風險控制的合作,強調保持匯率的穩定性和對外匯的嚴格管制。同時,日本金融危機所引發的產業外移也促成了東亞經濟特別是中國經濟繁榮時代的到來。
無獨有偶,在10年前,東南亞的金融危機也對東南亞的長期發展產生了顛覆性的影響。我們知道,在這之前,亞洲經濟奇跡被全世界所矚目,亞洲四小龍、亞洲四小虎的快速發展,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但是,東南亞的金融危機就像一場大地震一樣終止了所謂的亞洲奇跡,在整個過程當中,亞洲損失真金白銀至少在數千億美元。
相比金融危機後的日本與東南亞企業,今天的中國企業賺錢無疑要容易得多,這就是一個宏觀經濟環境對一個產業和企業的影響。當宏觀經濟環境好的時候,其實誰都能掙錢,無非是多與少。水平差的人也能掙錢,大家相差不大。當宏觀經濟環境不好的情況下,卻連聰明人都很難掙到錢,好的企業掙錢都相當不容易。
我們對這樣的金融大地震要有深刻的認識,東南亞金融危機是在貨幣貶值的過程當中,出現了巨大的金融大地震。日本是升值後動盪,而東南亞國家是劇烈貶值,但是,同樣的結果都是股票價格大幅度下跌,房地產泡沫破裂,銀行系統出現大量的呆壞賬,銀行被迫關門,企業被迫關閉破產。
在這裡面,我們看到,房地產、股票這些資產的泡沫早晚都是要破的。最重要的就是提醒我們中國的企業家和職業經理人,我們的金融知識必須補充與提升,否則將蒙受嚴重的損失。與日本和東南亞相比,各位讀者朋友的金融知識還相差甚遠。當金融大地震來臨的時候,他們都出現了應對上的錯誤,都沒有進行積極的預防,那更何況我們呢?所以,金融大地震,對產業、對企業、對一個國家的整體經濟、對民眾產生的影響,將遠大於自然大地震,我們必須要提前做好充分的應對和積極的預防准備。
美國經濟的秘密任何一個國家都必須考慮到兩種交易對本國貨幣流動性的重大影響,一種是貿易往來所產生的結余;另一種是資本型交易所產生的結余。進出口貿易中間,出口所產生的收入大於進口的各項支出,就稱之為順差;反之,則稱之為逆差。在資本項下的交易,如果流入的資本大於本國流出的資本,這稱之為資本上的順差;反之,則稱之為在資本上的逆差。
任何一個經濟體必須在這兩者之間尋求一種資金流動的平衡,也就是說,如果你的一般性貿易方面產生了大量逆差,你就必須在資本性項目下產生足夠的順差,以此平衡整個資金流動。如果不能夠產生足夠的平衡,比如說,一個國家在一般性貿易以及資本性的項目之下都持續地出現逆差,就會導致這個國家在經濟層面上出現收支不平衡,這種收支不平衡達到一定規模後,就會誘發這個國家的金融風險。通過金融風險的擴散,影響到這個國家的一般性貿易和產業結構,影響到該國的生產要素成本和企業經營的宏觀環境,進而深刻地影響到該國企業的競爭力,導致一個國家或者地區的經濟衰退。
因此,任何國家,不管它是什麼樣的性質,都努力追求這樣一種平衡。眾所周知,美國在一般貿易上的逆差非常大,以中美貿易為例,2007年度,美國對華貿易逆差已經超過2000億美元。美國大量的一般性對外貿易逆差,必須通過資本項目下的收支結余來進行平衡。因此,美國經濟的一個很大特點就在於,它必須通過金融的手段來控制產業,同時,也必須通過金融手段來實現自身的收支平衡。
所謂金融的手段,說得簡單一點就是,美國必須持續地在經濟生活中間,要麼通過自身的信用實現持續的負債,要麼通過自身資本市場足夠高的回報率來吸引投資和投機的外來資本。除此以外,別無他法。
因此,美國保持龐大的國債來維持一般性貿易失衡下的經濟運轉。但又不能僅僅依靠龐大的國債,它必須發育出來足夠多的、足夠想像空間的龐大資本市場,而這個資本市場必須源源不斷地給投資人帶來更大的回報、更高的預期和更有效的金融產品,以便不斷地吸引世界各國的外匯儲備以及發達國家的既有資本源源不斷地湧入美國,進入到美國的資本市場,以此來實現資本項下的節余,對沖一般型貿易的逆差,形成國際收支平衡。
