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現在國內的原油價格是多少
昨日,山東煉化界多位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透露:中石化旗下的勝利油田將於下月調高原油結算價,漲幅約12%,具體的調價方案將於下月初公布。勝利油田有關人士對此消息予以確認。據分析,在其帶動下,國內原油價下月可能大幅上調。 勝利油田將調高結算價 昨日,山東煉化界多位人士向本報透露:中石化旗下的勝利油田將於下月調高原油結算價,漲幅約12%,具體的調價方案將於下月初公布。勝利油田有關人士昨確認調價一說,但稱並未接到具體方案。 來自石化資訊供應商「石油網」提供的數據顯示,勝利油田原油結算價為5450元/噸(不含稅),大慶油田為5478元/噸(不含稅)。去年,國際原油價格還未突破100美元,我國進口原油平均價格就已接近5000元/噸。如今,國際原油價格已高居120美元之上,國內原油價格調價沖動驟增。 「因勝利油田是參考國際原油價格來設定國內結算價的,現在國際油價漲得那麼凶,我們是肯定要調價」,勝利油田有關人士昨日說。 一位與勝利油田業務往來頻繁的山東煉廠原油部負責人則告訴記者,勝利油田的初步方案是將現行的5450元/噸結算價提高至6200元/噸左右,「最終方案將在下個月月初公布,無論最終價格如何,大漲不可避免。」山東東營市另一家與該油田有業務往來的地方煉廠原油部負責人也證實了上述說法。 「全國各油田都將跟進」 「如果調價,全國各油田都將跟進」,石油網一成品油研究員告訴記者,近期,多家煉廠都談及油田調價一事。「各大煉廠按國家下發的指標給煉廠提供原油,勝利油田、大慶油田是行業內的標桿企業,只要一方調價,其他油田都會隨之調價。」 盡管如此,因國內成品油價格並未放開,國內原油價格上調並不會波及現有的成品油零售價格。但「各大煉廠會相應地調高成品油批發價」,上述研究員說,這會給國內成品油調價帶來壓力。 同步播報 國務院:抓緊投產新建煉油能力 國務院常務會議昨日指出,當前我國煤電油氣運供需總量基本平衡,但一些地區的電煤、柴油及電力供應仍比較緊張,必須進一步採取有力措施,科學調度,協調配合,統籌解決突出矛盾。會議要求,做好成品油總量平衡和市場供應,抓緊投產新建煉油能力,加強產運銷組織協調,支持企業增加生產。同時,千方百計保證農業「三夏」用油,增加重點地區柴油投放數量
希望採納
㈡ 石油的問題,中國石油為什麼這么貴,美國那麼便宜可以進口啊
原油價格不同是因為運費,油的品質,當地供需以及資金的操縱,還有布倫特,迪拜,辛塔的原油盤子小,可以有資金在裡面運作(這不是臆測可以看布倫特原油和紐約原油的走勢圖而且中國油價屏住不動一天賺很多的,應該知道我想說什麼了吧)而紐約商品交易所由於交易量大不容易操縱。
美國人賣的原油不都是進口的,美國德克薩斯州也產油而且加拿大是世界第二大產油國(看不出來吧)離著近管道運輸便宜,而布倫特,迪拜,辛塔大多要海運
㈢ 中國每年的原油進口價格怎麼確定進口那麼多石油是事先簽訂合同然後按照合同來還是一直在變動要是一直
你就記住一點,任何一個資源國都不是傻子,不可能在低價的時候按一個永遠不變的價格簽訂長期協議。一般來說,進口協議都附帶一個價格協議(或者叫價格計算公式),按照國際市場價格變化來調整具體的進口價格。
㈣ 請問進口原油比國內原油一噸能便宜多少
這個沒有回答的必要,國內原油的價格分很多,有現貨價格,期貨價格,還有內供價格。進口原油即使價格貴點也沒有問題,國內多數地方煉廠的原油問題一直困擾著他們,所以銷售不用擔心價格問題。
㈤ 中國每年進口石油價值多少美元
是這樣分析的,
04年以前
美連原
石油期貨
價格處於
35~45美元
。 巴菲特准確的判斷出,美連原石油期貨將有
一波專
大牛市
,就重新
估值
石油儲備巨大的中國石油。美連原石油期貨在2008年漲至
147元。屬
漲了3倍多,中石油的
市值
也隨之漲了3倍多。從300多億,漲至1000多億。 還有不明白可以追問
㈥ 中國出口的石油那麼便宜,為何給自己人賣的這么「貴」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原油進口國,中國每年需要進口大量石油,2017年達到4.2億噸。因此,中國的石油缺口非常大。然而,中國顯然有原油勘探地點,為什麼它總是表現出這樣的「石油短缺」?
