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貸款資金 > 海礦石價格圖片

海礦石價格圖片

發布時間:2021-05-20 14:43:40

『壹』 有一種石頭叫海礦石還是海琉璃,反正帶個海字,多為藍,綠,白色,可做戒指鑲嵌物,我想知道這種石頭到底

這個在海邊的人都知道,實際名字叫做海玻璃,其實是玻璃碎片掉到海里,被海水腐蝕,磨礪成寶石的樣子,不貴,但是挺漂亮的。

『貳』 海洋中的礦產資源 有哪些

海洋礦產資源
又名
海底礦產資源
,主要包括:
1.
砂礦
,如
砂金
、砂鉑、金剛石、砂錫與砂鐵礦,及
鈦鐵
石與
鋯石

金紅石

獨居石
等共生復合型砂礦。
2.海底自生礦產,如
磷灰石

海綠石

重晶石

海底錳結核
及海底多金屬
熱液
礦(以鋅、銅為主);
3.海底固結岩中的礦產,如海底
油氣資源

硫礦
及煤等。

『叄』 海洋里有哪些礦產資源

海洋礦產資源又名海底礦產資源,包括海濱、淺海、深海、大洋盆地和洋中脊底部的各類礦產資源。按礦床成因和賦存狀況分為:

(1)砂礦,主要來源於陸上的岩礦碎屑,經河流、海水(包括海流與潮汐)、冰川和風的搬運與分選,最後在海濱或陸架區的最宜地段沉積富集而成。如砂金、砂鉑、金剛石、砂錫與砂鐵礦,及鈦鐵石與鋯石、金紅石與獨居石等共生復合型砂礦;

(2)海底自生礦產,由化學、生物和熱液作用等在海洋內生成的自然礦物,可直接形成或經過富集後形成。如磷灰石、海綠石、重晶石、海底錳結核及海底多金屬熱液礦(以鋅、銅為主);

(3)海底固結岩中的礦產,大多屬於陸上礦床向海下的延伸,如海底油氣資源、硫礦及煤等。在海洋礦產資源中,以海底油氣資源、海底錳結核及海濱復合型砂礦經濟意義最大。

世界大洋海底錳結核的總儲量達30000億噸,僅太平洋就有17000億噸,其中含錳4000億噸,鎳164億噸,銅88億噸,鈷58億噸。主要分布於太平洋,其次是大西洋和印度洋水深超過3000米的深海底部。以太平洋中部北緯6°30′~20°、西經110°~180°海區最為富集。估計該地區約有600萬平方千米富集高品位錳結核,其覆蓋率有時高達90%以上。

世界96%的鋯石和90%的金紅石產自海濱砂礦。復合型砂礦多分布於澳大利亞、印度、斯里蘭卡、巴西及美國沿岸。金剛石砂礦主要產於非洲南部納米比亞、南非和安哥拉沿岸;砂錫礦主要分布於緬甸經泰國、馬來西亞至印度尼西亞的沿岸海域。

我國近海水深小於200米的大陸架面積有100多萬平方千米,某中含油氣遠景的沉積盆地有7個:渤海、南黃海、東海、台灣、珠江口、鶯歌海及北部灣盆地,總面積約70萬平方千米,並相繼在渤海、北部灣、鶯歌海和珠江口等獲得工業油流。在遼東半島、山東半島、廣東和台灣沿岸有豐富的海濱砂礦,主要有金、鈦鐵礦、磁鐵礦、鋯石、獨居石和金紅石等。

『肆』 礦產品價格

全球宏觀環境復雜多變,歐債危機、美債爭端、日本地震及地緣政治沖突等事件籠罩全球市場,礦產品價格高位劇烈振盪。2011年,礦產品價格比上年進一步上揚,綜合價格水平同比增長11.6%(圖42)。但在三季度出現明顯回落。礦產品價格的高位波動,支撐了礦業市場的繁榮,在全球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吸引更多的資金進入礦業,有利於礦業的加速發展,能夠更多的提供經濟發展所需的資源,從而推進經濟社會的發展;另一方面高漲的礦產品價格推高了通貨膨脹,大幅提高了經濟社會發展成本,成為未來經濟發展預期下調的重要因素。

