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蘋果期貨大漲大跌,為何業內人士稱蘋果價位或將低位運行
蘋果是大家非常喜歡吃的水果,香甜可口,味道巴適,基本上都都是每家必備的水果。但蘋果期貨大漲大跌,業內人士稱蘋果價位或將繼續低位運行這是為什麼了?很多人對這個不是很了解,我想了很久,說說我的看法,分享一下我的觀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三、期貨是遠期炒作給當前蘋果價格關系不大。
很多人會說你看期貨價格都在上漲,蘋果價格肯定要上漲,這只是一種可能,大家一定要知道期貨都是遠期合約,它炒作的是未來一兩個月的蘋果價格走勢而不是當前蘋果的走勢,它們兩個之間價格是相差很遠的,所以不要看到蘋果期貨上漲就認為現在蘋果價格要上漲,這是完全錯誤的理解,蘋果期貨是對未來預期的反應而不是對當下價格的預估,這一點大家一定要認識清楚。
蘋果是非常健康的食品,有一句古話:多吃蘋果少生病,這已經被醫生證實,蘋果的營養價值確實非常高,所以為了健康大家平時還是多吃蘋果吧,物美價廉還香甜可口值得你擁有。
⑵ 為什麼蘋果公司規定了價格還會被炒到那麼高的價格
鋪貨慢,剛上市的時候不容易買到,所以價格高。官網上預訂應該是要排隊的。
⑶ 今年蘋果為什麼這么貴
市面上一種產品價格高一個因素是供不應求,再就是人為炒作拉高價格。蘋果炒作的可能性較小,唯一可能的原因就是今年蘋果產量小,市面供應量不足。其實不僅僅蘋果,今年的香蕉價格也較高。
⑷ 蘋果12全線跌破市場價,為什麼很多人不再選擇蘋果手機
即使今年蘋果已經使出了渾身解數的控價,但渠道商好像依舊不買賬。
蘋果12系列才發行不到半個月的時間,IPhone 12就跌破了發行價,雖然IPhone12 Pro目前看不到跌破發行價的趨勢。
不過目前主要還是因為Pro系列的產能有限,當產能上去了以後渠道價掉下來也是肯定的。
可以肯定的是IPhone 12雖然不會跟去年的11系列一樣,過了一個雙十一就掉價上千,但目前的趨勢也是慢慢往下降。
為什麼蘋果近幾年的新機不再像從前,加價買都難求呢?
筆者也給你簡單說說,蘋果這幾年的定價問題。
1,擠牙膏,消費者開始不買賬了
從IPhone X開始令人驚艷一時後,蘋果這幾年的新機只能說穩打穩進。
要說升級完全沒有,這也完全不可能。
拿今年的IPhone12系列來說,除了全面標配5G外,更換了高通基帶,拍照系統也再次進行了更新……
當然了,這也有各家電商平台開始頻繁促銷的原因。
以某多多的百億補貼為例,去年IPhone剛出來沒多久,就被降價一千多。
你覺得消費者會如何選?
