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民幣貶值為什麼會引發外資流失
外資在中國或經商或建廠都是以人民幣形式在市場流通,但所獲得的收益甚至投資的本金是要換回外幣抽回的。
如果人民幣貶值,在資金和收益迴流的時候外資要從人民幣換回外幣就換不到那麼多錢了,會對他們造成很大的損失。
所以外資在中國的投資往往會在中國貨幣有疲軟貶值傾向的時候盡快徹走以降低損失。
(1)人民幣暴跌資金迴流擴展閱讀:
利:
1、人民幣貶值後,出口貨物所收到的美元,能從銀行換回更多的人民幣,利潤會增加,進而刺激我國出口。
2、外國人來華旅遊費用降低,促進了國內對外旅遊業的發展。
3、 刺激消費,拉動內需,增加就業崗位。
弊:
1、 國內物價出現上漲,導致通貨膨脹。
2、資金大量外流,金融市場會出現不穩定狀況。
3、出國留學和旅遊的費用上升。
2. 為什麼亞洲貨幣下跌,資本會迴流至美國
亞洲貨幣下跌,就是貶值。如果繼續貶值,就是一種投資損失。
相比之下,美元相對升值,所以資本會追尋預期投資回報的貨幣。所以迴流到美國。
但是實際上,美元會長期貶值。
不清楚你的亞洲貨幣下跌是什麼意思,亞洲貨幣里的人民幣和日元都是升值預期吧。
其他貨幣倒是不穩定。
3. 為什麼人民幣貶值可能會觸發大規模資金外流
人民幣貶值 也就是所謂的通貨膨脹 試想 國內企業的錢都沒有實際價值 或者低於實際價值 這種情況肯定很多企業會尋找穩定的市場 進行資金的轉移 也就是對自己資產進行保值
舉個例子 如果匯率變成1美元兌70元人民幣 當你看到人民幣匯率還有繼續下跌的勢頭 你肯定會賣掉人民幣換取更為穩定的美元
企業也是一樣 當貨幣貶值的沒有限制的時候 企業主肯定會將自己的資產轉移到更加穩定的市場 規避風險 因此會造成資金外流 當然貨幣小幅度的波動實屬正常 肯定不會有大規模的進外流的 (個人愚見 呵呵)
4. 為什麼說人民幣貶值了,外資要出逃
外資在中國或經商或建廠都是以人民幣形式在市場流通,但所獲得的收益甚至投資的本金是要換回外幣抽回的。
如果人民幣貶值,在資金和收益迴流的時候外資要從人民幣換回外幣就換不到那麼多錢了,會對他們造成很大的損失。
所以外資在中國的投資往往會在中國貨幣有疲軟貶值傾向的時候盡快徹走以降低損失。
5. 怎樣解決跨境人民幣套利的資金迴流問題
跨境套利資金迴流很好解決啊,有專門從事跨境金融服務的服務商啊比如你找易兌換就可以搞定。
6. 人民幣升值為什麼回引起資金的大量外流呢
2005年最大膽、最富有創意,也最具爭議的一個商業構想是買下「沃爾瑪」。「買下沃爾瑪,這個做法對中國是有戰略意義的——作為製造業大國,中國中小企業面臨的最大的渠道問題可以解決很多,品牌和價值也可以提升很多,」分析一下,長江商學院院長的這一大膽構想不僅僅是個商業問題,同時也是一個重要的經濟學問題,即未來流通資源的主導權對全球製造業大國意味著什麼?
