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貸款資金 > 全球資金正加速流入中國

全球資金正加速流入中國

發布時間:2021-05-18 14:10:37

⑴ 中國實行強制外匯結算外匯管制,那麼根據國際匯率的變化,資本的流入和就出渠道都有哪些

中國實行外匯結算外匯管制,這個是相對於其他完全外匯開放的國家而言的,內中國大陸現在對於經常項目容(貨物貿易、服務貿易)的外匯流動正在逐步放開;至於您說的資本的流入及流出,跟國際匯率的變化好像沒有多大關系,資本流入大陸,基本上是看好了大陸的經濟發展前景,至於資本的流出,則是有更多的中國企業走向全球的一種投資發展理念。
單純的說資本的流入流出,正常的渠道都是通過銀行。方式可以是匯款,也可以是其他方式;不管採用什麼方式,獲得商務局及外管局的提前批准都是必須的流程。一旦獲得了批准,准備的資金也到位了,任何有外匯經營資格的銀行,都可以辦理,只不過是辦理後要將投資人或者被投資人的信息通過專門的系統反饋給外匯管理局而已。
非法渠道不了解,在此不作答復。

⑵ 我國成為2020年全球最大外資流入國,外資對國內經濟有什麼影響

我國成為2020年全球最大的外資流入國,外資流入對於國內的經濟會造成一定的影響。這是因為外國資本很可能會對於我國的經濟造成一定的影響。外國資本流入對我國進行間接或者直接的投資。通常外國資本流入是通過直接建廠或者是如果相關企業的方式進行投資。這會使得我國的部分行業市場份額被外國企業所佔據或者我國的公司間接被外國人所控制,因此,外國資本的注入會對我們國的經濟產生一定的影響。在一個行業當中,如果出現市場份額較大的企業會對整個行業造成一定的影響。由於技術等原因,使得外國企業能夠以更低的成本價格製造商品,因此不利於本國企業的發展。

外國資本輸入並不是一件壞事,但是也並非是一件好事。因此,對於資本注入,我們應當將其看作一把雙刃劍,只有合理的利用這一現象,才能更好的推動行業的發展和進步。

⑶ 請問人民幣升值會使國外資本大幅度流入嗎

這事兒不好說,很復雜,要看供給和消費彈性大小,以及我國的產業結構。一國貨幣升值或貶值最根本上是由勞動生產率決定的,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了,升值是早晚的問題。

⑷ 如果全球大量資金流入中國對我們有什麼利好

好處就是資金充足,資產價值增長!
壞處就是容易通貨膨脹!

⑸ 美聯儲的第二輪量化寬松政策將對中國的資本市場帶來什麼影響

美國史無前例的量化寬松政策的推出,對中國貨幣政策最直接的影響是,中國被動跟隨美國進行調整。

美聯儲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的推出,不僅直接影響到美國的經濟復甦和通貨膨 脹,也會給美元匯率、大宗商品價格和國際資本流向帶來明顯的變化,進而間接影響到中國經濟金融的運行和宏觀經濟政策的走向。決策當局需要對此作出前瞻性的 調整,減少美聯儲政策變動給中國經濟運行帶來的負面影響。

短期國際資本流入加劇

在美聯儲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作用下,聯邦基金利率處於歷史低位,美元呈走軟趨勢。在人民幣升值預期、中美利差倒掛和中國經濟企穩回升的良好預 期下,2009年以來流入中國的短期國際資本呈現出加速的態勢。未來一段時間里,隨著國際金融機構「去杠杠化」進程的結束,美聯儲向金融市場注入的大量流動性, 通過各種渠道流向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市場國家。然而,一旦美國經濟進入持續復甦,美聯儲必將逐步退出量化寬松和逐漸收緊銀根,美國拆借市場利率和聯邦基金利率將會上升。這將使美元升值,並 使部分套利交易平倉。一旦美元企穩走強,國債利率上揚,大宗商品價格回落,資產泡沫可能隨之而破裂。大量投機性資金撤出中國,造成資產價格的大幅波動,給 中國的金融穩定埋下巨大的隱患。20世紀90年代東亞國家的資產泡沫破裂並引發金融危機的教訓不可不引以為鑒。