〖=QLTS〗〖=4〗就美國經濟的特點來講,實質上它是一種金融經濟。金融經濟就必須強化它的信用和它的回報率。因此,美國必須不斷地製造出高於世界平均水平的回報率,並依託這個高水平的回報率來吸引海外資本,以實現美國經濟的平衡。〖=B〗按照經濟學的一般邏輯,回報率從哪裡來呢?回報率是從生產要素的使用效率中來,回報率是通過不斷增加對勞動力、資本、技術等等類似的要素的投入來獲取。如果美國不能保持高於世界平均水平的要素投入,或者說美國不能保持遠高於世界平均水平的要素投入效率,則美國經濟無法保持對外部資本的強大誘惑力,也就無法保持自身經濟的正常循環。因此,美國必須在生產要素的投放和生產要素投入效率方面高於世界平均水平,以解決吸引資金的問題。
這種吸引效能如果通過傳統產業來實現,那將非常之困難。因為傳統產業的局限,現代技術的傳播,現代人力資源開發的速度,後發展中國家有很強大的後發優勢,通過快速的模仿,通過密集的人力資源使用,通過資金與資本的密集型投入,很快地形成一種後發的追趕優勢,因此,單純靠傳統產業上的生產效率提升,美國很難獲得高於世界平均水平的增長率,也很難吸引世界資本流向美國。
美國的做法就是通過不斷地開展所謂的金融創新,推出所謂創新的金融衍生產品,從而不斷地提出更加具有誘惑力的回報水平,以便吸引來自全球范圍內的龐大資金。
⑷ 人民幣貶值的原因是什麼2017年人民幣匯率的趨勢如何
人民幣貶值的原因是什麼?
最近一周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快速走貶,更多是美元指數走強的真實映射,其中未必有什麼特別的政策含義。直白地講,盡管從中期來看中美兩國利差分化是真實存在的背景,但最近一周以來人民幣快速連續貶值的狀況可能難以持續。特朗普的當選可謂一個黑天鵝事件,這加劇了市場的波動概率。而當不確定性上升的時候,資金選擇美元資產是一種避險行為,這與長期趨勢是兩個概念。
2017年人民幣匯率的趨勢如何?
未來人民幣匯率的走勢將直接取決於中短期的內外政策環境如何交叉。
從內部來看,明年我們在穩增長和去產能之間如何權衡,將決定利率中樞如何確定,進而直接影響匯率。目前來看,出於抑制資產泡沫、管控市場整體杠桿率考慮,央行已經在近期引導銀行間市場資金面走向緊平衡。監管政策上,當下無論是房地產還是整個大資管市場,整體趨勢也都轉向趨嚴。只是這種狀況能否在明年開年後仍然持續,目前還不得而知。
從外部環境看,美聯儲的政策選擇將在中短期直接影響匯率走向。從長期來看,美聯儲率先走出低利率周期將是確定的,但短期的政策反復仍可能存在。以今年上半年為例,美聯儲在完成首次加息動作之後數次按下「暫停鍵」,導致整個上半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整體穩中微升。這種格局直到下半年美國國內相關經濟指標出現顯著好轉之後,才被逐漸打破。
⑸ 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下降什麼原因呢
近段時間是央行為了抑制熱錢的投機行為,所以下調匯率的,屬於正常現象,回吐了之前的過快的漲勢
⑹ 美元兌人民幣匯率為什麼有這么大的變化
匯率波動主要取決於兩大因素:一、國家的貨幣政策;二、國際收支平衡。
美元兌人民幣波動大嗎?從近年來看比較大,比如2018年4月份還徘徊在6.3左右,而如今徘徊在6.8左右,波動率(6.8-6.3)/6.3=7.9%左右。
但是相較於外國貨幣,美元兌人民幣還是較為穩定的,比如世界兩大貨幣歐元兌美元,2018年4月份還徘徊在1.23左右,而如今徘徊在1.13左右,波動率(1.13-1.23)/1.23=-8.1左右,在美元對人民幣之上。
除此之外更別說別的相對較小的貨幣,比如美元兌日元等波動率更大。
因此,不要看到近年我國匯率波動較大,而判定我國匯率不穩定。我們要放眼世界,看整個匯率市場波動。如放眼整個世界,我國的貨幣還是相對穩定的,不必有過多的疑慮。
接下來再來分析一下,近年美元兌人民幣為什麼會走高?