圖51 水泥價格變化

數據來源:國研網

『伍』 海底有哪些礦產

海底里蘊藏著許多礦產,有煤、鐵、鎂、錳、石油和天然氣,還有陸地上稀有的金屬。海底煤礦是一種很重要的礦產,它的開采量在已開採的海洋礦產中占第二位,僅次於石油。從海底採的煤有褐煤、煙煤和無煙煤。目前,世界上已探查出的海底最大煤田是英國諾森伯蘭海底煤田。我國渤海灣和台灣省沿岸也發現了較大規模的海底煤田。海底真是個物產豐富的世界!

『陸』 海底有哪些礦產資源

海底石油

埋藏在海底的石油和天然氣,不論其生成環境是否屬於海洋環境,都將列入海底石油資源。

近四十多年來海上石油勘探工作查明,海底蘊藏著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據1979年統計,世界近海海底已探明的石油可采儲量為220億噸,天然氣儲量為17萬億立方米,占當年世界石油和天然氣探明總可采儲量的24%和23%。

海底有石油,這在過去是不大好理解的。自從19世紀末海底發現石油以後,科學家研究了石油生成的理論。在中、新生代,海底板塊和大陸板塊相擠壓,形成許多沉積盆地,在這些盆地形成幾千米厚的沉積物。這些沉積物是海洋中的浮游生物的遺體(它們在特定的有利環境中大量繁殖),以及河流從陸地帶來的有機質。這些沉積物被沉積的泥沙埋藏在海底,構造運動使盆地岩石變形,形成斷塊和背斜。伴隨著構造運動而發生岩漿活動,產生大量熱能,加速有機質轉化為石油,並在圈閉中聚集和保存,成為現今的陸架油田。

我國沿海和各島嶼附近海域的海底,蘊藏有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外國有人估計中國近海石油儲量約100~250萬噸,無疑我國是世界海洋油氣資源豐富的國家之一。

渤海是我國第一個開發的海底油田。渤海大陸架是華北沉降堆積的中心,大部分發現的新生代沉積物厚達4000米,最厚達7000米。這是很厚的海陸交互層,周圍陸上的大量有機質和泥沙沉積其中,渤海的沉積又是在新生代第三紀適於海洋生物繁殖的高溫氣候下進行的,這對油氣的生成極為有利。由於斷陷伴隨褶皺,產生一系列的背斜帶和構造帶,形成各種類型的油氣藏。東海大陸架寬廣,沉積厚度大於200米。外國人認為:東海是世界石油遠景最好的地區之一;東海天然氣儲量潛力可能比石油還要大。

南海大陸架,是一個很大的沉積盆地,新生代地層約2000~3000米,有的達6000~7000米,具有良好的生油和儲油岩系。生油岩層厚達1000~4000米,已探明的石油儲量為6.4億噸,天然氣儲量9800億立方米,是世界海底石油的富集區。因此,某些國外石油專家認為,南海可能成為另一個波斯灣或北海油田。

海上石油資源開發利用,有著廣闊的前景。但是,由於在海上尋找和開採石油的條件與在陸地上不同,技術手段要比陸地上的復雜一些,建設投資比陸地上的高,風險要比陸地上的大,因此,當今世界海洋石油開發活動,絕大多數國家採取了國際合作的方式。

我國為了加快海上石油資源開發,明確規定我國擁有石油資源的所有權和管轄權;合作區的海域和資源、產品屬我國所有;合作區的海域和面積大小以及選擇合作對象,都由我國決定等一系列維護我國主權和利益的條款。合理利用外資和技術,已成為加速海上石油資源開發的重要途徑。