人民幣匯率調整進退兩難

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加大了美元匯率的波動,增加了人民幣匯率機制改革的難度。2005年7月21日匯率形成機制改革以來,人民幣匯率水平也發生 了明顯變化。然而,從2008年7月到2009年3月,金融危機急劇惡化,避險情緒升溫,國際金融機構和企業紛紛將資金撤回美國或兌換成美元資產,導致美 元對主要貨幣匯率保持升值。在這一背景下,人民幣事實上又重歸盯住美元的匯率制度,人民幣兌美元的波動幅度維持在6.82-6.84之間。2009年3月 下旬美國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的推出,導致美國通脹預期上升、國債融資風險增加和美元融資套利交易活躍,加上全球經濟反彈使得美元作為避險工具的需求大大減 弱,以美元資產保值的資金重新追逐高收益資產,美元呈貶值趨勢。隨著美元走弱,人民幣匯率自2009年3月份後連續7個月呈貶值態勢,名義有效匯率和實際 有效匯率各貶值9.17%和7.67%。

在美元貶值和短期國際資本湧入的背景下,人民幣升值壓力再次顯現,人民幣匯率政策又一次站在十字路口:是選擇緩慢升值還是大幅升值?我們認 為,中國政府不太可能選擇大幅升值的策略。首先,在大幅升值方式下,熱錢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可以獲得升值帶來的收益,熱錢獲利的成本將大大降低。其次,我們 很難找到一個均衡匯率點,無法計算怎樣的升值幅度為一個合適的水平。採取大幅升值策略,人民幣匯率很可能出現超調,資金流向逆轉的風險很大,或者是一次性 大幅升值以後如果沒有升到位,可能還會有下一次的升值預期,造成過多的游資流入。無論是哪一種情形,都會造成資金大進大出,產生宏觀金融風險。再者,大幅 升值對出口型企業將帶來較大沖擊,經濟可能出現大幅下滑,進而引發嚴重的失業問題。

在當前國際經濟環境存在著較大不確定性的情況下,人民幣匯率水平很可能在2010年上半年維持不變。即便人民幣兌美元升值,也將是採取溫和、漸進、可控的方式。在這種升值方式下,升值預期、熱錢流入、資產泡沫和通脹風險都將是貨幣當局需要面對的挑戰。

通貨膨脹卷土重來

面對資本流入以及資源價格上漲帶來的通脹風險,中國CPI和PPI已經連續數月環比上升,並將在四季度實現同比「轉正」,預計2010年會出 現持續的溫和通脹。根據央行今年第三季度儲戶問卷調查顯示,居民通脹預期持續加強,當季對未來物價預期指數達到 66.7%,已連續第三個季度上升。美聯 儲的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加大了未來全球通脹風險和資產泡沫風險,並通過各種渠道傳導至新興市場國家。

第一,美聯儲推出的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削弱了美元資產對短期國際資本的吸引力,在人民幣升值預期和中美利率差的推動下,大量短期國際資本湧入 中國。同時,由於外部需求的復甦,中國出口環境將一步得到改善,貿易順差將恢復至一個更高的水平。通過這兩個渠道,美國的流動性向中國輸入,導致中國的通 貨膨脹壓力上升。

第二,量化寬松貨幣政策通過通脹預期上升、美元貶值引發能源等大宗商品價格飆升,導致中國承受更大的通脹壓力。量化寬松貨幣政策推出後,美元 持續走弱,由於美元是全球能源和大宗商品交易的最主要計價貨幣,美元貶值直接推動了能源與大宗產品價格上漲。在我國進口商品的結構中,大宗商品,特別是資 源類商品占據較大的比例,國際原材料價格上漲容易傳導至國內PPI。盡管目前的價格管制掩蓋了PPI向CPI傳導的通脹壓力,如果未來資源品價格改革啟 動,則CPI將承受來自上游價格的上漲壓力。

