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貸款資金 > 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貸款增長

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貸款增長

發布時間:2021-05-24 09:07:02

『壹』 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的資產,存款余額,貸款余額,利潤總額以及佔全國的比例(最好是2010年底的數據)

自己去看吧,中國人民銀行網站上有,很全面的。各年度的都有。
欄目是:調查統計
有兩個:一個是「金融機構本外幣信貸收支表」 一個是「中資全國性四家大型銀行人民幣信貸收支表」
比我在回答要全面得多。
給一個中國人民銀行的網址:http://www.pbc.gov.cn/

『貳』 我國國有商業銀行信貸資源配置存在的問題

1,國有銀行傾向於向國有、大型、低利潤的企業發放貸款。2,國有商業銀行的貸款投放中,交通運輸、倉儲、郵政業和房地產兩大行業的貸款集中度較高,並且房地產行業的貸款風險問題較為嚴重。3,出於追求利潤最大化的理性需求,商業銀行的信貸資源配置格局與區域經濟發展的格局密切相關。東部發達地區是銀行信貸資源配置的重點地區,西部地區和東北地區的貸款成本高於東部地區。

『叄』 監管機構要求大型銀行控制房貸規模是怎麼回事

9月27日,三位銀行業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有大行收到通知,監管機構近期要求大型商業銀行壓降、控制個人住房按揭貸款等房地產貸款規模。此外,部分銀行反饋個人按揭貸款額度緊張,已有銀行呼籲客戶辦理房貸提早還款業務,以騰挪房貸額度。

一位大行人士表示,監管年初就有要求,本年度新增涉房貸款不能超過全部新增貸款的一定比例,這一比例或為30%左右,但未見到發文。

另一城商行人士表示,央行要求大行壓低按揭貸款等房地產貸款余額,但未見到相關發文。但也有另一家大行總行人士表示,該行內部討論了信貸規模,但對貸款結構暫無有新的要求。

(3)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貸款增長擴展閱讀:

「金九銀十」本是樓市旺季,但部分銀行信貸額度緊張

9月27日,有廣州按揭公司人士反饋稱,目前農行、郵儲、招行等個人按揭貸款額度比較緊張,部分LPR基準利率加點20BP的放款較慢,LPR加點30BP仍正常放款。

今年樓市受新冠疫情影響,上半年大幅下降,疫情之後,房地產銷售迅速回暖。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1-8月,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98486萬平方米,同比下降3.3%。

8月單月銷售額同比增長27.1%,增速繼上月後再創近兩年新高。部分城市銷售已經提升,8月北京商品住宅銷售面積99.3萬平方米,環比上升48.5%,同比上升了84.2%,創下2017年以來單月銷售面積的新高。

『肆』 為何未來商業銀行的信用貸款會增加

因為優質的抵押物越來越少

『伍』 國有四大銀行、九大商業銀行分別是哪些

『陸』 為什麼商業銀行喜歡給國有大中型企業發放貸款

大中企業還款能力強,貸的多~賺的多啊

『柒』 銀行信貸對經濟增長的作用有滯後性嗎

一、資本市場發展對商業銀行傳統業務的負面效應(千金難買牛回頭 我不需再猶豫)

1、資本市場發展對銀行存款總量的影響

資本市場的發展所引起的社會資金分流直接影響著商業銀行存款業務的發展,這主要表現在幾個方面:

