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貸款資金 > 甲醇歷史價格

甲醇歷史價格

發布時間:2021-05-26 05:32:56

⑴ 甲醇有什麼用途

甲醇是多種有機產品的基本原料和重要的溶劑,廣泛用於有機合成、染料、醫葯、塗料和國防等工業。
甲醇還是較好的人工合成蛋白的原料,蛋白轉化率較高,發酵速度快,無毒性,價格便宜;目前,世界上已有年產10萬t甲醇制蛋白的工業裝置在運轉,年產30萬t的裝置已經設計。甲醇是容易輸送的清潔燃料,可以單獨與汽油混合作為汽車燃料,用它作為汽油添加劑可起到節約芳烴,提高辛烷值的作用,汽車製造業將成為耗用甲醇的巨大部門;開辟了由煤轉換為汽車燃料的途徑。甲醇是直接合成乙酸的原料,孟山都公司實現了在較低壓力下甲醇和CO合成乙酸的生產工藝。甲醇可直接用於還原鐵礦,得到高質量的海綿鐵。甲醇制乙醇、乙烯、乙二醇、甲苯、乙酸乙烯、乙酐、甲酸甲酯和氧分解性能好的甲醇樹脂等產品,正在研究開發和工業化中。
甲醇是最簡單的飽和醇,相對分子量為32.04。在通常條件下,純甲醇是無色、易流動的、易揮發的可燃液體,並帶有與乙醇相似的氣味。
A可以和水以及許多有機液體如乙醇、乙醚等無限制地混合,它易於吸收水蒸氣、二氧化碳和某些其他物質,因此,只有用特殊的方法才能製得完全無水的A。產品總含有有機雜志約0.01%以下。
A具有毒性,內服10mL有失明的危險,30mL能致人死亡,空氣中允許最高蒸汽濃度為0.05mg/L。