大多數人相信都會繼續等,畢竟手機剛到手就虧了一千多,不是誰都能接受的不是。
蘋果的技術升級加滿,以及各電商平台的打骨折促銷,才是促成了蘋果銷量放緩的真正原因。
⑸ 近年來水果中蘋果怎麼價格高
一 我國果品產業的現狀 1 種植及產量我國是世界果樹大國,栽培歷史悠久,資源豐富,水果和乾果達50餘種,是世界果樹起源最早、種類最多的原產地和世界著名果樹古國之一。水果生產作為一項新興產業,在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已十分重要,在很多地區已成為農村經濟的支柱產業。50 年代以來,我國水果業發展較快,尤其是80年代中後期以來,水果業進入了迅猛發展時期。據統計,1995年全國水果總產值達750多億元,僅次於糧食和蔬菜,在種植業中居第三位。目前我國果樹種植面積達847萬公頃,產量達5000多萬噸,佔世界水果總產量的11-12%。蘋果、柑桔、梨和香蕉四大主栽果品占總產量的70%以上,其中蘋果佔35%左右。我國水果業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時期。2 果品貯藏和加工果樹種植業的發展推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尤其是果品貯藏業和果品加工業的發展。但總的說來,我國的果品貯藏加工業遠沒有跟上果樹種植業的發展。目前全國果品總貯量達1000萬噸左右,占果品總產量的28.5%。其中冷藏量約為600萬噸。果品加工業發展滯後,如發展最快的果汁加工業,目前果蔬飲料約為120萬噸,占不到飲料總量的20%。3 市場需求 目前全世界已有170多個國家生產果品,產量以亞洲為最多。其中,中國、印度、巴西、美國、義大利等20多個國家為主產國。自1995年以來,隨著世界特別是發展中國家果品生產的迅速市場競爭日趨激烈,但是國內外水果的市場空間還很大。(1)從人均佔有量看,我國水果人均佔有量為43.7公斤,而目前世界水果人均佔有量為80公斤。按比較科學的膳食結構,一個人一年的水果消費量應達到70-80公斤。發達國家年人均水果消費量一般為60-100公斤,多的達到150公斤;一般國家大多為季節性消費,年人均消費量也有50多公斤。我國目前只有山東、河北等極少數省市人均果品佔有量超過80公斤,市場需求缺口很大。就整個水果產品來講,目前我國優質果率只有30%左右,50%是大路貨,還有20%屬劣質果。優質果暢銷,大路貨滯銷,劣質果難銷。市場需要高質量的果品。水果生產仍有很大市場潛力。(2)從時間角度看,水果生產的特點是產期集中,而水果消費的特點是周年均衡供應最好。盡管採取了若干技術措施,如種植早中晚熟品種、利用貯藏加工手段延後上市期、推廣一年多熟新品種、利用地域差異(如四川省鹽源縣的蘋果七八月份就成熟上市了,而此時北方地區的蘋果還處於膨大期),但是水果周年供應情況仍然不理想,大量供應仍然集中在夏秋兩季,冬春兩季供應量相對很小。 (3)從產業鏈條看,過去只注重生產,現在開始向注重生產、流通、加工的產業化經營轉移。國外水果經過采後貯藏加工,增值比例為1:3.8,而我國還處於1:1.8的水平,通過採用新的工業技術,加工需求量還有很大潛力。(4)從出口情況看,我國水果出口在1997年首次出現進大於出後,1998年仍然是進大於出。1998年全國共出口水果63.3萬噸,而進口達到65.0萬噸。出口中以蘋果、柑桔、梨為主,進口的主要是香蕉。世界各國水果產量的10%參與國際貿易,而我國水果的出口量僅占水果產量的1.2%,這與我國作為世界第一水果生產大國的地位極不相稱。可以說水果出口增收,還大有潛力可挖。4 供求形勢 近幾年,我國水果業發展由高速增長進入穩中趨降階段,生產的發展日益受到需求的制約,供需矛盾突出。