資本市場股票、債券等證券的大量發行對銀行存款的影響。資本市場上股票,債券發行和交易量的快速增長迅速喚起了公眾的投資熱情。而居民和機構投資者所擁有的投資資金大部分來源於其在商業銀行等銀行的存款,尤其是定期存款。截至 2001年8月末,我國股票市場的總市值已達48055億元,相當於GDP的50%, 在證券公司開立股票賬戶達6529萬戶。雖然從理論上說,從商業銀行取出的存款無論是購買上市公司的股票,還是購買政府債券和企業債券,都有相當一部分最終將以財政存款或企業存款的形式又迴流到商業銀行,但事實上,其餘部分之中又有相當一部分資金由於社會經濟規模的擴大和貨幣化程度的提高而被社會再生產過程所吸收,另一部分以流通形式繼續在資本市場上周轉,還有一部分則以持幣觀望的形式沉澱在居民手中。因此,資本市場證券發行、交易量的增加,在相當程度上會引起商業銀行現有存款的減少及存款增長速度的下降。據有關專家統計,1991年我國證券存量占金融資產的比例為3.6%,到2000年,這一比例就上升到51%,10 年之間便增長了13.2倍。這對商業銀行的沖擊有多麼大是可想而知的。資本市場上投資基金的發展削弱了商業銀行的存款基礎。投資基金是一種機構投資者,其特點是將居民的小儲蓄匯集起來,交由專家理財,通過證券和其他資產的有效組合,以較小的投資風險獲取較為穩定的投資回報。由於購買基金的投資風險比較小,而獲取的收益比銀行儲蓄高出不少,當人們在權衡資產收益與資產風險的博奕中偏向於前者時,商業銀行的儲蓄存款將會受到強烈的沖擊。我國從1998年第一批5家證券投資基金試點開始到2001年9月,全國證券投資基金已有43隻,基金總額已超過600億元。從目前國家政策性傾向來看,證券投資基金以及產業投資基金、風險創業投資都會獲准加快發展,這無疑會導致商業銀行的存款分流。(剖析主流資金真實目的,發現最佳獲利機會!)

保險業及保險基金的發展也會分流一部分銀行存款。保險業是資本市場上一支不可忽略的勁旅。西方國家保險業十分發達,人們投保意識很強,特別是人壽保險業從保障型為主發展到儲蓄型為主,進而又發展到投資型為主以後,保險市場的投資異常活躍。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市場化改革的深入以及社會保障制度的改革,我國居民在經濟生活中面臨的不確定因素和市場風險日益增大,越來越多的居民和企業逐漸將儲蓄或存款的相當一部分用於購買各類保險,這也相應地抽走了一部分銀行存款,截至2000年底,我國各保險公司的保險費收入達1598億元,是1985年的 62倍多,占當年金融資產總額的0.7%。保險業如此迅猛的發展勢頭, 對商業銀行存款的影響將逐漸增大。

從總體上來看,以上幾個方面對我國商業銀行存款業務發展的負面效應是非常明顯的。據統計,自1992年以來,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金融系統的儲蓄存款連年創出新高,1992年首次突破1萬億元大關,1994年突破2萬億元大關,1995年達到3萬億元,其間月均增長約1000億元。然而,到了1996 年下半年,隨著資本市場的快速啟動,儲蓄存款增長的勢頭逆轉直下,增幅逐月下降, 1997年儲蓄存款增長繼續回落,比上年同期少增加1306.3億元,到2000年底,儲蓄存款雖然高達64322億元,但同比增長速度和增加量卻是逐年下降的。

2、資本市場發展對銀行存款結構的影響

當國家或企業發行證券(國債、公司債和股票等)籌集資金時,發行者籌集的是股本金或金庫存款,而購買者(居民或機構投資者)動用的則是儲蓄存款和企業存款,且這些存款多為定期存款。在證券交易結束後,證券發行者將發行收入相當一部分存入商業銀行,從表面上看,這一出一進對商業銀行存款似乎影響不大,但事實上銀行流入資本市場的數量與再迴流到銀行的數量差別很大(其原因已在上面分析過)。不僅如此,這種資金運動也大大改變了商業銀行的存款結構。因為在這一過程中,從商業銀行流出的是定期存款等較為穩定的資金來源,而流回商業銀行的則是股本金存款或財政金庫存款(基本上是隨時都有可能動用的活期存款或短期存款)。因此,資本市場的發展使得銀行存款結構發生了顯著變化,使定期存款活期化,長期存款短期化,信貸資金的平均償還期大大縮短,資金結構的不穩定性增大。

3、資本市場發展對銀行貸款總量的影響

資本市場發展對銀行存款的影響會直接波及到銀行貸款業務。存款是銀行信貸業務的基礎,資本市場發展所抽走的銀行存款,相應地使銀行的可貸資金減少。在實行存貸款比例管理的條件下,貸款只能按存款的一定比例發放,存款增長減緩,貸款也會按比例相應地減緩。