⑵ 甲醇行業現狀

甲醛產能過剩將長期困擾產業發展
發布時間:-11-24 09:56:07

2009年,我國甲醛生產與消費市場受經濟衰退影響總體表現低迷。自2008年下半年開始,因大環境經濟衰退造成甲醛生產廠家銷售困難、價格下滑、被迫減產、停產的現象比較普遍,但是,由於國家在2009年上半年及時進行宏觀調控和應對金融危機一攬子計劃的刺激和拉動,使企業的外部環境有所好轉。加上我國甲醛行業協會和各地區、各企業自身努力應對,致力於推動市場復甦和保持產銷基本平衡。我國甲醛行業已經度過了最困難的危機期.開始了低起點和不平衡的回升。經過一年的觀察,我國甲醛市場的總體低迷狀況並沒有繼續蔓延和惡化,發展前景比預想的要好。根據行業協會調查,目前全國甲醛生產企業472家,總產能2314萬如(佔世界甲醛總產能的53%).共有629套甲醛裝置,其中運行產能2212萬t/a,停產39.7萬t/a,在建62.3萬t/a。產能最集中的地區仍是華北,約佔全國產能的32%,華南、華中和華東也較為集中,約占總產能的45%。全國甲醛產能地區分布情況見表1。目前,我國甲醛行業的裝置開工率僅為50%左右。產能極度過剩是今後相當長時間存在的突出問題。我國甲醛生產已經逐步規模化,單套甲醛裝置規模在向大型化發展,5萬t/a以上的裝置占總套數的33.5%。我國甲醛產品逐步向高濃度、多規格方向發展,為下游產品的環保生產提供有利條件。我國甲醛行業的工藝、設備技術不斷創新和改進,並得到逐步推廣,已對甲醛生產技術的提升和甲醛行業的發展起到明顯作用。我國甲醛生產節能減排、安全、環保越來越受到高度重視,這方面的應用方法和技術,正不斷產生和推廣應用。為應對金融危機帶來的困難局面,中國甲醛行業協會大力倡導學習有些省份積極自救的先進經驗,建立新型的甲醛區域經濟圈模式,推動甲醛生產和消費市場朝著公平、公正、包容有序、互利共贏的方向發展。2009市場大勢平穩009年我國甲醇與甲醛各月平均價格基本比較平穩,甲醛價格隨甲醇價格波動,年底均有上揚。2009年我國甲醇與甲醛月平均價格與走勢對比見圖1。2009年我國甲醛生產裝置平均開工率不到50%,甲醛價格隨甲醇價格、板材市場波動,全年交易總體低迷。但個別地區產銷兩旺,有的月份開工率達到95%以上。根據抽樣調查資料統計,我國地區甲醛市場要素統計分析見表2。1月,各地板材市場需求進一步低迷,各地區甲醛交易繼續保持清淡局面。2月,春節過後,板材廠家陸續開工,甲醛市場也緩慢恢復。由於受到甲醇價格連續升高的影響,各地甲醛價格都有不同幅度的上漲。3月,主要下游市場板材需求依然較為低迷,國內甲醛企業銷售受阻,整體開工率依然不高。從整體來看,市場需求依然看淡。原因是目前經濟大環境仍然沒見顯著好轉,例如,歐美等地住房需求疲軟,國內傢具、板材等出口量受到限制;國內房地產行業同樣較為低迷。因此板材、傢具等產品購買力下降,導致甲醛需求下降。其他甲醛下游品種,如多聚甲醛、烏洛托品等市場行情也處於萎縮狀態,對甲醛市場同樣缺乏支撐。所以,三月份在下游板材需求持續欠佳、甲醇價格漲勢趨弱的背景下,甲醛市場仍維持疲弱態勢。4月,上旬甲醇行情連續上漲,為了保證效益,許多甲醛企業也被動調漲甲醛出廠報價,平均漲幅在50~100元/t左右。但是。由於下遊人造板需求依舊低迷,許多甲醛企業仍然滯銷。一些廠家被迫停產或限產,減少庫存壓力。5月,受進口甲醇價格沖擊和甲醛下游市場疲軟影響,從四月中旬開始,甲醇價格持續下跌,華東、華南市場甲醇價格從4月中旬的2150~2300元/t跌至1800~1900元/t。原料甲醇價格的下跌,加之下游板材市場的低迷,勢必造成甲醛市場繼續走低,各地甲醛市場價格與本月初相比,平均下降了50~100元/t左右,甲醛企業整體開工率大部分只能保持在55%左右。6月,全國各地甲醛市場行情趨於平穩,大部分地區甲醛價格漲跌幅穩定在50元/t左右。由於甲醇價格的持續平穩,甲醛行情也隨之平穩,有小幅下調。在甲醛需求方面,由於下游板材市場持續低迷,加之部分地區受近期雨季影響,多數甲醛企業銷售下降,整體開工率與上月持平在55%左右。7月,進入甲醛市場的傳統淡季,板材市場依舊低迷,與六月份相比較,全國甲醛市場整體以平穩為主,大部分甲醛企業銷售不暢,平均開工率穩定在50%左右。七月初板廠因6月雨水多,木材收購困難且價格高,出現了部分板廠停產、限產,引起甲醛需求下降。到中下旬情況有所好轉。8月,甲醛生產企業隨著天氣好轉,木材原料供應有所增加,下游板廠的開工率逐步提升,甲醛需求相對有所好轉。這也使得原料甲醇價格行情連續上漲,國內部分地區甲醛企業迫於成本壓力相應調高甲醛售價,當地甲醛市場也持續走高。9月,隨著國內外甲醇的連續推漲和傳統的甲醛銷售淡季即將過去,甲醛市場價格也被動跟漲。裝置開工負荷相應增大,甲醇價格的理性回調,逐步提高了國內甲醇裝置的開_丁率,西部和中部的甲醇通過水陸運輸進入了華東地區,華東、華南兩地區的甲醇價格差價逐步拉開,甲醛市場價格也隨之在各地區進行調整,同時,甲醛裝置在個別省份盲目集中投建,使得這些地區的甲醛市場處於非正常競爭,如廣西地區、成都地區等,並造成對周邊地區的影響,使剛剛有點復甦的甲醛市場受到沉重打擊。10月。根據以往規律,金秋十月應為甲醛市場的傳統旺季,但是由於受下游板材市場需求的影響,部分地區甲醛企業均反映,與九月相比較本月甲醛市場主要以平穩為主,甲醛價格和需求都沒出現較大的波動。11月,各地甲醛市場行情基本以平穩為主,其中在十月下旬,華東及西南甲醛市場有少許上漲,東北甲醛市場一直持續小幅下跌。大部分甲醛企業銷售情況一般,企業整體開工率也保持在50%以上。12月,受原料甲醇價格持續上漲的影響,從11月底至今,各地區甲醛價格也出現被動跟漲的局面,平均漲幅在150元/t左右。同時,大部分地區的甲醛市場較前期也略有好轉。我國進口甲醛主要來自台灣省、日本、新加坡和韓國,出口甲醛主要到越南、蒙古和亞洲其他地區。加強區域合作促進產業健康發展我國甲醛產業多年來累積的問題有:產能過剩;一些地區無序競爭時有發生:產能集中度很低;自主創新技術發展緩慢,一些新技術的知識產權得不到扶持和有效保護等等。近兩年,中國甲醛行業協會曾積極倡導各地區的甲醛企業開展區域合作,並且一些地區已經有一些區域合作的好經驗。這是一個解決我國甲醛行業諸多問題的有效途徑之一。甲醛產品區域性生產和消費特徵非常突出,建立區域甲醛經濟圈模式是甲醛行業應對挑戰的重要措施。抓緊構建區域合作交流平台,推動地區市場機制建設,將使甲醛生產消費市場秩序朝著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方向發展,使企業達到互利共盈的目的。通過區域合作,不僅能解決甲醛企業一些眼前的生產經營問題,而且可以啟發我國各地區的甲醛企業發現一些新的可行的發展之路,通過深化區域合作模式的發展,最終促進企業並購重組,為解決甲醛產業多年來積累的若干問題創造良好發展的內外部條件。企業並購重組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並已成為經濟全球化的一個最明顯的特點。從國外企業並購的發展歷程來看,在經濟持續高速增長和經濟急劇轉軌時期,都將發生大規模的企業並購,同時將產生一批企業巨人。我們今天熟悉的美國巨型跨國公司,如杜邦公司、通用電氣、柯達公司等,都是藉助當時並購浪潮,經過不斷並購,對外擴張而形成的,其中不乏民營企業。從這個意義上講,並購重組是企業發展的必由之路。我國有500家左右的甲醛生產廠家,有近2500萬t/a的生產能力,已成為世界第一甲醛生產消費大國。我國甲醛行業已經在裝備設計製造、裝置建設、規模化生產以及相應的催化劑、電器和自動控制等諸多方面有相當的能力和規模,也積累了許多寶貴的經驗。我國甲醛產業現有的基礎已經具備通過並購重組優化生產要素和擴大發展的條件。如果我國甲醛行業能進一步推廣區域合作,並通過區域合作摸索和發現進行並購重組的有效途徑,那將是一個行業健康發展的大躍進。

⑶ 請問一下,甲醇歷年來的價格波動情況

建議下載一個行情分析軟體

把歷年的行情調出來看一下就清楚了。

⑷ 甲醇價格

朋友,別著急,詳細介紹給你了,是最新的:

注意:/後代表元

品目
生產廠家
出廠價格
漲跌
備注

甲醇
安徽昊源
3640
/

甲醇
安徽臨泉
3650
/

甲醇
川維
3700
/
高端為鐵運到站價,低端為船隻到岸價

甲醇
大慶油田
3900
0
高端為本地零售價格

甲醇
福建三明
3900
0

甲醇
格爾木
3000
/

甲醇
哈氣化
3700
0
高端為當地售價

甲醇
河北正元
3550
0

甲醇
河南寶馬
3500
0

甲醇
河南遂平
3600
0

甲醇
河南義馬
3400
0

甲醇
河南中原
3580
0
低端為預付款銷售

甲醇
江西江氨
3800
0

甲醇
魯南
3600
/
火運價格略低

甲醇
內蒙古天野
/
/
由於裝置出現問題,目前無貨,暫不報價

甲醇
山東久泰
3640
/

甲醇
山東聯盟
3650
0

甲醇
山西丹峰
3500
/

甲醇
山西原平
3400
/

甲醇
陝西榆林
3500
0

甲醇
上海焦化
3720
0
11月合同售價

甲醇
四川江油
3500
0
高端為當地價格

甲醇
新疆吐哈
/
/
正在升溫

我國的甲醇生產始於1957年,50年代在吉林、蘭州和太原等地建成了以煤或焦炭為原料來生產甲醇的裝置。60年代建成了一批中小型裝置,並在合成氨工業的基礎上開發了聯產法生產甲醇的工藝。70年代四川維尼綸廠引進了一套以乙炔尾氣為原料的95kt/a低壓法裝置,採用英國ICI技術。1995年12月,由化工部第八設計院和上海化工設計院聯合設計的200kt/a甲醇生產裝置在上海太平洋化工公司順利投產,標志著我國甲醇生產技術向大型化和國產化邁出了新的一步。2000年,杭州林達公司開發了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JW低壓均溫甲醇合成塔技術,打破長期來被ICI、Lurgi等國外少數公司所壟斷擁的局面,並在2004年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
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穩步發展,能源燃料的供需矛盾日趨加劇,替代燃料的問題隨此而引起了廣泛重視。在尋求替代燃料的過程中,甲醇燃料顯現出獨特的優勢,在政府和地方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經過多年的努力,我國甲醇燃料的研究開發取得了巨大成就。
2003年是我國甲醇行業火暴的一年。全年甲醇價格均在高位運行,並創下每噸3000元的歷史新高;國內產量大幅增長,全年累計產量達29 8.87萬噸,接近300萬噸,較2002年的231.77萬噸增長了29%;同時,各個甲醇生產企業利潤豐厚,紛紛擴產或新建裝置。承接2003年的良好走勢,2004年甲醇市場繼續走好,市場交投活躍,產銷量明顯增加,價格一直保持在較高水平,市場呈現明顯的強勢特徵。2005年以來,國內甲醇市場走勢相當不錯,價格基本一路上漲,從元月份的1100元最高上漲到2100元。自2005年6月下旬以來,盡管甲醇價格有所回落,但仍維持在1900元的高位。預計2006年國內市場仍將呈現出一定的強勢特徵,自2002年以來的牛市行情還將得到一定程度的延續,產銷量還將保持較大幅度的增加,價格預計仍將保持在相對高位。
本報告從甲醇工業國際背景入手,先介紹了國際甲醇工業的概況和中國的甲醇工業,然後對中國甲醇市場進行了深入分析,隨後對我國甲醇工業的消費及供需情況進行了闡述。接著對甲醇汽油、甲醇裝置等進行了細致透徹的分析,並且還對我國甲醇生產企業進行了闡述.

朋友,很詳細了呀,希望有所幫助你!

⑸ 目前我們國家的甲醇生產能力是多少

我國甲醇產能似乎是一個謎,數字龐大到可以讓投資者「談之色變」。

有人說,2010年我國甲醇產能將達4500萬噸/年的歷史高位,甚至有一位化工分析師算出在未來幾年我國甲醇產能將達6400萬噸/年。相對中國本土市場對甲醇的消化能力,這個數字難免讓人恐懼。而接受記者采訪的中國醇醚專業委員會秘書長陳衛國則表示,投資者的理性與市場實際需求會最終決定甲醇的產能。

陳衛國告訴記者,在未來的2-3年內,中國甲醇產能的釋放會有一個歷史性突破,全球甲醇產能同樣也會延續一個攀升的勢頭。與甲醇產能釋放相伴隨的甲醇消化渠道可能會出現一個突破。

2010年,中國甲醇的真實產能到底有多少呢?

陳衛國坦率地告訴記者,目前還沒有部門對它進行過精確統計,也無法對它進行過精確統計。這是因為甲醇是一個中間化工產品,隨著市場的變化,廠家會隨時調節自己的產量。

相關資料顯示,近幾年來,我國甲醇產量上升速度非常迅速。1998年產量為148.87萬噸,2000年為198.69萬噸,2003年為326萬噸,2004年達到440.65萬噸,2005年達到569萬噸,2006年達到762萬噸。2007年預計產量在900萬噸左右。

對於我國的甲醇規劃項目,陳衛國自己曾做過一個不完全統計,統計結果是大概有88項、4850萬噸/年。其中,天然氣制甲醇14項,770萬噸/年;焦爐氣制甲醇11項,305萬噸/年;煤制甲醇63項,3775萬噸/年(一期)。如果算上二期規劃項目,我國甲醇項目總產能則達到6395萬噸/年。

「這些規劃項目最終能不能實際產生能力,這個結果最終取決於市場。」陳衛國表示,畢竟現在投資者都是理性的,投資是講回報的。他對中國甲醇產能的供應作了一個保守估計:2010在2000萬噸/年,2015年將達2400萬噸/年。