讓我們換一個角度來思考同樣的問題:如果中國買不下「沃爾瑪」,那麼後果將會如何呢?全國人大代表、湖南步步高企業老總王填,正是出於保護中小企業發展的目的,聯合全國若幹家流通企業,提出了《大店法》提案,以此來抗衡國際零售業巨頭「沃爾瑪」、「家樂福」在中國市場上的擴張勢頭。但是,這種擔憂還不是中國零售業缺乏像「沃爾瑪」這樣巨鱷的全部後果,更深層次的問題是——在經濟全球化發展程度很高的今天,一國駕馭和控制全球經濟的能力到底反映在哪些方面。
東亞金融危機使我們認識到了金融控制力比製造業的控制力更為重要
上個世紀70-80年代,世界製造業的中心從美國開始向亞洲國家轉移,在美國出現產業「空心化」的同時,亞洲新興的工業化國家則憑借外向型製造業的發展而創造了20年的經濟增長奇跡。80年代,日本憑借著巨大的貿易順差所帶來的資本積累而大肆購買美國的不動產,美國成為日本的投資天堂。正當美日經濟差距已達到相當有限的程度時,美國聯合西方諸國的財政首腦與日本簽署了迫使日元大幅升值的「廣場協議」,待到由日元升值所引發的房地產泡沫破滅之後,日本經濟進入了衰退的十年。與日本幾乎同樣的經歷在十年後的東亞經濟體再次出現,盡管東亞金融危機並非源於西方發達國家所要求的貨幣升值,但是,在外向型製造業長足發展的背景下,西方社會向東亞提出了金融體系自由化的改革和資本項目開放的要求,並由此給國際游資提供了可乘之機。由匯率制度的巨變所導致的金融危機,給東亞經濟體帶來的後果同樣也是拉大了與全球經濟中心國家的經濟差距。
實際上,作為全球經濟中心國家的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一直控制著製造業的核心技術和技術的市場標准,因此,在一定程度上美國並不在意世界製造業基地處於何方,由誰來控制。特別是在上個世紀90年代完成了金融自由化調整之後,美國更能夠利用其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特殊地位來實現全球的金融統治,這種金融統治的實質是利用金融危機將全球製造業發展所積累的物質財富,以金融資本作為載體流向美國。全球中心國家能夠做到這一點的前提條件有三個,即技術壟斷、金融控制和市場資源的佔有。
從東亞的金融危機中我們已經充分感受到了美國的金融控制對世界製造業基地的沖擊和影響是巨大的。這種巨大的沖擊和影響力主要源於美元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特殊地位以及金融自由化進程的深化,國際金融自由化使得製造業中重要的戰略資源在國際金融市場都有相應的衍生金融產品與其對應,因此,中心國家只要控制了全球的金融市場,那麼也就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全球經濟福利的分配結果。
東亞金融危機使人們看到了金融控制力在全球經濟中的重要地位,新世紀以來,發展中國家開始反思金融自由化的不利後果,並試圖通過對金融主權的控制來保護製造業發展所帶來的物質成果。
市場資源的佔有及突破
對於以外向型製造業發展為主的經濟體來說,要真正實現通過維護金融主權來保障製造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在當今的全球化背景下也存在著種種困難,原因在於其外部市場主要集中在全球中心國家,而如果後者不能通過金融控制來實現物質財富的轉移的話,國際貿易領域的摩擦和紛爭就會頻繁出現。
對於東亞國家來說,要想突破全球中心國家對市場資源的佔有優勢,途徑主要有兩個,其一,通過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方式產生出貿易創造效應,這種努力在東亞金融危機之後一直處於深度階段,但是收效並不顯著,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美國現實市場資源的吸引力遠大於區域經濟一體化的貿易創造效應,因此,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中參與成員的機會主義行為總是難以避免。例如,2000年後美國與東亞地區經濟體之間的雙邊貿易協議的增加充分說明了機會主義行為的存在。其二,通過國內需求的增加來調整一國的外部不平衡,以此來減少對全球中心國家市場資源的依賴。然而,這一點對於東亞多數國家來說也存在著一定的困難,原因是這些國家的經濟與人口規模有限,市場開發潛力不大。但是,對於中國這樣的人口大國來說則具有一定的內需開發的潛力。