直接投資的增長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銀行貸款的增長。資本市場的發展大大提高了直接投資的比重,而直接投資與銀行貸款之間存在著某種程度的此長彼消關系。因此,在社會儲蓄總量一定的情況下,以直接融資為特徵的資本市場的發展,必然會影響以間接融資為特徵的商業銀行的貸款增長。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統計資料, 1990年我國直接融資(只計股票和國債)和間接融資(指商業銀行貸款)合計為15366. 64億元,其中直接融資為199.84億元,占融資總額的1.31%,間接融資為15166.80 億元,占融資總額的98.69%;到2000年,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總額增長到105654 .3億元,其中直接融資為6283.2億元,占融資總額的6%,間接融資為99371.1億元,占融資總額的94%。從數字的變化中,我們可以看出,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兩相比較,直接融資占融資總額的比重雖然較小,然而從發展的勢頭來看,它正在快速地取代一部分間接融資。

4、資本市場發展對銀行貸款結構的影響

資本市場發展對銀行存款結構的影響會傳導到貸款結構上。商業銀行的存款結構與貸款結構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對應關系,例如長期貸款必須與長期存款保持一定的匹配關系。資本市場發展造成的長期存款短期化,定期存款活期化,其結果必然使得商業銀行的貸款期限結構也要作出相應的調整,因而銀行的短期流動資金貸款比重有所增加,而長期固定資產貸款的比重則有所下降。

商業銀行要設法避開與資本市場直接融資工具的正面競爭,需要調整貸款的期限結構和客戶結構。在資本市場發展的條件下,商業銀行要有意識地將貸款期限結構的設計適當與公司債券的期限結構保持一定的差異,以便突出個性並避免同資本市場融資工具發生正面競爭。例如,公司債券的期限一般為3—7年,則商業銀行的貸款就要盡可能少安排在相同的期限。又如原先一些信譽好的貸款大客戶,現在成為上市公司後對銀行的依賴度減小了,銀行就不一定再把它們當作貸款大客戶,貸款的客戶結構應該發生相應的變化。

資本市場的發展推動了商業銀行加快資產多元化的步伐,使貸款占銀行資產總額的比重下降和貸款本身的結構發生變化。隨著資本市場的發展和新的金融產品的不斷涌現,銀行為了爭取獲得更多的利潤,分散資產風險並保持資產一定的流動性,會在傳統貸款業務相對萎縮的同時,增加證券投資特別是短期國債的投資,進而實現銀行資產的多元化。銀行資產結構的這種調整,自然會引起貸款結構的變化。

5、資本市場發展對銀行盈利能力的影響

資本市場發展對商業銀行傳統業務的上述影響歸根結蒂都會體現在銀行獲利能力的變化上。首先,資本市場的發展使商業銀行面臨的外部競爭更加激烈,從而促使銀行的高額利潤逐步向社會平均利潤轉化。銀行為了爭取客戶,一方面要盡量壓低貸款利率,另一方面又要盡量抬高存款利率,這種利用利率杠桿競爭的手段不僅要在與同業比較中體現出優勢,還要在與資本市場和貨幣市場上各類金融工具的比較中吸引客戶,因此存貸款利差日益縮小。其次,隨著資本市場的不斷發展,企業和居民的金融意識逐漸增強,投資者在市場經濟的摸爬滾打中慢慢學會利用各種市場或渠道之間的差價來套利,銀行為了吸引客戶,也不得不主動向客戶讓利。可見,,資本市場的發展,使商業銀行在傳統業務上的獲利能力普遍下降。