眾所周知,隨著世界上工業和經濟的高速發展,礦產資源消耗量急劇增加,陸地礦產資源在全球范圍內日趨短缺、衰竭。人們唯有把佔地球表面積71%以上的海洋,作為未來的礦產來源。

海底礦產

海底除了我們前面提到的石油、天然氣外,還蘊藏著豐富的金屬和非金屬礦。至今已發現海底蘊藏的多金屬結核礦、磷礦、貴金屬和稀有元素砂礦、硫化礦等礦產資源達6000億噸。若把太平洋底蘊藏的一百六十多億噸多金屬結核礦開采出來,其鎳可供全世界使用兩萬年;鈷使用34萬年;錳使用18萬年;銅使用1000年。更為有趣的是,人們發現海底錳結核礦石(含錳、鐵、銅、鈷、鎳、鈦、釩、鋯、鉬等多種金屬)還在不斷生長,它決不會因為人類的開采而在將來消失。據美國科學家梅魯估計:太平洋底的錳結核,以每年1000萬噸左右的速度不斷生長。假如我們每年僅從太平洋底新生長出來的錳結核中提取金屬的話,其中銅可供全世界用三年;鈷可用四年;鎳可以用一年。錳結核這一大洋深處的「寶石」,是世界上一種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貴資源,是人類共同的財富。

然而要從四、五千米深的大洋底部採取錳結核,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一定要有先進的技術才行。目前只有少數幾個發達國家能夠辦到。我國也已基本上具備了開發大洋錳結核的條件,到21世紀,可望實現生產性開采。

海洋為人類的生存提供了極為豐富的寶貴資源,只要我們能合理的開發、利用,它將循環不息地為人類所用,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是下個世紀人類的重要資源供應地。面積廣、幅度大和油源近等特點,開發東海盆地油氣資源的前景廣闊。近幾年的海上石油開采也近一步得到了證實。在南海四周廣闊的大陸架上,分布著珠江口盆地、鶯歌海盆地、北部灣盆地、湄公盆地、汶萊~沙巴盆地和巴拉望盆地等。據估計,在南海海區有半數以上的盆地的油氣儲量達100~300億噸,構成了環太平洋區大含油氣帶西帶的主體部分。經專家計算,整個南中國海我國傳統海疆線以內的油氣資源約合15000億美元,開采前景甚致要超過英國的北海油田。

我國海濱砂礦資源主要有鈦鐵礦、鋯英石、獨居石、金紅石、磷釔礦、鈮袒鐵礦、玻璃砂礦等共十幾種,此外還發現了金鋼石和砷鉑礦顆粒。海濱砂礦主要可分為8個成礦帶,如海南島東部海濱帶、粵西南海濱帶、雷州半島東部海濱帶、粵閩海濱帶、山東半島海濱帶、遼東半島海濱帶、廣西海濱帶和台灣北部及西部海濱帶等。特別是廣東海濱砂礦資源非常豐富,其儲量在全國居首位。