我國水果業出現了三大轉變:(1)果園面積由高速擴張轉為穩中趨降。1985年,國家對水果實行市場放開、價格隨行就市和多渠道流通的政策之後,農民對種植果樹產生了極大的熱情,全國平均每年增加800多萬畝果園面積。進入90年代以來,隨著幼齡果樹的陸續投產和單產的提高,水果產量高速增長,1990—1997年水果產量的年遞增率為15.3%,比1978一1990年間的遞增速度高出6.2%;與此同時,水果業出現了結構性和季節性的剩餘,從1995年開始,全國的水果價格開始下降,尤其是老品種和劣質果開始賣不出去,水果生產快速發展的勢頭受到了抑制。1998年全國果園總面積首次出現負增長,蘋果園、梨園面積連續兩年遞減,柑桔園的面積首次減少,香蕉的面積也略有下降。(2)水果產量由平衡增長轉為高速增長。隨著幼樹的陸續投產和技術的進步,水果總產量增長很快,1998年比上年增產7.1%。預計今後幾年水果總產量仍將以10%左右的速度增長。(3)水果供求形勢已由賣方市場轉為買方市場。雖然我國的水果人均佔有量與世界人均近80公斤的水平相比還有一定差距,但水果產量增長的速度遠遠高於人們生活水平提高的速度,尤其是廣大農民的收入水平還比較低,所以,近幾年來,在局部地區、部分品種出現了賣果難的問題。從水果供需總量來看,未來10年,水果總產量有可能繼續保持10%的增長速度,供給大於需求的矛盾日益尖銳。5 國際貿易 我國水果生產在世界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但消費市場主要在國內,對水果業的國際貿易影響不大。從1993年開始,我國果品總產量和果樹栽培面積超過印度、巴西和美國,位居世界第一位。目前,我國水果產量份額佔世界總產量的12%。蘋果和梨的產量均居世界各國之首,分別佔世界蘋果產量和梨產量的31.8%和44.4%;柑桔產量佔9%,排在巴西和美國之後,列世界第三位。1999年我國水果出口繼續保持增長,全年共出口乾鮮水果71.59萬t,出口加工水果39.4萬t。全國水果類出口總額達5.8億美元,出口對象主要是日本、俄羅斯、香港、新加坡等少數國家和地區。 我國水果消費市場在總量上升的基礎上,正向多需求,多層次、多樣性的質量型消費結構發展、進口水果在種類和銷量上明顯上升。據統計,1995年全國進口水果20多種(或品種),總進口量超過14萬噸,同年水果出口量為50萬噸,為水果總產量的1.2%,僅佔世界水果貿易量(約3000萬噸)的1.67%。1999年我國干鮮水果進口量呈下降趨勢,但進口額比上年增長18%;全年干鮮水果進口總量為63.43萬t,比上年下降2.4%;加工水果進口量有較大幅度增長,全年進口量為1.98萬t,比上年增長36.2%。二 我國果品產業存在的主要問題 1 品種結構單一 目前中國水果產量的絕大多數是以鮮果消費為主的蘋果、梨、柑桔、桃和油桃等,不僅其他小品種產量較少,各種水果的品種結構也比較單一,適合不同需要的不同特色品種和不同上市期的品種相對較少。從整個世界市場來看,雖然新鮮水果消費量很大,且在不斷增長,但加工水果消費增長速度大大快於新鮮水果消費增長速度。中國適合加工的水果品種較少,即使有一些適合加工的品種也由於加工技術落後,大批量生產的成本和質量問題嚴重,難以進入國際市場。因此,從品種結構上看中國水果的國際競爭力較弱。2 水果質量差無論國際市場還是國內市場,消費者對鮮果質量要求越來越高,不僅要求果實內在質量好、外觀好看,而且要求果實無污染,這使得優質高檔水果不僅價格高、銷路好、經濟效益高、國際競爭力也強。目前中國優質果率不到總產量的10%,達到出口標準的高檔果不足5%,而其他水果主要出口國的優質果率可高達70%,可供出口的高檔果占總產量的50%左右。鮮果質量差的主要原因是:(1)有些品種因栽植在不適宜地區,使其果實不具有該品種所特有的風味,即使栽植在適宜地區也由於長期大量施用氮肥,或由於乾旱缺水使其果實風味淡化。