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人民幣什麼時候能取代美元成為國際結算貨幣
按照目前的情況是沒指望了
泡沫經濟體的貨幣,最終會和手紙一樣
② 人民幣能取代美元的國際地位嗎
不得不說,美元至今為止在全球仍然享有霸權地位。或許是因為霸權位置坐得太久,所以也助長了美元的蠻橫,以致遭遇越來越多國家的不滿。但是,美元的霸權地位並非牢不可破,如果全世界除美國之外的國家都聯合起來的話,徹底拋棄美元也並非不可能。如果有一天美元的霸權地位不再,甚至全世界的國家都不再使用美元,會發生什麼?
如果各國不再使用美元,會發生什麼?
首先,如果美元被拋棄,肯定需要一種新的國際貨幣作為替代。這種新貨幣會是什麼?雖然有人認為會是人民幣,但從客觀角度看,人民幣還很難取代美元的位置,最有可能的應該是歐元。歐元是目前與美元實力最接近的貨幣,尤其是在全球支付市場的佔有率上,歐元只比美元少了4%左右。
那人民幣呢?不用懷疑,雖然人民幣取代美元的可能性很小,但美元一旦失寵,人民幣的地位肯定會大幅提高,擠進前三應該是沒有問題的。所以,在全世界不再使用美元後,歐元可能會成為最大贏家,而人民幣也將得到很大好處。
其次,如果全世界放棄美元,美國將遭到沉重打擊。美國印了那麼多美元,一旦美元失去國際貨幣的地位,美元毫無疑問將大幅貶值,甚至變得一文不值。美國將陷入惡性通貨膨脹,經濟陷入蕭條。而美國人現在欠的那麼多債務可能幾代人都還不完。所以,一旦全世界都不再用美元後,美國或許就會變成現在的委內瑞拉的樣子,甚至更慘。
再次,中國也會受到一定波及。美國是中國的最大貿易國,中國每年可以從美國賺幾千億美元,如果美國經濟陷入蕭條,對中國的貿易和經濟也肯定會有不利影響。而且中國還有3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其中大部分都是以美元和美債的形式存在的。如果美元大幅貶值,這些外匯儲備必然會受到很大損失。當然,去美元化畢竟不是一兩天就能完成的,在這期間,中國可以逐步減小對美貿易和美元的依賴,把損失降至最小。
最後,美元如果失去霸主地位,中國將加速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就算美元的地位沒有被取代,中國的經濟總量超越美國也是遲早的事,只不過有了美元被取代這一出之後,速度會加快。如果以目前的經濟增速,中國的經濟總量超越美國大概還需要11年左右,可如果美國經濟增長陷入停滯,中國經濟繼續維持現在的增速,只需6年時間就能趕超美國,就算中國經濟增長下降至5%,也能在8年左右的時間趕超美國。
③ 韓祖平:人民幣會取代美元嗎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13日的表態暗示其將把人民幣納入儲備貨幣籃子,也就是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中。這樣看來,總有一天人民幣會取代美元。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很可能在11月30日的會議上對該傳聞進行官方確認。我們估計IMF將給予人民幣在這個籃子中大約13%的份額。今年7月,IMF提出了關於人民幣的一些技術性問題,而中國也迅速回應把問題解決了。這些問題包括把人民幣的隔夜回購利率調整至即期匯率的水平(許多分析師把此舉錯誤解讀為蓄意貶值)。
相比起中國人均GDP上升至能和西方國家相提並論的速度,人民幣的升值速度會更快。當今全球97%的外匯儲備都投資在四種貨幣上(美元,歐元,日元和英鎊)。這四國的中央銀行濫用它們的儲備貨幣地位,通過量化寬松項目印製紙幣,它們之所以這樣做大部分情況下是因為,這些政府無法推進那些致力於以供應來主導經濟增長的改革。量化寬松政策最終將導致通貨膨脹和(或者)貨幣貶值,反過頭來,這些結果會導致全球嚴重缺乏完整的儲備貨幣。上述種種都預示著人民幣將快速被各國央行採納。
人民幣註定會取代美元成為全球首要儲備貨幣,而中國中央政府債券市場將成為固定收益債券的主要參考市場。由於中國人口比美國多不止四倍,其規模之大註定了上述預測將成為不可避免的事實。如果中美兩國人均GDP按照2011-2015年間兩國各自的平均速度增長,也就是自從美國實行量化寬松政策以來的幾年時間里的增速增長,那麼中國的人均GDP將在2043年趕超美國。