1873年,英國海洋學家在北大西洋採集洋底沉積物時發現一種類似卵石般的團塊,經過化驗,他們發現這種團塊幾乎全由純凈的氧化錳和氧化鐵組成。此後,他們相繼在太平洋、印度洋的各深海區都獲取了這樣的團塊。這就是錳結核。錳結核是一種深海海底自生的錳礦產。主要成分為錳和鐵的氧化物和氫氧化物,含銅、鎳、鈷等多種金屬元素,廣泛分布於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水深4至6千米的海底,一般呈球狀或橢圓球狀或塊狀,直徑1至20厘米。世界洋底的錳結核總量約3萬多億噸,其中太平洋底最多,約1.7萬億噸,含錳4000億噸、鎳164億噸、銅88億噸、鈷58億噸。這些儲量相當於目前陸地錳儲量的400多倍,鎳儲量的1000多倍,銅儲量的88倍,鈷儲量的5000多倍。按現在世界年消耗量計,這些礦產夠人類消費數千甚至數萬年。更重要的是這種卵狀礦物還在不斷生長。太平洋底的錳結核以每年1000萬噸左右的速度生長,一年的產量就可供全世界用上幾年。上個世紀70年代,國際上出現錳結核開發熱。隨著勘探技術和開發技術的發展,對錳結核的開采將形成新興的海洋礦產業。1978年,美國根據多年的考察、探測結果,綜合了大量的研究資料,正式出版了《海底沉積物和錳結核公布圖》,使世界各國對各大洋特別是太平洋海域的錳結核情況有了一個較全面、正確的了解。我國自上個世紀70年代也開展了大洋海底資源勘查活動,並制定了大洋錳結核資源調查開發研究計劃,在太平洋CC區選出可供采礦作業的結核礦區30萬平方公里。1991年聯合國國際海底管理局和國際海洋法法庭批准中國獲得15萬平方公里的國際海底礦區優先開采權。

海底熱液礦床是與海底熱泉有關的一種多金屬硫化物礦床。系海水侵入水深2000至3000米海底裂縫中,被地殼深處熱源加熱後,溶解了地殼內的多種金屬化合物,再從洋底噴出,遇冷海水而凝結生成的沉澱物。又稱「多金屬軟泥」或「熱液性金屬泥」。含有銅、鉛、鋅、錳、鐵、金、銀等多種金屬。其中金、銀等貴金屬的含量高於錳結核礦,被稱為「海底金庫」。分布水深一般為800至2400米。海底熱液礦床的發現,引起世界各國的高度重視。專家們普遍認為,海底熱液礦是極有開發價值的海底礦床。一些深海探查開采技術發達的國家紛紛投入巨資研製各種實用型采礦設備。我國也將海洋技術列為未來重點發展的高新技術之一。

可燃冰

正在燃燒的可燃冰

可燃冰的學名為「天然氣水合物」,是天然氣在0℃和30個大氣壓的作用下結晶而成的「冰塊」。「冰塊」里甲烷佔80%99.9%,可直接點燃,燃燒後幾乎不產生任何殘渣,污染比煤、石油、天然氣都要小得多。西方學者稱其為「21世紀能源」或「未來能源」。

立方米可燃冰可轉化為164立方米的天然氣和0.8立方米的水。科學家估計,海底可燃冰分布的范圍約4000萬平方公里,占海洋總面積的10%,海底可燃冰的儲量夠人類使用1000年。

隨著研究和勘測調查的深入,世界海洋中發現的可燃冰逐漸增加,1993年海底發現57處,2001年增加到88處。據探查估算,美國東南海岸外的布萊克海嶺,可燃冰資源量多達180億噸,可滿足美國105年的天然氣消耗;日本海及其周圍可燃冰資源可供日本使用100年以上。

據專家估計,全世界石油總儲量在2700億噸到6500億噸之間。按照目前的消耗速度,再有50-60年,全世界的石油資源將消耗殆盡。可燃冰的發現,讓陷入能源危機的人類看到新希望。