二、資本市場發展對商業銀行業務發展的正面效應

1、資本市場的發展為銀行實施多元化籌資戰略提供廣闊的渠道

銀行可以通過資本市場以多種形式籌措長期資金。在西方國家,商業銀行可以較為自由地從資本市場籌措長期資金。我國國有商業銀行在資本市場上籌措資金目前還有一定的難度,其關鍵問題在於國有商業銀行的股份制改造尚未實施,還不具有直接在資本市場上發行股票融資的基本條件。但在資本市場快速發展和國有企業產權制度改革步伐不斷加快的外力推動下,國有商業銀行的股份制改造即將提上議事日程,在不久的將來,國有商業銀行將成為資本市場融通長期資本的主力機構。資本市場流通和沉澱的資金量將越來越大,商業銀行可借勢發展與投資銀行和上市公司相關的籌資業務。隨著資本市場的發展,股份制企業和股票發行量會越來越多,動員出來的社會閑散資金也不斷增大。在資本市場流動的資金量增大的同時,也有相當一部分資金暫時沉澱下來。商業銀行可以此為契機,大力開展與上市公司和投資銀行相關的籌資業務,如網上發行股票的收款業務,證券交易機構的證券資金清算業務,等等。

2、 資本市場的發展有利於銀行通過參與資本市場交易而改善資產的盈利性、流動性和安全性

資本市場的發展便於銀行突破資產結構單一的局限,實現多元化資產的有效組合。隨著資本市場的發展,可供選擇的金融產品越來越多,商業銀行可以通過購買和持有各種有價證券來優化其資產結構,多元化的資產組合使商業銀行便於在充分兼顧安全性和流動性的前提下,爭取最大限度的盈利。

資本市場的發展拉動了相對落後的貨幣市場發展,從而為商業銀行發展信貸業務和改善資產流動性提供更多的便利。我國貨幣市場相對資本市場的發展大大滯後,在資本市場快速發展的拉動下,貨幣市場將出現「補漲」式的發展,由此而形成的活躍的短期國債市場及國債回購市場,為商業銀行利用央行公開市場業務擴大信貸投放和流動性創造了有利條件。1998年5月央行恢復公開市場業務以來, 公開市場業務品種不斷豐富。公開市場業務的開展為商業銀行增加可用資金提供了新的渠道,便於商業銀行以較低的成本融入短期信貸資金,擴大短期信貸投放。

貨幣市場的發展也為商業銀行的流動性管理提供了便利。從1998年開始,我國加大了貨幣市場的建設力度,撤銷了融資中心和二級同業拆借網路,擴大一級市場交易主體,形成了全國統一的銀行間同業拆借市場,並調整國債的品種和結構,面向商業銀行共發行了記賬式國債4303億元。然而上述措施並未帶來貨幣市場的活躍,銀行間現券交易有行無市,其原因是在穩健的貨幣政策下,商業銀行的資金普遍寬松,在貨幣市場上主要是作為資金供給者而非需求者。在貨幣政策適應經濟和金融發展作出適當調整的情況下,貨幣市場的發展和央行公開市場業務的進一步擴大,將大大提高商業銀行債券資產特別是短期國債的變現能力。同時,參與公開市場融資具有不僅利率較低而且供給充足的特點,因而是商業銀行兼顧盈利性和流動性的理想融資渠道。

3、資本市場的發展為解決國有企業高比例負債問題, 進而為改善國有商業銀行信貸資產質量找到了良好契機

資本市場的發展有助於推進國有企業的產權制度改革和降低企業對銀行的負債率,並提高國有企業對銀行貸款的償還能力。國有企業對銀行負債率畸高的根本原因在於國有企業的產權制度改革滯後,由於產權關系不明晰,國有企業的「預算軟約束」和「投資飢渴症」一直未從根本上得以解決。加上國有商業銀行本身也是產權關系不清晰的性質特殊的國家壟斷企業,因而它對國有企業貸款的債權約束也硬不起來。國有企業的過度負債和償還能力惡化給國有商業銀行埋下了巨大隱患,只不過近年來國有商業銀行的存款增長還保持著一定的增長水平,加上信用創造功能的放大效應,國有商業銀行資產質量低下的風險尚未完全暴露出來。由於對政策理解上的偏差以及「催收」(貸款)「清欠」(利息)成效十分微弱,幾乎所有國有商業銀行的分支機構都採取「惜貸」方式以消極防範風險,但這種方式並不能消化巨額不良貸款。而資本市場的快速發展,既可以解決國有企業的資本性資金的匱乏問題,又可以通過資產重組淘汰一批劣勢企業,培育一批優勢企業,使國有企業過度負債和償還能力不斷下降的矛盾從根本上得到緩解,進而國有商業銀行的信貸資產質量得以改善。