(2)由於果農素質低、栽培技術落後、防治病蟲害以農葯為主,不僅果實外觀質量差,還經常由於農葯使用劑量、時間、次數不當,不但防治病蟲害效果差,造成人力物力浪費,還使果實農葯殘留超標。(3)果園管理粗放,尤其是山區和瘠薄地果園,農民普遍缺乏管理技術,對果園投人不足,直接影響果園的產量和質量。3 摘後商品化處理程度低 近年來通過引進和調整水果品種結構,在國內產生一些優質水果品種,如山東紅富士、四川臍橙等其內在質量和外觀都達到或超過國際市場的要求,但由於鮮果收獲期比較集中,且採摘後商品化處理落後,難以滿足消費者需要長年均衡消費新鮮水果的要求。目前中國採摘後進行分級、打臘、包裝、貯運的水果只佔總產量的1%,貯藏的水果不到總產量的20%,加工的水果不到總產量的10%。當鮮果收獲集中上市時導致市場價格下降在所難免。而其他水果主要出口國為適應市場需要,已能通過保鮮和包裝技術來保證水果新鮮上市,而且能在採摘後30天內在國際市場上銷售新鮮水果。由於不同質量等級果品價格差別較大,而且不同質量等級的同一果品,在不同時間上市其價格差異更大。因此,中國新鮮水果雖然具有一定的價格優勢,但在滿足消費者長年均衡需要優質水果方面的國際競爭力則較弱。4 水果營銷不暢 從宏觀方面看,政府對水果生產經營中的宏觀指導、咨詢、投資和調控較少,市場體系不夠健全;水果生產經營的科技研究、推廣和應用相對比較落後;市場供求及其變化的信息很少,即使有也由於信息渠道不健全很難傳遞到農戶。從微觀方面看,中國農業生產中以家庭為單位的小規模分散經營模式在水果生產中大量存在,大多數農戶是在本地區內封閉經營,不僅不了解國際市場供求及其變化,也不了解國內市場供求及其變化;大多數農戶還是以生產為中心,水果生產出來之後再尋找銷路,還沒有以市場需要為導向進行水果生產的思想,更沒有屬於自己的營銷和信息溝通組織,只能獨自分別面對和進入市場。所有這些不僅使果農的市場營銷績效很差,而且難以適應不斷變化的市場需要。因此,當水果集中上市時果賤傷農的現象經常發生。5 產品價格競爭力小 1995年以來,全國蘋果、梨、柑桔等大宗水果市場銷售價格逐年降低,但優質高檔果的價格一直維持在較高水平,與劣質低檔果差價在3—5倍之間。分品種看,目前,我國優質富士蘋果市場銷售價格為4.00—6.00元/公斤;美國新紅星蘋果價格為6.00元//公斤左右,但口感不符合我國居民的消費習慣;日本蘋果品質好,但銷售價格高出我國10倍多,不具有競爭性。可見,我國蘋果具有一定的價格優勢。占柑桔產量5%的優質柑桔,與美國柑桔品質相當,但價格競爭力較差。 由於以上多種原因,隨著生產的發展,我國水果已由賣方市場轉為買方市場,出現了結構性的、季節性的、地區性的過剩。同時,加入WTO後,國家開放果品市場,所有的果實、加工品都將實行自由化,果品市場將進入真正的國際化競爭時代。我國果品產業在面臨新的發展契機的同時,也面臨著國際市場的嚴峻挑戰。 三 果品產業出路與發展策略 1 建立農產品市場准入制度 通過建立農產品市場准入制度,在產地和銷地市場兩個環節實施農產品質量安全控制,提高產品質量,確保「果籃子」產品的安全。近年來,「果籃子污染」越來越受人們關注,果品不安全隱患增多,如獼猴桃施用「膨大劑」增大,這些不安全食品直接影響了居民身體健康,甚至危及生命安全。建立市場准入制度,雖然給農民和經營商增加了很多限制,但從長遠看是有利的。消費者一旦建立了消費信心,食品的總消費量肯定會擴大,價格也可提高,可以彌補因不用或少用農葯、化肥等帶來的損失。更為重要的是,建立市場准入制度,還能有效緩解我國當前果品供大於求的矛盾。也能促進農產品的出口,於國於民都有利。2 實施農業標准化,提高果品質量 當前要做好農產品標准體系、檢測體系和無公害生產體系等基礎工作。