『柒』 海底有哪些礦產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海洋中幾乎有陸地上有的各種資源,而且還有陸地上沒有的一些資源。目前人們已經發現的有以下六大類:
1、石油、天然氣。據估計,世界石油極限儲量1萬億噸,可采儲量3000億噸,其中海底石油1350億噸;世界天然氣儲量255~280億立方米,海洋儲量佔140億立方米。上世紀末,海洋石油年產量達30億噸,佔世界石油總產量的50%。我國在臨近各海域油氣儲藏量約40~50億噸。由於發現豐富的海洋油氣資源,我國有可能成為世界五大石油生產國之一。
2、煤、鐵等固體礦產。世界許多近岸海底已開採煤鐵礦藏。日本海底煤礦開采量占其總產量的30%;智利、英國、加拿大、土耳其也有開采。日本九州附近海底發現了世界上最大的鐵礦之一。亞洲一些國家還發現許多海底錫礦。已發現的海底固體礦產有20多種。我國大陸架淺海區廣泛分布有銅、煤、硫、磷、石灰石等礦。
3、海濱砂礦。海濱沉積物中有許多貴重礦物,如:含有發射火箭用的固體燃料鈦的金紅石;含有火箭、飛機外殼用的鈮和反應堆及微電路用的鉭的獨居石;含有核潛艇和核反應堆用的耐高溫和耐腐蝕的鋯鐵礦、鋯英石;某些海區還有黃金、白金和銀等。我國近海海域也分布有金、鋯英石、鈦鐵礦、獨居石、鉻尖晶石等經濟價值極高的砂礦。
4、多金屬結核和富鈷錳結殼。多金屬結核含有錳、鐵、鎳、鈷、銅等幾十種元素。世界海洋3500~6000米深的洋底儲藏的多金屬結核約有3萬億噸。其中錳的產量可供世界用18000年,鎳可用25000年。我國已在太平洋調查200多萬平方公里的面積,其中有30多萬平方公里為有開采價值的遠景礦區,聯合國已批准其中15萬平方公里的區域分配給我國作為開辟區。富鈷錳結殼儲藏在300~4000米深的海底,容易開采。美日等國已設計了一些開采系統。
5、熱液礦藏。是一種含有大量金屬的硫化物,海底裂谷噴出的高溫岩漿冷卻沉積形成,已發現30多處礦床。僅美國在加拉帕戈斯裂谷儲量就達2500萬噸,開采價值39億美元。
6、可燃冰。是一種被稱為天然氣水合物的新型礦物,在低溫、高壓條件下,由碳氫化合物與水分子組成的冰態固體物質。其能量密度高,雜質少,燃燒後幾乎無污染,礦層厚,規模大,分布廣,資源豐富。據估計,全球可燃冰的儲量是現有石油天然氣儲量的兩倍。在上世紀日本、前蘇聯、美國均已發現大面積的可燃冰分布區。我國也在南海和東海發現了可燃冰。據測算,僅我國南海的可燃冰資源量就達700億噸油當量,約相當於我國目前陸上油氣資源量總數的1/2。在世界油氣資源逐漸枯竭的情況下,可燃冰的發現又為人類帶來新的希望。
由於人類對兩極海域和廣大的深海區還調查得很不夠,大洋中還有多少海底礦產人們還難以知曉。

