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2014年空調價格戰 空調以舊換新2014 空調是格力還是美的好
感謝您對美的空調的關注與支持!
美的空調是最早進入空調行業的、美的空調在「以消費者為中心,踏踏實實做好產品「的戰略指引下,在品質剛性的指導下不斷提高產品品質,做精品。美的空調在變頻市場上的持續領跑,除了規模化製造,關鍵是建立了一條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變頻空調技術產業鏈,從變頻控制晶元、變頻控制演算法、直流變頻壓縮機、直流無刷電機、到變頻整機的製造工藝和品質管理,美的都形成了一套獨有的技術創新智慧。目前非常受市場歡迎的」美的一晚1度電「產品就是在這種戰略指導下開發出來的。「一晚1度電」節能科技是以「高效全直流製冷系統」和「0.1赫茲精控科技」為支撐,具備0.1W超低耗電待機、0.1hz超低頻率運行、±0.1度恆溫精控三大核心技術,運用專利(專利號:201210236422.X)ECO節能運行模式將8小時(一晚通常指22:00-06:00睡眠時間)所需的製冷耗電量以最經濟的模式運行來實現的。比如美的一晚一度電升級版「譽弛」這一款來說吧:它不管從外觀上、空調性能方便都是超高評價的、並且空調採用了高效全直流變頻製冷系統壓縮機,0.1Hz超低頻率運行,功率低至20W,超低耗電;0.1W超低耗電待機,省電高達20倍,創新應用「ECO節能模式」,通過高效全直流變頻製冷系統與0.1Hz精控科技的高效匹配,將空調在通常一個夜晚8小時睡眠周期內所需的製冷耗電量以經濟模式運行。更多內容詳情請登陸美的官方網站查詢:http://www.midea.com/cn/Household_Procts/household_air_conditioner/bgskt/201308/t20130823_28793.shtml
美的空調在全國擁有10000多個專業服務網點,12萬人的專業服務隊伍,可同時接通1300線且面向全國24小時開通的售後服務電話,讓消費者享受到完善的售後服務保障。
如仍有疑問、歡迎向美的企業知道提問;在此祝您工作順利、生活愉快!
㈡ 格力空調為什麼比美的貴是質量問題還是什麼
最主要的原因就在於格力空調的耗電量一直是最低的, 其中格力變頻空調一直強調是變頻的准確的說就是當室內溫度達到了空調設置的溫度的時候,空調壓縮機可以停止運行,停止的時候是不耗費一絲電量的,比起一些固定式空調要節省百分之三十的電量,那麼相對的,你每個月的電費就比普通空調少支付了百分之三十的電費,估計兩年下來,電費的費用也可以買一個好一點的格力變頻空調了。
相對價格要高一點的屬於格力變頻空調,但是如果花低價格買一個普通的不被信賴的變頻空調,那麼每天的耗電量也不會得到你想要的數據,一般來說普通變頻空調是之所以價格低,是因為它的壓縮機不是自主研發的,所以不能得到保障,格力空調專賣店自主研發的壓縮機可以精準的感應室內溫度,並且使用壽命長,值得人們信賴。
㈢ 擁有「核心科技」的格力為何要舉起「價格利器」
1月26日,格力電器向全國經銷商發出「另外111.1億元的優惠」通知,將雙十一降價促銷從網上燒成離線,從一天燒到開始日期,沒有結束日期。
2004年春,國美電器本著「薄利多銷」的原則,未經格力同意,降低了格力在成都的零售價。董明珠很生氣,立即停止了對國美電器的供貨,並要求國美電器道歉。國美電器遇到董女士的堅硬骨頭時,她別無選擇,只好道歉,但黃光裕如何吞咽口臭,決定清理格力電器。格力電器上市後便建立了自己的渠道。這就是著名的「歌美之戰」。
此後,「堅決不打價格戰」成為「格力模式」,格力和董明珠是如此「堅決不打價格戰」,為什麼他們率先發動價格戰呢?冬季?
在業務中,「價格戰」通常可以用來清理庫存。為了減少庫存商品佔用運營資金的情況,可以採用價格手段迅速降低價格。格力的財務報告顯示,19個三季度的庫存為195.24億美元,較2018年第三季度的116.62億美元增長67%,但同期銷售收入從1500.05億美元增長至1567.66億美元,僅比去年同期增長4.4%。增長率遠高於銷售收入的增長率。
從數據上看,格力的銷售增速明顯放緩,增長壓力比較大,庫存增長過快,存在一定的庫存壓力,通過降價消化庫存是合理的。但是,格力經銷商回答說,促銷的「均悅」和「 T雙」系列是格力的低端機型。他們的庫存不大,銷售比例也不大。所有訂單均已消化,因為訂單現在需要更長的交貨時間,並且製造商必須組織生產。從這個角度來看,格力降價應該有其他戰略意圖,但是由於我們無法掌握格力的庫存結構,因此促銷模型的成品庫存可能不多,但半成品和零件庫存也更多可能。
㈣ 如何看待格力空調所發起的價格戰
格力是很注重科技和品質的人,它的產品本身就傾注了很多成本,再加上品牌效應,自然價格會比國內其他品牌要高一點。面臨雙十一,任何廠商都是會做活動的,只不過是活動大小而已。
㈤ 每年空調價格戰出現的空調最低價格一般在幾月份
空調的價格戰一般是在十一左右
因為牽涉到天氣變涼,公司年底清倉,以及各個部門一年業務量的問題
所以每年的十一期間商家會抓緊最後的機會大打價格戰.