貨幣政策可能被動跟隨美國進行調整

美國史無前例的量化寬松政策的推出,對中國貨幣政策最直接的影響是,中國被動跟隨美國進行調整。如果中國不跟隨美國和全球的量化寬松政策,人 民幣將可能產生更大的升值壓力,帶來更多的資金流入。如果中國跟進美國的政策,由於中國的家庭和金融機構並不存在去杠桿化的問題,那麼中國貨幣供應量將十 分充足。因此,無論中國跟隨還是不跟隨美國的貨幣政策,都會出現流動性充裕的情形,這將推動資產價格泡沫的出現。

從中長期來看,中國儲蓄大於投資、貿易順差居高不下且處在人口紅利期,這些因素在較長時期內難以改變。從短期來看,在熱錢流入、國外補庫存帶 動中國出口增加的推動下,全球資金流向中國,中國外匯儲備正重新加速上升,人民幣升值壓力增大,流動性過剩可能再次上演,推高物價水平。由於人民幣重歸 「盯住」美元的機制,根據蒙代爾的「三元悖論」,在資本跨境流動無法得到有效控制的情況下,中國央行要部分喪失貨幣政策的自主性。

在這種情況下,中國貨幣政策將追隨美國貨幣政策的調整。當美聯儲加息信號非常明確甚至是宣布加息之後,中國央行才會提升存貸款基準利率。在通 貨膨脹顯現的初期,中國貨幣政策的調整將更多的依賴於數量工具,如信貸的「窗口」指導、正回購央票、發行定向票據、存款准備金等,宏觀調控政策緊縮的順序 很可能是從窗口指導和審慎監管開始,再到公開市場操作、存款准備金率,這中間可能會伴隨收緊項目審批,最後才是進入加息周期。

⑹ 全球資金流入中國後做什麼生意賺錢

不過你做什麼生意得有,自己有本金?才能去想好做什麼事去投入?