『捌』 海底礦產的簡介

目前,在渤海盆地中已經發現了十多個含油氣構造或油田,有的油田單井日產原油達1600噸,天然氣19萬立方米,在黃海「北黃海盆地」有一般的油氣遠景,而在「南黃海盆地」有四十多個儲油氣構造,經鑽探證實油氣前景十分美好。東海有二個大的含油氣沉積盆地,總面積有40.2萬平方公里,從已經發現和圈定的8個構造帶上看,規模巨大,或排成帶,都具有位置好、面積廣、幅度大和油源近等特點,開發東海盆地油氣資源的前景廣闊。近幾年的海上石油開采也進一步得到了證實。在南海四周廣闊的大陸架上,分布著珠江口盆地、鶯歌海盆地、北部灣盆地、湄公盆地、汶萊~沙巴盆地和巴拉望盆地等。據估計,在南海海區有半數以上的盆地的油氣儲量達100~300億噸,構成了環太平洋區大含油氣帶西帶的主體部分。經專家計算,整個南中國海我國傳統海疆線以內的油氣資源約合15000億美元,開采前景甚致要超過英國的北海油田。
我國海濱砂礦資源主要有鈦鐵礦、鋯英石、獨居石、金紅石、磷釔礦、鈮袒鐵礦、玻璃砂礦等共十幾種,此外還發現了鑽石和砷鉑礦顆粒。海濱砂礦主要可分為8個成礦帶,如海南島東部海濱帶、粵西南海濱帶、雷州半島東部海濱帶、粵閩海濱帶、山東半島海濱帶、遼東半島海濱帶、廣西海濱帶和台灣北部及西部海濱帶等。特別是廣東海濱砂礦資源非常豐富,其儲量在全國居首位。
1873年,英國海洋學家在北大西洋採集洋底沉積物時發現一種類似卵石般的團塊,經過化驗,他們發現這種團塊幾乎全由純凈的氧化錳和氧化鐵組成。此後,他們相繼在太平洋、印度洋的各深海區都獲取了這樣的團塊。這就是錳結核。錳結核是一種深海海底自生的錳礦產。主要成分為錳和鐵的氧化物和氫氧化物,含銅、鎳、鈷等多種金屬元素,廣泛分布於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水深4至6千米的海底,一般呈球狀或橢圓球狀或塊狀,直徑1至20厘米。世界洋底的錳結核總量約3萬多億噸,其中太平洋底最多,約1.7萬億噸,含錳4000億噸、鎳164億噸、銅88億噸、鈷58億噸。這些儲量相當於目前陸地錳儲量的400多倍,鎳儲量的1000多倍,銅儲量的88倍,鈷儲量的5000多倍。按現在世界年消耗量計,這些礦產夠人類消費數千甚至數萬年。更重要的是這種卵狀礦物還在不斷生長。太平洋底的錳結核以每年1000萬噸左右的速度生長,一年的產量就可供全世界用上幾年。上個世紀70年代,國際上出現錳結核開發熱。隨著勘探技術和開發技術的發展,對錳結核的開采將形成新興的海洋礦產業。1978年,美國根據多年的考察、探測結果,綜合了大量的研究資料,正式出版了《海底沉積物和錳結核公布圖》,使世界各國對各大洋特別是太平洋海域的錳結核情況有了一個較全面、正確的了解。我國自上個世紀70年代也開展了大洋海底資源勘查活動,並制定了大洋錳結核資源調查開發研究計劃,在太平洋CC區選出可供采礦作業的結核礦區30萬平方公里。1991年聯合國國際海底管理局和國際海洋法法庭批准中國獲得15萬平方公里的國際海底礦區優先開采權。
海底熱液礦床是與海底熱泉有關的一種多金屬硫化物礦床。系海水侵入水深2000至3000米海底裂縫中,被地殼深處熱源加熱後,溶解了地殼內的多種金屬化合物,再從洋底噴出,遇冷海水而凝結生成的沉澱物。又稱「多金屬軟泥」或「熱液性金屬泥」。含有銅、鉛、鋅、錳、鐵、金、銀等多種金屬。其中金、銀等貴金屬的含量高於錳結核礦,被稱為「海底金庫」。分布水深一般為800至2400米。海底熱液礦床的發現,引起世界各國的高度重視。專家們普遍認為,海底熱液礦是極有開發價值的海底礦床。一些深海探查開采技術發達的國家紛紛投入巨資研製各種實用型采礦設備。我國也將海洋技術列為未來重點發展的高新技術之一。

『玖』 2千噸左右的平底船拉著礦石40海里價格是多少

2750美元/噸 鎂礦石:鐵礦石中含氧化鎂(MgO)較高的礦石。礦石中適量的MgO可以增加爐渣的流動性,降低爐渣的熔點,有利於脫硫和爐況的順行。爐渣中MgO 7%~12%是有利的。據國內外資料,爐渣中MgO 20%以內為適宜。