若人民幣成為全球儲備貨幣,人民幣將被各國央行採納,這將使其更加穩定,如此一來,中國資本賬戶開放的速度將進一步加快。中國人民銀行最新公布的資產負債表顯示,在過去幾個月出售了大量美元以後,該銀行10月將轉為凈美元買家。這意義深遠。最終,我們已看到中國10月的通貨膨脹率同比增幅僅為1.3%,這保證了相比現有的儲備貨幣國家,中國政府債券的實際收益率比它們高很多。
④ 人民幣真的能取代美元成為世界儲備貨幣嗎
世界貨幣史可以概括為一種貨幣取代另一種貨幣的過程,下一輪站在國際貨幣舞台主角的將是人民幣。未來15年內人民幣將取代美元,這是基於歷史事實的推斷,也是出於中國自身利益考慮的抉擇。
對於人民幣未來趨勢的質疑,主要來自以下三方面:一是如克魯格曼指出的那樣,各國在貨幣使用上具有很強延續性,很難在短時間內轉為使用其他貨幣。一個常用的論據就是在英國GDP總量落後美國的50餘年內,英鎊仍保持著貨幣上的統治地位。這就意味著即使今天中國在經濟上取代了美國,也不代表人民幣能在短期內取代美元地位。二是中國的金融體系無論在深度、廣度上都不足以支撐起一種國際貨幣,這不僅體現在中國目前對於資本賬戶的種種管制,也反映在金融產品的匱乏和金融市場的流動性不足。三是中國政府能否給予國外投資者可信賴的產權保護,尤其是當中國自身經濟面臨下行壓力時。
總結:事實上,在東亞地區,已經出現了人民幣超越美元地位的跡象。通過對比2005年6月至2008年6月、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這兩個時間段,可以發現東亞10種主要貨幣中盯住美元的貨幣由6個下降至3個。與此相反,盯住人民幣的貨幣由3個上升到7個。一升一降顯示的是人民幣在這一區域的地位正不斷攀升。同時放眼世界其他地區,各國貨幣與人民幣的聯動性正不斷提升,其背後原因是各國與中國貿易往來日益密切。
⑤ 未來美元有可能被人民幣取代嗎
美元未來會被人民幣取代嗎?從美元取代英鎊的過程看,人民幣可能在64年後取代美元地位。但從實際情況來看,這一取代過程可能縮短至50年。
理論的東西就不再分析了,沒有什麼實際意義,很多都是在空談。正因如此,才有了人民幣15年內取代美元的說法。
短期內唱衰美元的聲音可以休矣,不切實際的口號對人民幣發展沒有好處。只有正視二者差距,才能完成最終超越。
⑥ 人民幣什麼時候可以成為世界貨幣,取代美元
預計在2050年左右,這個只是個大概是時間節點
⑦ 人民幣什麼時候能超過美元
人民幣想要取代美元,需要中國的政治、經濟、軍事實力各方面都比美國強大。
現在中國的政治、經濟、軍事實力沒有強大到足以使人民幣能夠成為國際貨幣,或者像美元取代英鎊那樣,用人民幣取代美元是不可能的,現在還沒有這個實力。
英鎊是典型金本位制度,美元是典型的黃金貨幣制度,都有黃金作為他們的後背,人們相信美元和相信英鎊,是相信他們背後的黃金,而中國人民幣一開始就沒有把黃金作為它的價值基礎,就沒有含金量。
人民幣只是作為貨幣推出的,在這種情況下,人民幣顯然走的國際化道路不可能像美元、英鎊那樣,只能從經常項目可兌換向資本項目可兌換。今年2月23號,央行發表了一個研究報告,叫做加快資本帳戶開放的條件基本成熟,何澤榮認為,按照央行的報告,中國到2022年就實行資本項目的可兌換,而問題在於資本項目可兌換之線之後,也未必等不等於人民幣國際化。
要實現資本項目的可兌換,要實現人民幣的國際化,關鍵就是利益的市場化和匯率的市場化,而這兩個市場化不是我們所能夠完全控制的。因此他覺得最好不要設定一個資本項目可兌換的時間表,也不要去用利率市場化或者匯率市場化來完成解決資本項目可兌換的問題,因為中國還沒有具備這方面的東西。
而目前實現人民幣可兌換可實現面臨三個問題,第一個問題人民幣開始兌換就面臨這個難題,美元之所以能夠國際化,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1947年美國提出的馬歇爾計劃,馬歇爾計劃實際上是就是美國對按歐洲經濟經濟恢復發展援助計劃,因此美元之所以能夠大量流向世界,特別是流向歐洲,有馬歇爾計劃起了很大作用,而我們中國現在雖然也對世界一些國家提供支持或者援助,但是我們還沒有可能讓人民幣大量的流向世界各地。
第二,會受到美國的打壓,如果說人民幣要國際化,甚至人民幣成為與歐元和美元一樣的第三大貨幣的話,一定受到美元打壓。
第三,中國現在宏觀經濟是不是已經具備了,或者能夠承受由於人民幣國際化,由於利率匯率市場化所帶來的沖擊,也是值得研究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