陳衛國告訴記者,2006年年底全球甲醇價格暴漲,這實際上是國外產能下降造成的;今年以來,全球甲醇產能增速非常迅猛。「2005年全球甲醇產能4860萬噸,產量3600萬噸;2010年甲醇生產能力將達到6400萬,2015年達7200萬噸,新建裝置目標市場主要針對亞洲和中國。」

2006-2008年期間,全球在建的甲醇項目有2425萬噸/年。大於90萬噸/年的項目有18套。其中,沙特在建項目近280萬噸/年,伊朗300萬噸/年。到2010年,中東地區增加1500萬噸/年甲醇供應量,而南美洲地區增加約700萬噸/年。

中東等地天然氣豐富,價格僅相當於人民幣0.15-0.30元/立方米,製成甲醇運到中國沿海全部成本僅1000元/噸左右。

在全球甲醇產能增加的同時,也有一部分甲醇裝置將陸續關閉。其中,北美地區在2008年之前,關閉400萬噸/年,西歐將關閉產能150-180萬噸/年。

隨著世界甲醇產能的增加,消化渠道的打開也是迫在眉睫。陳衛國告訴記者,目前傳統甲醇用量並沒有發生太大變化。「甲醇作為燃料,或者生產二甲醚提取烯烴等化工原料,這方面的用量驚人,但要形成規模,估計要到2010年以後。」
============================
有關數據顯示,中國甲醇產能已佔世界產能的1/4,而且目前國內在建和擬建甲醇項目較多,總能力逾1500萬噸/年,這些項目如能順利進行,預計到2010年國內甲醇總能力將達到約2000萬噸。這標志著中國將由原來的甲醇進口國成長為出口國,而且正在向世界甲醇強國的地位發展,成為了世界甲醇市場的新焦點。但是,在當今形勢下,中國發展甲醇行業,機遇與風險共存。
「四大機遇」燒熱了甲醇

在中國,良好的國家政策成為甲醇行業發展的頭號機遇。我國已是世界上第二大能源生產和消費國,2006年我國原油表觀消費量為3.22億噸,進口原油為1.45億噸,石油對外依存度為43%,石油供給不足已經成為影響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矛盾之一,為了能源安全起見,國家著眼於長遠發展,提出了「發展替代能源」的重大戰略舉措。國家發改委編制的《煤化工產業發展規劃》對煤制甲醇替代能源的發展進行了規劃布局,同時全國各地也在根據國家規劃原則和當地資源條件,積極組織編制相應產業發展規劃,落實建設項目,制定產品有關標准。可以預計,在不久的將來,我國的甲醇市場將蓬勃發展。

中國甲醇行業的超常規發展,產能的急劇膨脹,使整個行業面臨整合機遇。目前全球有30多個國家建有甲醇生產廠,2006年世界甲醇總生產能力為4965萬噸,到2010年將達到5099萬噸。世界甲醇生產主要以大型化為主,其中能力大於30萬噸/年的裝置佔世界甲醇總生產能力的80%。中國甲醇企業要做大做強,必須通過行業整合,在提升企業綜合實力的同時,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

甲醇行業下游的發展機遇多多。因為甲醇是重要的基礎化工原料之一,下游產品眾多,可以用來生產甲醛、醋酸、合成橡膠、甲胺、對苯二甲酸二甲酯、甲基丙烯酸甲酯、氯甲烷、甲基叔丁基醚等一系列有機化工產品,而且還可以加入汽油摻燒或代替汽油作為動力燃料以及用來合成甲醇蛋白。在世界基礎有機化工原料中,甲醇的消費量僅次於乙烯、丙烯和苯,居第四位。2003~2006年我國GDP一直保持著10%左右的增長率,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使甲醇下遊行業保持較快的增長趨勢,下游新的消費領域雖然存在諸多不確定因素,但在戰略上還是具有巨大的發展空間,技術、資金以及成本的比較優勢是最終的決定因素。

隨著當今世界石油資源的日益減少和甲醇單位成本的降低,用甲醇作為新能源已經成為一種趨勢,中國甲醇行業正逢能源儲備機遇。甲醇作為一種替代燃料,其作用已得到廣泛認同。煤制甲醇替代的目標主要是:甲醇制二甲醚替代民用液化石油氣和替代柴油,甲醇制烯烴替代化工原料用油,甲醇車用燃料代替汽油。其中安全性、標准性、持續的價格比較優勢是亟待突破的瓶頸。

「五個風險」籠罩著甲醇

近年的高產能增長率將使中國甲醇行業出現產能風險。2000年至2006年間,全球甲醇產能平均增長率為5.64%,若不考慮中國因素,2000年至2006年間,全球甲醇產能平均增長率僅為2.68%。由此可見,由於中國甲醇價格高位運行,利潤凸現,而且甲醇技術成熟,工藝簡單,投資門檻較低,而且現在甲醇下遊行業處在高增長期,目前中國甲醇的增長率是驚人的。據上海焦化有限公司統計,我國2000~2006年間甲醇產能平均增長率為20.6%。在甲醇裝置的開工率上,全球開工率在高水平(83%~86%)上平穩運行,而我國甲醇裝置開工率較低(50%~70%),且波動較大。2004~2006年,我國甲醇產能年均增長率分別為28%、36%、50%。另外,我國甲醇生產在建項目較大,總在建規模為1700多萬噸,其中絕大多數在2007~2008年間達產。根據以上數據,可以預計2009年前中國甲醇產能仍將保持近30%的年增長率,增速遠遠超過傳統需求增速,甲醇產能將嚴重過剩。

