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2005年以來,人民幣國際化步伐加快的體現
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使用人民幣,而且有的國家還流通人民幣。
Ⅱ 2018年人民幣國際化的程度
目前沒有一個單一的直接的標准來衡量人民幣國際化的程度,但是間接的指標有很多。比如:海外人民幣的存量,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額,海外人民幣金融產品的成熟度,海外對人民幣資產的接受程度等等
人民幣國際化是指人民幣能夠跨越國界,在境外流通,成為國際上普遍認可的計價、結算及儲備貨幣的過程。盡管目前人民幣境外的流通並不等於人民幣已經國際化了,但人民幣境外流通的擴大最終必然導致人民幣的國際化,使其成為世界貨幣。
2014年11月9日,俄羅斯外貿銀行行長安德烈·科斯京在北京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中國政府致力於把人民幣變成國際儲備貨幣和結算貨幣,俄羅斯對此持非常積極的態度
人民幣國際化的含義包括三個方面:第一,是人民幣現金在境外享有一定的流通度;第二,也是最重要的,是以人民幣計價的金融產品成為國際各主要金融機構包括中央銀行的投資工具,為此,以人民幣計價的金融市場規模不斷擴大;第三,是國際貿易中以人民幣結算的交易要達到一定的比重。這是衡量貨幣包括人民幣國際化的通用標准,其中最主要的是後兩點。當前國家間經濟競爭的最高表現形式就是貨幣競爭。如果人民幣對其他貨幣的替代性增強,不僅將現實地改變儲備貨幣的分配格局及其相關的鑄幣稅利益,而且也會對西方國家的地緣政治格局產生深遠的影響。
Ⅲ 哪些事件推動了人民幣國際化進程
人民幣國際化大事件:
2007年6月
首支人民幣債券登陸香港,此後內地多家銀行先後多次在香港推行兩年或三年期的人民幣債券,總額超過200億元人民幣。
2008年7月10日
國務院批准中國人民銀行三定方案,新設立匯率司,其職能包括「根據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發展人民幣離岸市場」。
2008年12月4日
中國與俄羅斯就加快兩國在貿易中改用本國貨幣結算進行了磋商;12日,中國人民銀行和韓國銀行簽署了雙邊貨幣互換協議,兩國通過本幣互換可相互提供規模為1800億元人民幣的短期流動性支持。
2008年12月25日
國務院決定,將對廣東和長江三角洲地區與港澳地區、廣西和雲南與亞細安的貨物貿易進行人民幣結算試點;此外,中國已與包括蒙古,越南,緬甸等在內的周邊八國簽訂了自主選擇雙邊貨幣結算協議,人民幣區域化的進程大步加快。
2009年2月8日
中國與馬來西亞簽訂的互換協議規模為800億元人民幣/400億林吉特。
2009年3月9日
央行行長助理郭慶平介紹,國務院已經確認,人民幣跨境結算中心將在香港進行試點。具體的試點方案和辦法仍還在研究,尚未出台。
2009年3月11日
中國人民銀行和白俄羅斯共和國國家銀行宣布簽署雙邊貨幣互換協議,目的是通過推動雙邊貿易及投資促進兩國經濟增長。
2009年3月23日
中國人民銀行和印度尼西亞銀行宣布簽署雙邊貨幣互換協議,目的是支持雙邊貿易及直接投資以促進經濟增長,並為穩定金融市場提供短期流動性。
2009年4月2日
中國人民銀行和阿根廷中央銀行簽署雙邊貨幣互換協議。
2009年7月
六部門發布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管理辦法,我國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正式啟動。
2010年6月
六部門發布《關於擴大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有關問題的通知》,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地區范圍將擴大至沿海到內地20個省區市,境外結算地擴至所有國家和地區。
2011年8月
人民銀行8月23日明確表示,河北、山西等11個省的企業可以開展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至此,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境內地域范圍擴大至全國。
2012年11月
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正式在南非起步,我國和南非之間的貿易都是直接將法蘭特兌換成人民幣來結算。
2013年10月
10月15日,第五次中英經濟財金對話在北京舉行,國務院副總理馬凱與英國財政大臣奧斯本在新聞發布上表示,中國和英國同意人民幣與英鎊直接交易。
2013年12月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2013年人民幣匯率走勢提出了明確要求,即「保持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有利於人民幣國際化的穩步推進,世界金融的穩定和經濟的發展。
2014年6月
人民幣全球清算網路頻頻布局
6月18日,建行擔任倫敦人民幣業務清算行;19日中行擔任法蘭克福人民幣清算行;
2014年7月
4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公告稱,決定授權交通銀行首爾分行擔任首爾人民幣業務清算行,這成為在首爾打造人民幣離岸中心的重要一步。
Ⅳ 誰知道2006年至2010年人民幣的國際化大概進程,一定要這個時間段的
2006年7月,《第一財經日報》通過對人民幣有效匯率的測算發現,在經歷了一個完整的四季輪回之後,人民幣名義有效匯率又基本回到匯改前的水平。
2007年1月,國務院決定內地金融機構經批准可以在香港發行人民幣債券。
2007年6月,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和中國銀行先後在香港發行了總額為100億元的人民幣債券。