然而,歸根結底,煉油技術遇到瓶頸,煉油成本高是主要原因。由於稅率和技術兩座大山的擠壓,高油價的局面似乎暫時無法解決。
㈦ 中國石油進口量與國際石油市場價格變化趨勢分析
石油和天然氣市場是一個最典型的全球化市場。雖然V.I.Vysotskii和A.N.Dmitrievskii樂觀地估計,目前全球可開採油氣資源為5547×108t石油和634.3×1012m3天然氣[42]。但是,因為油氣資源的稀缺性、資源稟賦的不均衡性,以及賣方市場的特殊性,致使石油和天然氣產品被國家壟斷,其銷售帶有濃厚的政治色彩,因此使得世界油氣市場的價格受控於這些國家或其組織。那麼,價格變化規律也不例外。而油氣價格的波動將會給石油進口的成本管理帶來極大的不確定性,導致經濟風險增加。
另外,石油價格與國家經濟發展密不可分。據IMF公布的數據顯示,原油價格每上升10%,全球的GDP會減少0.10%~0.15%[47]。2005年原油國際價格較2004年上漲42.1%,世界經濟因此減緩了0.8%[48]。因此,說明油價的波動將影響到國家的經濟發展,以及戰略油氣儲備的價值。另一個值得重點關注的是世界石油市場的價格變化趨勢,這將關繫到中國石油進口的經濟安全性。
1.國際石油市場價格變化分析
近30年來,世界油氣市場的價格變化波動很大且總體呈上升趨勢。從1980年以來,國際石油市場的交易價格總體呈現不斷上升趨勢的同時,還具有明顯的其他特徵。
一是不同地方的石油交易價格差別較大的同時又具有地域代表性。就BP公司2010年的世界能源報告中公布的數據來看,4個具有代表性的世界石油交易價格,即迪拜(Du)、布倫特(Brendt)、福卡斯(Nigerian Forcados)和西德克薩斯(West Texas Intermdiate,W T I)。它們分別代表著中東、歐洲、非洲和美洲地區的石油交易價格。基本呈現前者的石油交易價格最低,西德克薩斯價位較高的規律。但是,2005年以後福卡斯取代了高油價地位,2011年和2012年西德克薩斯取代了低價位地位(圖6-3)。這與該地區的石油需求狀況和油質水平掛鉤,2007年後受美國金融危機影響,世界各地石油交易價格差從7.09美元/桶(2008年)降到1.96美元/桶(2009年)。同時,也應該看到美國的頁岩氣的開發利用,這個石油資源替代品對其價格的影響非常明顯。
續表
數據來源:中國國土資源年鑒2001-2009;中國海關統計年鑒2009-2013;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June 2013。
註:平均進價由進口量與金額計算而得。
圖6-6 中國進口原油平均價格與國際油價比較(數據來源:中國國土資源年鑒2001-2009,中國海關統計年鑒2009-2013,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June 2013)
通過以上分析可知,中國石油進口量增加時國際油價就上升,當然這本身也符合市場經濟規律。這個現象可以從兩方面理解:一是,只要中國石油進口需求加大,國際市場就會提價;另一個方面也可以認為中國的石油需求對國際油價已經有了影響的力量。前者對於中國發展經濟,在國際石油市場上的地位等都為威脅因素,後者則說明已有了影響市場的機會。所以應該想辦法採取措施,抓住該機會,以促進國家的經濟發展、國際名聲的提高。
㈧ 中國石油進口比例是多少
中國石油進口比例是32.7%,因為中國進口原油價格比同期明顯下降,主要是由於需求復甦相當脆弱,全球疫情造成歷史上最大的石油需求暴跌,在需求前景仍然黯淡之際,國際油價依然承壓。