從我國甲醇裝置開工率波動幅度較大,可以看出我國甲醇行業易受外部影響,成本風險較強。另外我國能源價格較低,目前國家已出台相關政策,使國內能源價格逐步與國際能源價格接軌,這將進一步減弱中國甲醇與國際甲醇的價格競爭力。從大型甲醇裝置的成本分析來看,國際大型甲醇裝置製造成本較低,價格彈性較大,抗風險能力較強,而中國甲醇裝置成本較高,價格彈性較大,抗風險能力較低。天然氣裝置甲醇雖然目前成本較低但面臨著較大漲價壓力。

中國能源基地的分布以內陸居多,運輸風險加劇。因為大部分在建擬建甲醇裝置都在蒙、陝、豫、晉等西部地區,外運到主要消費地是以鐵路為主,而我國現在鐵路運力相當緊張,在未來相當長的時間內運力不會有根本性提高,運費也呈現上漲趨勢,自2006年4月10日起,鐵路運輸平均價格上漲0.44分/噸公里,漲幅達5%。而且甲醇的特性要求使用專用槽車,空返且運力浪費,使鐵路運輸的緊張程度進一步加劇。這種緊張狀況使內地甲醇到沿海地區的穩定性、靈活性不夠,不能及時根據顧客需求進行調整。運輸成本在甲醇價格中佔有很大的比重(15%~30%),所以這導致了甲醇價格的上漲。

中國是多煤、少氣、缺油的國家,存在很大能源資源風險。在我國甲醇的原料多以煤炭(80%)為主,其餘為天然氣,以及極少量的焦爐氣、工業尾氣等。但今年中國工業的快速發展所造成的優勢非但不能體現,反而令企業生產成本普遍顯著上揚,而天然氣也面臨著價格上漲壓力。從長遠期來看,我國能源供應將保持適度緊張狀態,尤其是天然氣,供應能力可能遠遠落後於需求;焦爐氣制甲醇受到處理成本高,單位氣源有限,規模難以做大等因素的制約。這些都將制約甲醇行業的發展。

中國甲醇行業仍存在下游風險。目前甲醇用途仍以傳統領域為主,如甲醛、MTBE、醋酸、農葯等,而這些傳統領域需求相當平穩。而甲醇新用途如醇醚燃料、甲醇制烯烴等領域雖炒作較熱,但是進入門檻較高,前景不明朗,目前尚未形成實質性需求。而且甲醇直接作為燃料使用還未成定局,其對環境、對設備的影響還有待研究評估。目前只有山西、黑龍江等少數幾個省頒布了地方標准,還沒有形成統一的國家標准。

「四大關鍵」羈絆著甲醇

在行業風險和機遇並存的形勢下,中國甲醇行業要更加健康地發展,把握機會不斷尋求發展機遇固然重要,防範風險並將由風險所帶來的損失降到最低更要引起重視,其中有四大核心問題影響著中國甲醇行業的未來。我們在發展甲醇行業時應注意以下關鍵因素:

一是甲醇下游需求量的快速增長能否消化新增產能。經濟的快速增長使得我國需要大量的甲醇,但是我國能否消化國內眾多的新增產能還是未知數,盡管已經有企業直接興建了一些下游裝置,但是對於消化原料甲醇產能的迅速擴大,是遠遠不夠的,從長遠來看,勢必會造成國內甲醇的供應過剩。

二是甲醇制烯烴技術工業化還有多遠。甲醇制烯烴技術也是大家看好的甲醇新用途,但至今世界上還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工業裝置建成投產,許多技術仍在不斷改進之中,整個甲醇制烯烴技術仍處於試驗階段,與工業化尚有一定距離。

三是中國目前甲醇現象是否過熱。從現在的各種統計數據來看,即使不算規劃中的甲醇項目,我國將來甲醇的生產能力也遠遠大於需求量,在甲醇燃料、甲醇制烯烴等技術還不完全成熟的條件下,新上甲醇項目還需慎之又慎。

四是甲醇作為替代能源自身競爭力狀況如何。甲醇作為替代能源能否得到市場認可並快速發展,還取決於自身競爭力,即性能和成本。在性能相符的情況下,替代成本是關鍵。因此,發展甲醇工業,必須考慮自身替代的綜合成本,包括:原料成本、生產成本、儲運成本、銷售成本,以及環保成本等,只有在綜合成本低於替代成本的情況下,甲醇發展才有可能成為有利可圖的產業。

只有認真思考這四個問題,中國的甲醇行業才能健康、有序發展。

中國甲醇行業未來的發展要想做大做優做強,要想參與國際競爭,建立大型甲醇生產裝置,降低生產成本,大力發展甲醇下游產品,使之向多元化、系列化、精細化方向發展,是十分必要的。

根據近幾年國內甲醇市場發展狀況及未來市場需求分析,「十一五」期間國內甲醇市場需求,除下游衍生物甲醛、醋酸、醫葯等傳統化工產品仍保持較強增長勢頭外,甲醇制二甲醚、制烯烴將在國家替代能源戰略的引導上成為甲醇市場需求增長的主要動力。而甲醇市場中長期發展主要在於,甲醇制烯烴的大規模產業化和甲醇制二甲醚替代柴油。中國國際工程咨詢公司劉曉彤說:「如果甲醇制烯烴產業化和二甲醚替代柴油用作車用燃料的進展順利,預計2020年甲醇制烯烴產能將達到800萬噸以上,二甲醚替代液化石油氣市場需求2000萬噸,相應需要甲醇5400萬噸以上。」

調整甲醇的生產結構和規模,大力發展甲醇下游產品的生產及應用,實現資源優勢向產品優勢的轉化,甲醇工業的迅速發展方可變成現實。

⑹ 求甲醇相關資料

我國甲醇產能似乎是一個謎,數字龐大到可以讓投資者「談之色變」。

有人說,2010年我國甲醇產能將達4500萬噸/年的歷史高位,甚至有一位化工分析師算出在未來幾年我國甲醇產能將達6400萬噸/年。相對中國本土市場對甲醇的消化能力,這個數字難免讓人恐懼。而接受記者采訪的中國醇醚專業委員會秘書長陳衛國則表示,投資者的理性與市場實際需求會最終決定甲醇的產能。

陳衛國告訴記者,在未來的2-3年內,中國甲醇產能的釋放會有一個歷史性突破,全球甲醇產能同樣也會延續一個攀升的勢頭。與甲醇產能釋放相伴隨的甲醇消化渠道可能會出現一個突破。

2010年,中國甲醇的真實產能到底有多少呢?