⑺ 國際資金流動對一國國內經濟均衡和外部平衡有哪些沖擊渠道

一、長期國際資本流動的影響 1、對世界經濟的一般影響 (1)形成全球利潤最大化。長期資本流動可以增加世界經濟的總產值與總利潤,並趨於最大化。因為,資本在國際間進行轉移的一個原因,就是資本輸出的盈利大於資本留守在國內投資的盈利,這意味著輸出國因資本輸出,在資本輸入國創造的產值,會大於資本輸出國因資本流出而減少的總產值。這樣,資本流動必然增加了世界的總產值和總利潤,而且資本流動一般是遵循哪裡利潤率高往哪裡流動的原則,最終會促使全球利潤最大化。 (2)加速世界經濟的國際化。生產國際化、市場國際化和資本國際化,是世界經濟國際化的主要標志。這三個國際化之間互相依存,互相促進,推動了整體經濟的發展, 二次大戰後,資本流動國際化已經形成一個趨勢,80年代以來更有增無減。尤其資本流動國際化的外部環境與內部條件不斷充實,如全球金融市場的建立與完善,高科技的發明與運用,新金融主體的誕生與金融業務的創新,以及知識的累積、思維的變化等等,這些都使資本流動規模大增,流速加快,影響更廣,而其所創造的雄厚的物質基礎,又反過來推動生產國際化與市場國際化,使世界經濟在更廣的空間、更高的水平上獲得發展。 (3)加深了貨幣信用國際化。首先,加深了金融業的國際化。資本在國際間的轉移,促使了金融業尤其銀行業在世界范圍內廣泛建立,銀行網路遍布全球,同時也促使了跨國銀行的發展與國際金融中心的建立,這些都為國際金融市場增添了豐富的內容。目前,不少國家的金融業已成為離岸金融業或境外金融業而完全國際化。其次,促使以貨幣形式出現的資本遍布全球,如國際資本流動使以借貸形式和證券形式體現的國際資本大為發展,滲入到世界經濟發展的各個角落。再次,國際資本流動主體的多元化,使多種貨幣共同構成國際支付手段。目前,幾個長期資本比較充裕的國家,其貨幣都比較堅挺,持有這些貨幣,意味著更廣泛地在世界范圍內實現購買力在國際間的轉移或可更有選擇餘地地擁有清償國際間的債權債務的手段。可見,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加深了貨幣信用的國際化。 2、對資本輸出國的影響 在一般情形下,長期資本流動對資本輸出國的影響有積極與消極兩個方面。 積極影響: (1)可以提高資本的邊際效益。 長期資本輸出國一般是資本較充裕或某些生產技術具有優勢的國家。這些國家由於總投資額或在某項生產技術領域的投資額增多;其資本的邊際效益就會遞減,由此使新增加的投資的預期利潤率降低。如果將這些預期利潤率較低的投資額,轉投入到資本較少或某項技術較落後的國家,便可提高資本使用的邊際效益,增加投資的總收益,進而為資本輸出國帶來更可觀的利潤。 (2)可以帶動商品出口。 長期資本輸出會對輸出國的商品出口起推動作用,從而增加出口貿易的利潤收入,刺激國內的經濟增長。如某些國家採用出口信貸方式,使對外貸款(即資本輸出)與購買本國的成套設備或某些產品相聯系,從而達到帶動出口的目的。 (3)可以迅速地進入或擴大海外商品銷售市場。 (4)可以為剩餘資本尋求出路,生息獲利。 (5)有利於提高國際地位。資本輸出,一般來說意味著該國的物質基礎較為雄厚,意味著該國更有能力加強同其它國家的政治與經濟聯系,從而有利於提高自己的國際聲譽或地位。 消極的影響: (1)必須承擔資本輸出的經濟和政治風險。 當今世界經濟和世界市場錯綜復雜,資本輸出-不小心,如投資方向錯誤,就會產生經濟業務的風險.此外,還得承擔投資的政治性風險。這體現在資本輸入國發生政變成政治變革,就可能會實施不利於外國資本輸出的法令,如沒收投資資本,甚至拒絕償還外債等。在國際債務歷史上,曾經發生過有的國家因陷入債務危機而停止還債的現象,便是-個明證。 (2)會對輸出國經濟發展造成壓力。 在貨幣資本總額一定的條件下,資本輸出會使本國的投資下降,從而減少國內的就業機會,降低國內的財政收入,加劇國內市場競爭,進而影響國內的政治穩定與經濟發展。 3、對資本輸入國的影響 積極影響: (1)可以彌補輸入國資本不足。 一個國家獲得的間接投資,通過市場機制或其他手段會流向資金缺乏的部門和地區;一個國家獲得直接投資,則在一定程度上會彌補國內某些產業的空心化現象。其結果,既解決了資金不足問題,也促進了經濟的發展。 (2)可以引進先進技術與設備,獲得先進的管理經驗。 長期資本流動的很大一部分是直接投資。該投資的特點就是能給輸入國直接帶來技術、設備,

⑻ 什麼叫熱錢為什麼有更多的國際熱錢流入中國....

定義:

熱錢(Hot Money),又稱游資(Refugee Capital)或叫投機性短期資本,只為追求最高報酬以最低風險而在國際金融市場上迅速流動的短期投機性資金。國際間短期資金的投機性移動主要是逃避政治風險,追求匯率變動,重要商品價格變動或國際有價證券價格變動的利益,而熱錢即為追求匯率變動利益的投機性行為。當投機者預期某種通貨的價格將下跌時,便出售該通貨的遠期外匯,以期在將來期滿之後,可以較低的即期外匯買進而賺取此一匯兌差價的利益。由於此純屬買空賣空的投機行為,故與套匯不同。在外匯市場上,由於此種投機性資金常自有貶值傾向貨幣轉換成有升值貨幣傾向的貨幣,增加了外匯市場的不穩定性,因此,只要預期的心理存在,唯有讓升值的貨幣大幅波動或實行外匯管制,才能阻止這種投機性資金的流動。

