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加權平均法單價計算公式
加權平均法是指標綜合的基本方法,具有兩種形式,分別為加法規則與乘法規則。
加權平均法又稱"綜合加權平均法"、"全月一次加權平均法"。存貨成本,計算出存貨的加權平均單位成本,以此為基礎計算一個月發出存貨的成本和期末存貨的成本的一種方法。
存貨的加權平均單位成本=(結存存貨成本+購入存貨成本)/(結存存貨數量+購入存貨數量)
庫存存貨成本=庫存存貨數量×存貨加權平均單位成本
本期發出存貨的成本=本期發出存貨的數量×存貨加權平均單位成本
或=期初存貨成本+本期收入存貨成本-期末存貨成本
加權平均法,在市場預測里,就是在求平均數時,根據觀察期各資料重要性的不同,分別給以不同的權數加以平均的方法。
其特點是:所求得的平均數,已包含了長期趨勢變動
拓展資料:
加權平均法,利用過去若干個按照時間順序排列起來的同一變數的觀測值並以時間順序數為權數,計算出觀測值的加權算術平均數,以這一數字作為預測未來期間該變數預測值的一種趨勢預測法。
加權平均法可根據本期期初結存存貨的數量和金額與本期存入存貨的數量和金額,在期末以此計算本期存貨的加權平均單價,作為本期發出存貨和期末結存存貨的價格,一次性計算本期發出存貨的實際成本。
『貳』 加權平均價是什麼意思
比如A隊4個人,B隊6個人,那麼平均就是(4+6)/2=5人,這里的權數是0.5,對於每個隊來說,乘上回0.5相加就是平均數。答
假設A隊4個人都是小孩,每個小孩算半個大人,B隊都是大人,那麼總共的人數就是(0.5*4+6)/2=4個大人,這里A隊前面的就是權數。
加權平均價和這個差不多,假設是股票哈,A股票有300股,每股
4元,B股票有700股。每股6元,那麼加權平均價就是
300/(300+700)*4+700/(300+700)*6=5.4
其中A的權數就是300/(300+700),
B的權數就是700/(300+700)。
就是按照比重乘上價格的意思
『叄』 怎樣算加權平均價
加權平均法對於普通人來說可能比較陌生,但對於我們在財會人員來說,這可是每月都要進行一次的操作。因為在會計工作中,加權平均法一般會被用來計算月末的成本結算。
加權平均法就是全月一次加權平均法,對於貿易型公司來說,最普遍的應用就是將當月全部進貨數量加上月初存貨數量作為權數,去除當月全部進貨成本加上月初存貨成本,計算出存貨的加權平均單位成本,以此為基礎計算當月發出存貨的成本和期末存貨的成本的一種方法。
用公式來表示就是
存貨的加權平均單位成本=(月初結存貨成本+本月購入存貨成本)/(月初結存存貨數量+本月購入存貨數量)
月末庫存存貨成本=月末庫存存貨數量×存貨加權平均單位成本
本期發出存貨的成本=本期發出存貨的數量×存貨加權平均單位成本或
=期初存貨成本+本期收入存貨成本-期末存貨成本
我們舉個例子來學習一下:
A企業的商品成本是30元,購買了10個,B企業商品的成本是20元,購買了20個,那我們買A企業商品和B企業商品的平均價格是多少呢?
普通人可能會直接用(30+20)/30,但這種方法其實是不對的,因為數量不一樣,價格也不一樣,而加權平均法裡面涉及到的「權」,其實就是指數據出現的次數,在這個例子中,就是指購買的數量了。只有當各項數據一致的時候,他們的權重一樣,則加權平均數就等於算術平均數,但在這個例子里顯然不是,所以我們要用加權平均法來算,用所買的數量作為權數,進行加權平均,具體的計算方法是:
(30*10+20*20)/(10+20)≈23元/個
『肆』 什麼是加權平均單價
加權平均價是指用數量作為權數進行平均計算的價格。
中文名稱
加權平均價
用 途
進行平均計算的價格
歸 屬
統計學
實 例
石油價格計算等
『伍』 怎樣用EXCEL表中求加權平均價
輸入
=SUMPRODUCT(A2:A5,B2:B5)/SUM(A2:A5)
詳見附圖示例
『陸』 什麼是加權平均價
加權平均是統計學的一個概念,一組數據中某一個數的頻數稱為權重,簡單說就是,數值乘以頻數再除以總數據個數 就是加權平均了。
加權平均就是,每個數乘以自己所佔的份額(%),然後加起來的和。
比如:一種物品,它有A、B、C、D四種報價,各自的份額為20%,15%,30%,35%則加權平均數(價)就是(A*20+B*15+C*30+D*35)/100
黃金報價:
有最高價和最低價2種,其中最高價261.79,佔57.3%;最低價255,佔42.7%。
那黃金的加權平均價為:261.79*57.3%+255*42.7%=258.89
『柒』 加權平均價的公式
加權平均法是指企抄業以襲庫存材料的數量為權數,平均計算其單位成本,以此作為發出材料存貨的計價標準的一種方法。加權平均單位成本,一般於月末計算,因此,又有「月末一次加權平均」之稱。其計算公式:
① 加權平均單位成本=(月初結存材料實際成本 本月收入材料實際成本)÷(月初結存材料數量 本月收入材料數量)
②發出材料實際成本=發現材料數量×加權平均單位成本
例:現庫存材料明細賬所列圓鋼為例,計算如下:
加權平均單位成本=(3200 12800)÷(800 3000)=4.21(元/千克) 會.計奧.網
本月發出材料的實際成本=1100×4.21=4631(元) 會,計奧網
採用加權平均法,核算簡單,計算的平均單位成本比較合理,存貨成本分攤較適中。但由於平均單位成本集中在月本一次計算,發貨憑證的計價、匯總與登記等工作,也都必須因此而集中在月末進行,這既加重了月末核算的工作量,又影響核算的及時性。為了克服上述缺點,人們又提出了另一種加權平均法,即移動加權平均法。
『捌』 加權平均價是什麼
加權平均價是指用數量作為權數進行平均計算的價格。
加權平均就是,每個數乘以自己所佔的份額(%),然後加起來的和。
比如:一種物品,它有A、B、C、D四種報價,各自的份額為20%,15%,30%,35%則加權平均數(價)就是(A*20+B*15+C*30+D*35)/100
黃金報價:有最高價和最低價2種,其中最高價261.79,佔57.3%;最低價255,佔42.7%。
那黃金的加權平均價為:261.79*57.3%+255*42.7%=258.89
(8)加權平均價格擴展閱讀:
加權平均法可根據本期期初結存存貨的數量和金額與本期存入存貨的數量和金額,在期末以此計算本期存貨的加權平均單價,作為本期發出存貨和期末結存存貨的價格,一次性計算本期發出存貨的實際成本。
上月月末材料或產品平均單位成本=上月月末結存材料或產品金額/上月月末結存材料或產品數量。這種方法適用於前後進價相差幅度不大且月末定期計算和結轉銷售成本的商品。
只在月末一次計算加權平均單價,比較簡單,而且在市場價格上漲或下跌時所計算出來的單位成本平均化,對存貨成本的分攤較為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