陳衛國坦率地告訴記者,目前還沒有部門對它進行過精確統計,也無法對它進行過精確統計。這是因為甲醇是一個中間化工產品,隨著市場的變化,廠家會隨時調節自己的產量。

相關資料顯示,近幾年來,我國甲醇產量上升速度非常迅速。1998年產量為148.87萬噸,2000年為198.69萬噸,2003年為326萬噸,2004年達到440.65萬噸,2005年達到569萬噸,2006年達到762萬噸。2007年預計產量在900萬噸左右。

對於我國的甲醇規劃項目,陳衛國自己曾做過一個不完全統計,統計結果是大概有88項、4850萬噸/年。其中,天然氣制甲醇14項,770萬噸/年;焦爐氣制甲醇11項,305萬噸/年;煤制甲醇63項,3775萬噸/年(一期)。如果算上二期規劃項目,我國甲醇項目總產能則達到6395萬噸/年。

「這些規劃項目最終能不能實際產生能力,這個結果最終取決於市場。」陳衛國表示,畢竟現在投資者都是理性的,投資是講回報的。他對中國甲醇產能的供應作了一個保守估計:2010在2000萬噸/年,2015年將達2400萬噸/年。

陳衛國告訴記者,2006年年底全球甲醇價格暴漲,這實際上是國外產能下降造成的;今年以來,全球甲醇產能增速非常迅猛。「2005年全球甲醇產能4860萬噸,產量3600萬噸;2010年甲醇生產能力將達到6400萬,2015年達7200萬噸,新建裝置目標市場主要針對亞洲和中國。」

2006-2008年期間,全球在建的甲醇項目有2425萬噸/年。大於90萬噸/年的項目有18套。其中,沙特在建項目近280萬噸/年,伊朗300萬噸/年。到2010年,中東地區增加1500萬噸/年甲醇供應量,而南美洲地區增加約700萬噸/年。

中東等地天然氣豐富,價格僅相當於人民幣0.15-0.30元/立方米,製成甲醇運到中國沿海全部成本僅1000元/噸左右。

在全球甲醇產能增加的同時,也有一部分甲醇裝置將陸續關閉。其中,北美地區在2008年之前,關閉400萬噸/年,西歐將關閉產能150-180萬噸/年。

隨著世界甲醇產能的增加,消化渠道的打開也是迫在眉睫。陳衛國告訴記者,目前傳統甲醇用量並沒有發生太大變化。「甲醇作為燃料,或者生產二甲醚提取烯烴等化工原料,這方面的用量驚人,但要形成規模,估計要到2010年以後。」
============================
有關數據顯示,中國甲醇產能已佔世界產能的1/4,而且目前國內在建和擬建甲醇項目較多,總能力逾1500萬噸/年,這些項目如能順利進行,預計到2010年國內甲醇總能力將達到約2000萬噸。這標志著中國將由原來的甲醇進口國成長為出口國,而且正在向世界甲醇強國的地位發展,成為了世界甲醇市場的新焦點。但是,在當今形勢下,中國發展甲醇行業,機遇與風險共存。
「四大機遇」燒熱了甲醇

在中國,良好的國家政策成為甲醇行業發展的頭號機遇。我國已是世界上第二大能源生產和消費國,2006年我國原油表觀消費量為3.22億噸,進口原油為1.45億噸,石油對外依存度為43%,石油供給不足已經成為影響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矛盾之一,為了能源安全起見,國家著眼於長遠發展,提出了「發展替代能源」的重大戰略舉措。國家發改委編制的《煤化工產業發展規劃》對煤制甲醇替代能源的發展進行了規劃布局,同時全國各地也在根據國家規劃原則和當地資源條件,積極組織編制相應產業發展規劃,落實建設項目,制定產品有關標准。可以預計,在不久的將來,我國的甲醇市場將蓬勃發展。

中國甲醇行業的超常規發展,產能的急劇膨脹,使整個行業面臨整合機遇。目前全球有30多個國家建有甲醇生產廠,2006年世界甲醇總生產能力為4965萬噸,到2010年將達到5099萬噸。世界甲醇生產主要以大型化為主,其中能力大於30萬噸/年的裝置佔世界甲醇總生產能力的80%。中國甲醇企業要做大做強,必須通過行業整合,在提升企業綜合實力的同時,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

甲醇行業下游的發展機遇多多。因為甲醇是重要的基礎化工原料之一,下游產品眾多,可以用來生產甲醛、醋酸、合成橡膠、甲胺、對苯二甲酸二甲酯、甲基丙烯酸甲酯、氯甲烷、甲基叔丁基醚等一系列有機化工產品,而且還可以加入汽油摻燒或代替汽油作為動力燃料以及用來合成甲醇蛋白。在世界基礎有機化工原料中,甲醇的消費量僅次於乙烯、丙烯和苯,居第四位。2003~2006年我國GDP一直保持著10%左右的增長率,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使甲醇下遊行業保持較快的增長趨勢,下游新的消費領域雖然存在諸多不確定因素,但在戰略上還是具有巨大的發展空間,技術、資金以及成本的比較優勢是最終的決定因素。