熱錢具有以下「四高」特徵:

1、高收益性與風險性。追求高收益是熱錢在全球金融市場運動的最終目的。當然高收益往往伴隨著高風險,因而熱錢賺取的是高風險利潤,它們可能在此市場賺而在彼市場虧、或在此時賺錢而在彼時虧,這也使其具備承擔高風險的意識和能力。

2、高信息化與敏感性。熱錢是信息化時代的寵兒,對一國或世界經濟金融現狀和趨勢,對各個金融市場匯差、利差和各種價格差,對有關國家經濟政策等高度敏感,並能迅速做出反映。

3、高流動性與短期性。基於高信息化與高敏感性,有錢可賺它們便迅速進入,風險加大則瞬間逃離。表現出極大的短期性、甚至超短期性,在一天或一周內迅速進出。

4、投資的高虛擬性與投機性。說熱錢是一種投資資金,主要指它們投資於全球的有價證券市場和貨幣市場,以便從證券和貨幣的每天、每小時、每分鍾的價格波動中取得利潤,即「以錢生錢」,對金融市場有一定的潤滑作用。如果金融市場沒有熱錢這類風險偏好者,風險厭惡者就不可能轉移風險。但熱錢的投資既不創造就業,也不提供服務,具有極大的虛擬性、投機性和破壞性。

有數據表明,國際熱錢在加速流入中國,為什麼會這樣呢?

因為中國實行緊縮的貨幣政策,人民幣相對於美元、歐元、日元的幣值更穩定,後者則持續貶值。熱錢只有流入穩定堅挺的幣種,才能保值,避免損失。

中國現在的緊縮貨幣政策,實質是在拯救全球通貨膨脹。犧牲我一個,拯救全世界。因為大量熱錢的流入,必然推高中國資產價格,吹大中國經濟泡沫。一旦經濟增長出現拐點【這是必然的】,或緊縮政策發生轉變【這也是必然】,國際熱錢便會蜂擁抽逃,國內資本也將離人民幣而去,或換購外幣,或購買黃金,或囤積大宗商品如糧食等等,總之拋掉人民幣這種紙張及以這種紙張計錄的資金。——原因很簡單,這種紙張越來越不值錢,越來越貶值。這時金融危機必不可免。是不是犧牲我一個,拯救全世界?

很顯然,中國政府不具備這樣的實力。這種實力只有美國【算上歐盟和日本】擁有。既然美國和歐盟、日本並不在乎全球通脹,中國大可不管這個閑事。因此,中國很快將提高燃油價格,採取適度通脹的貨幣政策,適度貶值人民幣,貶值幅度至少與美元相當,這樣也可以不用再將人民幣升值,避免人民幣升值預期帶來的熱錢流入。

我估計熬不到,不會熬到奧運會開幕,緊縮的貨幣政策就將實際取消,代之以適度通脹的政策,加快印刷鈔票。

回到熱錢流入話題,熱錢為什麼不考慮中國的政策變動風險,還要加速流入呢?