『拾』 5.礦產品價格

(1)礦產品價格總體上升三成

2010年,礦產品價格呈現迅速回彈之勢,綜合價格水平同比增長28.3%(圖44)。三季度價格雖有所回落,但進入四季度礦產品價格重新上揚,部分礦產品價格逼近甚至超過金融危機前水平。首先是受金融危機的影響,上年同期礦產品價格比較低,隨著世界經濟的緩慢回暖,礦產品價格開始回升;其次是一季度以中國等「金磚四國」經濟的較快穩定運行,拉動了礦產資源的需求;再次是4月開始的房地產新政和6月開始的節能減排風暴暫時壓制了礦產資源的需求造成三季度礦產品價格有所回落,進入四季度隨著被壓制需求的釋放價格開始回升。從月度看,重要能源和金屬礦產品價格鋁略有回落外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長,處於高位盤整狀態;重要非金屬價格受金融危機影響價格進一步回落,但三季度開始呈現擺脫金融危機之勢,價格趨於上揚。

圖 44 礦產品年度綜合價格變化情況

(2)能源價格上漲較快

原油價格快速上漲。大慶原油現貨價格全年平均為78.1美元/桶,同比增長45.5%;從月度來看,呈波動上行態勢。從1月的76.9美元/桶上揚至4月84.4美元/桶,之後回落至7月的72.7美元/桶,8月開始緩慢上漲,12月均價漲至91.2美元/桶,12月30日一度高達93.7美元/桶(圖45)。同期,美國紐約原油現貨均價為78.4美元/桶,同比增長31.6%;從月度看,呈現振盪調整狀態,從1月的79.2美元/桶漲至4月的84.4美元/桶,再回調至5月的73.6美元/桶,6月開始上揚至12月的89.1美元/桶,12月31日一度高達91.4美元/桶,2011年1月18日沖至97.3美元/桶。油價大幅上漲主要是由於美元走弱,刺激了市場對原油期貨的風險偏好,以及投資者對經濟復甦預期看好引起的。因為2010年全球原油供需平衡。根據IEA最新的報告,2010年全球原油需求是8660萬桶/日,比2009年增加160萬桶/日。原油需求的增量主要來自於非OECD國家,尤其是亞太地區的非OECD國家,需求增量佔世界需求增量的一半以上。而OECD國家特別是歐洲地區的OECD國家由於需求較弱,原油需求量反而比2009年降低了10萬桶/日,僅為4540萬桶/日。年內原油價格的調整主要原因是希臘債務危機,整個歐洲經濟的不景氣,美國實體經濟復甦難有顯著起色,吉爾吉斯斯坦和朝韓地緣政治的不穩定。伊朗問題也是重要原因之一。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陣營堅持對伊朗實行制裁,伊朗威脅如果美國進一步加強制裁,其可能會中斷石油出口。盡管OECD國家充裕的庫存和OPEC600萬桶的剩餘產能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對伊朗中斷出口的擔憂,但伊朗問題如果惡化仍會刺激國際原油市場敏感的神經。伊拉克自2003年海灣戰爭後國內教派沖突頻繁,局勢動盪。另外,歐洲、美國及中國遭受到的不同程度的自然災害也是影響油價的重要因素。

圖 54 水泥價格變化

閱讀全文

與海礦石價格圖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身份證理財好不好 瀏覽:241
北京做交易員 瀏覽:79
期貨期指費率 瀏覽:464
芒果出行融資 瀏覽:181
華融資產管理公司江蘇分公司 瀏覽:372
並購基金信託 瀏覽:865
能源站融資 瀏覽:217
e租寶投資的項目 瀏覽:185
哪家科技創新基金好 瀏覽:718
重慶新億融資擔保有限公司 瀏覽:843
證大無抵押貸款工作怎麼樣 瀏覽:795
鳳竹紡織的股票行情 瀏覽:979
匯鼎理財群 瀏覽:624
政府性價格調節基金 瀏覽:967
融資客的瘋狂 瀏覽:987
今日黃金價格一錢多少錢 瀏覽:587
超牛指標 瀏覽:900
世界最高股票 瀏覽:164
公益基金是否可以購理財產品 瀏覽:708
股票加倍倉 瀏覽: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