隨著當今世界石油資源的日益減少和甲醇單位成本的降低,用甲醇作為新能源已經成為一種趨勢,中國甲醇行業正逢能源儲備機遇。甲醇作為一種替代燃料,其作用已得到廣泛認同。煤制甲醇替代的目標主要是:甲醇制二甲醚替代民用液化石油氣和替代柴油,甲醇制烯烴替代化工原料用油,甲醇車用燃料代替汽油。其中安全性、標准性、持續的價格比較優勢是亟待突破的瓶頸。

「五個風險」籠罩著甲醇

近年的高產能增長率將使中國甲醇行業出現產能風險。2000年至2006年間,全球甲醇產能平均增長率為5.64%,若不考慮中國因素,2000年至2006年間,全球甲醇產能平均增長率僅為2.68%。由此可見,由於中國甲醇價格高位運行,利潤凸現,而且甲醇技術成熟,工藝簡單,投資門檻較低,而且現在甲醇下遊行業處在高增長期,目前中國甲醇的增長率是驚人的。據上海焦化有限公司統計,我國2000~2006年間甲醇產能平均增長率為20.6%。在甲醇裝置的開工率上,全球開工率在高水平(83%~86%)上平穩運行,而我國甲醇裝置開工率較低(50%~70%),且波動較大。2004~2006年,我國甲醇產能年均增長率分別為28%、36%、50%。另外,我國甲醇生產在建項目較大,總在建規模為1700多萬噸,其中絕大多數在2007~2008年間達產。根據以上數據,可以預計2009年前中國甲醇產能仍將保持近30%的年增長率,增速遠遠超過傳統需求增速,甲醇產能將嚴重過剩。

從我國甲醇裝置開工率波動幅度較大,可以看出我國甲醇行業易受外部影響,成本風險較強。另外我國能源價格較低,目前國家已出台相關政策,使國內能源價格逐步與國際能源價格接軌,這將進一步減弱中國甲醇與國際甲醇的價格競爭力。從大型甲醇裝置的成本分析來看,國際大型甲醇裝置製造成本較低,價格彈性較大,抗風險能力較強,而中國甲醇裝置成本較高,價格彈性較大,抗風險能力較低。天然氣裝置甲醇雖然目前成本較低但面臨著較大漲價壓力。

中國能源基地的分布以內陸居多,運輸風險加劇。因為大部分在建擬建甲醇裝置都在蒙、陝、豫、晉等西部地區,外運到主要消費地是以鐵路為主,而我國現在鐵路運力相當緊張,在未來相當長的時間內運力不會有根本性提高,運費也呈現上漲趨勢,自2006年4月10日起,鐵路運輸平均價格上漲0.44分/噸公里,漲幅達5%。而且甲醇的特性要求使用專用槽車,空返且運力浪費,使鐵路運輸的緊張程度進一步加劇。這種緊張狀況使內地甲醇到沿海地區的穩定性、靈活性不夠,不能及時根據顧客需求進行調整。運輸成本在甲醇價格中佔有很大的比重(15%~30%),所以這導致了甲醇價格的上漲。

中國是多煤、少氣、缺油的國家,存在很大能源資源風險。在我國甲醇的原料多以煤炭(80%)為主,其餘為天然氣,以及極少量的焦爐氣、工業尾氣等。但今年中國工業的快速發展所造成的優勢非但不能體現,反而令企業生產成本普遍顯著上揚,而天然氣也面臨著價格上漲壓力。從長遠期來看,我國能源供應將保持適度緊張狀態,尤其是天然氣,供應能力可能遠遠落後於需求;焦爐氣制甲醇受到處理成本高,單位氣源有限,規模難以做大等因素的制約。這些都將制約甲醇行業的發展。

中國甲醇行業仍存在下游風險。目前甲醇用途仍以傳統領域為主,如甲醛、MTBE、醋酸、農葯等,而這些傳統領域需求相當平穩。而甲醇新用途如醇醚燃料、甲醇制烯烴等領域雖炒作較熱,但是進入門檻較高,前景不明朗,目前尚未形成實質性需求。而且甲醇直接作為燃料使用還未成定局,其對環境、對設備的影響還有待研究評估。目前只有山西、黑龍江等少數幾個省頒布了地方標准,還沒有形成統一的國家標准。

「四大關鍵」羈絆著甲醇

在行業風險和機遇並存的形勢下,中國甲醇行業要更加健康地發展,把握機會不斷尋求發展機遇固然重要,防範風險並將由風險所帶來的損失降到最低更要引起重視,其中有四大核心問題影響著中國甲醇行業的未來。我們在發展甲醇行業時應注意以下關鍵因素:

一是甲醇下游需求量的快速增長能否消化新增產能。經濟的快速增長使得我國需要大量的甲醇,但是我國能否消化國內眾多的新增產能還是未知數,盡管已經有企業直接興建了一些下游裝置,但是對於消化原料甲醇產能的迅速擴大,是遠遠不夠的,從長遠來看,勢必會造成國內甲醇的供應過剩。

二是甲醇制烯烴技術工業化還有多遠。甲醇制烯烴技術也是大家看好的甲醇新用途,但至今世界上還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工業裝置建成投產,許多技術仍在不斷改進之中,整個甲醇制烯烴技術仍處於試驗階段,與工業化尚有一定距離。

三是中國目前甲醇現象是否過熱。從現在的各種統計數據來看,即使不算規劃中的甲醇項目,我國將來甲醇的生產能力也遠遠大於需求量,在甲醇燃料、甲醇制烯烴等技術還不完全成熟的條件下,新上甲醇項目還需慎之又慎。