中國現在是全球幾乎唯一實行緊縮貨幣政策的大國,熱錢不流中國,流哪兒呢?石油、糧食、礦產等等大宗原料、商品價格已經被炒得很高了,存在風險了。

即使中國改變緊縮的貨幣政策,熱錢再抽逃不遲。保值是現實實在的需求,不需要預期,提前量。

所以,追求低風險的熱錢,加速流入中國,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

⑼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北京時間什麼時候宣布中國加入sdr

北京時間12月1日凌晨1點,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正式宣布,人民幣2016年10月1日加入SDR(特別提款權)。
距離上一輪評估歷時整整五年,IMF終於批准人民幣進入SDR。
IMF總裁拉加德在發布會上表示:「人民幣進入SDR將是中國經濟融入全球金融體系的重要里程碑,這也是對於中國政府在過去幾年在貨幣和金融體系改革方面所取得的進步的認可。」
IMF最新發布的報告顯示,現有SDR貨幣籃子將維持到2016年9月30日,含有人民幣的新SDR貨幣籃子將於2016年10月1日啟用。這是為了讓SDR用戶能有更多確定性和可預測性,並利用間隔的時間進行技術性調整。
拉加德此前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專訪時表示,「中國政府深諳,人民幣加入SDR並非為了一時的自我宣傳,這是一個過程。」盡管人民幣在真正意義上成為全球儲備貨幣仍有很長的路要走,但進入SDR無疑是人民幣和中國金融市場邁向國際舞台的新起點。
長期外匯儲備或流向人民幣
不可否認,人民幣「入籃」不會立即引發資金流向人民幣。當前,全球各國央行在其外匯儲備中持有約2820億美元的SDR單位。如果人民幣被納入SDR,這最直接的含義是IMF成員國若決定與另一成員國交換SDR單位的話,人民幣也是可接受的貨幣。
然而,主流觀點認為,獲得「國際儲備貨幣」資格意味著中長期而言外匯儲備將流向人民幣。目前,人民幣在全球外匯儲備中佔比很小,在總額達11.3萬億美元的全球儲備資產中僅占約1%。瑞銀預計,假設到2020年人民幣的份額升至5%,可能意味著未來五年每年約有800-100億美元的資本流入人民幣。
資產管理公司Western Asset分析師Desmond Fu 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人民幣進入SDR標志著IMF認可人民幣在全球金融市場的地位不斷提升,全球央行可能在長期會進一步增持人民幣資產。此外,為了加強區域性金融穩定,人民幣和其他國家貨幣的雙邊互換安排會進一步增多,以避免過度依賴美元,而局部『去美元化』也是隔離匯率風險的有效方式。」
未來人民幣不會大幅貶值
近期,離岸人民幣一度連續出現貶值,使得匯率走勢再度引發各界關注。多方機構觀點認為,人民幣進入SDR後不會出現急劇貶值,但中短期內受到美聯儲加息的影響,人民幣對美元可能會適度走弱,但總體可控。
中國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司長盛松成於11月26日撰文表示,「最近十年來,我國從未放任人民幣升值,多數時候人民幣是被低估的,短期人民幣即使有貶值壓力,貶值幅度也不會太大。」
在盛松成看來,中國匯率長期升值趨勢並沒有改變。「目前中國的利率遠高於美國,未來中美利差仍將存在。」在人民幣升值中長期趨勢並未改變的情況下,人民幣國際化前景廣闊。盛松成建議提高人民幣使用范圍,需要進一步擴大人民幣金融市場。
德銀則認為,中國政府在今年年內不會允許人民幣出現急劇貶值。由於市場對美聯儲今年12月加息的預期升高,人民幣貶值可能引發金融市場震盪,並對中國經濟造成不利影響。
「中國央行在採取下一步匯率措施之前,或將靜觀美聯儲加息的影響,並考量新興市場可能出現的風險。」德銀表示。
就投資角度而言,瑞銀維持對人民幣兌美元的謹慎觀點。「在美國經濟強健的支持下,美聯儲可能會在12月展開2006年來首次加息。相反,中國央行預料還將繼續降息,以提振放緩的經濟。鑒於兩國的宏觀經濟及貨幣政策前景分化,我們預估美元兌人民幣未來3、6及12個月的目標 價分別在6.5、6.6和6.8。」
中國債市仍需進一步開放
從中國央行近期不斷放寬海外金融機構進入債市的舉措便可看出,債市開放是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一步。