有關方面應加強農畜產品質量的標准化管理,盡快制定出一批與國際接軌的質量檢測和判定標准,總結和摸索出一套標准化的生產規程。要加快產品質量檢測中心建設,增強實驗檢測裝備,引進檢測技術人員,逐步拓展檢測項目,發揮質量監測功能,同時加強企業內部質檢體系建設,形成企業檢測與政府監測相結合的完整的農產品質量檢測網路體系。 實施標准化與國際接軌。農業的發展趨勢是標准化,我們應當與世界接軌,在每個品種上都要制定標准,看看國際標準是什麼,我們採取什麼辦法能達到。只有標准化的農產品,才能有標准化農業,才能擴大果品的國內外市場。水果缺少標准化的生產,制約了國內國際市場大流通。許多水果生產沒有標准化,造成食品加工業原料一批一個樣,大小不一、色澤不一、內在質量不一,影響了食品工業的產品質量,產品也很難走出國門。3 搞好深加工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水果產量增長了幾十倍,但由於加工技術和產業化滯後,每年大約有 2-3成到手的水果,因缺乏貯藏及加工手段而爛掉,令人十分痛心。由此而帶來的農民賣果難至今也沒有從根本上得到解決。在傳統的農業生產和增長方式上,加工技術不高,增產不能增收,制約了中國果品業的大發展。果品的深加工既是消費市場的需要,也是解決農民賣果難的根本出路。據估算,中國果品的深加工和市場開發每年能夠帶來幾十億元的收入。4 實現果品產業化果品產業化市場化的核心問題,是要建立產貯、運銷、加工配套的服務體系,使農民擺脫市場風險。當前特別要加強現代化龍頭企業的建設,目前我們的服務體系是斷裂式的,技術、賣肥賣葯、保鮮貯藏、食品加工都是各干各的,各在—段,形不成整體的利益關系。很多時候,高價對農民一刺激,農民就違約不管公司了,還有時把適合鮮食的留下來,把最差的給了公司。 通過"助優"和政策資金等一系列政府行為,盡快建立現代果品產業集團。將分散運行的果樹種植業,采後處理與貯藏加工業,相關科技服務業和營銷體系有機的結合起來,以公司(或合作經濟組織、或專業市場、或科技協會)等多種形式,把分散的個體果農(果園或貯庫等)組成農工貿一體的聯合組織,並建立相應的管理體制和合理的利益分配原則,解決目前已不斷加劇的大市場與小生產的矛盾。5 運用現代營銷方式,開拓水果產品市場 面對國際市場的激烈競爭,我們應盡快樹立現代市場營銷觀念,推動我國水果產品進一步走向國際市場。首先,要進一步深化流通體制改革,加強市場體系建設。要採取有效措施,杜絕亂設卡、亂收費現象,開辟全面性的水果運銷「綠色通道」,減少流通環節,降低流通成本,全面搞活流通。還要立足區內市場建設,在水果集中產地要健全產品批發市場、專用生產資料市場和技術市場。要進一步完善銷地批發市場,重點支持有一定基礎的大中城市銷地批發市場的改建和擴建。在打破行業部門界限、實現生產與貿易有機結合的基礎上,最終實現水果生產和貿易的一體化管理。其次,要鼓勵柑桔、蘋果等各類行業協會、合作社等中介組織的建立與發展,規范市場行為,進行行業自律,避免內部無序競爭、相互傾軋的現象。通過在國內外組只、舉辦各類貿易展覽,擴大國內外市場銷售,使之成為溝通生產者、消費者和政府的橋梁。第三,採取各種措施開拓國際市場。對於蘋果、特色水果等具有出口優勢的農產品,要通過多種渠道進行宣傳,擴大知名度,拓展出口空間。6 國家要在市場經濟中准確定位,明確支持重點,促進水果業的發展 一是針對我國目前水果種質資源流失嚴重的現狀,國家要投資建設「水果種質資源保護庫」,保護、研發水果種質資源,培育新的水果優良品種,為水果業的進一步發展提供技術儲備。二是加快果樹良種苗木繁育體系和科技推廣體系的建設,重點抓好無病毒良種苗木繁育,推廣以提高質量為主的整套技術措施,提高果農的生產管理水平和果品的商品質量。三是制定與國際市場接軌的水果生產和出口標准。