四是甲醇作為替代能源自身競爭力狀況如何。甲醇作為替代能源能否得到市場認可並快速發展,還取決於自身競爭力,即性能和成本。在性能相符的情況下,替代成本是關鍵。因此,發展甲醇工業,必須考慮自身替代的綜合成本,包括:原料成本、生產成本、儲運成本、銷售成本,以及環保成本等,只有在綜合成本低於替代成本的情況下,甲醇發展才有可能成為有利可圖的產業。

只有認真思考這四個問題,中國的甲醇行業才能健康、有序發展。

中國甲醇行業未來的發展要想做大做優做強,要想參與國際競爭,建立大型甲醇生產裝置,降低生產成本,大力發展甲醇下游產品,使之向多元化、系列化、精細化方向發展,是十分必要的。

根據近幾年國內甲醇市場發展狀況及未來市場需求分析,「十一五」期間國內甲醇市場需求,除下游衍生物甲醛、醋酸、醫葯等傳統化工產品仍保持較強增長勢頭外,甲醇制二甲醚、制烯烴將在國家替代能源戰略的引導上成為甲醇市場需求增長的主要動力。而甲醇市場中長期發展主要在於,甲醇制烯烴的大規模產業化和甲醇制二甲醚替代柴油。中國國際工程咨詢公司劉曉彤說:「如果甲醇制烯烴產業化和二甲醚替代柴油用作車用燃料的進展順利,預計2020年甲醇制烯烴產能將達到800萬噸以上,二甲醚替代液化石油氣市場需求2000萬噸,相應需要甲醇5400萬噸以上。」

調整甲醇的生產結構和規模,大力發展甲醇下游產品的生產及應用,實現資源優勢向產品優勢的轉化,甲醇工業的迅速發展方可變成現實

⑺ 甲醇期貨與哪個品種相關

危化品期貨。

甲醇期貨上市,填補了我國危化品期貨的空白。

同時,PTA、甲醇等6個世界獨有期貨品種相繼推出,標志著我國創新能力不斷增強。

在市場參與各方的協作努力下,國內首個危化期貨品種—甲醇,於2012年3月15日順利完成交割。

市場人士認為,甲醇期貨合約交割制度設計的科學性、前瞻性,為首次交割順利完成提供了有力保障。

(7)甲醇歷史價格擴展閱讀:

甲醇期貨參與「缺位」或因「缺庫」:

國內第一個上市的危險化學品期貨品種——甲醇期貨,正面臨一個煩惱:除了貿易商參與較積極,對產業上下游企業來說,參與度還有待提高。

目前,國內甲醇生產分為煤制式、天然氣制式和焦爐氣制式,而以煤制式為主。從國內甲醇生產和消費情況來看,生產企業主要集中在西北,消費企業主要集中在華東、華南、華北。

記者拿到的一份行業相關調查統計數據顯示,今年9月,在甲醇期、現貨價格關聯度上,華東地區相關性系數達0.8389,華南地區0.7608,而東北、華北、西北地區相對較低。

統計數據顯示,華中、西北地區企業關注甲醇期貨,報價時會參考期貨價格;華北、東北相關系數較低,主要因為離交割倉庫較遠,交割方面有顧慮。

與國內已經上市期貨品種不同的是,甲醇屬於易燃危險品,運輸要求高,運輸半徑過大將使運輸成本和事故率大幅升高,這一特點使甲醇期貨在交割上具有特殊性。

為此,甲醇期貨特別採用「標准倉單指定交割倉庫+廠庫」交割方式,這也是鄭商所歷史上首次採用廠庫交割方式。

西北地區距華北、東北銷區較遠,目前尚未設交割廠庫。據了解,目前甲醇期貨有江蘇7個交割倉庫,河南1個交割廠庫,山東2個交割廠庫。

該地區生產企業已經開始關注甲醇期貨,並在銷售時較多參考甲醇期價和走勢。

業內人士指出,不可否認的是,西北地區靠近煤炭、天然氣等資源地,是國內甲醇主產區,作為產業上游在甲醇期貨中「缺位」,使得甲醇期貨「天然活水」不夠。

⑻ 甲醇歷史最高價和最低價是多少錢一噸呢

前甲醇價位在
內蒙地區甲醇應該最便宜2500元以下
山西地區2650元左右
山東地區2730元左右,回山東兗礦2680元
河南地答區2650元左右
美國海灣111.25-111.75 美分/加侖
歐洲甲醇257-258 歐元/噸
東南亞甲醇391-393 美元/噸
中國主港甲醇352-354 美元/噸

⑼ 你好,我想問問現在國標的甲醇現在多少錢一頓

就今天的國標甲醇價格是2012.13元/噸。實際買賣中的價格可能會有差異,這個價格是交易市場中的價格。

閱讀全文

與甲醇歷史價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股指期貨黃金股 瀏覽:116
創業融資計劃書範文 瀏覽:162
兵團工融資 瀏覽:796
中影年年融資 瀏覽:642
股指期貨加1分手續費 瀏覽:224
ff獲得融資 瀏覽:651
購買外匯申請書 瀏覽:85
601258資金進出 瀏覽:50
國際貿易外匯風險 瀏覽:363
華夏基金有2018年度報告 瀏覽:235
上市再融資概念 瀏覽:542
08325股票 瀏覽:15
萬達融資歷史 瀏覽:596
江蘇省科技貸款 瀏覽:966
上市公司融資 瀏覽:273
菏澤外匯管理局 瀏覽:327
做假資料幫人貸款還不上錢 瀏覽:154
中財所理財產品安全嗎 瀏覽:68
中集電商融資 瀏覽:77
貨幣市場與外匯市場 瀏覽:14