中國零售業所面臨的潛在沖擊及其後果
東亞金融危機使我們認識到了金融控制的重要性,但是,當我們對金融自由化採取了審慎態度之後,市場資源佔有的重要性便又凸現出來。如果說中國的內需發展是一項既對調整中國的外部失衡有利,又對調整世界經濟結構有益的舉措,那麼中國零售業的市場競爭秩序就會成為關繫到保護中國製造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的關鍵,從這個意義上說,如何對待家樂福、沃爾瑪這樣的零售業巨頭就不僅僅是個商業問題了。購買「沃爾瑪」的構想就是要用全球最先進的業態形式和經營模式來掌控中國自身的市場資源。眾所周知,目前中國的民族零售企業在經營管理能力、規模經濟、成本控制方面與沃爾瑪這樣的世界巨頭之間尚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從管理技術手段的角度來看,IT技術的運用是沃爾瑪成功的必要條件之一。沃爾瑪在每輪零售IT系統的投資中,都比競爭對手下手更早,力度更大。沃爾瑪是最早採用計算機跟蹤庫存的零售企業之一(1969年),也是最早使用條形碼(1980年)、利用EDI與供貨商進行更好地協調(1985年)、發射自己的通信衛星(1986年)和使用無線掃描槍(20世紀80年代末)的零售企業之一。現在,沃爾瑪又是全世界最不遺餘力推行無線射頻識別(RFID)技術的公司,技術上的創新使沃爾瑪能夠不斷突破零售企業的規模極限,實現規模經濟效益。與中國企業簡單的成本控制方式相比,沃爾瑪的成本控制更多強調的是業務模式的創新、流程的優化、員工技能的提高以及能動性增強。總之,不管出於什麼原因,在中國無法買下「沃爾瑪」的情況下,我們將會看到中國市場資源佔有權的喪失給中國經濟造成的後果。這種後果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 隨著WTO後過渡期的到來,國際零售巨頭在中國市場上的擴展勢頭將會進一步加速,劇烈的市場競爭態勢將愈演愈烈。如果中國不能通過對沃爾瑪這一全球零售業巨頭股權的收購,來解決中國企業在全球競爭力方面所遇到的核心技術、全球銷售網路以及發達國家反傾銷策略的制約,那麼在中國零售業市場的中外企業的競爭很可能出現如下兩種可能:第一種可能是中國零售企業在面對外資低成本的競爭面前,完全放棄商業零售利潤,通過網點規模超常規擴張來追求流通領域的現金流,將商業運作轉化為資本運作,即將流通領域的現金流用於其他投資領域,並反過來用其他投資領域的收益來彌補和維持商業運營。如果這種運營成為了中國零售企業,特別是連鎖零售企業的普遍模式時,那麼中國零售商業企業的資金鏈會處於一種「緊」運行狀態,這種緊運行的資金鏈一旦出現中斷,將會對中國的製造業產生巨大的沖擊。第二種可能是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中國的零售業全面敗下陣來,這種結果正好與「中國購買沃爾瑪」的構想相反,成了沃爾瑪、家樂福等公司收購中國零售企業的網點,這種結果一旦出現,國際零售巨頭對中國零售業的控制將會直接導致全球化背景下中國製造業物質財富的流失。
2. 作為世界製造業大國,如果中國的流通領域為外資企業所壟斷,那麼我們在上面提到的中心國家利用金融資本統治所實現的吸納製造業國家積累的物質財富的現象同樣也會通過流通渠道來實現,家樂福在中國所收取的進場費,沃爾瑪依賴大額訂單對中國製造企業的產品壓價已經成為人所共知的事實。更為嚴重的後果是作為國際零售企業,家樂福、沃爾瑪完全可以利用跨國公司內部貿易中的轉移價格來實現利潤流向母國的目標,這一潛在的可能性已經從沃爾瑪、家樂福等國際零售業巨頭的全球戰略調整的動向中可見一斑。為什麼沃爾瑪在中國的盈利目標沒有實現的情況下仍然加快了其營業網點擴張的步伐,這是因為沃爾瑪中國公司採取了向其全球配售中心二次采購的方式,沃爾瑪在中國每年的訂單高達100億美元,這100億美元讓中國的製造業企業在與沃爾瑪的交易活動中喪失了討價還價的能力,但是沃爾瑪中國公司向其全球配售中心的訂貨則採取的是公司內部價格,這很容易改變沃爾瑪中國公司的賬面財務狀況,避免了沃爾瑪在中國的稅收負擔,而這一點是中國零售企業很難效仿的。