要修改果樹樹苗管理辦法,鮮蘋果、鮮梨等國家標准;重新審定鮮桃、山楂等行業標准;盡快制定蘋果、梨、葡萄等果品的出口質量標准;並要建立相應的質量監督管理體系。四是重視果品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力爭及時為農民提供信息服務。7 實行名牌戰略,帶動優質果品生產基地建設 要積極促進各地區發展優質水果商品基地,通過引進優良品種和先進技術,樹立水果名牌,帶動基地生產。發展一批適應國際潮流的綠色果品基地,樹立我國的綠色果品名牌;建設一批我國特有的優質水果品種,打出獨特的「中國牌」,最終促進我國水果業的發展進入新的水平,走向世界。
⑹ 蘋果價格怎麼這么低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蘋果價格一路走低,出口量急劇減少,大大影響了果農的收入,嚴重挫傷了果農的積極性。導致這種情況發生的原因,筆者認為有以下幾點:
其一,國際環境的影響。世界經濟水平整體下滑,說白了就是經濟危機。國外市場疲軟,消費水平下降,物價上漲,蘋果銷量銳減。而國內市場更是處於飽和狀態。單是棲霞市的蘋果產量就達到了150萬噸,而全國的蘋果總產量更是無法估算。到目前為止,中國北方的省份基本都產蘋果,這么多的蘋果,價格要賣得高,比登天還難。
其二,品種單一。從八十年代日本紅富士引進,到現在已有三十多年的歷史了,一提起蘋果就是紅富士,雖然後期也出現過新品種,但是吃得好、拿得出手的,主要還是紅富士。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紅富士蘋果已經不能滿足居民的口味了。三十多年前的紅星、紅王、小果光、印度青哪去了?比如煙台龍口市,以今年為例,一畝地茄梨跟一畝地蘋果相比,純收入是一樣的!龍口的水果種類繁多,茄梨、長把梨、葡萄、杏子、桃子等等,各個季節,都有水果上市,各地收購商蜂擁而至,要的人多了,價格自然而然就高了。
其三,生產銷售渠道不暢。
⑺ 今年蘋果價格怎麼樣
據了解,目前蘋果最差的也要3.00元/500克,較好的賣在4.00元/500克,最好的富士蘋果價格還要高一些,而去年,最好的蘋果也只賣到2.50元/500克,按平均價格計算,漲幅達到50%以上,據水果攤主介紹,造成蘋果上漲的主要原因是由於:1、去年蘋果正值開花時遭遇下雪天氣,不少花被凍死,導致產量大幅下降;2、化肥、農葯價格上漲,人工費用增加,果樹維護費用增加;3、一方面產量下降,一方面各收購商看準時機,紛紛大量收購蘋果囤積,再加上冷庫的迅猛發展,給收購蘋果提供了有利條件,導致市場流通蘋果稀少,所以蘋果價格上漲不乏市場炒作因素;4、受到了通脹預期大環境的影響。
⑻ 為什麼今年的蘋果價格那麼高
今年蘋果的價格高的嚇人兩個蘋果就要二十幾塊,因為今年的早春有一場春寒,導致很多蘋果的產地的蘋果凍壞了莊家的收成不好,所以今年的蘋果產量減少。所以今天的蘋果市場稀缺導致價格比較高。
⑼ 蘋果中國官網價格烏龍,是無意為之還是故意炒作
我覺得應該是無意之舉,因為這件事對蘋果公司沒有起到多大的正面影響。就算是想要炒作的話,應該也不會拿自己的口碑作為籌碼。
每個商家都會想要維護自己的利益,想要掙更多的錢。這是大家都明白的事情。可是,掙更多的錢和爭取到更多消費者的支持,是很難做出平衡的兩件事情。一些商家之所以可以成功,就是在掙錢的同時讓消費者感覺自己佔到了便宜,認為商家是那種讓利給消費者的企業。
蘋果公司在一部分人看來,不是一個主打性價比和親民的企業,他的處理方式也常常受到質疑。這次的事件應該不是他們有意的炒作,因為對他們的形象沒有多大的好處,用一些微不足道的流量來消耗自己的口碑,實在是不太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