資本市場合理配置資源的功能,可正確引導國有商業銀行信貸資金的流向。資本市場是通過產權流動來實現資源(資本)的有效配置的。資本市場配置資源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在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下形成的證券市場比價結構,能引致社會資金向資金收益率高的產業部門和企業流動。第二,證券市場作為現代企業制度發展的杠桿,推動股份制企業不斷追求資產收益的最大化。同時,證券市場使得企業效率表現完全市場化並使企業的經營業績與其股票價格相對稱,從而形成企業的市場公眾選擇機制,這種公眾選擇機制與法人治理的內部約束機制相統一,促使企業把不斷尋求市場獲得機會和不斷降低內部經營成本統一起來。有關統計資料表明,已往建立起現代企業制度的企業經濟效益好於全國國有企業平均水平,股份有限公司各項經濟指標在總體上大大好於其他企業。第三,證券市場的動態運行可以促進企業生產結構轉換,未上市公司關注證券市場的變化,以尋找自身產品結構與市場要求的差距,上市公司更關注證券市場的行情,以保持競爭的強勢地位和免除特別處理或摘牌的危險。同時,證券市場也有力地促進了產業結構的轉換,最近幾年滬深股市發生的數百起資產重組均集中地體現了產業結構由低技術含量、低附加值的產業向高技術、高收益的產業轉化,由勞動密集型產業向資金密集型和知識密集型產業轉化,最近100多家上市公司紛紛涉足信息產業更說明這一問題。 另外,我國證券市場本身也越來越重視培育高新科技企業上市。到2000年底為止,滬深股市共有100多家高科技企業上市,約占目前A股總股本的8%。 最近國家還積極准備在時機成熟時開設專門的高新板塊或國內創業板市場。第四,證券市場對促進企業擴張和實現規模經濟效益作用非凡。滬深兩市上市公司中,總股本5億股以上,流通股超過1億股的大盤股占上市公司總數的20%左右, 據有關專家的定量分析,我國股票市場規模經濟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約0.1%。 在資本市場快速發展的條件下,國有商業銀行可將資本市場上證券價格波動,證券交易量的增減等信號,作為安排信貸投向、投量計劃和調整信貸資金結構的重要參照系。例如,商業銀行在過去較長一段時期將其貸款總量的90%以上貸給國有企業,而1993年以來,每年投向三資企業和其他所有製成分企業的貸款年增長率一直保持在15%以上,設在廣東、福建、浙江等沿海地區和經濟發達地區的分支行對這類企業貸款的遞增幅度還要大。這充分說明資本市場合理配置資源的功能在正確引導著國有商業銀行信貸資金的流向,這為逐步改善銀行信貸資產質量創造了條件。

『捌』 商業銀行的主要貸款客戶是不是國有大型企業

國有大型企業有國家財政支持,是銀行的大客戶,但未必是主要貸款客戶。另外,很多大型企業未必就是國企,比如吉利汽車,比如萬科地產等等。

房地產客戶應該是銀行貸款的主力軍,大型地產里,國有和非國有各半吧

閱讀全文

與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貸款增長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瑞刷顯示非交易時間 瀏覽:876
股指期貨黃金股 瀏覽:116
創業融資計劃書範文 瀏覽:162
兵團工融資 瀏覽:796
中影年年融資 瀏覽:642
股指期貨加1分手續費 瀏覽:224
ff獲得融資 瀏覽:651
購買外匯申請書 瀏覽:85
601258資金進出 瀏覽:50
國際貿易外匯風險 瀏覽:363
華夏基金有2018年度報告 瀏覽:235
上市再融資概念 瀏覽:542
08325股票 瀏覽:15
萬達融資歷史 瀏覽:596
江蘇省科技貸款 瀏覽:966
上市公司融資 瀏覽:273
菏澤外匯管理局 瀏覽:327
做假資料幫人貸款還不上錢 瀏覽:154
中財所理財產品安全嗎 瀏覽:68
中集電商融資 瀏覽: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