中國原油進口環比下降3.55%,同比增長24.99%,主要是由於全球經濟數據走強以及美元貶值,需求跡象好轉等因素提振市場樂觀情緒,國際油價走強,但中國國內成品油消費能力相對疲軟,煉廠利潤空間縮窄,7月份原油進口量相對6月有所下降。
發展趨勢:
1、中國原油進口量5129.1萬噸,進口金額1016.5億元;1-7月,中國原油累計進口量32003.8萬噸,比去年同期增長12.1%,累計進口金額7431億元,比去年同期減少21.3%。
2、三季度煉廠受高油價、低利潤的影響,未能呈現以往『金九銀十』的樂觀預期。整體來看,預計四季度原油進口量將延續下降的趨勢,這主要取決於前期原油配額的消耗和煉廠利潤空間。
以上內容參考:人民網——中國原油進口量增長趨勢不變 業內:進口量仍將增長
㈨ 中國從不同國家進口石油價格一樣嗎
肯定是不一樣的。沙特、安哥拉、伊朗、俄羅斯等等石油供應價格都不同的,不然咱們也不需要找那麼多國家進口石油。
㈩ 什麼是中國原油價格
中國原油價格是中國國內石油貿易中石油商品價值的貨幣表現,計量單位常用「元/噸」表示。
中國原油價格定價機制經歷了四個階段:完全計劃價格體制階段、雙軌制價格體制階段、逐步向國際石油市場價格水平靠攏階段、與國際石油市場價格接軌階段。
1980年以前,是完全計劃價格體制階段。這段時間,中國一直實行計劃經濟,由國家統一制定原油價格。在1973年以前,國內油價與國內物價水平相比一直處於低價位,但與當時國際油價相比卻呈現高價位狀態。比如,1960—1970年,中國原油價格為130元/噸,按當時匯率折算,價格水平高於同期國際油價。1971年國家適當調低了國內原油價格,1973年的油價水平仍然高於國際油價。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機爆發以後,國際油價大幅上漲,但中國原油價格變化不大,1974—1981年一直低於國際水平。
1981—1993年,是雙軌制價格體制階段。1981年國務院批准實行了1億噸原油產量包干,允許超產原油按當時的國際油價出售,從此原油價格出現了包干內平價和包干外高價的雙軌價格定價機制,綜合水平由於價格雙軌制的出現而逐步提高。
1994—1998年,是逐步向國際石油市場價格水平靠攏階段。1994年5月,鑒於國內石油市場秩序的混亂,國家對原油價格進行了重大改革。國家對國產陸上原油實行國家定價,並根據不同油田的情況將油價分為兩檔價格:一檔價格為原計劃內平價、高價原油「並軌」提價;二檔價格為部分較困難的油田和計劃外原油。這一改革改變了中國原油低價的歷史,為油價水平逐步向國際油價接軌打下了基礎。此時期的陸上原油價格,一檔平均每噸946元,二檔平均每噸1202元。一檔、二檔綜合平均每噸1020元,合16.8美元/桶。海上原油按國際油價水平銷售。
1998年以後,是與國際石油市場價格接軌階段。1998年,中國石油市場受到了國際油市低迷、國內油市不振的雙重打擊,成品油走私又一次對國內油品市場造成了很大的沖擊。在這種情況下,為了穩定國內市場,實現國內原油與國際市場的接軌,1998年6月,經國務院批准,國家計劃委員會出台了「原油、成品油價格改革方案」。定價原則是,國內陸上原油運達煉油廠的成本與進口同質原油到廠成本基本相當。其具體作價公式為:原油結算價格=原油基準價+升貼水。確定原油基準價的機構是國家計劃委員會(現為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從此,中國原油價格實現了與國際石油市場接軌的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