㈥ 2015年格力空調搞價格戰 對別的空調廠家有什麼弊和利
表面上庫存高企,背後則是國內經濟增長放緩,房地產市場不旺,整個空調業的壓力增大。格力電器去年銷售收入已達1200億元,今年要沖1400億元,其上半年銷售收入600億元左右,下半年必然要沖業績。
作為格力的勁敵,美的空調的有關人士表示:「我們不怕,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事實上,美的空調也在全國范圍進行大力度的降價促銷。
「老大老二鬥法,殃及池魚,受傷的恐怕是中小品牌。」張彥斌分析說,不過格蘭仕、志高、奧克斯等空調廠已紛紛跟進,並不願意份額被搶去。
張彥斌認為,目前空調業仍有一定的降價空間,一是主要原材料銅的價格,每噸已跌到5萬元;二是國內空調壓縮機的產能已達2億台,是全球空調需求量的將近兩倍,激烈競爭導致價格下降。「這兩年包括今年上半年,空調上市公司的利潤增幅都高於收入增幅,這留下了空間。」
關鍵看延續時間,上述空調業資深人士認為,如果國慶促銷效果好,消化掉庫存,則或停止;如果效果不理想,預計格力的價格競爭會延續一段時間,這會直接影響行業的利潤水平。
「我們現在很難受」,一家中型空調廠的負責人坦言,空調業雙寡頭的局面已經形成,格力、美的佔了市場約六成的份額,目前叫得出名、有一定規模的空調品牌就10多家,經過這次價格戰,預計市場集中度還會進一步提高,「我們避開戰火,向智能空調轉型」。
㈦ 格力空調銷量下降,董明珠接下來會打價格戰嗎
格力空調銷量下降,董明珠接下來肯定會打價格戰的。
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家電行業的成績單都比較差,尤其是像格力這類的大家電龍頭,根據2020年上半年的財報顯示,格力電器上半年實現營收695億元,同比下滑28.57%;實現凈利潤63.62億元,同比下滑53.73%。相比之下,美的集團的數據要比格力好得多,上半年營收1390.67億元,同比下降9.56%,凈利潤為139.28億元,同比下降8.29%。另外據統計,美的第二季度已經開始利潤轉正。不僅如此,格力生活電器收入22.2億元,同比下降13.36%,智能裝備收入2億元,同比減少49.6%;而美的消費電器收入530.35億元,同比減少9.11%,機器人及自動化系統收入95.23億元,同比減少20.79%。
事實上,董明珠接下來是必定會打價格戰的,從上半年的情況就看得出來,上半年,格力、美的空調銷售均價分別下降722元、426元,銷售均價分別為3931元、3286元。從這里來看,格力空調的價格明顯高於美的,還有一定的降價空間,自從今年的7月以來,新的空調能效標准頒布,隨著新產品的迭代,舊能效產品面臨清庫存的壓力。對於企業來說,最行之有效的應對措施就是打價格戰。因此,在可以預見的未來,董明珠一定會打價格戰。
㈧ 空調行業出現普遍價格下降,這是行業衰落的預兆嗎
在很多空調廠家、商家看來,市場非常不好:不僅是消費需求釋放不充分,關鍵是對未來感覺黯淡,看不到以往那種憧憬和希望。甚至包括龍頭企業也流落出悲觀情緒,否則格力強勢的董姐不會輕易說軟話,放棄今年格力空調的增長目標。
如果只是從市場監測數據來看,市場並差不到哪兒去。畢竟按照數據顯示,全行業上半年終端銷售是持平的,也就是說上半年銷量是在去年同期之上,但是因為今年價格戰的緣故,銷售金額確實有所降低。或者說總體維持在行業的一個高水平之上。
既然如此,為什麼眾多空調產業的廠家普遍感覺不好,有的放話服軟,有的走馬換將,還有的急著調整策略。空調經銷商也是叫苦連天,埋怨夏季天不熱,歸咎股市暴跌套牢消費者,有的還放話年底清倉後便關門大吉。
商家更是如此,原本商家競爭環境就比廠家更為復雜,除了傳統商家的自相競爭外,電商的迅速崛起,搶奪了傳統經銷商不少的份額,更重要的是電商的咄咄逼人,從心理層面打亂了傳統經銷商的心態。
㈨ 白電雙雄「斗業績」:格力再遭美的碾壓,董明珠如何翻盤
我認為董明珠肯定會不斷研發新產品,提升自己在技術上面的優勢,只有這樣董明珠才可能翻盤。如果格力空調沒有技術上的優勢,再加上整合資源不到位,肯定會處於下風。唯有在技術上打開突破口,自己才能取得最後的勝利。從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中就可以看出,只有掌握核心科技的企業,才能立於不敗之地。如果自己沒有核心科技,那麼自己早晚也會被淘汰。
因為企業與企業之間的競爭,無論是技術的競爭還是產品的競爭,都有可能引領企業未來發展的方向。所以我們要正確看待競爭這種事情。只要競爭屬於正面競爭,那麼對企業而言無疑是增強企業生命力和企業價值的關鍵所在。因為只有良性的競爭才能帶動良性的發展,一家企業如果陷入到惡性競爭,並且打起了價格戰。那麼對企業而言肯定是不好的,不僅會讓企業陷入到價格戰惡性循環中,而且還會讓企業做不出高端產品,失去了做高端市場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