2007年7月,人民幣名義有效匯率指數升值了3%,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指數升值了6.2%,而同期美元指數貶值了6.3%。也就是說,人民幣進入了與美元相對分離的軌道。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期間,人民幣匯率波動幅度適當收窄,並半「盯住」美元。
2008年7月,美元對人民幣匯率在6.81-6.85區間窄幅波動。
2009年9月,美元對人民幣匯率基本在6.82上下波動,2009年的升幅為0.1%。在世界經濟最為艱難的時期,人民幣保持幣值堅挺,為全球經濟起到了「穩定器」的作用。
2009年以後,人民幣國際化舉措頻出:
1.簽訂貨幣互換協議,保障貿易順利進行,提高人民幣國際公信力
2.開放跨境結算試點,人民幣國際化邁出重要一步
2010年隨著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試點不斷擴大,境外人民幣規模迅速增加,海外對人民幣的旺盛需求也可見一斑。為了緩解「出海」人民幣投資無門的尷尬,8月,中國央行正式宣布允許海外人民幣迴流,首站投資目標確定為中國銀行間債市。
Ⅳ 人民幣國際化成果怎麼樣
人民幣近年來雖然幣值有所波動、國際結算比例有所反復,但國際化務實成效不斷,全球結算和人民幣金融產品日益增多。今年年初,巴基斯坦國家銀行(央行)批准了貿易商在與中國的雙邊貿易中使用人民幣作為結算貨幣。
巴基斯坦央行此舉為人民幣進入巴基斯坦市場亮了綠燈。分析人士指出,巴中雙邊貿易使用人民幣結算不僅可以幫助巴方緩解美元儲備持續走低的外匯儲備壓力,同時也可以讓巴基斯坦成為人民幣國際化的一塊「試驗田」。
「去年,人民幣債券市場進一步對外開放,在這一背景下,外國投資機構持有的人民幣現金可以更為便利地轉化為人民幣資產,這也增加了外國央行將人民幣納入儲備貨幣的信心。」他說,在「一帶一路」倡議下,在「一帶一路」沿線地區,人民幣無論在貿易活動中還是在直接投資中,也必將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Ⅵ 人民幣國際化歷程
人民幣國際化的歷程在改革開放初期甚至更早已經開始了。當初主要是社會主義鄰國邊界地帶,像朝鮮、越南等。在這一階段,只是邊境的居民為了生活上的便利而進行的類似於日常的活動。這一時期只是人民幣在邊境生活中走出國門,這是其國際化的幾乎可以忽略的階段。隨著改革開放號角的吹起,在我國的邊境地帶也逐步融入了貿易的浪潮之中。邊貿的日益興隆,少不了媒介——貨幣的作用。 而人民幣一項以幣值穩定著稱,當然是邊貿結算的最佳貨幣。在這一階段,人民幣開始走出國門,成為主要的邊貿結算貨幣。隨著改革開放的逐步深入,我國的經濟實力大為增強,國內資本也開始走出國門,到不少周邊國家投資設廠。97年亞洲金融危機的到來是人民幣國際化的一個重要轉折,在主要鄰國面對危機,其主權貨幣大都紛紛貶值,而當時中國由於採取積極有效的調控措施,堅持負責人的大國態度,堅持人民幣不貶值,而贏得了世界各國特別是周邊國家的高度贊譽。當時,時任柬埔寨首相的洪森,要堅持將人民幣作為一種儲備貨幣。與此同時,人民幣的流通范圍也擴大到了與我國接壤的周邊國家的邊境城鎮。在朝鮮、越南、蒙古基本上可以在全境使用。甚至在一些國家的邊境地區出現了部分貨幣替換。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經濟繼續保持強勁的增長,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民對高質量的生活品質的追求也不斷增強。國際旅遊,國外購物等日益盛行。不少國家的高端商場可以直接接受人民幣。目前,人民幣已經成為周邊區域性貨幣,已經可以算是廣義的國際貨幣。
Ⅶ 人民幣國際化面臨的挑戰主要有哪些
隨著貿易結算中人民幣使用范圍擴大,離岸本幣市場建設初具規模,當前人民幣國際化的初始條件已經較為成熟,人民幣實現資本項目可兌換進入沖刺階段。
推進人民幣國際化主要面臨三方面挑戰:首先,我國目前仍然是出口導向型國家,對外貿易依存度較大,很容易受國際市場波動的沖擊。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必須及時擴大內需,實現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其次,國內金融體系比較脆弱,一旦金融體系放開,大量虛擬的金融衍生工具所引致的資本交易額會遠遠超過國際貨物貿易額,如果不能很好地管控國際游資的投機行為,會給金融體系帶來極大危害。此外,隨著中國逐步放開資本賬戶,要想維護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就必須減少不必要的外匯干預。隨著人民幣國際化的推進,匯率波動將是一種常態。
Ⅷ 急需!!! 近幾年(08,09,10年)人民幣國際化的相關數據,謝謝!
給你指個方向,wind金融資料庫里有你要的數據,當然如果你能找到這個資源的話。
wind資料庫中國某些大學里有,對在校學生及教師開放,我們學校就有,應該是能查到部分你需要的數據的,我記得查數據的時候貌似有見過類似的,不過我最近真的很忙,沒有時間去圖書館幫你查,你要的內容太雜太多,不好意思。。。你可以搜集下你在校又能獲得這個資源的朋友幫個忙。。。祝好運!
Ⅸ 人民幣國際化的研究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從全球經濟的一體化以及中國經濟的全球化就應該開始了。人民幣國際化,就是要使中國的金融機構,如:銀行,證券業等的全球一體化。就是要讓中國的企業全球化,使全球的華人華僑等享受到人民幣國際化帶來的旅遊出行,留學,投資生產,國際匯兌,企業上市,等帶來便利。一方面,要體現中國的對外開發和貿易的國際化便利,更要體現中國的經濟融入世界的便利。只有國家的企業和產品,人才文化,金融等國際化了,人民幣國際化才更加迅速。但這兩方面又是相輔相成的。
當然,更要使人民幣真正的成為國際的重要機構,如:IMF等的儲備貨幣。也要成為世界各國的儲備貨幣,並且,人民幣可以為各國的發展帶來機會,應對危機帶來協同性。並且對大宗商品等資源有調控風險的作用。這樣,人民幣的國際化才更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