一、國家的貨幣政策
近年來美國經濟向好,實行貨幣緊縮政策,連續不斷加息(近期開始實施貨幣寬松政策),美元指數一直上揚,2016年12月末達到103(如今為96),為2003年以來的新高。那麼美元相對他國外幣,必然走高,包括我國貨幣,比如2016年12月末美元兌人民幣幾乎要突破7。
當美國企業沒有市場競爭力,維護其自身利益(霸權主義),那麼它便會排斥一切,包括華為中興等企業,以及加各種關稅來阻撓競爭對手進入本國市場。
而貿易戰一旦打起,必然會影響匯率走勢,利好逆差方,而不利於我國作為順差方,也進一步促使我國匯率走低。
⑺ 人民幣匯率變動原因
國際收支變動
國際收支變化是決定人民幣匯率的重要因素,反映了外匯市場供給變化對人民幣匯率的影響。如果國際收支順差,外匯市場的外匯供應將增加,外匯將貶值,人民幣將升值。如果國際收支惡化,外匯供應將下降,人民幣將面臨貶值壓力。
長期以來,中國的貿易順差和資本賬戶翻了一番,人民幣也保持了升值趨勢。如果中國的國際收支順差下降,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將減緩,雙向匯率變動的可能性將增加。
央行的調控
外匯市場的參與者除了買賣雙方之外,還有中央銀行的調控,中央銀行是外匯市場中最大的參與者,可以影響匯率走勢。在人民幣升值的情況下,為了控制人民幣的快速升值,穩定匯率,中央銀行需要在外匯市場上購買以本幣計價的外匯。
你買的外匯越多,調控力度就越大,這也體現在外匯儲備的增加上。如果外匯儲備增加,中央銀行的調控力度可能就越大。1~5月,中國外匯儲備大幅增加,6月份出現116.67億美元的大幅下降,反映出隨著人民幣升值壓力的緩解,央行干預壓力在下降。
熱錢的流動
如果國際投機資本流入,外匯市場的外匯供給將增加,人民幣升值壓力將加大。如果投機資本外流,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就會減緩。中國新修訂的外匯條例加強了對熱錢流入的控制。同時,人民幣預期升值幅度減小,投機資本利潤空間縮小,投機資本外流增加,人民幣升值步伐放緩。
公眾預期
如果公眾期望人民幣匯率繼續升值,公眾持有的外匯就會減少,盡快進行外匯結算,減少人民幣升值帶來的損失,人民幣升值壓力也會加大,升值步伐也會加快。如果公眾期望人民幣匯率貶值,他們更願意持有外匯形成外匯存款。
據中央銀行統計,長期以來,中國外匯存款基本保持在1500——1600億美元左右,變化不大,也表明在人民幣升值預期的情況下,居民比存款更願意結匯。
美元價值的變化
人民幣與美元的匯率是人民幣與美元的比率,反映了人民幣與美元在當期的購買力。在一定的名義匯率水平下,如果美元貶值,人民幣幣值將相對上升,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將很大。如果美元升值,人民幣幣值將相對下降,人民幣升值壓力將下降。例如,在最近美元持續走強的情況下,人民幣對美元不斷貶值。
通貨膨脹的變化
如果中國的通貨膨脹率高於美國,人民幣的相對價值,即購買力下降,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就會減輕。相反,如果美國的通貨膨脹率高於中國,美元的價值就會下降,人民幣的價值就會相對上升,人民幣就會面臨升值的壓力。目前,中國的通貨膨脹率雖有下降趨勢,但仍高於美國。人民幣幣值相對下降,人民幣升值的壓力也有所緩解。
⑻ 近期美元對人民幣匯率變化趨勢及原因
近期消息抄面仍舊平淡,美元指數反彈乏力,人民幣貶值壓力繼續淡化。短期市場料延續窄幅整理行情,關注晚間美聯儲利率決議。
由於近期銀行間流動性整體緊張,美元/人民幣短端掉期略有上升,並小幅推升長端掉期至1,300點附近,但預計進一步上升空間有限。
人民幣兌美元即期上日收報6.8965,夜盤終報6.8965。今日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報6.8892,上日為6.8956。人民幣兌美元即期成交額為143.5億美元,上日半日為112.2億美元。
海外無本金交割遠期外匯(NDF)市場上,美元/人民幣一年期品種報在7.082,上日尾盤為7.0955。香港的離岸人民幣兌美元即期報在6.8885,與在岸即期價差倒掛35點,上一交易日尾盤報6.8895。
全球匯市方面,美元/日元周三亞盤交投於6周高點下方。市場等待美聯儲政策聲明,以期望從中尋找利率前景線索。
⑼ 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變動趨勢及原因
由於美元指數走強,非美貨幣普遍表現低迷,人民幣持續貶值是大概率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