德銀認為,中國面臨的下一步挑戰是如何提高國內債券市場對外國投資者的吸引力。「人民幣債券市場還需體現更高的流動性和透明度,才能使得人民幣資產成為全球央行儲備管理的現實選擇。應加強債券市場的基礎設施建設來輔助 外國投資者的參與。雖然市場基礎設施的完善任重道遠,但人民幣加入 SDR 將扮演加速這一進程的催化劑。」
值得注意的是,債券市場國際化既要有「走出去」更要有「請進來」,境外的人民幣點心債已經是「走出去」的關鍵一步,而今後鼓勵更多國外機構在境內發行「熊貓債」也是「請進來」的關鍵一環。當境外機構的融資渠道不斷拓寬,便有更多機構願意參與債券市場交易,這有利於促進市場對外開放。
東方匯理資產管理公司亞洲首席經濟學家紀沫也告訴《第一財經日報》,「人民幣進入SDR也或將加速國內債市開放進程,中國政府債券在絕對收益和套利空間方面都存在吸引力。然而,中國債市體量約40萬億元,外資佔比僅2.4%,這與印度(4.8%)、韓國(6.6%)、泰國(8.5%)、馬來西亞(19.7%)以及印尼(36%)相去甚遠。增加境內債市的開放度也將助推香港點心債市場,也可能緩解資金外流壓力。」
倫敦Stratton Street Capital合夥人、基金經理Andy Seaman所管理的一支人民幣債券基金從2007年組建開始便錄得了110%的回報,他告訴《第一財經日報》:「隨著投資者對於中國資產配置需求的持續上升,全球債券基金將會增配人民幣計價資產。與中國在全球經濟中的重要性相比,顯然當前國際配置遠遠不足。中國官方也可能會響應國際投資者進入中國債市的渴望。同時,人民幣進入SDR將會形成對開放的倒逼機制,推動中國開放債券市場,增進人民幣使用量。」
長期或增強中國股市吸引力
備受眾人關注的是,人民幣加入SDR能否強化中國股市對於外資的吸引力?
華泰證券首席分析師羅毅看來,人民幣國際化可謂是資本市場的「催化器」。「人民幣國際化代表整個金融體系地位的提高,代表金融體系賺錢的機會增多,隨著外資源源不斷進入中國,也就代表會源源不斷地配置權益市場。」
不過,羅斯柴爾德財富管理公司全球投資策略師Kevin Gardiner的觀點幾乎代表了多數外資對A股的態度。他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SDR的象徵意義更大,其在長期會激發投資者對A股市場的興趣,但短期可能不會產生立竿見影的效果,一切都會循序漸進。」
「我看好中國經濟,但對A股仍謹慎樂觀,由於A股設置漲跌停限制,流動性很難控制,不能及時撤出資金;此外,盡管當前市場已經企穩,且當前A股已較高位回調約30%,但我仍認為A股估值偏貴,如歐洲和美國等離岸市場對外資而言可能更具吸引力。」 Kevin Gardiner表示。
可見,要建立一個真正國際化、成熟的A股市場,靠的不光是SDR這一背書,更是A股以及整個中國金融體系能否進一步完善自身機制、加大開放程度,這也關繫到未來A股能否被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

⑽ 為什麼人民幣加息會引起全球資金流入中國

同樣是持有貨幣,如果人民幣的存款利率提高了,你是否會比原來更願意持有人民幣,而不是其他貨幣,這樣一來貨幣市場就會追捧人民幣,自然會導致人民幣升值。
人民幣升值,外資都會進來套利了

閱讀全文

與全球資金正加速流入中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投資個融資 瀏覽:235
完成c輪融資的p2p 瀏覽:303
睿融資 瀏覽:136
韓元1000對於多少人民幣 瀏覽:971
留學生的外匯 瀏覽:923
施羅德外匯 瀏覽:704
每日幣讀交易所 瀏覽:203
非法融資和民間融資 瀏覽:328
浙貸通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瀏覽:659
創投企業新三板投資 瀏覽:5
天治趨勢基金如何 瀏覽:264
海南鑫晟投資有限公司 瀏覽:436
華信信託公司網站 瀏覽:497
紅寶石信託 瀏覽:759
1910銅期貨 瀏覽:158
身份證理財好不好 瀏覽:241
北京做交易員 瀏覽:79
期貨期指費率 瀏覽:464
芒果出行融資 瀏覽:181
華融資產管理公司江蘇分公司 瀏覽: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