另外,為什麼家樂福放棄了香港市場而專注於對中國大陸市場的拓展,這是因為自上個世紀80年代以來,香港的製造業已經開始向大陸轉移,香港已不再是東亞一個重要的製造業基地,因此,零售業對製造業的控制和操縱的潛力有限。而中國大陸製造業的發展為國際零售業提供了極其有價值的商品資源,一旦中國的市場資源也被掌握在其鼓掌之間的話,這些企業的商業利潤是能夠得到充分保證的。
基於上述分析,我認為中國應該對零售企業所面對的外部沖擊予以足夠的重視,否則,我們從東亞金融危機中認識到的對外部金融沖擊的防範經驗,就很容易因為忽視了流通領域的防範而付之東流。
7. 為什麼人民幣貶值會導致外資出逃
外資在中國或經商或建廠都是以人民幣形式在市場流通,但所獲得的收益甚至投資的本金是要換回外幣抽回的。
如果人民幣貶值,在資金和收益迴流的時候外資要從人民幣換回外幣就換不到那麼多錢了,會對他們造成很大的損失。
所以外資在中國的投資往往會在中國貨幣有疲軟貶值傾向的時候盡快徹走以降低損失。
8. 什麼叫跨境人民幣資金迴流
企業資金一般是怎麼走出去,就怎麼返回來,如果你是在香港或境外套利的資金需要迴流國內,只要資金來源合法,你可以尋求如「易兌換這樣的跨境金融服務團隊為你解決問題。
9. 本幣匯率下降,會引起在國外的本國資本迴流不利於外國資本流入請問這是怎麼回事兒
我認為這句話不正確。世界主要有八大貨幣,其中有六種(人民幣、歐元、日元、瑞郎、澳元、紐西蘭元)採取直接標價法,該標價法意為一定數量的外幣可以兌換多少本幣,如果匯率下降,意味著本幣升值,本國的資產收益率上升,有利於包括本國和外國在內的資產流入。美元和英鎊採取間接標價法,即一定數量的本幣能兌換多少外幣,如果匯率下降意味著本幣貶值,本國資產收益率下降,會造成本國的國外資本和本國資本流出本國。
10. 人民幣貶值怎麼會導致資本外流呢為什麼
隨著人民幣貶值預期升溫促使企業償還外債、投資者積攢海外資產,中國的資本外流速度加快。貨幣貶值後,錢就沒有以前值錢了.外國人用他們的錢就會換到更多的人民幣,所以說會引起資金外流。
Ⅰ.人民幣貶值對國際收支的影響。
①人民幣貶值對進出口收入有影響。一國貨幣貶值通過降低本國商品相對外國產品的價格,使國外人們增加對本國產品的需求,本國居民減少對外國產品的需求,從而有利於本國的出口,減少進口;外國貨幣的購買力相對提高,貶值本國商品、勞務、交通、住宿等費用相對便宜,有利於吸引外國遊客,擴大旅遊業發展,推動就業增加和國民收入的增長。
②人民幣貶值對國際資本流動也有影響。如果貶值趨勢不斷發展,那麼人們將會把資金從本國轉移到其他國家,引起資金外流。
Ⅱ.人民幣貶值對國內經濟的影響。
①人民幣貶值後,一國的貿易收入往往會得到改善,整個經濟體系中外貿部門所佔比重會擴大,從而提高本國的對外開放程度,可以有更多的產品同國外產品競爭。
②人民幣貶值對物價也有影響。一方面,出口擴大,引起需求拉動物價上升;另一方面通過提高國內生產成本推動物價上升,貨幣貶值對物價的影響會逐步擴大到所有商品,易引發通貨膨脹。
Ⅲ.人民幣貶值對世界經濟的影響。
①小國的匯率變動只會對貿易夥伴國的經濟產生輕微的影響,但主要工業國的貨幣貶值會影響其國家的貿易收支,由此可引起貿易戰和匯率戰,並影響世界經濟的發展。
②主要工業國匯率的變化還會引起國際金融領域的動盪。在國際貿易和借貸活動中,將使吸進貶值貨幣的一方遭受損失,而要付出貶值貨幣的一方,將從中獲利。
③主要貨幣的匯率不穩定還會給國際儲備體系和國際金融體系帶來巨大影響。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就是首先從泰國貨幣貶值開始的。1998年日元對美元的比價持續下跌,降到八年來最低點。這對亞洲各國無疑是一個沉重的打擊,而且在美國的股票市場和外匯市場引起軒然大波。中國政府庄嚴宣布:人民幣不貶值,這既體現了中國綜合國力的強大,而且體現了社會主義中國在國際經濟舞台上承擔著相應的國際義務和責任,並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